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醫講的時辰對應經絡有何根據?
中醫學的宇宙觀著重天、地、人合一。人體的健康,受氣節變化、地理環境、以致時間運轉的影響。每日的十二時辰(每兩小時為一時辰)與人體的十二條經脈息息相關,而經脈又與人體的五臟六腑相配。叄者的關系如下: 時間時辰經絡 / 臟腑23:00 - 1:00子時膽1:00 - 3:00丑時肝3:00 - 5:00寅時肺5:00 - 7:00卯時大腸7:00 - 9:00辰時胃9:00 - 11:00巳時脾11:00 - 13:00午時心13:00 - 15:00未時小腸15:00 - 17:00申時膀胱17:00 - 19:00酉時腎19:00 - 21:00戌時心包21:00 - 23:00亥時叄焦 根據「子午流注」的定律,如果經常在某時辰感到某臟腑不適,可能是該臟腑受病邪入侵,或較虛弱所致。不過,由於臟腑互相影響,問題可能出於其他臟腑。 一、什麼是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是中醫聖賢發現的一種規律,即每日的12個時辰是對應人體12條經脈的。由於時辰在變,因而不同的經脈在不同的時辰也有興有衰。掌握子午流注的規律,對養生和用葯都有很大的益處。中醫哲學主張天人合一,認為人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人的生活習慣應該符合自然規律。把人的臟腑在12個時辰中的興衰聯系起來看,環環相扣,十分有序。 二、為什麼叫子午流注: 從字面看,是因『子午』、『流注』而得名。『子』和『午』是十二地支中的第一數和第七數。它們分別表示兩種相反相成、對立統一的范疇或概念,是我國古代用來紀時、標位以及紀述事物生長化收藏等運動變化過程或狀態的符號。「流」、「注」兩字,乃表示運動變化的概念。顧名思義,子午流注就是時空和運動的統一,是中國古代人天合一理論在傳統生命科學的體現。更簡單說,子代表陽,流代表陽生的過程,午代表陰,注代表陰藏的過程。子午流注遵循太陽變化的規律。陰陽的變化展開為四象,就是太陰少陽太陽少陰,用四季做為代表符號,其功能分別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亥子丑為冬,依此類推。人體的活動符合此規律時,身體處於自然的狀態,有消耗也有補充。如果破壞此規律,則只有消耗。生命處於能量加速損失狀態。 三、了解子午流注的意義: 從亥時開始(21點)到寅時結束(5點),是人體細胞休養生息、推陳出新的時間,也是人處於地球旋轉到背向太陽的一面,陰主靜,要有充足的休息,才會有良好的身體狀態。正如睡覺多的嬰兒長得胖,長得快;愛鬧覺的孩子發育不好。更簡單說,子代表陽,流代表陽生的過程,午代表陰,注代表陰藏的過程。子午流注遵循太陽變化的規律。陰陽的變化展開為四象,就是太陰少陽太陽少陰,用四季做為代表符號,其功能分別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亥子丑為冬,依此類推。人體的活動符合此規律時,身體處於自然的狀態,有消耗也有補充。如果破壞此規律,則只有消耗。生命處於能量加速損失狀態。 四、子午流注的內容: 1. 卯時( 5點至7點 )大腸經旺,有利於排泄。 2. 辰時( 7點至9點 )胃經旺,有利於消化。 3. 巳時(9點至11點 )脾經旺,有利於吸收營養、生血。 4. 午時(11點至13點)心經旺,有利於周身血液循環,心火生胃土有利於消化。 5. 未時(13點至15點)小腸經旺,有利於吸收營養。 6. 申時(15點至17點)膀胱經旺,有利於瀉掉小腸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氣。 7. 酉時(17點至19點)腎經旺,有利於貯藏一日的臟腑之精華。 8. 戌時(19點至21點)心包經旺,再一次增強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於消化。 9. 亥時(21點至23點)三焦通百脈,人進入睡眠,百脈休養生息。 10.子時(23點至1點 )膽經旺,膽汁推陳出新。 11.丑時( 1點至3點 )肝經旺,肝血推陳出新。 12.寅時( 3點至5點 )肺經旺,將肝貯藏的新鮮血液輸送百脈,迎接新的一天到來。 不同的經對應人體的不同的功能系統,比如小腸對應人體的吸收功能,並不是簡單只對應實體的臟器。 人類在大自然中生成並發展,與自然息息相關,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與自然必須和諧相處,是天人和諧的一體。傳統中華文化不講征服自然,相反地非常重視「順應天時」。 中醫哲學主張人的生活習慣應該符合自然規律,因此將十二地支作為每日節律的指稱。日節律是指人體一晝夜中陰陽消長、盛衰的情況,即每日的十二個時辰是對應人體十二條經脈,環環相扣,十分有序,稱為子午流注。依於子午流注,將良好的生活方式與規律作息結合,制定了十二時辰養生法。 1、丑時:(01∶00~03∶00) 氣血運行到肝。肝經旺,肝血推陳出新。 排毒時間:此時肝臟為排除毒素而活動旺盛,應讓身體進入睡眠狀態,讓肝臟得以完成代謝廢物。 丑時氣血流注於肝經。肝主血,因此這時的睡眠就是在養肝膽,在養血。而血相較於氣則屬於陰,主斂藏,所以十二生肖中,「丑」為「牛」,就是說此時生發之氣雖然更大了些,但不能只升不降,有約束收斂才可以有更大的作為,這就是中國文化的妙處和深刻。因此「丑」字從「又」(手),而連綴其三指,表示想要做事而寒氣冷冽無法作為。而中醫「肝為將軍之官,謀略出焉」也表達同樣的意思,將軍不只是英勇善戰,而是要考慮再三才能出擊。 2、寅時:(03∶00~05∶00) 氣血運行到肺。肺經旺,將肝貯藏的新鮮血液輸送百脈,迎接新的一天到來。 休眠時間:重症病人最易發病的時刻,常有患病者在此時死亡,熬夜最好勿超過這個時間。 寅時氣血流注於肺經。中國古代正月建寅和十二經脈流注起於肺經都是代表開端的意思。是陽氣的開端,也是人的開端。一日之中寅時也是人身體各部開始由靜轉動,各部分對血、氣的需求量都開始增加,這時肺作為「相傅之官」就一定要擔當起均衡天下(身體)的職責,一旦「宣發」、「肅降」失職,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比如身體各部對血、氣的需求量的增加,會加重心臟的負擔,這就是許多心臟病患者死於凌晨三、四點的原因(西醫大概也不懂為什麼死於這個時間)。健康的人這時應該是深睡狀態,即通過深度睡眠來完成生命由靜而動的轉化。可是,身體虛弱的人或老人這時會出現失眠或醒來,這是因為身體各部位對血的需求量增加,相應的腦子得到的血減少了,用中醫的話說,就是只有「宣發」沒有「肅降」了,生命自然就危險了。 3、卯時(05∶00~07∶00) 氣血運行到大腸。大腸經旺,有利於排泄。 是起床的時候了,最好先空腹喝上一杯涼開水,以刺激大腸,有利於晨便,排除體內垃圾。 卯時氣血流注於大腸經。中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裡」,寅時肺氣實了,卯時應有正常的大便,卯時在天地之象代表天門開,代表二月,萬物因陽氣的生發冒地而出。 4、辰時(07∶00~09∶00) 氣血運行到胃。胃經旺,有利於消化。 早餐時間∶最好攝入一天營養的30%——50%。以保有一天的活力。 胃是人體後天之本,沒有良好的早餐習慣,對身體傷害極大。 辰時氣血流注於胃經。這時候人吃早餐就如同冒地而出的小草,被三月的斜風細雨潤澤一樣必須和重要,這就好像陽氣的生發要靠陰氣來養,大地需要雷電的鼓盪和春雨的潤澤。 5、巳時(09∶00~11∶00) 氣血運行到脾。脾經旺,有利於吸收營養、生血。 巳時氣血流注於脾經。中醫認為脾主運化,這也是吃早餐不會令人發胖的原因,如果人體脾的運化功能好的話,就可以順利地消化和吸收。「巳」在月份應四月,陽氣已出,陰氣已藏,山川萬物一片蔥蘢。 6、午時(11∶00~13∶00) 氣血運行到心。心經旺,有利於周身血液循環,心火生胃土有利於消化。 午休期,最好靜坐或閉目休息一下再進餐! 午時氣血流注於心經。中醫認為心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而午時正是陰生,陰氣忤逆陽氣之時,正所謂「陰陽相搏謂之神」,對練功者而言,正是練「子午」功的大好時機,而對我們無力主宰自己氣血的人,只有睡眠最接近所謂的「心腎相交」了,所以子時一定要睡覺,午時一定要小憩,這是最能養精氣神的時機。「午」 在月份應五月。 7、未時(13∶00~15∶00) 氣血運行到小腸。小腸經旺,有利於吸收營養。 未時氣血流注於小腸經。《說文》說「未,味也。六月,滋味也。」而事物的滋味就是精華,中醫小腸的功能就在於吸收精華。 8、申時(15∶00~17∶00) 氣血運行到膀胱。膀胱經旺,有利於瀉掉小腸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氣」。 申時氣血流注於膀胱經。膀胱經為足太陽之脈,上額頭而至巔頂,氣虛、氣實都容易引起頭痛或兩目外鼓等症,健康的人這時則是學習和讀書的好時光,所以古人主張「朝而受業,夕而習復」。這時由於氣血容易上輸於腦部,學習效率就會很高。又,太陽主管氣化,這時應該多喝水和吃些水果,對養生很好。「申」在月份應七月。 9、酉時(17∶00~19∶00) 氣血運行到腎。腎經旺,有利於貯藏一日的臟腑之精華。 酉時氣血流注於腎經。「酉」是成就的意思, 在月份應八月。如果說早晨5~7點的卯時代表一天或一年的開門,那麼晚上17~19點的酉時則代表一天或一年的關門。自然天地與人體這個小天地,從這一時刻起開始進入秋冬的收斂收藏時機,此時身體所表現出來的病變都是腎的收藏功能出現了問題,而酉時發低熱則是腎氣大傷,尤其是青春期或新婚後的男子要注意這一點。 10、戌時(19∶00~21∶00) 氣血運行到心包。心包經旺,再一次增強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於消化。 戌時氣血流注於心包經。中醫認為這時人體的陽氣應該進入了陰的介面,這時陰氣正盛,陽氣將盡,而心包經之「膻中」又主喜樂,通常人們會在這時進行晚間的娛樂活動。 11、亥時(21∶00~23∶00) 氣血運行到三焦。三焦通百脈,人進入睡眠,百脈休養生息。 亥時氣血流注於三焦經。三焦在中醫里是個不容易說清楚的概念,「焦」字的意思是用小火烤小鳥,因此,三焦無論是指人體上中下,還是里中外,都是指生命處於一團融融溫暖氣息中,中國人形容它為「氤氳」,中醫把這氤氳交融的狀態歸屬於少陽……故而「亥」這個字非常有意思,像一男子摟抱一懷孕女子,而《說文解字》的第一個字是「一」,最後一個字就是「亥」,如果說「一」在古代文化中代表先天的混沌,那麼「亥」字則表示又回到初始的混沌狀態,生命的輪回重又開始。因此,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我們始終能看到其精神內核的統一,無論是醫道,還是文字學,你始終能看到古人對宇宙自然生命的理解與態度,並不是只有太陽每日照常升起,,人類的生命與生活,也會沿著其本來的秩序運動和發展,都可以在結束的時刻一切又重新開始…… 這個時刻人們應該安眠,讓整個身體(三焦)都得到休息和休整,並從這種徹底的休整中孕育新的生機。 12、子時(23∶00~01∶00),又稱「人時」。 氣血運行到膽,膽經旺,膽汁推陳出新。 夜眠時間:經過整日忙碌,此時應該放鬆心情進入夢鄉,千萬別讓身體過度負荷,那可得不償失哦!這時的睡眠屬於淺眠期,多夢而敏感,身體不適者易在此時痛醒。 這一時刻本是陽氣發動萬物滋生之時,而人為萬物之靈,故假藉以為人之稱。中醫氣機升降沉浮理論認為:人身之氣機,日日俱從子時生發。「子後則氣生,午後則氣降」(張介賓)。子時氣血流注於膽經。這也是《內經》「凡十一藏取決於膽」一說的根本由來,也就是臟腑功能都取決於膽氣能否生發。人在日常生活中常有這樣的體會,人們一般夜裡九、十點鍾會有睏倦的感覺,但熬到23點時又精神了,這就是膽經生發的緣故,但子時陽氣的生發之力尚小,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子」為「鼠」,這時陽氣雖小如老鼠,但異常活躍。因此,保證夜裡23點前睡覺就是通過睡眠保養這點生機。「子」在月份中又代表十一月,強調的是用冬天的收藏來養生機。 從亥時開始(21點)到寅時結束(5點),是人體細胞休養生息、推陳出新的時間,現代醫學提出維持人體生理時鍾的褪黑激素,在正常情況下以夜晚11:00到凌晨2:00為分泌最旺盛的時段,它可以抑制人體交感神經的興奮性,使新陳代謝減緩,血壓下降、心跳速率減慢,五臟六腑得以休息及修復,加強免疫功能。 這個時段是人處於地球旋轉到背向太陽的一面,從中醫來說陰主靜,要有充足的休息,才會有良好的身體狀態。
2、怎麼根據十二時辰來養生?
子時:膽經當令
子時是指夜裡11點到次日凌晨1點,這個時候是膽經當令。「當令」就是當班的意思
。
子時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時候,陽氣開始生發。《黃帝內經》里有一句話叫做「凡十一藏皆取於膽」。取決於膽的生發,膽氣生發起來,全身氣血才能隨之而起。子時把睡眠養住了,對一天至關重要。
米修兔十二時辰養生寶把《黃帝內經》的十二時辰養生法,通過計時工具,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隨時提醒人們科學養生,從而讓每個人都懂得用《黃帝內經》養生,讓科學養生得以普及,這對改善人們體質,提高人們生存質量,無疑具有革命性的意義。
亥子為水,子時是陰陽交匯之時,也是萬籟俱靜之時,這個時候最好是睡覺,而且要盡量的舒服,睡的時候宜屈膝卧,變換姿勢。環境宜靜,全神凝聚,不悲不喜,不念不妄。也就是說要全力的睡覺,不要想其他的事情。因為水是萬物滋生的源泉,陰陽交感之時是元氣始生之時,道家有雲:「一氣分陰陽」,而陰陽相合則又變生為元氣。如果這個時候還在用思不寧,勞作不息,就會干擾陰陽交合,使元氣生發受到干擾。子時又是膽經開令之時,此膽並非只是強調人體內的膽藏,《內經》曰:「凡十一藏皆取決於膽也。」凡五臟六腑皆以氣機通順為要,肝膽氣機通順自可對五臟六腑之氣機條達有力的支持,五臟六腑自可功能正常運行。所以順應膽經的主令會使人體的氣機條順,五臟六腑都受之裨益。膽又是決斷之官,為了生存,我們每天都會有很多的「謀慮」,為工作而謀,為前途而謀,為人際關系而謀,為生意而慮,為孩子而慮,為健康而慮,為情感的糾葛而慮。如果我們謀慮的事情能夠被「決斷」,並得以順利地貫徹執行,也就是心想事成,那自然會氣血通暢、肝膽條達了。但是,現實生活中的諸般事情難盡人意,多是壯志難酬、事與願違的,所以,我們會有很多謀慮積壓在肝而沒有讓膽去決斷執行,肝膽的通道便造成了阻塞。由於情志被壓抑,肝膽的消化功能、供血功能、解毒功能都受到嚴重影響,人體就會百病叢生。
丑時:肝經當令
丑時是指凌晨1點到3點,這個時候是肝經當令。這個時候一定要有好的睡眠,否則你的肝就養不起來。
在這個時候陽氣生發起來,而這個時候叫丑時,丑時是什麼樣子呢?丑字就像是手被勒住了,就好比這個時候陽氣雖然生發起來,但你一定要有所
十二時辰養生法
收斂,有所控制,就是說升中要有降。所以要想養好肝血,1點到3點要睡好。
寅時:肺經當令
寅時是指凌晨3點到5點,肺經當令。這個時間是人從靜變為動的開始,是轉化的過程,這就需要有一個深度的睡眠。人睡得最死的時候應該是3點到5點,這個時候恰恰是人體氣血由靜轉動的過程,它是通過深度睡眠來完成的。
心臟功能不太好的老人不提倡早鍛煉,有心臟病的人一定要晚點起床,而且要慢慢地起,也不主張早上鍛煉。晚上是一片陰霾之氣,你可以活躍一下。而早晨是陽氣生發的時候,你就順其生發好了。
卯時:大腸經當令
卯時是指早晨5點到7點,這個時候是大腸經當令。這個時候,天也基本上亮了,天門開了,五點醒是正常的。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正常地排便,把垃圾毒素排出來。這個時候代表地戶開,也就是肛門要開,所以要養成早上排便的習慣。排便不暢,應該憋一口氣,而不是攥拳。
中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裡,肺氣足了才有大便。
辰時:胃經當令
辰時是指早晨7點到9點,這個時候是胃經當令。胃經是人體正面很長的一條經脈,胃疼是胃經的問題,其實膝蓋疼也是胃病,腳面疼也是屬於胃經病,這些地方都是胃經循行路線。
這時候吃早飯,就是要補充營養。這個時候是天地陽氣最旺的時候,所以說吃早飯是最容易消化的時候。早飯吃多了是不會發胖的。因為有脾經和胃經在運化,所以早飯一定要吃多、吃好。吃早飯就如同「春雨貴如油」一樣金貴。
巳時:脾經當令
巳時是指上午9點到11點,這個時候是脾經當令。脾是主運化的,早上吃的飯在這個時候開始運化。我們的胃就像一口鍋,吃了飯怎麼消化?那就靠火,把脾胃裡的東西一點點消化掉。
脾是什麼呢?脾字的右邊是一個卑,就像古代的一個燒火的丫頭,在旁邊加點柴,扇點風什麼的。在五臟六腑里,脾就像個忙忙碌碌的小丫鬟,但如果她病了,我們五臟六腑這個大宅門就都不舒服了,就會得所謂的富貴病,比如說糖尿病什麼的。如果人體出現消瘦、流口水、濕腫等問題,都屬於脾病。
午時:心經當令
午時是指中午11點到13點,這個時候是心經當令。子時和午時是天地氣機的轉換點,人體也要注重這種天地之氣的轉換點。
對於普通人來說,睡子午覺最為重要,夜裡11點睡覺和中午吃完飯以後睡覺,睡不著閉一會兒眼睛都有好處。因為天地之氣在這個時間段轉換,轉換的時候我們別攪動它,你沒那麼大的能量去干擾天地之氣,那麼怎麼辦呢?歇著,以不變應萬變。這個時候一定要睡一會兒,對身體有好處。
未時:小腸經當令
未時是指下午13點到15點,這個時候是小腸經當令。小腸是主吸收的,它的功能是吸收被脾胃腐熟後的食物精華,然後把它分配給各個臟器。午飯要吃好,營養價值要豐富一些。
心和小腸相表裡。表就是陽,里就是陰。陽出了問題,陰也會出問題,反之同樣。心臟病在最初很可能會表現在小腸經上。有的病人每天下午兩點多鍾就會胸悶心慌,可到醫院又查不出心臟有什麼問題。因為小腸屬於陽,是外邊。外邊敏感的地方出了問題,里邊的心臟肯定也會出現問題。
申時:膀胱經當令
申時是指下午15點到17點,這個時候是膀胱經當令。膀胱經從足後跟沿著後小腿、後脊柱正中間的兩旁,一直上到腦部,是一條大的經脈。
比如說小腿疼那就是膀胱經的問題,而且是陽虛,是太陽經虛的相。後腦疼也是膀胱經的問題,而且記憶力衰退也是和膀胱經有關的,主要是陽氣上不來,上面的氣血不夠,所以會出現記憶力衰退的現象。如果這個時候特別犯困,就是陽虛的毛病。
酉時:腎經當令
酉時是指17點到19點,這個時候是腎經當令。腎主藏精。什麼是精?人的精,就像家裡的「錢」,什麼都可以買,什麼都可以變現。人體細胞組織哪裡出現問題,「精」就會變成它或幫助它。精是人體中最具有創造力的一個原始力量。當你需要什麼的時候,把精調出來就可以得到這個東西。比如你缺紅細胞,精就會變現出紅細胞。
從另外一個角度講,元氣藏於腎,元氣是我們天生帶來的,也就是所謂「人活一口氣」。這個元氣藏在哪裡?它藏於腎。所以大家到一定年齡階段都講究補腎,而身體自有一套系統,經脈要是不通暢的話,吃多少補品都沒用,補不進去,一定要看自己的消化吸收能力。
腎精足的一個表現就是志向。比如:老人精不足就會志向不高遠,小孩子精足志向就高遠。所以人要做大事,首先就是要保住自己的腎精。
戌時:心包經當令
戌時是指晚上19點到21點,這個時候是心包經當令。心包是心臟外膜組織,主要是保護心肌正常工作的,此時陰氣正盛,陽氣將盡,喜樂出焉,人應在這時放鬆娛樂,古人在這時都是聊天休閑。
心是不受邪的,那麼誰來受邪呢?心包來受邪。很多人出現心臟的毛病都可以歸納為心包經的病。如果你心臟跳得特別厲害,那就是心包受邪了,先是心怦怦地跳,然後毛病就沿著心包經一直走下去。中醫治病的原則就是從臟走到腑,所以當你懂得經脈就可以治療這類病。
心包經又主喜樂。所以人體在這個時候應該去有些娛樂。
亥時:三焦經當令
亥時是指晚上21點到23點,這個時候是三焦經當令。三焦指連綴五臟六腑的那個網膜狀的區域。三焦一定要通暢,不通則生病。
亥時的屬相是豬,豬吃飽了哼哼唧唧就睡。所以在亥時我們就要休息了,讓身體和靈魂都沉浸在溫暖的黑暗中,讓生命和身體在休息中得以輪回。
五行調養
總體理論
一、治則:實則泄其子,虛則補其母;生我者為母;我生者為子。
五行相生關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每個房間分四條經。
二、火:為心;配小腸;心與小腸互為表裡;木生火配肝;火生土配脾。
(一)養心調理健康處方
1.經穴處方:心經、心包經、膽經
心俞、膽俞、內關。
2.脊柱處方:C3、C4、T1_T5手法:彈撥、順壓、校正錯位錐體。
3.足道處方:
(1)基本反射區:腎、輸尿管、膀胱、尿道。
(2)症狀反射區:心、頸椎。
(3)關聯反射區:膽。
4.食療葯膳處方:芝麻醬炒紅豆銀杏茶、老玉米、燕麥。
5.按摩處方:按心包經、敲膽經。
6.運動處方:腹式呼吸法、312經絡鍛煉法、心臟舒張功、五步肢體操。
7.音樂處方:五行音樂:徵(火)。
8.耳穴處方:心、膽、大腦。
(二)養心調理手法→心血管系統調理
"火曰炎上",代表了溫熱、向上等性質,在人體為心。
適應症:睡眠調理、心理減壓、冠心病:心慌、失眠、多夢。
作用層次:脈;脈屬火。
五行手法:摩擦類手法:擦法、摩法、抹法、搓法、推法。
按法、壓法、點法。
具體方法
1.卯時(5:00至7:00)。見晨光即披衣起床,叩齒300次,轉動兩肩,活動筋骨,先將兩手搓熱,擦鼻兩旁、熨摩兩目六七遍;再將兩耳揉卷五六遍;然後以兩手抱後腦,手心掩耳,用食指彈中指、擊腦後各24次。然後去室外打太極拳或練其他導引術。
2.辰時(7:00至9:00)。起床健身後,飲一杯白開水,用木梳梳發百餘遍,有醒腦明月的作用。洗臉漱口,早餐。早餐宜食粥,宜淡素,宜飽。飯後,徐徐行走百步,邊走邊以手摩腹,老年人脾胃虛弱,輕微活動和按摩腹部可促進腸胃蠕動,增強消化。
3.巳時(9:00至11:00)。此時或讀書、或理家,或種菜養花。疲倦時即閉目靜坐養神,或叩齒咽津數十口。不宜高聲與人長談,因為說話耗氣,老年人本來氣弱,所以須「寡言語以養氣」。
4、午時(11:00至13:00)。午餐應美食,不是指山珍海味,而是要求食物暖軟,不要吃生冷堅硬的食物。只吃八分飽。食後用茶漱口,滌去滑膩,然後午休。
5.未時(13:00至15:00)。此時或午眠或練氣功,或邀友弈棋,或瀏覽時事(相當於現代人看報),或做家務。
6.申時(15:00至17:00)。此時或讀名人詩文,或練書法。或去田園綠地,或觀落霞。
7.酉時(17:00至19:00)。晚餐宜早,宜少,可飲酒一小杯,不可至醉。用熱水洗腳,有降火、活血、除濕之功效。晚漱口,滌去飲食之毒氣殘物,以利口齒。
8.戌時(19:00至21:00)。輕微活動後安眠。睡時宜右側,「睡如弓」。先睡心,後睡眠,即睡前什麼都不想,自然入睡。
9.亥子(21:00至1:00)。安睡以養元氣,環境宜靜,排除干擾。「睡不厭蹴,覺不厭舒」。即睡時可屈膝而卧,醒時宜伸腳舒體,使氣血流通,不要只固定一種姿勢。
10.丑寅(1:00至5:00)。此時為精氣發生之時,人以精為寶,宜節制房事,但也不宜強制,60歲以後可20日或一個月一次。
3、中醫養生12小時養生法
中醫養生12小時養生法就是中醫子午流注。中醫哲學主張天人合一,認為人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人的生活習慣應該符合自然規律。把人的臟腑在12個時辰中的興衰聯系起來看,環環相扣,十分有序:
子時 (23點至1點),膽經最旺。膽汁需要新陳代謝,人在子時入眠,膽方能完成代謝。「膽有多清,腦有多清。」凡在子時前入睡者,晨醒後頭腦清新、氣色紅潤。反之,日久子時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膽囊炎、結石一類病症,其中一部分人還會因此「膽怯」。這個時辰養肝血(陰)最好。
丑時 (1點至3點),肝經最旺。 「肝藏血。」人的思維和行動要靠肝血的支持,廢舊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鮮血液需要產生,這種代謝通常在肝經最旺的丑時完成。如果丑時不入睡,肝還在輸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維和行動,就無法完成新陳代謝。黃帝內經講:「卧則血歸於肝」。所以丑時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寅時 (3點至5點),肺經最旺。 「肺朝百脈。」肝在丑時把血液推陳出新之後,將新鮮血液提供給肺,通過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紅潤,精神充沛。寅時,有肺病的人反映尤為強烈,劇咳或哮喘或發燒。
卯時 (5點至7點),大腸經最旺。 「肺與大腸相表裡。」肺將充足的新鮮血液布滿全身,緊接著促進大腸經進入興奮狀態,完成吸收食物中水份與營養、排出渣滓的過程。因此,大便不正常者在此時需要辨證調理。
辰時 (7點至9點),胃經最旺。所以,人在 7點吃早飯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過盛,嘴唇乾,重則唇裂或生瘡,可以在7點清胃火。胃寒者7點養胃健脾。
已時 (9點至11點),脾經最旺。 「脾主運化,脾統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總調度,又是人體血液的統領。「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質量好,所以嘴唇是紅潤的。否則唇白,或唇暗、唇紫。脾虛者 9點健脾;濕盛者9點利濕。
午時 (11點至13點),心經最旺。 「心主神明,開竅於舌,其華在面。」心推動血液運行,養神、養氣、養筋。人在午時能睡片刻,對於養心大有好處,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心率過緩者 11點補心陽;心率過速者滋心陰。
未時 (13點至15點),小腸經最旺。小腸分清濁,把水液歸於膀胱,糟粕送人大腸,精華輸送進脾。小腸經在未時對人一天的營養進行調整。飯後兩肋脹痛者在此時降肝火、疏肝理氣;
申時 (15點至17點),膀胱經最旺。膀胱貯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體外,津液循環在體內。若膀胱有熱可致膀胱咳,即咳而遺尿。申時人體溫較熱,陰虛的人尤為突出,在這個時間滋腎陰可調此證。
酉時 (17點至19點),腎經最旺。 「腎藏生殖之精和五臟六腑之精。腎為先天之根。」經過申時的人體瀉火排毒,腎在酉時進入貯藏精華的時辰。腎陽虛者酉時補腎陽最為有效。
戌時 (19點至21點),心包經最旺。 「心包為心之外膜,附有脈絡,氣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傷。」心包是心的保護組織,又是氣血通道。心包戌時興旺可清除心臟周圍外邪,使心臟處於完好狀態。心發冷者戌時補腎陽;心悶熱者戌時滋心陰。
亥時 (21點至23點),三焦經最旺。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有主持諸氣、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時三焦通百脈。人如果在亥時睡眠,百脈可休養生息,對身體十分有益。可惜現代人能做到的很少,亥時百脈皆通,所以可以用任何一種進行調理。古籍《靈樞》:「經脈流行不止,與天同度,與地同紀。
1. 卯時( 5點至7點 )大腸經旺,有利於排泄;
2. 辰時( 7點至9點 )胃經旺,有利於消化;
3. 巳時(9點至11點 )脾經旺,有利於吸收營養、生血;
4. 午時(11點至13點)心經旺,有利於周身血液循環,心火生胃土有利於消化;
5. 未時(13點至15點)小腸經旺,有利於吸收營養;
6. 申時(15點至17點)膀胱經旺,有利於瀉掉小腸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氣";
7. 酉時(17點至19點)腎經旺,有利於貯藏一日的臟腑之精華;
8. 戌時(19點至21點)心包經旺,再一次增強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於消化
;
9. 亥時(21點至23點)三焦通百脈,人進入睡眠,百脈休養生息;
10.子時(23點至1點 )膽經旺,膽汁推陳出新;
11.丑時( 1點至3點 )肝經旺,肝血推陳出新;
12.寅時( 3點至5點 )肺經旺,將肝貯藏的新鮮血液輸送百脈,迎接新的一天到
來.
從亥時開始(21點)到寅時結束(5點),是人體細胞休養生息、推陳出新的時間
,也是人處於地球旋轉到背向太陽的一面,陰主靜,要有充足的休息,才會有良好的身
體狀態。正如睡覺多的嬰兒長得胖,長得快;愛鬧覺的孩子發育不好。
以上是子午流注的基本概況,作為知識了解可以,死用則不行。任何知識用死了
都是"所知障"。讀者可按12條經脈在12個時辰中興衰的規律,逐漸探索適合於自身的保健方法。
4、內經十二時辰與臟腑
十二時辰和人體經絡
中醫將一天分成十二個時辰,並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學說。子午流注學說是中醫學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研究人體氣血運行的時刻表。中醫認為,自然界與人是統一的整體,自然界的年、季、日、時周期變化,影響著人們的生理、病理相應的周期變化,如人的脈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變化多半是早晨輕、中午重、夜晚更重,這些情況和人體氣血運行有關,也就是在不同的時辰,氣血運行到不同的經絡,對人體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響,恰如現代科學提出的生物鍾效應相似。子午流注學說認為,人體氣血的運行是按照一定的時間循環無端,連成一個大的循環通道,即十二經絡的連接順序為:
其歌訣:寅時氣血注於肺,卯時大腸辰時胃,已脾心未小腸,膀胱申注醞腎注,戊時包絡亥三焦,子膽丑肝各定位。
了解人體經絡-日之中循行運轉規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從呼吸做起,以經絡為據,洞悉太極之理,尊陰陽之綱紀,諸十二經脈者,皆系於生氣之原,氣者生之本也,時者生之用也!
獻上十二時辰和人體經絡時表,希望大家都能打開健康之門:
手太陰肺經 寅時(3點至5點)—肺經旺。寅時睡得熟,色紅精氣足;
「肺朝百脈。」肝在丑時把血液推陳出新之後,將新鮮血液提供給肺,通過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紅潤,精力充沛。寅時,有肺病者反映最為強烈,如劇咳或哮喘而醒。
手陽明大腸經 卯時(5點到7點)—大腸經旺。卯時大腸蠕,排毒渣滓出;「肺與大腸相表裡。」肺將充足的新鮮血液布滿全身,緊接著促進大腸進入興奮狀態,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營養、排出渣滓的過程。清晨起床後最好排大便。
足陽明胃經 辰時(7點到9點)—胃經旺。辰時吃早餐,營養身體安;
人在此時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溫和養胃的食品如稀粥、麥片、包點等。過於燥熱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現嘴唇乾裂、唇瘡等問題。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種疾病。
足太陰脾經 已時(9點至11點)—脾經旺。已時脾經旺,造血身體狀;「脾主運化,脾統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總調度,又是人體血液的統領。「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質量好,所以嘴唇是紅潤的。唇白標志血氣不足,唇暗、唇紫標志寒入脾經。
手少陰心經 午時(11點至13點)—心經旺。午時一小憩,安神養精氣;「心主神明,開竅於舌,其華在面。」心氣推動血液運行,養神、養氣、養筋。人在午時能睡片段,對於養心大有好處,中使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
手太陽小腸經未時(13點到15點)—小腸經旺。未時分清濁,飲水能降火;小腸分清濁,把水液歸於膀胱,糟粕送入大腸,精華上輸於脾。小腸經在未時對人一天的營養進行調整。如小腸有熱,人會乾咳、排屁。此時多喝水、喝茶有利小腸排素降火。
足太陽膀胱經申時(15點至17點)—膀胱經旺。申時津液足,養陰身體舒;膀胱貯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體外,津液循環在體內。若膀胱有熱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遺尿。申時人體溫較熱,陰虛的人最為突出。此時適當的活動有助於體內津液循環,喝滋陰瀉火的茶水對陰虛的人最有效。
足少陰腎經酉時(17點至19點)—腎經旺。酉時腎藏精,納華元氣清;
「腎藏生殖之精和五臟六腑之精。腎為先天之根。」人體經過申時瀉火排毒,腎在酉時進入貯藏精華的階段。此時不適宜太強的運動量,也不適宜大量喝水。
手厥陰心包經戌時(19點至21點)—心包經旺。戌時護心臟,減壓心舒暢;「心包為心之外膜,附有脈絡,氣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傷。」心包是心的保護組織,又是氣血通道。心包經戌時最興旺,可清除心臟周圍外邪,使心臟處於完好狀態。此時一定要保持心情舒暢:看書聽音樂、或做SPA、跳舞、耍太極……放鬆心情,釋放壓力。
手少陽三焦經亥時(21點到23點)--三焦經旺。亥時百脈通,養身養嬌容。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諸氣,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時三焦能通百脈。人如果在亥時睡眠,百脈可得到最好的休養生息,對身體對美容十分有益。百歲老人有個共同特點,即在亥時睡覺。現代人如不想此時睡覺,可聽音樂、看書、看電視、練瑜伽,但最好不要超過亥時睡覺。
足少陽膽經子時(23點至1點)—膽經旺。子時睡得足,黑眼圈不露;中醫理論認為;「肝之餘氣,泄於明膽,聚而成精。」人在子時前入眠,膽方能完成代謝。「膽汁有多清,腦就有多清。」子時前入睡者,晨醒後頭腦清晰、氣色紅潤,沒有黑眼圈。反之,常於子時內不能入睡者,則氣色青白,眼眶昏黑。同時因膽汁排毒代謝不良更容易生成結晶、結石。
足厥陰肝經丑時(1點至3點)—肝經旺。丑時不睡晚,臉上不長斑;中醫理論認為:「肝藏血。」「人卧則血歸於肝。」如果丑時不能入睡,肝臟還在輸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維和行動,就無法完成新陳代謝。所以丑時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臉色晦暗長斑。
5、在醫學里,十二時辰和十二經絡相對應,那麼十二時辰中應該如何進行經絡養生?
古代中國人民,結合十二地支,創造出了十二時辰這一獨特的計時方式。
而古代醫學,則將人體經絡與十二時辰相互對應起來,對人體養生提出了建議。
那麼就讓我們來領略古人的智慧,了解十二時辰對應的經絡。
【時辰養生法】十二時辰對應的經絡
膽經子時(23:00-1:00):
此時膽經最旺,膽汁需要新陳代謝,人在子時前入睡,膽方能完成代謝。"膽有多清,腦有多清」,凡在子時前入睡者,晨醒後腦筋清楚,精神和面紅潤。反之,子時前不睡者,精神和面清白出格是膽汁缺乏新陳代謝的氣而變濃結晶,形成結石,猶如海水變濃曬成鹽此中一部門人還會是以而「膽怯」膽經這時要上床困覺,利於骨髓造血。
肝經丑時(1:00-3:00):
此時肝經最旺,「肝藏血」,人的思維和行動要靠肝血撐持,廢舊的血液裁減,新穎的血液孕育發生,這類代謝都是在肝經最旺的丑時完成。攝生學認為:「人卧則血歸於肝」。若丑時未入睡的話,肝還在輸出能量,就無法完成新陳代謝。所以丑時前未入睡者,臉色青灰,情志倦怠而焦躁,易生肝病。肝經最旺的丑時是肝臟修復的最佳時段。
肺經寅時(3:00-5:00):
此時肺經最旺,「肺朝百脈」,肝於丑時推陳出新,將新穎血液提供給肺,經由肺送往全身。因此,人在早晨臉色紅潤,精神抖擻。寅時,有肺病的人反映尤為強烈。肺經呼吸運作最佳的時候,而此時脈搏最弱。
大腸經卯時(5:00-7:00):
此時大腸經最旺,「肺與大腸相表裡」,肺將充足的新穎血液布滿全身,緊接著促進大腸經步入興奮狀況,完成對食品中水分與營養的吸收,排出渣滓。這時起床,大腸蠕動旺盛,適合排瀉。
胃經辰時(7:00-9:00):
此時胃經最旺,在7:00過後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過盛,表現為嘴唇乾,重則豁嘴或生瘡。胃經胃最活躍,此時一定吃早餐,每一天這時敲胃經最佳,開始工作人體的發電系統。
脾經巳時(9:00-11:00):
此時脾經最旺,「脾主運化,脾統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總調度,又是人體血液的統領。「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脾的功效好,表現為消化吸收好,血的質量好,嘴唇紅潤。唇白標志血氣不足,唇暗,唇紫標志寒入脾經。
6、黃帝內經十二時辰養生怎樣把肺寒排出
黃帝內經十二時辰養生法(日養生十二時辰養生法 )
現在大成之道國學研究院張成院長,張成百家講壇黃帝內經導師。就幫助各位從張成百家講壇黃帝內經角度出發,總結整理出來了,張成張成百家講壇黃帝內經,請大家耐心的閱讀本。
黃帝內經十二時辰養生法在上午的時候,是陽長陰消,陽氣是升的時候,我們藉助這個天機,補給溫陽的葯,就比在其他時候給葯效果要倍增;相反在傍晚氣降的時候,陰長陽消,我們補給養陰的葯,效果就比其他時候好。十二時辰養生,可以幫助我們解毒,可以幫助我們養生,幫助我們預測疾病,幫助我們醫療,還可以幫助我們吃葯。
黃帝內經十二時辰養生法對應十二臟腑的養生法則
現在我們把一天分為24個小時,而在古代人們則把一天分為12個時辰,也就是兩個小時相當於一個時辰,所以日養生也叫12時辰養生。12時辰和我們的五臟六腑以及經絡密切相關,在這12時辰當中,每一個時辰都有一個經、一個臟腑值班,所以,我們要針對每一個不同的時辰來保養其相對的臟腑。
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依照怎樣的次序鍛煉經絡才能符合氣血盛衰和經絡運行的規律。
子時——睡覺保護陽氣
黃帝內經十二時辰養生法半夜23點到1點的時候叫子時,這個時候是一天當中太極生命鍾的陰極的時候,按照陰陽消長的規律,這個時候陰氣是最重的,而陰是主睡眠的,那麼我們就要駕御這個陰陽的消長規律,在這個時候我們要處於熟睡的狀態。注意,不是這個時候我們才上床,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已經處在熟睡狀態了。那麼什麼時候該上床呢?應該在10點半左右。
子時的時候,膽經值班,膽是陽氣的一陽生,它是剛剛長陽氣,還很微弱,我們要特別保護這個陽氣,怎麼保護呢?最好用睡覺來保護,所以你夜半的時候,就請不要再去跳啊,唱啊的,而應該睡覺。要開始養陽氣,而養陽氣要從微小的時候就要保護它。
丑時——肝經造血時間
那麼丑時候是什麼時候呢?丑時候是1點到3點的時候,是肝經值班。肝經我們知道,它是主生發的,它這個時候的陽氣比膽值班的時候要生的大一點了。肝臟要解毒、要造血,就是在這個時候進行,所以半夜裡,千萬別去酗酒,千萬別沉迷於游戲了。黃帝內經十二時辰養生法這個時候人體得休息,肝還要工作。有肝病的人多是愛熬夜的人,因為半夜肝要造血、要解毒,如果不給它喘息的機會,自然就容易發病。
寅時——號脈的最好時機
夜裡3點到5點是什麼時候呢?這時候叫做平旦。因為此時天氣要開始平衡了,陰陽開始平衡了。此時肺經值班。此時,天剛剛亮,這時候中醫號脈是最準的時候。我們可以看你的脈硬不硬,脈硬呢,40歲以上的人要考慮高血壓;二三十歲的如果脈緊,可能是不是這段時間工作壓力太大,還可能是有焦慮症。又緊又硬的脈叫做弦脈,如果是弦脈就要考慮你是不是有高血脂、動脈硬化了。
卯時——空腹喝水,排出毒素
卯時大腸值班。大腸經,就是早上5到7點鍾的時候。12時辰養生有個重點,就是卯時您起床後要喝一杯空腹水,就在5到7點鍾的時候。有便秘的人這樣做就可以幫助你減輕便秘。因為大腸在此時精氣開始旺盛,大腸一鼓動,再加上你的水的幫助,大便就下來了,就能幫助你解毒。要知道大便里的毒占人體所有毒的50%。卯時氣血流注於大腸經。卯時在天地之象代表天門開,代表二月,萬物因陽氣的生發冒地而出,故是排便的最佳時機。中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裡」,寅時肺氣實了,卯時才能正常的大便。
辰時——早餐營養葯均衡
到辰時的時候,是胃值班了。黃帝內經十二時辰養生法這個時候是7到9點,7點鍾我們要吃早飯了,而這個時候是胃經值班,所以,胃是最容易接納的。早餐一定要有動物蛋白,要有一味葷,比如說你鹹菜就泡飯就不行,得加上一點有動物蛋白的東西要有肉,或者雞蛋都行。
巳時——工作學習的第一個黃金時間
接下去上午9到11點,是巳時,是脾經值班的時候。黃帝內經十二時辰養生法脾經是主消化的,這個時候,它要吸收營養。而這個時候也大腦是最具活力的時候,是人的一天當中的第一黃金時間,是老人鍛煉身體的最好時候,是上班人最出效率的時候,也是上學的人效率最高的時候。所以,你必須吃好早飯,保證脾經有足夠的營養吸收,這樣,大腦才有能量應付日常的運轉。
午時——睡好午覺養陽氣
午時 13點到1點的時候,是心經值班。黃帝內經十二時辰養生法這個時候大家要注意,心經值班的時候我們要吃午飯、睡午覺,因為按照太極陰陽氣化,這個時候陽氣最旺。《黃帝內經》說的,陰是主內的,是主睡覺,陽是主外的,主蘇醒。午時是陽氣最盛的時候,我們吃完午飯稍事休息繼續工作,這個時候也出效率。陽虛的人這個時候就要飽飽地睡,最養陽氣。那麼陽氣不虛也不盛,正常的人怎麼辦呢?我們午時只需休息半小時到一小時,養養我們的心經。因為我們的心臟很累,除非你身體很強的人,你可以不睡午覺,一般的我們還是要睡午覺。
睡午覺要平躺,這樣可以讓大腦和肝臟得到血液,有利於大腦養護。黃帝內經十二時辰養生法有一句話,叫做「卧,則血歸於肝。」你要平躺你的血液才養肝,肝臟對人體有個重要的分布血液的作用,那麼你醒起來以後呢,肝臟可以把血液輸送到你的大腦,保證你的工作,所以要平躺。平躺下來了還有一個什麼好處呢?就是保護你的頸椎、你的腰椎。人的骨架,就像房子的柱樑,一天到晚的撐著身體,何其累也,所以你看年紀老的人,骨頭的病就多。午睡躺下,頸椎可以得到休息,腰也可以歇一會兒,長此以往,你就不會得腰椎增生、頸椎病,也不會得坐骨神經病等等,所以這個午時午休是很重要的。
未時——保護血管多喝水
午時過了以後,1點鍾到3點,就到了未時,這時小腸經值班。小腸經把食物里的營養都吸收得差不多了,都送到了血液里邊,血液里邊就滿滿當當的,就像上下班時候街上的車,十分得擁擠。你這個時候必須要喝一杯空腹水,或者是茶也行,用來稀釋你的血液。因為人體這個時候血液營養很高,所以要稀釋血液,起到保護血管的作用。
申時——工作學習的第二個黃金時間
未時過了就到申時了。下午的3點到5點之間,大家要注意了,這是我們的第二個黃金時間。這個時候小腸經已經把中午飯的營養都送到大腦了,大腦這時候精力很好,要抓緊工作,提高效率。
酉時——預防腎病的最佳時期
那麼到了酉時,也就是傍晚的5點到7點,這時候是腎經值班,您要再喝一杯水。這一杯水非常重要,它可以幫我們把毒排掉,還可以清洗你的腎和膀胱,讓我們不得腎結石,不得膀胱癌,不得腎炎。
戌時——工作學習的第三個黃金時間
再往下,到了17點到19點,此時是心包經值班。心包經值班的時候呢,我們的心氣比較順了。這個時候是我們一天當中的第三個黃金段,這個時間你可以學習,可以去散步去鍛煉身體。但是,當心包經值班時間快結束時,可能是你散步回來以後,你需要再喝一杯淡茶水或者是水,讓你的血管保持通暢。
亥時——准備休息
然後就到了亥時,亥時就是晚上的九點到十點,這時候應該休息,准備睡覺,或者是夫妻融洽等等,這都是最佳時間。到10點半你就一定要上床了。
這樣,12時辰養生就全部介紹完了。它的規律就是要按照經絡和臟腑,還有陰陽氣化來進行養生。黃帝內經十二時辰養生法張成老師總結了一首歌訣,有助於您更好的遵照黃帝內經十二時辰養生法:
寅時天亮便起身,喝杯開水樓下行;
定時如廁輕如許,卯時晨練最宜人;
辰時看書戲幼孫,巳時入廚當灶君;
午時進餐酒少飲,未時午休要抓緊;
申時讀報寫詩文,酉時戶外看流雲;
戌時央視新聞到,閉目聆聽好養神;
亥時過半快洗漱,子時夢中入畫屏;
丑時小解一時醒,輕摩「三丹」氣血盈;
脈絡通暢心如水,一覺睡到金雞鳴
張成百家講壇黃帝內經由大成之道國學研究院張成院長原創,如轉載請註明本文出處。
7、「十二時辰養生」和「四季養生」的啟示
希望您能把握養生的原則,百中醫的四季養生雖然產生於有四季變化的地方,但對四季沒有變化的地方依然適用度。中醫講求的即維護正氣,天時相應,比如春養肝,即春天萬物復甦,肝氣抒發,問此時應順應肝氣的升的趨勢,不要違反這種趨答勢,這樣就是順應就是養生就是護正。一天之內,早晨陽回氣初生,正午最強,下午漸衰,晚上陰氣逐漸增重,子時陰氣最盛,所以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中醫講求的即是天答時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