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老中醫的養生保健法,吃什麼補腎,按摩大橫穴減肥
一位曾被死神盯上的名老中醫的養生保健法 一位曾被死神盯上的名老中醫在保健的過程中發現:除了鼻子可以呼吸、大腦可以記憶外,嘴也不能閑著。當他用舌頭頂住上齶牙齦時,口腔內的舌下腺、頜下腺、腮腺就會分泌出很多津液。他每天堅持"運動"。現在,他已經90歲了,除了血壓稍高和有輕度的膽囊炎外,其餘什麼病也沒有。 我們醫院里有一位老中醫,已經90多歲了,仍然身康體健。但據我所知,他在57歲的時候,曾被死神盯上了。那一年,他被確診為同時患有高血壓、冠心病、快速性心房顫動、眼底Ⅱ期動脈硬化等疾病。那會老先生躺在床上一動也不能動,每次只要稍微動一下,心臟就會劇烈地跳動,好像要跳出來一樣。中醫講「氣為血帥」,「正氣內存,邪不可干」,氣是人體生命的源動力,是生命延續的保障。只要能加快人體的「氣循環」,就能推動"血循環",從而加快血流的速度,降低疾病發生的可能性。不能動彈,就做「氣息調理」老先生雖然躺在床上不能動彈,但他卻在暗暗地做「氣息調理」:先眯起眼睛,讓心平靜下來;然後讓呼吸變得細、勻、長。每天按時練習,慢慢地,他就感覺自己每次在呼吸完後,全身的血管好像都被調動起來了,身上竟然微微出汗了。為了讓腦子始終保持清醒,他在調理氣息之餘,還默默背誦以前學過的中醫典籍。後來,他發現了一個小訣竅。除了鼻子可以呼吸、大腦可以記憶外,嘴也不能閑著。當他用舌頭頂住上齶牙齦時,口腔內的舌下腺、頜下腺、腮腺就會分泌出很多津液。就這樣,他每天堅持「運動」。有一天,他調理過氣息後,突然想試著坐起來,沒想到竟然成功了。堅持練習一段時間後,他感覺房顫沒以前厲害了,心臟也沒有以前稍一動就想跳出來的感覺。他逐漸能下床、能外出散步了。 現在,老先生已經90歲了,除了血壓稍高(已經控製得極好)和有輕度的膽囊炎外,其他什麼病也沒有。吃什麼補腎,核桃仁炒韭菜古醫書推薦的補腎食療法——核桃仁炒韭菜狗肉、羊肉、泥鰍等都是補腎陽的好東西,但對有的老年朋友來說,可能不太容易消化。那麼,他們可以吃這樣一道原料簡單但補腎效果非常明顯的菜。這就是《方脈正宗》中提到的「核桃仁炒韭菜」。①取核桃仁50克,韭菜、香油、食鹽各適量;②做菜前先將核桃仁用香油炸黃;③把洗凈的韭菜切成寸段,放入核桃仁內翻炒,加入食鹽即可。平凡的口水也是養生的神水口水能讓人起死回生,這句話說出來,估計沒有幾個人會信。但是,口水確實是一種良好的保健之物。在古代,口水有很多美譽,比如「甘露」「神水」「長生酒」等等。中醫對吞咽口水這種養生法也十分重視。他們甚至把它和吐納(呼吸養生)以及導引(鍛煉身體)並稱為古代養生三大法。《黃帝內經》中記載了吐納配合吞津這種養生方法。葯王孫思邈更是對這種方法推崇至極。我在看《千金方》時發現,活到101歲高壽的孫思邈在《干金方》一書中用了很大的篇幅來記述這種養生方法。他在《養生銘》中寫道「晨興漱玉津,可祛病益壽」,並且還介紹了吞津養生的訣竅。口水對人體健康益處多多。它不但能潤滑口腔、止血,還能抗菌、治傷。經常吞咽口水,能預防口腔、咽喉和牙齦發炎。另外,口水還具抗衰老的作用,它含有一種能使人年輕的「唾液腺激素」,經常製造、吞咽口水,就能讓您到老也活力十足。如果是在秋天這樣乾燥的季節,平時您要多吃一些橄欖或話梅,能促進口水的分泌。您如果容易心生燥火,就要經常泡一些具有清火作用的中葯茶喝喝,比如說胖大海、菊花、雙花等等。 現在,人們平時有什麼小病,一般都是忍忍就算了,非得等到大病來了才去求醫。其實,大病就是小病「攢」成的。平時有空的時候,大家可以去咨詢一下中醫,或者做一些食療粥、葯酒補補身子,這樣就能在不知不覺中增強您的體質,同時把小毛病都給消滅了。小病沒了,自然就攢不出來大病了。 坐在辦公室如何減肥,按摩大橫穴送給辦公室一族的幸福「禮物」——攢竹穴和大橫穴辦公室一族有兩大煩惱:一是眼睛酸痛疲勞;一是腰臀部不適、肉多。很多人為此而時常嘆息。其實,這兩點根本無需大家這樣煩惱,只要大家經常去按摩攢竹穴和大橫穴,這些煩惱很快就能消失。送給減肥一族的「禮物"——大橫穴另外,在電腦前久坐還會傷脾。很多人在久坐後會感覺腰部和臀部有不適感,如腰痛、臀部結癤等。這表面上看是「久坐傷肉」,事實上,皮、肉、筋、骨、脈各有所主。其中,「脾主肌肉四肢」。您如果久坐不活動,就會損傷脾臟的功能,從而導致肌肉萎縮。許多人在久坐後會感覺身體睏倦就是這個道理。大橫穴在此,何須為「游泳圈」煩惱;攢竹穴還君明珠。 說到這里,有人可能不理解,脾經上這么多穴位,為什麼您偏偏要選擇大橫穴呢?這主要是因為大橫穴的「大」指的是穴內氣血作用的區域范圍大的意思。按揉這一處,就能「造福」很多處,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經常嚷著要減肥的朋友要經常接摩這個穴位,不但能減肥,還會讓您心情愉悅。「脾在志為思(憂)」,所以,很多人在電腦前坐的時間長了,就會變得少言寡語,這很正常。想得多了,說的就會少些。常按這兩個穴位,您就會變得話也多起來,精神頭也足了。在電腦前久坐的人,飲食上還可進行適當的調整,比如,平時可以多吃些雞肝、豬肝、胡蘿卜、蕃茄等。
2、中醫養生有哪些方法?
「少房事多運動重食療選環境」這是我國唐代著名的醫學家、葯王孫思邈的養生法。孫思邈長期居住民間研究醫學,為人療疾,采種中葯,著書立說,被人們尊稱為「葯王」。同時,孫思邈又是一位著名的養生學家,他提倡養生、食治和怡老,內容豐富,涉及到預防醫學、心身醫學、老年醫學諸方面。由於他身體力行,活到了101歲,從而成為中國歷史上罕見的能將養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長壽老人。具體地說:他的養生理論歸納有如下四點。
1.提倡抑情節欲
孫思邈認為情慾過度是罹疾早衰的重要因素之一,提倡要做到「十二少」,即「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行」。並強調性醫學保健的重要性,認為房事太過,不僅可以影響本人的身體健康,而且還會影響優生優育、波及下一代的身心發育。為此,他引用彭祖的觀點:「上士別床,中士異被,服葯百裹,不如獨卧。」以說明節制房事的重要性。
2.主張「常欲小勞」
孫思邈說:「養性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堪耳。」他認為運動比營養、休息更為重要,從而把按摩、搖動肢節等全身運動作為養生的重要內容。
3.強調食養重視葯餌孫思邈指出:「安身之本必須於食,救疾之道惟在於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不明葯性者,不能以除病。」可見其對食養與葯餌的重視。在飲食調養方面,他主張飲食清淡,少吃葷、腥,忌吃生、雜。他還力倡「先飢而食、先渴而飲、食慾數而少、不欲頓而多」,認為少食多餐有益身心健康。同時,他把服食具有滋補和防治老年病功效的中葯作為養生的措施之一。
4.環境居處很重要
在住地方面,孫思邈強調要「背山臨水,氣候高爽,土地良沃,泉水清美」及「山林深處,固是佳境」。現在世界各地幾乎都把山清水秀、鳥e68a847a6431333431336661語花香、空氣清新、環境幽靜處作為療養勝地,可見葯王對居住環境的要求是有道理的。在住室方面他又指出:「但令雅素潔凈,無風雨暑濕地為佳。」
總之,葯王孫思邈的養生思想和方法是非常豐富的,他說到了,也做到了,名副其實。
3、有一位老中醫善於養生之道,每天堅持鍛煉,其所表現出來的虎、熊、鹿、猿、鳥各種形態惟妙惟肖,許多一同
C
4、名老中醫談養生 教你如何長壽
曾任甘肅省中醫院院長、甘肅省針灸學會會長等職。著名針灸專家、主任醫師,有隴原神針之稱。張老年已八旬,卻鶴發童顏、思維敏捷、耳聰目明、步履穩健,至今仍堅持帶徒傳藝、治病救人。張老曾患過數次重病,並經歷過三次手術創傷,但身心依然健康。張老養生講究調攝心神、運動肢體、生活規律、無病預防、節欲養神,他的養生方法頗值得我們借鑒。一、調節心神,保養正氣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受自然環境和社會因素的影響,外界因素的刺激可以導致七情變化而發生疾病。人不可能與世隔絕,關鍵是如何正確對待外界環境對人的影響。我認為只有注重精神調攝,才能保持人體正常協調的生理活動,這是養生保健的重要環節。所以心理上保持平衡、精神上保持樂觀,節制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祛除不正常的慾望和名利思想,使真氣充盈內守,就可減少疾病。遇事不怒,笑口常開,是大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我性格暴躁,對看不慣的事易發火動怒,但多採取節怒的辦法,以免怒而傷肝。為了將往昔的憂愁變得淡漠,擬在早晚做太極氣功,以使意守丹田,排除雜念,保持心神寧靜,真氣內存。茶餘飯後看電視、聽廣播、欣賞音樂、京劇等,以消除精神緊張,驅散愁悶。二、運動肢體,疏通筋脈我自幼形瘦體弱多病,14歲拜師學醫,17歲練氣功和拳術。後因體質虛弱,根據老師指點,除堅持練氣功外,主要是練太極拳、太極劍。為保持功力,幾十年如一日,堅持早晚各練半至1小時的氣功、太極拳、太極劍。這就是我延年益壽的原因。運動保健就是經常活動,但要保持勞而不倦、動而有節。我的保健格言是勤動身康健,常樂壽自高。我除了早晚堅持鍛煉外,平時經常外出活動,如上街買菜、飯後散步等,就是在病中或手術後體弱眩暈不能戶外活動時,也採用練氣功、室內活動、用手按摩腹部的辦法來促進胃腸的活動,以助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三、飲食有節,起居有常我一日三餐很有規律,飢而食、渴而飲,進食細嚼慢咽,細心品嘗食物滋味。飯前不生氣,飯時少說話,不暴飲暴食、恣縱口腹。飲茶是我的嗜好,喜歡茉莉花茶。我認為清晨飲茶可醒、提神,飯後飲茶可除油膩助消化。我反對食後睡卧的不良習慣,飯後當漱口、散步,用手按摩腹部。四、無病預防,有病早治我主張安不忘危、無病先治、患病早治。初生小病當及時治療,切勿存在僥幸心理,一旦發生大病更應積極治療,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不可思前想後、顧慮重重而增加思想負擔,加重病情。有病早治要合用葯,切勿無病用葯、小病大治和濫用補葯。素日無病,只要注意養生保健就可以了,不必妄用葯物。五、節制性慾,養精益壽性慾無度是養生之大戒。只有節欲遠房幃,才能保精固腎,利於健康長壽。節欲並非違背生理需要而獨房。夫妻恩愛,和睦相處,相互關照,少生優育是有益於身心健康的。老年喪偶,生活不便而孤獨,再婚是很有必要的,既有益於精神上的寄託,又有益於健康長壽。
5、老中醫話說食療養生的食療好不好
中醫講究葯食同源,葯補不如食補,能夠食療養生肯定好過吃葯,至少吃葯會有副作用,而食療是不會有副作用的.
6、大家好,有誰知道北京名老中醫陳淑長教授的養生服用的三七是熟三七還是生三七的啊,怎麼服用,有過一場車
熟三七補血,生三七活血。
養生生熟都可以用,根據你的需要。
生三七是指沒有烘烤過的,三七生用也指45度以下的溫開水沖服;熟三七是指烘烤過的,三七熟用是指45度以上的溫開水沖服。
7、有個老中醫給了個方子,請中醫前輩或注重養生的朋友給些意見,這樣配伍可否?
你這個是調理煙酒過度的方子吧?
草葯的玄妙不僅在於方子的配伍,還在用量上,同樣地方子不同的用量治療的方向就改變了。
在這個方子有些偏寒涼
8、央視曾有節目,介紹一個老中醫的養生保健茶的方子(黃芪,枸杞,西洋參,還一味不記得了),請問誰道?
黃芪、黃精、枸杞、西洋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