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二十六式養生

二十六式養生

發布時間:2020-07-24 03:29:32

1、養生的道教養生

道家學說是春秋戰國時期以老子、莊子為代表的人們所提出的哲學思想。他們的學術思想在中醫養生學的形成過程中產生過一定的影響。道家因崇尚自然高遠,鄙棄狹隘功利主義,長期以來被今人錯誤的認為道家走向極端,因為今人錯誤的認為道家思想中有這些歷史局限性和消極面,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許多不良影響,也對中華民族精神具有一定的腐蝕性。其實,今人的這些觀點是極端錯誤的。要正確理解道家思想中的無為,並非不求有所作為,只是指凡事要「順天之時,隨地之性,因人之心」,而不要違反「天時、地性、人心」,憑主觀願望和想像行事。老子的「無為」學說,當代的哲學家和政治家們多把它當作一個消極的思想來理解,其實這是錯誤的。從《道德經》的全篇哲學理念的反映,無為其實就是無主觀臆斷的作為,無人為之為,是一切遵循客觀規律的行為。按通常的說法,無為,就是科學的作為,就是合理的作為,因而也是積極的作為。其實現代詞彙里的「消極」和「積極」,都是以訛傳訛被人們約定俗成地誤解了。消極,就是消除偏執和極端,是非常對頭的行為;積極,就是強化偏執和極端,是非常錯誤的行為。既然已經以訛傳訛,實在無可奈何。只望細心研究的人,讀到此處,知道有人糾正即可。
1.少私寡慾
《道德經》所說的「少私寡慾」。這種以養神長壽的思想,一直為歷代養生家所重視,浸透到養生學中養精神、調情志、氣功導引、健身功法等各方面。
2、貴柔、返璞歸真
老子在實際生活中觀察到,新生的東西是柔弱的,但卻富有生命力;事物強大了,就會引起衰老。他在《道德經》中指出:「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如果經常處在柔弱的地位,就可以避免過早地衰老。所以,老子主張無欲、無知、無為,回復到人生最初的單純狀態,即所謂「返樸歸真」。
3.形神兼養
莊子養生倡導去物慾致虛靜以養神,但也不否認有一定的養形作用。《莊子·刻意》說:「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此道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所好也」。由此可見,我國古代的導引術是道家所倡導的,從其產生開始就是用於健身、治病、防病的。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中說:「昔在皇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表面上,這個描述是說黃帝跟我們普通大眾不同,一生中每個階段都遠遠超過眾人——剛生下有神靈,柔弱時就能夠說話,幼小時就非常的迅速、果斷;長大後非常敦實、敏捷,成人後就登上了天子之位。其實,這不僅僅是說黃帝,而且是在說我們所有人——每一個人都是「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
小孩子都是手握著拳頭來到這個世界上的,這就叫「生而神靈」。剛出生的小孩是把拇指扣在裡面握拳。拇指都壓著一個穴位(在無名指和小指之間),即心經的少府穴。心藏神,心主神明,說明嬰兒是內含神靈,神氣不外泄的。所有人剛出時都由臍帶跟母親的精氣神連在一起,隨著「啪」的一聲把臍帶剪斷,人就變先天為後天。當人長大之後,手慢慢地松開了,之後的一輩子里有的人抓權,有的人抓名,有的人抓利,有的人抓錢,有的人抓人,最後逐漸老去,撒手而歸,撒手就沒有神靈了,神靈散掉了,人就死了。老子也發現了這個秘密,老子發現嬰兒「骨弱筋柔而握固」,雖然筋骨柔弱,但握拳卻很堅固。所以提示我們,養生就要復歸,要慢慢地回歸到嬰兒的那個狀態去。
「弱而能言」是指柔弱的時候就會說話,我們試想小孩子剛開始說話時,都在說什麼?他們總在發問:「媽媽,我從哪裡來的?」還有的會問:「媽媽,人會不會死啊?死了以後到哪裡去呢?」這是對生命本質的發問,這是終極的問題,是哲學問題。嬰兒問的都是哲學問題,一個人離哲學越近,就離嬰兒的狀態越近;離嬰兒的狀態近了,你想不長壽都難啦。而我們長大後問的多是世俗問題,比如我們總是問:「吃了沒有?」「你一年能賺多少錢?」「你住多大的房子?」我們失去了我們幼小時的童心和超脫,不再關懷生命本質,越來越失掉天真。今天,當我們吃穿不愁的時候,其實需要超脫一些,去關懷一下生命的本質,對終極問題發問,只有多考慮這樣的問題,你才能成為天真的人,才能長壽。
「幼而徇齊」是指幼小時做事情非常快,想做什麼就立即去做,不瞻前顧後、猶豫不決。每一個人小時候都是如此專注,比如說小孩子看到一朵花,他會一下把花抓住,不管花上有沒有刺,有沒有毒,也不管路有多麼的坎坷不平。可長大後,想要什麼,我們常常瞻前顧後、思左想右、猶豫不決、左右搖擺。考慮問題太多了,不再「徇齊」,做事情有意無意地背離真實、專一,煩惱漸生,健康受損。
所以,《黃帝內經》中描述黃帝的一生,實際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只是隨著長大,我們慢慢淡忘、失掉了「神靈」、「能言」、「徇齊」、「敦敏」,失掉赤子之心。而通過修煉,把我們越來越年老的生命回歸到兒童時代,復歸嬰兒的「敦敏」「徇齊」「神靈」,這就是養生。
養生困境
無人領導改革
重術輕學,信徒的素質難以提升
道士,要他演述科儀,可以長達三天三夜;但要他講經說法,則難以啟口,也難以維持半個小時。「學」與「術」嚴重失調。今日在台灣許多宮廟的住持,不僅看不懂道經,甚至誤把佛經當道經來誦念。宮廟的住持及信眾,普遍存在素質低落的問題。這種現象的形成,雖然原因很多,但是道廟重「術」不重嘉言錄》,一九八二年四月基隆十方大覺寺印贈等書,《印光法師文鈔》是收集印光文鈔最全的書,後來台中蓮社亦予出版,而不收錄此信,殆出自於為賢者諱的心態。印光受到太虛學生的攻擊,不止一次,印順《太虛大師年譜》民國十八年條雲:「時印老(五月二十九日)《復某居士書》,痛斥大愚。」可見除佛化青年會的傳單外,太虛剃度的弟子大愚也撰文攻擊過印光。
「學」,則是主要原因之一
「術」是指科儀、風水、占卜、命相。「學」是指對經書道理的闡揚。台灣及東南亞一帶的華人社會,非常重視俗稱「山」、「醫」、「命」、「相」、「卜」等五術。山(仙道),指靜坐、煉氣、養生、葯餌、靈修等。醫(醫療),指針灸、方劑、推拿、食療、心靈治療等。命(算命),指紫微斗數、八字、四柱等。相(勘察),指手相、面相、骨相、名相(姓名學)、墓相(陰宅)、宅相(陽宅)、風水勘輿等。卜(卜卦),指易占、六壬、太乙神術等占卜術。這些流傳久遠的術數之說,自有它存在的價值,唯過度重視「術法」科儀,而不從哲理著手配合來論述,易使人誣指為迷信。「術」須有「學」來做領導、介紹,才不致流於庸俗低劣,且術越深,修持應越高,才不會以術為惡。「學」是指經書中的哲理要義。道經中不乏好的經典,有些談論義理,如《道德經》、《南華經》、《黃帝陰符經》、《太平經》、《周易參同契》、《抱朴子》、《清靜經》、《悟真篇》等等,有些涉及民俗如《北斗經》、《南斗經》、《老子守庚申求長生經》、《受生經》、《玉歷至寶鈔》、《玉匣記》等等,這些均必須有人來加以簡擇,以古籍今譯的方式,將其義理及其對後世民俗的影響,介紹給世人。 今日道教的術法太過,而學理的認知則普遍受到忽略,造成了信眾的素質難以提升。
三、缺乏教團組織,傳教無方,無認同感
今日世界的宗教,如西方的基督教、天主教,甚至台灣的佛教、新興宗教等,大都有定期聚會(或經常聚會),有教團組織、傳道方式。但相對的,道教徒則是一盤散沙,平時各人拜各人的神,並無定期聚會,各宮廟也互不相屬,無人講經傳道。拜媽祖的,自認是媽祖信徒;拜關公的,是關公信徒;對道教神只毫無概念,對道教也無認同感,甚至不認為自己是道教徒;有的更刻意去攀緣佛教,弄成道廟由和尚住持,而成了非佛非道的怪現象。所以在台灣雖然有不少香火鼎盛的宮廟,但卻因各自為政,無認同感,而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
四、缺乏講經佈道者
宮廟的住持及道士,終其一生,大都以科儀術數為職志,能講經說法者極少,也無定期公開的講經活動。台灣無線的電視台甚多,定時播出佛教講經節目的,有六七個,甚至有許多電視台是整日播放佛教節目的。佛教有自己傳道的專用電視台。除電視台外,擴播電台亦有佛教講經節目。相對的,在電視台或播音電台方面,幾乎全看不到道教的講經節目。如此傳道,如何能得信眾?而在培養人才上,雖有一間小規模的木柵道教學院,也一直沒培養出能講經傳道的人才。一個缺乏主動向民眾傳道的宗教,在起跑點上已輸了一大截。不培訓說經人才,不重視說經人才,將使道教在年青一代的信徒中迅速流失。老乾而無新枝,其後果可想而知。
五、修持法門過於雜散,未加整理
在世界各宗教中,常將信徒分為「聖」與「凡」二者。一般的民眾為「凡」,經過特定的宗教修持法門後,才能轉「凡」而為「聖」。「修持」在宗教活動中,占著極大的分量。以道教來說,悟道者為聖,未悟道者為凡。凡夫為凡,神仙為聖。一般民眾,未加修持為凡;對社會人民有貢獻死後成「神」,及由積善並加修持而來的「仙」,皆屬「聖」。由凡入聖,須以修持(修煉)為橋梁。 道教由於流傳久遠,所以派別眾多,修煉法門各異。正一重符籙,上清重存思,外丹主黃白,內丹煉精氣神,房中重男女和調;此外,禱祀、召遣、葯餌、避谷、食氣、守一、清靜無為等等法門不一而足。在今日好簡惡繁的功利社會中,須有人來簡化其修持次第,循序誘導。道教的眾多法門,如無人來加以綜匯整理,初學者將難以入手,也無法吸引信眾。
六、過度的包容,喪失了自己
兼容並蓄,本來是一種美德,也應是成功的條件之一;由於道教有寬廣的包容性,所以在中土,雖有宗教爭執,卻不會產生宗教戰爭。而爭執的結果,則是逐漸走向融合。但過度的包容,卻反而使優點變成了缺點,喪失了自己的特色,而成為失敗的主因。自宋以下,長期來大量混佛入道的結果,造成了今日的民眾不能區分佛教與道教,以為拜佛即是信道。這種情形不僅在台灣如此,在海外的華人社會也如此。筆者今年三月初曾到新加坡開會,道教界的李至旺道長告訴筆者說新加坡有的道廟甚至將印度神及回教神一起設在廟中來拜,但這種看似宗教融合、民族共存的寛大胸懷,不僅得不到認同,反而招來了印度教徒、回教徒的抗議,認為褻瀆了他們的神只。這個例子說明了過度的包容,不僅無益,反而有害。包容並非壞事,但必須有選擇性,也不能僅從包容對方神祗入手而已,而是須從哲學義理、科儀、傳教方式等多方面上著手,用包容來將對方長處攝取為己有,如此才能得蒙其利。道教包容,促成了佛、道的融合,但過度的包容,也讓道教喪失了自己。舉例而言,由於明末《西遊記》、《封神演義》等小說的倡導,於是道教將觀音、錠光佛、文殊等神吸收為己神,同屬玉帝所轄。但因給予過高的地位,這樣的做法,反而造成佛、道不分的後果。相對的,佛教雖也吸收道教的神祗,如關公在道教的階位是帝君,然而佛教卻把他說成是受智顗渡化的神而已,階位僅是佛教的護法神,地位低下可知。道教將佛教的神置於高階,佛教將道教的神置於低階,於是相形之下,造成了佛在道上的誤導。

2、如何養生

3、鬼穀子 養生

武功很高,但傳說畢竟是傳說,誰也不知道真實的情況。誰也沒有見過他真實的打鬥。

4、少林龍爪手三十六式分別是哪些?

貌似只知道少林龍爪手是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至於36式還真不曾聽聞,可能是我孤陋寡聞了,可能就根本是金老爺子的觀點。
從我接觸的來看,我覺得這技能更像鐵砂掌一類輔助性的功夫。您聽說過鐵砂掌36式沒?
呵呵,開個玩笑,望採納。

5、少林龍爪手的三十六式分別是什麼?

真正的名字叫——龍爪擒拿手:共三十六式。 本功為少林寺秘傳指功真諦。古樸易學,進步神速,功效奇大,苦練30日即可達到雙臂二指禪靠牆倒立、鐵指開磚碎瓦、凌空插碎1—3厘米厚木板、捏碎酒杯、磚塊、核桃、折斷銅錢,擊穿碗碟等奇效。功成後手指堅硬愈鋼,鐵指開磚如泥,手如鋼爪般抓樹撕皮,搓石成粉,並能演示一指禪倒立,一指鑽磚、二指走路,劍指開頑石等鐵指神功,隨意揮手即可碎磚斷石,瞬間致敵於傷殘!
據傳明代弘能法師以精於此技而名震武林,其手到之處剛猛絕倫,抓樹留痕,抓肉成洞,以一雙鋼抓鏟除邪惡,行俠仗義,使其武林生涯充滿了神奇的色彩!近代佛門高僧少林海燈法師更以擅長此技而名揚海內外!當代傳人覃建峰老師淺習此功亦收到了極為驚人的效果,他不單可以演示單臂二指禪倒立,還可以三指折斷古銅錢,手抓碎核桃,鐵指斷石條及盤腿二指走路、凌空叉碎木板等,以真功絕技名揚中外武壇。現在他把此功毫無保留的獻出來,實乃難人可貴之精神,望有緣之士習之、珍之!因此技練成,功力非常厲害,易於實戰中重創對手,故凡練此功者萬不可濫用,應以德服人,尚武更應尚德方可大成!
一、 氣貫龍爪
凡練習本功均以此式為開始和收功。
練法:雙腳平行分開略與肩寬,高馬步站立,雙手左右分開抬起與肩同高,伸直成一直線,掌心向下,十指張開伸直,意想丹田之氣連綿不斷地象水一樣湧向指尖,並從指尖噴射出來,採用細、長、勻的自然呼吸法,用鼻吸氣,用口呼氣,保持10—15分鍾即可接練後面的內容。
功效:此式為鐵指功築基之術,能迅速將人體丹田之氣貫注於手指增強內勁,並可增加雙手血液循環,以不致於練功之時手指受傷!
二、指禪功
練法:以雙手十指撐地雙臂伸直,身體俯卧成一直線,意想丹田之氣源源不斷地湧向十指尖,十指緩緩深陷入地面,氣流通過指尖透入大地深處,習練數分鍾即可。 當能一次性堅持5分鍾後,即可將雙手小指減去,以8指支撐一次性可達5分鍾後,再減去雙手無名指,以此類推。當可練到僅以雙臂二指支撐達5分鍾以上時,即可將雙腳墊物逐漸提高,當提高至倒立狀態時,雙臂二指禪倒立則可大功告成。如以雙臂拇指,食指支撐更容易練成二指禪倒立,多勤加練習,則可練成一指禪倒立功,但指禪功必須按部就班練習,不可貪功暴進,以免手指受傷。
功效:可表演二指禪倒立,二指走路,金剛一指禪及鐵指按丁入木等!
三、鷹爪功
練法:
1、備一對各重10斤的圓鐵球,兩手各抓一個自然垂於身體左右兩側,意想丹田之氣達十指,隨意行走5分鍾即可接練下式。
2、備酒壇一個,壇口大小以適合五指抓拿為宜,先放入10斤鐵砂(亦可用河沙或石子等重物代替放入),以雙手輪換上下抓提,左手類了換右手,雙手共練習5分鍾,當可以一次性抓提5分鍾時可再加入五斤鐵砂再練習,每次增加5斤,增至50斤仍能輕松抓提達5分鍾之久,十指之力大異常人。
3、備20斤重的鐵砂袋一個(可用綠豆或大米代替),雙手快速輪換抓提,雙手共練習5分鍾即可,當練至一次性可輕松抓提10分鍾時即可大功告成,指勁厲害非凡!
功效:十指猶如剛爪,可捏碎核桃、抓樹撕皮,抓人成洞,捏碎磚塊、酒杯、竹筒、折斷銅錢、拔丁出板等!
四、鐵叉手
歌訣:氣從丹田發,瞬間五指插。
指皮退三層,有志事竟成。
十指磨鋒利,肉指變鐵叉。
練法:備大桶一個,盛滿大米,面隊桶馬步站立,先吸一口氣,再猛用力將手迅速插入米內,插的同時噴氣,並發出「嗨」聲助力,意想手深深地插入大地,並將地面擊出一個深坑來,雙手輪換練習共10分鍾即可,100日後將桶內的米換成綠豆,插綠豆滿百日後再將少許綠豆倒出,加入少許鐵砂練習,並逐日減少綠豆的數量而增加鐵砂,當全部換成純鐵砂練習滿百日後則手指堅硬如鐵,十指如鐵叉般鋒利威武。
功效:可瞬間洞穿牛腹,插肉成洞,擊穿碗碟,戳斷石條,鐵指開磚,手背斷磚等!
五、透骨力
練法:先用四根松緊帶把一塊長寬均為35厘米厚1厘米的木板四角轉孔穿上帶子平行拉好固定懸於空中於肩同高,面隊木板站立,先吸一口氣,並意想丹田之氣貫於指,瞬間插擊木板同時噴氣,並以「嗨」聲助力,意思、想手指將木板擊成四分五裂,要做到快、准、狠,堅信自己必可將木板擊碎,雙手共練習5分鍾,當練至一下即可插碎一塊木板時,再加多一塊,如一次性可凌空擊碎五塊一厘米厚的木板時即大功告成!
功效:可凌空插碎酒瓶或數厘米後的木板,用於搏擊制敵迅猛厲害,一擊必殺!
六、點穴功
練法:備20斤重的大米帶一個吊於空中與肩同高,用中、食指二指擊之,每天雙手共練五分鍾,當可將吊袋擊盪出一米外時再往袋內加入大米,大約每十天增加2斤,練至1年即可將百餘斤重的吊袋用二指擊出一米以外即功成!
功效:可達指觸人倒,刺擊敵人要穴等,用於點穴實戰格鬥威力無比!
七、摧堅破硬術
表演鐵指功的項目眾多,現僅舉幾例供大家參考!
1、擊破碗碟:是最容易表演的鐵指功之一,先備一個大瓦碗或碟,用左手緊拿著碗,碗口略向下傾斜,將丹田之氣貫於右手中食二指,瞬間猛力用指側敲擊碗的內側,即可輕而易舉地將碗擊破,也可用食指一指破碗!
2、折斷銅錢:備古銅錢一枚,用右手食中二指捏住銅錢的背面上下邊緣處,拇指捏住正面方孔處,將丹田之氣貫於三指,瞬間發力,正反二力合一銅錢即被折斷!
3、抓碎核桃:手同時握2-3個核桃,將丹田之氣貫於指掌,五指瞬間發力猛抓核桃立碎,功深者僅用拇食二指即可捏碎!
4、凌空碎木:備長寬均35厘米的衫木板或松木板用火烤乾,用線吊起與肩同高,將丹田之氣貫於右手五指,瞬間插擊木板的中央,以最快的速度猛然發力木板立碎!
5、鐵指開磚:備紅磚三塊,放在堅硬的石台上,將丹田之氣貫於右手中食而指至胸前,以最迅猛的速度戳擊磚的中央,並同時噴氣發「嗨」聲助力,即可二指斷磚!
八、練功須知
1、練功1小時內手勿洗冷水,可用熱水洗干凈,用毛巾擦乾。
2、每次開始及收功均需練10分鍾氣貫龍爪。
3、每次練功前後均需用葯擦手三分鍾,用葯方法同鐵掌功葯方一樣(外用葯:用中葯透骨草200克泡40—60度的白酒1公斤,浸20日即成鐵砂掌酒,大凡修煉鐵掌功者,必須用葯去除鐵砂之毒性,並可舒筋活血增加功力加快功效,故習練鐵掌勁功者,不僅練就了硬功,更可使鐵砂葯性滲透入肌腕手掌,使其筋骨堅實強硬,具備殺傷力之掌力,擊人即倒。本方經我多名弟子學員試用效果很是不錯,比起日前社會上流行的「食鹽加地骨皮」所謂之「易筋湯」方便實用得多!)。
4、多玩健身球,可以使手指更靈活,內力更充足,並有提神鍵腦的作用。
5、過度的性生活及飲酒會造成手指練功疼痛無法集中勁力等現象,適量無妨。
6、如受時間體力所限,可單選一兩式習之功也很好,但仍需用葯及習氣貫龍爪 。

6、什麼是養生?

7、二十是廿,三十是卅,四十是卌,那麼五十、六十等以上的是什麼呢

五十為圩、 六十為圓、七十為進、八十為枯、九十為枠、百為二圩、二百為皕。
一、圩
[wéi]
1、形聲。從土,於聲。本義:低窪區防水護田的土堤。
2、圍繞村落四周的障礙物,也作「圍子」 。
3、凹,中央低而四周高 。
[xū]
1、意為五十,如:圩一(五十一)。
2、湘、贛、閩、粵等地區的農村集市(古書中作「虛」) 。
二、圓
1、從中心點到周邊任何一點的距離都相等的形。
2、完備,周全。
3、占夢以決吉凶。
4、意為六十。
5、貨幣單位。亦作「元」。
三、進
1、向前或向上移動、發展,與「退」相對。
2、 跟「出"相對。
3、吃,喝。如:進食。
4、奉上,呈上。如:進言。
5、量詞,舊式房院層次。
6、意為七十。
四、枯
1、在古代,枯表示數字「八十」。
2、「木」與「古」聯合起來表示「古老的樹木」。本義:年久的樹木。
3、指失去水分,水全沒有了。
4、沒趣味,無生趣。
五、枠
枠,讀成huà,漢字,同「樺」。本義為:九十(以前代表數字90)。
六、皕
皕,二個百組成,顧名思義就是二百的意思。「一皕子」也就是二百年。

8、陳氏太極拳精練二十六式的簡介

陳氏太極拳發源於河南溫縣陳家溝,由明末清初的陳氏第九世陳王庭在家傳拳術的基礎上,吸收各門派的精華,創編了太極拳。
在400多年的演變發展過程中,從陳氏太極拳又派生出了楊氏、吳氏、武氏、孫氏等各式太極拳,但唯獨「小架」是一支奇葩。大架不出村,小架不出門,「小架」由於僅在家族內傳授,且師承嚴格,至今鮮為人知。
河南沁陽太極拳養生緣起源於陳氏太極拳第十九世、第十一代傳人陳立憲大師(世稱陳三絕,太極、正骨、建築),由其入門弟子司國良親自任教。為方便初學者學習,創編了陳氏小架26式太極拳,完成時間為3-5分鍾,運動量適中,科學性更強。不但適用於體格健壯的青年人,也適用於體質病弱的中老年人,長久堅持不僅能強身健體,還能防身技擊。深受廣大太極拳愛好者的推崇。

與二十六式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