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哪些行之有效的精神養生方法?
回歸大自然,與大自然相處,晚上找個高的地方去看星星,或看大海
2、養生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1、早起早睡以養肝
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鬆形體,使情志隨著春天生發之氣而不可違背它,這就是適應春天的養生方法。
2、防止舊病復發
古諺語:「百草回芽,舊病萌發。」可見立春後是疾病多發的季節。春天的多發病有肺炎、麻疹、過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病等。因此對於有肝炎、過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的患者要特別注意調養預防。
3、不要過早減衣
「春不減衣,秋不戴帽」.立春氣溫還未轉暖,不要過早減掉冬衣。冬季穿了幾個月的棉衣,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溫度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由冬季轉入初春,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又大,過早減掉冬衣,一旦氣溫下降,就難以適應,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虛襲擊機體,容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冬春季傳染病。
4、每天梳頭百下
《養生論》說:「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春季每天梳頭是很好的養生保健方法。因為春天是自然陽氣萌生升發的季節,這時人體的陽氣也順應自然,有向上向外升發的特點,表現為毛孔逐漸舒展,代謝旺盛,生長迅速。故春天梳頭,正符合這一春季養生的要求,有宣行郁滯,疏利氣血,通達陽氣的重要作用。
5、少吃補品和鹽
很多人崇尚冬季進補,但是立春後進補要適度。一年四季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特點。人生於自然,應順應自然規律。冬季根據個人體質適量進補,符合冬藏的養生原則。但立春之後的這段時間里,不論是食補還是葯補,進補量都要逐漸減少,以便逐漸適應即將到來的春季舒暢、升發、條達的季節特點。與此同時,減少食鹽攝入量也很關鍵,因為鹹味入腎,吃鹽過量易傷腎氣,不利於保養陽氣。
6、多吃韭菜香菜
春季陽氣初生,飲食的調養除了注意升發陽氣,還要投臟腑所好,應適當吃些辛甘發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因為酸味入肝,具有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食物可選擇辛溫發散的蔥、香菜、花生、韭菜、蝦仁等,少食辛辣之物。
3、職業精神的八大要素是什麼
職業精神的八大要素是:職業理想、職業態度、職業責任、職業技能、職業紀律、職業良心、職業信譽、職業作風。
1、職業理想。社會主義職業精神所提倡的職業理想,主張各行各業的從業者,放眼社會利益,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職業理想是社會主義職業精神的靈魂。
2、職業態度。樹立正確的職業態度是從業者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職業態度具有經濟學和倫理學的雙重意義,它不僅揭示從業者在職業生活中的客觀狀況,參與社會生產的方式,同時也揭示他們的主觀態度。
3、職業責任。這包括職業團體責任和從業者個體責任兩個方面。在國家與企業的責、權、利關系中,責是主導方面。關鍵在於,要促進從業者把客觀的職業責任變成自覺履行的道德義務,這是社會主義職業精神的一個重要內容。
4、職業技能。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職業對職業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國經濟建設的實踐證明,各級科技人員之間以及科技人員和工人之間都應有恰當的比例,生產建設才能順利進行。良好的職業技能具有深刻的職業精神價值。
5、職業紀律。社會主義職業紀律是從業者在利益、信念、目標基本一致的基礎上所形成的高度自覺的新型紀律。從根本上說,社會主義職業紀律可以保障從業者的自由和人權,保障從業者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
6、職業良心。這是從業者對職業責任的自覺意識,在人們的職業生活中有著巨大的作用,貫穿於職業行為過程的各個階段,成為從業者重要的精神支柱。
7、職業信譽。它是職業責任和職業良心的價值尺度,包括對職業行為的社會價值所做出的客觀評價和正確的認識。社會主義職業精神強調職業信譽,更重視把社會的客觀評價轉化為從業者的自我評價,促使從業者自覺發揚社會主義職業精神。
8、職業作風。它是從業者在其職業實踐中所表現的一貫態度。從總體上看,職業作風是職業精神在從業者職業生活中的習慣性表現。職業集體有了優良的職業作風,就可以互相教育,互為榜樣,形成良好的職業風尚。
(3)精神養生的核心要素有擴展資料
一、職業精神的特徵
1、在內容方面,它總是鮮明地表達職業根本利益,以及職業責任、職業行為上的精神要求。
2、在表達形式方面,職業精神比較具體、靈活、多樣。
3、在功效上,職業精神一方面使社會的精神原則「職業化」;另一方面又使個人精神「成熟化」。
二、職業精神的實踐內容
1、敬業。敬業是職業精神的首要實踐內涵,即社會成員特別是從業者對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各類職業特別是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的尊敬和熱愛。
2、勤業。職業精神必須落實到勤業上。我們不僅要強化職業責任,端正職業態度,還需要努力提高職業能力。
3、創業。我們正在進行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事業是一項全新的事業。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仍處在持續不斷的創業進程之中,需要繼續發揚創業精神。
4、立業。當人類社會跨入二十一世紀的時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我們所要「立」的根本大業。各行各業的職業精神必須服從和服務於這個大業。
4、什麼是精神養生?
主張以安靜調養抄人體的精神思維活動為主要途徑來保養生命、益壽延年。
靜思始倡於老子、莊子,提出「清靜無為」的學說。《黃帝內經》繼老、庄之後,第一次從醫學角度提出精神保養襲刁」以防病,並主張依據四時之氣的特點來調養精神。
主張精神養生的學派認為,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宰,神靜則對抗衰延年。人的思、慮、智、知志、急、魂等,均由神所主。主張神氣清靜內守,道不宜躁動妄耗;強調清心寡慾,抑目靜耳,調攝神志,順應四時,常練靜功,以保持神氣清靜,促進健康。
5、健康養生---->精神健康
保健保養是越來越熱的話題了,書店裡關於如何保健保養的書籍多得數不勝數,讓人眼花繚亂,甚至產品也是數不勝數目不暇接,可見大家是多麼關心這個話題啊。下面健康販賣發表一下自己的拙見,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
那麼什麼是保健保養呢?字面意思健康販賣認為無非是保持健康、保持修養或(保護養護),其實呢無非是如何養生而已,健康販賣認為,只要掌握養生的根本原則,那就不會迷惑,不會糊塗啦。
何謂養生?概括來講,養,即調養,修煉,資助生長;生則包含生命和生活兩大含義,我們都擁有生命,但是同樣是生命卻過著不同的生活,精神追求,物質追求、修養、人生觀、世界觀都不盡相同。養生與人生緊密相連。
健康販賣認為養生應該有一個核心,三大原則,三個層次。
首先講一個核心,就是健康!健康是養生的核心內容!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最寶貴的是健康。人不但要活著,還要活的健康,這才是活著的真諦。在這個現實的社會,健康恐怕是脫離不了物質因素的,可以說,健康是以物質生活為基礎的。但是,不知道您發現了沒有,健康跟物質似乎又不成正比。您說是不?仔細想想,您身邊那些物質富裕的人,他們真的健康嗎?不見得!為什麼呢?因為健康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精神!精神是什麼?是意識形態,它決定著你的想法和行動。比如說一個很有錢的人,有了錢卻不知道珍惜生命,只是一味的揮霍、任意妄為、花天酒地,那麼最後的結果將是怎麼樣的呢?我想那是不言而喻的了。因為他的精神是空虛的,他的意識形態沒有告訴他怎樣使用手中的金錢為生命服務。恣意放縱絕不是幸福,那隻是慢性自殺。相反的,一個擁有正確意識形態的人是有責任心的人,他能夠認識到生命的可貴,懂得保護生命,懂得用金錢正確的為生命服務,他的精神世界是充實的,是陽光的,那麼健康和長壽必然會青睞於他
6、養生之道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此事必須從生活細節做起,每個細節做好了,才能保證健康。這個內容叫「養性」,這個養性,其實是養生的一部分,指的是要使得好的習慣,變成你每天都執行的習性,這樣才能長期執行。 「夫養性者,欲所習成性,性自為善,不習不利也。性既自善,內外百病,自然不生,禍亂災害,亦無由作,此養性之大經也。善養性者,則治未病之病,是其義也。」意思是這事兒,如果我們養成了習慣,變成了自己的習性,如果這都是些好的習性,那麼身體氣血就平和,百病自然不生。這就是治未病的道理啊。葯王孫思邈幾次提到早晨起來,要先講些好事兒,不要講一些什麼計較錢財的事兒,不要講一些壞事,他說:「旦起欲專言善事,不欲先計較錢財」、「清旦常言善事,勿惡言」(《千金方卷二十七 養性》)。原來,一個人的精神狀態非常的關鍵,這種狀態是從早晨就開始的,你以一個什麼樣的心態迎接一天,這非常的關鍵,這是一個心理學范疇的內容,孫思邈身為大醫,自然關注的領域十分的廣泛,除了人的身體,他對人的心理也是十分關注的。「葯王」孫思邈認為心理會影響身體,所以他十分重視從生活細節上來調整心理狀態,他甚至專門寫了一段話,講在家庭裡面,成員之間有了矛盾,要早說,說開了就好了,不能忍著,忍時間長了會生病,甚至會重到「不救」的地步。這樣的事兒我們在生活中也會常常見到。孫思邈非常重視道德修養,他認為如果心裏面善良的事情裝的多了,人自然就向善了,這樣氣血平和,自然減少了患病的幾率。所以他告訴我們「善言勿離口,亂想勿經心」。要經常講行善的好事兒,多講自己自然也受影響。尤其是在早晨,如果我們就開始講述一些美好的事兒,那麼我們就會以一個陽光的狀態來迎接一天的到來。看中央電視台十套的《講述》欄目的時候,常常被裡面一些普通老百姓的善良的事跡感動,那些事兒甚至都是讓人流淚的善舉,所以我想,如果每天早晨都能看一眼,那麼,我們就會以一種多麼陽光的心態去迎接一天啊,在這樣的一天裡面,如果我們再遇到什麼挫折,自己的心裡都會和這些善舉相比較,一定會覺得這些挫折無關緊要了,這就是心態好的緣故了。孫思邈還告訴我們:「勿言行善不得其報,以自怨愁」,因為「當以道自平其心,道之所在,其德不孤」。這是他關注的小小的細節,確實有很多人,在抱怨做善事怎麼沒有回報啊?其實,不必考慮回報,做下去,你周圍的環境自然改變,但是,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的心靈一定會改變的,這是上天給我們最好的回報了。那麼我為什麼把孫思邈的這個細節,從幾百個細節中提取出來講述呢?這是因為我們確實需要按照這個來執行的,在我們的生活中,我遇到過這樣的朋友,每天講述的都是一些負面的內容,什麼那個地方撞車了,什麼誰的生意失敗了,什麼那個國家的經濟崩潰了,那裡的火山又出問題了,等等,總是在哀嘆,其實這些事兒和他都沒有關系,但是這樣哀嘆的結果,是自己做事都覺得是在混,這是一種消極的生活狀態,如此下去,整個人處於低迷狀態,健康自然也會成為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