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季養生飲食食譜
春天是一個慢慢回暖的季節,但是這個季節的天氣也是多變的,所以人們總是感到疲憊的,這些都是因為春天的天氣影響我們的新陳代謝的,從而讓我們感到疲憊的,所以我們可以在春季多吃一些能夠抗疲勞的食物。
乾果:能量補充劑
在進行體力(遠足、打網球等)和腦力活動之後,可以嚼一些乾果或果乾等,能快速補充體力。所以應常在書包里放一些杏干、杏仁或榛子等,以備不時之需。
奶製品:機體必需品
奶製品能夠為你提供蛋白質、維生素和鈣質,而且不會含有太高的脂肪。另外,失眠的時候,每天晚上睡覺前半小時喝一杯溫熱的牛奶,有助於睡眠。
飲料:選擇性使用
適量飲用礦泉水對於補充礦物質十分有效。礦泉水中或多或少都含有礦物鹽(鈣、鈉、鎂的含量各不相同),因此可以滿足我們日常的營養需要。鎂有助於體內物質的規則轉化,鈣能補充奶製品的不足,鈉能避免身體脫水。
餅干:供給能量
餅乾的主要成分是小麥,餅干提供的能量來自其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早餐中,普通餅干、黃油餅干或是專用於早餐的餅干提供的能量能夠保證人們一直到午飯時都精力充沛。
如果再吃一個水果、一個雞蛋、喝一杯牛奶,就是一個完整而且能量充足的早餐,保證您一上午都精力充沛。下午的茶點,吃幾塊餅乾和喝一杯飲料,可以使您以飽滿的工作熱情一直持續到下班。
如果你也有春季的疲勞的感覺,但是你又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你就可以看看我們上面給大家介紹的文章吧,這個文章也許能幫助你更好的在春季遠離疲勞,你也許可以試試上面這些食物。
夏天養生首重清熱,中醫師推薦夏天可多吃花菜、金針菇、菠菜、南瓜、蓮藕5種食材,除了都具清熱功效之外,花菜能生津止渴;金針菇能補氣養血;菠菜則能潤腸通便;南瓜可補中益氣;蓮藕能安神,中醫師特別以這些食材設計養生菜餚與茶飲,除茶飲為一天份之外,其他菜餚皆為4~5人份,適合全家一起吃,越吃越健康。
花菜生津止渴
有白、綠兩種,有增加食慾、生津止渴、解熱毒等功效,同時也含豐富的維生素C、B群、胡蘿卜素。
時蔬總燴
材料:白花椰菜及綠花椰菜各一碗、枸杞及黃椒各半碗,適量鹽、太白粉、沙拉油、苦茶油及香油。
做法:炒鍋中放沙拉油,將食材與鹽、苦茶油、香油一起翻炒,最後加入些許太白粉水,稍微勾芡後即可食用。
菠菜潤腸止渴
可補血潤腸、止渴,為避免菠菜中的草酸與鈣形成草酸鈣鹽,建議先以熱水汆燙,去除草酸再食用。
金黃翠綠粥
材料:菠菜4兩、鱈魚片半碗、米飯2碗、豬大骨1斤、蛋汁1碗、米酒1湯匙、適量鹽及香油。
做法:菠菜汆燙備用;將水與大骨煮1小時,去大骨加飯煮粥,加菠菜、鱈魚片、蛋汁及調味料。
南瓜補中益氣
具補中益氣、潤腸通便等功效,含蛋白質、胺基酸等營養素,也含豐富胡蘿卜素,能保健視力、改善血糖強心固腎氣。
南瓜米粉湯
材料:豬肉絲、南瓜絲、包心菜絲、芹菜絲各1/4碗,蔥段、蝦米、香菇絲適量、豬骨頭1碗、米粉1斤、調味料。
做法:豬骨、米酒及1500c.c.水熬煮45分鍾。爆香蔥段、蝦米及香菇絲後,放豬肉絲、南瓜絲、包心菜絲,加去骨高湯及米粉,煮滾後調味即可。
秋天已至,天氣漸漸轉涼,此時最易發生食物中毒的症狀,越來越注重健康的你,在這個時節,尤其要記得飲食中的注意事項哦!
防止進補過量。
中醫講「虛則補之,實則瀉之」,要遵循「不虛不補」、「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對於體內缺少的,可以補,但必須補之有度,否則也會造成人體的陰陽失衡。同時應 懂得葯補不如食補,是葯三分毒,能用食補的不要用葯補。
防止熱能過剩。
有的人一到秋季就食慾大開,往往造成熱量攝入過剩,脂肪堆積,開始「貼秋膘」。因肥胖會帶來很多疾病,故在秋季飲食中不能放縱食慾,要注意適量。
注意營養均衡。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出,食物應多樣,以谷類為主,同時粗細搭配。單一食品不可能供給人體全面的營養,如谷類主要供給熱能和維生素B1;豆類及豆製品主要供給植物蛋白質;蔬菜水果主要供給維生素C、無機鹽和食物纖維;動物性食物主要供給優質蛋白、脂肪、維生素等。
避免消化道疾病。
秋季天氣由熱轉涼,人體為了適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發生變化。我國古代醫生就提出「秋宜溫」的主張,也就是說秋天應當避免吃性寒涼的食物,應當多吃一些溫性食物,這樣有利於保護胃腸,防止出現腹瀉、下痢、溏便等胃腸道疾病。
秋季要補充因夏季氣候炎熱、食慾下降導致的營養不足,更應該注意飲食中食物的多樣及營養的平衡。
冬季,是指我國農歷10、11、12 月,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6個節氣。冬季氣候寒冷,寒氣凝滯,易導致人體氣血不暢,而使許多舊病復發或加重。特別是那些嚴重威脅生命的疾病,如中風、腦出血、心肌梗死等,不僅發病率明顯增高,而且死亡率亦急劇上升。
冬季養生的基本原則為「藏」,很重要的一點是「養腎防寒」。
在飲食方面,冬季應當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的原則,適宜用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包括肉類、蛋類、魚類及豆製品等;人怕冷與其體內缺乏礦物質和維生素有關,因此應注意補充礦物質和維生素;寒冷天氣使人對體內蛋氨酸的需求量增大,冬季應多攝取含蛋氨酸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乳製品、酵母、葉類蔬菜等。
老年人怎樣合理飲食
《靈樞·天年》早有「六十歲,心氣始衰,苦優悲,血氣解惰,故好卧;七十歲,脾氣虛,皮膚枯;八十歲,肺氣衰,魄離,故言善誤……」人從60歲後就進入了老年期,老年人的養生保健關鍵在於保持健康的生命狀態,減少疾病,延年益壽。
「老年人在飲食方麵食宜多樣、清淡、少緩和溫熱熟軟。」鄭培奮主任說,飲食攝入多樣,才能營養全面,還可以經常吃點蓮子、淮山葯、藕粉、菱角、核桃、黑豆等補脾腎的食物;食物要少油膩;每日食用油控制在25g,鹽5g;細嚼慢咽有助於消化吸收;不要吃生冷食物,以免損傷脾胃,但也不宜太過溫熱。
推薦食譜:黨參鱅魚湯
原料:鱅魚1000克,黨參20克,料酒、精鹽、蔥、姜、草果、陳皮、桂皮、生油、雞湯各適量。
製法:黨參、草果、陳皮、桂皮、姜洗凈,裝紗布袋扎口。將鱅魚去鱗、去鰓、去內臟,洗凈,下油鍋稍煎。鍋中注入雞湯,加入葯包、蔥、料酒、鹽,煮至魚肉熟爛,揀去蔥、葯包調好口味即成。
功效:此湯有扶脾養胃、補中益氣、健身強體的作用。適用於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症。
2、營養食療的菜譜都有哪些?有可以推薦的嗎?
一直有在做的拿手的菜譜:銀耳豬肝湯
製作方法:
把銀耳放入溫水中泡發,然後去蒂根並將其撕成片狀備用;豬肝洗凈、切成薄片備用;
小白菜洗凈,切成約5厘米長的段備用;姜切片、蔥切段備用;
把豬肝放在碗內,加入適量的生粉、鹽、醬油,打入雞蛋拌勻待用;砂鍋加熱,放油燒至六成熱時,放入姜、蔥爆香
之後加入大約300毫升水,燒開後加入銀耳、豬肝,煮10分鍾即成
作用:可以養眼明目,提高機體免疫力。
除此之外一直也有在吃蝙蝠蛾擬青黴,搭配著對身體幫助是挺大的。
3、養生食譜有哪些?
日常健康養生食譜有哪些
1、朝朝鹽水,晚晚蜜湯
秋天氣候較為乾燥就是所謂的秋燥,因此空氣中缺少水分,同樣人體也缺少水分,故需要補充水分,但喝白開水並不能抵禦秋燥帶來缺水效應。古人對付秋燥早有良方即「朝朝鹽水,晚晚蜜湯。」也就是白天喝點鹽開水,晚上喝點蜂蜜水,這樣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良方。
2、秋後蘿卜賽人參
蘿卜具有吸氣、消食、止咳、化痰、生津、除燥、散淤、解毒、利尿功效,不僅營養豐富,而且有較高的食療價值。因此民間有「秋後蘿卜賽人參」的說法。這里就向大家介紹幾種蘿卜的功效。
(1)治口腔潰瘍。榨取鮮蘿卜汁100毫升,加涼白開100毫升,調勻後漱口,每日早、中、晚各數1次,對口腔潰瘍有功效。
(2)治扁桃體炎。榨取鮮蘿卜汁100毫升,加甘蔗汁100毫升,調勻後用溫開水沖服,每日2~3次,可消炎解毒。
(3)治哮喘。榨取鮮蘿卜汁300毫升,加蜂蜜30毫升,調勻後用溫開水沖服,每次服100毫升,每日3次,具有潤肺定喘之功能。
(4)治高血壓。榨取鮮蘿卜150毫升,加紅糖50克調勻,每日2次,每次100毫升,有清熱降壓之功效。
3、秋來食鴨養生
鴨為水禽,性寒涼,營養學家認為,當年的新鴨養到秋季後,肉質鮮美且營養豐富,可補充人體必需的蛋白質、維生素,以及鈣、磷、鐵等微量元素適合秋季進補養生。下面幾種食補方供參考:
(1)老鴨冬瓜湯。整鴨1隻,瘦肉30克,冬瓜100克切塊,海參、芡實、苡仁各15克煮湯至爛熟,有補虛作用。
(2)老鴨蟲草湯。取蟲草10克放入老鴨肚中,加水燉熟調味食用,對久咳虛喘、腰膝酸痛、體虛乏力者有作用。
(3)豬蹄燉老鴨。公鴨一隻加入豬蹄和火腿適量,燉熟食之,對體虛或肺結核熱患者有效果。
4、有沒有比較好的養生食療食譜推薦一下
最好的養生 不僅僅靠食 也要靠平常的生活習慣 例如早睡早起 多做運動 ,而食方面也就是人人皆知的清淡和不挑食
5、病人的10種食療菜譜的家常做法大全怎麼做好吃視頻
6、食療養生食譜有哪些
春節過了,這兩天大多數上班族都開始陸續回到工作狀態,假期吃得多半油膩,這些天最需要的自然是一些清腸的食物。市場上蔬菜價格還高,不如吃點早已經儲備好的干貨。據專家介紹,口感有所相似的黑木耳和海帶,都具有清腸的功效,一般人家中在過年前早已經買好 了木耳,而涼拌海帶的小菜也是佐食必備。海帶所含植物膠質可吸附殘留消化系統內雜質,常食用可清除體內有毒物質。水果當中,時令的草莓和大眾化的蘋果都是清腸的好東西。蘋果中富含鋅,可預防老年痴呆,其可溶性纖維素能促進糞便的排泄。而草莓中所含多種有機酸、纖維素、果膠和礦物質等能清潔腸胃、強肝固脾。過年效應當中,這兩種水果價格均比較平穩,沒有大起大落。再來說說主食類,越來越多減肥一族用糙米取代了平日里吃的大米,這主要是為了給大腸來個清潔,作為大腸的「管道工」,糙米通過腸道時會吸掉許多淤積物,將其從腸道內排出,有助於排出體內的垃圾。最後再來說說,這些天雖然寫字樓的白領大多開始上班,但周邊的小飯館,也就是上班族平日里吃飯的地方卻並沒開始營業,這時候,與其干抱怨,不如選擇自己帶飯,而食材就參照上述這些刮油的吧。 青衣素心 [今日食譜] 主料:白菜4片、金針菇100g 配料:芥蘭20g、胡蘿卜20g、香菇10g 調料:食用油5ml、鹽5g、雞精3g、胡椒粉5g 製作過程: 1、選整潔白菜4整片,起鍋將水煮開,將白菜片放入鍋中燙軟即可。將白菜片取出過冷水;再將金針菇、香菇、芥蘭放入水中燙熟後取出切成細 絲;2、將金針菇絲、香菇絲、芥蘭絲(三絲)用雞精、鹽、食用油和胡椒粉腌制10分鍾;3、取一片白菜葉,取適量三絲放在上麵包起來呈小籠包的形狀, 將金針菇微微露出一些;4、依次將剩餘白菜片包好後,水煮開,將白菜包放入大火蒸5分鍾;5、最後將蒸出來的汁水加雞精、鹽調和後,澆在白菜包上即可。
麻煩採納,謝謝!
7、養生食譜大全及做法
一。養生雞湯
材料:
雞一隻,雪蓮花少許,扁豆少許,薏仁少許,百合少許,芡實少許,山葯少許,玉竹少許,薑片少許,鹽少許
做法:
1.把雞洗凈,剁小塊。用沸水焯一下去除雜質和血沫
2.然後與薑片以及葯材同燉1-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小訣竅
用文火慢慢地熬。使食物的營養成分有效地溶解在湯水中。放幾片姜,經過文火慢慢煲上幾個小時後,姜去寒暖胃的功能與它特有的味道完全融入其中。火不要過大,開鍋後,小火慢燉即可。
煲湯時忌中途添加冷水,因為正加熱的肉類遇冷收縮,蛋白質不易溶解,湯便失去了原有的鮮香味。同時也忌早放鹽,因為早放鹽能使肉中的蛋白質凝固,從而使湯色發暗,濃度不夠。
二、養生玉米排骨湯
材料:
排骨,玉米,紅棗,枸杞子,參片,生薑,香菜,鹽,雞精
做法:
1.排骨切塊,去血,洗凈。涼水放入鍋中水開後撈出,血水倒掉。
2.起鍋放足水,放入紅棗、枸杞子、參片、生薑。
3.水開後放入排骨、玉米、適量的鹽燉兩個小時左右。
4.關火,放入雞精、香菜即可。
三、百合蓮子瘦肉湯
簡介
百合是潤肺、安神、美容、抗癌的滋補佳品,秋季食用更有滋陰養肺的功效,蓮子的礦物質含量非常豐富,食療功效有養心神,益腎氣,健脾胃,此湯還搭配了少許枸杞和瘦肉,又補腎又增加了蛋白質的攝入,是一款秋季滋陰、潤燥的養生湯。
材料
干蓮子50g、百合20g、瘦肉100g、高湯600ml、姜5g、鹽2g、澱粉1g、食用油2ml、枸杞少許、香油1ml。
做法
1、瘦肉且薄片、百合洗凈掰成小片;
2、瘦肉片用澱粉、食用油抓勻腌制15分鍾;
3、砂鍋中放入高湯、薑片、去芯蓮子燒開後轉效果煮到蓮子軟、熟;
4、放入瘦肉大火煮5分鍾,加百合再煮2分鍾,撒上枸杞、加鹽調味,關火。
8、中醫食療菜譜有哪些?
(1)炒薺菜
[原料]薺菜150克,雞肉50克,冬筍約200克,黃酒、精鹽、味精適量,清湯適量,芝麻油少許。
[做法]薺菜剪去根,洗凈,放沸水中焯過;雞肉洗凈;冬筍剝去衣,切去根頭,洗一下備用。將薺菜剁作細末;雞肉切成薄片,上漿後備用;冬筍先對剖開,再切成薄片。將炒鍋放在旺火上燒熱,放菜油,燒至七成熱,下漿好的雞片,用筷子劃散至熟,出鍋,瀝干油。炒鍋中留少許底油,放入蔥段、筍片略煸炒一下,再放入薺菜稍煸,加黃酒、精鹽、味精,放清湯燒開,再放入雞片,炒勻稍煮,再用濕澱粉勾芡,淋上芝麻油,即可出鍋裝盤,佐餐食用。
[功效]健脾開胃,消食化滯。適宜於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腸胃病患者食用。
(2)奶油包菜
[原料]包菜500克,牛奶150毫升,精鹽、味精、水澱粉適量。
[做法]將包菜洗凈切碎瀝水。鍋中加水1000毫升,用大火燒沸,放入包菜燙至變色發軟,撈起瀝水;炒鍋上火,倒入牛奶燒沸,加入精鹽、味精,用水澱粉勾芡,倒入包菜,炒勻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健脾開胃,消食化中。適宜於消化道潰瘍者食用。
(3)蝦仁炒韭菜
[原料]蝦仁30克,韭菜250克,雞蛋1個,食鹽、醬油、菜油、澱粉、芝麻油各適量。
[做法]將蝦仁洗凈,浸入水中約20分鍾發漲,撈出瀝干;韭菜擇洗凈切段;雞蛋磕入碗內打散,加入澱粉和麻油調成蛋糊,倒入蝦仁拌勻。油鍋燒熱,倒入蝦仁煸炒,待蛋糊凝結後,放入韭菜一起煸炒至熟,加入食鹽、醬油,調味炒勻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補腎壯陽,下氣通腸。適宜於陽虛便秘者食用,陰虛火旺者忌用。
(4)枸杞炒韭菜
[原料]枸杞子5克,胡桃仁15克,韭菜150克,調料適量。
[做法]將韭菜洗凈,切段;鍋中放麻油適量燒熱後,下枸杞、胡桃仁煸炒,而後下韭菜炒至熟,加入食鹽、味精炒勻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溫腎助陽。適宜於潰瘍病胃脘冷痛患者食用。
(5)大蒜燒扁豆
[原料]大蒜5瓣,蔥絲10克,扁豆200克,生薑10克,鹽1.5克,植物油30克,雞精適量。
[做法]大蒜切片,扁豆洗凈切3.3厘米小段,生薑切絲,蔥切絲均備用。鍋上火加植物油,入蒜片、蔥絲、生薑絲稍炒,再加扁豆翻炒,加食鹽、少許水,蓋鍋蓋約5分鍾,再翻炒至扁豆熟,加雞精炒勻即可出鍋。
[功效]清熱解毒,養胃益腸,助消化。適宜於胃潰瘍患者食用。
(6)蒜泥馬齒莧
[原料]獨蒜50克,鮮馬齒莧500克,黑芝麻15克,白糖15克,精鹽、味精、花椒粉、醬油、食醋各適量。
[做法]將獨蒜搗成泥;黑芝麻炒香搗碎;馬齒莧擇洗凈折斷,入沸水燙透裝盤,加入蒜泥、熟芝麻、白糖等調料,拌勻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瀉。適宜於腸炎腹瀉、痢疾者食用。
(7)花椒煮黃豆
[原料]黃豆30克,花椒3克,精鹽適量。
[做法]將黃豆和花椒分別洗凈,一起放入鍋中,加水用旺火燒沸後,改用文火煮至豆熟爛,加精鹽調味即成。連湯帶豆食用。
[功效]健脾寬中,散寒止痛,和胃止嘔,回乳。適宜於胃痛、反胃嘔吐者食用,也可用於乳汁不回者。
(8)鹽臆香椿
[原料]鮮香椿不拘量。
[做法]將鮮香椿洗凈晾乾,用少量食鹽腌漬數日,再曬干,貯存即可。佐餐食用。
[功效]健脾化濕,解毒止瀉。適宜於慢性泄瀉者食用。
(9)炒土豆絲
[原料]土豆400克,植物油、醬油、蔥、花椒、醋、鹽各適量。
[做法]將土豆去皮洗凈切絲,入開水鍋焯過瀝干。油鍋用旺火燒熱,放入花椒、蔥花煸香,放入土豆絲,煸炒均勻後,加入醬油、鹽、醋,再煸炒片刻即可。佐餐食用。
[功效]和胃調中,健脾益氣。適宜於胃潰瘍、胃痛泛酸者食用。
(10)嫩姜拌萵苣
[原料]嫩姜50克,萵苣200克,芥菜仁150克,精鹽、白糖、醬油、香醋、味精、香油各適量。
[做法]將嫩姜颳去皮切絲,水浸泡後撈出加醋腌漬30分鍾;萵苣去皮切絲,加精鹽拌勻腌漬2小時,取出洗凈,入沸水略焯,控干後加入白糖、香醋、味精腌漬;芥菜仁切長條,入沸水焯熟,加醬油、白糖、味精、香醋腌漬2小時。將上述3味一起拌勻,淋上香油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健胃止嘔,化痰。適宜於脾胃虛寒型嘔吐惡心者食用,也可用於咳嗽痰多者。患痔瘡者宜少食。
(11)核桃仁拌芹菜
[原料]核桃仁50克,芹菜300克,精鹽、味精、香油各適量。
[做法]將芹菜洗凈切絲,入沸水焯片刻,再用涼水沖一下,瀝干後加入精鹽、味精、香油;核桃仁用沸水浸泡後剝去外皮,再用沸水泡5分鍾後取出,放在芹菜上,食用時拌勻即可。佐餐食用。
[功效]補腎固精,潤腸通便。適宜於便秘者食用,也可用於高血壓、高血脂病人。
(12)薑汁菠菜
[原料]菠菜250克,生薑25克,食鹽2克,醬油15克,麻油3克,味精1克,醋1毫升,花椒油1克。
[做法]擇去菠菜黃葉,削去須根保留紅頭,再折成6厘米的長段,用清水反復淘洗干凈,撈出瀝去水待用。生薑洗凈後搗汁待用。鍋內注入清水約1000毫升,燒沸後倒入菠菜略焯,約2分鍾即可撈出瀝去水,涼涼待用。將薑汁和其他調料拌入菠菜,拌勻後,即可食用。佐餐食之。
[功效]通腸胃,生津血。適宜於腸燥便秘者,也可供老年便秘、習慣性便秘者食用。
(13)山葯內金蒸蛋
[原料]雞內金30克,淮山葯15克,麥芽15克,茯苓15克,山楂15克,蓮子肉20克,雞蛋1個。
[做法]將諸葯共研成粉末,每次取5克,放入燉盅里,打入雞蛋,加白糖調勻,入鍋隔水蒸熟,於飯後30分鍾,1次吃下,每日1劑。
[功效]補脾益氣,消食開胃。適宜於脾胃虛弱、食積內停、食少難消、脘腹脹滿、嘈雜納差、呃逆、大便溏瀉。也可用於小兒疳積。
(14)薺菜丸子
[原料]薺菜300克,豬五花肉150克,荸薺100克,蝦米、水發香菇、熟火腿各適量。
[做法]薺菜剪去根,洗凈,放沸水中焯過,剁作細末;豬五花肉用溫水洗凈,剁成末;荸薺洗凈,削去皮,連同蝦米、水發香菇、熟火腿等一並剁作細末。將薺菜末、肉末、荸薺末、蝦米末、香菇末、火腿末一並放碗內,加生薑末適量,放入2個雞蛋,放黃酒、精鹽、味精各適量,充分拌和,然後搓成圓球丸子。將炒鍋放旺火上,燒熱後放熟豬油,燒至六成熱,將丸子逐個放入鍋中,炸至外殼淺黃色時撈出。待油燒回至八成熱時,再將丸子一起放回鍋中,炸至金黃色,撈起裝盤食用。
[功效]寬中益氣,清補脾胃,通利二便。適宜於腸胃病患者食用,尤其是便秘患者。
(15)無花果燉瘦肉
[原料]無花果50克,豬瘦肉100克,精鹽、味精適量。
[做法]將無花果洗凈,豬瘦肉洗凈切片,一並放砂鍋內,加水適量,並放鹽。用小火燉熟,加味精調味,吃肉,喝湯。無花果也可一並吃下。
[功效]健脾補胃,益氣止膈。適宜於各種腸胃病,脾胃虛弱,病症表現為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反胃、噎膈、大便溏薄、或泄瀉者食用。
(16)棗蓉煨豬肘
[原料]豬肘1000克,紅棗60克,豆蔻10克,冰糖180克。
[做法]豬肘刮洗干凈,放入沸水鍋內去腥味,撈出紅棗洗凈,豆蔻拍破,裝入干凈的紗布袋內,扎緊袋口待用。在砂鍋的鍋底上墊幾塊瓷瓦片,再放肘子、清水入鍋,用武火燒沸後撇去浮沫,加冰糖、紅棗、紅豆蔻,燒1小時,轉用文火煨約2小時,煨至蹄膀爛,取出紅豆蔻不用,起鍋裝盆即成。
[功效]補脾和胃。適宜於潰瘍性結腸炎腹瀉後營養失調者。
(17)芡實山葯蒸豬肚
[原料]豬肚1隻,芡實、淮山葯各60克,醬油適量。
[做法]先將豬肚用溫水洗凈,再將芡實、淮山葯研為細末,納入豬肚內,將豬肚入盤中,入鍋中隔水蒸熟,取出放溫後將豬肚切成絲,不限時候,蘸醬油食用。
[功效]健脾養胃,補中助運。適宜於脾胃虛弱、運化不健而致的消化不良者。
(18)蔥爆瘦肉
[原料]豬瘦肉200克,蔥100克,醬油、白糖、料酒、味精、香菜段、香油各適量。
[做法]將豬瘦肉洗凈切薄片;蔥、香菜切碎。油鍋燒熱,放入肉片煸炒,待肉片變色時,加入料酒、蔥、白糖、醬油繼續翻炒,熟時撒入味精、香菜,淋上香油即可。佐餐食用。
[功效]溫中和胃,消食理氣,通陽利水。適宜於慢性胃炎者食用。
(19)香辣雞丁
[原料]凈雞肉300克,干辣椒30克,蔥段、生薑、醬油、味精、糖、清湯、芝麻油各適量。
[做法]凈雞肉用溫水洗過,切成2厘米大小的丁,放碗內,倒入黃酒、醬油適量,並放蔥段、生薑絲,拌勻,腌漬10分鍾。干辣椒去蒂與籽,切成短節。將炒鍋放旺火上,放足量油,燒至六成熱,放入雞肉丁,炸干水氣盛起。鍋內留少量油,燒熱後下干辣椒,煸出香味,倒回雞肉丁,烹入醬油、黃酒,並放少量清湯,放糖、味精調味,煸炒3分鍾後,淋上芝麻油,炒勻盛起,即可上桌食用。
[功效]溫中散寒,補益脾胃。適宜於腸胃病患者,症見脘腹冷痛、口淡不渴、大便溏瀉、小便清長等。
(20)仙茅燉烏雞
[原料]仙茅45克,烏骨雞1000克,調料適量。
[做法]烏骨雞洗凈,將仙茅用布包入雞腹內文火燉熟,放入調料即可。
[功效]補腎填精,健胃止瀉。適宜於腎虛遺尿、泄瀉者食用。
(21)香菜爆雞絲
[原料]雞脯肉300克,香菜100克,蔥段、生薑、鹽、味精、黃酒、清湯、芝麻油各適量。
[做法]雞脯肉用溫水洗凈,切作細絲,上漿後用;香菜洗凈,去葉,取凈梗,切作3厘米左右長的段。炒鍋放火上,燒熱後加菜油,燒至七成熱,下雞絲滑散滑透,起鍋瀝凈油。原鍋留少許油,燒熱後下蔥段、生薑絲,煸炒出香味,倒入香菜梗,稍炒後,再加雞肉絲合炒,烹入黃酒、清湯,加鹽、味精,翻炒均勻,淋上芝麻油即成。
[功效]醒脾調中,健胃消食。適宜於脾胃虛弱、久病體虛的患者,症狀表現為脘腹脹滿、反胃呃逆、食慾不振者食用,
(22)葡汁雞
[原料]雞1隻約1500克,綠葉菜250克,葡萄酒50克,蔥白30克,黃酒、鹽、味精、白糖、豬油各適量。
[做法]炒鍋放火上燒熱,下菜油燒至七成熱,將雞放入鍋內,不住手翻動,炸5分鍾後撈起,瀝凈油。鍋內留少量油,放入蔥白,煸至香味大出,烹入黃酒,加醬油適量,並放水適量,燒沸後,放入雞,加葡萄酒25克,並加鹽、白糖、味精,燒10分鍾,倒碗內,上籠蒸1小時。將蒸熟的雞取出,裝入盤中,原汁留鍋中,並加入葡萄酒25克,用旺火收汁至約100克,澆在雞面上。將炒鍋放火上燒熱,放入豬油,下綠葉菜,加適量黃酒、鹽、味精,用旺火煸炒,菜熟後圍在雞的四周,即可上桌食用。
[功效]健脾開胃。適宜於脾胃虛弱,症見食慾不振、納食不香者食用。
(23)杏仁粟子燜火雞
[原料]大棗5枚,甜杏仁12克,栗子200克,胡桃仁20克,火雞1隻,調味品適量。
[做法]先將甜杏仁、胡桃仁用沸水浸泡後撕去皮,撈出瀝水後置油鍋內炸至金黃色,冷後將杏仁壓成末;栗子煮熟取肉;火雞去內臟後洗凈切成小塊,鍋內放豬油,將雞煸炒至黃色,加入調料上色,再加入白湯、胡桃仁、大棗,用文火燜1小時後,加入栗子肉,再燜15分鍾;用濕澱粉勾芡,再下杏仁末,即可停火起鍋,佐餐服食。
[功效]補脾肺,益腎氣,止咳喘,潤腸燥。適宜於潰瘍病脾腎虧虛所致的食少、乏力、耳鳴、健忘;肺腎兩虛所致的咳嗽、氣喘、心悸及精血不足、腸燥便秘、身體消瘦等。
(24)花椒油淋鴨
[原料]活鴨1隻(約750克),花椒30克,生薑片15克,黃酒、精鹽、五香粉、味精、白糖、醬油各適量,芝麻油50克。
[做法]殺鴨,去毛,剖腹,取出內臟,洗凈,放清水中浸泡30分鍾後,瀝干水備用。將黃酒、精鹽、五香粉同放碗內,用筷子攪勻,以此汁在鴨身內外擦抹,然後將鴨放盆內,加生薑片15克,拌漬30分鍾。取芝麻油50克,花椒粉、味精、白糖、醬油各適量,同放碗內,用筷子攪勻即成滋汁,備用。將拌漬好的鴨肉入籠蒸40分鍾,待熟透,放入鹵水鍋中,用小火鹵入味,邊鹵邊翻動,至鹵汁盡、肉酥軟,撈出瀝干。炒鍋置旺火上,下菜油燒至七成熱,放入花椒粒30克,炸出椒油,椒粒成深色撈起,將鴨入油中滾動一下後提起,宰成條形塊後,再擺成鴨形,最後淋上滋汁即成。
[功效]補虛開胃,散寒止痛。適宜於腸胃病,症見胃中冷痛、嘔吐、呃逆、大便溏瀉者。
(25)芡實燉老鴨
[原料]老鴨1隻約750克,芡實50克,生薑、蔥、黃酒、精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宰鴨後去凈毛,剁去嘴、腳爪,去除內臟,沖洗干凈;將芡實加溫水浸半天,洗凈,填入鴨腹內,鴨腹朝上,放在砂鍋中。砂鍋內加水適量,放入生薑、蔥、黃酒,蓋好,用武火燒開後,改用文火燉煮2小時,加精鹽、味精調味,佐餐食用。
[功效]補虛止瀉,健脾開胃。適宜於脾虛泄瀉多兼見食慾不振、腹脹、倦怠乏力等症患者食用。
(26)烤五香肥鵝
[原料]肥鵝肉750克,乾薑6克,吳茱萸、肉豆蔻、肉桂各3克,丁香1克,黃精、醬油、白糖、味精各適量。
[做法]肥鵝肉切塊,將乾薑、吳茱萸、肉豆蔻、肉桂、丁香共研細末,塗於鵝肉上,放入醬油、黃酒、白糖、味精等調味品中浸泡2小時,然後將鵝肉放入烤箱內,小火烤15分鍾左右,翻過來再烤15分鍾,熟後即可食用。佐餐食用。
[功效]溫補脾腎,澀腸止瀉。適宜於腹痛、腹瀉、乏力、肢冷等脾腎虛陽型結腸炎患者食用。
(27)黃芪玉竹煲兔肉
[原料]黃芪30克,玉竹30克,兔肉250克,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將兔肉加水煮沸,撈出洗凈,切成小方塊,放入砂鍋內;黃芪、玉竹去雜質,用潔凈紗布包裹,一並放入。用文火熬煮,熟後取出葯包,放適量鹽、味精調味,即可食用,每日1次。
[功效]健脾養胃,補益中氣。適宜於氣虛便秘者食用。
(28)黨參黃芪蒸羊肉
[原料]熟羊肋條肉500克,黨參15克,黃芪15克,水發香菇2個,玉蘭片少許,胡椒粉、料酒、味精、精鹽、蔥、姜、花椒、清湯各適量。
[做法]將黨參、黃芪切片,加水煎煮2次,得濃縮液30毫升;羊肉切片。把玉蘭片放於碗底,上面放入香菇、羊肉,加入胡椒粉、料酒、味精、精鹽、蔥、姜、花椒、清湯和參芪液,上籠蒸30分鍾取出,揀去花椒包、蔥、姜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溫中益氣,健脾利水,氣血雙補。適宜於胃下垂者食用,也可用於脫肛、遺精、子宮脫垂者。
(29)風味牛肉脯
[原料]牛肉500克,胡椒3克,砂仁3克,蓽撥、橘皮、草果、高良姜、生薑各6克。
[做法]除牛肉外,將以上各味均研成細末,加入薑汁、蔥汁、食鹽和水適量拌勻,放入牛肉腌漬2日,然後用文火煨煮至牛肉熟爛拌勻取出,切片即可食用。佐餐食用。
[功效]補脾開胃,溫中散寒。適宜於脾胃虛寒、胃脘隱痛者食用。
(30)陳皮炒鴿肉
[原料]凈鴿肉250克,陳皮(橘皮)15克,荸薺100克,紅辣椒15克,芹菜300克,黃酒、醬油、糖、味精、胡椒粉各適量。
[做法]凈鴿肉剔去筋皮,洗凈,瀝干;陳皮加溫水浸30分鍾;荸薺洗凈,削去皮;紅辣椒去籽;芹菜去葉、根,洗凈。將鴿肉、芹菜、荸薺、紅辣椒均切作細丁;陳皮切作小塊。取黃酒、醬油、糖、味精、胡椒粉一同放碗內,攪至糖化成滋汁,備用。將鴿肉丁放碗內,加雞蛋清1隻,並放精鹽、味精、黃酒、濕澱粉,調拌勻後腌漬5分鍾。將鍋燒熱,放豬油燒成七成熱,倒入鴿肉炒散,瀝干油。將鍋置旺火上燒熱,放油燒至七成熱,下陳皮炒一下,再下蔥段、生薑片煸出香味,下辣椒炒勻,然後放鴿肉,倒入預先兌好的滋汁,放芹菜末,不斷炒動,待熟,淋上食醋、芝麻油,起鍋盛盤。蝦片在油中炸一下,撈出,圍在周圍,上桌佐餐食用。
[功效]健胃消食、祛痰、鎮咳、降逆。適宜於胸腹脹滿、食慾不振、咳嗽多痰、嘔吐噦逆等症患者食用。
(31)芪杞燉乳鴿
[原料]乳鴿1隻,黃芪15克,枸杞子15克,生薑、蔥段、精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乳鴿宰殺後拔盡毛,剖除內臟,洗凈;黃芪、枸杞子同放碗內,加水適量浸1小時。將乳鴿放燉盅內,加黃芪、枸杞子(連同所浸的水一並加入),加生薑、蔥段,蓋好,放鍋內,隔水燉1小時,加精鹽、味精調好味,佐餐食用,黃芪、枸杞子可一並嚼食。
[功效]健脾補氣,補腎益精,強身健身。適宜於病後精氣虛損不復、脾胃運化功能不健,症狀表現為神疲乏力、面色蒼白、食慾不振、大便溏薄患者食用。
(32)冬筍炒鵪鶉
[原料]鵪鶉2隻,冬筍200克,香菇30克,蔥末、生薑、醬油、黃酒、白糖各適量。
[做法]將鵪鶉肉取凈肉用,切成柳葉片,加黃酒等腌漬過;冬筍剝去殼,切去老根,對剖開,加水煮10分鍾,洗凈後,切作薄片;香菇加溫水浸1小時,去蒂,切成月牙片。炒鍋放火上,舀入熟豬油,燒至六成熱,投入鵪鶉片,滑炒至肉色變白,倒入漏勺中瀝油。炒鍋復置火上,鍋內留少許油,燒熱,放入蔥末、生薑絲,煸炒出香味,再放入冬筍片、香菇,煸炒幾下後,加入醬油、白糖,並放少量開水,倒入鵪鶉肉片,加味精,用水澱粉勾芡,翻炒均勻,起鍋裝盤即成。
[功效]健脾胃,益中氣。適宜於各種慢性胃病,脾胃虛弱,症狀表現為食慾不振、久瀉久痢、氣短神疲者。
(33)菇筍蒸鯽魚
[原料]活鯽魚1條(約500克以上),肥豬肉60克,香菇30克,冬筍60克,口蘑30克,調料適量。
[做法]將鯽魚洗凈切斜刀;肥豬肉、冬筍、口蘑分別切片;香菇洗凈。鯽魚燙一下置盤中,加入精鹽、料酒腌漬;炒勺內加入蔥、姜烹炒,盛放在魚面上,並將香菇、冬筍、口蘑、豬肉片擺放在魚身上,加入味精、白糖、雞清湯,上籠用大火蒸半小時,揀去蔥姜,取出鯽魚另裝盤,蒸湯倒入鍋內,加入香菜末、香醋燒沸,調好味澆在魚上即可。佐餐食用。
[功效]健脾利水,溫中補虛。適宜於反胃嘔逆者食用。
(34)黃芪燉帶魚
[原料]帶魚1000克,炒枳殼15克,黃芪50克,鹽、姜、蔥、味精、食油、料酒各適量。
[做法]將黃芪、炒枳殼洗凈研細,裝入紗布袋中扎緊;帶魚去頭及內臟,洗凈切段,放入油鍋中略煎片刻,放入葯袋及佐料,加清水適量,用中火燉30分鍾後,揀去葯袋、蔥段、薑片,撒入味精調味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健脾益氣,和中開胃。適宜於胃下垂者食用,也可用於脫肛、久瀉者。
(35)鮮藕燉烏賊
[原料]鮮藕200克,烏賊凈肉400克,雞清湯、味精、鹽各適量。
[做法]鮮藕洗凈,切成小片;烏賊凈肉用溫水洗凈,切成小塊。將炒鍋放火上燒熱,放油燒至七成熱,下烏賊肉,煸炒幾下,放黃酒適量,翻炒一下後盛起。鍋中放油,下藕片炒至半熟,加入烏賊肉,加雞清湯,用小火炒煮5分鍾,加味精、鹽調味,佐餐食用。
[功效]健脾胃,消食滯,涼血止血。適宜於消化病出血病症患者食用。
(36)黨術蒸草魚
[原料]草魚1尾(約600克),白術10克,黨參10克,乾薑10克,花椒10克,黃酒、豬肉油、薑片、蔥段各適量,精鹽、味精少量。
[做法]草魚去鱗,除去鰓,棄內臟,洗凈;白術、黨參、乾薑、花椒一並烘乾,加工成粉末,過篩後備用。用刀在魚兩邊斜劃幾道花紋,將黃酒、精鹽、味精、中葯粉末同放碗內,攪勻,抹在魚身內外。將上好漿的魚放盤內,放入生薑片、蔥段,用豬肉油包好,上籠蒸30分鍾,去豬肉油、生薑片、蔥段,上桌食用。
[功效]補氣溫中,止痛止瀉。適宜於腸胃病患者,症狀表現為飲食減少、胃中冷痛、呃逆、腹中冷痛、大便久瀉不愈者。
(37)黨參燒鰣魚
[原料]黨參、黃芪各15克,鰣魚1條,姜、醋、醬油、蔥、味精、食鹽各適量。
[做法]將參、芪濃煎取汁約20毫升備用。鰣魚去鱗、雜,洗凈,切塊;鍋中放油適量燒熱,將鰣魚炸至金黃色,再放姜、醋、醬油、蔥、味精、食鹽等,加清水少許略烹,調入參芪汁即成。
[功效]益氣補虛,健脾開胃。適宜於潰瘍病脾胃虛弱、氣血虧虛、倦怠乏力、食少口渴、久瀉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貧血等氣血不足者的調理。
(38)鮮菊火鍋
[原料]鮮菊花5朵,雞肉100克,裡脊肉100克,水發海參75克,鴨肫1隻,冬筍凈肉75克,青菜心5棵,粉絲50克,調料適量。
[做法]雞肉、裡脊肉均用溫水洗過,切成6厘米長、1厘米寬的薄片;水發海參挖去腹內污物,洗凈,放沸水中燙一下,順長一剖兩半,再橫切分成兩段;鴨肫去筋膜及內層黃皮,洗凈,切成薄片,排齊;冬筍凈肉放沸水汆一下,先順長一剖兩半,再斜切成薄片;青菜心洗凈,一剖為四;粉絲剪短。火鍋中倒入鮮湯蓋好,燒沸後,放入青菜心、粉絲、冬筍片,並放鹽、味精,蓋上鍋蓋,略燒片刻,端鍋上菜,將鮮菊花、雞肉、裡脊肉、海參、鴨肫等各種主料一起上桌,放在火鍋周圍。醬醋調料汁、麻辣調料汁也一並上桌,供蘸食選用。
[功效]健脾開胃,清心降火。適宜於食慾不振、納食不良、心緒煩燥等症患者食用。
(29)芋梗炒五花肉
[原料]山芋梗150克,五花肉100克,蔥、姜、料酒、精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將山芋梗擇洗凈切段;肉洗凈切絲。油鍋燒至八成熱時,投入蔥、姜煸出香味,放入肉絲用大火熘炒,烹入料酒後,倒入山芋梗煸炒至熟,加入鹽、味精調味即可。佐餐食用。
[功效]滋陰潤燥,補虛通便。適宜於腸燥便秘、中老年習慣性便秘者食用。
(40)清燉南瓜
[原料]精牛肉100克,南瓜300克,生薑、蔥、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牛肉用溫水洗凈,切成2厘米長、1.5厘米寬的塊;南瓜洗凈,去蒂及瓤、子切成3厘米長、1.5厘米厚的塊,生薑洗凈切片,蔥切段。將牛肉塊放鍋內,加生薑片、蔥段、鹽,並加水,用武火燒沸,改用文火燉至七成熟,下南瓜塊,繼續用溫火燉至牛肉熟爛,放味精調味,裝盤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養胃,補益中氣。適宜於腸胃病脾胃虛弱,症狀表現為氣短神疲、倦怠乏力、食慾不振者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