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太極拳運動與養生之道

太極拳運動與養生之道

發布時間:2020-07-26 00:00:23

1、為什麼說太極拳能健身養生?

養生太百極拳是一種身心兼修的練拳健身運動。練拳時注重意氣運動,以心行氣,疏通經絡,平衡陰陽氣血,以提高陰度陽自和能力——即西醫所說的抗病康復能力。於培偉道號:玄航道人在學習中醫中也得到了陰知陽五行的作用,在養生太極拳以陳式大架太極拳為基礎。陳式太極拳一路練習周身的松緊,注意關節活動、變道著轉勢。演練時立身中正,輕靈灑脫,拳勢舒展大方,動作柔順,架版勢可高可低,適合各種年齡層次、不同體質狀況的人鍛煉。養生太極拳對人身體起到的健康權作用極大。

2、太極拳與傳統養生的關系

太極拳的養生作用,是建國以後隨著傳統楊式24式太極拳的普及,才逐漸被人們認識的。後來,陳式、吳式、孫式、武式等抄太極拳也開始在民間廣泛傳播。除了太極拳的技擊襲作用以外,太極拳之所以能夠對養生起到積極作用,是因為她動靜兼顧,陰陽和合。通過身體松、正、靜、圓、空,配合以細緩勻長的深呼吸,使人內在的精、氣、神達到高度的統一,在沒有劇烈運動的百前提下,不僅增加了腿部的肌肉度和力量,而且促進了人體血液及經絡的循環。打完太極拳後,可以使人有神清氣爽、渾身舒暢的感覺,從而達到了養生的目的。

3、太極拳的養生意義

4、為什麼太極拳是最好的養生運動

養生太百極拳是一種身心兼修的練拳健身運動。練拳時注重意氣運動,以心行氣,疏通經絡,度平衡陰陽氣血,以提高陰陽自和能力——即西醫所說的抗病康復能力。於培偉道號:玄航道人在學習中醫中也得到了陰陽五行的作用,在養生太知極拳以陳式大架太極拳為基礎。陳式太極拳一路練習周身道的松緊,注意關節活動、變著轉勢。演練時立身中正,輕靈灑脫,拳勢舒展大方,動作柔順,架勢可高可低,適合各種版年權齡層次、不同體質狀況的人鍛煉。養生太極拳對人身體起到的健康作用極大。

5、太極拳對鍛煉身體的意義

當然有,不光是老年人,只不過大家被人們誤導了,太極拳練拳講的是慢所以很不適合年青人好動的性格,年青人的意思就是拳打的越快越好,越剛越好所以就認為太極拳不好,因為老年人打不動了所以很喜歡打這慢慢的拳,而這樣的拳正適合他們現在全世界的老年人都在練太極,年青人卻很少,所以給人們的感覺就是太極拳是老人拳,其實這樣是不對的。太極拳的慢是讓氣血運行,將堵塞的經脈打通從而將人的病治好。太極拳可不是以快制慢呀,是以慢打快、四兩拔千斤,後發先制。所以練太極對身體是有很大的意義的。

6、求學太極拳及養生之道!

學「八段錦」也不錯,功法簡單,效果明顯。我在網路視頻上學的,習練後感覺很好。(八段錦也有很多練法,我選擇是配合呼吸的)

7、太極拳是如何達到養生效果的。

太極拳養生學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它和道教文化相結合,融入了道教中的精華——靜字,同時它又是一項武術運動,太極是一部充滿陰陽矛盾而又對立統一的辯證學說。其神玄絕妙不能一日而成。需要日積月累的修煉和領悟才能達到太極拳養生效果。
太極拳養生是動靜、虛實、開合、吞吐、剛柔、攻守、奇正、上下、內外、左右、進退等陰陽交替運動。人體各系統生理機能內部或機能之間,通過這種陰陽的交替,進行二元或多元交替運動鍛煉,克服對偶失衡狀態。
太極拳學靜勢動態的平衡,動中的秩序與和諧,自然與人的相對應而一致。只有平衡才有包容性,才能改變人的心靈、性情、氣質和風貌,才能提高人的修養和理性。對太極拳有一個全方位的了解,才能練好太極拳。
根據前輩拳論和自己多年的實踐體會,總結了三練三不練的練功法則,即練理不練力,練本不練標, 練身不練招。
一、練理不練力
「理」就是太極拳的道理、原理。太極拳練的是大道,即太極陰陽轉換中陽極 生陰、陰極生陽的原理。太極拳剛中寓柔,柔中寓剛,剛柔相濟;虛極生實, 實極生虛,虛實轉換。通過精神集中、以意導氣、以氣運身、意到氣到形隨的 練習,做到一動全動,周身相隨,內外相合。練功時循規蹈距,順其自然,不 能急於求成。練力指的是練習氣力,這種練習雖然將局部力量練得很大,但這 種力量是拙力、僵力,缺少靈性,為太極拳家所不取。
二、練本不練標
「本」是指本源、根本,即腎中元氣和下盤功夫。腎藏元陰元陽,為先天根本、 發氣之源。腎氣充足,則五臟得養,肝、心、脾、肺、腎各行其職,故能精力 充沛、力量充足、反應靈敏、身體協調。內氣充盈為本源之一。其二是指在周 身放鬆的基礎上,氣納丹田,沉入湧泉,達到上盤靈,中盤活,下盤穩固,落 地生根。「標」是指以練習身體各個部位的力量和硬度為主要目的的局部練習 方法。太極拳是內功拳,內外兼修,以練內培元為主,「培根潤源」,「培其 根則枝葉自茂,潤其源則流脈自長」。
三、練身不練招
練身就是練整體功力,招則是每一動作的攻防含義。初練太極拳的人,往往最 愛了解每招每勢的用法。如果單從招勢上去解釋和理解太極拳用法及內涵,不 可能得到太極拳之精髓。練太極拳必須經過熟練套路、動作正確、去僵求柔的 過程,使周身相隨,內外相合,內氣充實飽滿,把功夫練上身。太極拳主要是 訓練自身整體功力,在臨敵應用時則根據客觀形勢,舍己從人,隨機應變,並 不拘泥於一招一勢。內氣充實了,全身尤如充滿氣的球體,有感皆應,挨著何 處何處能擊。如拳論所說:「到成時,敵人怎來怎應,不待思想,自然有法。」
總之,太極拳行功走架要求松靜、柔和、緩慢,能耐下心來,心平氣和地練拳,產生急躁情緒,結果會適得其反。太極拳是一個長期的身心修煉過程,在行功走架上怡養浩然之氣,達到身心雙修,自然水到渠成。此做才能真正達到修養身性的養生作用。

8、太極拳的養生之道

學習太極拳的養生之道 :
一)生理效益:
太極拳結合了傳統導引、吐納的方法,著重練身、練氣、練意三者之間的緊密調協。練習時一方面可鍛鍊肌肉,舒筋活絡;另一方面又能透過呼吸與動作間的相互配合,對內臟加以按摩鍛鍊,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好處一:增加神經系統的靈敏性——練太極要「心靜意定」,練拳時必先令大腦皮層休息(心靜),將協調全身內外器官機能的任務交由中樞神經系統(意定)執行,加強了神經系統的靈敏性。
好處二:暢通經絡、血管、淋巴及循環系統——因練太極拳的時間不會太短,故能像一般的帶氧運動一樣,能使血氣運行順暢。練了若干時間,會察覺有指尖麻軟發痹、關節微響、針刺、腹鳴等感覺。根據中國醫學理論認為這是經絡暢通的反應。
透過摟拗屈膝絞轉等運動,動脈血管得到適量擠壓及放鬆,能使血液加速運行,增加氧氣的供應,也促進了淋巴系統的新陳代謝,加強了個人的抵抗力。
好處三:改進柔韌度、肌力及肌耐力——太極拳多以慢速走圓及弧,配以屈腿半蹲式運動,加上重心交替變換,運行動作又多摟、拗、絞轉,使各肌肉的肌力及肌耐力得以提高;再配合多方向及大幅度之活動如下勢、蹬腳等式子,能改善各關節的柔韌度。
好處四:提高心肺功能——練太極拳要保持呼吸自然沉實,透過深、長、細、緩、勻的腹式呼吸方法,增加胸腔的容氣量及遞增了吸氧呼碳的次數,確保氣體能充分交換,相對地提高了各器官的獲氧量。又因練太極拳時間較長(連打四次廿四式太極拳約需時廿多分鍾),此等帶氧性活動能訓練及提高心肺功能。
好處五:治療慢性消化管道疾病——因練拳時各關節、肌肉、骨骼會相互牽引、絞纏、擠壓和舒張,內臟又因腹式呼吸(腹實胸實)而產生自我按摩的作用;加上橫膈膜的上下升降幅度增大,對腸的蠕動有正面的刺激作用;而練拳時的舌頂上顎,唇齒輕閉能增加唾液的分泌,提高了消化功能。
總之,經過中西方多面的科學化研究證實,長年修習太極拳能對各種慢 性 病 如:神經衰弱、高血壓、心臟病、消化不良、風濕關節炎、糖尿等等
有著一定的醫療作用。這是無可推諉的事實!

二)精神效益:
好處一:消除壓力——練拳時因要「心靜用意,心無雜念」,又要體松,精神只集中於「意」上,加上太極拳本身要求剛柔並重,呼吸調協,各器官的獲氧量相對提高,故練後使人頓感輕快,壓力盡消,情緒穩定平伏;又因練拳後血氣迴圈暢旺,精神亦抖擻起來,工作效率自然提高。這無疑對樣樣講求效率、日常生活緊張、精神壓力沉重的人有著正面的幫助。
好處二:認識及體驗和諧協調的陰陽哲學觀(周昭和1996)——太極拳倡身心和諧調協,不強已所難,內外相合、虛實分明、剛柔互兼。正所謂「靜中觸動動猶靜」,這種講求明白陰陽對立統一辨正關系的哲學,就是太極拳之創作精神哲理之本。
好處三:認識不以強淩弱,不藉故犯人之道德觀——太極拳論所說之「舍己從人」,彰顯了太極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獨特武學精神。太極倡借力打力,以小力勝大力,一切回擊純順應對方來勢,以靈巧的動作,較小的力氣加殊其上,使來犯者失准而落敗。故太極拳的真正威力,只有在被人蓄意侵犯下才發揮出來,其終目的也只是「立自己於不敗之地」罷了,絕無加害對方之意!
好處四:瞭解修身處世之道——修習太極拳要講求「中正安舒,心靜體松」,這八字真言正好是我們立身處世的最佳座右銘。透過練太極拳,學生可以體會到立身不正之弊:勞勞終日而不得其所。做人只要「中正」,不走歪路,不偏不倚,就可感「安舒」之態;平日只要學會「心靜」,拋開生活壓力的負擔,就能體驗到「體松」之感!

9、養生之道那麼多.我為什麼偏偏選擇太極拳

1、呼吸方式科學
太極強調腹式呼吸,不管是用自然呼吸還是拳勢呼吸都強調腹式呼吸。呼吸還配合意念,就是吸氣時內氣沿脊椎督脈上行,呼氣時內氣沿前胸任脈下沉,小腹則是吸凹呼凸。種呼吸鍛煉擴大了肺活量。科學實驗表明,肺活量的大小與力量的大小及生命長短成正比。諸如人體處於睡眠狀態叼深、細、勻、長的必是強健者,而呼吸短促無力或長、短不勻者非病即弱無疑。呼吸波的長短、粗細是一個人體質強弱配志。所以說太極拳健身在呼吸上很是注重。
2、氣血運轉流暢,促進血液循環
太極拳鍛煉要氣達梢節。人體從外形的四肢八節,筋骨皮到內在的五臟六腑、精氣神,都離不開血液的滋補潤澤。良好的血液循環、充盈的血液供給,既是人體各部功能正常運行的基本保障,也是決定人體生命長短的根本條件。太極拳行功走架,豎項貫頂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內氣上至百會、下通湧泉、達於四梢促進了血液循環,疏通了經絡,加快了循環頻率大動脈暢通無阻,毛細血管經久不衰四肢百骸肌膚延緩了老化。長期堅持太極拳鍛煉,則氣血飽滿、健康長壽。
3、汗腺通暢.保證了新陳代謝

人體新陳代謝所產生的廢物除通過眼、耳、鼻、口七竅和穀道排泄外,機體內分泌主要是汗腺外排。除此汗毛與汗毛孔尚具有保溫、散熱的自然調節功能。因此中醫有「汗腺通則百病不侵,汗腺堵則亂病纏身」一說。練拳的人比一般不練拳的人較好地保持了肌膚的純潔性和通透性,內分泌渠道暢通,病毒垃圾不易滯留故而小病不生、大病不長。
4、對稱運動,彌補了人體機能後天不足

人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有意無意地形成了諸多習慣定勢。這些習慣定勢一方面提高了動作效率,一方面也釀成了人體運動的缺陷。太極拳的造型結構恰恰是「有上即有下」,招式左右互換、身形上下互補,形成內外如一的對稱運動。抽招換式強調欲左先右、欲上先下;發力時講求前吐後撐,周身上下對立統一、渾然一體。從而,有效地強化了大腦的逆向調節功能,保持了人體運動的整體協調與平衡發展克服了單向運動致病的缺陷。
5、用意不用力,提高了神經系統的敏感度

人體老化,最先發於神經系統的萎縮和衰竭。太極拳與其他拳種的最大區別就在於它是一種用意不用力、重意不重形、以意念支配**的運動。太極拳行功走架,全神貫注,以意導氣所有外形變化一招一式講求意在身先,意不動身不動,意動身隨,意靜形止。拳論上所雲「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即是形容不頂之意,也是概指拳手肌膚的靈敏度。所有這些,無不賴於用意練拳延緩了神經老化的緣故。
6、運動適度,保持了人體能的中和態

就運動與生命的關系而言歷來說法不一通常以為:生命在於運動其理取自流水不腐、戶樞不蠢。也有人認為:生命在於多靜,以減少機體的磨損和功能的消耗。持此觀點者,多以龜齡鶴壽作比。實際上這兩種觀點都有道理關鍵在於動與靜不可偏廢。太極拳的這種獨特運動方式對保持人體機能的中和平衡有很好的作用,故而久練可使人延年。
7、長氣致柔,防止了骨質、關節、韌帶的老化

無論是從自然界的動植物看,還是從人類自身的生態發展過程看凡是生命力旺盛者,其肢體或肢干都具有良好的柔韌性;凡是行將死亡的有機體都會變得僵硬、枯萎。功深藝高的太極拳手,多為肺活量大、膀膚脹縮差大、筋長骨堅、肌膚松軟、呼吸深細勻長、關節正逆旋轉角度大。這都是機體柔韌性良好的表現。柔韌性的延長本身就是長壽反之人體內臟任何一個器官失去了彈性也就意味著生命的終結。
8、松、靜、空、靈.陶冶超然脫俗的心境
眾所周知,清心寡慾的人多高壽。反其道而行者往往早亡。原因是多欲之人必多求,多求之人交貪飲、貪食、多憂、多慮、多思、多惱、多驚、多恐,凡欲有多必傷。中醫認為哀傷神、怒傷肝、憂傷肺、思傷脾、慮傷心、恐傷腎、食多傷胃、房事多行傷精又傷氣。太極拳的鍛煉過程就是調節心性的過程。行功走架時,身心各部講究松、靜、空、靈,舉手投足、身形變換貴在順其自然,故而進退往來狀若行雲流水、身心俱佳。

供參考,望採納~
山人運動祝拳友身體康健,運動暢快~

與太極拳運動與養生之道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