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凈值人群的興趣,看經濟學家怎麼說
9月24日,泰康人壽攜手胡潤研究院聯合發布《2015中國高凈值人群醫養白皮書》顯示,截至2015年5月,中國大陸個人總資產在1000萬元以上的人群數量已達121萬,同比增長11%。
調查顯示,高凈值人群在工作以外,最感興趣的話題是金融投資,其次是健康養生,再接下來是旅行度假和時事新聞。
值得一提的是,性別不同在感興趣的話題上有明顯的區別,男性最感興趣的話題主要是金融投資、時事新聞和體育運動,女性最感興趣的話題為家庭育兒和時尚購物。
調查顯示,存款和不動產投資仍然是高凈值人群最為主要的投資理財方式,98%的高凈值人群使用這兩種方式進行投資理財,其次是保險和金融投資產品,分別佔比也超過70%。藝術品投資佔31%,VC/PE佔20%。 在投資理財的資產配比中,存款和不動產的比例也是最高的,均超過30%。
2、中國高凈值人群有多少
3、中國高凈值人士海外生活白皮書:這群人的需求到底是什
目前,中美差距還是挺大,但是我們正在迎頭趕上,到本世紀中葉超過美國可能性很大。
首先,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中國是第二大,年GDP是美國的一半,但是卻花了美國人五倍的人力。目前我們靠的是規模大,美國人靠的是技術高,我國許多方面是大而不強。
政治上我國完勝美國,我們沒有黨派之爭,領導階層效率非常高,雖然人員冗雜,但是美國同樣有這種問題,而且各地區統一性很強,不像美國各個州之間法律都不一樣。軍事方面總體上看來我國不如美國,我們沒有海外軍事基地,航母剛剛起步,五代機還沒裝備,核彈不如美國多,但是單看陸軍我們完爆美國。教育方面我們還處於應試教育階段,美國已經是素質教育了。科學方面我國重視民用,如青蒿素等葯品,一方面由於應試教育我國科學家創新能力不如美國,美國目前看來還是世界科技領導者,像微軟蘋果什麼的我就不說了。文化是平等的,沒有優劣之分,所以不需要比較。
4、「鏈君股份」中國高凈值人群最重視哪類投資需求
信銀行私人銀行與胡潤研究院聯合發布《全球視野下的責任與傳承—2017中國高凈值人群財富管理需求白皮書》,這份長達68頁的報告,是全球化趨勢大環境下,首份針對中國高凈值人群的全球財富管理需求調研,以大數據視角,分析了高凈值人群的投資方向和需求,十分具有參考價值,
1.「國際超高凈值家庭」增速較快
胡潤研究院調查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1月1日,大中華區(含港澳台)千萬資產的「高凈值家庭」數量達到186萬,比去年增加14.7萬,增長率達 8.6%,其中擁有千萬可投資資產的「高凈值家庭」數量達到94.8萬;擁有億萬資產的「超高凈值家庭」數量達到12.1萬,比去年增加1.2萬,增長率達10.5%,其中擁有億萬可投資資產的「超高凈值家庭」數量達到7.1萬;擁有3000萬美金的「國際超高凈值家庭」數量達到7.9萬,比去年增加8,300戶,增長率達11.8%,其中擁有3,000萬美金可投資資產的「國際超高凈值家庭」數量達到4.8萬。
根據胡潤研究院的數據資料,千萬高凈值人群主要由企業主、炒房者、金領和職業投資者構成,億萬高凈值人群則鮮有金領出現。
分析可知,高凈值人群群體增長迅速,千萬資產的「高凈值家庭」仍是主流,但3000萬美金可投資資產的「國際超高凈值家庭」增速最快,也就是說,大批高凈值金領,仍舊困在中產階級,無緣登上財富金字塔頂點。
2.跨境需求趨向多元 金融投資需求飆升
中國經濟目前處於轉型、結構調整階段,這種新常態經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帶動國人財富的創造、積累和流動,根據胡潤百富研究院數據表明,總資產千萬以上人群數量和可投資資產千萬以上的人群數量均保持了兩位數的增幅。在本次接受采訪並具有出境背景的近700位高凈值人群中,他們對於跨境最大的五個需求依次為出境旅遊、跨境金融投資、子女境外留學、境外置業和移民。
與2016年相比,增幅最大的需求是跨境金融投資,從2016年的41.6%飆升到69.6%。原因是隨著「全球化」新浪潮和金融知識普及對高凈值人群投資理念的影響,他們的投資更加多元化,需要尋找更多的渠道來消化這些快速累積增加的財富,進而使得他們的資產配置更加合理。在這種大背景下,高凈值人群對於跨境金融投資的就顯得格外關注和重視。
3.分散風險保值增值仍是投資目的
根據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科學合理地進行「資產配置,分散風險」,確保財富的「保值、增值」、「為子女境外留學做准備」仍然是高凈值人群跨境金融投資最主要的三個目的。與去年相比,「合理避稅」在高凈值人群跨境金融投資目的排名由去年第四位下降至今年第六位,另外「企業的國際化需要」、「獲取境外人才與技術」、「境外投資比較熱門,抱著嘗試心理嘗試投資」的比例相比去年有較為明顯的提升。
4.「專業財富管理機構」成新寵
資料顯示,與去年相比,高凈值人群跨境金融投資產品的廣度和深度均有所擴展、提高,「外匯存款」、「股票」、「債券」、「基金」和「保險」仍然是高凈值人群跨境金融投資配置中最普遍的五種產品。高凈值人群進行跨境金融投資時越加趨於理性、穩健,他們在選擇投資產品時對於風險因素的看重進一步增強,其中「安全風險控制方法」仍然是他們首要考慮因素,其次是2017年 2016年「實際收益」,「風險評估」上升至第三位。
高凈值人群在跨境金融投資時對於金融機構的需求和信任逐步加深,越來越多的人認可並接受:「專業的產品選擇專業的機構來做」。與去年相比,雖然銀行仍是高凈值人群跨境金融投資的首選金融機構,但其優勢已沒有去年那麼明顯,選擇銀行投資境外的人群比例下降了超過10個百分點。
隨著高凈值人群全球資產配置的多元化,他們會根據自身需求自主的在類金融機構之間進行資產配置,從調查結果來看,他們對於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積極性有明顯提升,2017年選擇非銀行金融機構投資境外的人群比例與2016年相比均有所提高,其中選擇通過「保險/保險代理公司」、「專業財富管理機構」和「互聯網金融機構」進行跨境金融投資的人群比例提升較為明顯,均超過 10%。與去年相比,高凈值人群對於金融機構的綜合實力更加看重,「機構行業地位」、「機構自身專業程度」、「境外有分支機構」的選擇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5、國內高凈值人群有哪些投資方式
1、私募股權投資:隨著我國私募規模不斷擴大,數據顯示有84.3%的高凈值人士配置了私募股權基金,23.7%的高凈值人士的配置比例超過30%,有7.8%的高凈值人士配置比例甚至超過50%。
2、房地產投資:買房,一直是中國人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短期內根本無法改變。有需求就有市場,這也是我國房地產行業火爆至今的主要原因。因此無論有幾套房,無論房價怎麼漲,買房的熱情程度始終不減。
3、海外跨境投資:選擇海外投資的原因,一方面可以分散風險、增加投資收益穩定性,另一方面投資種類多樣,配置也多元化。但要注意的是,海外投資風險相對較大,比方國家政局不穩定,投資失誤造成虧損等,這些風險都是不可抗拒的。所以投資跨境市場要謹慎。
4、保險和信託:保險,是家庭及個人遭遇不測的基本保障。保險的目的,就是把風險進行適當的轉移,消除一定的危險顧慮,很多有錢人會選擇配置保險,用來規避財富流失以及各種意外。
(5)2014中國高凈值人群養生白皮書擴展資料:
產品由標准化向定製化轉變:
在財富管理發展初期,囿於分業監管要求和各金融機構有限的創設能力,各財富管理機構主要發行符合自身定位和能力的專業化產品,導致市場以標准化產品為主。對於初涉市場的私人銀行客戶而言,因為需求較為單一,主要在於財富的保值和穩健增值,因此標准化的產品供給基本能滿足客戶對於財富管理的初期需求。
隨著金融政策的開放和市場的繁榮,高凈值客戶的需求更為多元和復雜,在財富有所積累的情況下,他們已不滿足於標准化的產品,這將迫使各財富管理機構必須積極打破同質化的市場現狀,從高凈值客戶的需求出發,提供定製化的產品和服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高凈值人群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投資方式
6、中國的高凈值人群規模到底有多大?
招商銀行私人銀行團隊聯手貝恩公司發布《2017中國私人財富報告》,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高凈值人士有158萬人,而在2006年這一數據僅為18萬人,11年間中國高凈值人群規模翻了三番還多。其中,可投資資產超過一億元的超高凈值人群規模約12萬人。此前,胡潤研究院發布的報告也顯示,截至2016年5月,中國大陸地區總資產1000萬元以上的高凈值人群數量約134萬,其中可投資資產1000萬元以上的人群數量約68.3萬。總資產1億元以上的超高凈值人群人數約8.9萬,比2015年增加1.1 萬人,其中可投資資產1億元以上的約5.25萬人。招行與貝恩的報告預計,2017年中國高凈值人群將達到187萬人左右,同比增長18%。按照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中國大陸總人口數測算(138271萬),到今年底,平均100萬人有135名高凈值人士,比萬里挑一的比例略高一些。
從財富規模看,2016年中國高凈值人群共持有49萬億元的可投資資產,2014—2016年增速達24%,相較2012—2014年有所增加;人均持有可投資資產約3100萬元,與2012—2014年基本持平。招行和貝恩的報告預計,2017年高凈值人群持有財富總量將達58萬億元,同比增長19%,人均擁有3670萬元可投資資產。中國私人財富市場總體處於快速增長階段,具有巨大增長潛力和空間。2016年全國個人持有的可投資資產總規模為165萬億元,由此不難算出,我國高凈值人士資產佔全國個人資產總量的近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