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季可以吃石斛嗎,有什麼好處
沒有
2、春季如何養生
春季的三個月,謂之發陳,是推陳出新,生命萌發的時令。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氣,萬物顯得欣欣向榮。
此時,人們應該入夜即睡眠,早些起身,披散開頭發,解開衣帶,使形體舒緩,放寬步子,在庭院中漫步,使精神愉快,胸懷開暢,保持萬物版的生機。權
不要濫行殺伐,多施與,少斂奪,多獎勵,少懲罰,這是適應春季的時令,保養生發之氣的方法。
如果違逆了春生之氣,便會損傷肝臟,使提供給夏長之氣的條件不足,到夏季就會發生寒性病變。
3、春季如何養生?
4、春石斛的四季要怎樣管理?
春石斛為蘭科石斛蘭屬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是觀賞價值較高的四大觀賞蘭花之一。原產日本、泰國、澳大利亞等熱帶、亞熱帶地區。直立的假鱗莖呈扁圓柱形,莖上有明顯的節,節上著生闊披針形葉片,莖節上可抽出花序,2~5朵花一束。花色豐富,花多而密,花期長達兩月之久,成為年節花卉市場上的寵兒。
栽培春石斛環境條件要求較高。生長最適溫度為20~30攝氏度,開花溫度為10~13攝氏度。相對濕度在60%~80%,光照強度為30000~80000勒克斯;設施條件要求通風透氣。水的pH為6.0~7.0,EC值要小於0.6。春石斛常用栽培基質為水苔、椰糠、椰絲的混合物。
以上基本條件具備,就可以購買優質的春石斛種苗,進行栽培管理了。四季變化,春石斛在四季中根據其生長態勢有相應的管理方法。
春季是開始生長的季節,全天的光照,每隔2~3天澆水一次。在氣溫達到10攝氏度時,開始施用高氮肥,每周一次。在植株高度達到15厘米左右的時候,要豎立柱綁扎。選用3毫米粗細、60~70厘米長的噴塑鋼線做扎線,隨著植株生長,每長20厘米綁扎一道線。
夏季是春石斛的生長旺季,這個階段要注意光照,上午11時到下午3時,光照強度大,要注意遮光。溫室內要加強通風,每天上午8時前澆水一次,如果溫度過高,可在傍晚日落後再澆水一次。夏初每周施用一次氮磷鉀平衡肥,仲夏溫度較高,應停止施肥。
秋季是花芽分化的時期,控制好溫度很關鍵。白天溫度在25攝氏度左右,夜溫在10~13攝氏度。秋初澆水可3~5天一次,隨著溫度下降,逐步過渡到5~7天一次。施肥為10-30-20高磷肥。綁扎工作要根據植株高度隨時進行,以保證有良好的直立株型。
冬季溫度降低,進入了春石斛的開花期。此期間夜溫保持在15~20攝氏度,白天溫度在20~25攝氏度。溫度過高和太低都不利於春石斛開花。一周澆水一次即可。光照要充足,花色才能更加鮮艷。每隔10天施用一次氮磷鉀平衡肥,對延長花期有好處。
春石斛抗病性較強,病蟲害發生較少。
5、石斛養生,會有什麼功效?
用康順堂石斛泡茶喝,可以做到滋養陰津、增強體質、補益脾胃、護肝利膽、清虛熱、強筋壯骨、促進循環、降低血糖、抑制腫瘤、明亮眼目、滋養肌膚、延年益壽等。
6、什麼才是春季養生之道
7、怎麼養護春石斛?
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假鱗莖叢生、直立,圓柱狀,具多節。花大,色彩艷麗,著生在節上,花期在春季。因品種不同,株形和花色有較大變化。是近年從日本引入的新型盆栽花卉。用樹皮塊、苔蘚、蕨根(蛇木屑)和碎石塊盆栽。要求根部透氣和排水好;喜充足的水分,用軟水澆灌;要求高濕度和通風良好;生長期每周施肥一次;喜溫暖的環境,越冬溫度5~10℃。喜充足陽光。如大批生產,夏季花芽形成時期最好移至山區栽培。如為元旦和春節用花,需採取措施催花。
春石斛
春石斛
8、春季養生宜養什麼?
春季是四季的開始,萬象更新。此時陽氣升起,自然界興旺起來,所以春秋養生在精神、生活、飲食等方面,必須順應春陽的興起,萬物的由來。
心理健康:需要思想開放
在心理健康方面,春天是木質的,對應肝臟。肝瀉血,邪氣消沉,嗨轉,所以春季健康,抑制低落情緒,需要心胸開闊,樂觀開心。在美麗的專春天和陽光明媚的春天,你應該去看綠色,去看鮮花,去徒步旅行,去河邊練習唱歌和跳舞,培養你的氣質,適應你的精神感受,益立春陽毛發生長。
生活和護理:你可以遲睡,早起
在個人護理方面,春回大地後,身體的陽氣開始傾向於地面,皮膚逐漸伸展,肌肉供應增加,血液供應和反睏倦肢體,所以有「昏昏欲睡的感覺」,許多人經常屬處於嗜睡的狀態。杜法賓說,睡覺晚不利於陽的生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有必要遵循「內經」一書中的指示,逐漸調整生活習慣,從冬天的晚上十點左右開始,睡覺逐漸變為大約11點,有必要在清晨起床,這可以幫助陽氣升高。
9、春季應如何養生
中醫養生文化,自古就非常重視「順應四時」。《黃帝內經素問》有一篇《四氣調神大論》,專門論述四時養生的原則。認為人在天地之間,要想不得病,少得病,就必須順應四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合理進行飲食、運動、心理養生。那麼,春季應該怎麼養生呢?
《內經》指出:「春三月,此為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意思是說春季三個月,是主新生、升發的季節。大自然都處於生機勃勃的狀態,萬物欣欣向榮,百花盛開,人順應春季這種新生、升發之氣,也應該夜間定時睡眠,每日早早起床,在院里散步,披散著頭發,穿戴寬松,以伸張志氣,勿行殺罰奪掠之事。違背這種春季養生之道,就可能損傷肝臟,並會影響到夏季養生,可能會導致一些季節性疾病發生。在這里,古人重點從起居和運動方面,介紹了春季養生的要點。
其實,飲食養生也必須順應春季的氣候變化特點。《周禮》分醫為四,其中有「食醫」,就是指營養醫一類,說明中國的古人自古就非常重視營養與健康的關系。但應該指出的是,中醫食療葯膳較之現代醫學營養學,有其一套成熟完善的理論體系,它建立在陰陽五行、藏象經絡、葯物四氣五味學說等中醫理論基礎上,並重視食物五味配伍、平衡營養、辨證用膳等,內容豐富多彩,而獨具特色。中醫葯膳論食物性味,不僅僅是營養成分如何?還要明確食物的寒熱溫涼等陰陽屬性。春季主生發,可以適當多吃香椿、竹筍等具有生發作用的食物,可以飲用綠茶、薄荷茶、桑菊茶等,清涼透達,預防春季傳染病。同時,可以適當多吃水果,如雪花梨、蘋果、橙子等,可以飲用百合粥、銀耳粥、燕窩粥,或飲用雪梨汁、杏仁露、蜂蜜水、秋梨膏等。對於比較適合於寒冬的補品以及羊肉、狗肉等有溫補作用的肉食應該少吃或者不吃。
對於春季多發疾病,如高血壓病血壓波動,常有肝火上炎,可以用苦丁茶、菊花等清胃火,因為苦丁茶、菊花性涼可以清肝火。季節變換期間常見的潰瘍病多為肝氣犯胃的胃痛,可以用蘇葉、陳皮、香櫞、佛手、月季花等疏肝和胃。而對於春季中多風熱感冒,表現為咽痛、發熱、口渴等,可用金銀花、金蓮花、薄荷等性味辛涼之品,泡水當茶頻飲,以辛涼解表、疏散風熱、清熱解毒、利咽喉。初春乍暖還寒,多風寒感冒,表現為惡寒、鼻塞、流清涕等,可以用蔥白、生薑、白芷、蘇葉等性味辛溫之品,或熬製成茶,或加紅糖,或進食稀米粥,以辛溫解表,疏風散寒。對於貪涼受風引起春季風寒感冒時,一碗姜湯,喝下後加蓋棉被,常可以一汗而解。
另外,在這里我要強調的是感冒後一定忌用冷飲。因為在臨床上經常能看見因為進食冷飲、冷食以及寒涼中葯導致病情遷延的情況。中醫學認為感冒無論是風寒感冒,還是風熱感冒,都主要是體表的病症。《內經》說:「其在皮者,汗而發之」。治療總的思路應該是疏風散邪,應該發汗解表,主張向外發散。而「發汗不遠溫」,過用寒涼,會不利於解表散邪。在當今礦泉水、可樂、冰淇淋、冰茶等冷飲、冷食橫行的時代,人們感冒以後特別容易進食這些涼東西以緩解咽干口燥症狀。如此雖然可以得痛快於一時,但往往可以因為寒涼刺激,引起表邪內伏,病就往裡走了,古人謂之「冰伏邪氣」,特別容易導致咳嗽病情纏綿不愈。感冒沒好,又變咳嗽,進食冷食的弊端實在是太大了。
還有就是養肝的中醫葯膳處方,如燕麥芝麻枸杞子粥、桑菊茶等,比較適合於老年慢性疾病患者食用。如肝腎虧虛,精血不足,常常可以表現為頭發脫落、須發早白等,食療可用黑芝麻、枸杞子滋補肝腎、淤血生發。中醫古人有一首名方,叫作「桑麻丸」,就是桑葉與黑芝麻組成,對養護頭發有一定好處。茶飲一般應喝綠茶為好,婦女愛美人士,也可以適當喝一些花茶,可以取玫瑰花、月季花、綠梅花泡水當茶飲,有疏肝解郁、調經美容之效。
當然,我們對於中醫四季養生理論,不能機械理解。如春季陽氣升發,一般人不能溫補,但對平素體質屬於虛寒,畏寒怕冷,腹痛喜暖的人群,適當溫補還是必要的,依然不應該過用清涼飲品。總之,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個體化養生是中醫養生文化的精髓,對待中醫學養生理論絕不能認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