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養生的生活常識
1、夏天枕頭易受潮滋生黴菌,時常曝曬枕芯有利健康; 2、睡眠不足會變笨,一天需要睡眠八小時,有午睡習慣可延緩衰老; 3、防失眠:睡前少講太多話,忌飲濃茶,睡前勿大用腦,可用熱水加醋洗腳; 4、早餐多食西紅柿、檸檬酸等酸性蔬菜和水果,有益於養肝; 5、葡萄含有睡眠輔助激素,常食有助睡眠; 6、夏天多喝番茄湯既可獲得養料,又能補充水分,番茄湯應燒好並冷卻後再喝,所含番茄紅素有一定的抗前列腺癌和保護心肌的功效,最適合於男子;吃酸性物質馬上刷牙會損害牙齒健康; 7、喝酸奶能解酒後煩躁,酸奶能保護胃黏膜、延緩酒精吸收,並且含鈣豐富,對緩解酒後煩躁尤其有效; 8、過多食用生蔥蒜會刺激口腔腸胃, 不利健康,最好加一點醋再食用; 9、及時補充水分但應少喝果汁、可樂、雪碧、汽水等飲料,含有較多的糖精和電解質,喝多了會對腸胃產生不良刺激,影響消化和食慾。因此夏天應多喝白開水或淡鹽(糖)水; 10、空調室內溫差不宜超過5℃,即使天氣再熱,空調室內溫度也不宜到24℃以下; 11、夏天,人的活動時間變長,出汗多,耗能過大,應適當多吃雞、鴨、瘦肉、魚類、蛋類等營養食品,以滿足人體的代謝需要; 12、吃大蒜、洋蔥可以預防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 13、女生冬天感到肢體寒冷是腎陽虛的表現,可以買一些黃芪泡水喝,如喝一段時間後感到口乾,陽氣恢復正常停一下然後反復如此飲用,效果不錯。 14、蜂蜜和大蔥不可同吃,會引起中毒。 15、香椿做的食物最好不要多吃,會引起胃腸不舒服。 16、青蘿卜與胡蘿卜不能同吃,會引起中毒。 17、冬吃蘿卜,夏吃薑,每天適量吃一些姜,可以提高免疫力,尤其是對感冒有效。
2、冬季養生小常識大全
冬天是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是一年的結束,亦是下一年的開始,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因此做好冬季養生對來年的健康至關重要。冬季養生應該從「不」開始。具體如下:
1、不妄補
很多人認為冬季是一個進補的黃金季節,在冬季到來時各種補品大量食用,也有不少商家為了迎合消費者的需求推出了各種「套餐」「搭檔」。其實冬季適當進補就行,冬季主要在於閉藏,不是外泄。
過量進補反而會導致身體平衡被打破而形成病態,尤其是過量使用補陽、補氣之品反而導致體內精氣的外泄,造成「冬不藏精」。所以冬季應該適當進補,不可妄補,尤其是人參、鹿茸等這樣的補氣、補陽「利器」更應慎重。
2、不妄吃
冬季天寒地凍,吃上一頓麻辣火鍋,出上一身汗,好多人會感到很舒服,殊不知這是在耗散人體的陽氣。在冬季應該以補養陰精為主,切不可妄用大熱之品。當然在冬季更不能吃一些寒涼之品,以免損傷脾陽,影響脾胃運化,破壞消化系統。
總之,在冬季應以平和而滋潤的飲食為主,如多喝一些粥類,適當放一些大棗、枸杞子、桂圓、銀耳、百合,酌加少量生薑,可以補而不膩,潤而不燥,為冬季進補之佳品。禁忌大量大熱之品如羊肉、辣椒等,大量大寒之品如水果、冰激凌等。
(2)養生的常識大全集擴展資料:
3、不妄喝
在冬季很多人都喜歡喝點白酒暖暖身,其實適量飲酒是有益健康的,可以溫通血脈、祛風散寒,產後常用方生化湯就是以白酒煎服。但是白酒畢竟屬於溫熱之品,過度飲用會耗散人體陽氣,另外過量飲酒還會生濕生痰,令人痰多、眩暈以及精神不振。
4、 不妄作勞
冬季不應該熬夜,要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以利陽氣潛藏,陰精積蓄。冬氣之應,養藏之道,在冬季鍛煉身體應當適當,不能像其他季節一樣揮汗如雨,微微出汗即可;在冬季應該適當減少洗澡的次數,更不能長時間泡熱水澡,經常洗桑拿,以免耗散人體陽氣;
同時在冬季應該注意節制房事,調養生息,使精氣藏。
3、養生保健的一些常識
一些養生保健常識,詳細點的,類似這種的:有利健康的46個小常識
1、別吃宵夜。會得胃癌。因為胃得不到休息。
2、一個星期只能吃四顆蛋。吃太多。對身體不好。
3、雞屁股含有致癌物,不要吃較好。
4、飯後吃水果是錯誤的觀念。應是飯前吃水果。
5、女生月經來時。不要喝綠茶。因為綠茶室涼性的,可以喝紅茶,因為紅茶屬熱性。多吃可以補血的東西。
6、喝豆漿時不要加雞蛋及糖。也不要喝太多。
7、空腹時不要吃蕃茄,最好飯後吃。
8、早上醒來。先喝一杯水。預防結石。
9、睡前三小時不要吃東西。會胖。
10、少喝奶茶。因為高熱量。高油。沒有營養價值可言。長期飲用。易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
11、剛出爐的麵包不宜馬上食用。
12、遠離充電座。人體應遠離30公分以上。切忌放在床邊。
13、天天喝水八大杯。
14、每天十杯水。膀胱癌不會來。
15、白天多喝水。晚上少喝水。
16、一天不要喝兩杯以上的咖啡。喝太多易導致失眠,胃痛。
17、多油脂的食物少吃。因為得花5~7小時去消化,並使腦中血液集中到腸胃。易昏昏欲睡。
18、下午五點後。大餐少少吃,因為五點後身體不需那麼多能量。
19、10種吃了會快樂的食物:深海魚,香蕉,葡萄柚,全麥麵包,菠菜,大蒜,南瓜,低脂牛奶,雞肉,櫻桃。
20、睡眠不足會變笨,一天須八小時睡眠,有午睡習慣較不會老。
21、最佳睡眠時間是在晚上10點~清晨6點。
22、每天喝酒不要超過一杯,因為酒精會抑制製造抗體的B細胞,增加細菌感染的機會。
23、服用膠囊應以冷水吞服(可以第一個吃),睡前30分先服葯。忌立即躺下。
24、酸梅具防止老化作用,青春永駐;肝火有毛病者宜多食用。
25、掉發因素:熬夜,壓力,煙酒,香雞排。麻辣鍋。油膩食物。調味過重的料理。
26、幫助頭發生長:多食用包心菜,蛋。豆類;少吃甜食(尤其是果糖) 。
27、每天一杯檸檬汁,柳橙汁。不但可以美白還可以淡化黑斑。
28、蘋果是機車族、癮君子、家庭主婦的常備良葯,一天一顆,才能讓自己有個乾乾凈凈的肺。
29、抽煙又吃維他命(B胡蘿卜素-A維他命的一種),會致癌,盡早戒煙。才是最健康的做法。
30、女性不宜喝茶的五個時期:月經來時,孕婦,臨產前。生產完後,更年期。
31、抽煙,關系最大的是肺癌,唇癌,舌癌,喉癌,食道癌,也與膀胱癌有關。
32、飲酒導致肝硬化。引發肝癌。
33、吃檳榔會導致口腔纖維化,口腔癌。
34、食物過於精細,缺乏纖維;含大量脂肪,尤其是膽固醇會引發胃癌。
35、食物過於粗糙,營養不足時導致食道癌,胃癌。
36、食品中的黃曲毒素。亞硝酸類物皆具有致癌性。
37、不抽煙。拒吸二手煙。
38、適量飲酒,不拚久。不醉酒。
39、減少食用鹽腌。煙熏,燒烤的食物。
40、每天攝取新鮮的蔬菜與水果。
41、每天攝取富含高纖維的五穀類及豆類。
42、每天攝取均衡的飲食,不過量。
43、維持理想體重。不過胖。
44、保持規律的生活與運動。
45、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
46、正確飲食習慣:早上吃的像皇帝,中午吃的像平民,晚上吃的像乞丐。
4、養生小常識有什麼?
養生小知識:倒退著走,能緩解腰疼。在選擇走路鍛煉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倒著走,能夠有效的緩解腰部的疼痛現象,專這樣能使腰部的肌肉,得到有規律的收縮和放鬆,加速血液循環,不斷增強新陳代謝的速度,緩解腰部肌肉疲勞,也有非常好的功屬效
5、養生小常識
6、有哪些養生的小常識?
7、四季養生常識有哪些?
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醫書《黃帝內經》中,已經認識到人與自然界的密切關系。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說:「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人類為了適應自然變化,必須「順四時而適寒暑」,因此,人們既要掌握自然變化的規律,又要主動地適應自然變化的規律。《素問·移精變氣論篇》指出「動作以避寒,陰居以避暑。」《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提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四時順養原則。
春天,萬物生發向上,處於復甦過程之中,於五臟屬肝,適宜升補,以調肝柔肝、順應肝臟升發元氣。
夏天,天氣炎熱,人體喜涼,這時於五臟屬心,適宜清補,以養心清火扶臟祛邪。
長夏,於五臟屬脾,宜淡補,可選用葯膳苡仁豬蹄等。
秋天,氣候漸爽但時有燥邪,這時於五臟屬肺,適宜平補,以益肺潤燥。
冬天,氣候寒冷,人體收斂潛藏,這時於五臟屬腎,適宜溫補,以原味滋腎填精、溫而不燥。
春天,天氣慢慢暖和,萬物開始復甦,人體內的變化也與自然氣候變化相一致,由冬季的固密收斂慢慢變為陽氣初升,所以人的活動也多起來。中醫認為,「由靜轉動、陽氣漸升」是人體在春季的重要生理變化,是「人與天應」的結果。此變化能夠正常進行則人體就健康無病,若進行得不正常則機體內的平衡就被破壞,人體就易患病。中醫還認為,春天陽氣升發,樹木萌芽,與五臟中「肝」的性質相呼應,有「在臟為肝」之說,而「肝克脾」,春季肝氣升發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脾的運化,所以有很多人在春季胃口不佳、飯量減少,倘若出現這樣的情況,就需要進行飲食調理。無論是比較健康的人士,還是有宿疾的患者,在春季進行飲食調養都必須順應自然與人體的變化,不能再像冬季寒冷天氣那樣進食太多厚味溫補的食物,這樣不僅會增加腸胃的負擔,而且會擾亂人體陰陽平衡,哪怕服食了厚味溫補的葯膳,也不一定能起到補益的作用,而且很多人吃完後還有胃腸不適的反應。
夏天,天氣炎熱,萬物都處於旺盛的生長階段,人體在此時的代謝也是一年之中最旺盛的時期。中醫認為,夏天大自然的熱氣火氣最大,人體的「陽氣」最旺盛,容易傷害心臟,出現心煩、失眠,所以夏天要留心養心安神。
長夏(農歷6月,陽歷7、8月)因為天氣炎熱或暑濕過重,容易脾為濕困,出現頭痛、頭昏,不欲飲食。夏季暑熱過盛,容易耗氣傷陰,影響脾胃運化功能和陰陽平衡。養生調補方面,原則上以清補為主,所選葯膳性質偏涼或平和,以清火養陰,使陰陽平衡。甘涼、利濕清暑、少油膩為夏季常用葯膳的主要特點。人體自然喜涼爽,飲食上也多願意吃一些清淡少油膩的食物。對於部分在夏季貪涼或過食生冷寒涼之物導致脾胃受傷、腹瀉發熱、感冒的人來說,在患病期間這些葯膳飲食就不宜過多服用,因為此時人體的陽氣已經因寒涼而受傷、不再旺盛了,清養的時候不宜太過。
秋天,天氣慢慢由熱轉涼、轉燥,人體的代謝也漸趨平緩,養生進補也要依據這些規律進行。天氣轉燥轉涼固然再無夏日炎熱潮濕之弊,令人感到舒適,但倘若轉化太快太劇烈的話,人體也會適應不了,體內的陰陽平衡就會被破壞,表現出涼燥之邪傷人為患,所以《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食」。另一方面,秋季雖然由熱轉涼,但夏季余熱時有反復,部分人群由於夏季調理不當或受暑熱太過,到秋天後體內仍有夏季余火未消,當氣候轉燥後,變成燥火為患,出現口乾、咽燥、咳嗽、皮膚乾燥等症狀。對這樣的情況,就需以清平滋潤為主進行調理,不宜過食煎炸動火之品。中醫還認為,秋季天氣肅殺,「在臟屬肺」,而肺為嬌臟,喜潤惡燥,無論是初秋溫燥,還是深秋涼燥,都容易傷肺致病,調理進補當以滋潤為主,並根據天氣寒溫及個人身體狀況選擇相應涼性、溫性或平性葯膳,以收到滋潤益肺,祛邪強身之效。雖然如此,但因為肺臟屬金,惡熱喜涼,故秋季養生調理葯膳還是以平性和涼性為多,溫補之品相對較少用。
冬天,天氣寒冷,「寒主收引」,人與自然相應,機體也處於收斂潛藏階段,代謝水平降低,消耗減少,吸收能力增強,所以冬季是傳統的最佳調補季節。
冬季調補的歷史在中國由來已久,其基本原則能夠歸納為四個字:厚味溫補。厚味不單是指冬季所服食的膳食味道濃郁,更是指膳食營養豐富,味道甘美。中醫認為,「厚味填精」,意指滋味濃郁甘美的飲食補充人體所需的精華營養。溫補的意思很好理解,因為冬季寒冷,陰氣盛,人體需要服食一些溫熱性膳食來驅寒溫陽。這兩個特點結合在一起,就是厚味溫補的冬季養生調補原則。從另一方面看,中醫認為人體的一切生命活動都是由元氣推動的,而元氣主要由腎化生,冬季「在臟屬腎」,「腎主藏精」,通過冬季補益腎精能夠促進元氣的生成,所以冬季調補的另一原則特點能夠歸納為「補腎填精益元氣。」「厚味溫補」與「補腎填精益元氣」是冬季養生調補的原則,其中「厚味溫補」是從人們服葯膳的性、味方面歸納的,而「補腎填精益元氣」則是從所服葯膳的功能作用上歸納的,兩者是統一的。
8、養生知識都有哪些?
養生首先zd要清靜養神,中醫認為雜念多,動而不靜,會損害的臟腑,輕則生病,重者減壽。清靜養生的首要方法就是減少雜念,降低名利和物質的慾望,要心志平和。七情六慾過度內會直接損傷臟腑,怒傷肝、恐傷腎。葯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神補,所謂神補就是心志平和,以養五臟。其次是飲食養生,所謂飲食養生就是飲食有規律,少吃油膩食物,以養脾胃,少吃辛辣食物,免生內熱,以清淡食物為主。生命在於運動,合理的飲食加上合容理的運動可以避免肥胖,可以預防動脈硬化、糖尿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