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足太陰養生主

足太陰養生主

發布時間:2020-07-25 23:23:41

1、為何「養生先養腳」,做足部蠟療的理論依據是什麼?

俗話說的好:「樹老根先竭,人老腳先衰」要想身體好,足部養生少不了,蠟足療更有效。

做足部蠟療的理論依據:

1、血液循環理論:腳在人體最底部,血液中的尿酸晶等有害物質沉積在腳底,不利健康。通過按摩、蠟療、艾灸,分解沉積在腳底的有害物質,可使其通過汗液、尿液排出體外。

2、反射原理:腳是人的第二心臟。人的臟腑器官與足底穴位是一一對應的。足部蠟療可通過反射區促使大腦傳導信號,改善人體內分泌和血液循環,調節生理環境。

3、全息論原理:中醫以局部觀全體,把腳看作是人體的全息胚,充滿了五臟六腑的信息,

對腳的按摩、蠟療就是對全身的按摩。

4、經絡原理:身體有6條經絡從足部引出,三條陽經分別是足陽明胃經,足太陽膀胱經和足少陽膽經。三條陰經分別是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陰腎經。足部主要通過這六條經絡聯系臟腑。

2、昨天收到你的回復,好厲害= =那意思就是按需要選一邊是最好的?左右依次按是不是沒必要了?(一般保健)

以河圖洛書的方位配合十二地支來對應經絡的話,上南下北左東右西(沒錯這是星空圖zd,不是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卯正東足厥陰肝經,酉正西手太陰肺經,午正南手少陰心經,子正北足少陰腎經
東北偏東寅足少陽膽經,東北偏北丑足太陰脾經,東南偏東辰足陽明胃經,東南偏南巳手太陽小腸經,西南偏南未足太陰脾經,西南偏西申手陽明大腸經,西北偏西戌足陽明胃經,西北偏北亥足太陽膀胱經。
手厥陰心包經和手少陽三焦經是陰陽化生處,在正中,無左右之分。
脾胃兩足經都各有兩個地支主經,正好一左一右。(脾經左足→右臉,胃經左臉→右足)配合氣息左升右降就能治療不同類版型的脾胃病,其他經脈選左右看方位對應規律確定取穴按摩的范圍效果更明顯,處理急症很好用。
這是為了培養中醫全科醫生而講授的知識,在這個基礎上加入卦象和五運六氣變化,可以得知每一年每一季節流行病的治療規律,一般人難以接觸到,會很陌生。所以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成對的穴位左右有什麼差別,養生保健會所經過培訓的員工或者專科按摩師懂得手法權,但不明白理論。

3、中醫經絡的養生方法是怎麼按摩的?

中醫認為,衰老的發生與勞役過度、房事不節、飲食所傷、七情太過等因素有關。但人是有血肉有感情的,吃五穀雜糧,所以很難避免其一。

衰老主要與五臟六腑有關,關系最直接的臟腑是腎、脾、胃、肝、肺、心。

中醫經絡養生之百會穴

百會穴在頭部,前正中發際直上5寸,兩耳尖中點連線上。稱「百脈之會,百病所主」。是百脈交會穴。

按摩百會穴可用手指指腹按摩,順時針和逆時針各揉按50下,或各1到2分鍾為宜,每日早晚各一次。

經常按揉可以健腦益智、抗老防衰,從而達到減緩衰老的作用。

中醫經絡養生之神闕穴

神闕穴在腹部,臍中央。多篇中醫古籍都稱其為「乃生命之根蒂」。

神闕穴可按揉、可艾灸以達到養生減緩衰老的作用。

中醫經絡養生之關元穴

關元穴位於腹部,肚臍下3寸,人體正中線上。是元陰、元陽出入之所,按揉和艾灸可以大補元氣、溫腎助陽,從而減緩衰老。

按揉法或震顫法。震顫法是雙手交叉重疊置於關元穴上,稍加壓力,然後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動。但是不能用力過猛,有酸脹感即可。

中醫經絡養生之足三里穴

足三里位於小腿,外膝眼下三寸,距離腿前脛骨約一橫指距離。

足三里是強壯穴,自古以來都是養生的必備穴位之一。經常按揉或艾灸可以健脾養胃,調補氣血,促進氣血的化生。

按揉方法同百會穴相似,用指腹按揉。


中醫經絡養生之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是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三條經絡的交匯之處,用途廣泛,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調肝補腎,還有安神的作用。

三陰交穴在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中醫經絡養生的穴位可以減緩衰老,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僅是心血來潮短期的按揉穴位並沒有很好的作用,想延緩衰老還需要長期的堅持。

4、十二經絡養生調理

十二經絡交接copy規律:陰經與陽經在手足末端相交,陽經與陰經在頭面部相交,陰經與陰經在肺部交接
十四經脈疏通走向:
任脈:曲骨(或會陰)—膻中—承漿
督脈:長強—命門—風府
手太陰肺經:中府—尺澤—少商
手陽明大腸經:商陽—曲池—肩髃
足陽明胃經:天樞—足三里—歷兌
足太陰脾經:隱白—三陰交—血海
手少陰心經:極泉—少海—少沖
手太陽小腸經:少澤—小海—天宗
足太陽膀胱經:肺俞—委中—至陰
足少陰腎經:湧泉—陰谷—俞府
手厥陰zd心包經:天泉—曲澤—中沖
手少陽三焦經:關沖—天井—翳風
足少陽膽經:環跳—風市——足竅陰
足厥陰肝經:大敦—蠡溝—章門

5、養生瑜伽:足太陰脾經瑜伽如何做

後彎類的體式都可以刺激到胃經。
脾經
全稱「足太陰脾經」。脾主運化。運化就是幫助胃腸吸收,幫助把吸收的食物消化掉,然後把臟東西排出去。把糟粕的知東西排到大腸去,把營養精微的物質吸收進來輸送到血液,運化到全身各處。可見,脾經的運化功能差,對於人體的健康非常不利。有人會經常感覺到頭暈,就是道血上不到頭;經常腳寒,就是血下不到足;經常手麻,就是血到不了四肢。
屈膝、大腿外旋的陰瑜伽體式大都能刺激到脾經。
由於不同的經絡刺激,對我們的機體內臟有不同的調理作用,不同的瑜伽體式將會刺激不同的經絡,也將會給我們版的身體起到不同的理療作用。
多多練習以下瑜伽體式哦:
貓拉尾式
強烈前屈體式的反體式
(例如蝸牛式)
刺激到胃經、脾經(大腿前側收到拉伸)和膀胱經、腎經(當背部前拱和扭轉時)減小下背部的壓力。伸展四頭肌和大腿前側。
有助於加強消化系統和泌尿系統功能。
鞍式
強烈的打開髂腰部,伸展臀部屈肌和四頭肌。如果一隻腳或雙腳在臀部的下方,變成一個很好的髖部內旋的體式,權有助於減少腹部贅肉。頭頂落地可以伸展頸部,有助於減少頸紋。
刺激脾經、胃經有助於加強消化系統。

6、足道養生保健作用

養生之術.古人於無病時用於預防,病時用於治療,病後用於康復。古今中外的養生健身方法,都極為重視足部的作用。足療作為一種集養生保健與疾病治療於一體的優秀治療手段,已經得到了相當程度的發展,足療是扶正祛邪、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的良好方法。
(1)疏通經絡
人的身體有十二條經脈循行,是運行氣血的通路。它內連五臟六腑.外絡肢節.貫通上下,溝通內外,使人體構成了一個統一的整體。十二經脈包括手三陰(太陰、厥陰、少陰)、手三陽(太陽、陽明、少陽)、足三陰(太陰、厥陰、少陰)、足三陽(太陽、陽明、少陽),其中足三陰經、足三陽經與足直接聯系,而手三陰經、手三陽經又間接通過陽經與足有聯系,而穴位是位於經絡上的特定點,它既是疾病的反應點,可用於診斷疾病;又是疾病的刺激點.可用於防治疾病。人們觀察到足與整體有一定的關系,就好似一個胎兒平卧於足掌面、頭部向著足跟,臀部朝著足趾:,臟腑則分布於足跖間中部。因此,刺激足部穴位可以疏通經絡,調整人體全身功能,從而養生以防病,健身以延年。同時,經絡本身也具有抗禦病邪的能力。所以,刺激足部穴位.就是要激發這種抗病能力,以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2)調理虛實
當人體感到不適時,是因為機體的抗病能力下降,病邪入侵,機體內部出現了偏虛、偏實、偏盛、偏哀的徵象,例如氣虛之人,少氣懶言,全身乏力。若是腎虛,則腰痛、足跟疼痛。手足心發熱,夜間尤甚,多為陰虛火旺之象。通過足療,在疏通經絡的基礎上,根據機體的虛實,正氣的強弱,採用「實則瀉之,虛則補之」的原則,補瀉得宜,使人體的正氣恢復,邪氣得以祛除,使人精力充沛.才能確保健康。
(3)陰陽和諧
陰陽和諧是人體健康長壽的關鍵,自然界萬事萬物都符合陰陽平衡的規律,人體和萬物一樣.也包含著陰陽對立的兩個方面,這種對立是相對的、相互制約的。正是由於人體陰陽雙方的這種制約關系,使陰陽雙方平衡協調,從而保證了人體的健康。疾病的發生主要是由於體內的陰陽平衡失調。通過足療對相關的臟腑起到雙向調節作用,使陰陽保持和恢復平衡協調,如按揉足三里既能治療便秘,又能治療腹瀉。古有「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理論,這對於機體的防病養生,是十分重要的。

7、不與足厥陰肝經相聯系的經脈為什麼是脾經 標簽: 中醫 保健養生

足太陰脾經
十二經脈之一,《靈樞·經脈》:「脾足太陰之脈,起復於大指之端,循指內側白肉際,過核骨後,上內踝前廉,上踹內,循脛骨後,交出厥陰之前,上膝股內前廉,入腹,屬脾,絡胃,上膈,挾咽,連舌本 ,散舌下;其制支者:復從胃,別上膈,注心中。」本經自足大趾的內側端(隱白)起始,經核骨(第一跖趾關節)後面,向上到達內踝骨的前邊(商丘),在三陰交穴處與足厥陰、足少陰兩經交會,再沿脛骨內緣,向上交叉百淺出於足厥陰肝經的前邊,經過膝關節,沿大腿內側前邊,進入腹腔,入屬脾臟,聯絡胃府,再向上貫穿膈肌,夾食道兩旁,連系舌根,散布舌下。它的支脈從胃部分出,通過膈肌,流注心中。脈氣由此與手少陰心經相接。
屬脾絡胃,與心、肺、腸有直接聯系。足陽明胃經與足度太陰脾經為表裡,前後流注次序中足陽明胃經循行至足太陰脾經再循行至手少陰心經。

8、石窯燒磺滿塵灰的意思

(1)滿  mǎn(2)(形聲。本義:填滿,布滿)(3)同本義 [filled;full of;packed]滿,盈溢也。――《說文》無幾何而往,則戶外之屨滿矣。――《莊子·列禦寇》荊有雲夢,犀兕麋鹿滿之。――《墨子·公輸》姦邪滿側。――《韓非子·揚權》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唐·許渾《咸陽城東樓》歸來淚滿巾。――宋·張俞《蠶婦》黃四娘家花滿溪。――唐·杜甫《江畔獨步尋花》蔞蒿滿地。――宋·蘇軾《惠崇春江晚景》初聞涕淚滿衣裳。――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4)又如:滿口胡柴(滿口胡說);滿坑滿谷(形容積聚得特多);滿面生花(滿面笑容);滿天星(指眼裡冒出許多金星);滿眼(充滿視野);滿堂(充滿堂上);滿衍(布滿平野,遍野);滿肚子(滿肚皮。充滿肚皮;充滿心中);滿實(充盈);滿懷信心(心中充滿自信心);滿臉春色(滿臉春風。比喻滿臉充滿喜悅的笑容);滿聽(滿耳);滿溢(太多而漫出);滿生生(很滿的樣子);滿心(心中充滿某種情緒或意願);滿禮(滿理。充足的理由);滿頂(不留餘地);滿飲(斟滿而飲)。(5)足夠,達到一定限度 [expire;reach the limit]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李白《與韓荊州書》(6)又如:滿散(功德圓滿時的散齋;為祈禱、祝壽等開設道場,期滿結束);滿日(做工做到規定的年齡期限);滿服(服喪期滿);滿破(最多;大不了);滿話(沒有迴旋餘地的話);拉滿弓(又叫滿把)。(7)通「懣」。煩悶 [be depressed and discontended]歡欣憤滿以送之。――《說苑·善說》故煩滿而囊縮。――《素問·熱論》滿(1)滿mǎn(2)飽滿;豐滿 [full;plump;be plump and fat]穗閱而青零,多秕而不滿。――《呂氏春秋·審時》(3)郁悶,悶塞不暢 [gloomy]必至下脹而上滿。――《老殘游記》(4)全,整個 [whole]滿坐寂然。――《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滿坐賓客。滿面塵灰煙火色。――唐·白居易《賣炭翁》滿目蕭然。――宋·范仲淹《岳陽樓記》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劉方平《春怨》(5)又如:滿不在意(全然不放在心上,不當一回事);滿天打油飛(方言。謂到處游盪,沒有落腳的地方);滿處(到處);滿世界(到處);滿堂(整個堂上);滿歲(一年,整年);滿處(猶到處)。(6)自滿 [conceited and self-satisfied]滿招損,謙受益。――《書·大禹謨》克勤於邦,克勤於家,不自滿假。――《書·大禹謨》躊躇滿志。――《莊子·養生主》(7)又如:滿大(自滿自大);滿招損,謙受益(自滿招致損失,謙虛得到益處);滿假(自滿自大);滿望(滿足所望)。(8)特指月圓 [full]。如:月滿(月圓);滿魄(圓月)。滿(1)滿mǎn(2)中國少數民族名。「滿族」 [the Man nationality](3)姓滿(1)滿mǎn(2)很――表示程度 [very]。如:滿對;滿高興滿(滿)mǎn ㄇㄢˇ(1)全部充實,沒有餘地:~足。~意。充~。飽~。美~。~腔熱血。琳琅~目。~載而歸。(2)到了一定的限度:~員。~月。不~周歲。(3)驕傲,不虛心:自~。志得意~。(4)十分,全:~世界(到處)。~堂灌。~天飛。~園春色。(5)使滿,斟酒:~上一杯酒。(6)中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於遼寧、黑龍江、吉林、河北等省和北京市、內蒙古自治區:~族。~文。~漢全席。(7)姓。滿一(mǎn,音蟎)充盈,盛滿。《靈樞·經脈》:「營氣乃滿,而經脈大盛。」《素問·逆調論》:「腎者水也,而生於骨,腎不生則髓不能滿。」②脹滿。《素問·奇病論》:「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靈樞·寒熱病》:「陽迎頭痛,胸滿不得息,取之人迎。」③指氣口脈氣滿實。《素問·大奇論》:「肝滿腎滿肺滿皆實,即為腫。」王冰註:「滿,謂脈氣滿實也。」《靈樞·小針解》:「滿則泄之者,氣口盛而當瀉之也。」④達到期限。《素問·玉機真臟論》:「弗治,滿十日,法當死。」《素問·熱論》:「其未滿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滿三日者,可泄而已。」⑤滿圓,正圓。《素問·八正神明論》:「月生無瀉,月滿無補,月郭空無治。」⑥足,夠。《靈樞·骨度》:「結喉以下至缺盆中長四寸,缺盆以下至(骨曷)骬長九寸,過則肺大,不滿則肺小。」⑦充塞。《靈樞·本臟》:「心高則滿於肺中,悗而善忘,難開以言。」⑧豐滿。《靈樞·陰陽二十五人》:「足太陰之下,血氣盛則跟肉滿,踵堅。」二(mèn,音悶)通「懣」。煩悶。《素問·熱論》:「六日厥陰受之,厥陰脈循陰器而絡於肝,故煩滿而囊縮。」《素問·逆調論》:「人身非常溫也,非常熱也,為之熱而煩滿者何也?」

9、養生輪鍾指什麼

其實就是生物鍾養生法

所謂養生,就是指「經過系統安排的生活方式」。這里的安排,即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養生是綜合因素的作用,它涉及衣食住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來,世界各國都在尋求「最佳養生法」。目前,國際上盛行的是「生物鍾養生法」。其基本觀點和方法是:人體各種生理活動都有一張「預定的時刻表」,即生物鍾。
生物鍾控制著人體的各種活動,人的各種活動若能順應生物鍾的要求,則可達到健、壽、智、樂、美的境界。若不能順應它,則隨著違反的程度不同,而使人體受到不同的損害,表現為疲勞、低智、寡歡、早衰、疾病,甚至死亡。因此,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應當統一到「按生物鍾規律辦事」這一程序上來。
科學研究表明,人類的生活、生存、活動是有周期性節律性規律的。這些規律性活動,是受人體內像時鍾那樣的許多「齒輪」基因和中心「擒縱輪」基因組成的「生物鍾」所控制、操縱和調節的。人體生物鍾的位置在大腦視交叉上核區域,支配著整個人體和各個不同組織器官的生物鍾變化規律。
前蘇聯科學家費洛諾夫曾做過一項研究,人體一天24小時的生物鍾表現為:
大多數人已進入淺睡易醒階段,對疼痛特別敏感。
除肝臟以外,大部分器官工作節律極慢。
全身休息,肌肉完全放鬆,血壓低,脈搏、呼吸次數少。
腦部供血量最少,不少重病患者是在這個鍾點死亡的。
人已經歷了幾個睡眠階段,此時起床,很快就會精神飽滿。
血壓升高,心跳加快。
人體免疫功能特別強。
肝內有毒物質全部排盡,此時絕對不要喝酒。
精神活力提高,心臟開足馬力工作。
精力充沛,為最佳的工作時間。
心臟照樣努力工作,人體不易感到疲勞。
是全身總動員階段。
肝臟休息,最佳工作時間即將過去,感到疲倦。
是一天第2個最低點,反應遲鈍。
人體器官最為敏感,工作能力逐漸恢復。
血液中糖分解增加,但很快就會降下去。
工作效率更高,運動員的訓練量可以加倍。
痛感下降,希望增加活動量。
血壓增高,精神最不穩定,任何事都會引起口角。
體重最重,反應異常迅速。
神經活動正常,記憶力增強,可以記住白天沒記住的東西。
體溫下降。
人體准備休息,繼續做恢復細胞工作。
一晝夜中最後一點鍾,如22時就寢,該入夢鄉了。 這是人體一天24小時節律變化規律的概況。
此外,四季變化,人體也有節律。祖國醫學認為,四時氣候與臟腑之氣相應。《素問·臟氣法時論》說:「肝主春,足厥陰少陽主治……心主夏,手少陰太陽主治……脾主長夏,足太陰陽明主治……肺主秋,手太陰陽明主治……腎主冬,足少陰太陽主治。」即言五臟之氣,各有當旺之時。而一日之間,營衛二氣在體內運行,伴隨晝夜陰陽變化,循環往復,無有終時,推動全身氣血運行。
知道了以上人體生物鍾的規律,就可以好好利用它了。科學家們自從發現了人體生物鍾的奧秘之後,又研究發現如何順應人體內部規律的「生物鍾養生法」。
最佳起床時間:早晨5-6點是人體生物鍾的「高潮」,此時起床會精神抖擻。
最佳飲水時間:起床後飲水既可補充一夜消耗的水分,又可稀釋血液,有洗滌腸胃、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上午10時、下午3時左右飲水,可補充工作流汗和排尿所散失的水分,防止人體酸性化。餐前1小時1杯水,有助於消化液分泌,促進食慾。睡前少喝一點水可以促進血液循環。
最佳用腦時間:上午8時大腦具有嚴謹、周密的思考能力,上午10點精力充沛,下午2點反應最敏感,晚上8點記憶力最強。
最佳工作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3時工作效率提高,一般上午腦力勞動,下午體力勞動。
 最佳打針時間:一般選擇上午9時,此時對痛覺最不敏感。
最佳午休時間:人腦的活動能力在下午1時最低落,故下午1時午休最適宜。
最佳鍛煉時間:冬春季頭1-2個月避開,早晨6-7時。夏秋季早晨5-6時,空氣清新,氣候涼爽,是鍛煉的良好時光。平時上午9時至下午4時之間做做健身操對人身體有益,因為此時肌肉溫度高,黏滯性最小,關節最靈活。
最佳減肥時間:飯後45分鍾,以每小時5千米的速度散步20分鍾,熱量消耗最快,利於減肥。
最佳刷牙時間:除早晨外,每餐飯後3分鍾,因為口腔內的細菌,分解食物殘渣中的蔗糖和澱粉產生的酸性物質,會腐蝕和溶解人的牙釉。
最佳吃水果時間:飯前1小時,飯後2小時,吃水果營養最宜被小腸吸收。
最佳喝牛奶時間:牛奶除了補充人體營養外,還有催眠、鎮靜作用,故喝牛奶的最佳時間為晚上8-9點,這時喝牛奶,既可補充營養,又可安然入睡。
最佳睡眠時間:人體生物鍾在晚上10-11時出現一次低潮,因此睡眠最佳時間為晚上9-10點。

10、足三陰經在什麼位置圖

分布在腿的內側,屬里。它們的循行方向均由足部經過下肢內側、腹部抵止於胸部。

足三陰經十二經脈中的三條經脈。即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

(10)足太陰養生主擴展資料:

養生

足太陰脾經巳時(9點至11點)旺。

巳時脾經旺,造血身體壯;「脾主運化,脾統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總調度,又是人體血液的統領。

「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質量好,所以嘴唇是紅潤的。唇白標志血氣不足,唇暗、唇紫標志寒入脾經。

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脾虛會導致記憶力下降。這段時間是脾經開穴運行的時間,也是護脾最好的時間段。

要吃中午飯了,建議多選擇牛肉、羊肉、豬肉、扁豆、番薯、馬鈴薯、豆腐、芹菜、玉米、大米等。水果可以選擇蘋果、橘子、檸檬、柳橙、等。茶水可以選擇綠茶、花茶、蜂蜜水等。

與足太陰養生主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