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五穀養生粽子

五穀養生粽子

發布時間:2020-07-24 18:23:17

1、吃粽子後喝茶為什麼能幫助消化?

端午來到,粽子飄香。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每當這時,家家戶戶都會忙著買粽子,包粽子。

粽子清熱解暑

『粽子是主副食一起搭配製作的綜合性食物,有特殊的營養價值。』國家級烹飪大師屈浩說,以中醫飲食的養生觀點來看,粽子具有清熱解暑、益氣生津、養血安神的功效。糯米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是供給機體熱量的主要來源。糯米含的蛋白質較少,並且十分缺乏賴氨酸、色氨酸,還含有高質量的不飽和脂肪酸、纖維素和維生素E,但含量極少,缺乏維生素C、維生素D和維生素A,胡蘿卜素的含量也很少,鈣含量較高但不易被人體吸收。因此,糯米與其他食物搭配食用,營養纔更全面。

棕葉也有營養

中國烹飪大師岳更生說,包裹粽子的葉子,除了蘆葦葉外,還有荷葉、假黃梨葉及竹葉。其中含有豐富的葉綠素、維生素A、C等多種營養。作為食品包裝,粽葉具備無污染和使用的『一次性』。因此,被當今營養學家稱之為『天然綠色食品』。『用這些天然的葉子包裹食品,特別是米類,葉的清香和營養也會隨之進入食品中。』岳更生說,再加上和食品一起經過高溫蒸煮後,這些營養和香味能更加充分地浸透到食物中,食用起來口感好,又清熱消暑,還能比較綜合、充分地吸收各種食品的營養成分。

中國葯膳協會單守慶提醒市民,現在市場上有一些商家,為了讓粽子看起來顏色漂亮鮮艷,將粽葉用一些化學葯品浸泡,使其看起來特別光鮮、色澤青綠。『其實這就是市場中出現的「返青粽葉」,大家應警惕。』在購買時應注意,天然粽葉經過蒸煮,顏色會發暗發黃,如果過於鮮綠,或煮後將鍋里的水染成綠色,就要警惕了。在即將出台的粽子國家標准也擬明確規定,粽葉必須是純植物的,不得人工添加任何東西。

豆類做餡潤腸通便

隨著歷史的演變和發展,在一些傳統紅棗粽子、鹹肉粽子、果仁粽子等基礎上,又延伸出很多品種,比如八寶粽、雞肉粽、蛋黃粽、蓮蓉粽、紅豆粽、綠豆粽、冬菇粽、蝦米粽等。除了糯米和粽葉,粽子中的各種餡料,其營養價值也各不相同。花生含蛋白質,維生素B和維生素E,可補腎益臟;鹹蛋黃營養價值相當高,含豐富蛋白質、維生素;綠豆和紅豆含高蛋白質、澱粉質、礦物質等,有助潤腸通便。

素棕煮、肉粽蒸

素粽子的製作方法很簡單,可先將主料糯米、各種配料(花生、紅豆、綠豆、百果等)、粽葉、包紮繩(稻草、棉線)備好,然後清洗主配料後,將其一起浸泡在冷水盆中,待泡上10?12小時後,即可用粽葉將各種主、配料包在一起,包成自己喜愛的形狀,用棉線或鹼草紮好,放入鍋中蒸煮1?2小時,直至熟煮為止。蒸煮過程中要加水以保持原有的水位。

各種葷粽子的製作相對復雜,比如豬肉粽子,應先將肉切成條,用醬油、米酒、味精浸泡一夜,然後把浸泡過的糯米用浸過肉的醬汁加鹽拌勻,浸透幾分鍾後,再用粽葉把肉包在糯米中,用包紮物繞緊紮好,放在鍋中,蒸2小時,熄火燜1小時即可。

邊吃邊喝水,助消化

專家們還提醒,由於粽子多半是用糯米製作的,在食用中務必控制數量。吃粽子時最好能同時喝茶水,以幫助吞咽和消化。配一些蔬菜水果一起吃,更有營養。老人、兒童不宜多吃,且應細嚼慢咽。

對於糖尿病病人而言,紅豆粽和甜粽子不適合多吃。有胃病的人吃粽子可選大米粽或五穀粽,吃時別蘸糖;有膽結石、膽囊炎和胰腺炎的病人,建議不要吃肉粽、蛋黃粽等過於油膩以及脂肪、蛋白過高的粽子,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脹氣。肉粽及豬油豆沙粽含有較多脂肪,屬油膩食品,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患者食用後,會增加血液黏稠度,因而每次食用不宜超過50克。

2、包粽子需要准備哪些東西

准備材料:粽子、粽線、紅百棗、糯米、粽葉

1、首先我們想要包粽子的話,我們需要准備以下材料:粽子、粽線、紅棗、糯米等。

2、首先我們需要提前把糯米、紅棗用清度水泡好,浸泡的時候多換幾次水,這樣子泡出來的糯米既泡的開又干凈。

3、我們接下來就需要把粽葉用清水清洗干凈後放入熱水鍋裡面煮一煮,這樣子粽子內葉會比較軟。

4、最後我們就可以把煮容好的粽子折成漏斗狀,把糯米放入漏斗里。

5、最後用粽葉把糯米包好用粽繩固定就可以了。

3、健康過端午,除了熏艾灸,還可以怎樣養生?

還可以用艾草泡腳,多出去做一些有氧運動,或者是熬一些養生粥喝。其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多注重養生,無論年紀大與小養生都是有必要的。平時比較注重養生的人都不容易生病,而且體質比較好,所以我們也可以試著去養生,多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
每天晚上泡腳的時候,可以在洗腳盆裡面放一些艾草葉,艾草葉具有去除濕氣、緩解宮寒的作用,所以經常用艾草葉泡腳能夠減少體內的濕氣,幫助身體排出毒素,每逢端午節的時候,街上就會有賣艾草葉的,這個時候可以多買一些,然後用來泡腳或者是熏艾灸都可以。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我們會通過包粽子的方式來紀念這個節日,在過好節日的同時,我們也可以和家人出去散散步或者是做一有氧養運動,做有氧運動不僅能夠鍛煉身體,而且還能將心裏面的負面情緒釋放出去,是特別棒的一個養生方法,而且這個方法也比較簡單,不需要任何的材料,就可以輕易的實現。除此之外還可以自己在家熬一些養生粥,然後和家人一起喝,養生粥的類型有很多,我們最常做的就是銀耳蓮子粥,其實粥的做法比較簡單,而且營養價值還比較高,是養生食物的代表,腸胃不好的人,平時多喝一些養生粥,能夠增強胃的功能,維持胃酸正常分泌,從而達到養胃的一個作用,而且多喝養生粥還能夠使人的氣色變好,促進血液循環。綜上所述,除過熏艾灸,還有很多其它的養生方法,但重點在於實際行動。其實養生並不分年齡大小,任何人都可以有一個養生的習慣,而且越早養生效果也越好,並且更加有利於健康。

4、吃粽子是不是容易上火???

是的,粽子不宜作為一餐當中的唯一食品,一定要配一些菜。因為消化快,血糖上升迅猛,下降也比較快。糖尿病人更要注意,因為他們的血糖控制能力本來就差,特別容易大起大落。

熱糯米本身雖然好消化,但和油膩的配料比如肥肉、蛋黃等混在一起,消化能力差的人吃了可能會感覺不舒服,另一部分人則容易上火。所以消化不良的人宜選清爽的北方小棗粽子。

(4)五穀養生粽子擴展資料

健康吃粽子的方法

粽子應趁熱吃,加了油脂、肉、蛋黃的粽子更不宜冷吃,對於消化能力差的人來說尤其要注意。有些質量差的糯米在冷後會有變硬現象,五穀雜糧粽子冷後的回生現象很明顯。

粽子屬於主食,三餐都可以吃,早餐吃更合適。因為早晨通常食慾不振,飲食數量較少,清香溫熱的粽子吃起來又方便,又讓人心情大好。素粽子的熱量沒有傳說中那麼高,但畢竟屬於糧食,吃了粽子就要相應減少主食的攝入,否則會帶來過多的澱粉,引起體重上升,還可能過於飽脹,引起消化不良。

5、吃粽子要注意些什麼?

端午節快到了,市場上各種粽子一擁而上,熱鬧非凡。然後就有很多時令問題出現,什麼人適合吃粽子啊,什麼人不適合吃粽子啊,早晚什麼時候吃好啊,吃粽子要不要配菜啊,等等。

粽子當年的來歷,國人都知道,無需贅言。有個被大家忽略的細節倒是值得一提,那就是粽子並非自古以來就是用精白糯米做的。以前的粽子,往往是用粘大黃米(黍)來做的。老北京說,即便到解放的時候,郊區的農民還是常用粘大黃米來做粽子,城裡的富裕人家才吃純白糯米做的粽子。

這大黃米和糯米有什麼共同點呢?首先,它們都很粘。粘大黃米做的食品在冷的時候較硬,加熱之後就變得非常柔軟,粘性很強。這種粘性來自於其中占絕對優勢的支鏈澱粉。凡是「粘」「糯」品種的糧食,都有這種特點,而非糯性品種裡面都有一部分直鏈澱粉,就不那麼粘了。另一個共同點,就是按傳統說法,糯米和粘大黃米都性質溫熱,有補虛的作用。也就是說,適合身體虛弱怕冷的人吃。其中大黃米性質更溫暖一些,是冬季傳統推薦的暖身補養食品。

為什麼要在炎熱的夏季到來之時吃這種溫熱的糯米或大黃米呢?為什麼不是吃小米或玉米呢?古人肯定有道理在其中。夏天天氣炎熱,皮膚表面出汗多,血液在體表的分布較多,在消化系統的分布相對減少,消化液分泌也相對減少一些。這時候身體虛弱的人更容易出現消化功能低下的問題。吃糯米和粘大黃米做的食品,對溫暖腸胃、促進消化吸收有一定作用。天天吃生黃瓜生番茄喝綠豆湯,並不是人人都適宜哦。古代生活條件差,烹調條件也差,相比而言消化不好的人比例可能更多一些。

有人看到這里就馬上會跳起來問:誰說的?不是說糯米食品性粘滯,難以消化吸收嗎?怎麼會像你說的這樣,虛弱的人還更容易消化吸收!

都說事實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不信就可以試試啦。

首先,國內外的血糖研究都證明,熱的糯米食品餐後血糖反應非常高,也就是說,它的消化吸收是非常之快啊。體外模擬小腸消化的研究也證明,糯米飯與大米飯相比,消化速度明顯地快。而且,我們實驗室的測定發現,糯性食品還有一個特殊之處,冷了再熱透之後吃,消化速度一樣快甚至更快!一般的米飯麵食之類,冷後再熱了吃,消化速度都要比剛煮出來的時候慢一些。粽子一般都是煮出來再賣的,回家還要加熱一次,趁熱吃照樣容易消化。

其次呢,自己也可以試試,剛蒸出來的熱粽子(注意,是沒有加油加肉那種粽子,加棗或豆沙的那種傳統產品)一點都不會給胃腸帶來負擔。按一碗米飯的量,換成粽子,吃起來很快,胃裡也並不覺得堵。有些人因為粽子好吃,一下子吃太多而覺得堵,那不能作為理由。因為科學上比較消化速度時,是用同樣量的澱粉來比較的。一個大粽子就差不多相當於一碗米飯了,何況連吃三個——換成同樣量的米飯更撐。

對於那些胃酸少消化能力差,傳統稱為「胃寒」的人來說,糯米是非常好的食品。如果因為貪吃螃蟹大蝦之類胃裡發涼,趕緊吃一個熱粽子,或者喝碗熱糯米粥,馬上就會舒服不少(如果說這就算食療,那大部分食品都能「療」了)。

不過,凡是養生建議,都要區分不同體質的人。對於消化差的人,粽子固然是個養生好食品,對於糖尿病人就未必了。因為食後血糖上升太快,甚至比白糖還要快,糖尿病人應當少吃精白糯米做的粽子,大黃米粽子也要限量。哪怕是不加大棗不加豆沙的粽子,也完全一樣。正如王興國老師在博客中所說的那樣,食物中有沒有糖並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是餐後血糖上升有多快。

回到糯米和大黃米的話題上。這兩種粽子食材的不同點呢,就是大黃米的營養價值要遠高於糯米。它的鐵含量是糯米的3倍,鎂含量是2.8倍,鉀含量是1.6倍,維生素B1含量是1.5倍,膳食纖維含量是5倍!其中還有胡蘿卜素和葉黃素這樣的抗氧化成分。所以,古人用它來做粽子,的確很明智。

不過,目前的粽子品種更多,已經不局限於兩種食材。市場上有八寶粽子,加了多種粗糧豆類和花生。其實做玉米粽子也很不錯,在糯米中摻點甜玉米,讓它的口感變得不那麼粘膩,還有一種清新爽口的感覺。沒錯啊,飲食就是可以無限創新的。或許到明年的端午節,我會把自己的創新粽子配方推薦到養生廚房裡。

貼心叮嚀:

1.粽子應趁熱吃,加了油脂、肉、蛋黃的粽子更不宜冷吃,對於消化能力差的人來說尤其要注意。有些質量差的糯米在冷後會有變硬現象,五穀雜糧粽子冷後的回生現象更明顯。

2.粽子屬於主食,三餐都可以吃,早餐甚至更合適。因為早餐通常食慾不振,飲食數量較少,清香溫熱的粽子吃起來又方便,又讓人心情大好,一上午感覺都很幸福。

3.素粽子的熱量沒有傳說中那麼高,但畢竟屬於糧食,吃了粽子就要相應減少米飯、饅頭、面條等主食,否則會帶來過多的澱粉引起體重上升,還可能過於飽脹引起消化不良。一般來說吃一個大粽子減一小碗米飯即可。

4.熱糯米本身雖然好消化,但和油膩的配料混在一起,比如肥肉、蛋黃等,消化能力差的人可能會感覺不舒服,另一部分人則容易上火。所以消化不良的人吃粽子宜選清爽的北方小棗粽子,也不宜配太油膩的菜。對於容易上火的人來說,不宜配促進身體發熱的牛羊肉類、油炸食品和過辣的菜。蔬菜、豆製品和不油膩的魚類最宜。

6、吃粽子的好與壞?

端午節快到了,市場上各種粽子一擁而上,熱鬧非凡。然後就有很多時令問題出現,什麼人適合吃粽子啊,什麼人不適合吃粽子啊,早晚什麼時候吃好啊,吃粽子要不要配菜啊,等等。 粽子當年的來歷,國人都知道,無需贅言。有個被大家忽略的細節倒是值得一提,那就是粽子並非自古以來就是用精白糯米做的。以前的粽子,往往是用粘大黃米(黍)來做的。老北京說,即便到解放的時候,郊區的農民還是常用粘大黃米來做粽子,城裡的富裕人家才吃純白糯米做的粽子。這大黃米和糯米有什麼共同點呢?首先,它們都很粘。粘大黃米做的食品在冷的時候較硬,加熱之後就變得非常柔軟,粘性很強。這種粘性來自於其中占絕對優勢的支鏈澱粉。凡是「粘」「糯」品種的糧食,都有這種特點,而非糯性品種裡面都有一部分直鏈澱粉,就不那麼粘了。另一個共同點,就是按傳統說法,糯米和粘大黃米都性質溫熱,有補虛的作用。也就是說,適合身體虛弱怕冷的人吃。其中大黃米性質更溫暖一些,是冬季傳統推薦的暖身補養食品。為什麼要在炎熱的夏季到來之時吃這種溫熱的糯米或大黃米呢?為什麼不是吃小米或玉米呢?古人肯定有道理在其中。夏天天氣炎熱,皮膚表面出汗多,血液在體表的分布較多,在消化系統的分布相對減少,消化液分泌也相對減少一些。這時候身體虛弱的人更容易出現消化功能低下的問題。吃糯米和粘大黃米做的食品,對溫暖腸胃、促進消化吸收有一定作用。天天吃生黃瓜生番茄喝綠豆湯,並不是人人都適宜哦。古代生活條件差,烹調條件也差,相比而言消化不好的人比例可能更多一些。有人看到這里就馬上會跳起來問:誰說的?不是說糯米食品性粘滯,難以消化吸收嗎?怎麼會像你說的這樣,虛弱的人還更容易消化吸收!都說事實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不信就可以試試啦。首先,國內外的血糖研究都證明,熱的糯米食品餐後血糖反應非常高,也就是說,它的消化吸收是非常之快啊。體外模擬小腸消化的研究也證明,糯米飯與大米飯相比,消化速度明顯地快。而且,我們實驗室的測定發現,糯性食品還有一個特殊之處,冷了再熱透之後吃,消化速度一樣快甚至更快!一般的米飯麵食之類,冷後再熱了吃,消化速度都要比剛煮出來的時候慢一些。粽子一般都是煮出來再賣的,回家還要加熱一次,趁熱吃照樣容易消化。其次呢,自己也可以試試,剛蒸出來的熱粽子(注意,是沒有加油加肉那種粽子,加棗或豆沙的那種傳統產品)一點都不會給胃腸帶來負擔。按一碗米飯的量,換成粽子,吃起來很快,胃裡也並不覺得堵。有些人因為粽子好吃,一下子吃太多而覺得堵,那不能作為理由。因為科學上比較消化速度時,是用同樣量的澱粉來比較的。一個大粽子就差不多相當於一碗米飯了,何況連吃三個——換成同樣量的米飯更撐。對於那些胃酸少消化能力差,傳統稱為「胃寒」的人來說,糯米是非常好的食品。如果因為貪吃螃蟹大蝦之類胃裡發涼,趕緊吃一個熱粽子,或者喝碗熱糯米粥,馬上就會舒服不少(如果說這就算食療,那大部分食品都能「療」了)。不過,凡是養生建議,都要區分不同體質的人。對於消化差的人,粽子固然是個養生好食品,對於糖尿病人就未必了。因為食後血糖上升太快,甚至比白糖還要快,糖尿病人應當少吃精白糯米做的粽子,大黃米粽子也要限量。哪怕是不加大棗不加豆沙的粽子,也完全一樣。正如王興國老師在博客中所說的那樣,食物中有沒有糖並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是餐後血糖上升有多快。回到糯米和大黃米的話題上。這兩種粽子食材的不同點呢,就是大黃米的營養價值要遠高於糯米。它的鐵含量是糯米的3倍,鎂含量是2.8倍,鉀含量是1.6倍,維生素B1含量是1.5倍,膳食纖維含量是5倍!其中還有胡蘿卜素和葉黃素這樣的抗氧化成分。所以,古人用它來做粽子,的確很明智。不過,目前的粽子品種更多,已經不局限於兩種食材。市場上有八寶粽子,加了多種粗糧豆類和花生。其實做玉米粽子也很不錯,在糯米中摻點甜玉米,讓它的口感變得不那麼粘膩,還有一種清新爽口的感覺。沒錯啊,飲食就是可以無限創新的。或許到明年的端午節,我會把自己的創新粽子配方推薦到養生廚房裡。 貼心叮嚀: 1.粽子應趁熱吃,加了油脂、肉、蛋黃的粽子更不宜冷吃,對於消化能力差的人來說尤其要注意。有些質量差的糯米在冷後會有變硬現象,五穀雜糧粽子冷後的回生現象更明顯。 2.粽子屬於主食,三餐都可以吃,早餐甚至更合適。因為早餐通常食慾不振,飲食數量較少,清香溫熱的粽子吃起來又方便,又讓人心情大好,一上午感覺都很幸福。 3.素粽子的熱量沒有傳說中那麼高,但畢竟屬於糧食,吃了粽子就要相應減少米飯、饅頭、面條等主食,否則會帶來過多的澱粉引起體重上升,還可能過於飽脹引起消化不良。一般來說吃一個大粽子減一小碗米飯即可。 4.熱糯米本身雖然好消化,但和油膩的配料混在一起,比如肥肉、蛋黃等,消化能力差的人可能會感覺不舒服,另一部分人則容易上火。所以消化不良的人吃粽子宜選清爽的北方小棗粽子,也不宜配太油膩的菜。對於容易上火的人來說,不宜配促進身體發熱的牛羊肉類、油炸食品和過辣的菜。蔬菜、豆製品和不油膩的魚類最宜。

7、白頭翁鳥可以吃五穀雜糧嗎?

可以的。
但是他們更喜歡吃一些小漿果。建議可以餵食少量的枸杞,或者藍莓之類的。

8、請問一下,香磨五穀養生食療坊的五穀雜糧能做粽子嗎?或者把五穀粉弄到粽子里可否?

可以啊,不爽還有豆沙餡的粽子嘛,這個放進去也沒什麼差別啦

9、江米、黑米、紅小豆、紅棗在一起包粽子好吃嗎

紅豆花生黑米江米綠豆紅棗桂圓可以一起煮粥喝。這些原料除了黑米、江米外,還添加豆類、花生、桂圓等,是蛋白質互補作用在食物中的典型應用。這些食品富含人體必需脂肪酸以及各種微量元素和多種維生素。五穀雜糧混合煮粥可以充分發揮氨基酸的互補作用,相互取長補短,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這些食品具有健脾養胃,消滯減肥,益氣安神的功效。可作肥胖及神經衰弱者食療之用,也可作為日常養生之食品。

與五穀養生粽子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