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梅雨季節如何養生

梅雨季節如何養生

發布時間:2020-07-24 19:14:33

1、梅雨季節應該注意什麼?

家居防潮篇
整體防潮事半功倍
說到防潮,我們就會理解成單件的物品防潮,但每個家庭的物品種類都很多,要每一件都專心防潮有較大難度。在這種情況下,做好家居大環境的防潮保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家庭的整體防潮,還有助於提高生活的舒適度。
昨日,記者就梅雨季節如何進行家居整體防潮走訪了一些專業人士,也從一些頗有生活經驗的市民口中了解到了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防潮的「妙招」。
適時開窗抵抗潮氣、通風兩不誤
在潮濕的天氣,開不開窗讓許多家庭感到很矛盾。開窗吧,萬一室外的濕度更高,很容易就把大量潮氣帶進家中。不開吧,人在室內無法通風,也很不舒服。
其實,即使在梅雨季節,開窗也是必需的。問題在於如何開窗,在什麼時候開窗最合適。專業人士告訴記者。在濕度較高的天氣,開窗的方式應為:把朝南或東南方向,即上風方向的門窗關閉,只開啟下風方向的門窗,以減少水汽進入室內。南風吹來的空氣最為潮濕,弄不好傢具都會發霉。
天氣轉晴時,可打開所有的門窗,以加速水分蒸發。不過中午外面的空氣濕度處在最高值,不宜開窗,應在下午或傍晚,氣候相對乾燥時開窗調節。
另外,開北面窗時也要注意窗子和北面建築的距離,如果距離太近,會將南來的空氣反射回來。因此要適當減少開窗的時間。

2、梅雨季節如何保養衣物

您好!梅雨季節,衣物容易出現發霉。在日常生活中,導致發霉的主要原因是潮濕,有兩條防止衣服和紡織品發霉的有效措施:
(1)經常將衣服放在太陽下曬,把水分曬干,使黴菌無法得到生長繁殖所需要的水分。在乾燥衣櫃中存放衣服是防霉的最有效措施。
(2)在衣服中放一些樟腦丸,樟腦精等化學防蛀劑主要是防蟲蛀,對抑制黴菌的生長也有幫助。

3、梅雨季節怎樣除濕防潮養生

1/6
關閉門窗防止潮濕氣流進入居室
遇到陰雨天氣一定要將門窗關好,防止潮濕氣流進入居室。如果天氣轉好的話,可以將窗戶打開通風透氣。

2/6
衣櫃里放入竹炭防止水汽進入
梅雨天氣水汽重,衣櫃里的衣服容易受潮,嚴重的會發霉,所以在衣櫃里放入竹炭防潮,天氣好的時候要將竹炭取出來晾曬,這樣可以讓它更好的發揮除濕功效。
3/6
使用空調抽濕功能保持室內乾燥
梅雨季節要想家裡要保持乾燥最有效的方法的就是開啟空調的除濕功能,不到十分鍾的時間就能看到明顯的效果,但是不要開得太久,要不室內會變得太乾燥。
4/6
巧用電熱毯趕走床上濕氣
梅雨季節由於空氣中含水量過高,床上的被子很容易有水氣,蓋起來就會冰涼冰涼的,如遇到陰雨天氣,可以使用電熱毯趕走床上濕氣,這樣被子就乾燥暖和了。
5/6
利用自然的條件作防潮、除濕
長時間的潮濕天氣易滋生各種細菌和病毒,一俟有充足的陽光,將衣被床褥、坐墊、地毯等置於陽光下照曬,天然的紫外線有很好的殺菌消毒效果,特別是貼身衣褲最好涼曬於充足的陽光之處,能起到很好的消毒殺菌作用。
6/6
潮濕的地方多用干抹布擦拭
梅雨季節會造成牆面、地板等地方冒水,這時要預備足夠的干濕抹布,先用濕抹布擦凈,然後再用干抹布擦乾。

4、梅雨季節濕氣很重,請問如何調節保養身體?

多吃辣椒等熱性食品,保證排汗,讓時期從體內排出去

5、梅雨時節是疾病多發的季節,不注意養生容易生病,那麼梅雨季節該怎麼養生呢?

梅雨季節是疾病多發的時節,不注意養生是容易生病的。那麼梅雨季節如何養生呢?

我覺得要從幾個方面來做:

1、注意多鍛煉

梅雨時節,氣壓往往比較低,體血液內的含氧量也相對較低,對於體質不好的人就會覺得有些憋悶。對於原來就有高血壓、心臟病或哮喘病的人來說,這種感覺更加明顯。因此,在梅雨季節里,要注意適當運動。

2、保持室內通風

不要以為梅雨季節來了,家裡就要天天關門關窗,不透一丁點兒風。這樣子做也是不對的,空氣不流通更會導致蟎蟲的滋生。每天看情況開門開窗,在有風的情況之下,要適當開門開窗,保持室內通風。

3、預防食物霉變

陰雨天氣,空氣悶熱、潮濕。這種環境下,食物極易發生霉變,食用後會引起急、慢性中毒。霉變產生的毒素常見的有黃麴黴毒素、青黴類毒素和鐮刀菌毒素。一般清洗、燒煮等方法,無法清除黴菌毒素,即使煮熟煮透也會發生食物中毒。因此,一旦發現食物外觀或味道異常,應立即停止食用,並及時丟棄。

4、保持家居衣物乾燥

梅雨期濕度大,真菌很活躍,皮膚癬容易在身體各部位蔓延,運動或流汗後應立即沐浴、更衣,保持乾爽。少穿又厚又緊的牛仔褲或緊身褲,盡量穿棉質內衣。涉水、淋雨、出汗後應及時將身體擦乾並換下汗濕的衣服。

總之,梅雨時節由於天氣潮濕,不注意養生是極容易生病的,我們需要多加註意,祝大家都有一個好身體哦!

6、梅雨季節,應該注意什麼?

梅雨季里空氣濕度大、氣溫高、衣物等容易發霉。
在梅雨季節應做到以下保健措施,做好梅雨季節養生:
1、避免外濕傷身
盡量少在潮濕的地方。如果條件允許,可使用抽濕機或在牆角放置乾燥劑,保持室內濕度適中;陰雨天氣時注意關閉門窗,等到天晴後及時打開門窗,保持空氣流通,以祛除濕氣;外出時攜帶雨具以防淋雨;出遊時不要坐在陰冷潮濕的地方。
2、注意勞逸結合
過度疲勞容易導致濕邪乘虛而入,因此,一定要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同時還要注意加強體育鍛煉,適度的運動能增強體質,助消化,促進血液流通。
3、合理飲食
多吃一些健脾化濕的食物,如扁豆、薏仁、冬瓜等,切記不宜過食生冷、油膩的食物,以免助濕傷脾。必要時可服用健脾化濕葯物,如藿香正氣水、保和丸等。
4、脾虛者要盡量少吃西瓜、香瓜、梨、黃瓜等瓜果,因為這些水果可以駐濕,會導致體內濕熱加重,導致胃脘不舒,造成消化吸收障礙。
5、兒童的自製力較差,過食冷飲或瓜果會造成脾胃陽氣受損和功能失調,從而引起大便不成形、厭食、睏乏等脾濕症狀。所以,在梅雨季節,家長要注意調整兒童飲食,控制其瓜果和冷飲的攝入。
梅雨季節天氣潮濕,濕氣較重,會影響人的食慾和身心健康,大家不妨參考下小編總結的梅雨季節養生小知識,看看梅雨季節吃什麼,合理安排自己的飲食,多運動,才能在陰濕多雨的梅雨季節有著好身體和好心情。

7、梅雨季節如何防潮防霉

8、老年人雨水季節如何養生

如何飲食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一、粗、細糧合理搭配
有些粗糧的蛋白質的生理價值比細糧高,並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粗、細糧合理搭配,既可提高食物蛋白質的生理價值,又可增添多種風味。如玉米面和麵粉混合做的二面蜂糕、小豆雜合面窩頭(玉米面、豆面、小米麵、麵粉)、綠豆乾飯、小豆大米粥、大玉米渣粥等,都是我國民間喜食易做的食物。

二、干、稀合理搭配
利用主食的干、稀搭配,是選配谷類蛋白質的簡單易行的方法。例如饅頭、花捲配玉米粥或小豆粥,窩頭、絲糕配面湯或大米粥等,均能使蛋白質得到互補。

三、蔬菜的多品種搭配
蔬菜在平衡膳食中占很重要的地位。由於各種蔬菜含營養素的多少和種類不一,在選擇蔬菜時,應特別注意選食含鈣、鐵和維生素b2、c及胡蘿卜素多的食物。一般情況下,每人每天有一斤蔬菜即可。但是,食用蔬菜的品種應愈多愈好,最好每天能有2~4個品種,而且其中最好能有一半以上是綠葉蔬菜,此外,黃色、橙色和紅色的蔬菜也應盡量食用。在缺菜地區和缺菜季節,多吃些豆芽,特別是綠豆菜,也可以補充維生素。

四、副食的葷素搭配
副食是攝取多種營養素的主要來源,也只有採取多品種搭配的方法,才能保證全面充分地供給人體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
葷素搭配,是副食調配上的一個重要原則。例如麵筋、豆製品與動物蛋白質搭配,能提高蛋白質的生理價值。它們再與蔬菜搭配,又使我們獲得豐富的維生素和無機鹽。在平衡膳食中,豆類和動物性蛋白質的數量最好能佔全部蛋白質供給量的三分之一。

秋季養生的注意事項
1、注意養陰
秋季天氣乾燥,秋季養生要注意養陰。秋天養陰,第一,要多喝水,以補充夏季丟失的水分。第二,多接地氣,秋季我們要多走進大自然的懷抱,漫步田野、公園,這都有助於養陰。第三,避免大汗淋漓。汗出過多會損人體之「陰」,因此,秋季鍛煉要適度。

2、調理脾胃
立秋之後應盡量少吃寒涼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虛寒者更應謹慎。夏秋之交,調理脾胃應側重於清熱、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熟、溫軟開胃,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膩類食物,秋季調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後再進補。

3、預防秋乏
俗語說的好「春困秋乏」。秋乏,是補償夏季人體超常消耗的保護性反應,常表現為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防秋乏的最好辦法就是適當地進行體育鍛煉,但要注意循序漸進;保持充足的睡眠,亦可防秋乏。

4、注意防燥
秋天雨水較少,天氣乾爽,人體容易虛火上延出現「秋燥」,中醫認為,燥易傷肺,秋氣與人體的肺臟相通,肺氣太強,容易導致身體的津液不足,出現諸如津虧液少的「乾燥症」,比如皮膚乾燥,多有咳嗽。防秋燥,重在飲食調理,適當的選食一些能夠潤肺清燥、養陰生津的食物,比如梨、甘蔗、荸薺、百合、銀耳等。

5、預防感冒
秋季感冒增多,預防感冒,首先要根據氣溫變化適當增減衣服,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其次室內的空調溫度不要過低,一般在25℃~27℃最好。秋季是疾病的高發期,遇到疾病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9、梅雨季節各個人群如何養生?

燒菜時放點花椒可以去濕

與梅雨季節如何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