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肝火旺,血虛,是什麼原因
長期勞累、熬夜休息不好,飲食起居等相關
2、血虛肝旺、肝氣上擾是怎麼回事?
生活中應多吃:
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如蛋類、乳類、魚類、瘦肉類、蝦及豆類等。
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新鮮的水果和綠色蔬菜,如酸棗、橘子、西紅柿、青柿椒等。維生素c有參與造血、促進鐵吸收利用的功能。
富含鐵的食物 :豬肝、牛羊腎臟、瘦肉、蛋黃、黃豆、紅糖等。鐵是構成血液的主要成分,缺鐵性貧血者較為常見。
上述食物日常飲食中應注意調配,盡量做到食物的多樣化。
另外生活中還要記得飲用氿味的雪盈搽,
能起到氣血同補,健脾助消化,補不受滯的作用,並達到全面調理貧血的目的。
3、血虛肝旺的臨床症狀是什麼?
血虛又稱營血不足證或血液虧虛證,為體內血液不足、肢體臟腑百脈失去濡養而出現全身多種衰弱證候的總稱。血虛證是氣、血、陰、陽四大虧虛證之一。血虛,是指血液不足或血的濡養功能減退的病理狀態。失血過多,新血不及生成補充;脾胃虛弱,飲食營養不足,化生血液的功能減弱或化源不足而致血液化生障礙;久病不愈,慢性消耗等因素,均可導致血虛。全身各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都依賴於血的濡養,因而,在血虛時,就會出現全身或局部的虛弱的證候。如面色不華,唇舌爪甲色淡無華,頭目眩暈,心悸征忡,神疲乏力,形體瘦怯,或手足麻木,關節屈伸不利,或兩目干澀,視物昏花等,都是血虛的臨床徵象。 氣血的生成,一是靠營養物質的攝入,二是靠脾胃的運化功能。如果脾虛,則不能化生氣血,此乃導致氣血兩虛的重要原因。中醫學認為:「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用現代醫學語言解釋即為:「脾」具有對飲食中營養物質進行消化吸收的功能(相當於西醫學中整個消化系統的功能),而營養物質能為機體血液的生成提供必需的物質基礎,此是脾的生血影響。因此,脾虛在血虛證的發生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根據中醫學「治病求其本」的原則,健脾則利於血虛的改善。五行金木水火土,有生有克,從而保持動態平衡。五臟肝心脾肺腎中,肝在五行屬木,脾在五行屬土。肝能克脾。這是生理概念中的 相剋。但是,某種原因,導致了脾虛,就是土不足了,本來是木克土的,脾虛導致了木克土太過,就是說,肝克脾太多了,導致了肝旺,其實這里的肝旺是相對於脾虛來說的,就成了木乘土。這是一種病理現象。最常見症狀是,兩脅脹痛,食後腹脹,或腹部脹痛,瀉後痛減。醫生常說,面色不華,唇舌爪甲色淡無華,頭目眩暈,心悸征忡,神疲乏力,形體瘦怯,或手足麻木,關節屈伸不利,或兩目干澀,視物昏花等,都是血虛的臨床症狀;血虛,是指血液不足或血的濡養功能減退的病理狀態。失血過多,新血不及生成補充;脾胃虛弱,飲食營養不足,化生血液的功能減弱或化源不足而致血液化生障礙;久病不愈,慢性消耗等因素,均可導致血虛。 全身各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都依賴於血的濡養,因而,在血虛時,就會出現全身或局部的虛弱的證候。如面色不華,唇舌爪甲色淡無華,頭目眩暈,心悸征忡,神疲乏力,形體瘦怯,或手足麻木,關節屈伸不利,或兩目干澀,視物昏花等,都是血虛的臨床徵象。而肝旺的症狀多為兩脅脹痛,食後腹脹,或腹部脹痛,瀉後痛減。
4、中醫說的血虛肝旺是什麼意思?
血虛肝旺這里兩個概念並合而成,血虛是指你體內血液生成和儲存不足了,這在中醫屬於陰虛的范疇.而肝旺,就是指肝的功能過了頭,不該升發的,不該疏泄的,但肝臟都給他升發疏泄了.當然這個肝陽的功能太旺,在中醫裡面稱為肝火上炎.肝的陽氣升發太過就會引起比如頭痛頭脹,面紅目赤,急燥,口渴等症狀.而血虛和肝旺這兩個概念又是存在聯系的,肝火上炎(也即肝陽上亢)則肝火內灼,容易耗傷陰血,則容易出現陰虛血虛的現象.肝藏血,血虛則肝陰在一定程度減少就會導致肝火盛.因此當說血虛肝旺的時候,我們就知道,這個病人肝火盛了且血有點不足,具體治療就是把瀉肝補血,即把肝火慢慢的調小而把體內的血液補充上去.
5、血虛肝旺是什麼意思
脾胃為血之源,脾胃虛則血虛。脾胃五行為土,肝五行為木,木克土,土弱,木勝土,木盛則肝旺。
治療原則應該補血為主,強肺降肝。
6、心、氣虛寒與血虛肝旺有什麼區別
您好,這個一個是涼,一個是熱。
7、血虛肝旺的人吃什麼食物有益於健康
中葯調治血虛是很有效的,不過,血虛要對證治療,不可單純的補血。 治療血虛證主要是補血,還要補氣,因為氣可推動血液運行,氣通暢,血液運行就不會受阻成淤,所以補血輔以補氣則療效更好,方選四物湯、八珍湯、十全大補湯,處方舉例:黨參18克,黃芪18克,白術12克,茯苓15克,炙甘草6克,熟地18克,當歸10克,白芍15克,川芎5克,首烏15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對於因脾胃虛弱、運化和吸收功能差或脾胃濕滯、濕熱而致血虛的患者,要積極治療。脾胃虛弱者見倦怠乏力,胃納不佳,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弱,可選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或參苓白術散加減(處方舉例:黨參15克,黃芪15克,白術10克,茯苓15克,炙甘草6克,蓮子20克,淮山葯20克,生薏苡仁2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脾胃濕滯或濕熱的患者見疲乏無力,腹脹,納食不佳甚至厭食,大便不爽或爛,小便或黃,舌苔厚膩或黃膩,脈濡或滑或滑數,可選用胃苓湯、保和丸和甘露消毒丹加減(處方舉例:蒼術6克,川厚朴10克,陳皮5克,甘草3克,茯苓15克,白蔻仁6克,茵陳15克,黃芩10克,藿香6克,麥芽30克,神曲15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另外,患者亦應自我減輕各種壓力,調節神志,如因悲、憂、思影響脾胃運化,可選逍遙散、四逆散(處方舉例:柴胡10克,白芍15克,枳殼12克,甘草3克,當歸10克,茯苓15克,白術12克,素馨花1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飲食調理 飲食調理對血虛的調治也很有效,可選用以下食療方:①當歸生薑羊肉湯:當歸12克,生薑30克,羊肉250克,將羊肉洗凈切塊,同當歸、姜一同放入沙鍋內加水適量共熬湯,爛熟加調味品,飲湯食肉,每周飲用4次;②枸杞豬骨湯:生豬骨(或羊骨、牛骨)500克,枸杞子30克,黑豆30克,大棗12枚,加水適量一同煮至爛熟,調味後飲湯食杞子、大棗、黑豆,每天1次,連服1至2周;③花生枸杞蛋:花生仁100克,雞蛋兩只,杞子20克,紅糖50克,大棗10枚,先把花生仁、杞子煮熟,然後放入紅糖、大棗、雞蛋,再煮片刻服食,每天1次,連服1至2周;④阿膠瘦肉湯:瘦豬肉100克,阿膠12克,先將瘦豬肉放沙鍋內,加水適量,用文火煮熟後加入阿膠燉化,調味飲湯食肉,兩天1次,連服用1至2周;⑤首烏黃精湯:首烏15克,黃精20克,黨參18克,大棗10枚,豬肉250克,熬湯,飲湯食肉,兩天1次,連服用1至2周。
8、血虛,肝旺有什麼後果
血虛
後果(1)臟腑失於濡養一般表現為面色蒼白,唇色爪甲淡白無華,頭暈目眩,肢體麻木,筋脈拘攣,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皮膚乾燥,頭發枯焦,以及大便燥結,小便不利等。
2氣無以附,遂因之而虛,故血虛常伴隨氣虛,病人不僅有血虛的症狀,而且還有少氣懶言、語言低微、疲倦乏力、氣短自汗等氣虛症狀。
肝火旺
一般情況下,如果肝火旺會對致身體上部有熱,或上沖性特點,表現為頭暈、面目紅赤、易暴怒、口乾舌燥、口苦、口臭、頭痛、頭暈、眼乾、睡眠不穩定、身體悶熱、舌苔增厚等。
更甚者會暈厥、嘔血等;
2、肝火旺可導致月經失常,這是因為肝火旺而引起婦女月經紊亂,表現為經血量減少、經期延遲或者閉經等;
3、肝火旺會導致失眠,這多是因為思慮過度、惱怒損肝等造成;
4、肝火旺還可以導致孕婦惡阻,孕婦懷孕期間,肝火旺可表現為惡食挑食、眩暈口苦、嘔吐苦水等。
9、血虛肝旺有何症狀表現
你好,這種情況一般是渾身無力,並且容易發火,需要在當地醫生的指導下辯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