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清明養生口訣

清明養生口訣

發布時間:2020-07-25 07:53:32

1、清明節養生有哪些原則

推薦一本書《黃帝內經二十四節百氣養生法》這是一本引導我們順應自然,掌握二十四節氣養生精髓的保健圖書。本書在《黃帝內經》的基礎上,結合二十四節氣不同的氣候特點,進度行深入和詳盡的分析,提出了每年二十四節氣中需要注意的養生問要點和養生方法。
全書共分為二十四個部分,每一部分對應一個節氣,闡述和解答了各個節氣與人體息息相關答的養生要點。在每個節氣的後面,還附有中醫古籍中關於節氣養生的保健要法,從而從衣專食住行上為讀者分析春夏秋冬的養生智慧、一年四季的養生提醒和二十四節氣的養生關屬照。

2、清明時節的養生應該注意什麼

清明時節的養生注意1、不怒:
春季是肝陽亢盛之時,情緒易急躁,要做到心胸開闊,身心和諧。心情抑鬱會導致肝氣郁滯,也使免疫力下降,容易引發精神病、肝病、心腦血管疾病等。
清明時節的養生注意2、不妄:
老人本來陽氣相對不足,而春天是養陽的大好時機,如情慾妄動而房事較頻,會耗氣傷精,進一步損傷陽氣,因此人們特別是老年人在春天應適當節制性慾。

清明時節的養生注意3、不靜:
春天自然界陽氣開始升發,人體應該藉助這一自然特點,重點養陽,養陽的關鍵是「動」,切忌「靜」,人們應積極到室外鍛煉,但是老人春練不要太早,應在太陽升起後外出鍛煉,鍛煉前應喝些熱水、牛奶、蛋湯等熱湯飲,同時運動要舒緩。
清明時節的養生注意4、不濕:
居室每天中午要開窗通風,被褥和衣服要保持乾燥透氣,春季多穿純棉的寬松衣服,可避免發生濕疹。另外,不要選擇潮濕的地方進行鍛煉,運動出汗後要及時擦乾。
清明時節的養生注意5、不酸:
春天飲食應「省酸增甘」,因春天本來肝陽上亢,若再吃酸性食物,易導致肝氣過於旺盛,而肝旺容易損傷脾胃,所以,春季飲食忌酸。酸性食物有羊肉、狗肉、鵪鶉、炒花生、炒瓜子、海魚、蝦、螃蟹等。宜食用甘溫補脾之品,可多吃山葯、春筍、菠菜、大棗、韭菜等。
清明時節的養生注意6、不凍:
春季氣候忽冷忽熱,要遵循「春捂」之說,不宜馬上脫下棉衣,換裝時應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則,先把上衣減掉一些,褲子可晚一些減,下身寧熱勿冷,以助養陽氣。特別是患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的老年人、有痛經史的年輕女性,初春時要盡量使身體「不凍不寒」。

3、求靜心口訣!

你可以試試道家的靜心咒,這個應該可以起到一些心理安慰作用。
靜心訣(道家):冰寒千古,萬物尤靜,心宜氣靜,望我獨神,心神合一,氣宜相隨,相間若余,萬變不驚,無痴無嗔,無欲無求,無舍無棄,無為無我。
清心訣(道家):清心如水, 清水即心。 微風無起,波瀾不驚。 幽篁獨坐,長嘯鳴琴。禪寂入定,毒龍遁形。我心無竅,天道酬勤。我義凜然, 鬼魅皆驚。我情豪溢, 天地歸心。 我志揚邁, 水起風生!天高地闊,流水行雲。 清新治本,直道謀身。 至性至善,大道天成!
還有一個冰心訣,如果這兩個還不行,那就試試吧

4、誰有類似清心咒的口訣,讓人清明的

你搜索一下,道家靜心咒。

5、長生不老的口訣是什麼

靜中的氣 心想事成 無中生有 1念帶萬念
道家內丹入門功有二:第一步為煉己,其功成標志為丹田氣暖,腎如湯煎,氣行帶脈。第二步為築基,其功成標志為氣通任督。此後,便進入後天返先天狀態,一切有為之法皆不存在。社會上流傳的文武火煉精、采大小葯等有為之法,均屬似是而非。

我們修煉內丹功,須先從有為之法入手,明了先後天及陰陽妙理。後天乃有為,先天乃無為。後天屬陽、屬動,陽中有陰、有靜。先天屬陰、屬靜,陰中有陽、有動。後天轉化為先天,即陽轉換成陰。後天陽中之陰轉化為先天陰中之陽,即所謂「道至虛無生一氣」、「無中生有」、「靜極而動」。內丹功修煉達到返先天狀態時,所有後天的有為之法、思維方式都不復存在,到此時練功者方真正進入內丹功之門。

如今,社會上流傳內丹功之文武火煉精、采大小葯、過三關之法,乃有為之法。當練功者返入先天狀態,先天元氣出現之時,如果用有為之法煉氣,那豈不又落後天。眾人不知先天真意(元神)在此的作用何等重要。

築基階段氣通任督,此時之氣稱為營衛之氣、混元之氣。任督二脈皆通之後,進而修煉靜定功境,即老子所謂「致虛極,守靜篤」。當靜極而動,陽生之時,即元始先天祖氣到來之候。此時,玄關竅開,採取之法要求忘卻一切思維,以無待有,恍惚之中以真意返光內照,真氣綿綿。待先天氣足之時,以真意引先天之氣行走於由混元氣所打通的任督二脈之中。一旦達到先天之氣能在脈中行走,便開始了後天返先天的過程,從而正式進入內丹功修煉階段。
一、煉己口訣

盤 坐 睡覺 走路 寧心,松靜自然。唇齒輕合,呼吸緩綿
手須握固,眼須平視,收聚神光,達於天心
進入泥丸,降至氣穴。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丹田氣暖,腎如湯煎。氣行帶脈,煉己功全

煉己之法:當身體全部放鬆 心靜 調身、調心達到要求後,接著慢慢將兩眼神光和氣從遠處收至天心(兩眉之中間),同時輕合上雙眼。光聚天心又稱回光,把神光回收至天心。然後引此神光進入腦中 泥丸宮,再慢慢降光從中脈下至氣穴下丹田。此處氣穴位於小肚子眼下 兩腎之間,臍後七分,命門前三分。行腹式停閉順呼吸法:吸氣時氣入鼻孔緩慢吸入,沉至氣穴,同時整個小腹部及兩腎向外稍擴張。氣吸至七分滿時,閉住氣,意守氣穴。閉氣時間總以不勉強力度。呼氣時,氣從鼻慢慢呼出。放鬆腹,兩腎火熱如湯煎,此為腎中精氣發動,將要外出。精氣若有自行走動之兆,此乃關鍵之時,立即引此精氣行走人體奇經八脈之一 帶脈。(和要帶相似 在丹田外面循環 腹部「帶脈不暢」,就會造成全身氣血不暢、脂肪堆積、皮膚鬆弛、宮寒等各種症狀,影響女性的健康。女的 來事(月經)幾天不可練.(用小肚子 去呼吸 有3個月 大肚子可成小肚子)帶脈打通且順暢之後,丹田氣足矣。行功至此,效驗自知。煉己功成,按行築基。

二、築基口訣

丹田氣足,督任並行。防危慮險,依脈運行
周天循環,暢通身融。氣歸丹田,功成法明

當丹田之氣充足之時,意運此氣過督脈三關(身體 後面 前面 尾間、夾脊、玉枕)入泥丸,順任脈降中丹田,再降至下丹田。如此周天循環不已,脈路暢通。此時,全身精力充沛,目光炯炯,面色紅潤,氣足神清,至此築基功成。
築基階段,氣通任督之時,須防危慮險。逐步打通督脈三關,不可心急煩燥,否則導致氣血亂竄,走火出偏。這一階段專煉混元丹田氣,此氣煉成不僅身強體健,可為人治病療傷,而且可應用於武技之中。運氣於胸腹可抗拳腳棍棒擊打;運氣至手掌測可開碑裂石。念到 氣到
以上道家內丹功,避免了一般玄虛之倫,理論通俗易懂。如果,你在秋夏兩季子午二時(指夜半和正午。舊時計時法,以夜間十一時至一時為「子」時,以白晝十一時至一時為「午」時)修煉,則效驗立桿見影 全部背誦下 時刻想想 把我發的東西背誦下 就可 在不在這里沒關系 2年有成的 可聯系我 不要錢 明著自明 長生法門 多走路 身體好 不生病 呼 走3 吸走3 自然去做 不氣喘就可 多吃面 在喝面湯可治療消化病

6、四季養生16句口訣是怎樣的?

四季養生16句口訣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夏日需清補,諸病皆能除。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四季養脾。

違背春生之氣就容易少陽經不能蘊養生氣,肝氣不足則肝臟出現不好的變化。違背夏長之氣就容易太陽經不能運行通暢,心氣不足則心臟容易內虛。

違背秋收之氣就容易太陰經內不能及時收斂,肺氣不足則肺臟焦而脹滿。違背冬藏之氣就容易少陰經不能收藏陽氣,腎氣不足則腎臟負擔過重。

春噓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腎寧。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熱難停。發宜常梳氣宜斂,齒宜數叩津宜咽。子欲不死修昆侖,雙手摩擦常在面。《莊子·刻意》篇中說容:「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徑鳥伸,為壽而已矣。」

中醫《內經》有曰:「春三月此為發陳,逆之則奉長著少,夏為寒變。夏三月此為蕃秀,逆之則奉收者少。秋三月則為容平,逆之則奉藏著少,冬至病重。冬三月此為閉藏,逆之則奉生者少。」

7、清明節氣如何養生:遵守四個養生原則

1、注意花粉過敏
春季是花粉過敏的高發季節,這時候多數花兒已經開放,花粉的傳播和空氣中的濕度、風速等有著不小的關系,加上空氣乾燥,花粉的傳播就更大了。因此,在春百季的時候,特別是在風大或者晴朗的天氣時,會花粉過敏的人要減少出門或者避免出門,以免出現花粉過敏的情況。
特別是在清明,濕氣會比較重,蕁麻疹和過敏性鼻炎患者還有哮喘等疾病,都是這個季節的高發疾病,更要特別注意。
2、多食用新鮮蔬菜
在清明時節,養生要注意和大自然的同氣相求,要多食用應季和當地生產的蔬菜和水果。水果要和應度季、當地相適應,才能夠幫助人體進行自我調節。在蔬菜方面,要多吃香椿、韭菜和薺菜內等一些春季時令蔬菜,以及蘿卜、山葯、芋頭、紅薯等具有能祛濕和溫胃功效的蔬菜。
3、飲食宜清補
清明正處於溫暖的空氣和冷空氣交替的時候,天氣忽晴忽雨,忽冷忽熱,人的身體往往會因為濕氣的入侵,導致出現四肢發麻的情況,所以在飲食方面,除了要多吃利水祛濕的食物之外,也要適當的多吃一些舒筋和養血的食物。
4、注重養肝
春季是養肝的主要時間,如果能保持肝功能容正常,那麼體內的氣就能運轉正常,保持旺盛的經歷,氣血也就會通常,五臟六腑也能維持正常的運作功能。

8、誰有一些養身口訣,修煉功法口訣也可以?!!

養生十六宜
1.發宜多梳 用木梳每日梳頭3—5遍,每遍60次左右。可以疏通頭部經絡,防止脫發和頭發早白。
2.面宜多擦 用雙手輕擦或拍打面部,每次1—2分鍾,每日2—3次。因經絡系統中足三陽經都起於頭面部,擦面可疏通經絡,並有面部美容作用。
3.目宜常運 即眼球轉動,速度要均勻,每個轉動方向可作2—4個節拍,限睛疲勞適當休息。運目可加速眼睛局部血液循環,防止視力衰退,明目清神。
4.耳宜常彈 用兩掌心掩耳,用食指放在中指上,向下彈響十次,然後突然張口。彈耳可預防耳聾,增強記憶。
5.舌宜抵齶 舌輕抵上齶又稱搭鵲橋,意在使任督兩脈相通,從而達到陰陽平衡的目的。
6.齒宜常叩 叩齒即上、下排牙輕輕咬合,每次輕叩牙齒36次,先叩大牙,再叩門齒。可達到固齒清熱療牙疾之效。
7.津宜數咽 光鼓腮干漱口,待唾液充滿後分三次咽下。能起到滋陰益氣的作用。
8.濁氣常呵 體內濁氣要慢慢呼出。有清理濁氣、補益臟腑的作用。
9.背宜常暖 背主一身之陽氣,是督脈所在處,常暖可使陽氣運行並暢達全身經脈,起防病治病作用,可採用按摩、曬太陽等方法。
10.胸宜常護 胸為心、肺所在,需特別保護,以防外邪侵襲。
11.腹宜常摩 腹為胃腸等臟器所在,常作腹部按摩有利消化。
12.穀道宜常撮 穀道指肛門,平時有意識撮提肛門,可防治痔瘡、肛裂等疾病。
13.肢體宜常搖 四肢經常活動,平僅鍛煉四肢肌肉、筋骨,也能通過四肢運動促進內臟氣血運動,增強體質。
14.足心宜常擦 以右手心(勞宮穴)擦左足心(湧泉穴),可以交通心腎,使水火相濟,心腎相交,能防治失眠、多夢。
15.皮膚宜常干沐浴 用手掌、於毛巾沐浴周身皮膚,即全身按摩,能疏通經絡,活躍氣血,抗衰老防疾病。
16.大小便宜閉口勿言 古代養生家主張大小便時要精神專注,即不宜開口呼吸,同時輕輕咬住牙齒,可保住氣血,有利於濁氣糟粕的排泄

9、清明到了該如何養生?

早春的街頭,「短袖與棉襖齊飛」的情況並不少見。老人們常說,「春捂秋凍」。清明時節,時暖時寒、乍陰乍晴,因為早晚溫差大,人們在中午有太陽氣溫高時,可以穿著稍微單薄的衣服,但早晚如果還是那樣穿衣,就會感到涼意了。這段時期,不妨採用「上薄下暖,薄厚搭配」的方式著裝,最好多穿幾件,有備無患。需要時,還可搭配帽子、圍巾等小配件。

清明時節,是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等慢性疾病好發的季節,如果這時節再吃發物,很可能誘發這些疾病。所以,不宜食用「發」的食品,如羊肉、雞等;可多食時令蔬菜,如韭菜、地瓜、白菜、蘿卜、芋頭、薺菜等。飲食調攝須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對形體肥胖者,須減少甜食,限制熱量攝入。對老年高血壓者,應特別強調低鹽飲食,同時還應增加鉀的攝入。

清明時節,天氣溫暖、陽氣生發,傳統養生學認為,「春與肝相應」,因此春養肝常保健。此時可選擇具有疏散風熱、清肝明目功效的菊花茶飲用,不但可以養肝利膽、疏通經脈,還可藉此將一個冬季積存在體內的寒邪散發。


春困是人體一時不能適應季節的變化,發生大腦血流量改變而出現的生理現象。要解決春困,多睡反而不是辦法。因為一般情況下,成年人每天睡8小時左右就可以了,再增加睡眠反而可能降低大腦皮層的興奮性,使之處於抑制狀態,人會變得更加昏昏欲睡,無精打采。其實,不妨經常開窗透氣,使室內空氣流通;增加戶外活動,適當增加適合自己的體育鍛煉項目;犯困時,聞一聞風油精、清涼油或花香,或撒一些花露水;選擇聽一些動感的音樂等,都有助於保持頭腦清醒。


從中醫來說,吐納調息法對人體陽氣有益。因此,建議大家穿著寬松衣服,多到空氣清新之處,如公園、樹林、山坡等地慢走、打拳、做操,盡量多活動,使陽氣增長有路。還要保持心情舒暢,選擇動作柔和的鍛煉方式。

有些人一到春天就特別容易感冒,除了打噴嚏、流鼻涕、鼻塞、頭疼,還伴有眼癢、流淚、鼻癢等症狀,其實這不是感冒,可能是花粉症。專家建議,對花粉過敏的人群應盡量躲避花粉;好天氣時將屋內屋外打掃一遍,遇乾熱或大風天氣,可關閉門窗或加掛窗簾;如果天氣許可,最好每周清洗更換床罩、被單。

與清明養生口訣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