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全身拍打養生操

全身拍打養生操

發布時間:2020-07-24 01:27:29

1、中老年人通過拍打自己身體,來鍛煉身體是什麼健身操。

《太極十二拍》
《太極十二拍》是太極保健操的一種,來源於《用式太極導引保健功》的輔助功,屬於全身性調理運動。通過雙手在全身各部位依次地拍打,並憑借拍打法振動肌膚、筋骨、臟腑和神經。拍打的目的是導引氣血,因此須要全神貫註:拍打到哪兒意氣隨之到哪兒;並要輕重相兼,緩急相輔。
共十二節,每節拍打均為36次。
第一節 震撼大地 拍地
雙手朝下,彎腰微屈膝,頭略低,目視地面擊掌,以肩部帶動前臂,兩掌相對而擊,擊打的聲音波及大地,使大地的回聲波波及自己,回聲的音波稱之為信息反饋,也就是地球的氣息波從腿達到全身。切忌仰頭,以免氣血在頸部不得疏通,使得腦部供血不足,頭低下則氣順,骨髓之氣血補充大腦。共拍打36次。
第二節 震撼自己 拍「人」
身體直立,兩腳開立與肩同寬。雙手掌相對,十指朝上,雙手在胸前膻中穴前合十擊掌(又稱打開心門)36次。擊掌時雙腿同頻彎曲振動,擊掌與屈膝同步。結束後雙手自然落下。
膻中穴:位於胸部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第三節 震撼宇宙 拍「天」
身體直立,兩腳開立與肩同寬。雙臂高舉過頭,雙手指朝上,勞宮相對,在頭頂百會穴頂上成環狀擊掌。高血壓者在頭前擊掌。然後雙手緩慢分開,注意兩臂分開,距離不得超過肩寬。擊掌同時頂胯。勞宮相對共拍打36次。
擊掌時,環狀的音波直達宇宙,再從高天下來的信息波反饋到你的自身,一來一往信息互換,從宇宙來的能量進入你的體內,雙臂成環,猶如光圈,形成一個輝光照射,隨著身體強壯光度也在增強。
百會穴:位置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線的交點處。
頂跨:身體後仰,雙腿曲膝,一腿一步之距腳尖向前固定好,由膝蓋向上登直的瞬間爆發力傳給胯根的前頂。
教學視頻中,此節稱為「震撼百會」。
第四節 拍心拍肺 拍心、肺
身體直立,兩腳開立與肩同寬,雙手手指斜向上拍打雙乳上部36次。擊掌時雙腿同頻彎曲振動,擊掌與屈膝同步。結束後雙手自然落下。
此節可使肺部得到治療。如肺氣腫、肺結核、氣喘、氣管炎、咽炎、食道炎等。可使肺葉氣血流通,並能容納更多的氧氣,對心臟更是有奇特的療效。如二間半狹窄、房顫、早博、心缺血、冠心病、心包疾病等,對胸膜炎、乳腺增生等都能得到相應的療效。
第五節 肝膽脾胃 拍肝、膽、脾、胰
身體直立,兩腳開立與肩同寬,雙手拍打季肋區36次。右手在肝、膽部位,左手在胰、脾、胃部位,手指相對,勞宮向內同時拍打。雙腿同頻彎曲振動,擊掌與屈膝同步。結束後雙手自然落下。
此節可治療肝膽疾病如肝硬化、肝腫大、甲肝、乙肝、肝炎、膽結石、膽管狹窄、膽囊炎等。對脾腫大、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萎縮性胃炎、賁門、幽門、胰腺、隔肌、胃漲、胃消化不良、胃酸、胃熱、梅核氣有很好的療效。
季肋區:即短肋骨,位於胸部兩側的第十一、第十二肋的軟骨。亦稱"季脅"「軟肋」、「橛肋」。
第六節 重拍小腹 拍小腹
身體直立,兩腳開立與肩同寬。雙手放在小腹兩邊,手指向下,用力拍打下腹肚臍兩側的天樞穴,比前幾節均要加重拍打力度。雙腿同頻彎曲振動,擊掌與屈膝同步。拍打36次。
對小腸、大腸、盲腸、橫結腸、降結腸、腸梗阻、腸粘連、男科、女科、各種腫瘤起康復作用。肥胖者減肥,體瘦者增胖對胃下垂、腎下垂均能得到調理,可使彈力增強,對腹肌腹膜起到相應的調整。
天樞穴:對齊肚臍各向左右三指寬處 。
第七節 重拍環跳 拍環跳
身體直立,雙手背於腰後,雙手掌對准臀部兩側的環跳穴用力拍打。拍打時配合兩腿蹲站動作,眼平視。勞宮相對共拍打36次。
可調理腰腿疼、半身癱瘓、腦出血、腦血栓、坐骨神經疼,對臀下神經、臀下皮神經有療效,可使老年臀部萎縮的肌肉重新豐滿,使肌肉發達有彈性,對下肢癱瘓、髖關節及周圍軟組織、臀下坐骨神經及皮下坐骨神經均有上好的療效。
環跳穴:側卧屈股,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3與中1/3交點處。
第八節 膝蓋上面 拍膝蓋上邊
兩膝微屈,雙臂自然垂於胯下,然後雙手虎口分開,拍打膝蓋上緣。拍打時配合蹲站動作,掌心打在膝蓋上偏外的伏兔、陰谷穴位,拇指在內側血海穴,指尖在犢鼻穴。拍打36次。
此節可調理腿疼麻木、風濕腫疼、上下肢癱瘓、胃疼乳癰、嘴歪眼邪對腿神經、股前皮神經和外側皮神經、血管骨外側動、靜脈分支、旋骨外側降支神經,有較好的效果。
伏兔穴:在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髕骨外側端的連線上,髂骨上6寸。
陰谷穴:位於人體的大腿內側,膝蓋關節內側5厘米左右上方的穴道。
血海穴: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屈膝取穴。
犢鼻穴:屈膝,在膝部,髕骨與髕韌帶外側凹陷中。
教學視頻中,此節稱為「拍打膝蓋」。
第九節 膝蓋外面 拍膝蓋外側
兩膝微屈,雙臂自然下垂,用掌心拍打膝蓋外側的足三里、陽陵泉等穴位及稍下方小腿部位,配合兩腿蹲站動作,拍打36次。
此節可治療膝腫疼、筋攣急、小腿麻木、偏癱、膽道疾病、腰腿酸疼、眩暈、吞酸,對胸下肢外側疾病、嘴歪臉邪、口鼻眼耳及腰骶骨神經、脊髓神經、腰至骶骨節及腓神經均有效果。
足三里: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
陽陵泉:在小腿外側,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
教學視頻中,此節稱為「重拍足三里」。
第十節 膝蓋內面 拍膝蓋內側
將膝蓋微曲,用掌心拍打膝蓋內側平面處的陰陵泉及稍下方小腿部位,配合兩腿蹲站動作,共拍打36次。
拍打穴位
此處有陰陵泉、曲泉、陰谷、血海、內膝眼等穴對膝疼、膝關節周圍軟組織、疝氣、陽萎、遺精、前列腺炎、小便澀疼、月經不調、蕁麻疹、神經性皮炎、股內側疼、腹疼、腹瀉等有良好效果。
陰陵泉:位於人體的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與足三里相對 。
曲泉:膝內側部,屈膝內側橫紋端,當股骨內上踝後緣,半腱肌、半膜肌止端前緣凹陷處。
陰谷:在腘窩內側,屈膝時,當半腱肌肌腱與半膜肌肌腱之間。
內膝眼:在髕韌帶內側凹陷處。
第十一節 丹田八髎 拍丹田、八髎
身體直立,兩腳開立與肩同寬。雙臂分別置於身體一前一後,前邊拍打臍下小腹處的丹田穴,後邊是腰陽關下的八髎穴。左手先拍打丹田,右手拍打八髎穴,然後交替拍打,身體隨之轉動,拍打時配合兩腿蹲站動作。左右交替拍打為一次共拍打36次。
這里有腰奇穴、腰俞、陽關、陰交、氣海、石門、關元、中極、氣穴、大赫等穴,對腰漲水腫、小便不利、婦科、月經不調、疼經、白帶、盆腔炎、臍周圍疼、疝氣、陽萎、尿失禁、尿瀦留、腹瀉疾病有神奇的效果。
丹田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3寸。從肚臍到恥骨上方畫一線,將此線五等分,從肚臍往下五分之三處,即是此穴。
八髎穴: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對,所以叫做「八髎」,分別在第一、二、三、四骶後孔中。
第十二節 拍肩拍胯
身體直立,甩動雙臂用一手手掌拍打肩部,同時用另一支手從背後拍打,兩手交替拍打。拍打時身體稍後仰,雙臂盡量伸展,打肩時手掌力求打到肩膀上邊,打胯力求將手背打在八髎穴的兩邊大胯上,同時配合兩腿蹲站動作。這里有肩井、巨骨、肩髎、雲門、中府、腰俞穴等。左右交替拍打為一次。共拍打36次。
此節對頸椎、手不能舉、麻木、腰脊疼痛、腰骶疼、痔疾、下肢痛、坐骨神經、臀下神經、股骨頭壞死、缺血、神經癱瘓等均有好的效應。心臟病人多有肩周炎,故拍肩相應調整了心臟,對頸椎骨質增生、頸神經灰質等均有緩解的作用。

2、拍打四肢排毒

4 重點拍打膝肘以排毒 捲起袖子,露出手臂肘關節,右手掌拍打左手的肘關節周圍(主要是內側)。感覺手酸吃力後,換成左手掌拍打右手的肘關節周圍。肘關節拍打好後雙手掌拍打雙膝關節周圍。重復多次用力拍打,每處拍打10分鍾以上。在拍打時不用意念,可以邊看電視邊用力拍打或邊聊天邊用力拍打,可以說不佔用時間。初期鍛煉特別是身體有疾病的人一般會出痧點,那是清除體內病氣、濁氣的現象。不必擔心,堅持鍛煉後皮膚不會留下疤痕。經鍛煉不出痧點後沿手掌及小腿方向拍打,堅持鍛煉至四肢拍打不出痧點後,鍛煉時間可以適當縮短。經本節鍛煉排除體內的病氣、濁氣後,再練習內氣培育,效果將會更好。試想,假如管網中存在污渾水,不先將其排出,只是不斷地在水源增加清水,讓其在管網中循環流動。那麼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管網中的水都是半清半渾。如果先將污渾水排出,再增加清水,那效果顯然天差地別。所以拍經通脈鍛煉時特別注重在四肢肘部和膝關節周圍進行拍打,以肘部和膝關節周圍作為排出體內濁氣的出口。因為肘部和膝關節周圍是十二正經的合穴分布的地方,根據《靈樞·九針十二原篇》:「所入為合。」也就是指在經脈流注方面好像各處的江河會合流入大海一樣。相應的在合穴處的經氣流量比較大,選擇此處為排出體內濁氣比較容易。全身十二正經各有一個合穴,在針灸、推拿、拔罐等外治法中都認為合穴對治療臟腑疾病有著重要作用。太陽能保健技術中的拉經通脈第一節振動加上向湧泉穴排病氣、濁氣的觀想和意念,也可以排出體內濁氣。但對於初學者來說,拍打四肢肘關節和膝關節周圍排出體內濁氣的效果更顯著。太陽能保健技術的鍛煉全過程是一個新陳代謝的過程,將體內產生的渾濁之氣排出,不斷增加清新之氣,以營養全身每一個細胞。這是一個辭舊迎新的過程。特別說明:培育內氣的第一道工序結合本節拍經通脈技術中的重點拍打手臂肘關節排毒練效果更佳,先排掉體內濁氣,再採集烹煉新鮮之光氣,效果自然更好。不管你信不信,按照培育內氣的第一道工序結合上面的方法實實在在、認認真真地連續練習10天後就明白了。這是太陽能養生保健的敲門磚,連續10天時間、每天1小時的練習就可以敲開太陽能養生保健的大門。驗證標准:1、肘膝關節拍出痧點後,繼續拍打而皮膚不變色。2、經培育內氣的第一道工序練習能感覺到胸腔內溫熱或沉重等得氣的感覺

3、有誰知道廣場上老大媽們做了一個很有節奏的拍打操叫什麼操,好像叫太極多少拍啊。有人知道嗎,謝謝!

太極十二拍。

4、拍打全身的鍛煉方法有什麼好處

拍打運動也是一種很好的肌肉按摩方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新陳代謝,解除局部肌肉的緊張,使局部關節,特別是肩、頸、肘、腕、指等關節得到適度的活動,由拍打所產生的震動波和沖擊波,可傳至肌肉和內臟器官的深部,從而促進肌肉和內臟的血液循環及血管的柔軟性,有利於肌肉勞損、頸椎病、關節炎、肩周炎,以及心血管系統疾病的防治。
當拍打沖擊波抵達內臟深部時,還有可能使肝膽、腎、膀胱、心肺等器官的一些微小沉積物脫落下來,並隨血液循環及分泌物或代謝產物排出體外,使內臟得到一次有益的「清洗」。拍打運動可使手部得到運動,局部血液循環加快,末梢血液供應得以改善,有助於防治肢體畏寒症、凍瘡、末梢神經炎等。
醫學家研究表明,悲哀憂郁等不良情緒,通常發於左腦半球的思維部分,而產生愉快情緒的區域則在大腦右半球,進行拍打運動時,逐漸活躍的右腦半球佔主導地位,並逐漸抑制左腦的活動,因而可以消除不良情緒,使人精神愉快,神情振奮。拍打運動同人們歷來提倡的散步、打球、跑步、打太極拳等健身運動有異曲同工之妙。
拍打運動的方法:取站立姿勢,兩腿自然分開,全身放鬆,頸直胸挺,先用雙空心拳輕輕捶打後頸部,然後改用雙手指並攏,呈勺狀,自然甩動交叉拍打肩部和後背,再從上而下拍打胸部,雙腿及腰部,往返重復,一般一次約15~30分鍾左右。拍打動作應先輕後重,先慢後快,快慢適中,不宜過猛,有病變的關節肌肉處,用力可稍大些,節奏可稍快些。拍打胸腹部,肝肋部及腰背部時,動作要稍輕,千萬不可重拍重捶,以免損傷內臟。
拍打運動要注意不能夠用力過猛,這樣反倒會給我們的身體造成不好的影響,我們在做一些對身體有利的事情的時候要注意不能夠太急於求成,每天都要堅持做一點,這樣才能夠使得我們的付出有所回報。

5、為什麼我做拍打健身操後就全身沒有力氣

運動強度是不是大了?
選擇舒緩的瑜伽運動,力量和柔韌都能提升,更平衡。不會產生這樣過度消耗能量帶來的疲憊。

與全身拍打養生操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