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什麼是導引養生

什麼是導引養生

發布時間:2020-07-25 03:33:20

1、導引養生在健身操中的應用

養生,又稱攝生、道生、養性、衛生、保生、壽世的意思等
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的意思;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的意思
總之,養生就是根據生命的發展規律,達到保養生命、健康精神、增進智慧、延長壽命的目的的科學理論和方法
因為身體是我們生活的根本,健康的身體是我們有一個健康人生的基礎
健康也是長壽的先決條件,而每個人的健康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賴於他所生活的環境
因此,人要健康長壽,就要重視環境對人的影響,明白環境與人的關系
環境是一個極其復雜、辯證的自然綜合體,一切生物都要適應環境而生存
人類不但要適應環境,而且還要利用、支配和改造環境

健身操特點:
練習動作簡單易學能懂,適合於不同年齡層次
強調動作對稱且重復練習
強調大幅度動作練習
集體練習為主
具有明快的節奏,形成動感和韻律風格

健美操可分為健身和競技兩大類
健身為主的健美操目的在於健身鍛煉,而競技健美操目的在於根據規則進行訓練,最終為了參加比賽。
男子健大操注重肩、胸、背、腹部的訓練
女子健美操注重上胸、腰、腹、臀部的訓練
青年男女健美操力度強、幅度大、消耗多、優美大方且富於時代特點

效果評價:
健身者須有堅強的意志力,嚴格要求,貴在堅持
要求每個動作重復多次,全面到位
採取局部練習與全身鍛煉相結合,器械練習與舞操練習相結合的健身方法
適當地控制飲食,但不能限制水和礦物質的攝人
每次鍛煉會產生肌肉酸痛,不斷地酸痛與恢復才能起到健身健美的功效
健美操的效果評價3個月為一次

2、什麼是引導術(氣功)

應該是導引術而不是引導術。導引術是一種中國古代的醫學療法以及養生方法。導引術是我國最早的氣功種類,目前來百看也是比較科學合理的氣功,安全不易出偏差,動靜結合,疏導氣血,對養生健身有很強的作用。

具體而言,導引,指的是通過肢體的運動,度有意識地疏導氣血沿經絡順暢地運行,從而有著舒筋、問活血、養氣等作用。導引術不過分強調怎麼引導內氣沿經絡行走,而是注重順其自然,通過活動肢體使氣血按自然規律沿本身該走的路線自然走通。它要求的呼吸是自答然達到的,而不是人為控制的,意念亦是如此。 

(2)什麼是導引養生擴展資料:   

《內經》中曾提到適合導引療法的病症有「痿、厥、寒、熱」和專「息積」,還需要配合「按喬」(按摩)進行。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中強調以「導引、吐納、針灸、膏摩」治療四肢「重滯」症。華佗的《中藏經》也指出:「導引可逐客邪於關節」;「宜導引而不導引,則使人邪侵關節,固結難通」。

3、導引養生功十二法的介紹

4、導引養生功中有補腎的套路嗎

<

5、有人知道什麼是導引,現在有關於導引的書么

導引是修煉者以自力引動肢體所作的俯仰屈伸運動(常和行氣、按摩等相配合),
以鍛煉形體的一種養生術,與現代的柔軟體操相近似,屬氣功中之動功。道教根據古人
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道理,認為人體也應適當運動,通過運動,可以幫助消
化,通利關節,促進血液循環,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唐道士司馬承禎《服氣精義論·
導引論》雲:
「夫肢體關節本資於動用,經脈榮衛實理於宣通,今既閑居,乃無運役事,須導引
以致和暢,戶樞不蠹,其義信然。」①導引術起源很早。《呂氏春秋·古樂》稱:「昔
陶唐氏之始,陰多滯伏而湛積,水道壅塞,不行其源,民氣郁閼而滯著,筋骨瑟縮不達,
故為舞以宣導之。」②此古人為通利筋骨所制之舞蹈,實為導引之雛形。此後,至遲在
戰國時期,醫學家和神仙家分別從治病和養生目的出發,相繼將它發展為導引術,使之
流傳於世。《黃帝內經·素問·異法方宜論》雲:
「中央者(按指中原地區——引者注),其地平以濕,……故其病多痿厥寒熱,其
治宜導引按蹻。」③蹻按即按摩,表明醫學家將它和按摩術相結合為人治痿厥寒熱病。
《莊子·刻意》雲:」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此道引之士,養
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④表明神仙家將它和行氣術相結合進行養生,旦出現
了像彭祖那樣長壽的人物。
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畫《導引圖》,繪有四十四個演練導引動作的人物
圖像,圖中人物多著庶民衣冠,男女老少均有,表明導引術在漢初已普及於社會。
早期道教承襲方仙道納入此術,為各派共同修習的方術之一。《華陽國志·漢中志》
稱,張魯「以鬼道見信於益州牧劉焉,魯母有少容,往來焉家。」⑤魯母之有「少容」,
蓋為修煉行氣、導引術所致。曹操招致的方士群中,甘始善導引行氣。在他的影響下,
曹營「眾人無不鴟視狼顧,呼吸吐納。」⑥此後各派中多有以此術名世者。《魏書·釋
老志》稱,太上老君授寇謙之「服氣導引口訣之法,遂得辟穀,氣盛體輕,顏色殊麗。
弟子十餘人,皆得其術。」《續文獻通考》謂樓觀道士馬儉「從孫徹學道,授五符真文、
斷谷服水、行氣導引,遂役使萬靈,制御群邪。」唐代著名茅山道士司馬承禎更是研究
導引行氣術之大家,《舊唐書·隱逸傳》稱其「事潘師正,傳其符籙及辟穀、導引、服
餌之術。」所著《服氣精義論》主論行氣,又辟專節《導引論》以述導引。直至宋代,
導引和行氣等術一起,一直為道教各派所共習。此後,內丹術興起,一些內丹家排斥行
氣、導引,稱之為外道、邪術,方在道教內漸趨衰落,但社會其他各界人士仍繼續傳習
並得發展。
現存《正統道藏》中收有不少記載導引術的著作。葛洪《抱朴子·雜應》篇記錄過
「龍導」、「虎引」、「熊經」、「龜咽」、「燕飛」、「蛇屈」、「鳥伸」、「虎據」、
「兔驚」等九種導引術勢名稱,但未記錄具體作法。梁陶弘景《養性延命錄·導引按摩
篇》除記錄幾種按摩術外,對「狼踞鴟顧」、「五禽戲」等幾種導引術勢作了具體記載,
並繪制過《導引養生圖》一卷(已佚)。唐孫思邈《千金要方》卷八十二《養性》篇記
有「天竺國按摩法」、「老子按摩法」,雖題名按摩,實為導引。唐代又出有導引專書
《太清導引養生經》,⑦其中收載有「赤松子導引法」,「寧封子導引法」,「蝦蟆行
氣法」(為行氣與導引相結合)、「彭祖卧引法」、「王子喬導引法」、「道林導引要
旨」等多種,皆詳載具體作法,或十勢,數十勢不等。北宋張君房《雲笈七簽》卷三十
六又收「玄鑒導引法」,除具載十三勢的作法外,又指明某勢治甚病。宋道士蒲虔貫著
《保生要錄》,分「養神氣」、「調肢體」等六門,調肢體門提出「小勞術」導引法,
簡便易行,為後世所推崇。宋人託名許真君之《靈劍子》,⑧有《導引勢第八》載導引
十六勢,寫明每勢補益某臟腑,於何季節施行。以上諸書所記導引法,可謂千姿百態,
式樣繁多,為我國導引術之一大寶庫,宋代出現的八段錦、十二段錦、十六段錦及太極
拳等,就是在它們的基礎上發展演化出來的。
在以上眾多導引術中,有不少曾對當時社會產生過很大影響,有的還廣泛流衍於近
現代。其中最早的要數被陶弘景《養性延命錄》所記的華佗「五禽戲」,⑨它模仿虎、
熊、鹿、猿、鳥等五種鳥獸活動形態,編制出一套導引程式,用以健身,確有很好效果。
《正統道藏》所收《太上老君養生訣》亦錄此「五禽戲」,署華佗授廣陵吳普。這套導
引術一直流傳下來,明人周履靖在所著《赤鳳髓》和《萬壽仙書》中,將它加以改進,
減少動作難度,並與行氣相結合,除了文字說明外,還繪制出程式圖譜。清人更於五種
術勢之外,加入向後顧望的「鶚顧勢」和搖頭擺尾的「獅舞勢」,稱作「七禽戲」。可
見「五禽戲」對後世影響之大。
其次,孫思邈《千金要方》所記「老子按摩法」(共四十九勢)、「天竺國按摩法」
(共十八勢)和司馬承禎《服氣精義論·導引論》所記「養生操」(共十七勢),都曾
在當時社會上廣為流傳。前二者還被明人高濂收載於所著《遵生八箋》之《延年卻病箋》
中。
再次,約北宋末出現的「八段錦」,也曾在社會上長期流傳。其術勢口訣(八句),
最先被北宋末南宋初人曾慥《道樞》所記錄。其後稱名許旌陽的《靈劍子引導子午記》,
將其口訣整飭為句子整齊而有韻的八句。《修真十書》卷十九除所記口訣為三十六句
(有韻)外,又記八段的具體作法,且繪制術勢圖像配於每段之下,稱名「鍾離八段錦
法」。至清代,《易筋經圖說·附錄》再將《靈劍子引導子午記》之口訣進行修飭,成
為更加通暢易懂的八句。不僅如此,此八段錦又在明初演化為十二段錦、十六段錦,明
初道士冷謙的《修齡要旨》和其後的幾種書中皆有記載。可見八段錦影響之廣泛和流傳
之久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醫療、氣功界在這方面進行過大量的整理工作,創制出很
多的導引術勢,向社會推廣。實踐證明,它們對提高人民的體質,促進身體健康,有不
可忽視的作用。這是教較有科學價值的方術之一,有進一步加以整理創新的必要。
註:
① 《道藏》第22冊397頁,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聯合出版,1988年
② 《百子全書》第5冊,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③ 《黃帝素問直解》第二卷89頁,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80年
④ 《莊子集釋》第三冊535頁,中華書局,1982年
⑤ 《叢書集成初編》第3187冊16頁,中華書局,1983年
⑥ 《三國志》第3冊805頁裴松之注引曹丕《典論》,中華書局,1959年
⑦ 《太清導引養生經》,《通志·藝文略》著錄,當出於唐代。
⑧ 《靈劍子》《宋史·藝文志》著錄,似為北宋末南宋初凈明派道士託名之作。
《靈劍子引導子午記》同此。
⑨ 《三國志·華佗傳》只記華佗創「五禽戲」,未記具體作法,陶弘景最早記錄
其作法,當有所本。班固《白虎通》言「禽為鳥獸之總名」,故名「五禽戲」,簡稱
「禽戲」。
敬慎山房導引圖是我們社出的,很不錯的

與什麼是導引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