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春養生小常識有哪些
1、飲食要營養平衡
初春養生小常識比較多,大家在飲食上面一定要做到營養平衡。從飲食科學的角度來看,春季主要強調的蛋白質、維生素、碳水化合物、礦物質要保持相對比例,防止飲食過量、暴飲暴食哦,避免引起肝功能障礙和膽汁分泌的異常。
2、飲食要清淡
因為冬季我們吃的太過於豐富,春季期間的大魚大肉,這是大補的油膩食物吃多了,這時我們就以清淡為主。飲食應以溫熱為佳,忌生冷。在動物食物上,應少吃肥肉等高脂肪的食物,因為油膩的食物食後以後容易產生飽腹感,人體也會產生疲勞的現象。胃寒的人可以適當的吃點姜,以驅寒暖胃。患有哮喘的人,可以服點生薑蜂蜜水,以潤燥鎮喘。患有有慢性氣管炎的人,應該禁食或少食辛辣食物。其他的人也不宜吃太多辛溫大熱的刺激性食物,以免助火傷身哦。
3、多食蔬菜
初春養生小常識,補充維生素是不能少的。我們經過冬季之後,大多數就會出現多種維生素、無機鹽及微量元素攝取不足的情況。如春季人們常發口腔炎、舌炎、口角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膚病等。因此,隨著春季的來到及各種新鮮蔬菜的大量上市,建議大家一定要多吃點新鮮蔬菜,以便營養均衡,身體健康。
4、平時要多喝水
適量的飲水可以增加循環血容量,這樣有利於養肝和代謝廢物的排泄,可降低毒物對肝的損害。除此外,補水還有利於體腺體的分泌,尤其是膽汁等消化液的分泌。春季適量的飲用香氣濃郁的花茶,有助於散發冬天積在體內的寒邪,促進人體陽氣生發,郁滯疏散。而適量飲茶,還可有效提神解困,但是春季不宜貪冷飲。春初養生小常識小編就給大家分享這么多,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o草木有情o建議您茉莉花茶,對於茉莉花茶很多人都不陌生的,尤其是對女性朋友們來說,茉莉花茶有利於減肥瘦身,對於預防心血管降血壓都是有一定得功效的。花生枸杞奶茶,對於這個名字其實就是花生枸杞和鮮奶放在一起來喝的,花生和枸杞在溫水中浸泡一個小時的,之後我們就是放上熱好的鮮牛奶,最好就是可以飲用了。對於衰老養顏是很好的功效的。
2、春節就要到了,春季飲食健康小常識有哪些
、冬季進補請注意:冬季進補僅適用於體質陽虛或寒、濕等病理變化的人群,不適於體質陰虛火旺和實熱癥候的人群
現在是冬季了,天氣也冷了,不知道冬季養生需要注意哪些常識?
冬季養生同樣關鍵,下面為你介紹幾點:
鮮棗吃多會傷胃
又脆又甜的鮮棗,是營養豐富的天然「維生素葯丸」比起干棗來,更加鮮嫩爽口,往往一吃就收不住不過,營養學家提醒,鮮棗千萬不能吃太多,否則會傷腸胃
這是因為,首先,大棗的水分含量低大多數水果的水分含量為80%—90%,而大棗僅為67%所以別的水果多吃點,其實大部分都是水而大棗吃多了,「干貨」就比較多了
其次,大棗的膳食纖維含量很高,明顯高於其他常見水果大棗高達1.9%膳食纖維(尤其是不可溶的纖維素)在胃和小腸中不能被消化,少量攝入具有促進排便、預防便秘的作用,可一次大量攝入則會刺激腸胃,造成胃腸不適大棗中的膳食纖維主要集中在皮中,棗皮是非常薄而硬的,吞入胃中之後,如果你的胃黏膜剛好有炎症或潰瘍,無異於在傷口上撒鹽,會造成疼痛或不適
一天吃多少鮮棗合適呢一般說來,每天吃一把就能滿足人體的需求了如果胃沒什麼炎症、潰瘍或傷口,吃多點也沒關系不過,就算胃很健康,不同的人對某些刺激性物質的耐受力也不一樣因此,胃不好的人一定要少吃鮮棗而腸胃健康的人,最好慢慢吃,稍微感到腹脹不適,就要及時停下來
綠茶煮蛋 止咳化痰
香噴噴的茶葉蛋是許多人早餐的首選傳統茶葉蛋都是用紅茶煮的,如果拿綠茶代替紅茶煮雞蛋,食療功效會更好
綠茶中含有能降糖降脂的茶多酚、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單寧酸、維持口腔牙齒健康的氟化物,而雞蛋中富含蛋白質這些物質結合在一起,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
綠茶煮雞蛋不但營養,還可以起到化痰止咳的作用,對緩解咳嗽、支氣管炎、哮喘等症狀都有幫助
綠茶煮雞蛋方法很簡單:綠茶15克,雞蛋2個,加水同煮蛋熟後剝去蛋殼,再煮至水干時即可食用最後,綠茶煮蛋不宜長時間煮,否則會使雞蛋變性變味,口感不好另外因其營養豐富容易變質,所以不宜久放,最好隨吃隨煮
桂圓紅棗茶,「火大」不要喝
桂圓紅棗茶受到眾多女性的追捧,能夠喚起好氣色,延緩衰老但由於桂圓偏熱性,多喝容易上火滯氣,所以有感冒、咳嗽等症狀的人最好不要喝火力強盛的年輕人也要少喝,以免上火由於棗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要注意
最佳喝法:桂圓紅棗各5顆,用沸水沖泡最好將紅棗劃開
女性養生小常識:
1、從飲食調節著手飲食宜清淡,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既有清涼作用又可補充人體必需的維生素冬季飲食的基本原則是保陰潛陽,甲魚、藕、白木耳、芝麻、核桃等物都是有益的食品;大棗、花生、核桃、栗子以及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棗、烏雞等黑色食品,具有補腎的功效,冬天應多吃;食譜中適當增加胡桃、鴿肉、海參、羊肉等食品,可緩解軀體畏寒怕冷、四肢不溫等不適症狀常飲淡淡的當年綠茶或花茶有解郁防癌功效;經常食用一些堅果類食品,如松仁、腰果等也常有較好療效另外,人怕冷與機體攝入某些礦物質較少有關如鈣在人體內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響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和興奮性;血液中缺鐵是導致缺鐵性貧血的重要原因,常表現為產熱量少、體溫低等因此,補充富含鈣和鐵的食物可提高機體的禦寒能力海帶是人類攝取鈣、鐵的寶庫,每100g海帶中,含鈣高達1177mg,含鐵高達 150mg,所以冬天海帶對兒童、婦女和老年人的保健均有重要的作用另外,海帶含碘豐富,碘能促進甲狀腺素分泌,甲狀腺素能加速體內很多組織細胞的氧化,增加身體的產熱能力,使基礎代謝率增強,皮膚血液循環加快,抗冷禦寒一般成年人需要的微量元素-碘為150μg左右,而100g海帶中,竟含碘元素 240mg 女性冬季養生小常識
2、參加有氧運動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生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葯一碗」有氧運動期間微有汗出,少有氣短、肌肉酸痛,才能夠調節代謝,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也可選擇一些簡易、有效的健身方法: 1)用黃楊木梳或手指代替梳頭,可以刺激頭皮,鬆弛頭部神經,促進局部血液循環,調節經絡,達到消除疲勞、強身的效果,對腦力勞動者尤為適宜;2)腹式深呼吸,直立,兩手叉腰,先腹部吸氣,停頓片刻,再慢慢呼氣,直到吐完為止,再深深吸一口氣,反復十餘次,如此吐故納新,可以改善機體的供氧此外也要保持通風透光,空氣清新
3、冬季養肺:石榴、柑桔、柿子、梨、葡萄,均有生津止咳、潤肺止咳之功 效,是冬季養肺的上好水果保鮮小竅門:如果將削皮的水果浸泡在涼開水中,既可防止氧化而且保持原有色澤,還可使水果清脆香甜
4、吃火鍋時喝點酸奶有好處:吃火鍋時喝點酸奶,可以保護胃腸道黏膜,預防因火鍋的油膩以及其它因素引起的腹瀉、腹痛等
5、養生花粥:白蘭花花粥,將白蘭花煮成濃汁,再加蜂蜜、粳米煮熟,能止咳、補脾,對食慾不振有幫助
6、小雪節氣養生:適宜吃降血脂食品,如苦瓜、玉米、蕎麥等要多吃燉食和黑色食品,如黑木耳等
7、秋冬換季保養:滋補素食推薦捲心菜,其維生素c含量是西紅柿的3.5倍,多吃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
8、荸薺豆漿有助緩解秋冬抑鬱方:把五個荸薺絞汁,加入250克豆漿煮熟,再加入適量白糖後即可飲用有助緩解秋冬抑鬱
10、保健防治凍瘡方法:寒冷的冬天,長凍瘡是挺煩惱的事在每天洗手、臉、腳的間隙,輕輕揉擦皮膚至微熱,可有效地促進血液循環,預防凍瘡
11、冬季飲食最佳搭配方:百合配雞蛋,有滋陰潤燥、清心安神之功效百合清痰水、補虛損,蛋黃能除煩熱、補陰血
12、動動腳趾健脾胃方法:每天抽時間或閑暇時練慣用二趾和三趾夾東西,站立時用腳趾練習抓地,均可起到健脾養胃的作用
13、上班族保健方法:端正坐姿,上半身應該保持頸部直立,兩肩自然下垂,上臂貼近身體,手肘彎曲呈九十度正確坐姿能起到保健功效
14、寒冬時節多吃冬筍有益健康:冬筍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有「利九竅、通血脈、化痰涎、消食積」等功效
15、花草茶「混搭」推薦:玫瑰花+茉莉花混搭泡茶常飲,美容養顏,對肝臟和胃部都有滋補的功效,更可緩和緊張情緒.
16、大寒時節養生葯膳:牛奶粥有潤肺通腸,補虛養血之功效用一百克粳米煮至六成熟,再加上半斤牛奶,繼續煮至成粥食用
冬天的日常膳食,可適當增加些「肥甘厚味」的食品,但不宜過多到了冬季,人體的消化機能比春季、夏季、秋季均為活躍,胃液分泌增多,酸度增強,食量增大,這反映了冬季機體對熱能需要的增加當機體處於寒冷的環境中,要維持體溫平衡,就必須增加體內的代謝率,從而增加對食物的需要量,特別對脂肪性食物的吸收較好,攝食適量的脂肪有較好的抗寒耐凍作用,但不宜過多,以防發生高血脂症和肥胖病
冬季飲食的營養特點,即增加熱量,在三大產熱營養素中,蛋白質的攝取量可保持在平常的需要水平,熱量增加部分,主要應提高糖類和脂肪的攝取量來保證礦物質應保持平常的需要量或略高一些增加熱量可選用脂肪含量較高的食物維生素的供給,應特別注意增加維生素c的含量
冬季是腎主令之時,腎主鹹味,心主苦味,咸能勝苦故《四時調攝箋》中指出:「冬日腎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養心」所以,飲食之味宜減咸增苦以養心氣,以保心腎相交,食辛熱之品,使肺氣直達,固實腎氣冬季雖宜熱食,但燥熱之物不可過食,勿多食蔥,以免使內伏的陽氣郁而化熱冬季切忌吃生冷的食物,此類食物多屬陰,易傷脾胃之陽,如腎陽虛者,常易造成中氣下陷、形寒肢冷、下痢清谷等病症
飲食調養:提倡深冬晨起喝些熱粥民間素有冬至吃赤豆粥,臘月初八吃「臘八粥」,臘月二十五吃「八寶粥(飯)」的習慣冬日宜食養心除煩的麥片粥、消食化痰的蘿卜粥、補肺益胃的山葯粥、養陰固精的核桃粥、健脾養胃的茯苓粥、益氣養陰的大棗粥、調中開胃的玉米粥、滋補肝腎的紅薯粥等
少吃一些寒性的東西,多吃點小米,大棗,枸杞等
3、春季養生小知識
春季適當晚睡早起,平日要在庭院里經常大步行走,將頭發散開,使衣物寬松,情緒上保持開朗豁達,減少爭zd斗、發怒等激動情緒,不要斤斤計較,多與人為善,這才符合是春季的養生規律。
中國民俗認為在春季人體健康狀況在這個時期也容易出現一些波動。如果能正確地按照養生規律來安排飲食起居,就會起到明顯的保健效果。
「多活動」被列為春季養生保健之首。中醫認為,春季五行為木,肝與之對應,而肝臟與人的內情緒直接相關。春季氣溫上升,體內陽氣升發,人們的情緒容易激動,尤其是中老年朋友常常呈現出易怒、急躁、血壓升高、頭暈等症狀。此時可通過適當的活動將負面情緒發泄出來,例如大步走、登山、遠足等,都可以使人身心調暢,神清氣爽。同時,自然界春季的特點在於所有的生命都在涌動,打破冬季沉悶的蟄伏,順應著天地升發的陽氣拚命生長。冬天久居室容內所致的氣血積郁,在春暖花開時節可以得到清除,老年朋友若多多進行戶外運動,更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加快體內廢物排出,促進氣血循環,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
4、冬季養生小常識大全
冬天是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是一年的結束,亦是下一年的開始,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因此做好冬季養生對來年的健康至關重要。冬季養生應該從「不」開始。具體如下:
1、不妄補
很多人認為冬季是一個進補的黃金季節,在冬季到來時各種補品大量食用,也有不少商家為了迎合消費者的需求推出了各種「套餐」「搭檔」。其實冬季適當進補就行,冬季主要在於閉藏,不是外泄。
過量進補反而會導致身體平衡被打破而形成病態,尤其是過量使用補陽、補氣之品反而導致體內精氣的外泄,造成「冬不藏精」。所以冬季應該適當進補,不可妄補,尤其是人參、鹿茸等這樣的補氣、補陽「利器」更應慎重。
2、不妄吃
冬季天寒地凍,吃上一頓麻辣火鍋,出上一身汗,好多人會感到很舒服,殊不知這是在耗散人體的陽氣。在冬季應該以補養陰精為主,切不可妄用大熱之品。當然在冬季更不能吃一些寒涼之品,以免損傷脾陽,影響脾胃運化,破壞消化系統。
總之,在冬季應以平和而滋潤的飲食為主,如多喝一些粥類,適當放一些大棗、枸杞子、桂圓、銀耳、百合,酌加少量生薑,可以補而不膩,潤而不燥,為冬季進補之佳品。禁忌大量大熱之品如羊肉、辣椒等,大量大寒之品如水果、冰激凌等。
(4)春節養生小常識擴展資料:
3、不妄喝
在冬季很多人都喜歡喝點白酒暖暖身,其實適量飲酒是有益健康的,可以溫通血脈、祛風散寒,產後常用方生化湯就是以白酒煎服。但是白酒畢竟屬於溫熱之品,過度飲用會耗散人體陽氣,另外過量飲酒還會生濕生痰,令人痰多、眩暈以及精神不振。
4、 不妄作勞
冬季不應該熬夜,要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以利陽氣潛藏,陰精積蓄。冬氣之應,養藏之道,在冬季鍛煉身體應當適當,不能像其他季節一樣揮汗如雨,微微出汗即可;在冬季應該適當減少洗澡的次數,更不能長時間泡熱水澡,經常洗桑拿,以免耗散人體陽氣;
同時在冬季應該注意節制房事,調養生息,使精氣藏。
5、春季養生飲食小常識
孩子春天copy的飲食調養以養肝(生)為主
春天是萬物生發的季節,利於人體化生氣血津液,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是孩子生長發 的黃金季節。在這美妙的季節里,他們的消化吸收能力將會增強,進食量隨之增加,身體迅速生長發育。營養是孩子生長發育的基礎,父母要抓住百這一關鍵時機,合理給他們增加營養。
五行中,春是木,肝也是木,所以春養肝,可以為孩子選用一些」葯食同源「的養肝食物。度
養肝血:食用大棗,桂圓肉,蘑菇,香茹,木耳,雞蛋,魚蝦,雞肉,牛肉,奶製品和豆製品等,主食上多選用大米,小米,小紅豆等。這些食物味甘性平,只要適量進食問,不失為孩子答強身壯體的天然食物滋補佳品,可提高身體的免疫力。蛋,肉,魚 盡量不要用油炸,米不要淘洗得時間過長,也不宜放在熱水中浸泡。
6、春節有哪些養生小知識呢?
春節養生小知識有哪些?春節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那麼春節養生小知識有哪些?
春節養生小知識
1、春節養生小知識之血壓高一定要控制好情緒
闔家團聚,親朋好友之間無話不談,情緒激動難以避免。但情緒波動太大,是導致高血壓、冠心病和中風的危險因素。「老年人、高血壓患者、冠心病患者應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注意避免談及易激動的話題。
2、春節養生小知識之胃腸不好不可多食
春節期間,對於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來說,飲食提倡一日三餐,每頓不可過飽,不主張多餐,以免增加胃的負擔。飲食宜軟,不宜食煎炸、半熟食品及堅硬食物。
3、春節養生小知識之肝膽疾病切忌飲酒
對於肝病患者來說,春節宴席應忌酒,肝病患者飲酒,會直接損害肝細胞,甚至使肝細胞變性或壞死,導致病情進一步惡化。膽囊炎患者飲食更要保持清淡,少吃高脂肪食物,因為高脂肪食物攝入過多,會引發膽源性急性胰腺炎。
4、春節養生小知識之玩得適度
節日期間,親人團聚,家家都要痛痛快快地玩一玩,甚至那些平日很少玩的老年人也圍坐到麻將桌前,和子女們比比高低。適度地玩玩牌,會帶來歡快的笑聲,但切不可過。尤其是對於心血管不甚健康的老年人來說,更不可縱情地玩。玩的時間不可超過兩個小時,更不可挑燈夜戰,玩個通宵。老年人也不要參加賭博性質的玩牌,那種玩法可使精神高度緊張,對心血管十分不利。
5、春節養生小知識之貴在堅持
這是最為重要的一條,即老年人在節日期間一定要堅持平時的生活節奏,堅持平時的體育鍛煉,堅持平時的治療。打亂原有的生活節奏、停止鍛煉和擅自停用正在應用的葯物,是老年人節日出事兒的重要原因。這樣做對身強力壯的人可能影響小一些,身體還可能承受得住,而對於耐受性差、抗病力低的老年人來說,卻是相當危險的。身體各重要器官承受不了,引起體內代謝紊亂,免疫力下降,容易誘發多種疾病。
春節生病患者的注意事項
感冒患者忌」聚「
春節期間天氣寒冷,人們容易傷風感冒,如走親訪友聚在一起,極易造成疾病的交叉感染和流行。因此,感冒患者不宜外出,最好在家中調養,這樣既有利於病情恢復,又能避免將病傳染給他人。
胰腺病患者忌」飽「
節日期間,美味佳餚豐富,如過量進食會刺激胰腺大量分泌胰液,造成胰管壓力增高,致使胰管破裂,誘發急性胰腺炎。
糖尿病患者忌」甜「
節日期間,糖尿病患者應忌」甜「食,否則會使人體內負擔加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脈管炎患者忌」煙「
節日期間,常有親朋好友來家」拜年「,脈管炎患者為了招待客人而陪著頻頻吸煙,這樣會使血小板聚集性增加,並能抵制纖維蛋白溶解,使血液處於高凝狀態,從而使病症加劇。
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忌」涼「
春節期間,氣溫較低,因此支氣管炎、肺氣腫等呼吸道疾病患者應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涼,以防舊病復發。
春節的語言禁忌
1、不能罵人,以保持好兆頭尤其不要罵孩子傳統認為孩子初一若挨了罵,就要挨一整年的罵尤其要求初一這天要說好話,不能說粗口不雅之言,有些地區萬一小孩說溜了嘴,大人會馬上跟著說:孩童之言,百無禁忌另外,還忌諱與家人或朋友吵架。
2、春節期間,忌諱與人談論與死病災有關的話題,與此有關的字眼如完了不行了等也要迴避。
3、若是不小心摔破了東西,就會說打發打發(發財之意),有的趕緊說:歲(碎)歲(碎)平安語言禁忌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融進新的內容,出現了新的春節禁忌語言忌說用諧音含有不吉利意味的語言或詞彙,如:裁員廣進(財源廣進)裁員滾滾(財源滾滾)薪餉四成(心想事成)遭裁禁飽(招財進寶)等。
春節為什麼又叫過年?
春節是中國人最為看重的傳統節日,人們習慣把過春節叫做過年。每年農歷十二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半夜子時過後,春節就算正式到來了。春節為什麼又叫過年?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傳說來源於叫「年」的怪獸
在遠古的神話傳說中,有一種叫做「年」的兇猛怪獸,每到臘月三十,便竄村挨戶,覓食人肉,殘害生靈。有一個臘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個村莊,適逢兩個牧童在比賽牛鞭子。「年」忽聞半空中響起了啪啪的鞭聲,嚇得望風而逃。它竄到另一個村莊,又迎頭望到了一家門口曬著件大紅衣裳,它不知其為何物,嚇得趕緊掉頭逃跑。
後來它又來到了一個村莊,朝一戶人家門里一瞧,只見裡面燈火輝煌,刺得它頭昏眼花,只好又夾著尾巴溜了。人們由此摸准了「年」有怕響,怕紅,怕光的弱點,便想到許多抵禦它的方法,於是逐漸演化成今天過年的風俗。
2、由古代的豐收祭祀活動演變
另外,春節從起源上來看,是由古代的豐收祭祀活動演變來的。《說文解字》中說:「年,谷熟也。」穀物多少意味著年景的好壞,因而,收獲五穀稱「有年」,豐收稱「大有年」,亦稱「豐年」。「過年」或「過大年」的意思就是慶祝五穀豐登。五穀皆熟為有年,五穀皆大熟為大有年。
3、春節作為一年開端
自古以來,人們都強調春節作為一年開端的意義。《尚書大傳》中說:「正月一日為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亦曰:『三始』。」意思是說,正月一日是一年的開端,一月的開端,一日的開端。
「年」是時間的單位,一年365天,春夏秋冬周而復始,稱為一年。大約在西周時期,年就由穀物成熟之義引申為表示時間的詞了。並且,「年」和「春」常常聯系在一起。古時候,人們根據二十四節氣安排生產,人們習慣將春天看做是一年的開始,有諺語「一年之計在於春」,說明春季對人們的意義重大,既是一年之始,又要力爭有一個好的開頭、開門紅。
收獲之後,結束了田間農活,首先想到的應是酬謝神靈的保佑、祖先的蔭庇。用新米做飯、釀酒,祭祀神靈、祖先,祈求來年再獲豐收。祭祀活動多是在新舊二年交替的這段日子之中舉行,形成了一年一度的規律。人們在特定日子慶祝豐收以及進行祭祀活動,就叫做「過年」。
4、以前「過年」和「春節」是兩個概念
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很多說法,但其中為公眾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興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
以前「過年」和「春節」可是兩個概念。古代民間所說的春節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這一天。南北朝,甚至把春節泛指為整個春季。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在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同時把陽歷一月一日稱為「元旦」,農歷正月初一則稱為「春節」。這使得「春節」的地位更加穩固。
春節為什麼要貼門神?
我國各地過年都有貼門神的風俗。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人的旁邊,後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於門。
門神是道教和民間共同信仰的守衛門戶的神靈,舊時人們都將其神像貼於門上,用以驅邪辟鬼,衛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民間最受人們歡迎的保護神之一。
門神之神誕之日為正月十五日,民間多有在新春時節,祭祀門神並於大門口張貼(以進門者為視角,貼於門兩側,畫中門神以對臉相視為正確的傳統貼法,反之則為民間流傳的「貼錯門神」)門神的習俗。
關於門神的來歷,戰國時代的一部著作里有這樣一個神話記載,東海度朔山中,有一棵盤曲3000里的巨大的桃樹,其枝伸向東北方的鬼門,所有的鬼怪來往皆從此出入。樹下有二神,一名神荼,一名郁?В??偶嗍庸淼男形??⑾幟母齬硨?鞣俏??閿貌萆?捆起來喂老虎吃。於是,人們就在兩塊桃板上,畫上神荼和郁?У南瘛V靡悅挪啵?雜?俟砩?擰U饈譴?抵凶鈐緋魷值拿派襇蝸蟆?/span>
經過歷代演變,門神的內容也不斷發生變化。唐代的門神已不是神荼、郁?В??懷閃飼厙硨臀境倬吹隆?/span>
秦叔寶、尉遲恭二門神,是民間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武將門神,至今興盛不衰。二門神像的樣式也最多,有坐式,有立式,有披袍,有貫甲,有徒步,有騎馬,有舞鞭鐧,有執金瓜,還有對秦瓊、對尉遲(即一對門神都是秦瓊或尉遲敬德一人,分畫兩幅成為一對)等多種。在二門神的兩旁,有時還貼上這樣一副對聯:昔為唐朝將;今作鎮宅神。
相傳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因惡夢而生病,半夜三更時分,常聽到鬼叫。這事被大臣們知道後,秦叔寶聞言奏請太宗允准,他願與尉遲恭戎裝執劍,立於門外伺護。當夜李世民即能入睡了。一連數夜,安然無事。
李世民稱贊秦叔寶與尉遲恭說:「你們二位真是門神呀。」在感激之餘,又覺兩位將軍守夜太苦,於是就命畫師給二人畫像,將畫像懸於皇宮左右,以替代兩位將軍。至此後,再無鬧鬼之事。
後世人不知李世民因視聽幻覺而生病的原因,以為貼門神就可鎮邪驅祟,保家平安,於是就沿襲了李世民的作法,過年時將秦叔寶與尉遲恭的畫像作為門神貼在門上鎮宅護院。後來人們又推而廣之,不僅僅只貼秦叔寶與尉遲恭的畫像,也貼哼哈二將或其他古代武將了。此習一直延續至今。
門神分三類,不同建築「門神」有講究
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許多地方的人們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據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
據資料記載,門神形象一般被劃分為三類,即文門神、武門神、祈福門神。文門神即是身著朝服的文官,武門神即武藝高強的武將形象,祈福門神即為福、祿、壽三星。
而門神還因建築類別的不同,讓其看守的大門也相當講究。如,民宅門神多是神荼和郁壘,佛寺中的門神為四大天王,帝廟門神為「雙護太監」,衙署門神則為朝官和武將,神廟門神多為尉遲恭和秦叔寶。而在泉州的東西塔中還有一對守塔門神為哼哈二將。
在大戶人家,以及農村的院門外一般貼武門神,如神荼、郁壘,秦叔寶、尉遲恭,趙匡胤、李克用,張飛、關羽等武將;有影壁的還要在影壁沖街門的一面貼上鍾馗;而文官門神主要貼於院內堂屋門上,以天官居多,最受百姓歡迎。
有的門神畫中天官慈祥地攜帶五個童子,五童子手中各持鮮桃、石榴、佛手、春梅和吉慶漁燈,俗稱「五子登科」。另外還有文財神、五路財神、麒麟送子、加官俸祿等,都為百姓喜聞樂見。
7、春節如何養生保健
你是否想問春季如何養生保健?
按照中醫四季結合的養生觀來看,春季補五臟以養肝為先。俗話說:「葯補不如食補。「養肝亦是如此。今介紹幾種春季養肝食補方法。
一、以臟補臟,雞肝為佳
雞肝性味甘溫,有補肝、補腎、安胎、止血的作用。特別是用來補肝臟較其他動物肝臟作用更強,且可暖胃。服用方法:取新鮮雞肝3具,大米100克,同煮成稀粥食用。可治老人肝血不足,飲食不佳,眼睛干澀或流淚。另外,老年肢體麻木者,可用雞肝5具,天麻20克,2味同蒸服,每日1次連服半個月,便可見效。
二、以味補肝,食醋為佳
醋性和平,散瘀解毒,下氣消食,入肝經。急性肝炎患者每次以15毫升醋,兌水服,每日3次。每次配合用維生素c200毫克、維生素b2片。連服2周;老年肝陽偏亢的高血壓者,每日可用40毫升醋,加溫開水沖淡後飲服,每日2次。
三、舒肝養血,菠菜為佳
菠菜為春天的應時佳蔬。《本草綱目》說菠菜:「氣味甘辛,利五臟,通血脈,下氣調中和舒肝養血「作用。取菠菜100克煮湯,亦可隨湯加入動物血,用來治療貧血及肝氣不舒的胃痛,有良效。
四、升發肝陽,以酒為宣
酒性甘溫,有暢通血脈、散瘀活血、祛風散寒、健脾和胃等功用。初春,寒氣較盛,肝陽難以升發。倘若少量飲點酒,可使肝中陽氣升發。
來自:雅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