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休養生息的結果

休養生息的結果

發布時間:2020-07-25 06:55:32

1、漢初實行休養生息的目的是什麼?客觀上有什麼作用?

休養生息目的:政策上實行緩和寬舒的辦法,安定百姓生活,恢復經濟,發展生產;
客觀作用:文景帝採取緩和政策,客觀上加強了國家實力,社會較為安定,出現封建時代的「治世」,史稱文景之治 ,同時為漢武帝北驅匈奴奠定了強大的物質基礎。

2、休養生息的政策的依據是什麼?

休養生息政策指大動盪或長期戰亂以後,統治者不搞勞民傷財、嚴刑酷法的統治,改以寬刑薄賦的政策,保養民力,增殖人口,以達到恢復和發展經濟、穩定統治的目的。休養生息政策自漢高祖劉邦開始,歷經幾代統治者(惠帝、呂後、文帝、景帝),執行了六七十年。結果是「海內殷富,國力充實」。漢高祖劉邦在位時,為了與民休息,除了讓士兵復員生產,讓戰爭期間逃亡的人回家,把賣身作奴隸的人釋放為平民,規定十五稅一之外,還採取了下列措施:(1)調整和建立新制度。(2)壓抑商賈。規定商人不準作官,禁穿絲織品,禁帶兵器、騎馬,並向商人徵收重稅。(3)對匈奴和親。(4)消滅異姓王分封同姓王。如以謀反罪名殺韓信和彭越。漢高祖與民休養生息,一方面調整了生產關系,使之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鞏固了封建的經濟基礎;另一方面初步建立起西漢王朝的一套統治制度,恢復和完善了自秦以來建立的封建社會上層建築,從而為西漢的強盛奠定了基礎。原因:秦末農民戰爭動亂,楚漢之爭,生靈塗炭,急需時間休養生息,重建家園,同時與北方匈奴力量的對比不佔優勢.

主要措施:實行分封制度,獎勵農耕,桑蠶,減租減息,實行以農為先的政策.

作用:使得漢朝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加強了國家實力,出現了文景之治的開國盛世,,為漢武帝北驅匈奴奠定了強大的物質基礎.

3、漢初為什麼要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結果怎樣?

原因:1、吸取百秦滅亡的教訓
2、統治者從實踐中懂得治理國家必須文武兼用。度
3、經過多年戰爭,經濟破壞尤甚,問不經過一段復甦很難發展。

結果:文景帝採取緩和政策,加強國家實力答,社會較安定,出現封建時代的「治回世」史稱文景之治 ,
為漢武帝北驅匈奴奠定了強大的物質基礎答。
還望採納。

4、西漢初期休養生息政策內容和作用

一、漢高祖劉邦休養生息的內容:

1、解甲歸田:

凡退役歸農的軍吏卒,按軍功大小,分配田宅分配田宅或免除若干年徭役。劉邦鼓勵士兵回鄉生產一方面減輕了國家的負擔,又增加了社會勞動力,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2、勸民還鄉:

因戰亂逃亡山澤的民眾,歸還故里領取原有的田宅,戰爭期間流亡山澤沒有登記戶籍的人,令各歸其縣,登記戶籍,恢復原有田宅,這樣及增加了社會勞動力,又增加了繳納賦稅的人數,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3、釋奴為民:

因飢餓賣身為奴隸的釋放為平民,提高了他們的生產積極性,增加了社會勞動力。

4、十五稅一:

減輕了人民的負擔,有利於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二、休養生息的作用:

①鞏固西漢統治;

②推動經濟發展;

③奠定強盛基礎。

漢初漢高祖劉邦推行休養生息措施,他的後繼者文帝和景帝繼承了漢高祖的既定方針,繼續推行一系列治國的休養生息政策,使社會生產進一步發展,歷史上把文帝、景帝統治時期出現的繁盛局面稱「文景之治」。

(4)休養生息的結果擴展資料:

1、文景之治簡介:

漢初,因多年戰亂導致社會經濟凋敝,漢廷推崇黃老治術,採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

漢文帝二年和十二年分別兩次「除田租稅之半」,文帝十三年,還全免田租。同時,對周邊敵對國家也不輕易出兵,維持和平,以免耗損國力。這就是輕徭薄賦的政策。

漢文帝生活十分節儉,宮室內衣服沒有增添,衣不曳地,車類也沒有添,帷帳不施文綉,更下詔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物。因此,國家的開支有所節制,貴族官僚不敢奢侈無度,從而減輕了人民的負擔。

文景二帝還重視農業,曾多次下令勸課農桑,根據戶口比例設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幹人員,並給予他們賞賜,以鼓勵農民生產。獎勵努力耕作的農民,勸解百官關心農桑。每年春耕時,他們親自下地耕作,給百姓做榜樣。

文景時期,重視「以德化民」,當時社會比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來。到景帝後期時,國家的糧倉豐滿起來了,府庫里的大量銅錢多年不用,以至於穿錢的繩子爛了,散錢多得無法計算了。

隨著生產日漸得到恢復並且迅速發展,出現了多年未有的穩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漢朝的物質基礎亦大大增強,是中華文明邁入帝國時代後的第一個盛世。

文景之治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飛速發展的一個偉大時代,同時也是為後來漢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堅實物質基礎的養精蓄銳時期。

2、無為而治思想

漢帝國建立之初,利用民眾對秦王朝殘厲法制的不滿,順從民意,進行了政治改革。為與民休養生息,採取了無為而治的統治思想,這也是道家思想第一次登堂入室。

無為而治本意並不是不為,是不過多的干預、充分發揮民眾自我能動性,適於統治者。而儒家思想核心是道德規范,傾向於不妄為,適於每一個人。

無為政治看起來有消極保守的傾向,從另一種種角度看,卻透露出科學的客觀主義的精神。這種政策強調行政上不妄為,少有急切的舉措,避免苛政擾民,使社會生活在自然的狀況下得以安定。這種政治風格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和經濟的進步。

文景時期,繼續推行漢初無為而治的思想,各項政治措施實際上都圍繞著無為而治的思想展開,並適當補益損革,使得漢朝國力逐步恢復。

文景時代比較寬和的政治空氣,有利於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進步。《漢書·食貨志上》說,「文帝即位,躬修位節,以安百姓」,對於當時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5、什麼叫休養生息?

休養生息xiū yǎ抄ng shēng xī
中文解釋 - 英文翻譯
休養生息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解釋】:休養:何處保養;生息:人口繁殖。指在戰爭或社會大動盪之後,減輕人民負擔,安定生活,恢復元氣。
【出自】:唐·韓愈《平淮西碑》:「高宗中睿,休知養生息。」
【示例】:許其修睦,因以罷兵,庶幾~,各正性命,仰合於天心。 ◎清·畢沅《續資治通鑒道·宋紀高宗紹興十年》
【近義詞】:安居樂業、養精蓄銳
【反義詞】:動盪不安、離鄉背井、顛沛流離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6、「劉邦的休養生息政策是什麼?」

休養生息政策指大動盪或長期戰亂以後,統治者不搞勞民傷財、嚴刑酷法的統治,改以寬刑薄賦的政策,保養民力,增殖人口,以達到百恢復和發展經濟、穩定統治的目的。休養生息政策自漢高祖劉邦開始,歷經幾代統治者度(惠帝、呂後、文帝、景帝),執行了六七十年。結果是「海內殷富,國力充實」。漢高祖劉邦在位知時,為了與民休息,除了讓士兵復員生產,讓戰爭期間逃亡的人回家,把賣身作奴隸的人釋放為平民,規定十五稅一之外,還採取了下列措施:(1)調整和建立新制度。(2)壓抑商賈。規定商人不準作官,道禁穿絲織品,禁帶兵器、騎馬,並向商人徵收重稅。(3)對匈奴和親。(4)消滅異姓王分封同姓王。如以謀反罪名殺韓信和彭越。漢高專祖與民休養生息,一方面調整了生產關系,使之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鞏固了封建的經濟基礎;另一方面初步建立起西漢王朝的一套統治制度,恢復和完善了自秦以來建立的封建社會上層建築,從而為西屬漢的強盛奠定了基礎。

7、劉邦的休養生息政策是什麼?

1 勞力歸農。頒布軍隊復員令,凡復員的軍吏卒,可按軍功大小,分配田宅或免除賦徭。動員流亡之民回鄉,「復故爵田宅」。在全國推行釋免罪人和奴婢,增加農業勞動人口。
 2 鼓勵生育。高祖七年(前200),詔令「民產子」,可以免除徭役兩年,以資鼓勵。採用這一政策,使得大漢帝國人口漸盛,中國人口的數量第一次達到歷史上的高峰。
 3 減輕徭役。漢初施行慎重民力征發制度,縮短了服役時間,規定年滿23歲開始服役,56歲免役,還允許以錢代役。
 4 薄斂賦稅。劉邦根據官吏俸祿和政府開支制定全國賦稅總額。田租,或稱田賦,即土地稅,徵收率為十五稅一(1/15);口賦,也稱算賦,即人口稅,每人每年一算(120錢)。
 5 節約財用。漢初,統治者極為節儉,這對恢復生產有積極作用。高祖七年(前200),劉邦見蕭何負責修建的未央宮過於「壯麗」,竟責備蕭何說:「天下匈匈,勞苦數歲,成敗未可知,是何治宮室過度也?」
 6 抑制商人。規定工商業者另立戶籍,稱作「市籍」,凡在市籍的人,都要從政治和經濟上受到監督限制。商人不能穿絲綢,不能攜帶武器,不得乘車騎馬,不可做官為吏,不僅地位卑微,還要加征一倍至數倍的算賦,目的是驅商務農,迅速恢復農業生產。
 7 遷徙豪強。劉邦下詔,將齊、楚兩國的昭氏、屈氏、景氏、懷氏、田氏五大姓氏及其他豪強共10萬人口,強制移民到關中,由政府供給耕田和住宅。
 8 安定環境。加強邊境的防衛,並向邊境移民,這更使漢朝政權穩定,為開發邊疆,集中精力恢復經濟生產,贏得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8、漢初的休養生息的故事

休養生息政策指大動盪、或長期戰爭以後,統治者不搞勞民傷財、嚴刑峻法的統治,改以寬刑薄賦的政策,保養民力,增殖人口,以達到恢復和發展經濟、穩定統治的目的.休養生息政策自漢高祖開始,歷經幾代皇帝(惠帝、呂後、文帝、景帝),執行了六七十年.結果是「海內殷富,國力充實」.班固說:「漢興,掃除煩苛,與民休息;至於孝文,加之以恭儉;孝景遵業.五六十載之間,至於移風易俗,黎民醇厚.」 無為而治漢高祖稱帝後,有鑒於秦亡經驗,遂在政策上採取道家「黃老治術」、「無為而治」的理念.主要措施:漢高祖:解甲歸田、勸民還鄉、釋奴為民、十五稅一;文帝、景帝:輕徭薄賦、減輕刑罰
緹縈救父
漢文帝的四年中,有人上書告發淳於意。按照刑法應當專車押送他向西到長安。淳於意有5個女兒,跟著(囚車)在哭。淳於意生氣,罵道:「生女兒不生男孩,危急時沒有人能幫忙。」這時小女兒緹縈因父親的話而悲傷,就跟父親向西行,上書說:「我的父親做官吏,齊地的人都說他清廉公平,如今犯法應當獲罪受刑。我為(受刑而)死的人不能復生感到悲痛,而受過刑的人不能再長出新的肢體,即使想改過自新,也沒辦法了。我願意捨身做官府中的女僕來贖父親的罪過,讓(他)能改過自新。」皇上聽到後為她的意願感到悲傷,這年就去除了肉刑法。

9、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的朝代

西漢

休養生息政策

休養生息政策指大動盪、或長期戰爭以後,統治者不搞勞民傷財、嚴刑峻法的統治,改以寬刑薄賦的政策,保養民力,增殖人口,以達到恢復和發展經濟、穩定統治的目的。休養生息政策自漢高祖開始,歷經幾代皇帝(惠帝、呂後、文帝、景帝),執行了六七十年。結果是「海內殷富,國力充實」。班固說:「漢興,掃除煩苛,與民休息;至於孝文,加之以恭儉;孝景遵業。五六十載之間,至於移風易俗,黎民醇厚。」

漢文帝(前202—前157)

漢文帝即劉恆,漢高祖之子,先封為代王。呂後死後,周勃等平定諸呂之亂,他入為皇帝。公元前180—前157年在位。他大力執行休養生息政策,重視農業生產,主張輕徭薄賦。文帝二年、十二年,兩次把田租減為三十稅一,十三年(前167年)下詔全免田租,到景帝元年(前156年)才又恢復三十稅一,並成為漢朝定製。文帝又把算賦(人頭稅)由每人每年交納120錢減為40錢。徭役也相應減輕,原一年服役一個月,改為「三年而一事」。他還主張寬刑,十三年時,下令廢除了連坐親屬的法律和一些殘損肉體的肉刑,如,黥(在臉上刺字)、劓(割鼻)、刖(斷足)等。輕徭薄賦和減輕刑罰促進了農業生產的恢復發展。文帝注意節儉(課文小字有停建露台的例子),提倡廉政。有一次有人獻給文帝一匹千里馬,文帝說:皇帝出門前面有儀仗,後面有從車,一日走50里,我一個人乘千里馬能跑到哪裡去?他把馬還給獻馬人,並發給路費,叫他回去,還下令說:「朕不受獻,其令四方勿來獻。」文帝的勵精圖治和注重節儉,節省了財政開支,形成了廉政風氣,減輕了人民負擔。因而當時「海內殷富」,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

漢景帝(前188—前141)

漢景帝即劉啟,漢文帝長子。前156—前141年在位。景帝重農,曾和百官一起勸農,令皇後督導植桑、養蠶、織布諸事宜。景帝下詔說:「農,天下之本也,黃金珠玉,飢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國務勸農桑,益種樹,可得衣食物。」景帝又減輕了文帝時的笞刑(文帝除肉刑後,改為笞刑。笞刑是用竹板鞭打犯人),斷獄從輕,因此獄事簡省。人民所受壓迫比秦時有顯著的減輕。時王國勢力膨脹,景帝用晁錯計削藩,後來平定七國之亂,削弱了王國勢力,加強了中央政權。文帝、景帝在位四十年,史稱「文景之治」。

陸賈

陸賈,楚人,從漢高祖定天下。經常在漢高祖的左右,出謀劃策,或出使諸侯。他在漢高祖面前說話,常常引用《詩經》《尚書》等儒家經典里的話。漢高祖謾罵道:「乃公居馬上得之,安事《詩》《書》?」陸賈回答說:「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乎?……文武並用,長久之術也。」漢高祖說:你給我寫些文章,分析秦朝為什麼會失天下,我為什麼能夠得天下。於是陸賈寫了12篇文章,呈送漢高祖,稱為《新語》。「每奏一篇,高帝未嘗不稱善」(以上見《漢書》卷43《陸賈傳》)。《新語》卷上《無為第四》:「秦始皇設為車裂之誅,以斂(壓制)姦邪。築長城於戎境,以備胡越。征大吞小,威震天下。……事愈煩,天下愈『亂』(指農民起義);法愈滋,而奸愈熾(法律越繁,犯法的人越多);兵馬益設,而敵人愈多。秦非不欲為治,然失之者,乃舉措暴眾(殘暴煩苛)而用刑太極(過)故也。」又《至德第九》,有「壯者耕耘於田」等語,主張讓農民有種地的時間。

讓士兵復員生產,免除若干年徭役……

據《漢書·高祖本記》載:公元前202年五月,「兵皆罷歸家。詔曰:諸侯子在關中者復之十二歲(入關滅秦的關東人願留在關中的免徭役12年),其歸者復之六歲(願回原籍的免徭役6年)。民前或相聚保山澤(戰時逃亡山澤的),令各歸其縣,(恢)復故爵、田宅。……民以飢餓自賣為人奴婢者,皆免為庶人。軍吏爵……無爵及不滿大夫者皆賜爵為大夫。故大夫以上賜爵各一級。其七大夫以上(七等爵以上的官員)皆令食邑。非七大夫以下皆復其身及戶勿事(七大夫以下免除本人及全家的徭役)。」

與休養生息的結果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