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極的含義是什麼?
1、太極即是闡明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生長的過程。無極即道,是比太極更加原始更加終極的狀態
2、太極在道家一般是指宇宙最原始的秩序狀態,出現於陰陽未分的混沌時期(無極)之後,而後形成萬物(宇宙)的本源。
3、太極,中國古代哲學用以說明本原的范疇,「太極」一次,出資《莊子》。「大」指盡頭、極點。物極則變,變則化,所以變化之源是太極。
(1)太極養生理論含義宗旨擴展資料:
1、指宇畝最初渾然一體的元氣。唐穎達《周易正義》:"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易緯·乾鑿度》認為"有形生於無形",提出"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四階段來解釋"易有太極"。以未見氣時為太易,氣初為太初,形之始為太始,質之始為太素。
2、以虛無本體為太極,如王弼解釋"大衍之數,其一不用"說"不用而用以之道,非數而數以之成,斯易之太極也。"以"一"為太極,認為此"一"不是數,而是"無", "無"為四十九之策數形成的根據。韓康伯注釋"易有太極,是生兩儀"說:"夫有必始於無,故太極生兩儀也。"
3、大衍之數的四十九數未分為太極。崔憬說:"四十九數合而未分,是象太極也。今分而為二,以象兩儀矣。分揲其蓍,皆以四為數。一策一時故四策以象四時也。
4、以陰陽混合未分為太極。周敦頤《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周敦頤以後,對太極的解釋分為三大流派。a、以邵雍為代表,以數說大極。指出"太極一也,不動生二,神也";以一分而為奇偶解釋太極生兩儀。
參考資料:
網路-太極簡介
2、真正的太極意義?
太極的定義:以武術技擊為主要內容,以傳統哲學,經絡學說為理論依據。
太極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經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漢族傳統拳術。傳統太極拳門派眾多,常見的太極拳流派有陳式、楊式、武式、吳式、孫式、和式等派別,各派既有傳承關系,相互借鑒,也各有自己的特點,呈百花齊放之態。由於太極拳是近代形成的拳種,流派眾多,群眾基礎廣泛,因此是中國武術拳種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支。
太極拳是漢民族辯證的理論思維與武術、藝術、引導術、中醫等的完美結合,它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是高層次的人體文化。作為一種飽含東方包容理念的運動形式,其習練者針對意、氣、形、神的鍛煉,非常符合人體生理和心理的要求,對人類個體身心健康以及人類群體的和諧共處,有著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
太極拳含蓄內斂、連綿不斷、以柔克剛、急緩相間、行雲流水的拳術風格使習練者的意、氣、形、神逐漸 趨於圓融一體的至高境界,而其對於武德修養的要求也使得習練者在增強體質的同時提高自身素養,提升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融洽與和諧。同時,太極拳也不排斥對身體素質的訓練,講究剛柔並濟,而非只柔無剛的表演、健身操。太極拳動作柔和﹑速度較慢﹑拳式並不難學,而且架勢的高或低﹑運動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據個人的體質而有所不同,能適應不同年齡﹑體質的需要,並非年老弱者專利。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親身實踐,無論是提高技藝功夫,還是益壽養生,無論是個人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參與太極拳,並從中獲取各自需要。
太極拳松沉柔順﹑圓活暢通﹑用意不用力的運動特點,既可消除練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勁,又可避免肌肉﹑關節﹑韌帶等器官的損傷性。既可改變人的用力習慣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當和呼吸不當引起的胸悶緊張﹑氣血受阻的可能性。
太極拳是一門最講求省力打人的藝術,所以借力打人、引進落空是太極拳最本質的特點。要掌握「四兩撥千斤」的巧妙技藝,就是要懂得身法輕靈之理,以意運氣、以意打人,久之則身法無所不合。一身之勁在於整,一身之氣在於斂,身法能一一求對,輕靈自如,達到「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人一挨我,我在下即能得機,而在上即能得勢,上下相隨,前後左右無不得力也。能得機得勢,乃能舍己從人;能知己知彼,才能因敵變化;能因敵變化,「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之技,才能出神入化。
總之,引進落空、借力打人,周身須完整統一,動則俱動,靜則俱靜,勁斷意不斷,才能一觸即發。牽引在上,運化在胸,儲蓄在腿,主宰在腰,蓄而後發。一身須具備五張弓,才能做到蓄勁如張弓、發勁如發箭。勁以曲蓄而有餘,周身之勁在於整,發勁要專注一方,須認定準點,做到有的放矢。勁起於腳跟,由腳而腿而腰形於手指,須完整一氣,不能有絲毫間斷。
3、太極養生講就的是什麼?
太極拳是一套拳法,以各種姿勢表現出來,以達到養生的目的,太極拳是以"鬆柔"為主,當我們學會鬆柔時,就會明白太極拳是一個可以讓我們的身體在不斷進化的拳法,只有把太極拳的各種要領練到zd自己身上.才會明白太極拳的深奧,明白她的博大精深.
現在人類的各種身體功能-利用的不多,在微循環系統中人類本身開發利用的只有回全身的百分之幾,還有很多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當人類在睡眠時,身體是能自我調節的,可以緩解身體上的疲勞,在睡眠時也就是人類最放鬆的時候,也可以理解為,"放鬆"是可以對人體起到調節作用的.正所謂一通則答百通,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通暢,就可以改變生理上的各種機能.中醫講:通則不痛,痛則不通.養生.養生----滋養生命.
4、太極拳的宗旨是什麼?
太極拳的宗旨是含蓄內斂、連綿不斷、以柔克剛、急緩相間、行雲流水。
太極拳含蓄內斂、連綿不斷、以柔克剛、急緩相間、行雲流水的拳術風格使習練者的意、氣、形、神逐漸趨於圓融一體的至高境界,而其對於武德修養的要求也使得習練者在增強體質的同時提高自身素養,提升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融洽與和諧。
同時,太極拳也不排斥對身體素質的訓練,講究剛柔並濟,而非只柔無剛的表演、健身操。太極拳這中華武術瑰寶已受到了世界各地人們的普遍推崇。
20世紀80年代以來,各級政府及廣大民眾對太極拳這一古老文化體系的保護意識日益強化,各級政府相繼制定保護措施,以太極文化為主的各個地方先後舉辦了11屆國際性太極拳交流大會。
(4)太極養生理論含義宗旨擴展資料:
太極與河洛文化
黃河,是中國第二大河,世界第五大長河。在中國歷史上,黃河及沿岸流域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是中華民族最主要的發源地之一,被稱為「母親河」。
洛河,在中國歷史上有著顯赫的地位。首先,是「河圖洛書」,它與古文字緊密連系在一起,把洪荒蒙昧的社會,推向了文明的階梯。
河洛匯流,是一種自然現象。洛河水清,黃河水濁,兩河交匯,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清濁分明、相互交融變化的旋渦。
相傳這里是河出圖、洛出書和伏羲悟太極、畫八卦的地方。《易傳·系辭》載:「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中華人文始祖伏羲看到河洛交匯現象,依據「河圖」、「洛書」信息,觸發靈感,從而創造出了《易經》,產生了太極文化。所以,自古人稱「天下太極出河洛」。
5、太極拳的養生意義
6、太極拳的宗旨
太極拳運動,要求心靜用意,肢體內外充分放鬆.就是說,不但肌肉,骨骼,皮膚要放鬆,同時要求中樞神經系統,內臟器官,全身處處都放鬆.太極拳的技術要求是後發先至.
7、太極的宗旨是什麼
以柔克剛,以靜制動,內外兼修,瞬息萬變,
8、太極的主旨和內涵
太極的根本就是古人對於宇宙萬物規律的一種總結或者說是一種辯證思想,即,任何事物都是相互對立卻又互為影響的,比如白天與黑夜;洪水與乾旱;堅硬與柔軟;寒冷與酷熱;高興與悲傷;降生於死亡等等這些因素都是對立卻又有著緊密聯系的問題。就好比如果沒有硬又怎麼知道什麼是軟?如果沒有黑天又怎麼知道什麼是白天?所以太極就是這世間萬物互為影響、循環往復的總結。而它所要說明的就是任何事物包括人都要順其自然,既然身處自然之中那就不要違背自然規律,而在古人的思想哲學中認為,人應順天,而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在中國古代人們就知道運用太極的理論來總結事物的發展與變化,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都知道「否極泰來」這個成語,意思是說逆境達到極點,就會向順境轉化。指壞運到了盡頭好運就來了。這是一種太極理論的運用。還比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個故事,也同樣是太極理論的體現。沒有好就沒有壞,而壞處來臨的時候也許換一個角度還會有好的一面,也就像有很多人都說的「吃虧是福」一個道理。所以世間任何事物都是在生息消長、循環往復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其結果必然是平衡的,如果不能保持平衡那就不能稱之為太極!而太極就是這個道理!回答完畢!
9、太極有什麼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