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盤坐養生

盤坐養生

發布時間:2020-07-25 09:14:55

1、盤腿打坐有什麼好處

2、平常盤腿坐著真的有養生保健的效果嗎?

盤蓮花坐是保健作用,盤腿可促進足三陰足三陽疏通,吃過飯盤有利於消化,並有利於任督二脈通暢,好處多,但需要持之以恆.

3、請問打盤坐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氣功,這一名詞是近代才有的。最開始是說的武術中的一種功夫,後來被泛指:引導、吐納、武術氣功、養生之術、佛道中的「性命雙修」之法等。
由於它所指的范圍太廣,它的意義就很難做出一個准確的解釋。總的來講:可強身健體,祛病延年;大點說,可以長生不老、青春永駐等。
按傳統文化的講法:以佛道中的「性命雙修」之法,最為高深;可稱為「無上心法」。因此,僅介紹佛道中的「性命雙修」之法。
修行的方法。
我這里所講的修行方法,是古聖先賢和高僧大德所著典籍中的密傳心法中入門法的基礎;同時,也是其中密傳心法中的精髓和關鍵之處;即是入門之法,也可作深入修習之用;原典籍中的方法是出世法,而我這所講的入世法,故有所不同。由於流派和門徑的不同,方法各異。總體,可分為以下兩種各有側重的方法:
1、收心止念法(佛家稱為:止心如水)
採用坐姿、立姿或卧姿皆可。關於姿勢,在這里就不詳訴了。大家可參考世面上的氣功書籍,坐姿可參考目前比較流行的瑜伽功中方法(建議看伯忠言與張惠蘭合著的《瑜伽——氣功與冥想》一書,較有權威性)。因流派的不同,很多相同的姿勢有不同的稱謂。坐姿較為常用,故將常見稱謂加以介紹(以瑜伽為主):簡易坐(人盤或散盤)、半蓮花坐(地盤或單盤)、蓮花坐(天盤或雙盤)。先從簡易坐開始練習,循序漸進逐漸提高難度,不可操之過急。如肢體過於僵硬者,可以練習一些瑜伽姿勢或者作一些其他方式的柔韌性訓練。
在盤坐時,慎防風寒暑濕的侵襲;否則,無葯可醫。下半身的保暖、防濕,尤為重要。後背不可對著風口,須知:避風如避箭;要知道:神仙還怕腦後風,何況我們都是凡人。盤坐對風濕、類風濕性等各類關節炎,有非常好的治療效果。如果上盤後感到關節疼痛難忍,請將兩腿向外移開一些;疼痛依舊不能緩解,就松開盤;稍候再試,情況依舊的話,可能有隱性疾患,請盡快到醫院進行徹底檢查和醫治。隨便提一下,有疾患者不可單靠修行之法,該就醫者一定要看醫生。盤坐除了作功時做,平時也是可以做的。先練腿,後練心;靜練氣,亂練神。
此法,與瑜伽功中的冥想極為類似。坐好後,輕柔的閉上眼睛,同時將目光內收。將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在一處,即:意守。注意觀察呼吸,並使呼吸深長、緩慢、均勻。如:漸漸進入忘我之境,這樣更好。凡人是將精神外用,聖人是精神內守。《黃帝內經》:「精神內守,真氣從之,病安何來。」
對初習者,坐下後的雜念反而會更加多。這種情況,有兩種解釋。(1)我們本身就處在紛亂的環境中,所以你並不覺得心頭有那麼亂;當靜下來的時候,就反映出來了。(2)好比是以前的陳年亂帳,現在拿出來進行整理;很多被遺忘的帳目,都會翻出來;然後,歸類處理;清帳後,新帳隨到隨清。例如:以前答應別人事或欠的人情,該辦的,就辦了;該還的人情,就把它還了;這樣心思了卻了,心裡自然就會平靜下來了。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以後雜念就會少了。
對付雜念的最好辦法是:把自己作為一個旁觀者,任其來去,不迎不拒。就象對待一個你不歡迎的客人一樣,既不歡迎,也不拒絕;使其感到無趣,自己就會走了。平時遇事時,該如何處理,就如何處理。只要能使自己的心境,象水一樣微起波瀾,隨後便歸於平靜,就可以了。好似:石入靜湖,盪漾不止,片刻即復。又如:燕過長空,影沉寒潭。燕無留影之意,水無留燕之心。
收功。兩手搓熱,將手心正對眼球,輕撫,讓熱量傳到眼睛上;作3或9次。兩手搓熱,由上至下撫面,3或9次。用十指梳理頭部(梳理的是頭皮,不是頭發),3或9次。兩手搓熱,捂一會兒耳朵,作3或9次。兩手搓熱,撫在兩個腎臟的區域上,讓熱量傳到腎臟上;3或9次(如感到腎臟輕度不適,不必擔心,屬正常;可多作幾次)。輕輕睜開雙目,松盤,起身,功畢。活動一下或按摩腳踝和膝關節,待麻木感消失後,即回到常態。如遇急事,可以省略一些步驟;定住心神,慢慢睜開眼睛,緩慢起身,即可。體質過於虛弱的人想將兩手搓熱,比較困難;簡單做一下,就可以了。有時候感到體內的能量異常活躍,把全部注意力集中起來,去平息它;待平靜之後,靜坐20分鍾左右,再行收功之法。
2、調息法。
此法與收心止念法基本相同,不同之處是以調息為主(調整呼吸)。可能有人會覺得不就是調整呼吸嘛,又有什麼特殊的地方?調息法對身體的益處是相當宏大的,並且在中、西醫理論中可以找到依據來加以說明。在這里就不闡明了,只要大家重視就好。
順腹式呼吸:吸氣,小腹隨之鼓起;呼氣,小腹內收。吸氣或呼氣不可以達到極限,不然會很難受;達到8~9成,就可以了。使呼吸深長、緩慢、均勻,這樣可以提高血液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量,並且降低呼吸過程中所消耗的能量。
極度虛弱的人,即使調息也會感到很吃力;建議:以自然呼吸為主。
收心止念法偏於修心,適合體質較好及年輕人修習;調息法則偏於修身,適用於體質弱和年老者;兩法也可並作一法而用。
每次行功的時間,至少為30分鍾;過短,很難有收效;一般1小時,為宜。行功時段的選擇:大多時段都可以,年紀大的人不要在子時(23時~1時)練功,以防出現危險。有些特殊時機也是修行的好機會,如:精力充沛、疲勞、興奮、將醒未醒等。在行功之時,遇到的一切情況和景物都是正常的,不要驚慌(一定要定住心神,不為所動);大多數是幻象,不可當真(要把自己作為一個旁觀者),不然會誤入歧途的。切記!切記!修行是一種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因人而異,不可強求。有個別人會什麼感覺都沒有,屬於陰陽和平之人;能堅持修行的話,將必有大的成就。自己的功境,不可輕易告訴別人;不然,會有意想不到的麻煩。

4、打坐盤腿對人有啥好處和壞處,具體的原理在哪?有哪位高人能夠清楚的解釋一下?

除了可以提高身體柔韌性,減少運動損傷幾率外,經常練習還可以鍛煉腿部、腰部力量,提高注意力。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每年有近萬名患有各種疾病的人就診,醫生除了給病人用葯外,還經常會教他們如何盤腿打坐,以消除精神上的壓力和煩惱。而在日本,許多地方流行年輕女性做「一日尼姑」的時尚潮流,到一家寺廟盤腿打坐,齋戒清心,工作的壓力和煩惱也就煙消雲散了。
盤腿而坐時,兩腿分別彎曲交叉,把左腿踝關節架在右腿膝關節處,向前俯身,保持這個姿勢。如果連10分鍾都堅持不了的人,那就說明你的腿部、踝部、髖部的柔韌性不夠,平常也缺乏柔韌練習。
怎樣鍛煉身體柔韌性呢?以下2個簡單的練習動作,每次只需要花費約5分鍾的時間,針對腰、臀、腿部進行拉伸,就能大幅提高身體靈活性,輕松完成盤腿坐。
坐姿前屈:坐在墊子或床上,雙腿並攏伸直,盡可能向前俯身,雙手觸碰小腿脛骨,感覺到大腿後側被拉緊時,保持15—30秒鍾,休息半分鍾,再做一組。為增加趣味性並測試自己的進步程度,可每次練習都盡可能使雙手比上一次往前挪一點,直到雙手超過腳掌的位置,胸部能夠貼到膝蓋為止。
跪姿伸展:跪在墊子上,雙膝並攏,腳踝背伸,使兩個腳面都貼在墊上。然後雙手後撐,盡可能後仰上身,感覺到大腿前部被拉緊時,保持15—30秒鍾。休息半分鍾,再做一組。隨著大小腿柔韌性的增強,你將能夠使上半身躺在墊上。

練習一段時間後,你的柔韌性將大幅提升。一般健身者,可以從單盤(一側小腿貼地,另一側小腿架在其上)開始,可以墊個坐墊,然後雙腿盤坐,即兩只腳都架在對側腿的大腿上,上身保持挺直,雙手交叉虛放在肚臍處,沉心靜氣、排除雜念,打坐20—30分鍾即可。

5、盤坐有什麼好處

為什麼要盤坐呢?盤坐的目的是用我們打開的大腿脛骨幫忙,讓我們坐下時尾骨朝下以便可以坐得更穩。另一個好處是,我們如果把腿折起來,停留在同一個姿勢幾分鍾後,血液就不會再流到下半身了。也就是,我們血液循環的路徑變短,而且短了一半以上。這對改善上半身的血循很有幫助,有的人在盤坐一陣後,上半身會微微發熱,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此外,在盤坐一陣後,打開並舒展兩腳,會覺得血液會一股腦兒地往下半身沖,對平時下半身血循較差的人,也有改善的效果。不過,很多宗教人士盤腳,並不為加強血液循,而是在您盤坐一陣後,會發覺自己的思慮會放緩下來,能幫我們鎮定情緒,好進入靜坐的階段。
如何才能坐得久?
相信不管您曾用什麼方式來盤腿,一定都遇過相同的經驗:坐了大概十來分鍾後,就覺得腳開始腫脹發麻,再久一點,就會覺得麻痛難耐,必須把兩松開,不是嗎?初學者遇到這種情形不要慌,因為這很正常,只要掌握二個重點,就能讓自己沒那麼痛苦。
首先,您可在尾骨下方墊個墊子(可用瑜伽磚、結實的抱枕等),大約10公分高,可以讓您坐得比較舒服。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把骨盆墊得高一點後,可讓我們兩大腿盡量與地面平行,可稍減輕髖關節大腿肌肉的壓力。這樣可以讓我們坐得更直、更穩、更久。
還有,盤坐必須循序漸進,急不得。您可先從每次10分鍾開始,每周增加5~10分鍾地往上加時間。而且,初學者不建議用蓮花盤姿勢,因為一來可能做不起來;或者,即使勉強做起來,姿勢不正或坐不了幾分鍾就疼痛難耐,反而適得其反。所以我建議,初學者可從散盤開始,配合著體位法的練習,讓自己的髖關節、下腰肌、大腿肌,甚至是腳踝都更鬆了以後,再試試是能否蓮花盤?
其它替代方案,
練靜坐或呼吸法,也可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練習。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想讓初學者勉強盤坐,但背脊沒打直、骨盤沒平穩,或是花太多心思在自己的姿勢上,而沒有進入靜坐或呼吸的情境,因此建議可先試著坐在椅上練。
另外一種替代坐法是,像**人那樣並著腿跪坐著,也就是金剛坐。若您怕坐久膝蓋會痛,可在兩膝下放個軟墊,再在膝窩里也放個軟墊,這樣可減輕膝蓋的壓力,坐得更輕松一點。
* J' P$ d. Q! ^) N3 c5 d* |9 L% v 不論您用哪一種方式盤坐,請記得一定要坐得直坐得正,至於坐多久,則看自己的狀況而定,不必太過勉強。您也不用擔心,每天盤坐二十分鍾,就會把骨盆撐大,畢竟時間並不長。不過,我也不建議大家沒事就盤坐,整天盤坐是真的會把骨盤撐變形。

6、盤坐對身體有好處嗎?

是能改善腿部、踝部、髖部的柔韌性,使兩腿、兩髖變得柔軟,有利於預防和治療關節痛。盤腿這一動作在瑜伽中是最基本的動作,對健康人來說,多練練盤腿這一簡單的動作對身體多有益處。

每天睡前或者早上起床時,人們不妨在床上盤腿打坐10分鍾,這樣可以放慢下半身的血液循環,從而增加上半身,尤其是胸腔和腦部的血液循環。

剛開始盤腿的人們可以在尾骨下方墊個大約10厘米高的墊子,把骨盆墊得高一點後,可稍減輕髖關節大腿肌肉的壓力。還要注意的是,如果感覺到雙腳腫脹發麻,最好站起來活動一下。

(6)盤坐養生擴展資料:

左右腿互換,再進行左側髖關節部位的檢查。仝士穎主任說,這種檢查叫「4字試驗」,是美國一位骨科醫生發明的,是早期篩查股骨頭壞死、強直性脊柱炎等病的重要方法。

如果患者在自檢的過程中,感覺大腿根部劇烈疼痛,應及時到醫院進行進一步檢查。最常見的是滑膜炎。但是,如果患者經常吃激素、有吸煙飲酒習慣、股骨脛有骨折史等,應考慮股骨頭壞死可能。

如果患者還伴有膝關節周圍疼痛、夜間易疼醒等,要考慮強直性脊柱炎。也有少部分人是結核病,多伴有潮熱、盜汗、食慾減退、消瘦等。

7、靜坐養生如何訓練?

靜坐是古代養生家們修養身心的一種基本方法。在諸多的靜坐姿勢中,以盤腿靜坐的保健作用效果最好。盤腿靜坐的形式分為自然盤坐、單盤坐和雙盤坐。盤腿靜坐的益壽、祛病、健腦作用已被現代醫學所認識。

1.盤腿靜坐的保健作用盤腿靜坐有多種保健作用,分析如下:

1.健腦益智作用盤腿靜坐過程中,人體的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系統會發生一系列效應性改變。下丘腦是植物神經系統的高級中樞,下丘腦的活動直接影響植物神經系統所屬的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系統。在盤腿靜坐過程中,副交感神經系統的活動常常趨於生理性增強,對健腦益智有增進作用。

2.內源性阿片肽的獲得在靜坐過程中,大腦高級神經中樞會分泌出「快樂物質」——腦啡呔,腦啡呔也稱作內源性阿片肽。現已測出在靜坐中5-羥色胺的分泌是增多的。而葯理學研究認為,多種毒品的結構都有一部分與5-羥色胺的結構相近,但服用毒品所發生的5-羥色胺效應是虛假的,會導致大腦高級神經所分泌的5-羥色胺的實際減少,而引發萎靡不振、全身無力等毒副作用。而在靜坐過程中,5-羥色胺的增多是生理性的,此內源性阿片肽的保健作用十分廣泛,可營造人的好心情,可使人增強記憶,可活化腦細胞,可調整內臟功能,可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在祛病、抗衰老、延年益壽方面有獨到的作用。

3.消除精神壓力在靜坐時要排除雜念,減少慾望,保持松靜愉悅的心態,這對消除精神上的壓力和煩惱有一定的作用,給中樞神經一個體息調整的機會。

4.增強免疫系統的活力在靜坐時,內分泌系統功能得到了生理性增強,從而增強了免疫系統的活力。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健康學家對50名志願者做試驗,其中25名參與者每周5次做靜坐練習,每次靜坐約一小時;其餘25人做跳舞等其他健身運動。8周後,對參加受試人員進行大腦前緣活動狀況的電子掃描檢查,檢查發現,靜坐者的大腦左側細胞顯得特別活躍,體內抗體水平較高,而對比組人員則不如靜坐組明顯。

5.調動自身的潛能生命有一定自行康復的功能,在通常情況下,人的康復能力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並不能很好地發揮出來。從這個意義上講,盤腿靜坐能夠使生命的潛能發揮出來,起到保健祛病的作用。

6.整體調節作用盤腿靜坐不是針對局部的病患,而是對整個機體的身心狀態起到全面的、雙向的調整作用,如高血壓者可降低血壓、低血壓者可升高血壓。

7.開啟會陰穴的作用道家與密宗養生理論認為會陰穴是人體不容易開啟的「鐵門」。在雙盤腿靜坐的姿勢下,會陰穴便處於鬆弛狀態,容易開啟。會陰穴的開啟對於打通人體中脈、沖開頭頂進會穴有獨到的作用。中脈一通,百脈俱通,百穴皆開,百病不生。故稱會陰穴為「生死竅」。中醫理論認為,會陰空與性腺、腎功能關系密切,又是任督二脈的樞紐之地,會陰穴的開啟,對於自身能量的轉換有促進的作用,對保健祛病有很大的影響。

2.盤腿靜坐的姿勢盤腿靜坐的姿勢分為以下幾種:

1.自然盤坐放鬆褲腰帶,頭頂端正,下頜稍內收,兩眼微閉,口輕合,舌舔上齶,面帶微笑,含胸擾背,腰站自然伸直。兩腿交叉盤起,左壓右或右壓左均可。兩足均按放於坐具上,能夠分別壓在對側膝下。兩臂自然下垂。雙手能夠分別自然的放在大腿上,能夠手心向下,也能夠手心向上,還能夠互相輕握或結手印,置放於丹田處。

2.單盤坐單盤坐對頭部、上半身以及手臂的安放要求均同自然盤坐,只是在盤坐時將一條腿盤在另一條腿上,把盤起之腿的足搬上來,放置於被壓之腿的大腿上,左壓右或右壓左均可,但應輪換盤。此坐法只有一足與坐具相接觸。

3.雙盤坐頭、身、手臂姿勢均同自然盤,雙腿的盤法是先將左足或右足放在對側的大腿上,然後再將對側的足搬上來放在另一側的大腿上,兩足心均應朝天。這樣,雙盤坐的兩足均不接觸坐具而是置放於對側起來的大腿上。

還應說明,盤腿靜坐應准備坐墊,坐墊的後面應高出前面一二寸為好。

3.盤腿靜坐前的肢體訓練為了靜坐的穩當舒適,靜坐前需要先做如下訓練。

1.打腿端坐床上,兩腿前伸,足跟著床,然後雙手握空拳或張開,用空拳或手掌稍用力盤打大腿到小腿的上下、左右各個部位至舒適微熱。

2.俯拍湧泉端坐床上,兩腿前伸,足跟著床,上體彎腰前俯,同時兩臂前伸以兩手掌拍打著兩足心湧泉穴,然後直腰坐正為一次,反復做36次。夠不著湧泉穴者,不可勉強,盡量使腰前俯即可。

3.活腰自然盤坐在床上,兩手放在兩膝上,然後晃動上身,先順時針旋腰36次,再逆時針旋腰36次,旋腰時上體一定要放鬆做繞環運動。

4.壓腿端坐在床上,伸直左腿,然後將右腿屈膝,右腳放在左大腿上,用右手扶住右膝,左手握住右腳,然後用右手下按左膝,使之盡量接觸到床面,再上提恢復至原狀,一下一上為一次,反復做至右大腿根靈活。如法再換左腿按壓,至右腿根靈活。

5.旋腳端坐在床上,一腿伸直一腿屈,把屈腿的腳放在伸腿的膝蓋上,一手握住屈腿的腳腕,一手握住屈腿的腳尖,輕輕轉動所握之腳的踝關節,內旋外轉各36次。如法,再換另一腳做踝關節運轉。

6.上坐上述預備動作熟練後,下肢各關節都靈活了,便可試著雙盤坐。如不適應,千萬不可勉強,還需接著訓練。就健身而言學練前幾項動作對預防腿腳衰老有獨到之處。

7.下坐下坐後,不要急於下地走動,可先伸直雙腿,做大腿、小腿、膝蓋的拍打按摩活動,再做雙腳的踝關節的旋轉活動,再做腰部的隨意運動後,再下地慢慢走動。

4.靜坐的意念意念屬心理學的范疇,是人們常說的「想」。靜坐時調整意念的目的是為了人靜、為了使紊亂的大腦神經有序化。因為靜坐就是要調整、強化生命的信息,靜坐的過程就是一個發生能量、挖掘潛在能量的過程。特定的良性意念,是自身的高層次、潛在性的生命的能量,時間一長,此能量便會明顯地顯現出來。但不良的、惡性的意念,不僅達不到祛病強身的目的,還會出現靜坐偏差。

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表明,好的意念能增強免疫系統的作用,使兩種重要的免疫細胞增加,一種是唾液免疫球蛋白A細胞增加,另一種是T淋巴細胞增加。國外有學者說:「疾病之所以能寄生於我們的身體,危害我們的健康,主要原因就是我們的意識發生了偏差。」

5.靜坐時的意守意守也屬心理學的范疇,即人們常說的「留心力」。靜坐時的意守就是將留心力集中於身體某一特定的部位或身外的美好景物,也就是大腦意識思維的高度集中,以收到抑制雜亂無紊的思維。意守要講究穩定性,也就是時間上的持續,能持之以恆,不是今天意守這里,明天又意守那裡。意守還要講究適度性,要防止假意過濃,對意守的對象要似守非守,若即若離。在意守的過程中也可配合良性的意念,讓意守與意念在靜坐過程中相輔相成,起到良好的保健身心的作用。

靜坐中意守的部位很多,各人可依據自身的體質病情選用,下舉幾例:

1.意守印堂印堂在兩眉之間,有升陽益智的作用,低血壓及欲開發智力者宜用,高血壓者禁用。

2.意守下丹田下丹田天位於臍下三橫指處。意守下丹田保健作用最強,又最穩妥,古今養生靜坐者都提倡意守下丹田。中醫理論認為:下丹田是任脈、督脈、沖脈的經氣運行的起點,是體內元氣升降開闔的樞紐,是男子藏精、女子細胞之處所。道家養生理論認為:下丹田是性命之祖、生氣之源、元氣聚集之所。現代醫學認為:下丹田位於腹腔、盆腔交界處,是腹腔植物神經的主要神經叢、神經節所在地,它支配該區域內所有臟器、血管和內分泌系統,對全身影響極大。這都說明了意守下丹田在靜坐中的重要性。

3.意守湧泉湧泉位於腳前掌的中心處,中醫認為是腎氣之根,降氣之處,具有育陰潛陽的作用。陰虛火旺者、上實下虛者、及高血壓病患者易守此穴。但中氣下陷、低血壓病人不要意守此穴。

4.體外意守可選擇你最喜歡的、熟悉的、簡單的外界環境作意守,如:日月星辰、山河湖泊、花園草地等;其特點是容易放鬆,最適合神經衰弱,初學靜坐者選用。

6.靜坐的原則靜坐雖有益健康,但必須遵從以下幾條原則,才會起到保健祛病效應。

1.靜坐的嚴肅性坐是為了靜,只有心靜下來,才是坐的目的,倘若心靜不下來,坐也是通常的休息而已。由此說,入靜是靜坐的真諦與必需。

2.靜坐的持久性靜坐必須持之以恆,養成規律化、生活化,以形成條件反射,能更好地發揮靜坐的保健效應。

3.靜坐的特殊性靜坐起源於宗教,但宗教靜坐與養生保健靜坐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宗教靜坐有著特定的宗教思維方式,在靜坐中不僅要求深層次的人靜,還要求在入靜的基礎上人定,追求出神入化的境界,由此宗教靜坐要求坐的時間比較長。養生保健靜坐要求排除雜念以求入靜,但人靜的目的是使體內的一切物質都能發揮好的生理效應,起到養生祛病的作用,所以養生保健靜坐要因人而異坐到恰到好處便可。

7.靜坐的留心事項①必須做到因人而異、循序漸進的原則。最好在有靜坐經驗的老師指導下進行,千萬不可盲目亂來。

②靜坐的環境要安靜,空氣要新鮮,溫度要適宜。靜坐時不要受驚嚇,並留心防感冒。

③在心煩意亂時,心意過重時,勞累疲乏時,均不宜練靜坐。要待到心情相對平靜、身體歇過來之後再練靜坐。

④在靜坐中,有些人會出現幻聽、幻覺,要採取不理睬的心態,千萬不可當真,古人說:一心不動,幻象自退。

⑤靜坐必須與平時的心性修養、日常生活中的飲食起居的調理相互有機的結合,才會更好地發揮出養生保健的效應。

⑥有精神障礙的人、有精神疾病的人均不宜學練靜坐,以免發生靜坐偏差,造成不必要的心身損傷。

⑦對於入靜困難的人,在靜坐中也可默念字句或聽美妙的音樂,以排除雜念幫助入靜。

與盤坐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