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東坡志林》的翻譯和寓意
淘寶上也可以找到。
另外,如果你不急著看的話,建議等待。譯林版的魔戒是目前公認的質量更差。但他們可能會在新的自定義版本的下半年,似乎是台灣版版權的直接控股。台版的翻譯質量要好得多
2、求《東坡志林》中一些句子的翻譯~~~
徐君的話大概是姑且用此躲避災禍,難道這就是所謂的行為正直而言語恭順嗎?
3、東坡志林 翻譯一下一句
近年來孫莘老結識歐陽修,曾經在休息時間問他怎樣才能寫好文章.歐陽修回答說:「沒有其它辦法,只有勤奮讀書而且多動筆,自然就會寫好;世人的弊病在於寫作太少,又懶於讀書,寫出一篇,就想超過別人,像這樣很少有達到目的的。文章的缺點不需要別人指出,只要寫多了,自己就能發現的。」
孫莘老曾經用這個道理告誡別人,所以更加有意味。
4、出自東坡志林中的《醫生》翻譯
1、譯文:歐陽修曾經跟我擺談過這樣的事情:有人生了病,醫生問他是怎麼得病的,他回答說:「坐船時遇上刮大風,驚恐害怕,然後就病了。」醫生就在使用了多年、被舵工手上出的汗水浸透了的船舵把柄上用刀刮下一些碎屑來,加上丹砂、茯神一類的葯,泡水給他喝了,他的病就好了。現在的《本草注別葯性論》上說:「治療出汗多的毛病,可以用麻黃的根節(麻黃,中葯名,以莖枝入葯,性溫、味辛微苦,功能發汗;根節入葯,性平、味甘,功能止汗)和被人用舊了的竹扇(上面浸透了人的手汗)來打成碎末讓病人服用。」歐陽修就說:「醫生憑借自己的揣度配葯大都像這樣,初看好像兒戲,但有時還真有效,恐怕這其中的道理還不容易招致責難吧。」我就對歐陽修說:「把毛筆、墨錠拿來燒成灰給學生吃,能夠治療愚蠢和懶惰嗎?推而廣之,那麼,喝了伯夷(古代最清廉的人)的洗手水,就可以治療貪心;吃了比干(古代最忠誠的臣子)吃剩下的飯菜,就可以改掉諂媚的毛病;舔一舔樊噲(古代勇敢的壯士之一)用過的盾牌,就可以醫治膽小的毛病;嗅一嗅西施(古代最美的女人)的耳環,就可以治好天生的丑怪殘疾啦。」歐陽修聽了我的話,大笑起來。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潤八月十七日,我坐船進入潁州地界,因而想起20年前在這潁州拜見歐陽修的事,偶然回憶起當年跟歐陽修的一番笑談,姑且把它了記下來。
2、原文:歐陽文忠公嘗言:有患疾者,醫問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風,驚而得之。」醫取多年舵牙為舵公手汗所漬處,刮末雜丹砂茯神之流,飲之而愈。今《本草注別葯性論》雲:「止汗,用麻黃根節及故竹扇為末服之。」文忠因言:「醫以意用葯多此比,初似兒戲,然或有驗,殆未易致詰也。」予因謂公曰:「以筆墨燒灰飲學者,當治昏惰耶?推此而廣之,則飲伯夷之盥水,可以療貪;食比干之餕餘,可以已佞;舐樊噲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療惡疾矣。」公遂大笑。元祐六年閏八月十七日,舟行入潁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見文忠公於此,偶記一時談笑之語,聊復識之。
5、蘇軾的《東坡志林》怎麼翻譯?
1.我在少年的時候,所居住的書房前,種有翠竹松柏以及一些花草,鬱郁蔥蔥地長滿在庭院里,許多鳥在上面築巢。武陽君對殺生的行為很痛恨,囑咐家裡的小孩、奴婢及僕人,都不能捕捉鳥雀。幾年的時間下來,鳥巢把樹枝都壓彎了,鳥巢里孵的小鳥低下頭去都可以偷偷地看得到。還有一種叫桐花鳳的鳥也有四五百隻,飛翔在院子里,這種鳥的羽毛是最為珍貴很難得見得到的,但(這種鳥)卻能很馴服不受干擾(地待在那兒),而且也不怕人。鄉村裡的人見到這種現象,都認為是很奇怪的事情。(其實)這也沒有什麼其他的原因,不外乎是(主人)對待這些鳥雀的誠心,對待這些不同於人類的動物一直守信用的原因。
2.有鄉間老人說:「鳥雀的巢離人很遠,就一定會有蛇、鼠、狐狸、鴟、鳶的憂患,人若不殺鳥雀,(他們)自然就親近人,以免去這樣的憂患。由此來看,那時鳥雀的巢不敢靠近人,真是因為人比蛇鼠之類的更凶惡。) 殘暴、苛刻的統治比老虎還厲害,確實是這樣的啊!
6、三老語東坡志林翻譯
蘇東坡《三老語》
蘇軾《東坡志林》:「嘗有三老人相遇,或問之年。一人曰:『吾年不可記,但憶少年時與盤古有舊。』一人曰:『海水變桑田時,吾輒下一籌,爾來吾籌已滿十間屋。』一人曰:『吾所食蟠pan桃,棄其核於昆侖山下,今已與昆侖齊矣。』以余觀之,三子者與蜉fu蝣you朝菌何以異哉?」
【翻譯】:
曾經有三個老人碰到一起,有人問他們多大年紀了,其中一個老人說:「我也不記得我有多少歲了,只記得小時候認識一個叫盤古的人。」另外一個老人說:「每當滄海變成桑田的時候,我就拿一個竹籌記錄一次,現在已經積滿十間屋子了。」第三個老人說:「我曾經吃了一個蟠桃,把桃核丟在了昆侖山下,現在這枚桃核長出的樹已經和昆侖山一樣高了」。在我看來,如此長的壽命與朝生夕死的浮游、朝菌有什麼區別呢?
7、東坡志林 學問翻譯
近年來孫莘老結識歐陽修,曾經乘機問他怎樣才能寫好文章.歐陽修回答說:"沒有其它辦法,只有勤奮讀書而且多動筆,自然就會寫好;世人的弊病在於寫作太少,又懶於讀書,寫出一篇,就想超過別人,像這樣很少有達到目的的.文章的缺點不需要別人指出,只要寫多了,自己就能發現的."
8、《東坡志林·三老語》翻譯
一、譯文
曾經有三個老人碰到一起,有人問他們多大年紀了,其中一個老人說:「我也不記得我有多少歲了,只記得小時候認識一個叫盤古的人。」
另外一個老人說:「每當滄海變成桑田的時候,我就拿一個竹籌記錄一次,現在已經積滿十間屋子了。」
第三個老人說:「我曾經吃了一個蟠桃,把桃核丟在了昆侖山下,現在這枚桃核長出的樹已經和昆侖山一樣高了」。在我看來,如此長的壽命與朝生夕死的浮游、朝菌有什麼區別呢?
二、原文
「嘗有三老人相遇,或問之年。一人曰:『吾年不可記,但憶少年時與盤古有舊。』一人曰:『海水變桑田時,吾輒下一籌,爾來吾籌已滿十間屋。』一人曰:『吾所食蟠pan桃,棄其核於昆侖山下,今已與昆侖齊矣。』以余觀之,三子者與蜉fu蝣you朝菌何以異哉?」
三、出處
《東坡志林》
(8)東坡志林養生翻譯擴展資料
一、創作背景
三老語,是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軾所做的一片詩文,收錄於《東坡志林》。
二、作品賞析
《東坡志林》所載為作者自元豐至元符年間二十年中之雜說史論,內容廣泛,無所不談。其文則長短不拘,或千言或數語,而以短小為多。皆信筆寫來,揮灑自如,體現了作者行雲流水涉筆成趣的文學風格。
三、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
他在文學藝術方面堪稱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
詩文有《東坡七集》等,詞有《東坡樂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