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大健身氣功分類
第一個是按顏色分類的 第二個是按形狀分類的
2、氣功的氣功的分類
古稱氣功為「性命」之學,內容可分為:
性功
性指心性、神意活動,《壇經》曰:「心為地,性為王,王居心地上。」性功主要從煉神入手,完全集中於意識活動的鍛煉。開始多從上丹田練起(但守上丹田者並非都屬於性功),或不搞意守,任其自然。佛家的參禪,意念意守法的「以一念代萬念」等法屬此。涵養道德、陶冶性情也屬性功范疇。腦力勞動者宜練此功。
命功
命指腎精以及身軀有形之物與氣。命功從煉精入手,有聚津生精、煉精化氣、煉氣化神階段。開始多守下丹田。周天功、強壯功多屬此。欲健壯體格者宜練此功。
性命雙修功
性命雙修功(任何一種功法之高級階段都雙修):有先修性功、而後修命功以完性命雙修者;有先修命功、後修性功以完性命雙修者;有開始就上煉神慧以修性、下煉元精以修命而行雙修者(性命雙修之方法隨門派而異)。現在很少真雙修者(這是因為性與命是人體生命的兩個互相聯系、相互依存的側面,兩者不可能截然分開,只是每一種功法的側重點有所不同罷了)。 站功
以站式練功,又稱站庄。站功對增力、壯體、發動真氣、提高身體健康素質效果明顯。近人王薌齋、秦重三所傳是也。站庄不僅是一種氣功鍛煉方法,而且是武術的基本功,是達到武術上乘功夫的重要途徑。古語雲:「要把骨髓洗,先從站庄起」。練武術,尤其練內家拳的都注重站庄,如太極拳的小馬步庄、川水庄、形意拳的三才式、通臂拳的羅漢庄,長拳的童子拜佛庄……故站庄不僅適於體質較弱的病人,而且適於健康人以及體育愛好者。
坐功
以坐式練功,是練清靜法門、周天搬運法門的重要方法。此法易啟動真氣而不外散。坐功的姿勢,一般分為座具坐(坐在椅、凳上)、盤膝坐和跪坐三種。盤膝坐又分三種,即散盤——自然盤膝;單盤——一足抵於會陰部,一足置於另一大腿根部;雙盤——兩足分別壓於兩腿上,俗稱「五心朝天坐」。
卧功
以卧式練功,有仰卧與側卧之分。作用與坐功相似,啟動真氣稍慢。但身體極度衰弱和不能坐者或高度倦勞時,以卧姿練功,氣機發動卻較其他方式明顯。對行動不便的患者,卧功是唯一可行的好方法。對一般練功者來說,卧功只作為睡前、醒後輔助的練功方法。
行功
古人未設行功,只是練功到一定程度後,要求走路也保持練功狀態。所謂「行、站、坐、卧,不離這個」,「這個」就是內在的練功狀態。武術很注重步法的鍛煉。現在所傳的行功就是從武術中某些基本步法脫胎演繹而來,它與太極拳的獅子滾球丹法、少林拳的逍遙步、五禽戲的熊形步……很相似。此法易學、易練,有和暢氣血、疏通經絡的作用,宜於慢性病人的鍛煉。 靜功
練功時形體不動。上述的坐、站、卧功即是。
動功
通過各種動作,內練氣,外練筋骨,達到壯骨強筋、神氣合一的目的。可以用之強身,可以用之制敵……內家拳均屬動功范疇,如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拳……
動靜相兼
一指既練動功又練靜功而言,一指某些功法具有動靜兩重特點,要求外動內靜、由動歸靜。如達摩易筋經、峨嵋十二庄、蛤蟆氣,以及智能動功各功法。 硬氣功
此功多系武術、雜技中的功夫,如「裂金碎石」、「刀槍不入」、「寒暑不侵」、「力托千斤」……等各種特殊功能。
軟氣功(順氣)
軟氣功(又稱順氣)用於養生、防治疾病的各種功法。
「硬氣功」、「軟氣功是人們習慣的但非科學的稱呼。所謂硬氣功者,是氣功師把真氣運到身體某一部分,使局部組織發生暫時性的變化,從而呈現出超人的機能。實際上也是真氣功能的表現。 醫家功
與中醫理論緊密相連,對人體內之經絡、臟腑氣化反應觀察較為細膩。目的在於延年祛病,探索人體生命奧秘,是中醫學的基礎與精華。如周天功中的經脈周天即是。
道家功
其理論較中醫理論更博大淵深,以「修心煉性」為主,目的在於「葆性全真」、「長生久視」,是我國傳統功法中最豐富多彩的部分,分內丹功、清靜功、存思功(又叫存想功)、導引功、吐納服氣功等。
儒家功
著重於心性的陶冶、鍛煉,以「存心養性」為主,主張在日常生活中砥礪意志、正心誠意,養浩然之氣,以求「豁然貫通」。
佛家功
以虛無為宗旨,「明心見性」為主。目的在於「斷惑證真」、「妙契佛性」。在探討生命奧秘方面不如醫、道兩家深刻。如「參禪」、「六妙法門」、「止觀」等均是。
武術氣功
自明清以來,武術和氣功結合,形成了技擊與養生兼而有之的武術氣功。有武當派、少林派、峨嵋派、昆侖派、南宮派等,主張動靜雙修,內外兼顧。現在流行的硬氣功多是武術氣功的一種功用,輕功也是由此而生,尚可練出隔空點穴的絕技。 防治疾病功
中醫認為,人體患病無非是氣血乖亂,陰陽失衡,五臟失調所致,因而疾病的治療則以和暢氣血、疏通經脈、平秘陰陽為要,而這正是氣功最基本的功能,即練每一種氣功都有防病治病的作用。如果某一功法防病治病效果明顯,其他功能較差,則稱為防病治病功。如松靜功、行功……
強壯功
如果說治病保健是氣功的初級效果,那麼練氣功的第二階段就是富力強身。通過練功,培益真氣,使臟腑、經絡、皮、肉、筋、骨的真氣充沛,宣暢通達,從而強化人體各部分的功能。這種以壯體為主要功效的功法,可稱為強壯功。如站庄功、蛤蟆氣、動功、硬氣功等。
周天功
練功後產生周天(沿身體一定的路線)氣脈運行的功法。可分為卦爻周天(內丹功)、經脈周天、意念導引周天等等。此類功法是道家傳統功法的核心,也是醫家氣功的重要內容。
智能功
指擅長於開發常態智能與超常智能的功法。我國很多傳統功法都有這方面的作用,但囿於傳統功法名稱,未被稱作智能功。現在這一名稱已成智能氣功科學的專用名詞。
3、氣功分為幾種類型
氣功對於大家來說,可能是不那麼的熟悉,但是對於老年人來說,是那麼的重要,現在很多退休的老人,都喜歡練習氣功,不但對身體有好處,還讓預防很多疾病,每當我們經過公園的時候都能看見一些老人在那練習氣功,氣功有著很悠久的歷史了。
氣功是中國傳統的功夫之一氣功的類型有很多,不同的類型其動作方式以及適宜的人群都不相同。所以,朋友們在練習前,一定先了解氣功的類型。
1、以動、靜作標准:可以分為靜功和動功兩大類。
其中靜功還可按姿勢分為卧式、坐式、站式,具體功法如放鬆功、內養功、站樁功等等。
動功大多採用站式和行走式,如峨嵋十二樁、太極拳、五禽戲等。也有坐著練的動功,如坐式八段錦。特殊情況下也可躺著練動功。
動功還可按是否有規范化的動作招式節段程序分為套路動功和非套路動功。
非套路動功又可按是否完全隨意分為散手功和誘發功。
2、以姿勢作標准:可分為卧功——躺著練的功法;坐功——一般坐著或盤腿坐練的功法;站功——站著練的功法;行功——行走中練的功法。
3、以練功注重的手段作標准:可分為調息功、調身功、調心功。
(1)調息功:又稱吐吶功,是側重於呼吸方式鍛煉的一類功法。
(2)調身功:又稱形體功,是側重於體勢、體力鍛煉的一類功法。因其注重於筋骨肌肉的鍛煉,而稱之為外功。通常叫做「外練筋骨皮」。
(3)調心功:也稱意守功,是側重於意念鍛煉的一類功法。因其注重於體內意念的鍛煉,而稱之為內功。通常叫做「內練一口氣」。
(4)按流派來源為標准:可分為醫學氣功、儒家氣功、道教氣功、佛教氣功、武術氣功等。
(5)以應用目的作標准:可分為書畫氣功、音樂氣功、舞蹈氣功、戲劇氣功、表演氣功(雜技)體育氣功、醫療氣功、丹道氣功、禪定氣功等。
(6)以發源地為標准:如峨嵋氣功、武當氣功、少林氣功、昆侖氣功等。
(7)以機體主被動狀態為標准:可分為主動氣功與被動氣功。主動氣功是指完全靠自我練功來健身治病的。被動氣功則指通過別人幫助,使自己功能狀態得到調整來健身治病的一種治療形式,被動氣功亦即通常所說的「外氣」治療。
4、氣功到底有多少種
在這個短暫而特殊的時期里,中國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了什麼是氣功,大約5000萬左右的人練習過氣功。氣功在如此短的時間里引起了全國以至其它一些國家的重視,從農民、工人到知識分子,從普通百姓到政府官員,不分男女老幼,都以各種各樣的方式捲入了這場氣功浪潮。期間,出現了許多「氣功大師」和不知來歷的「神秘人物」,還有著名的「特異功能者」和氣功作家,這些人物一起演出了一場令人矚目的小品鬧劇。在這段時期,氣功的理論發展突飛猛進,氣功被冠以「人體科學」的美稱,甚至有斷言稱21世紀是人體科學的時代。(這里所說的「人體科學」是指關於人體特異功能和未知潛能的學術研究。)另外,氣功已經成為了中國當代的新型宗教,它迅速建立的運行機制有很強的社會滲透力,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以門派為主幹的規模體系,這一點曾引起政府的不安和輕微的干涉,但很快,氣功獲得了政府的許可和承認,或者說是管理,成為一種社會承認的「新興學科」。氣功的定義簡單地說,氣功就是通過特定的方法使身體的姿勢動作和(或)意念達到規定的要求,從而使身體得到「氣」的醫治,並可以獲得超自然的特異功能。這種「氣」和特異功能是來自靈界的邪靈。(在第四章將詳細解釋靈界和氣功的原理。)練功者可以感受到「氣」的存在,有明顯的感覺,能在身體里移動,能發出身體,可以醫治疾病。某些練功者可以獲得特異功能,如治病,透視物體和人體,能聽到別人聽不到的聲音,能長時間不吃飯,能用意念搬取物體,能占卜,預言,甚至靈魂可以隨意離開和回到身體,等等。這種「氣」的本質和特異功能的來源我們將在第四章詳細研究和探討。本章的重點是研究中國當代氣功的發展過程和特點,使人了解氣功這一現代宗教在中國的概況。按時間順序來劃分,氣功在這一時期的發展過程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1、序曲——武術的興起;2、氣功的萌芽;3、氣功的高潮;4、氣功的低落。筆者個人的練氣功經歷貫穿了以上所有的過程,這正是我的青春年華時期。上帝把時間象流水一樣沖去,人生短暫得彷彿一聲輕輕的嘆息,而我卻用了生命中幾分之一的時光去追求一個可怕而錯誤的目標,實在很荒唐,也很後悔,更有難以解釋的遺憾。筆者將根據自己的親身體驗來講述中國當代這一特殊的歷史時期,並從感性和理性的角度來研究這一特殊的現代宗教。一、序曲——武術的興起一九八二年,電影《少林寺》在中國放映,其影響如同一把烈火,燃遍大江南北,男女老幼無不爭相觀看,並為之如醉如痴。一時間,少林寺這一佛教寺院家喻戶曉,成為千千萬萬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人崇拜仰慕的「聖地」。中華民族終於在這次「武術普及教育」的大課中尋找到了久違的自豪和自信。年老的一代人開始講起從前他們所見所聞的武林傳奇和江湖故事,新一代人興奮而又半信半疑地聽著;終於,中國人庄嚴地看到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的祖先創造了「輝煌而令人肅然起敬的民族瑰寶——武術,這在全世界是獨一無二的」,「天下工夫出少林」,少林工夫是中國武術的代表。由於它始創於自印度來中國傳教的和尚「達摩」,於是,許多人因此知道了佛教,並對其頗有敬意,和尚也開始受到尊敬。更為狂熱的舉動隨之出現了,不計其數的人們前往少林寺參觀、學習,甚至要求出家為僧。街道上,校園里,隨處可見模仿電影中打鬥的年輕人和小孩,且吼叫聲不絕於耳。中國人在學工,學農,學兵和學科學之後,學習武術終於又成為當時最時髦的潮流。。隨之,配合著高昂的民族情緒,許多武打電影匆忙上映,題材也由少林寺發展到了更遠的地方,許多這方面的雜志媒體紛紛創刊,把武術這一民族話題炒得如火如荼,暢快淋漓,大大長了中華民族的「志氣」。這一時期,中國本土自家的宗教——道教,終於耐不住寂寞,開始提醒人們注意他們的存在和神秘,人們又從他們那裡學到了新的概念,一種比武術更厲害的東西——「武功」。與「少林功夫」相對應,「武當功夫」成為又一引人注目的「奇學」。這種工夫來自道教的聖地——武當山。很自然地,許多人對此很滿意,因為道教是起源於中國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人自己的宗教,人們從心理上更容易接受它,民族自豪感更加純潔一些。電影中,武當山的道士,看起來要比少林寺的和尚神秘而有頭腦得多。武功是什麼呢?和尚們拳腳出擊,震撼有聲,是力量和技巧的結合,叫做武術。而武功通過道士們表現出來的,卻常常柔和緩慢,但是卻比武術更有威力,令人敬畏。這的確不容易理解,也不合邏輯。太極拳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道教武功,能健身,能作戰,看似柔和如舞,實則極有殺傷力。關鍵的問題是這個「功」,它所暗示的是一種難以理解的力量,要解釋這種力量,就要引入一個名詞:氣功。二、氣功的萌芽我第一次接觸氣功是一九八二年。那一年母親多病,久治不愈。當時有一本氣功雜志,哥哥把它帶回家。我看過了,第一次接受了氣功的概念,卻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認識。當時,香港的武俠小說傳入了中國,於是,繼電影《少林寺》之後,再次掀起全國性的浪潮,主要的參與者還是青少年。我們當時讀武俠小說簡直著了魔、入了迷。武俠小說以橫掃千軍之勢佔領並笑傲中國書市,以絕對的優勢吸引著中國千千萬萬的男性讀者。同時,台灣的言情小說也幾乎平分秋色,影響了幾乎整整一代女孩的愛情、婚姻和人生觀。這就是八十年代中期中國的文化狀況。中國人,尤其青少年的信仰、人生觀就象一頁空白的紙,任由先伸過來的畫筆隨意塗抹。整整一代年輕人在尋找、覺醒,無法從父輩那裡得到指點,因為上一代人也在這新時代里迷茫不知方向,只能用蒼白的道理教訓著年輕人,卻遭到了無情的嗤笑。我從年幼時就在父母的督導下,大量閱讀中國古典名著,偶爾也讀過外國名著。印象中,這些中國名著小說主要是關於打和殺,再就是鬼和神,典型的中國傳統文化。我有濃厚的興趣讀這些書,除此之外也沒有什麼書可讀。終於,在一九八二年,我第一次讀了一本香港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不是國家出版的,印刷質量很差。那是一個晚上,我在家開始看這本書,幾頁之後,我驚訝地發現,這是一種我從來沒有看過的小說,它象一塊磁石,強烈地吸引著我的全部身心,隨著情節的深入,我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興奮和滿足感。我沒想到天底下還有這么好看的書。尤其書中身懷絕技的武林人士,他們就會那種比武術更高級的武功,有超出常人的能量和殺傷力。我心中無比羨慕那些武功高強的俠客,書中的人物和情節極大滿足了我的幻想和夢想,那時我還年幼。幾個小時後,我讀完了那本書,那隻是第一冊。我頓時心中難受得很,恨不得立刻看到第二冊,第三冊和全套的書。可是只有第一冊。後來,我把這本書帶到了學校,給要好的同學看,但很快,這本書在全班男生中傳開了,大家爭相搶閱,無比激動興奮,象我一樣「大開了眼界」。其中個別同學將此書視為「寶書」,因為買不到這本書,他們就開始用手抄寫。於是,也不知道花費了多少節晚自習課,佔用了多少節政治課,終於完成了工整的手抄本。而他們的作業也許從來沒有那麼認真。武俠小說的強勁熱潮在中國持續了大約十年。這股席捲大陸的南風給年輕人灌輸了一種「超人的暴力」的觀念,它之所以能被人認可,除了滿足國人出人頭地的幻想之外,還宣揚用這種超人的武功匡扶正義,所謂的一種「俠客」的形象,而這種形象是受到各種年齡層次的人的普遍尊敬。由此激發了所有相信這種武功存在的人們去追求學習這種技藝。他們把生活中相當的時間和熱情用在了這方面。我讀武俠小說後,雖然非常羨慕敬仰小說中的俠客,但對小說中描寫的玄而又玄的武功持懷疑態度,認為那隻是虛構誇大罷了。而對武術卻開始熱衷,積極地按照雜志上的招式比畫,內心中充滿了成為俠客的願望,也漸漸有了追求超人能力的念頭。同一個時期,我又讀了古典武俠小說《三俠五義》,神話小說《封神演義》,還讀了《聊齋志異》。這些小說大大刺激了我的想像力和思維空間,我開始對超自然的能力和鬼神世界(雖然我那時還是無神論者)有特別的興趣,並因此獲得非常的快感和滿足感。無神論開始在心中動搖,而有神論的種子漸漸播下了。後來,母親的病越來越重,而且奇怪,犯病時不醒人事,搶救後卻很快恢復正常。後經診斷,大致猜測為神經官能症之類的病。後來,單位終於同意母親到外地的精神病院的神經科去治療,由我父親陪著。家裡往日的歡笑一掃而光,從此充滿了沉重和憂郁的氣氛。隔一段時間,父母回來一次,帶回一些書籍,有氣功雜志。當時我第一次認識氣功這一名詞,很新鮮,但一點也不知道它到底是什麼。聽父母解釋了一下,也沒明白。於是,母親開始在父親的幫助下練習做《五禽戲》,就象廣播體操一樣,五禽戲分為五種動作,分別是模仿虎、鹿、猿、熊、鳥的五種姿勢。據說是華佗當年在深山老林里采葯時觀察這些禽獸的動作,很受啟發,就編出了這套健身體操。很快,母親的動作學得盡善盡美,家中終於有了一點盼望。大約一、兩個月以後,母親的身體狀況似乎還是老樣子。有一天爸爸從書店買回了一本書《自發五禽戲動功》。經過父母研究,終於有了驚人的發現!這本書詳細介紹了什麼是真正的五禽戲,它不是簡單的體操式的動作,而是有很深的內涵。那就是按照幾個簡單的步驟,你會調動自己身體里的「氣」,順著「氣」的帶動,你的身體會自動地出現五禽的動作,就象有人牽著你去做一樣。聽起來實在很不可思議。但母親開始練習了。驚人的事情發生了!母親在練功的時候自己動了起來!出現了五禽的動作和聲音,而且栩栩如生,象極了!更奇怪的是,母親的身體開始奇跡般地康復,多年難治的疾病很快得到控制。真是奇跡,全家人感嘆不已,也異常興奮,想必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高興程度也就不過如此吧。從此,大量的氣功書刊買回家來,全家人都開始關心氣功的事情,父母教我們練習簡單的功法,我的家庭從此步入了氣功時代。這個時候,整個中國也進入了氣功時代。我們可以看到,武術是借著電影《少林寺》的強勁南風登陸的,而氣功是在武術這一開場白之後登上社會舞台的。這股南風如此強勁,以至輕易佔領了九億眾生的洋洋大國。我們來分析以下其中的原因:1、1979年以後,中國政府明智地選擇了對外(主要指對西方)的開放政策,除了政治以外,其它領域開始了對外的接觸和合作。《少林寺》是中國和香港聯合製作的,這種題材的電影在中國傳統宗教色彩依然很濃的港台地區早已泛濫,但大陸地區剛從「革命樣板戲時代」過來不久,本身看到這種新題材的電影就很新鮮。因此,這其實是中國傳統文化從港台傳回大陸。在三十多年的無神論文化影響中,年輕一代對傳統文化極其陌生,甚至年老一代人也從記憶中洗去了傳統文化觀念。2、年輕一代人的腦海中還有斗爭的概念。戰爭的題材是年輕一代人從小就學習背誦的必修課。「消滅敵人」是他們心目中最光榮的英雄行為,因此,對電影中的暴力沒有引起任何的非議,反而給年輕人以極大的啟發和盼望,那就是任何一個人如果能會武術,他就可以成為一個打擊壞人的英雄好漢。於是,解決了溫飽後的年輕一代人的精力和活力就很自然地傾向於個人英雄的作為,武術成為他們夢寐以求的技術。那時,社會沒有能力告訴他們真話,也沒有提出讓年輕人感到正確、真實而新鮮的生活方向。3、「文革」讓大部分中國人對共產主義信仰失望和麻木。年輕人的心靈更是不置可否,心靈的飢渴使他們追求剛剛進入中國的物質用品,但是缺乏心靈的用品和給養。這時候《少林寺》所帶給他們的是心靈的飽足。同一時期,港台的校園歌曲也開始傳入,英語的學習熱也風靡校園。由於人性的罪惡傾向,在接受外來空氣的過程中,暴力色彩的武術成為最吸引人的事物。這一點也不奇怪。4、氣功顯然具備比武術更有意思的作用。它的萌芽具備了合適的社會時代環境,人們發現了它神秘的作用。它以難以置信的事實說服了實踐的人們,並以驚人的速度在中國迅速傳播。令人詫異而又感到可悲的是,那個時期一個小小的新鮮事物就可以牽著整個民族的鼻子走,大家有同樣的頭腦,同樣的思維方式,同樣的性格;還好,衣服的樣式已經開始不同了。
5、健身氣功的流行種類
目前流行的主要健身氣功有九種:健身氣功·易筋經;健身氣功·五禽戲;健身氣功·六字訣;健身氣功·八段錦;健身氣功·十二段錦;健身氣功·大舞;健身氣功·導引養生功十二法;健身氣功·馬王堆導引術;健身氣功·太極養生杖。
6、氣功的分類有哪些呢
一般而言,氣功可分兩種,即養氣與煉氣。
養氣就是道家靜坐功夫,把氣運在丹田,使之凝聚不散,不讓身外景復物誘導而外泄。煉氣乃以運行為主。如拳術家在練拳時要用臂力,就把氣運到臂上;用腰力,就把氣運到腰上;假如四肢百胲都用力時,就把氣運到全身。氣有呼吸的區別,呼為陽,吸為陰;呼為動,吸為靜;呼為剛,吸為柔。要把陰陽、剛柔、動靜結合在一起,才能完成它的作用。氣要運行時,不可逆走,貴當順行。如順行的話,不但臟腑會舒暢,並可快慢自如;倘制若逆運的話,內部各臟腑就要受到傷害,一些習練者練岔氣致傷致殘者時有所見。
氣功也可分為動功和靜功。
動功是指以身體的活動為主的氣功,如導引派以動功為主,特點是強調與意氣相結合的肢體操作。而靜功是指身體不動,只靠意識、呼吸的自我控制來進行的氣功。大多氣功方法是動靜相間的。
宗教中,道教的道zd士常會練習導引、內丹術氣功,靜坐也包含氣功。氣功常配合武術或靜坐一起練習。練針灸的中醫也常透過練習氣功來增進療效。
7、氣功有多少種類,對身體有什麼影響?求大神幫助
氣功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功法各異。氣功養生的方法不止為醫家獨有,還散在儒家、道家、釋家(佛家)、武術家及民間俗家,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練功方法。近些年來,隨著群眾性學練氣功高潮的興起,一些人又創編了許多新的功法。面對眾多的功法,初學氣功的人往往覺得眼花繚亂,無所適從。如果將所有功法按不同標准歸納一下就很容易從總體上加以把握。 1、以動、靜作標准:可以分為靜功和動功兩大類。 其中靜功還可按姿勢分為卧式、坐式、站式,具體功法如放鬆功、內養功、站樁功等等。 動功大多採用站式和行走式,如峨嵋十二樁、太極拳、五禽戲等。也有坐著練的動功,如坐式八段錦。特殊情況下也可躺著練動功。 動功還可按是否有規范化的動作招式節段程序分為套路動功和非套路動功。 非套路動功又可按是否完全隨意分為散手功和誘發功。 2、以姿勢作標准:可分為卧功——躺著練的功法; 坐功——一般坐著或盤腿坐練的功法; 站功——站著練的功法; 行功——行走中練的功法。 3、以練功注重的手段作標准:可分為調息功、調身功、調心功。 (1)調息功:又稱吐吶功,是側重於呼吸方式鍛煉的一類功法。 (2)調身功:又稱形體功,是側重於體勢、體力鍛煉的一類功法。因其注重於筋骨肌肉的鍛煉,而稱之為外功。通常叫做「外練筋骨皮」。 (3)調心功:也稱意守功,是側重於意念鍛煉的一類功法。因其注重於體內意念的鍛煉,而稱之為內功。通常叫做「內練一口氣」。 (4)按流派來源為標准:可分為醫學氣功、儒家氣功、道教氣功、佛教氣功、武術氣功等。 (5)以應用目的作標准:可分為書畫氣功、音樂氣功、舞蹈氣功、戲劇氣功、表演氣功(雜技)體育氣功、醫療氣功、丹道氣功、禪定氣功等。 (6)以發源地為標准:如峨嵋氣功、武當氣功、少林氣功、昆侖氣功等。 (7)以機體主被動狀態為標准:可分為主動氣功與被動氣功。主動氣功是指完全靠自我練功來健身治病的。被動氣功則指通過別人幫助,使自己功能狀態得到調整來健身治病的一種治療形式,被動氣功亦即通常所說的「外氣」治療。
8、道家氣功的種類有那幾大類?
氣功是現代流行詞語。說傳統的修煉、修行提法更加貼切。
分類法是後人回總結的,不同的依據答有不同的結果。比如上面老師的分類是動和靜功。
客觀存在的高低層次之分,是現實無法迴避的。這個不多談,反正年齡和層次不一定成正比。
還有地域分類,南宗北派。比如北派王重陽等等等,南宗白玉蟾等等等。
教門流派分類,歷史上有多少是難以統計的,目前主要是全真、正一二大派,下屬有很多的分支,比如全真有名是龍門派。另外隱修門派很多,很多沒有固定在宗教裡面傳承。
修行門徑方法,有的分清修派、符籙派大派,還有奇門遁甲、等等等。有的接近佛家的修禪,有的偏重法術,有的煉丹道。有的偏重性功(智慧),有的偏重命功(長生),有的性命雙修達到很高層次。
根源分類,有的流派自稱道門仙家,修仙派。……文字記載最早叫黃老之學,包括黃帝老子,老子時代之前,黃帝就問道於廣成子仙人。後來還有民間道神文化的融合,總之道家文化體系非常龐大。
中華歷史漫長,道家歷史更長,說不完。有的說出來你完全無法信,還是就這些吧。
9、氣功種類好多啊,有人知道,比較好的有哪些嗎?
想那麼多幹啥,抄起一本練習啊。搗鼓氣流的氣功絕大多數是害人害己的東西,建議找導引功法開始練習,如五禽戲,八段錦之類的,或者上健身房學瑜伽也是可以的,這些比那些什麼真氣運行法之類的安全多了,像八部金剛功連錯了也沒事,反正就是伸展筋骨的。
10、健身氣功有哪些種類 健身氣功
易經經、五禽戲、六字訣、八段錦、導引十二法、十二段錦、大舞、馬王堆導引術、太極養生杖。這些功法都是國家體育總局組織專家編創的,健身養生效果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