1、歷史上的邱處機有多厲害~~為什麼很多人都叫這個名字?
歷史真有邱處機其人。邱處機,原名丘處機,後因避孔子的名諱,將丘寫成邱。生活在1148--1227年間,是道教的一支派全真道掌教人。字通密,號長春子。登州棲霞人(今屬山東)人。
樓主網路里就可以查到
2、長春真人丘處機有什麼能力,為什麼三個國家的君王爭相召見?
丘處機全真教頭子,他是「七真」之一,龍門派祖師爺。不僅如此他還是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養生專家以及醫葯專家。簡直就是文武雙全,精通養生之道。古人一般能活六十歲左右,他就能活到七十四歲高齡,關鍵老當益壯,還能跑到西域面見成吉思汗,說服成吉思汗不要屠殺無辜的人。行程3500里,古代又沒有飛機高鐵,他一個高齡老頭還能走這么遠,一點意外都沒有出。作為一個現代人非常佩服他。
他的主要思想也是非常厲害的,他提倡內丹心性說理論,這可是當年他像書蟲般啃過幾乎所有道家經典還涉獵儒家和佛學的研究成果。他出版了傳說中的武功秘籍《大丹直指》,裡面全是他全真教的修煉秘籍,有了它修煉可以少走很多彎路,要是學成可能就打遍天下無敵手了。他還提倡三教合一思想,這是要成立武林頂級門派的節奏啊。
丘處機覺得他的思想和理論具有深刻哲理意義,他覺得應該推廣至天下。不是說武林和朝堂互不相干,丘處機第一次向當時的金世宗講解自己的思想和理論,金世宗也覺得這是一件互利共贏的事情就同意了。金世宗就讓他主持萬春節,萬春節匯聚各界精英,可想而知丘處機的思想和理論如同天女散花流傳至各地。
但是這一次的頭子會晤並沒有達到他想要的目的,後來他和成吉思汗一起共事也實現他大部分的願望。成吉思汗喜歡暴力殺戮,丘處機便宣傳「去暴止殺」,如今的止殺令就是講的這個。他撰寫的著作還有《攝生消息論》、《蹯溪集》和《鳴道集》等,他的詩集被人收藏在別的作品之中。
3、金庸群俠傳3怎麼碰丘處機
江湖一年一月一日,去砍樹或者打獵,每完一次回村子看看,見捕頭欺負曲菲蛾zd,去救曲菲蛾,你掛了,在曲家酒店醒了,曲菲蛾給你100兩並告訴你是丘處機救了你,這時候你去樹林就遇見丘處機了加路全真教,向丘處機學養生之道 ,不要學全真心法,以後給回羊過學.3月後比武輸後被趕下山後答見霍都後被小龍女救,後選不離開古墓,福源在八十以上就可以加路古墓拜以後高級了去征浮全真教,幹掉全真教. 請把分給我呀
4、當年,丘處機送給成吉思汗一件什麼法寶,竟然比長生不老葯還厲害?
他停止住了成吉思汗的殺戮之路,拯救了無數蒼生的性命,當然比長生不老葯要厲害的多。這就是丘處機在金庸先生的作品中,被譽為,一言止殺的原因。雖然他並沒有那些神乎其神的武功。,但行俠仗義的故事還是傳唱在世間。他應當被世人銘記,他對後世有功。
成吉思汗征服亞洲大陸,世人皆知。但卻少有人知道在1219年,成吉思汗派來使者帶著他的親筆信拜見了丘處機,成吉思汗甚要求觸擊到蒙古做客,想要的受長生不老之術。但丘處機一開始拒絕了他,直到丘處機想起了,可以利用此事勸說成吉思汗,他才動身去見了在西征途中的成吉思汗。要知道,他那時已是七十多歲高齡。
真人遠道而來,可帶來了長生不老之葯。成吉思汗剛剛見到了丘處機。便急不可耐地表達了他的目的,但是通過丘處機的一番言論,之後的元朝統治者一律採取了漢化治國的方針,其實也只有這樣,元朝才可以存活那麼長時間。如此看來,丘處機,可確實帶來了比長生不老之葯更有用的東西。
這個世界上永遠有人渴望和平,有人渴望殺戮,之所以我國古代戰少和多,便是因為每當朝代分裂的時候,都有像丘處機這樣的人站出來,說出一句,若為天下主不應嗜殺人。他就是那個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的人。這也是為何金庸先生塑造了他這樣一個正面形象吧
5、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為何三請丘處機,還尊稱他為「神仙」?
因為丘處機繼承了全鎮宗旨,還是龍門派的創始人。還是一位有志之士,被各地的百姓擁護著,有很高的名望。在當時亂世中,可以說是百姓們心中的一盞明燈。成吉思汗用武力征服各個地區,但是並不能使人心服口服。他充分知道弊端,想到丘處機的治國之道,所以三請丘處機。
丘處機出身寒苦,成長的時間里更是經歷疾苦,為此他一直磨練自己的毅力,曾一次次的將銅錢從石崖上扔到灌木叢,直到找到為止。只為像「神仙」一樣自由自在的生活。他所帶領的宗教是給人們一種思想精神上的寄託,在成吉思汗的軍事武力下,百姓更崇向精神上的安撫,丘處機正是有這實力。從他嘴裡說出來的話更讓人信服有感染力,
成吉思汗的大軍實力強悍,可謂是打破了各方勢力的均衡模式,但他知道打天下容易治理天下難,需要思想上的治理。在他聽到丘處機的盛名,並且知道他的才能,想邀請出山,幫助自己治理天下。再三次邀請後,丘處機被他的誠意所感動答應了去見成吉思汗。
百姓聽說他出山了,一路相送,可見在百姓心中的存在相當神明一般的信仰。一路下來,丘處機不僅傳授了養生之道,還說出了一路的百姓的疾苦,表達出治國必須敬天愛民,最重要的是百姓休養生息才能創造國泰民安,短短的幾句話讓成吉思汗身深深的佩服,便稱之為「神仙」。可以說成吉思汗能統一建造自己的朝代與丘處機有密切的關系。
6、精於養生之道的葯王是孫思邈嗎?
孫思邈(581~682年),唐代著名的醫家和道家,壽101歲,行醫80多年,躬行實踐養生之道,醫術精湛,醫德高尚,後人尊為「葯王」。生平好學而博採眾家之長,善言老莊,又好釋典,著述甚多,主要有《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攝養論》、《存神練氣銘》、《攝養枕中方》、《衛生歌》、《保生銘》等。
(1)養性重德、百行周備、自慎為首
孫思邈一生為醫,德、術兼備,養生重在養德,提倡養性以自慎為首。《千金要方》說:「百行周備,雖絕葯餌,足以遐年。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因此,他把養性修德稱為「養生之大旨」,並提出養性當以「自慎為首」,「善養性者,則治未治之病。」只有「安神、定志、無欲無求、不慕求浮桑,不患得患失」,才能達到養性的目的。
(2)食養茹淡,務求節儉
孫思邈之謂茹淡即素食淡味以養生。提倡「每學淡食」以養生。又主張飲食節儉。有「豐饒之地,人多早夭;儉嗇之地,人多高壽」之說。多食肉「喜生百病」、「常須少食肉」。指出:「人學養老之道……飲食當令節儉,若食味傷多,老人腸胃皮薄,多則不消,彭亨短氣,必致霍亂。」他的食養、食療經驗豐富,素為後人所推崇,多有實用價值。
(3)日常生活講究衛生
他對日常生活起居、衣著、飲食衛生很重視。如冬睡不蓋頭、卧取側身曲體、衣著儉朴、衣服常洗、平日常洗澡,務求「雅素凈潔」。又講究飯後漱口、散步、少飲酒、不食陳腐變質食物等等衛生。在《衛生歌》、《保生銘》中多有概括。
(4)注重鍛煉養生之術
孫思邈的著述中氣功、導引、按摩方法甚為豐富。他認為老人尤當重視鍛煉,《千金翼方》說:「非但老人須知服食將息節度,極須知調身按摩,搖動肢節,導引行氣。」除收集各種氣功、導引、按摩方法,還自創孫真人按摩法等保健鍛煉方法。
孫思邈著的《保生銘》流傳甚廣,今錄之如下,以供讀者欣賞:人若勞於形,百病不能成。飲酒忌大醉,諸疾自不生。
食了行百步,數將手摩肚。睡不苦高枕,唾涕不遠顧。
寅丑日剪甲,理發須百度。飽則立小便,飢乃坐旋溺。
行坐莫當風,居處無小隙。向北大小便,一生昏冪冪。
日月固然忌,水火仍畏避。每夜洗腳卧,飽食終無益。
忍辱為上乘,讒言斷親戚。思慮最傷神,喜怒傷和息。
每去鼻中毛,常習不唾地。平明欲起時,下床先左腳。
一日免災咎,去邪兼辟惡。但能七星步,令人長壽樂。
酸味傷於筋,辛味損正氣。苦則損於心,甘則傷其志。
咸多促人壽,不得偏耽嗜。春夏任宣通,秋冬固陽事。
獨卧是守真,慎靜最為貴。財帛生有分,知足將為利,
強知是大患,少欲終無累。神氣自然存,子道須終始。
書於壁戶間,將用傳君子。5.邱處機:精於養生的「神仙」
邱處機,又名丘長春,字通密,道號長春子,山東棲霞人,是著名的道教全真派創始人之一。他生於1148年,卒於1227年,死後葬於北京的白雲觀處順堂。
道教中人相信經過一定的修煉,人可以返本還原,達到長生久世的境界。邱處機19歲棄家求道,獨自進昆侖山的煙霞洞修煉,一年後拜全真教主王重陽為師,先後在今寶雞西南的溪邊、隴州的龍門山隱居修煉13年,道成後名聲大噪。在全真派創始人王重陽七大弟子中,邱處機的影響最大。
邱處機既是道家,也是養生學家,其主要著作有《大丹直指》、《攝生消息論》等。1219年,元太祖成吉思汗命近臣劉仲祿奉詔聘請邱處機。第二年,他攜弟子18人啟程北行,歷時4年,與成吉思汗相會。成吉思汗問長生久世之道,則告以清心寡慾為要,並大講「敬天愛民以治國,慈儉清靜以修身」的養生之術,頗為成吉思汗賞識,被封為國師,賜號「神仙」。
邱處機對養生學頗有研究。他的養生學以「清心寡慾,四時調攝」為要旨,認為人體各方面的生理、病理變化及疾病的發生,無不受自然環境、季節氣候等因素的影響。要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就必須在生活方式、思想行動、操練身體等方面與外界協調,才能達到內外環境平衡,起到維護健康、延年益壽的作用。他強調必須掌握「四時調攝,養生治病大旨」,對四季調養、精神調養、飲食調整等都作了說明。
在四季調養方面,如春季「春陽初升……天氣寒暖不一,不可頓去棉衣」,夏季炎熱,平居檐下,過廊、弄堂、破窗,皆不可納涼;秋季「秋氣燥……禁寒飲並穿寒濕內衣」;冬季「宜居處密室,……不可冒觸寒風」。
另外,他對老年人養生有一定研究,認為「高年之人,多有宿疾」;「人年六十,心氣衰弱,言多錯忘,目也昏昏然」,老年人更要「法於陰陽,和於術數」,以「避風如避箭,避色如避亂,加減逐時衣,少餐申(下午3至5時)後飯」等。
7、丘處機有何傑出貢獻?
丘處機對民族團結和元朝統一中國的貢獻
朱越利
中國民族報20040213第3版
在歷史上,丘處機不僅對道教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而且在動盪的年代,不顧高齡和個人安危,為了盡可能減少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而西行萬里,勸說成吉思汗去暴止殺,客觀上促進了民族交融和元朝統一中國。
◆結交上層促進民族交融
金元之際是我國歷史上第三次民族融合的高潮。尤其是成吉思汗西征之後,大批的歐洲人、西亞人在動盪中湧入我國北方,契丹族、黨項族、女真族人也紛紛落戶中原。丘處機不存民族偏見,承認女真族和蒙古族入主中原建立政權的合法性,同時從人道主義的高度反對戰爭中的殘暴行為,勸說統治者濟世愛民。丘處機同少數民族政權最高領導人建立了良好的個人關系。全真教的發展,一度得到金世宗的呵護。全真教的鼎盛,成吉思汗的支持起到關鍵作用。金世宗和成吉思汗對全真教的支持,離不開丘處機的諫言和人格魅力。金元二朝為他大器晚成提供了歷史舞台,丘處機抓住了金世宗和成吉思汗接見的契機,成就了偉大的事業。這也使丘處機作為傑出的政治家,在史冊上刻下了自己大寫的名字。
公元1174年,丘處機入磻溪穴居6年,乞食度日。後又赴隴州龍門山隱居7年修道。在這段時期,他所結交的人士,既有漢族平民百姓、知識分子,更有女真族王公顯貴、文官武將。金朝各級官員慕名向他索詩,同他唱和或召見他。從《磻溪集》的詩詞中可以看出他與官員交往的一些情形,如《上丹霄·答隴州防禦裴滿鎮國》、《七律·嶺北西京留守夾谷清神索》、《七律·答曹王妃休休道者書召》、《七律·次韻答奉聖州節度使移剌仲澤佳什》等。
公元1188年,他受到金世宗的召見。金世宗向他問養生與治國之道。丘處機回答說,養生貴在寡慾,治國以保民為本。丘處機又向金世宗講述「天人合一」之理。金世宗十分贊賞,賜道袍巾冠,請他下榻天長觀(今北京白雲觀),令他主持萬春節醮事,令他在京城修建宮庵供奉王重陽等的塑像,特別賜上林桃以示尊重。公元1189年金世宗逝世,丘處機在旅途中得到噩耗,悲痛萬分,寫詩哀悼日:「哀詔從天降,悲風到陝來。黃河卷霜雪,白日翳塵埃。自念長松晚,天恩再詔回。金盤賜桃食,厚德實傷哀。」他念念不忘金世宗賜桃,表達了對金世宗禮遇的感激之情。金世宗史稱明君,他執政時金朝有一段中興時期。丘處機寫詩哀悼,也是對這位女真族明君的贊譽和追思。公元1191年,丘處機返回山東棲霞。他借金世宗優禮之威勢,修建太虛觀。後來得到金章宗賜額,李元妃加賜《玄都寶藏》6000餘卷,更增加了丘處機的聲望。丘處機以太虛觀為中心,廣為傳教,女真族達官貴人爭相敬事。
丘處機與金朝皇帝及上層的交往,不同於一般的君臣、官民關系,也不僅僅是普通的政教雙方相互的利害需要。一般認為,道教是漢族的宗教。這種看法雖然片面,但道教徒以漢族為多,道教文化以漢族文化為主,也是事實。丘處機身為漢族和道教領袖,其交往,顯示了道教對少數民族的開放態度。金朝皇帝和上層身為女真族,他們與丘處機的交往,作出了保護漢族群眾的宗教信仰的姿態,包含著學習漢族文化的含義。這些,歸根到底是民族團結的古代佳話。
丘處機在山東棲霞傳道時,正值南宋、金、西遼、西夏、大理等各據一方。隨後,蒙古汗國興起,割據北方。幾大政權競相逐鹿中原。由於丘處機名氣極大,南宋、金和蒙古3個政權都爭相延請他。那時,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正率鐵騎大舉西征。丘處機審時度勢,拒絕了金宣宗和南宋寧宗召見,於公元1220年毅然接受成吉思汗之邀,決定西去雪山(今阿富汗境內興都庫什山)行營拜見。那是連年戰爭、生靈塗炭的年代,丘處機作詩形容說:「十年兵火萬民愁,千萬中無一二留。」他寫詩表白應召西行,是為了救民;「去歲幸逢慈詔下,今春須合冒寒游。不辭嶺北三千里,仍念山東二百州。窮急漏誅殘喘在,早教身命得消憂。「他預見到蒙古,汗國將統一中國,解決救民的問題要依靠成吉思汗。歷史證明了他的高瞻遠矚。於是,他不顧72歲高齡,率領18名弟子,跋山涉水數萬里,終於在印度河上游的行宮拜見了成吉思汗,往返歷時4年。他為了高尚的事業表現出的大無畏和堅韌不拔的精神,亦令人欽佩。其弟子李志常將西行經過記錄下來,寫出名著《長春真人西遊記》。
丘處機一行在萬里西行的過程中,沿途向各族群眾傳道,招收信徒。在行至今天的蒙古國西部科布多時,丘處機將弟子宋道安、李志常等留下,建立了全真道觀,成立全真教的組織。丘處機沿途廣施善事,在中亞的撒馬爾罕等地,利用成吉思汗賜予自己的糧食熬粥施捨給飢民。.丘處機所到之處,得到了各州縣和行省文武官員的迎送,受到了熱烈歡迎和隆重接待。在途經大石林牙、塔什干、邪米思乾等地時,當地群眾紛紛捧出美酒佳餚,「以彩幡、華蓋、香花前導」,載歌載舞夾道迎送,場面蔚為壯觀。
丘處機西行往返,除從金朝地界出發外,其餘路程基本上橫穿了蒙古汗國轄區。丘處機與沿途各族人民手足情深,各族人民也熱愛內地來的高道。對這些地方來講,丘處機西行是一次增進民族大團結的長途訪問。丘處機的足跡還遍及今蒙古、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烏茲別克、阿富汗等國。他將我國傳統文化展示給各國群眾,帶去了我國各族人民的友誼,增進了中華民族與中亞。各族人民之間的了解,不愧為中外民族文化交流的使者。對這些地方來講,丘處機西行也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個壯舉。
◆一言止暴推動元朝統一
丘處機在到達成吉思汗西征軍行營後,隨軍征戰、駐扎數月之久。丘處機多次在成吉思汗的大帳內與他單獨長談,耶律楚材作記錄。耶律楚材的記錄,後被整理為《玄風慶會錄》一書。成吉思汗希望長生,丘處機答復說:修仙須修陰德,必須去暴止殺。您起兵滅西夏和金是符合天意民心的,但務須禁止殘暴殺戮,才能使事業最後成功。成吉思汗又問治國之方,丘處機回答說要以敬天愛民為本。丘處機還巧妙地借用雷震等自然現象,勸告成吉思汗應在蒙古汗國提倡孝道。丘處機特別向成吉思汗論述說,只有統一中原地區並將之治理好,才能稱為大國。要想治理好中原,就必須愛民,讓人民休養生息。
丘處機坦率誠懇,循循善誘,對成吉思汗的思想多有所觸動。成吉思汗高興地宣布:「神仙是言,正合朕心。」他召集太子和其他蒙古貴族,要他們按丘處機的話去做,又派人將仁愛孝道的主張遍諭各地。在後期,成吉思汗統治中原的政策有所和緩;對中原各地的有些武裝反抗,成吉思汗改鎮壓為招安。這些變化與成吉思汗接受丘處機的勸告當有一定關系。丘處機回到中原後,凡有蒙元將帥來拜見他,必定勸告他們不要殺人;群眾有急難,他一定設法解救;知識分子被俘虜者,他盡力把他們救出來。他救活了許多人,後人歌頌他「救生靈於鼎鑊之中,奪性命於刀鋸之下」。
丘處機的高道風范,使成吉思汗大有相見恨晚之感。成吉思汗給予丘處機崇高的禮遇。丘處機返回中原時,成吉思汗下「聖旨」,授權丘處機全權掌管全國道教事務:免除宮觀差役,命各地宮府、部隊切實加強對宮觀的保衛。丘處機借重成吉思汗的授權,在黃河流域大建全真教宮觀百餘座。他派弟子持度牒,招收戰爭中淪為奴隸和瀕死者人道,因此而恢復自由人身份和活命者不下兩三萬人。影響所及,各階層人士紛紛湧向全真教門下。文人、官吏以與全真教相交為榮,道教其他派別甚至佛教的有些寺廟,也掛起全真旗號。全真教「古往今來未有如此之盛」。
史書將蒙古軍隊的招安和丘處機「刀下救人」概括為「一言止殺」。「一言止殺」在一定程度上使蒙元統治者推行的殘酷的殺戮政策有所收斂,有助於恢復中原地區的經濟,緩和了一些民族矛盾,客觀上為元朝統一中國做出了貢獻。
丘處機還向成吉思汗介紹了自己關於儒釋道「三教合一」的主張,用漢族傳統文化開導成吉思汗。為丘處機論道作記錄的耶律楚材,出身於契丹族,是元代著名的政治家。元初,他在窩闊台汗的支持下進行改革,推行漢化政策,緩和民族矛盾,恢復和發展經濟,為日後忽必烈統一全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耶律楚材的改革,與他同成吉思汗一起聽丘處機深入講解「三教合一」,當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背景鏈接
丘處機(公元1148年一1227年),字通密,自號長春子,世居登州棲霞(今屬山東省)。他19歲出家,拜道教全真道創始人王重陽為師,與王重陽的另六位弟子並稱為全真七子。在全真七子中。丘處機入道晚,成道也晚。丘處機似可劃歸為大器晚成型的人物。但恰恰是他,將全真道推向了鼎盛。他創立了全真道中的龍門派,是金元之際著名的宗教思想家、宗教領袖和詩人。公元1227年丘處機逝世,留有著作《大丹直指》、《磻溪集》等。他的遺蛻埋藏在現今北京白雲觀的丘祖殿內。丘祖殿建於公元1228年,原名「處順堂」,是全真龍門派後代奉祀丘處機真人的祖堂。殿堂正面,丘處機的塑像神情莊重,色彩鮮艷。
8、丘處機說有衛生之道,卻無長生之葯是什麼意思?
大概是有可以防止生病的養生之道,而這世界上沒有可以長生不老的葯物。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一個規律。
9、成吉思汗老年時真的向丘處機請教過如何養生長壽嗎?
成吉思汗真的請教過,他希望自己能夠長命百歲,其實古代的君主都希望自己永遠都不死去,因為他們不相信其他人可以有他們這樣的能力治理好一個國家,他們覺得自己無可替代,即便是為了百姓也要活得久一些,無奈這個世界根本沒有這樣的靈丹妙葯。
丘處機是一位在歷史中真實存在的人,他是全真教的教主,在文學、醫學和養生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樹,他同時還是一個厲害的思想家,可以讓大多數跟他交流的人信服。成吉思汗也聽說了丘處機這個人,覺得他是個厲害的人物非常想要跟他進行交流。
因為當時的成吉思汗已經60了,而當時的醫療條件並不好,基本上到60歲就沒幾年活頭了。而成吉思汗當時還不想這么快死去,他還有很多沒有完成的事業,就像秦始皇一樣渴望找到長生不老的方法,他聽說丘處機精通養生學方面的知識就三番五次地給丘處機寫信希望他能來自己的身邊,教授自己養生的辦法。最後丘處機被成吉思汗的誠心打動,帶著他的弟子一路西行,在路上經歷了重重種困難終於見到了成吉思汗。
兩個偉大的人一見如故,雖然成吉思汗對於沒有長生不老的秘方深感失望,但是他還是被丘道長的言談舉止,博學多才所折服。丘處機很會轉移話題,他想要通過自己的言語讓這位偉大的將軍放棄以暴治國而轉為仁義治國的想法。
10、邱處機為什麼被稱為精於養生的「神仙」?
邱處機,又名丘長春,字通密,道號長春子,山東棲霞人,是著名的道教全真派創始人之一。他生於1148年,卒於1227年,死後葬於北京的白雲觀處順堂。
道教中人相信經過一定的修煉,人可以返本還原,達到長生久世的境界。邱處機19歲棄家求道,獨自進昆侖山的煙霞洞修煉,一年後拜全真教主王重陽為師,先後在今寶雞西南的溪邊、隴州的龍門山隱居修煉13年,道成後名聲大噪。在全真派創始人王重陽七大弟子中,邱處機的影響最大。
邱處機既是道家,也是養生學家,其主要著作有《大丹直指》、《攝生消息論》等。1219年,元太祖成吉思汗命近臣劉仲祿奉詔聘請邱處機。第二年,他攜弟子18人啟程北行,歷時4年,與成吉思汗相會。成吉思汗問長生久世之道,則告以清心寡慾為要,並大講「敬天愛民以治國,慈儉清靜以修身」的養生之術,頗為成吉思汗賞識,被封為國師,賜號「神仙」。
邱處機對養生學頗有研究。他的養生學以「清心寡慾,四時調攝」為要旨,認為人體各方面的生理、病理變化及疾病的發生,無不受自然環境、季節氣候等因素的影響。要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就必須在生活方式、思想行動、操練身體等方面與外界協調,才能達到內外環境平衡,起到維護健康、延年益壽的作用。他強調必須掌握「四時調攝,養生治病大旨」,對四季調養、精神調養、飲食調整等都作了說明。
在四季調養方面,如春季「春陽初升……天氣寒暖不一,不可頓去棉衣」,夏季炎熱,平居檐下,過廊、弄堂、破窗,皆不可納涼;秋季「秋氣燥……禁寒飲並穿寒濕內衣」;冬季「宜居處密室,……不可冒觸寒風」。
另外,他對老年人養生有一定研究,認為「高年之人,多有宿疾」;「人年六十,心氣衰弱,言多錯忘,目也昏昏然」,老年人更要「法於陰陽,和於術數」,以「避風如避箭,避色如避亂,加減逐時衣,少餐申(下午3至5時)後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