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養生之道是什麼?
2、百歲老人的長壽秘訣?
3、老年人養生之道要具備哪幾點?應該如何做?
秋冬季是養生的好季節,在秋冬季,老年人會有許多疾病復發,這就需要子女百的細心照顧,除了注意身體外,也要多注意老人飲食及情緒方面的問題。
老年人由於五臟衰弱,腸胃薄弱,如果經常吃生冷這些東西,吃飯沒有節制,飢飽無常,肯定會傷胃犯病,冬季老人應該少吃多餐,多吃一些度熟軟易消化開胃的東西。冬季天氣乾燥,知在食物的選擇上,應該以潤燥養肺生津的東西為主。一般情況下,早餐的時候最好選擇一些易消化的麵食類,比如:饅頭、花捲等;午餐可以選擇面條和米飯;晚餐的時候最好食用一些低熱量的土豆,紅薯等食物,它們當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腸胃之間的蠕動,有利於隔天的排便通暢。
秋冬季節,老年人易產生悲觀傷感的消極情緒,除了身體健康外,老年人也應該注意精道神保健,可以適當選擇琴棋書畫、養花種草、廣場舞等文化娛樂活動,以愉悅身心,陶冶情操,安度晚年。冬季氣溫低,易得風寒,老年人抵抗能力和內適應能力降低,以患感冒、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疾病,要注意防寒保暖,提高耐寒防感冒能力。
俗話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身體健康長壽才是兒女最容大的福氣。老人應該每天保證充足的睡眠,合理飲食,鍛煉身體,保持開朗的心情,開心快樂,健康生活每一天。
4、中國很多長壽老人,他們長壽的保養秘訣是什麼?
一,善修養、重情操。
二,有堅忍的毅力和不屈不撓的性格。
三,勤奮多思。
四、朝暮叩齒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
五、人之腎氣通於耳,扯拉搓揉健全身。
六、夫妻之間互捶背,解疲強身又防癌七、每天揉腹一百遍,通和氣血裨神元
三戒 孔子主張「君子有三戒」:少之際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因為縱欲、斗毆及貪婪,均可危害健康、損傷人的身體,引起病患滋生,甚至威脅生命。 三去 老子在《道德經》一書中提出,養生須「去甚、去奢、去泰 」,意思是必需去除極端的、過分的、奢侈的慾望。這講的既是道德修養,也是養生保健的准則。
三戒 孔子主張「君子有三戒」:少之際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因為縱欲、斗毆及貪婪,均可危害健康、損傷人的身體,引起病患滋生,甚至威脅生命。 三去 老子在《道德經》一書中提出,養生須「去甚、去奢、去泰 」,意思是必需去除極端的、過分的、奢侈的慾望。這講的既是道德修養,也是養生保健的准則。
三慎 古代養生之道還提出貴在慎食、慎葯、慎激動。特別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做到這「三慎」。目前市場上的保健葯品多如繁星,如不根據自己體質的具體情況選用,或濫服人參、鹿茸等補葯,經常事與願違,產生毒、付作用,反而對身體造成危害,影響健康。
5、高壽的老人都是怎樣養生的?
我的奶奶活了90多歲,可謂是高壽老人。她的養生經驗值得我們學習:
第一,要積極樂觀,放平心態。奶奶一生與世無爭,不予人斤斤計較。即使遇到別人的刁難,她也不會內心憋屈、生氣,而是與那人講道理,當場表達自己的觀點,釋放自己的情緒。對於任何人,她永遠樂呵呵的。對於別人的成功,她會真摯的祝福,而不是嫉妒。
第二,要飲食健康。俗話說,病從口入。那麼,一個搭配均衡的飲食習慣對我們來講至關重要。奶奶從不挑食,菜類、水果、蛋乳類、肉類都是她所喜歡的。但是對於這些食物回,她從不暴飲暴食,而是少食多餐。
當然,食物的衛生答也很重要。比如奶奶食用的蔬菜一般都是她自己種的,天然無公害。而雞蛋,也是自己養的雞下的。不得不說,在農村享受田園時光真好。
第三,要多加鍛煉身體。奶奶有早晨早起的好習慣,然後進行健步走。當然,奶奶的健步並不是暴走。並且,奶奶很少坐著,久坐傷身,這是她一直以來刻意避免的。
第四,要多參加集體活動。奶奶喜歡湊熱鬧,哪裡人多她就愛湊哪裡。從與其他人交流中,能夠使奶奶心態陽光,從而起到延年益壽之效。
當然,不熬夜、作息規律,保持個人生活衛生健康,感冒及時吃葯、看醫生,適當勞動,這些都是奶奶能夠長壽的寶貴經驗。
6、其實長壽老人不懂什麼養生之道,只是胃口好,我鄰居老婦九十多歲了,捨不得吃,煮菜吃幾天,餿飯臭菜也吃
人老了沒辦法,你以為人家願意嗎,人老了都可憐!所以要善待老人,人都要老的
7、中國「十大百歲老人」的長壽秘訣有哪些?
心態好、不閑著、不挑食、環境好、兒女孝是老人們長壽的共同規律。
8、中國十大百歲老人的長壽秘訣有哪些?
活到100歲和健康快樂活到100歲之間,有著不小的差距。近期,中國老年學學會公布了2013中國十大壽星排行榜。十位老人的平均年齡為119.2歲,來自新疆疏勒縣的維族女壽星阿麗米罕·色依提以127歲高齡穩居榜首。十大壽星中,7人健康,2人自理,只有1人不能自理。
中國老年學學會副秘書長王峰告訴記者,壽星排行榜已舉辦六屆。此次評選於2013年6月1日正式啟動,37個省全部參加。在各地推送的180名候選百歲老人中,按照年齡順序排出前十,上榜者主要分布在6個省區,涵蓋5個民族。數據顯示,中國百歲老人第一次突破5萬大關,達到54166人;老人的健康壽命也相當樂觀。
王峰指出,心態好、不閑著、不挑食、環境好、兒女孝是老人們長壽的共同規律。除此之外,他們每個人還有著不同的性格特點和養生經驗。
127歲阿麗米罕,歌舞高手,赤腳走路。新疆喀什的阿麗米罕·色依提已經歷3個世紀,皮膚依舊細膩得讓人羨慕。新疆人能歌善舞,阿麗米罕的長壽秘訣也在於此。從十幾歲算起,她已經唱了100多年歌,跳了100多年舞。采訪中,她把拐棍當熱瓦普(一種民族樂器)彈奏,當場表演起一段新疆情歌,神情投入,歌聲柔美。記者留意到,阿麗米罕一直打著赤腳走路。老人的孫子說,這其實是老人一直堅持的一種足底按摩方式。
121歲圖如普,八十得子,頓頓番茄。提起新疆喀什地區的圖如普·艾麥提老人,當地人無不稱奇。老人79歲時娶了第三任妻子,80歲得子,82歲時,妻子又為他誕下女兒。記者見到圖如普老人時,他正扛著50斤大米健步如飛。百歲高齡的他,仍有3顆上牙,7顆下牙。老人子女認為,這諸多神奇,和他的飲食有很大關系。不論家中炒什麼菜,圖如普都喜歡放西紅柿,烹飪羊肉時必定有洋蔥。老人家裡的牆上,曬滿了西紅柿干,做湯時都要隨手扔幾個進去。老人認為,番茄是長壽果,洋蔥能降血脂,對以羊肉為主食的維族人來說非常有益。
120歲亞庫普·卡斯木,每天走七里地,愛養花種草。記者見到這位老人時,不服老的亞庫普正和年輕人比賽掰手腕。兒媳介紹說:「父親身體好,從家裡到他們幹活的地里,來回大約有7里地。父親每天走來回,一點問題都沒有。」亞庫普笑稱自己力氣大得益於好胃口:「我一次可以吃掉兩碗手抓飯,而且最愛吃玉米,頓頓得有,玉米面、玉米饢……」亞庫普還很有情趣,院子一邊是個巨大花架,各種花錯落有致,另一角是幾株葡萄樹,都是老人自己栽種。每天擺弄花、澆澆水,老人自得其樂。
120歲田龍玉,日食兩餐,愛爬台階。田龍玉是土家族,現在跟69歲的養女在湘西鳳凰生活。120歲的老人體態微豐,面色紅潤、頭發半黑、皮膚柔軟,沒有一點老年斑,很難想像她經歷過13次喪子之痛。外孫女告訴記者,老人起居很有規律:「一天只吃兩餐飯,每餐非常節制,只吃七分飽。早飯9點,晚飯6點,無論冬夏,晚7點准時就寢。」老人常自己下山買東西,而上下山有90多級台階,她喜歡一個人走個來回。
120歲打蘭彎,穿衣趕時髦,每天一兩酒。雲南怒江邊上的小院里,抽著旱煙的打蘭彎身穿藏青底、花彩紋的傈僳族服裝,頭戴紅豆紗冠,精心的裝扮讓記者眼前一亮。老人還美滋滋炫耀起穿衣訣竅:「黃灰土氣咱不要,穿艷倒有老來俏。」老人有個嗜好,從18歲開始,每天要喝點自家釀的玉米酒。不過,她喝酒很節制,每天一兩,遇到節日,最多二兩。
118歲堯力達西·堯勒瓦斯,從不穿短袖,講究熱養生。堯力達西住在天山腳下,他為自己總結的長壽秘訣是「熱養生」。記者見到老人時,他正坐在院里納涼。南疆近40攝氏度的高溫下,老人依舊穿著長風衣、烏靴,別人都滿頭大汗,堯力達西卻顯得無比自在,連扇子都沒用。他解釋道,新疆紫外線太強,直接照射皮膚會加快體內水分流失,相對來說,穿大衣、躲樹陰更舒適。老人說:「平時我也著長衣、系寬腰帶、穿長靴,年紀大了,注重腰部、腳部保暖,能保證長久的活力。」老人每天上午10點左右在門口曬太陽,但正午絕不出門,「熱養生,並不代表越熱越好,適度親『熱』才是正確的養生之道。」
118歲屯妮薩罕·艾力,不怕病,看得開。由於南疆地區土壤和水系中的碘含量非常低,當地人一直深受大脖子病的危害,屯妮薩罕也沒能倖免。因年齡大無法做摘除手術,小西瓜般大小的腫瘤附在她的頸部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然而老人並不恐懼,反倒把它看成健康警鍾。「如果一得病就放棄自己,我也不會活到今天,只有不恐懼,看得開,樂觀平和,才會長壽。」老人還介紹了自己的健康妙招:「牛羊肉太燥熱,我很少吃,平時最愛喝水,這樣能排出體內毒素,減輕燥熱。」
116歲付姜氏,兒孫孝順,26年卧床照樣快樂生活。山東菏澤的付姜氏,共生育7個子女,3男2女健在,最大的已經90歲,五世同堂。26年前,不慎右腿骨折後,老人一直卧床。最初付姜氏很著急,兒女卻對她說:「我們認真照顧著,每過一年,心裡就是一種滿足,你就是全家的驕傲。」遠在寧夏的小兒子,更是申請提前退休,和妻子返鄉全職照顧母親。在兒女們精心照顧下,卧床26年的老人從未起過褥瘡,家裡的被褥衣物拆洗得非常整潔。如今,老人每天自己盤頭裝扮,和曾孫們講故事聊天。老人告訴記者:「與其悶悶不樂,不如快快樂樂地活」。
116歲黃乜依,清晨木梳頭,早晚拉耳垂。廣西巴馬是著名的長壽之鄉,黃乜依就生活於此。外孫媳婦告訴大家,老人生活簡單,飲食也很隨意,只是偏愛喝玉米粥,「每餐都喝一碗玉米粥,一天至少三碗。」行動不便後,黃乜依還開發了自己的一套養生法:清晨木梳梳頭,早晚拉扯耳垂,中午撐著小凳走一陣。幾年下來,老人越發精神,頭頂冒出新發,原本半聾的耳朵,現在反而聽得清了。在她看來,長壽離不開運動,「越是哪不好,越是鍛煉哪。我不怕病,病還要怕我咧!」
116歲付素清,倔脾氣,閑不住。四川成都的付素清是孫輩們口中的「祖宗」。「祖宗」有大家長的威嚴,最不喜歡別人說她老。「三九寒天,祖宗非得自己親手洗衣服,你要和她搶,她非得急上幾句『我不老,還能幹活呢!』」被女兒取消「下田幹活」的權利後,掃地、削紅苕、捆柴,付素清一概不放過,還「警告」家人:「不準做我的活。」重孫女說,每天還在睡夢中的時候,聽見門外唰唰的掃帚聲,就知道祖宗起床了。屋外竹林里有一大片空地,干凈整潔,付婆婆自己捆的柴垛就整整齊齊地堆在那裡。
9、長壽老人最「懂」養生,那麼有什麼生活習慣可以借鑒?
長壽老人最「懂」養生,這些生活習慣常借鑒,長壽也會向我們靠近
在物質匱乏的年代依然存在長壽老人,據記載,孔子活了73歲、孟子活了84歲、道家老子活了101歲、唐代大醫葯學家孫思邈活了101歲;現代的長壽老人更是不勝枚舉。也許就在你的身邊就有很多現存的例子,世界上也有許多長壽區、長壽村。為了揭開人類長壽的秘密,對長壽老人進行了許多調查,發現他們有諸多共同的生活特點。
一、是少愁多樂
這些老人都是心胸豁達的樂天派。而且多半非常善於交流,會表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心理藏不住事。喜歡與人分享生活中碎事。聊天對象年齡不限,帶到機會找誰都能聊上幾句。內容不限,有生活瑣事、八卦新聞、也有實事政治。了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娛樂生活。
二、熱愛勞動
現在的長壽老人,多半出生寒苦,熱愛勞動是他們最突出的特點。現在農村很多80多歲的老人,依然堅持干農活,在家裡根本閑不住。即使有些老人跟隨子女在城市生活,他們也總想找點活干,實在沒事干就去公園,下棋,爬山等等。出門很少以車代步,通常都是習慣走路。
三、少食多嚼
現在的長壽老人,多半牙口不好,咀嚼能力下降;但是他們並非呼倫下咽。他們每吃一口飯都要細心地咀嚼。非常黏糊後才吞下去。
我們知道,我們通常吃的主食如米飯,面條等,含澱粉較多。屬於可消化多糖,通常需要進行多次分解後成單糖才能融入人體血,被吸收。進而為人體提供能量。如果吃飯時細嚼慢咽不僅有利於消化,而且可以對食物進行分解,有利於吸收,也減輕了腸胃的負擔。
四、少肥多菜
困擾著老年人的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跟人體的肥胖有很大關系,所以老人進食大多以清淡,瓜果蔬菜為主。這些長壽老人在飲食上,都是拒絕肥膩食品,吃青菜多,吃大魚大肉少,因此他們多是「老來瘦」身材。
五、少鹽多醋
長壽老人飲食清淡,不嗜好咸,反而多數喜吃醋。一來是醋味比較開胃,所以大都做菜是都有用醋調味的習慣。特別是涼拌菜更是不可或缺。少鹽食物也是非常有利健康的。
現在生活條優越,越來越多人渴望長壽,其實我們只要注意養生就好了,長壽只是一個結果,我們過程注意好了,結果自然也就在過程之中,執著的追求反而適得其反。養成良好的習慣,順其自然就是養生。
10、八十多歲老人如何養生?
希望你你有幫助!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人們活到九十歲甚至上百歲都不是什麼稀奇事了。但是夫妻倆同時都是九十高齡,而且還耳聰目明的就不多見了,家住玉林城區新民路354號的楊濟忠、龐桂芳兩位九旬老人卻是其中之一。日前,記者走進兩位長壽老人家中,了解他們特別的養生之道。
當我們走近房間,暖暖的陽光灑進窗口,兩位慈祥的老人被他們的子女圍繞而坐,這溫馨的畫面如此平凡而美麗。楊濟忠老人是遠近聞名的長壽老人。許多人都問他怎麼可以這么健康、長壽,為此他還特別製作了養身之道小卡片,供大家參考。
楊濟忠老人——我的養生之道,我這么寫,
姑姨姐妹 嬸嫂婆媽 兄弟叔侄 和氣人誇
三朋五友 嘻嘻哈哈 親屬多聊 團結一家
茹茹芋芋 葫葫瓜瓜 寧可少肉 不缺魚蝦
木耳錦菜 綠豆芝麻 核桃補腦 日食二三
閑坐無事 搞點推拿 戒煙限酒 身體不垮
夫妻共舞 迎富貴花
楊老對電視、報紙情有獨鍾,關心時事政治,有時還邊看邊發表個人觀點。他愛人龐桂芳雖已年近九旬,仍在穿針引線縫紐扣,節日還包粽子。眼前這碟小吃,都是老太一個人弄出來的。兒子孝順媳婦賢惠,孫輩們尊敬老人,大家相處得十分溫馨融洽。全家人對兩位老人噓寒問暖,為其買衣購物,關懷備至。濃濃的親情圍繞著他,也是老人長壽的原因之一。
楊老的大媳婦 鄭林——有時,大家出來同他們吃一餐。有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庭,小孩出去工作,沒時間。大家就輪流照顧老人。出來煮飯,洗洗清清,應該做好的,我們都做好給他。
楊濟忠老人熱愛運動。每天起床,先用手指順著頭發的紋路捋捋,舒展全身筋骨,按摩全息穴,拍手心等,適量的運動使得老人精神飽滿,充滿活力,少有傷風感冒。楊老不僅自己做運動,還拉上老伴一起,兩位老人一起鍛煉,一起迎接更長遠的日子。
楊濟忠老人——養生之道我從幾方面總結:
第一,我對親戚朋友做到心理平衡,有什麼事情不計較,寧願吃虧點,自己都願意去做。
第二點,飲食方面,清淡,多吃天然食品,少吃多餐。
第三點,適當地鍛煉,多做氣功,使得腦與四肢都健康。
第四,生活有個目標,使得將來的日子會更好。
對於老人們的長壽、健康,全家人十分開心,也覺得是順其自然。
楊老的二媳婦 呂彬——他的性格,養生之道最好的一點就是修心養性,不發脾氣,對子女從不發脾氣的。加上,我媽和他兩人是很合作的,我媽照顧他很好,好細心。
龐老太雖然年近9旬,可是眼力非常好,瞧,現在她就拿著針線在縫補衣服。
楊老的妻子 龐桂芳
——這衣服是誰的?
——是他的。太寬了,涼著他,就打鼻涕,打鼻涕後我就想辦法拆了,就把衣服補窄。
兒孫孝順,家庭和睦,心情舒暢,也許就是楊濟忠老人的養生之道。願兩位老人健康長壽,壽比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