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從哪裡來之--潛意識對我們的影響
每一個人都渴望擁有健康的體魄,但不是人人都能達成心願的。這么多年來,隨著現代醫學越來越發達、檢查設備的不斷更新、葯物銷售量大增、營養食品越來越多樣化的時代的來臨,但是各種的疾病卻越來越多?更有各種稀奇古怪的疾病的產生,從事相關學科的研究者不斷研究,並不斷去尋找更多新的保健養生的方法,但是我覺得現代人是在以一種完全錯誤的方式尋求健康,所以才會造成自己身體上的不健康狀態。記得一個美國的醫學界的一個實驗,在一群人的身體里注入感冒病毒,這一群人的身體里都有了病毒,但是我們想知道發病的人是多少嗎?具有高度社會支持的人比低社會支持的人發病率要低4倍,高社會支持的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朋友有愛,親人親密的狀態,如果內心感覺心裡有愛的,有人支持的,身體的免疫力也會高很多,很多人現在都在提倡素食,打坐靜心,但是實際上遠不如和自己的朋友親人培養更多的親密感覺出來,在我看來,一個人,吃著胡蘿卜青菜打坐修行但是沒有內心的力量還不如和朋友結伴去吃烤鴨來的健康。我們人人知道對自己的身體健康負全責,我們不僅要健康,還可以創造出豐富的健康生活。豐富的健康生活並不表示說不怕任何的疾病--有許多人並沒有顯見的疾病症狀,卻持續地感到疲倦或虛弱--而是一種具有充沛精力。並且讓我們能完全舒展身心的豐足狀態,這樣的狀態是很多人所想要追求的目標,那是很多人窮其一生也無法到達的境地。在此我想和大家繼續分享一些潛意識致病的原因,也想在陸續的以後帶給大家一些更換積極的潛意識的方法,讓我們的身心都能更健康,這是我的最大心願。我們在之前探討了很多疾病的產生來源 ,在這一期的內容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個案的故事,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在故事中了解到別人,而同時也能更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潛意識,更正自己的潛意識,這樣才能徹底遠離疾病,我惟願每一個人都身心健康,這也是我的心願。在這個春天來到的時候,我更希望看到文章的人,能夠喚醒自己的內心,讓自己的心我慢慢成長,長成和我們一樣大的年齡。在我們幼小的時候,我們的很多潛意識來源於和父母之間的互動,因為我們自小都知道要讓父母喜歡,於是都按照父母的意識去生活去適應,壓抑著自己的潛意識,這樣久了也就成了去做另外一個人而非是做真實的自己,做另外一個人久了,難免會覺得不舒服,覺得壓抑,我們很多人在長大了之後會埋怨父母,覺得自己的一切是父母造成的,把過失也一並推到了父母的身上,這樣也造成了很多新的年時代的啃老族現象。我有一個個案在很小的時候就非常的順從父母,跟著自己父母學習父母的那一套生活方式信仰和價值觀,等到他慢慢的長大,成人、工作,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種種的是非,自然會在事件中用在父母那裡學到的經驗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不斷的不停地去循環下去。換句話說,人現在的生活其實是我們以前生活的某種程度不同的再現。但是這個個案的生活卻讓他很不舒服,他來咨詢的原因是嗜酒,記得第一次的談話中他流露出對酒的喜歡,我細心地聽出他不是喜歡酒,而是喜歡酒後的感覺,我仔細詢問後才了解到他的內心是希望自己放鬆一點做人,到是長期的壓抑自己造成自己已經不會輕松的做人做事了,只有在酒後自己才感覺輕松一點,想想那真是可怕,潛意識造成了人不同程度的痛苦和疾病,改變自己的潛意識其實也就是改變了這個人的人生。我們國家的傳統美德是含蓄、內斂的,我們的家長在自己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都開始塑造自己的孩子,告訴自己的孩子要這樣那樣等等,殊不知這樣讓小孩子在幼小的時候就已經有了一個很深的固定潛意識,就是自己不夠好,因為父母親從不會表揚自己,自小都是批評伴隨自己成長,內心自己不好的聲音伴隨自己也一起成長,伴隨自己終身,當這樣的聲音想起來的時候我們怎麼能夠輕松的面對生活呢?我們怎麼能夠幸福的生活?心裡總是有一個聲音我不夠好,我不讓人喜歡,我不能得到愛,這樣的聲音帶來的是影響自己身體健康的,不僅僅是影響到我們的身體,甚至還會影響我們的下一代的身心健康。我有一個個案,她是在流產後情緒低落來到我這里,聽她講自己的故事,她自小父母是非常愛護有加的,自幼聰明學習好,上面是個三個姐姐,因是最小的孩子備受父母的寵愛,自幼喜歡中性的打扮,到了二十多歲的時候才紮起馬尾辮,在以前一直都是很短的發型,問她為什麼,她說是這樣會更像是男孩子,爸爸會喜歡,她的內心的潛意識還是覺得自己不應該是女孩子,覺得沒有人愛她接納她,只有自己是男孩才能滿足父母的需要,也許在父母要孩子的初期,母親是很想再要一個男孩子的,那時候她的潛意識就有感覺自己不受歡迎,在自己出生後,父親母親對自己都非常的寵愛,但是這個女士根本感覺不到父母心中的愛,那是因為她的潛意識里已經有了先入為主的自己不受喜歡的潛意識,我發現根本不是流產的原因造成抑鬱,而是內心強烈的自己不夠好的潛意識擊潰了她,總是流產的這個事情讓她覺得自己無法做一個母親,她想用生命延續的方式去愛孩子,讓自己有價值感,但是因為獨獨不愛自己,一個不愛自己的人又怎麼去真正的去愛自己的孩子,給予孩子的又怎麼會是無條件的關愛的呢?如果一個人對於自己有強烈的不接納,這樣的媽媽在生育孩子的時候,會讓孩子接受到母親的潛意識,這樣的話孩子就會自然的流產,原因就是因為孩子感受到不被接納,一個連自己都不接納的媽媽基本上是很難自然保胎到分娩之時的。如果這位想做媽媽的女性在以後學會了解自己接納自己,更加的要學會去愛自己,我想這樣的情況才會不再發生,不然的話,也許還會是一次讓自己傷心的事情,我更希望看到我的文章的人都學會去接納自己、喜歡自己、愛自己。身邊有一個朋友,曾經得過癌症,我認為癌症是一種由長期埋藏在心的怨恨所導致的疾病。這種怨恨會慢慢吞噬人的機體。兒童時期發生的一些事情會毀壞信任的感覺。我曾經了解到這個朋友在幼兒的時期和自己父親的關系不是很好,對父親是不信任和仇恨的關系,這樣的不信任的潛意識不僅僅是讓自己身體生病,她不僅僅是長時間的忍受內心深處的憂傷和憤怒,也在婚姻中長時間的分居,因為沒有辦法和自己的丈夫融洽的相處,這樣的生活造成自己更多的身體上不適,一味的向外找尋別人的錯誤的人永遠也沒有辦法從內心痊癒自己的,這樣的信念和潛意識的模式會發現自己很難和任何人建立親密關系,自己內在總是感覺無助和無望的話你怎麼會有一個燦爛的未來?如果人有了任何問題不去深入思考問題的根源。而把問題的原因推給別人,是永遠打不開自己的心鎖的,畢竟把問題都推給別人是輕而易舉簡單的事情,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問題推給別人了,不代表我們能解決我們自己的身心問題啊。在這里我也希望我的朋友能夠真的向內意識到這一點能夠很好的幫助到自己,不再向外指責也是對自己的生命負起責任的一種表現,如果每一個人生了病都能在配合醫生的治療的時候想想自己的疾病的來源,我想也會大大的緩解醫院的就診壓力的。記得一次在聽一個加拿大的老師在講課的時候得知的,醫院的病床佔用者大多是慢性病患,而這些慢性病患本來是可以通過自我管理進行自救,的那是為什麼都是要在醫院消磨度日?這不得不讓人深入內心去想的,是這些人的潛意識是認為自己只有在醫院才是安全的,才能健康,所以這樣的原因造成醫院整天的人滿為患,如果我們能否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擁有痊癒的本能,這樣的話我曾經住在北醫三院對面的小區,在一段時間內,我天天出門前要路過那裡,看到三院的生殖中心門口,那些想成為爸爸媽媽的人在那裡排著長長的隊伍,我知道現在因為種種原因,很多人造成了不孕不育的疾病,但是心理致病的原因誰會去關注呢?我每次都很想上前去問問她們:「你是不是真的想成為媽媽?你是不是真心的想去愛一個人?你能不能先去接納自己?我想那時候一定會有人說我是神經病,但是在生活中工作中,我遇到了不同的不接納自己的人,身體上有不同的疾病。我有一個病人,在結婚後的初期發現自己懷孕,結果是宮外孕,兩年之後懷孕是先兆流產,身體恢復後兩年後准備懷孕,這一次又是先兆流產,又過了兩年,這一次先兆流產的跡象還是有,在住院一個月後,這個媽媽剛剛回到家裡就又遭遇到了早產,這是什麼原因?醫學已經沒有辦法很好的解釋了,這個病人在北京大的婦科專家門診都問診過,到了最後是醫學也沒有辦法解釋她的身體為什麼會是這樣的,而實際上我深入的和交談後了解到她的家庭,了解到她的內心才發現,「憎恨自我」是她的負面思想的根源。然而她不知道其實思想是可以改變的。負面的信念也可以用積極地替代消極的。這樣的話我們的身體健康程度也會因此而大大改善。在我們現今的工業文明社會中,大多數的女性獲得的主要信息是「我不夠好,我有什麼用」,由於這個原因她們把自我憎恨的焦點都集中到了自己的身體上。她們可能會說:「如果我再瘦一點兒,如果我眼睛大一點,別人就會更愛我更喜歡我了。」其實這沒有用。一個人只有學習自我贊同和自我接受才是關鍵。我有一個同學在醫院工作,年過不惑的人還抽了脂肪,割了雙眼,整了很多部位,這是為什麼,是自己在這個地方工作便利還是什麼?其實都是內心覺得自己更美一點生活會更好,會更多人喜歡自己,那潛意識是什麼?是自己不夠好,自己不夠討人喜歡,想要得到人更多的愛,唯有整形才能達到這樣的結果,這樣的人的潛意識的小我還是很小的年齡,這樣的人在也不會學的更成熟的,自己會生活的開心,但是所接觸的人不一定喜歡這樣的,有一個故事,是講一個潛意識治癒自己的故事,說了太多潛意思致病的,也講一下潛意識治病的故事,有一個殘疾的美國人叫梅兒龍,是在戰爭中失去行走的能力,靠輪椅代步十二年。他的身體原本很健康,19歲遠赴越南去打仗,在戰場上被流彈打上背部下半截,送回美國醫治,經過治療,雖然身體逐漸康復,但是估計他的下輩子卻只能靠輪椅。他覺得此生已經完結,就整天借酒消愁。有一天,他從酒館出來,當然是照常坐輪椅回家,卻碰上三個劫匪搶了他的錢包。當他拚命吶喊抵抗時,激怒了劫匪,劫匪放火燒了他的輪椅。輪椅突然著火,梅兒龍忘了自己是殘疾,拚命逃走,竟然一口氣跑完一條街。事後,梅兒龍說:如果當時我不逃走,就必然被燒傷甚至燒死。我忘了一切,一躍而起,拚命逃走,當停下腳步時,才發現自己竟然能夠走動。這就是我們內心潛意識的力量,也是我們生活中最容易忽略和不信任自己的力量,當我們的潛意識致病後,我們寄希望於醫院和醫生,把我們生的希望交到了醫生的手裡,讓醫生的素質決定了我們的存活,一個人成功的就在於懂得怎樣控制痛苦與快樂這股力量,而不為這股力量所反制。如果你能做到這點,就能掌握住自己的人生,反之,你的人生就無法掌握。在得知自己的生命是由我們自己掌控之後,我想每一個人都能去用這樣的一種能力來痊癒自己的身體,我們對周遭的人和事物感到不舒服,那都是我們自己的感受所造成的,並非事物本身如此。當然我們也能借著感受的調整,可以在任何時刻都調整自己在一個很好的狀態。 如果我們能左右自己的思想,就能夠控制我們的情感。能調整我們的情感就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身心健康水平。能很好的調整自己的健康水平就能延長我們自己的生命,讓自己的生命能更好的生活出好的質量。現代的人如果都是按照大家的「我」的標准而去生活,那麼生活不是痛不欲生就會是生不如死。因為你是在活著別人的人生而非自己的人生。這樣的人生當然是痛苦的,調整自己的狀態首先要了解自己、接納自己,喜歡自己,這樣沒有對自己的負面情緒那麼才會遠離疾病,我們潛意識中都是好的心念的話我們就會距離成功更近,讓快樂常伴我們左右。這樣要經常要告訴自己:「我就是我,世界獨一無二,我自己是我自己最好的朋友,我認識我自己以做我自己為榮,我有很多的興趣愛好豐富我的生活,我的情緒管理是我生活的第一要務,我接納自己,我喜歡我自己,因為我是我自己。」當我們出現生理方面的問題時,也可以這樣應用這個表格:其次;反復對自己說:「我願意丟棄我內心消極的潛意識中,並改變我目前的負面思想模式和自己的身體狀況。」然後;設定一個新的思維模式,並且反復大聲讀新的思想模式。例如,「我喜歡我自己,我滿心接納我自己,我來到這個世上被父母所喜愛,被同事所欣賞,我滿心的歡喜繼續生活,我愛我自己。」最後;在內心不斷的假設自己的身體康復計劃現在已經開始了,感覺自己隨時可以想像到自己身體內的正義士兵在征戰自己體內的不良戰士。感覺自己的精神一天比一天好,每天都是 新的一天。每當你為你的身體健康而思考時,就可以重復以上的幾個步驟。
2、請問長痘痘的皮膚該怎麼保養
怎麼說呢,痘痘引起有很多方面的。
每天用肥皂(硫磺皂)洗3次左右,保持臉部的清潔,不要抓臉和摸臉,也不要去擠壓痘痘,會留下疤痕的。
長痘痘最好從內往外調理,平時可以泡苦丁茶來喝,其作用就不解釋了。首先要保證每天正常排便,這是很重要的,不然會引起體內的毒素 無法排除體外,還有時間多運動,多吃清淡的,別吃油炸之類 ,糖果等等。長痘痘一定要戒口。晚上睡前用蘆薈擦下吧也有效果的,但時間需要比較長。
不要相信別人說這個產品好等等 ,嚴重的話最好去比較有名的皮膚醫院看。
3、張悟本被判刑的原因是什麼?
張悟本被查,源自其綠豆湯治療糖尿病的說法。
2010年初,通過造星專家湖南衛視的大力傳播,張悟本知名度井噴式提高。2010年5月28日上午,衛生部首次否認了張悟本「衛生部首批高級營養專家」的身份,並邀請國內知名的中西醫專家駁斥其「養生理論」,有律師稱其違法。張悟本,把自己包裝成「中醫食療第一人」。
記者從北京中醫醫院消化科了解到,近兩個月以來,因為腹痛,身上發涼前來就診的病人增加,具體數字尚沒有完全統計。
據醫生介紹,起初有病人描述病因時稱,是大量飲用綠豆湯,醫生還並未在意,但此後因同樣原因來就診的病人增多。醫生詢問後得知,病人都稱是聽了一位養生專家的建議,而選擇喝大量綠豆湯治療高血壓等病症的。
張悟本,一個下崗職工,或許懂得一些基本的中醫保健養生常識,便斗膽借「中醫邏輯」,自創一套「張氏保健養生邏輯」,然後靠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在電視台搞養生講座,並出書《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他一舉成為電視名人,成為暢銷書作者,也成為掛號費昂貴的「神醫」。
「張氏保健邏輯」的實質,就是誇大食療的功效,將食療神化,認為多喝綠豆湯、吃生茄子和生蘿卜,不僅防病,也能治病。有些人聽信他的說法,喝了大量的綠豆湯,吃了大量生蔬菜,直至出現嚴重貧血和腹瀉不止。想減肥的人相信了「生吃茄子能吸油」的張氏邏輯,使勁吃茄子,直至吃出腸胃病。
主流媒體、醫學專家和衛生部對張悟本的資質和其養生邏輯提出質疑,認為他沒有資質,養生「偏方」欠科學,會誤導大眾。一片質疑聲瞬間使張悟本原形畢露、威信掃地。有的人因此要求退書,也有人要求退還掛號費。張悟本的起落與沉浮,我們不妨稱之為「張悟本現象」。
張悟本事件經過
1997年從紡織廠下崗,賣過小商品和保健品,曾在北師大繼續教育學院就讀函授大專班,在北京醫科大學夜校學習因打架退學,在中研健康之家「坐診」咨詢,出版《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銷售火爆,2010年2月張悟本在湖南衛視《百科全說》開講。
2010年5月,媒體報道張悟本有學歷造假嫌疑;隨後,衛生部否認張悟本為「衛生部首批高級營養專家」;悟本堂停業,並深夜遭拆除。
4、張悟本事件是什麼
從一名紡織廠下崗工人,到大紅大紫的中醫「大師」,張悟本經歷了13年。13年間,張悟本沒停止「折騰」,他口才好,賣商品、保健品,上函授班。最重要的,他遇到了幾個「貴人」。2007年他遇到一個做養生產品、熟知市場的「貴人」後,他的命運變了。他後來成了「神醫」,走進了大眾的視線。
2010年初,北京電視台《城市》欄目「民以食為天」節目邀請張悟本上節目。對此,5月26日北京電視台《城市》欄目組李姓副製片人稱,張悟本的節目是他們自己製作的,不存在商業合作宣傳一說。
今年2、3、4月,張悟本三上湖南衛視的脫口秀節目「百科全說」。他言辭詼諧幽默,養生觀點「標新立異」,引來無數觀眾追捧。據媒體報道,《百科全說》播出「張悟本談養生」的第一期,就登上了史上同時段收視率前三名。據說,不少人一到固定時段就坐在電視機前,等著看張悟本的「脫口秀」。湖南衛視《百科全說》製片人李雋宇接受采訪時稱,他們曾了解張悟本養生書籍的情況,也參考了張悟本在北京電視台的節目。「他所講的是食物的屬性和功效性,這也是大眾感興趣的。」而張悟本健談、直率,適合一檔脫口秀節目。李雋宇稱,湖南衛視沒有給張悟本錢,張也沒有給湖南衛視錢,「雙方不是商業推廣的合作關系」。
到兩家電視台「觸電」,給張悟本帶來大量粉絲,許多觀眾看了電視後去買張悟本的書和光碟,並按照其中的方子開始食療。「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醫院是廚房,最好的葯物是飲食」,張悟本在電視節目中的結束語,已被無數觀眾傳誦。
「超豪華」運作團隊
在策劃包裝張悟本的同時,一個新的公司成立。2009年8月,北京悟本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在朝陽區注冊成立,注冊資本3萬元。法定代表人為唐燕飛,出資1.62萬元,股東姜勇出資1.08萬元、吳威出資3000元。營業執照顯示,該公司成立時經營范圍為技術推廣活動、經濟貿易咨詢等,去年12月21日,變更登記,增加了批發零售預包裝食品、圖書電子出版物的零售。此後,張悟本在「悟本堂」坐診開方子。
一名參與策劃推廣「大國醫道」的知情者透露,為了包裝推廣張悟本,中奧公司曾出巨資聘請超豪華策劃團隊,參與策劃中央電視台大型紀錄片《大國崛起》、曾任中央電視台《贏在中國》節目全國推廣總監的高強,負責動用電視台的人脈,向各大電視台推銷張悟本;人民日報市場信息中心策劃主管吳宗群負責將張悟本觀點梳理成30集講座,並將文字編撰成書;賀雄飛則整合自己出版和傳媒業的資源,擴大該書宣傳,進行發行推廣。
「這幾乎是一個頂尖的推廣團隊,從電視到紙媒再到網路,我們全方位地展開宣傳推廣。其中一些質疑文章也是我們推廣的一部分。」這名人士說,第一篇質疑稿件是《人民日報》下面的《生命時報》刊登,其實也是策劃的一部分。不過,《生命時報》撰寫報道的江大紅記者說,這是絕無可能的。做該選題前,是感覺張的觀點很忽悠人,於是展開了調查。「我們做了這個稿子後,出版社對我們有意見。領導也承受了很大壓力。」
而該內部人士稱,現在外界有爭議了,他們還會繼續出關於張悟本現象調查的書籍,圍繞張悟本展開中西醫文化間的爭論,可以保持較高的關注度。該人士稱:「畢竟吃綠豆、蘿卜和茄子,也吃不死人。外界再質疑,沒有權威部門說張悟本的方子就是扯淡,把誰誰吃出啥毛病來了。沒有這樣的前提,張悟本是扳不倒的」。
5、請問北醫三院的體檢中心的情況?
體檢最好去體檢中心,現在衛生部要求醫檢分離,就是避免與病人接觸,防止交叉感染。另外,醫院已接待病人為主,是救死扶傷的地方,我們健康人或亞健康人群最好去專業體檢機構體檢。費用也不高,有幾十塊到幾千塊的,看你的需求了。
體檢和看病是有區別的,需要提前三天預約,三天當中需要保持清淡的飲食、請勿飲酒、避免性生活,女性應避免例假期間,懷孕的女性,X光等項目不能檢。注意事項很多,建議體檢與體檢中心咨詢預約。
一般體檢中心只在上午安排體檢,體檢前一天晚上需要空腹,禁止飲水飲食8小時後空腹采血。
如果需要了解更多,就請教樓上的,或者打我的電話:我讓專家給你解釋!67715558-614 周先生http://blog.sina.com.cn/m/mfpian
6、青島市骨傷科醫院的對外交流
國際紅十字青島醫院緊急救援隊成立授旗儀式
2008年5月13日,我院舉行了隆重的中國紅十字青島醫院緊急救援隊成立授旗儀式。在庄嚴激昂的樂曲聲中,中國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江亦曼將緊急救援隊隊旗授予胡龍閣院長,標志我院緊急救援隊正式成立。授旗儀式由青島市市北區衛生局惠立升局長主持。山東省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張心寶、青島市市北區區長王京文、中國紅十字會奧運辦主任雷淑敏、青島市紅十字會副會長丁鋼等省市區領導出席了授旗儀式。
青島市紅十字會副會長丁鋼對我院紅十字救援隊的組建表示祝賀,他說:2008奧運會即將來臨,中國紅十字青島醫院——青島市骨傷科醫院緊急救援隊的成立,標志著我市第一支紅十字救援隊的誕生,它將擔負著對奧帆賽的保障,也擔負著搶險救災的任務,市紅十字會將全力做好保障和服務工作。 骨科新技術研討會暨青島市骨科學術活動
2008年4月26日至27日,由醫院主辦的『2008青島骨科新技術研討會暨青島骨科學術活動』在青島華能賓館隆重召開,這是我院與國內外先進醫療機構學術交流重要舉措,也是我院堅持專科發展,不斷提升專業品質,全力投入迎奧運百日大會戰的實際行動。
會上,來自台灣的於載九教授、北京的危傑教授和周一新教授,就關節外科、創傷外科、脊柱外科等方面的學術問題與200餘名參會代表相互交流,會場氣氛非常熱烈。第二天,三位教授各施所長,展示了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股骨粗隆間骨折的閉合復位內固定手術,並通過語音及視頻交互系統進行手術演示,各位代表均表示受益匪淺,對於我們專業水平的提高非常有效,為更好地服務廣大患者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法骨科學術交流
2008年4月,法國巴黎聖丹尼斯醫院脊柱外科專家Thierry Vila教授應邀來我院進行友好訪問,並與我院骨科醫生作了深入的學術交流和手術演示。Thierry Vila教授從事骨科專業30餘年,具有豐富的脊柱外科手術經驗,1990年至2005年,每年大約完成300例脊柱外科手術。目前,Thierry Vila教授擔任法國LDR醫療公司顧問醫生,負責融合、非融合產品的全球培訓。來我院期間,Thierry Vila教授介紹了手術治療腰椎退變性病變的先進理念及經驗,並參加了一例腰椎滑脫椎板減壓,植骨,Cage置入椎間融合,椎弓根釘棒內固定手術,演示了由法國LDR公司生產的開放式透光性椎間融合器(ROI)及Easyspine脊柱內固定系統的手術操作方法。 醫院成功舉辦關節鏡高級研討班
關節鏡技術作為我院的特色專業,近年來得到長足發展,在臨床治癒病例數量和質量不斷提高的同時,其學術研究步伐也在不斷向前邁進。2007年12月22日我院在青島府新大廈成功主辦「關節鏡高級研討班」,為我院關節鏡的理論研究和技術進步注入了新的動力。本此會議邀請了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王友教授、北京積水潭醫院運動醫學中心馮華教授、北京骨研所張磊教授、青島大學醫學院孫康教授、青島四零一醫院徐青鐳博士以及我院呂秉倫、張亦軍等著名專家,就「膝關節軟骨損傷關節鏡下修復」 、「後外側結構損傷的治療」 、「Rigifix在ACL重建中的應用」、「後交叉韌帶關節鏡下重建前交叉韌帶部分損傷的關節鏡下治療」、「膝關節前/後交叉韌帶損傷的處理現狀」、「髕骨關節紊亂的治療」等目前關節鏡技術的最新進展和新的手術方式作了報告,並就一些臨床上的常見問題與來賓進行了共同探討。最後張磊教授還進行了ACL重建模型的操作演示。 醫院成功舉辦人工關節及骨水泥應用技術研討會
2007年12月8日,由我院主辦的2007·青島人工關節及骨水泥應用技術研討會在我市隆重召開。本次會議邀請到了來自上海第九人民醫院的王友教授、北京積水譚醫院的徐輝教授和北醫三院的蔡宏博士及我院關節外科同仁,和青島各地區醫院的專家。與會人員就關節外科及骨水泥應用技術的新動態、新理論、新發展共同分享了成功經驗,對於我院關節外科及青島市關節外科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中國紅十字總會領導來醫院視察工作
2007年11月28日下午,中國紅十字總會副會長蘇菊香、總會賑濟救護部原部長史解放、總會賑濟救護部副部長雷淑敏等一行5人在省、市、區紅十字會領導的陪同下,來我院視察工作。市北區人民政府王燕副區長、市北區衛生局惠立升局長及醫院黨委書記、院長胡龍閣同志、醫院黨委副書記鄭心同志陪同視察。紅會領導到骨科病房看望了部分住院患者並聽取匯報後,對我院專科建設和醫院整體發展等情況給予了較高評價。
自中國紅十字總會命名我院為中國紅十字青島醫院之後,醫院緊緊圍繞紅十字會的宗旨,堅持弘揚紅十字人道、博愛、奉獻精神和服務大眾的辦院方針,積極、廣泛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把愛心奉獻給社會,涌現出許多感人的事跡,多次受到青島市紅十字會和市北區人民政府的表彰,使醫院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和尊重,榮獲山東省精神文明單位、青島市精神文明標兵單位、首屆青島慈善獎等稱號。 開展兩岸學術交流
2007年9月27日,台灣慈濟醫院骨科主任於載九教授應邀來我院進行友好訪問和學術交流。於載九教授是著名的台灣骨科專家,在人工關節置換和脊柱外科方面積累了20多年的經驗,在國際骨關節置換領域享有很高的學術造詣。於教授現任台灣骨科研究會秘書長,是聯合關節假體的主要設計人員之一。
此次在青島骨傷科醫院舉辦的學術活動,學術演講精彩、會場討論氣氛熱烈,於載九教授向青島市關節外科同仁展示了深厚的學術功底,還利用一上午的時間演示兩例病人三個關節的置換手術,其爐火純青的手術技藝、先進的前尚技術理念、耐心細致的講解、精益求精的嚴謹態度令每一位助手和現場觀摩者嘆為觀止。於載九教授對我院骨科特別是關節外科的發展以前關節置換規范化手術處理和標准化的圍手術期康復措施給予高度的評價。於教授在交流期間反復表示希望加強兩岸兩院的學術交流的願望,希望同青島市骨傷科醫院建立長久的合作關系,為更多的患者服務。 中國紅十字總會趙振崗處長來院視察工作
2007年 8月21日,中國紅十字總會衛生救護與獻血推動處趙振崗處長在市紅十字會丁鋼副會長、區紅十字會田會蕘副處長的陪同下來我院視察工作。醫院領導胡龍閣院長、黨委副書記鄭心及張增方副院長陪同視察。
趙處長等領導首先參觀了院容院貌,觀看了醫院的宣傳欄,隨後張增方副院長介紹了近年來醫院紅十字會工作發展情況。趙處長就一些深層次問題與醫院領導進行了愉快的交流。 法國魯昂骨科專家來我院進行學術交流
2007年7月26日,法國魯昂地區Clinic Ducere醫院骨科專家Dr.Briard就膝關節置換、軟組織平衡等發面的先進技術和理念與我院醫生進行了交流,並參觀了我院關節外科,走訪了關節置換病人,對我院關節置換技術給予高度評價。 國際知名骨科專家來我院學術交流
多年來,我院堅持走專科發展之路,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專科建設步伐穩步邁進,專科技術水平不斷創新提高。2007年 4月12日及24日亞太地區人工關節協會主席、澳大利亞著名關節外科專家Dr.kung和台灣著名關節外科專家陳鑒江教授來我院骨三科(關節外科)進行學術交流。
本次學術交流活動對我院進一步了解國際先進醫療技術和前沿專業知識有一定幫助,對我院關節外科技術水平的進一步提高起到的推動作用。 青島市骨科學術交流會在我院召開
由青島市醫學會主辦,我院承辦的「青島市骨科、創傷外科、顯微外科學術交流會」 於2006年11月25日在我院多媒體會議廳隆重召開。會議由青島市骨科學會主任委員、山東省創傷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鄒雲雯教授、青島市市立醫院彭明教授主持。
我院黃勇副院長就我院骨科近幾年取得的成績和未來發展作了詳細介紹?院10多位骨科專家分別進行精彩的專題交流,內容涉及脊柱外科、關節外科、創作骨科、顯微外科和手外科等骨科領域的理論、技術、存在問題和解決辦法等。來自全市100多名骨科醫務工作者參加了本次會議,大家對會議內容及授課專家的精彩講解反應熱烈。 德國漢堡大學骨科教授來我院學術交流
2006年11月6日,受我院骨三科——關節外科邀請,德國漢堡大學骨科教授、醫學博士Christoph Eingartner來我院進行學術交流。首先Christoph Eingartner教授進行關節置換術前及術後最新學術知識講解,隨後現場為一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和一名股骨頭缺血壞死患者分別進行全膝關節表面置換和全髖關節置換術演示。
作為全市關節置換中心,我院通過頻繁地與國內外著名骨科醫字骨科專家、教授進行學術交流、手術演示等活動,使我院關節置換技術得到空前提高,逐步達到及接近國內外先進技術水平。
2006年6月16日—18日,由我院和山東齊魯醫院共同承辦的第八屆全國骨腫瘤學術會議在青島市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知名骨腫瘤專家和應邀的國際著名骨科教授共300多人出席本次盛會。會議展示了近年來我國骨科腫瘤專業新進展、新方法和新成果,共同制定骨腫瘤診斷治療方面的行業標准。通過本次會議的交流,對進一步提高我國骨腫瘤方面的總體診療水平和學術交流與發展將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2005年11月15日,我院邀請瑞典著名骨科專家Lennart Hovelius教授來我院進行學術講座。Lennart Hovelius教授現任瑞典國家冰球隊的醫生,且在瑞典耶夫勒大學擔任骨科教授,是美國矯形外科醫師協會會員,在接骨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Lennart Hovelius教授就肩關節運動創傷後的長期隨訪研究等方面進行了學術演講,為我院臨床醫生提供了一次珍貴難得的學習機會。
2005年10月 我院人工關節置換中心副主任、骨三科主任萬連平同志赴希臘參加歐洲膝關節外科年會。來自世界各國的著名膝關節外科專家參加了本次會議。會上,部分歐美膝關節專家報告的高屈曲度人工膝關節置換的二十年生存率已達百分之九十以上,關節活動度與正常人無異。會議還介紹了人工單髁關節置換技術的進展,其良好的臨床療效、較小的手術損傷和較高的生存率正被越來越多的關節外科專家所推崇。此外,大會對小切口人工全膝關節置換技術和新研發的人工膝關節髕股關節置換術也作了系統的介紹,為早期膝關節病變的病人提供了損傷小、花費少、療效好的治療方法。這些國際目前最先進的醫療技術將為我院關節外科中心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指導和借鑒。
2005年7月6日,我院人工關節置換中心在Depwg公司的協助下,邀請來自澳大利亞的關節外科專家Chung教授進行了為期兩天的學術交流。其間安排的手術演示,通過大屏幕現場直播,使全院醫生欣賞到了一場完美的手術表演。術後, Chung教授又來到學術大廳,與參會人員進行學術交流和病歷討論會,會上,他為我院的發展提了許多寶貴的建議和意見,傳授人工關節技術方面的一些難點問題解決辦法。會場氣氛熱烈,大家踴躍提問,Chung教授更是有問必答,使很多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難題迎刃而解,參會人員一致表示收益匪淺。
2005年7月中德第五屆骨科學術交流會在德國召開,我院副院長、青島市人工關節置換中心主任黃勇前往德國參加了此次會議。通過這次學術活動了解了的關節外科方面的先進技術和經驗,對我院骨科專業的發展有一定意義。
2005年7月我院麻醉手術中心馬世龍主任應邀前往新加坡中央醫院學習。該院的醫療技術水平堪稱世界一流,其科學的管理模式及臨床教學與科研同步發展的辦院方針值得我院學習。2005年7月醫院青島市人工關節置換中心萬連平副主任受醫院委派赴香港參加香港大學醫學院人工關節研習班,就人工關節的設計、臨床應用及研發方向與瑪麗醫院香港大學骨科學系關節置換外科的人員進行了學術交流。
2005年3月醫院骨三科主任張鵬受醫院委派前往德國著名的Di-akonie醫院和Endo klinik醫院參觀學習。其中Di-akonie醫院在關節治療方面有很高的水平;位於漢堡市的Endo klinik醫院是世界上最大的關節置換中心之一。此次外派人員學習對我院人工關節置換技術的提高將會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2004我院成功的舉辦了首屆山東骨關節疾病影像診斷讀片討論會。會議吸引了來自全省14個地區、80多家醫院的百餘名專家參加,與會代表普遍感到深受啟發,特別是我院提供的4份罕見、且質量優良的病例片得到代表們稱嘆。
2004年4月24日至25日中法人工關節技術交流會在院舉辦。會上,來自法國萊佩羅尼醫院的亨利·康尼斯教授演示了雙側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來自青島市各大醫院的骨科專家、醫生在我院學術廳通過投影電視現場觀摩了手術直播。手術過程中亨利·康尼斯教授在假體安裝和髖臼處理方面的豐富經驗,讓與會人員深受啟發。北京協和醫院骨科專家趙慶教授應邀做了學術發言。
2003年4月,中德人工關節置換技術研討會在我院舉行,全球最大的專業人工關節外科醫院——德國Endo-clinic醫院Gehrke博士應邀參加了研討會,並就人工關節置換技術方面的課題進行講學和研討,還進行了現場手術演示。會上聘任Gehrke博士為我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朱天岳教授、北京301醫院周勇剛博士也就相關課題進行了學術交流。
2002年4月28日,朝鮮國家紅十字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白龍浩等人在中國紅十字會邱海玲處長及青島市衛生局、青島市紅十字會領導的陪同下,來我院進行訪問考察。雙方就紅十字會工作進行了有益的交流,朝鮮客人還饒有興趣地參觀了我院骨科病房和假肢科。
2001年11月,中國國際內固定研究學會AO創傷高級培訓班及中國AO校友會成立大會在青島召開,我院仲崇昆、趙華亮、趙東升、萬連屏、張強醫師參加了培訓班並成為中國地區首批會員。會議期間外國專家教授參觀了我院,對我院近年來開展手術及應用AO技術的情況給予高度評價和肯定。
2001年6 月德國醫生協會中醫養生康復考察團來我院對康復中心進行參觀考察。德國同仁對我院康復中心採用中西醫結合保守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骨折後康復治療給予了高度評價。特別對針灸手法松解、中葯外敷、冷熱交替理療頗感興趣。
2000年12月22日—29日我院舉辦的科技周活動期間,邀請了首都醫科大學關驊教授、中國中醫研究院骨傷研究所尚天欲、董福慧教授及北京積水潭醫院創傷骨科主任王滿宜教授就骨科專業不同的專題進行了精彩的學術講座。同時,聘任中國中醫研究院骨傷研究所尚天欲、董福慧教授、山東省中醫管理局蔡劍前教授、北京首都醫科大學關驊教授、北京積水潭醫院王滿宜教授、山東中醫葯大學曹貽訓教授、文登正骨醫院潭遠超主任醫師等14名專家教授為我院專家顧問。 乘2路,11路,19路,28路,104路,110路,119路,125路,218路,222路,226路,229路,232路,301路,320路十九中站下車。
7、在深圳做交叉韌帶損傷和半月板損傷手術需要10萬嗎?
常占氣功:人人都能練!根治各類關節炎、養生健體、武術、體育者必練!!!
8、左膝半月板撕裂,請問在北醫三院做關節鏡手術需要花多少錢?
手術時間不長,全程一到百兩個小時搞定。住院5到7天,主要看你在哪個醫院。
但北醫三院看病人數眾多,你要掛號看病排隊床位什麼的時間要久點。
我在廣西南度寧的區醫院做的半月板部分切除修整,8400多左右,市醫保報銷後我自付2900左右。
北京的應該也差不多這個價格,可能略微貴點,但也就一萬左右,如果你可以報銷醫保就只用出幾千吧。
手術後會不會復發這得看你是的版摩托車技術了,如果你再摔一次權或者做其它劇烈運動扭傷誰敢保證不復發啊:)
我做過半月板手術,下面是我手術日記,你可以參考一下
http://tieba.baidu.com/f?kz=728904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