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夏吃什麼養生 立夏養生重在養心
立夏之後,天氣逐漸轉熱,飲食宜清淡,應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大魚大肉和油膩辛辣的食物要少吃。立夏以後飲食原則是「春夏養陽」,養陽重在養心,養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製品、雞肉、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又起到強心的作用。平時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糧,可增加纖維素、維生素B、C的供給,能起到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總之立夏之季要養心,為安度酷暑做准備,使身體各臟腑功能正常,以達到「正氣充足,邪不可干」的境界。
立夏吃稀食能消暑養胃。由於夏季炎熱而出汗多,體內丟失的水分多,脾胃消化功能較差,所以多進稀食是夏季飲食養生的重要方法。如早、晚進餐時食粥,午餐時喝湯,這樣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在煮粥時加些荷葉,稱荷葉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開胃,有消解暑熱、養胃清腸、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時加些綠豆或單用綠豆煮湯,有消暑止渴、清熱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夏季的營養消耗較大,而天氣炎熱又影響人的食慾,除注意飲食清潔和清淡為主外,還要注意補充一些營養物質。
1、補充充足維生素,如多吃些如西紅柿、青椒、冬瓜、西瓜、楊梅、甜瓜、桃、梨等新鮮果蔬
2、補充水和無機鹽,特別是要注意鉀的補充,豆類或豆製品、香菇、水果、蔬菜等都是鉀的很好來源。多吃些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烏梅、草莓、西紅柿、黃瓜、綠豆等都有較好的消暑作用
3、適量地補充蛋白質,如魚、瘦肉、蛋、奶和豆類等都是最佳的優質蛋白。
2、立夏養生喝什麼茶最好
冬吃蘿卜夏吃薑,立夏喝薑茶是個好選擇。
因為人經過一個冬天、一個春天,體內積聚的病氣會比較多。夏天炎熱,人體腠理是開放的,體內陽氣空虛。此時喝一杯姜棗茶,既能補體內陽氣之虛以溫中,又能助陽氣發散以排寒。恰好符合《黃帝內經》「春夏養陽」的宗旨。這道茶從立夏開始一直喝到三伏的頭一天,基本上就能把體內的病氣驅光了,這樣整個夏天就會好過很多,而且,天熱以後脾胃比較虛寒,提前用姜棗補補脾胃,夏天會過得舒服一些。
姜棗茶做法生薑、紅棗、枸杞一起煮成茶喝。(生薑不要去皮,姜的分量不要少,煮出來的水喝起來要有點辣辣的)姜棗茶(2杯)原料:紅棗6顆、枸杞一把、花椒十幾顆、生薑4片做法:加適量水,煮成淡紅色即可。體寒怕冷,所以多加了幾粒花椒,煮成花椒姜棗茶,祛寒濕的效果更強。適合下焦寒濕重的人喝,女性宮寒(白帶多而清稀、痛經)、男性腎寒,還有腸胃虛寒、慢性腹瀉的人,可以常喝。
寒涼體質:最大特點就是一年四季都怕冷,手和腳摸上去是涼的,身上有些地方會容易痛,比如腿或者肚子會痛,而且是冷痛,覺得冰涼冰涼的那種。每年從立夏那一天開始,每天早上喝生薑紅棗茶,一直喝到入伏的頭一天。
姜棗茶最好是上午把它喝完,不要超過中午。因為姜是適合在早上吃的,下午和晚上不適合喝薑茶。很多人怕喝完姜棗茶容易上火,其實只要上午喝是不會的。
如果不是虛寒的人,最好不要一年四季天天喝姜棗茶,特別是秋冬季容易上火。但在這個時節,不體寒的人也能喝。
3、立夏養生四大補都補得什麼?
立夏,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孟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此後,炎暑將臨,雷雨增多。
立夏時節四大養生秘訣
立夏有三候
【一候:螻蟈鳴】螻蟈,螻蛄也,適宜溫暖潮濕的環境,隨著螻蛄的鳴叫,夏天的味道濃了;
【二候:蚯蚓出】蚯蚓是地地道道的陰物,生活在潮濕陰暗的土壤中,當陽氣極盛的時候,蚯蚓也不耐煩了,出來湊湊熱鬧;
【三候:王瓜生】王瓜是華北特產的葯用爬藤植物,在立夏時節快速攀爬生長,於六、七月更會結紅色的果實。
立夏傳統習俗盤點
1.斗蛋
中午,家家戶戶煮好囫圇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浸上數分鍾之後,再套上絲網袋,掛於孩子頸上。孩子們三五成群,進行斗蛋游戲。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斗蛋時蛋頭斗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斗過去,破者認輸。諺稱:「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
2.稱人
有些地方還有午飯後稱人的習俗。掛起一桿大木秤,秤鉤懸一條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稱人。據說小孩在這一天稱過後會有福氣,還不會疰夏。
3.餞春
江浙一帶,人們因大好的明媚春光過去了,未免有惜春的傷感,故備酒食為歡,好像送人遠去,名為餞春。
立夏節氣不可錯過的美食
1.立夏蛋
每逢立夏,最經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人們要吃煮雞蛋或咸鴨蛋,認為這樣能強健身體。立夏前一天,家裡就開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葉末或胡桃殼煮,看著蛋殼慢慢變紅,滿屋香噴噴。茶葉蛋應該趁熱吃,吃時倒上好的紹酒,內灑些許細鹽,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2.光餅
福建閩東地區立夏以吃「光餅」(麵粉加少許食鹽烘製而成)為主。有些地方將光餅入水浸泡後製成菜餚,而另一些地方則將光餅剖成兩半,將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夾而食之。
3.七家粥
浙江農村地區立夏必吃「七家粥」,也叫喝「七家茶」。七家粥是匯集了左鄰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紅糖,煮成一大鍋粥,由大家來分食。七家茶則是各家帶了白己新烘焙好的茶葉,混合後烹煮或泡成一大壺茶,再由大家歡聚一堂共飲。
4.三鮮
無錫民間歷來有「立夏嘗三鮮」的習俗。三鮮分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地三鮮即蠶豆、莧菜、黃瓜;樹三鮮即櫻桃、枇杷、杏子;水三鮮即海螄、河豚、鰣魚。
5.野夏飯
杭州在立夏日有吃「野夏飯」之俗。是日,小孩子們成群結隊,向鄰里各家乞取米、肉。然後到野地里採掘野菜、竹筍,用石頭支起鍋灶,自燒白吃,稱為吃「野夏飯」或「立夏飯」。這種風俗就是自比乞丐,以為可以避災禍。吃完立夏飯,大人拿來籮筐、大秤。給孩子們秤體重,看比去年重了多少。
6.五色飯
在廣西等某些地方,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稱作立夏飯。
立夏養生提示
中醫認為「夏氣與心氣相通」,立夏以後的養生應以養心為重。要早睡早起,注意養陽,才能較好地保護心血管。尤其要避免大汗淋漓,因為汗液過多流失,會導致人體電解質紊亂,傷及體內陽氣。
此外,要做到「四防」,迎接夏天的到來。
1.防飲食「過火」
立夏後,溫度逐漸攀升,人們會覺得煩躁上火,食慾也會有所下降。立夏飲食原則是「春夏養陽」,養陽重在養心,養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製品、雞肉、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又起到強心的作用。
宜遵循「增酸減苦」的原則,飲食應清淡,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大魚大肉和油膩辛辣的食物要少吃。將綠豆、蓮子、荷葉、蘆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中一並煮粥,並擱涼後食用,可起到健胃、驅暑的功效。
2.防穿衣「捂汗」
立夏以後,氣溫普遍升高,導致人體大量出汗。汗液本身是無味的,只是汗液長時間滯留在皮膚和貼身內衣上,便會發酵變質而有臭味。因此,出汗時要及時消汗,否則易患濕疹和汗斑。另外,貼身內衣面料要選擇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吸濕性、排濕性和散熱性的麻、絲、棉織品。貼身內衣要勤洗、勤換,還要在陽光下晾曬。
3.防居室「病菌」
立夏時節,人們要在室內採取必要的遮陽措施,設法減少或避免一些熱源和光照,窗戶應該掛淺色窗簾,最好是在窗戶的玻璃上貼一層白紙或蠟紙,以求涼爽。有條件的話,要調整好影響室內通風的傢具,以保持室內有足夠的自然風。另外,入夏以後居室就要加強消毒。由於夏季氣溫高,病菌繁殖很快,所以,居室要經常用適量的 消毒液進行消毒。
4.防心情「焦躁」
此時,要及時調整自己的工作計劃和生活節奏,以順應夏季晝長夜短的特點。要睡好午覺,以保證充足的睡眠。聽聽音樂、想想美好的事情,或去公園散步、郊遊,盡可能地讓肌體和精神獲得充分的放鬆。注意戒躁戒怒,做到心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