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養生怎樣什麼意思?
2、健康養生就意味著長壽嗎?
我覺得健康養生不一定會長壽,健康與長壽,從古至今就是人類的共同願望和普遍關心的一件大事。特別是隨著精神生活的日益豐富和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渴望著健康,盼望著長壽,但是健康養生只能使自己的身體健康指標上去,身體變得更加健康,身體增強人的身體抵抗力,所以健康養生只能影響到人的壽命,但不能決定人的壽命的長短,畢竟人的壽命是由很多因素構成的。我分析有如下很多方面:
1.家族基因,這個是最基礎最根本的,一個家族有家族遺傳病,那這個家族很大可能受這個基因的影響而導致疾病,這就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長壽與否。
2.保持一個科學的作息時間,早睡早起,合理安排生活起居,保證良好睡眠,勞逸結合,注意休息。
3.每天保持一個舒展而愉悅的心情,因為良好的心態可以使機體免疫機能處於最佳狀態,,抵抗力就增強了,抗病能力就增強了。
4.運動可使心血管系統得到舒縮,各系統的功能也會得到改善,鍛煉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運動方案,因人而異,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5.食用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五穀雜糧,進行科學的葷素搭配。
6.定期健康體檢可以讓自己了解各臟器的功能狀況,與原來體檢的結果進行對比,對自己的健康狀況做個全面的了解,然後做出最科學的養生之道。
3、養生的目的是什麼
什麼是養生?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養,即調養、保養、補養之意,
養生就是通過一定的方法,保養自身到達健康滋養、延年益壽。
4、什麼最能代表養生?
早在兩千年前,祖國醫學就談到了有關健康長壽的問題,當時稱為「養生」,又叫「道生」、「攝生」或「養性」。其目的是為了強健體質,預防疾病,防止早衰和延長壽命。筆者通過自己的中醫實踐,淺談養生的體會,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精神方面 古代醫學家非常重視精神因素在疾病發生、發展和轉化中的作用,並已能初步應用神經反射論來認識生理、病理現象和治療疾病。如《內經·素問》中雲:「頭者,精明之府……」,「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主不明則十二官危」。此處頭和心即指大腦和大腦皮層,已含蓄地說明了高級神經活動是有機體的主宰和大腦皮層與內臟活動相關聯的理論。所以古人在養生方面非常重視精神活動,教導人們要「恬澹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意思是思想上純潔安定,情緒樂觀愉快,精神振奮飽滿,就能增強機體抵抗力,不容易發生疾病。同時認為人們的精神活動應隨著四季不同而進行相應的調節,指出「春三月應使志生;夏三月應使志毋怒;秋三月應使志安寧;冬三月應使志若伏若匿」。以上的志即代表精神活動。古人深信:「喜怒不節則傷臟」、「百病生於氣」,如《內經素問》中雲:「大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使人薄厥」。認為情緒的過度憂傷或喜樂都會削弱機體抵抗力,引起內臟病變或容易感受外界不良刺激而發生疾患。筆者認為,任何心理變化都會傳到有機體的最小一個細胞,影響著機體的健康。比如,輕松愉快的心情可以增強免疫能力,預防疾病傳染,甚至還能延長癌症患者的壽命。相反,抑鬱緊張的心情則會破壞機體的免疫能力,使人容易患病或影響疾病的治療效果。 飲食方面 飲食是人體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但過飢過飽、過寒過熱,以及膳飲無時皆會損傷脾胃,從而影響食物的受納運化,導致疾病的發生,甚至死亡。所謂:「食者生民之天,活人之本也」。《難經》中雲:「人賴飲食以生,五穀之味,熏膚充身澤毛,胃為水谷之海,主廩四時,四時皆以胃氣為本」。說明食物的攝取是機體生長發育、維持和增進健康的源泉。古人曾再三教導人們飲食要有節制,勿暴飲暴食,指出以酒為漿和飲食無節是體弱多病和早衰的重要因素。古人亦很重視食物營養價值及烹調技術,《素問》中記載:「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此外,還闡述了飲食五月味調和不當可產生各種病理改變與臨床症狀,如素問中雲:「多食咸,則脈凝泣(澀)而變色;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則肉胝月芻而唇揭;多食甘,則骨痛而發 落,此五味之所傷也」。並教導人們要依據四季時令的改變來調節食物的冷熱燥濕,如元代忽思慧撰《食膳正要》中雲:「春氣溫宜食麥以涼之;夏氣熱宜食菽以寒之;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冬氣寒宜食忝以熱性治其寒」。此外,亦反對過多食用肥美飲食,故雲「高梁之變,足生大丁」,說明了攝取過多脂肪類食物反易產生癰腫等病變,並強調了飲食五味調和適宜,能使機體的骨骼、筋脈、氣血、腠理維持正常生理功能,使人健康和長壽,即所謂「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長素忌葷食,能延年益壽。筆者認為,除保證每日營養,吃一些富有蛋白質的食品外,糖和高脂肪食物少吃為佳,多吃一些纖維素豐富的食品。纖維素多的食物能加速腸道蠕動,降低血脂和膽固醇,使某些致癌物無滋生之地。忌暴飲暴食,避免單純性肥胖和加重對消化器官及腎臟的負擔。此外,還應適當限制食鹽、煙酒。膳食安排合理是身體健康、精力充沛、延年益 壽的物質基礎
5、飲食養生有什麼意義和作用
飲食養生對於人體最重要的意義,即在於補充人體所需要的營養。一方面,飲食是人體精、氣、神的營養基礎。另一方面,食物各有不同的味道,對於各種味道相對應的臟腑亦有不同的功效。此外,食物不僅有性味之分,還有「歸經」的問題。各種食物對於人體臟腑、經絡、部位的選擇上亦體現著食物對於人體的營養作用。因此,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宜自身體質的食物,能使飲食的營養作用更加顯著。而飲食對於人體的總體養生意義,則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防病強身
飲食是人體攝取營養的主要來源,是人體健康、精力充沛的重要保證。合理地安排飲食,保證飲食營養的足夠攝取,能夠保證人體充足的營養供給,更能使人體氣血充足、五臟六腑功能健全。而人體氣血充足、五臟六腑功能健全、新陳代謝功能活躍,則能使人生命力強盛,對自然界變化的應變能力就能增強,抵禦外界致病因素的力量就更加強大。同時,飲食還能夠調節人體的陰陽平衡,根據人體的陰陽盛衰情況和食物的性味特點,安排適宜的飲食方案,或以養精、或以補形,且能夠調節人體的陰陽平衡。人體陰陽平衡,不僅能保證身體健康,且能夠預防疾病的發生。此外,某些具有特異作用的食物,本身就能夠直接用於某些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因此,合理的飲食不僅是強健身體的重要營養來源,更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2.延年益壽
歷代醫家對於飲食的延年益壽、延緩衰老之效都是非常重視。他們認為,合理的飲食調攝是長壽之道的重要一環。中醫認為,延年益壽的關鍵在於腎氣充盈。精生於先天,但依賴後天之養,精藏於腎而養於五臟,精氣充足則能使腎氣旺盛,腎氣充盈則能使人體健而神旺。因此,在選擇飲食的時候應注意選用能夠補益精氣、補腎強身的食物。另外,合理的飲食安排對於延緩衰老亦是非常有效的措施,尤其是老年人,充分而均衡的飲食營養對於充分發揮飲食的防老作用非常重要。此外,如芝麻、桑葚、枸杞、山葯、牛奶、甲魚、蜂王漿等食物都是具有防老抗衰、延年益壽作用的食物,經常食用,對於健康和長壽非常有益。
6、養生含義怎麼理解?
養生含義怎麼理解?
養生,動詞也,亦可為名詞。原指道家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養,即調養、保養、補養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長之意。現代意義的「養生」指的是根據人的生命過程規律主動進行物質與精神的身心養護活動。
7、養生是什麼東西
什麼是養生與保健?
中華民族有著悠遠流長的養生歷史,早在二千多年以前就重視養生之道,經過後世醫學家、養生學家的不斷總結、補充和發展,形成了不同的養生學派。傳統養生學的特點是,與中國古代哲學、傳統醫葯學密切相關,具有完整系統的理論體系,擁有豐富的養生方法。如傳統的氣功,古老的太極拳、華佗的五禽戲都是用來修身養性的,《黃帝內經》在國學經典中是唯一以聖王命名的書,這就意味著生命之學、養生之道在我國古代文化中被認為 是帝王之業,是大功德和大慈悲。
可見,養生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我們的先民在長期生活實踐中認真總結生命經驗的結果。
保健與養生是緊密相隨的,簡單的說,養生:保養身體;保健:保護健康。養生保健:保養護理身體的健康,使人長壽。養生保健是一種綜合的維持健康的行為,養生保健追求的不僅僅是身體的健康,生命的長壽,還有身心的健康,生活質量的提高,人能活得更健康、快樂。
總之,養生保健就是根據生命的發展規律,達到保養生命,健康精神,增進智慧,延長壽命目的的科學理論方法。
二 、如何進行養生與保健
養生與保健的方法很多,養生方法的選擇和中醫的辯證施治一樣,每個人的正確方法可能都不盡相同。選擇不適合自己的方法,結果會適得其反,比如羊肉為食療補品但陰虛體質吃了適得其反,體質差的人選擇剛猛的硬氣功練習身體狀態一直不會改善。因此,養生保健,必須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
同時,養生保健或者防病治病需要生活中全方面的調理,涉及飲食、起居、運動、心理、葯物等生活的各個方面,不是靠一個功法、一個祖傳秘方、一張食譜、一朝一夕就能有效,必須是長期的關注和堅持。
有效的養生保健方法,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適度運動、平衡心理等三個方面內容。此外還有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環境等等。
一)合理膳食,平衡飲食
民以食為天。我們身體的營養主要靠「食」補充,需要每天科學的進餐,這是飲食營養。研究發現,人類的膳食結構應以植物性食物為主,葷素搭配,且各種營養素的搭配也應均衡,應當多攝取植物性蛋白、澱粉和纖維,少攝取動物性蛋白和脂肪,同時還應少攝取糖類和鹽分。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視飲食文化的國家,幾千年的農耕文明使我們有140種菜可以選擇吃,所以中華民族形成了以穀物豆類為主(五穀就是糧食,指大豆、小豆、小米、米、面),進食足量蔬菜,以動物性食物作為補充,兼食水果的中華民族傳統膳食結構。這種膳食內涵豐富,營養均衡,保健養生功效明確,也保證了膳食的平衡。合理膳食可以使人不胖不瘦,膽固醇不高不低,血粘度不稠不稀。
怎樣做到大致的合理膳食呢?有專家解釋十個字:「一、二、三、四、五,紅、黃、綠、白、黑」。
1、是一天一袋牛奶。我們中國人膳食有很多優點,但普遍缺鈣,缺鈣會導致三大症狀: 一是骨痛。缺鈣的人骨質疏鬆,骨質增生,腰痛,腿痛,老年抑鬱症、全身痛。 二是龜背。越活越矮,越活越收縮,歲數越大個子越小。 三是骨折,一摔跤骨頭就斷。正常每人每天需要800毫克鈣,而我們一般人的伙食里僅有500毫克鈣,缺少300毫克鈣,一袋牛奶的量正好補充足了。
2、是250克到350克碳水化合物。六兩至八兩的主食,這六兩到八兩不是固定的。比如,有些年輕人、重體力活者,就要多吃一點,而體力消耗很輕,不用說一斤半,二兩就夠了。
3、是三分高蛋白。人不能光吃素,或光吃葷。蛋白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三分到四分正好。比如一分就是一兩瘦肉;或者二兩豆腐;或者二兩魚、蝦;或者二兩雞和鴨;或者半量黃豆。蛋白過多,消化不良,造成腸道毒素太多,也影響腎臟;蛋白質太少也不行,會出現營養不良,導致很多疾病。什麼蛋白質最好呢?魚類蛋白質最好,吃魚越多,動脈越軟,冠心病、腦中風越少。
植物蛋白大豆(黃豆)也很好。「可一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豆」,大豆中起碼有治療乳腺癌、直腸癌、結腸癌等5種抗癌物質,大豆含有大豆異黃酮,作為植物雌激素,可預防治療乳腺癌。對女性特別適合,對於補充生理性的雌性激素,植物雌激素是非常安全的,不像動物雌激素那樣會誘發癌症,建議女性要常喝豆漿。
4、是有精有細不甜不咸三四五頓七八分飽。粗細糧搭配,一周一、兩次粗糧,如棒子麵、老玉米、紅薯這些東西。三四五頓是指每天吃的餐數。七八分飽最重要。俗話說:「一頓少一口,活到九十九」, 「要想身體安,三分飢和寒。
5、是500克蔬菜和水果。500克蔬菜和水果就相當於八兩蔬菜二兩水果,新鮮蔬菜和水果含豐富維生素經常吃預防癌症最好。人體需要弱鹼。什麼是弱鹼?蔬菜、水果。
A 、「紅」是一天一個西紅柿。可以減少前列腺癌45%。吃熟的最好,因為番茄、紅薯是脂溶性的。如果這個人情緒低落,那麼吃點紅辣椒可以改善,紅辣椒是改善情緒減輕焦慮的好東西。
B、「黃」是什麼意思呢?中國人的膳食結構一般都缺鈣和維生素A,其表現為:小孩感冒發燒,扁桃腺炎;中年人癌症,動脈硬化;老年人眼花,視力模糊。補充維生素A可以使兒童增強抵抗力,對視網膜好,老人眼睛不花。含衛生素A最多的是胡蘿卜、西瓜、紅薯、老玉米、南瓜、紅辣椒等,也就是紅黃色的蔬菜。
C、「綠」是什麼意思呢?飲料里茶最好,茶中綠茶最好。綠茶里有茶酡酚,而茶酡酚是抗癌的。同時綠茶中含有一種抗氧自由基的物質,能延緩衰老,延年益壽,因此,越喝綠茶越年輕。喝茶能到能減少腫瘤、動脈硬化。
D、「白」是指燕麥粉、燕麥片。燕麥粥不但降膽固醇,降甘油三脂,還對糖尿病、減肥特別好。
E、「黑」是指黑木耳。黑木耳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黑木耳吃後能使血液變稀,不容易得腦血栓和冠心病。一天5克至10克,每次吃一點,做湯做菜都可以。
http://www.cnbmys.com/ysbj/
8、養生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