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養生草葯的圖片大全

養生草葯的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2020-07-25 17:25:13

1、用於養生的葯材有哪些?

何首烏,人參,山葯,三七,靈芝,枸杞……

2、誰有中草葯名稱和圖片大全

1、八角楓(白金條[側根名]、白龍須[須狀根名]、八角王、八角梧桐、八角將軍、割舌羅、五角楓、七角楓、野羅桐、花冠木)

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散淤止痛。用於風濕關節通,跌打損傷,精神分裂症。

2、八角茴香(大茴香、大料、五香八角、舶上茴香、舶茴香、茴香八角珠、八角香、八角大茴、八角、原油茴、大八角、八角珠、八月珠)

溫中理氣,健胃止嘔。用於嘔吐,腹脹,腹痛,疝氣痛。

3、八角金盤(手樹、金剛纂)

化痰止咳;散風除濕;化瘀止痛。主咳嗽痰多;風濕痹痛;痛風;跌打損傷

4、八角蓮(一把傘、六角蓮、獨葉一枝花、獨腳蓮[江西]、一碗水[陝西]、八角七、八角兵盤七、鬼臼、八角連、金魁蓮、旱八角、葉下花、馬眼蓮、八角盤、獨腳蓮、獨角蓮、八角金盤、山荷葉、爵犀、馬目毒公、九臼、天臼、解毒、害母草、獨荷草、羞天花、術律草、瓊田草、旱荷、金星八角、金魁連、八角烏、白八角蓮、金邊七)

清熱解毒,化痰散結,祛瘀消腫。治癰腫,疔瘡,瘰癧,喉蛾,跌打損傷,蛇咬傷。

5、八角蓮葉(鬼臼葉)

清熱解毒;止咳平喘。主癰腫疔瘡。

6、八仙草(豬殃殃、小鋸藤、鋸子草、小茜草、小飛揚藤、紅絲線、血見愁、細茜草、拉拉藤、小舒筋)

清濕熱,散瘀,消腫,解毒。治淋濁,尿血,跌打損傷,腸癰,癤腫,中耳炎。

7、八仙花(粉團花、紫陽花)

抗瘧葯,功效與常山相仿。又用於心臟病。

8、八月札(燕蓄子、畜蓄子、拿子、桴棪子、覆子、木通子、八月瓜、八月炸、野毛蛋、冷飯包、野香蕉、羊開口、玉支子、臘瓜、畜葍子、八月楂、壓驚子、預知子、八月果、百日瓜、牽藤瓜、拉拉果、野香交)

舒肝理氣,活血止痛,除煩利尿。治肝胃氣痛,胃熱食呆,煩渴,亦白痢疾,腰痛,脅痛,疝氣,窟經,子宮下墜。

9、八爪金龍(百兩金、八爪龍、八爪根、鐵雨傘、高八爪、開喉箭[四川])

清咽利喉,散瘀消腫。主治:咽喉腫痛,跌打損傷,風濕骨痛。

10、巴豆(雙眼龍、大葉雙眼龍、江子、猛子樹、八百力、芒子、巴菽、剛子、老陽子、猛子仁、巴果、巴米、雙眼蝦、紅子仁、豆貢、毒魚子、鑾豆、貢仔、巴仁、巴貢、葯子仁、蘆麻子、臘盤子、大風子、瀉果)

瀉寒積,通關竅,逐痰,行水,殺蟲。治冷積凝滯,胸腹脹滿急痛,血瘕,痰癖,瀉痢,水腫,外用治喉風,喉痹,惡瘡疥癬。

11、巴豆霜

峻下積滯,逐水消腫,豁痰利咽。用於寒積便秘,乳食停滯,下腹水腫,二便不通,喉風,喉痹。

12、巴戟天(雞腸風、雞眼藤、黑藤鑽、兔仔腸、三角藤、糠藤、巴戟、兔子腸、巴吉天、戟天、巴戟肉、貓腸筋、兔兒腸)

補腎陽,壯筋骨,祛風濕。治陽痿,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子宮虛冷,風寒濕痹,腰膝酸痛。

13、菝葜(金剛藤、鐵菱角、馬加勒、筋骨柱子、紅燈果、金剛根、王瓜草、金剛骨、山梨兒、金剛樹、鐵刷子、金剛刺、金剛頭、假萆薢、山菱角、霸王引、溝谷刺、金巴斗、豺狗刺、鱟殼藤、馬甲、硬飯頭、冷飯頭、龍爪菜、普貼、雞肝根、路邊刷、鱟殼刺、鐵刺苓、飯巴鐸、冷飯巴、霸王力、金剛鞭、馬鞍宮、馬加刺兜)

祛風利濕;解毒消癰。主風濕痹痛;淋濁;帶下;泄瀉;痢疾;癰腫瘡毒;頑癬;燒燙傷

14、霸王鞭(刺金剛、金剛纂、金剛杵、冷水金丹)

祛風解毒;殺蟲止癢。主瘡瘍腫毒;牛皮癬

15、白背三七(大肥牛、土生地、白仔菜葯、散血姜、土田七、三百棒、地滾子、大救駕、百步還陽、石三七、樹三七、大綠葉、接骨丹、槍刀葯、清心菜、白血皮菜、胡豆七、胖兒草、磊救駕、玉枇杷、金絲枇杷、白東楓、厚麵皮、雞菜、白番莧、白紅菜、疔拔、叉花三七、大暈病葯)

清熱涼血,散瘀消腫。治支氣管炎,肺結核,崩漏癰腫,燙傷。跌打損仿,刀傷出血。

16、白背葉(野桐、葉下白、白背木、白背娘、白樸樹、白帽頂、白膜葉、白鶴葉、白面戟、白面風、白桃葉)

清熱;解毒;祛濕;止血。主蜂窩組織炎;化膿性中耳炎;鵝口瘡;濕疹;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17、白背葉根(白膜根、白樸根、野桐根)

清熱;祛濕;收澀;消瘀。主肝炎腸炎;淋濁;帶下;脫肛;子宮下垂;肝脾腫大;跌打扭傷

拓展內容:

中葯的優點和不足:

中葯的優點大概有其神秘性,科學性,獨特性,某些中葯有稀有名貴性,可探索性,經濟性,能標本兼治,對疑難雜證有獨特的治療理論和作用,發展空間很大.同時也是中國的國粹,國寶.對預防疾病有獨到之處.且現劑型較多,好多中葯也服用方便起來了.

不足大概有,口服對胃腸道大金有副作用(宜少量多次服用),注射劑副作用大多尚不明確,湯劑口感不是很好.煎熬較為復雜.

3、山上野生草葯圖片大全

1、虎耳草

虎耳草,又名石荷葉、金線吊芙蓉、老虎耳等。鞭匐枝細長,密被捲曲長腺毛,具鱗片狀葉。

產河北(小五台山)、陝西、甘肅東南部、江蘇、安徽、浙江等地。全草入葯;微苦、辛,寒,有小毒;祛風清熱,涼血解毒。

2、馬鞭草

馬鞭草又叫馬鞭梢、鐵馬鞭、白馬鞭、瘧馬鞭、鳳頸草、紫頂龍芽草、野荊芥。全草含馬鞭草苷、鞣質、揮發油,根和莖種含水蘇糖,葉種含腺苷和B—胡蘿卜素。葯性:味苦,性寒,歸肝、脾經。

3、馬齒莧

馬齒莧,為馬齒莧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肥厚多汁,無毛,高10-30cm,生於田野路邊及庭園廢墟等向陽處。

國內各地均有分布。該種為葯食兩用植物。全草供葯用,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種子明目。

4、千日紅

千日紅為莧科植物千日紅(Gomphrena globosa L.)的花序或全草。

夏、秋採摘花序或拔取全株,鮮用或曬干。分布於全國各地。味甘、微咸,性平。歸肺、肝經。具有止咳平喘,清肝明目,解毒的作用。

主治咳嗽,哮喘,百日咳,小兒夜啼,目赤腫痛,肝熱頭暈,頭痛,痢疾,瘡癤等病症。

5、龍膽草

植物龍膽在中國大陸、俄羅斯、日本、朝鮮等均有分布,生長於海拔400米至1700米的地區。

中國有龍膽屬240多種,多產於西南高山地區,北京周邊、祁連山區只有少數幾種。耐寒,喜光,耐半陰,喜深喜、肥沃及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

4、養生中葯草有哪些品種

甘草、魚腥草、車前草、蒼耳子、夏枯草、艾復蒿、馬齒莧、積雪草、白花蛇舌草、半邊蓮、伸筋草、穿心蓮、淡竹葉制、絞股藍、金錢草、荊芥、知老鸛草、涼粉草、麻黃、馬鞭草、三七、丹道參、龍葵、前胡、溪黃草、半枝蓮、黃芩

5、養生的葯材有哪些?

6、野生草葯圖片

1、冬葵子

冬葵子,為錦葵科植物野葵Malva verticillata L.和冬葵Mealva crispa L.的果實。

野葵我國各地均有分布。冬葵我國西南及河北、甘肅、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種植。具有利水通淋,滑腸通便,下乳之功效。常用於淋病,水腫,大便不通,乳汁不行。

2、紫蘇葉

紫蘇葉,唇形科,塔花族,雙子葉植物綱,為一年生、直立草本,南方7至8月,北方8至9月。莖高0.3-2米,綠色或紫色,鈍四棱形,具四槽,密被長柔毛。紫蘇和野紫蘇的葉帶葉小軟枝。

枝葉茂盛時收割,攤在地上或懸於通風處陰干,干後將葉摘下即可。葉片多皺縮捲曲,完整者展平後呈卵圓形,先端長尖或急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具圓鋸齒,兩面紫色或上面綠色,下表面有多數凹點狀腺鱗,葉兩面綠色,暗綠色或帶紫色協定緣具圓鋸齒。

葉柄紫色或紫綠色,質脆。嫩枝紫綠色,斷面中部有髓,氣清香,味微辛。均以葉完整,色紫、香氣濃者為佳。

3、六月雪

六月雪,以全株入葯。全年可采。洗凈鮮用或切段曬干。 亦作六月雪入葯,功效相似。

功能主治為:疏風解表,清熱利濕,舒筋活絡。用於感冒,咳嗽,牙痛,急性扁桃體炎,咽喉炎,急、慢性肝炎,腸炎,痢疾,小兒疳積,高血壓頭痛,偏頭痛,風濕性關節痛,白帶;莖燒灰點眼治眼翳。

4、南星

南星又名山苞米、山棒子,為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在山野陰濕地,而且在全國各地都能生長。高30-90厘米。葉柄肉質,圓柱形,直立為莖狀,葉片在葉柄頂端全裂成7~23片,披針形。夏季抽花莖,頂端開出一大型花序。果實成熟時為紅色,似玉米狀。

地下莖球形扁圓,外皮黃褐色。 葯用地下球莖。夏秋二季將下球莖挖出,除去地上莖和須毛,用竹刀剝去外皮;或裝筐放入水中,用刷子舂去外皮,洗凈曬干。

5、虎耳草

虎耳草又名石荷葉、金線吊芙蓉、老虎耳等。鞭匐枝細長,密被捲曲長腺毛,具鱗片狀葉。

產河北(小五台山)、陝西、甘肅東南部、江蘇、安徽、浙江等地。全草入葯;微苦、辛,寒,有小毒;祛風清熱,涼血解毒。

與養生草葯的圖片大全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