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血府逐瘀湯 養生堂

血府逐瘀湯 養生堂

發布時間:2020-07-24 21:21:29

1、血府逐瘀湯有沒有中成葯?

血府逐瘀湯

《 醫林改錯 》卷上。
為清代名醫王清任首創,臨床可用於治療多種瘀血病證,不論是內傷或外傷,使用范圍很廣。

組成 當歸生地各9克 桃仁12克 紅花9克 枳殼赤芍各6克 柴胡3克 甘草3克 桔梗4.5克 川芎4.5克 牛膝10克 用水煎服。
功用 活血祛瘀,行氣止痛。
主治 上焦瘀血,頭痛胸痛,胸悶呃逆,失眠不寐,心悸怔忡,瘀血發熱,舌質暗紅,邊有瘀斑或瘀點,唇暗或兩目暗黑,脈澀或弦緊3婦人血瘀經閉不行,痛經,肌膚甲錯,日晡潮熱;以及脫疽、白疙,眼科雲霧移睛、青盲等目疾。
現用於高血壓、精神分裂症、腦震盪後遺症、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血栓性靜脈炎、色素沉著、性功能低下、更年期綜合征、頑固性頭痛、頑固性低熱、眼底出血等屬瘀血內阻,日久不愈者。
方中桃仁、紅花、當歸、川芎、赤芍活血祛瘀;當歸、生地養血化瘀;柴胡、枳殼疏肝理氣;牛膝破瘀通經,引瘀血下行;桔梗開肺氣,引葯上行;甘草緩急,調和諸葯。共奏活血調氣之功。

2、理血的血府逐瘀湯

《醫林改錯》 1.辨證要點 本方廣泛用於因胸中瘀血而引起的多種病證。臨床應用以胸痛,頭痛,痛有定處,舌暗紅或有瘀斑,脈澀或弦緊為辨證要點。
2.加減變化 若瘀痛入絡,可加全蠍、穿山甲、地龍、三棱、莪術等以破血通絡止痛;氣機郁滯較重,加川楝子、香附、青皮等以疏肝理氣止痛;血瘀經閉、痛經者,可用本方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澤蘭等以活血調經止痛;脅下有痞塊,屬血瘀者,可酌加丹參、鬱金、廑蟲、水蛭等以活血破瘀,消瘕化滯。
3.現代應用 本方常用於冠心病心絞痛、風濕性心臟病、胸部挫傷及肋軟骨炎之胸痛,以及腦血栓形成、高血壓病、;高脂血症、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神經官能症、腦震盪後遺症之頭痛、頭暈等屬瘀阻氣滯者。
4.使用注意 由於方中活血祛瘀葯較多,故孕婦忌用。

3、服血府逐瘀湯後的反應

你好,血府逐瘀丸的作用活血祛瘀,行氣止痛。屬於活血化瘀的作用,建議即使中葯也不能長期服用。如果沒有相應症狀,建議勿濫用葯,任何葯都有治療作用,對不需要的人來說就是毒副作用。只有很少數的人有輕微頭痛和惡心外,其餘無不良反應,但不影響療程。

4、血府逐瘀湯怎麼做好吃

血府逐瘀湯【組成】桃仁、川芎、當歸、香附、烏葯、車前子(包煎)各克,牡丹皮、赤芍、延胡索、甘草、五靈脂、紅花、枳殼、黃連各10克,蒲公英、山楂炭各50克。【製作】上葯加水適量煎煮,連煎2次,取葯汁300毫升。【用法】每日1劑,早、晚溫服。【功效】活血逐瘀,清熱祛濕。適用於潰瘍性結腸炎濕熱腸癖者。

5、本來年輕身體好的,亂用血府逐瘀湯泡腳,出現氣虛,服用生脈飲緩解,請問多久能好

6、石志超的治療頑疾怪病應用活血化瘀法及血府逐瘀湯的經驗

(一)應用活血化瘀法的經驗
我治療頑症怪病、疑難雜症善於應用活血化瘀法,而尤擅應用血府逐瘀湯。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應用活血化瘀法,以血府逐瘀湯化裁治療夜遊症、頑固性失眠、頑固性頭痛、中風後遺症、癲癇、老年性痴呆、冠心病、肺心病、心肌病、慢性心衰、糖尿病多種並發症、難治性腎病、頑固性哮喘、腫瘤、男性不育症、陽痿、頑固性前列腺痛、女子月經病、不孕症、子宮內膜異位症、更年期綜合症、脈管炎、血栓性靜脈炎、頑固性皮膚病、結締組織病等各科疑難重症,屢獲顯效。在活血化瘀大法的辨證、用葯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瘀血是人體功能失調而發病時的病理產物,又是某些疑難雜症的致病因素。瘀血致病的症狀表現錯綜復雜,其臨床表現隨著病變部位的不同而各異,臨床上很難把握。老師石教授潛心研究多年,創立了一套簡易可循的辯證方法,並將其傳授給我們,使我們在臨床實踐中有辨證規律可循。首先:在病史方面:1、如心、肝、血脈的病變多易挾瘀,久病久損多易挾瘀入絡。2、起病前有外傷,出血,月經胎產等疾病的歷史者多有瘀血存在。3、有時雖然瘀血的徵象不太顯著,但有屢服他葯,變更治法而未效的治療史等,多屬瘀血作祟。
而在臨床徵候的辨識上我將其歸納為以下十方面:即舌、脈、目、顏、膚,經、衄、積、痛、神。詳言之:①舌,即指舌象多見暗滯、瘀斑、青紫、有縱溝及木舌、硬舌。②脈,即指脈象多見沉、弦、澀。③目,即指白晴見血絲紫赤,眼周黯黑、泛青。 ④顏,即指顏面暗青、黧黑,兩顴暗滯,口唇青紫、瘀斑。 ⑤膚,即指皮膚顏色紫暗,肌膚甲錯,皮下瘀點紫斑,肚腹青筋外露,或身目發黃晦暗。⑥經,一指婦人月經: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經血色黑有塊。二指經脈、經絡:可見肢體疼痛,青筋暴露,脈絡瘀紫,肚腹青筋顯露,蟹爪紋絡,及中風偏癱,肌膚麻木。 ⑦衄,即指各種出血症。⑧積,即指症瘕積塊。即各種腫塊、包塊,質地堅硬,按之不移,常與疼痛並見。⑨痛,即疼痛。瘀血疼痛的特點是:痛處固定;久痛不愈,反復發作;性質如錐刺刀割,亦可為牽扯痛,灼痛,綿綿作痛,痛而拒按。⑩神,即精神、神志異常。瘀血為病常見神志方面的怪病:如頭痛眩暈,幻覺幻視,健忘,癲狂,昏迷,癱瘓,精神抑鬱,呆若木雞,惡夢紛紜,失眠或夜遊症等;亦可見無故哭笑但又非精神疾病者。臨證辨識瘀血,上述諸證不必悉具,典型者但見一證便是。
(二)應用血府逐瘀湯的經驗
血府逐瘀湯出自王清任的《醫林改錯》,是最能代錶王氏活血化瘀學術思想的臨床常用方劑之一,其療效得到中醫醫療界的一致認可。血府逐瘀湯為活血化瘀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方劑,本方系由桃紅四物湯合四逆散再加桔梗之性升,牛膝之性降而成,方中當歸、川芎、赤芍、桃仁、紅花活血祛瘀,牛膝祛瘀血、通血脈,並引瘀血下行,為方中主要組成部分;柴胡疏肝解郁,升達清陽,桔梗、枳殼開胸行氣,使氣行則血行;生地涼血清熱,配當歸又能養血潤燥,使祛瘀而不傷陰血,甘草調和諸葯。本方不僅行血分瘀滯,又能解氣分之郁結,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合而用之,使瘀血去氣滯行,故為通治一切氣滯血瘀之名方。
疾病往往由多種原因引起,形成瘀血的原因亦多種多樣。活血化瘀治療大法為通法,但通通之法又各有不同,臨證須辯證而為之,立法用葯當隨其兼證各異。虛者補之以通,寒者溫之以通。氣虛者當補氣以通脈;血虛者當養血以充經;兼里實者當通下並用;兼氣滯者當行氣以活瘀;出血而夾瘀者重在化瘀止血;動血而兼火熱者宜清熱消瘀。也就是說在論治過程中應詳審病機,主證兼證互參,相兼論治。
臨證時要明確活血化瘀治法終屬證治大法之消法范疇,臨床應用時須注意不要一味地攻伐,當行漸消緩散之法,且同時適當配以溫陽、益氣、養血、清熱、理氣、滋陰等葯物,以免耗損正氣。切記勿犯「虛虛之戒」。
我在臨證應用本方時提出幾點注意事項:1.瘀血為病,多病久積深之患,其去較慢,治療非三五天即效,因此,在治療見效後,應有方有守,方能奏效,不能頻頻更方,欲速而不達。2.活血化瘀治法終屬證治大法之消法范疇,臨床應用時須注意不要一味地攻伐,以免耗損正氣。在論治過程中應詳審病機,根據年齡之大小、體質之強弱、男女之不同、病邪之深淺,在並治的同時適當配以溫陽、益氣、養血、清熱、理氣、滋陰等葯物,靈活使用,恰中病機。當刻刻以固護正氣為念,切記勿犯「虛虛之戒」。3.活血化瘀葯物屬活血動血之品,故大量長期使用應注意監測凝血象以指導治療。
。我應用活血化瘀法為主治療頑固性失眠、頑固性頭痛、腦外傷後遺症、中風後遺症、癲癇、老年性痴呆、冠心病、心肌梗死、肺心病、心肌病、慢性心衰、糖尿病多種並發症、難治性腎病、頑固性哮喘、多種腫瘤疾患、男性不育症、陽痿、血精、頑固性前列腺痛、不射精症、女子月經病、不孕症、子宮內膜異位症、更年期綜合症、脈管炎、血栓性靜脈炎、頑固性皮膚搔癢症、銀屑病、頑固性濕疹、結節性癢疹、結締組織病等各科疑難重症,屢獲滿意療效。
(三)病案舉例:
①假性球麻痹案
趙某,男,75歲。患者素有頭暈、頭痛,因突然失語、偏癱、吞咽困難、飲水嗆咳1天,於2002年3月26日急診來我院住神經內科治療,經查頭顱CT等臨床診斷為:「腦梗塞並發假性球麻痹,輕度腦萎縮」。.予吸氧、擴血管,給予低分子右旋糖酐、能量合劑、血漿蛋白等治療2周後,偏癱有所改善,,但語言和吞咽功能未見好轉而症狀加重。又予中葯益氣復元、滋陰潛陽、調補脾胃等法治療10天,仍無好轉,遂邀石志超教授會診。刻診:體溫36.8℃,脈搏80次/分,血壓130/80mmHg,呼吸平穩,形體消瘦,面色不華,表情淡漠,口角歪斜,舌強,發音無聲,飲水嗆咳,吞咽困難,右半身不遂,舌偏,舌淡暗,苔白,脈弦細。擬活血化瘀、健脾養胃法,予血府逐瘀湯加調養脾胃之品。服葯5劑後,患者發音有聲,言語斷續,能少量飲水,嗆咳明顯減少。繼服葯七劑,患者發音清晰,語言較前流利,能進半流食,少有嗆咳,患肢活動較前有力,語言及吞咽功能恢復。
按語:本例中醫診為中風,失語,痿證。病初肝腎不足,陰虛陽亢,肝風內動。病至後期漸至脾氣虛弱、形瘦肉羸,血瘀經絡、筋脈不用,氣虛血瘀徵象明顯,故予活血化瘀法佐以調補脾胃治療,使中風不語和吞咽功能障礙迅速得到恢復。古代醫家有「久病多虛」、「久病多瘀」的論述。本例因久病不愈,耗傷正氣,而致氣血陰陽皆虛,氣虛則推動無力,陽虛則溫煦無能,陰血虧虛則血脈不充,均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形成瘀血,而瘀血又可阻滯新血之化生,使虛者更虛,虛中夾瘀,病情纏綿難愈。而住院期間靜脈給予了大量支持補養的西葯,又予中葯一味壅補,其補之有餘而祛邪不足,故難奏效。而石教授用血府逐瘀湯加健脾益氣之品攻補兼施,使瘀血祛除,正氣恢復而頑症頓愈。
②頑固性失眠案
王某,女性,46歲,於2003年5月10日初診。自訴失眠半年,近1月加重。徹夜不眠,晝間精神萎靡。究其原因,乃因半年前被迫獻血200毫升後,郁怒緊張,憂心忡忡,遂致失眠。曾於外院予輸血400毫升並多服養心、安神、補血、益氣中葯治療無效。現每晚須服安定片6片方能入寐2~4小時。刻診:愁苦面容,面色暗滯,食慾不振,胸中瞀熱,煩躁焦慮,頭脹痛,口渴不欲飲,大便干,舌暗隱青,脈弦緩略滑,少沖和之象。投血府逐瘀湯加味6劑並囑逐漸減少安定類葯物用量。但病人自服用中葯起即將每日6片的安定停用,前2日徹夜不寐,幾乎想停服中葯,自第3日起每夜漸能入睡3~4小時,且食慾增加,心煩減輕。效不更方,守方續進,繼服30劑後睡眠正常,諸症悉除。隨訪半年,未見復發。
按語:本例不寐半年,久治乏效,乃因辨治失誤。本例乃因郁而起,因情志失調,氣機不暢,久之氣病及血,氣滯血瘀,瘀血擾亂心神,使神不歸藏而發為頑固性失眠。且該患發病後曾住院輸血400毫升,並應用各種中西補品無數,其病機全無虛損之徵,而多瘀實之象。但眾醫皆因其為獻血後所病而皆以補益滋養、清心安神類方葯調治,正所謂:「愈補愈壅,愈涼愈凝」,故病情愈治癒重。其本在於瘀血,故投血府逐瘀湯加味治療,疏其氣血,令其條達,葯證相契,故效如桴鼓。誠如王清任《醫林改錯》中說:「夜不能睡,用安神養血葯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
③腦動脈硬化(笑病)案
楊氏,女性,68歲。2003年8月21日初診。患笑症已近半載,無明顯誘因,發無定時,或2、3日一發,或一日發2、3次,陣發嬉笑,笑聲中等,笑發時內心明了,但不能自控,每次發作10餘分鍾,止後如常。曾於西醫院多方檢查,排除精神疾患,疑為「腦動脈硬化」所致,口服改善腦循環葯物無效。刻診:體胖,神清,應答自如,舉止正常,面色少華,舌略紅,舌下脈絡紫暗,苔白,脈沉細。投血府逐瘀湯化裁,2劑知,4劑愈。之後用血府逐瘀丸合天王補心丹緩調一月,隨訪半年未復發。
按語:本例為心血瘀阻,心神失養而致笑不休。如《內經》雲「心氣虛則悲,心氣實則笑不休」。故予血府逐瘀湯治之而效。中醫認為:心藏神,在志為喜,在聲為笑。《內經》雲「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氣實則笑不休。」其意為心氣實則心志有餘而笑不休。由以上可知,「笑不休」病位在心,病性屬實。證之臨床,心氣實者不外乎心火亢盛,痰火擾心,頑痰滯塞心竅及心血瘀阻。而心火亢盛者多伴面紅目赤,煩熱燥急,少寐,溲赤,渴喜冷飲,舌紅干,舌尖絳,脈數等火熱熾盛之徵象;痰火擾心者多伴見興奮狂亂,面目紅赤,舌尖紅,苔黃濁膩,脈滑數;頑痰內結,滯塞心竅者則見笑後時悲,目光呆滯,頭暈頭重,脘痞咯痰,舌體胖大,苔白厚膩,脈弦滑等症。觀本案病人既無心火亢盛之象,亦全無痰濁內盛之徵,雖然亦無瘀血的一般見證,但排除上述心火、痰濁致病的可能,又遵「怪病多瘀」,「久病多瘀」之說,從活血化瘀入手,葯到病除。

7、血府逐瘀湯方歌

血府逐瘀湯
血府當歸生地桃,紅花枳殼草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勞。
通竅全憑好麝香,桃紅大棗與蔥姜,歸芎黃酒赤芍葯,表裡通經第一方。
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烏葯玄胡甘,歸芎靈脂紅花殼,香附開鬱血亦安。
少腹逐瘀小茴香,玄胡沒葯芎歸姜,官桂赤芍蒲黃脂,經暗腹痛快煎嘗。
身痛逐瘀桃歸芎,脂艽附羌與地龍,牛犀紅花沒葯草,通絡止痛力量雄。
血府逐瘀湯,中醫方劑名。為理血劑,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功效。主治胸中血瘀證。胸痛,頭痛,日久不愈,痛如針刺而有定處,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飲水即嗆,干嘔,或內熱瞀悶,或心悸怔忡,失眠多夢,急躁易怒,入暮潮熱,唇暗或兩目暗黑,舌質暗紅,或舌有瘀斑、瘀點,脈澀或弦緊。臨床常用於治療冠心病心絞痛、風濕性心臟病、胸部挫傷及肋軟骨炎之胸痛,以及腦血栓形成、高血壓病、高脂血症、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神經官能症、腦震盪後遺症之頭痛、頭暈等屬瘀阻氣滯者。

8、血府逐瘀湯,是有什麼功效

世賢葯堂 血府逐瘀湯 本方由桃仁、紅花、當歸、生地實、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殼、甘草諸葯組成。用於胸中瘀血,阻礙氣機、兼肝鬱氣滯之瘀血證,證見胸痛、頭痛曰久不愈,痛如針刺而有定處,舌質黯紅,脈澀或弦緊等。有活血袪瘀、行氣止痛之功。    本方原為治瘀血內阻胸部,氣機失暢以致胸痛胸悶之劑。王清任認為隔膜的低處,且如池,滿腔存血,名曰「血府」。
於是根據「血府」可以產生「血瘀」的理論,創立此方。本方從桃紅四物湯化裁而來,不僅可行血分之瘀滯,又可解氣分之郁結,活血而不耗血,袪瘀又能生新,使「血府」之瘀逐去而氣機暢通,從而諸證悉除,故名「血府逐瘀湯」。
主要適應病症神經精神系統病症:如頭痛、偏頭痛、三叉神經痛、神經衰弱綜合征、腦外傷後遺症、腦水腫、腦血管病、癲癇、腦囊蟲、腦積水、腦動脈硬化、眩暈、麻痹震顫、精神分裂症等。    
心血管系統病症:如冠心病、心絞痛、肺源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無脈症、血栓性靜脈炎等。  
 消化系統病症:如潰瘍病、慢性肝炎、肝脾腫大、嘔吐、呃逆等。
婦產科病症:如原發性痛經、流產後腰痛或出血、產後身痛、月經失調、月經血塊,不孕症、子宮肌瘤、慢性盆腔炎等。 主治:上焦瘀血,頭痛胸痛,胸悶呃逆,失眠不寐,心悸怔忡,瘀血發熱,舌質暗紅,邊有瘀斑或瘀點,唇暗或兩目暗黑,脈澀或弦緊3婦人血瘀經閉不行,痛經,肌膚甲錯,

9、血府逐瘀湯怎樣治療多動症?

據楊善棟報道,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多動症,取得良好的效果。患兒除具有多動症的所有特徵外,有出生產傷史,且輕度窒息,舌質較暗,舌下靜脈瘀阻,脈弦澀。中醫辨證為瘀血內阻,精血不足,神智失養。治擬活血通絡,填精益血,安神寧志。方用血府逐瘀湯加減:

桃仁、紅花、川芎、菖蒲、甘草、柴胡、生地、赤芍、枳實、當歸、益智仁、黃精、龍骨、牡蠣,上葯水煎服,日1 劑。服葯1 個月後,病情漸趨好轉,偶有注意力不集中,繼用上方治療3 個月(隔日1 劑),形體由消瘦變豐潤,面色萎黃轉紅潤,毛發由乾枯轉潤澤,注意力較集中,學習成績有所提高。

全方中以血府逐瘀湯活血化瘀,加菖蒲開竅寧神,黃精、益智仁填精益智,龍牡益智安神。瘀血去,新血生,腦海得養,故神智則聰。

10、血府逐瘀湯,一個很常用的名方,這個葯究竟是治療什麼的呢?

血府逐瘀湯,中醫方劑名。為理血劑,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功效。主治胸中血瘀證。胸痛,頭痛,日久不愈,痛如針刺而有定處,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飲水即嗆,干嘔,或內熱瞀悶,或心悸怔忡,失眠多夢,急躁易怒,入暮潮熱,唇暗或兩目暗黑,舌質暗紅,或舌有瘀斑、瘀點,脈澀或弦緊。臨床常用於治療冠心病心絞痛、風濕性心臟病、胸部挫傷及肋軟骨炎之胸痛,以及腦血栓形成、高血壓病、高脂血症、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神經官能症、腦震盪後遺症之頭痛、頭暈等屬瘀阻氣滯者。

胸中血瘀證。胸痛,頭痛,日久不愈,痛如針刺而有定處,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飲水即嗆,干嘔,或內熱瞀悶,或心悸怔忡,失眠多夢,急躁易怒,入暮潮熱,唇暗或兩目暗黑,舌質暗紅,或舌有瘀斑、瘀點,脈澀或弦緊。

本方主治諸症皆為瘀血內阻胸部,氣機郁滯所致。即王清任所稱"胸中血府血瘀"之證。胸中為氣之所宗,血之所聚,肝經循行之分野。血瘀胸中,氣機阻滯,清陽郁遏不升,則胸痛、頭痛日久不愈,痛如針刺,且有定處;胸中血瘀,影響及胃,胃氣上逆,故呃逆干嘔,甚則水入即嗆;瘀久化熱,則內熱瞀悶,入暮潮熱;瘀熱擾心,則心悸怔忡,失眠多夢;郁滯日久,肝失條達,故急躁易怒;至於唇、目、舌、脈所見,皆為瘀血徵象。治宜活血化瘀,兼以行氣止痛。方中桃仁破血行滯而潤燥,紅花活血祛瘀以止痛,共為君葯。

赤芍、川芎助君葯活血祛瘀;牛膝活血通經,祛瘀止痛,引血下行,共為臣葯。生地、當歸養血益陰,清熱活血;桔梗、枳殼,一升一降,寬胸行氣;柴胡疏肝解郁,升達清陽,與桔梗、枳殼同用,尤善理氣行滯,使氣行則血行,以上均為佐葯。桔梗並能載葯上行,兼有使葯之用;甘草調和諸葯,亦為使葯。合而用之,使血活瘀化氣行,則諸症可愈,為治胸中血瘀證之良方。

與血府逐瘀湯 養生堂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