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形意拳養生嗎

形意拳養生嗎

發布時間:2020-07-23 17:32:07

1、形意拳和太極拳那個養生效果好,想選擇一套養生效果好一點的。

個人認為是太極。因為形意拳是中國近代武術的鼻祖zd,注重「形」,「意」附之,也就是以「動」為主,形意相隨,修身骨專性,強健體魄。而太極「形」「意"交揉,「形」隨「意」動,「意」隨「形」生,動靜結合,且揉入道家吐納煉氣心法,靜若次子,動若脫兔,在修身養性,延屬年益壽方面,優點長於前者。

2、心意拳是內家拳么?養生么?與形意拳比較哪個學習進度更快些?太極進度太慢了

老大是行抄意拳 不是心意拳 五行之說 講究形氣意新 所以常寫為形意 練內家拳 因為涉及到運氣 修煉內功 必須有人手把手的教 否則自己練很容易氣於胸口 年輕時沒事 老了以後氣沖經絡可是要命的 很難治 再有不要因為一時氣盛去學 練此拳 三體樁練半年才會繼續進行新的 單調 必須有耐心 我有一年練此拳 攻擊性極強 千變萬化 相傳為岳家拳之一 三體樁一個動作可為出拳 出掌 出槍 出棒 看似簡單 卻極有神韻

3、請問形意拳實戰真的很強嗎?

任何武功流派都有很強的實戰價值
只是從古傳到現在,很多傳授的過程中
由於師傅講解不到位而遺漏很多要領
使得現在我們看到的武術
只剩下花架子,象廣播體操那樣了
多數學員也是只重其形而不知其實

形意拳的實戰價值其實是很高的
本人也是略之一二,在此班門弄斧

首先,從形意拳的打擊部位上來講
他基本上多是攻擊身體中線
學格鬥的人都知道
人體最重要的器官和穴位都集中在那條線上
比如人中、咽喉、太陽神經叢、下陰
這比現代散打的鞭拳鞭腿要殺傷力更強

其次,從形意拳的攻擊路線上講
他也多是直線進攻
這種進攻方式距離最短、速度最快、打擊最直接
這也比跆拳道等(本人是練跆拳道的)攻擊身體側面的格鬥術更直接有效

第三,從拳法上講
包括形意拳在內的很多內家拳都是攻防一體的
《聖鬥士》里也說過,最好的拳法必然是攻防一體的
也就是說,攻擊的同時還要保護和隱藏自己的要害
這是現代搏擊所缺少的

第四,從功底上講
練成形意拳等內家拳,其基本功是相當扎實
一個弓步,一個馬步都如紮根數尺,推而不倒
每一拳都力發腰間(丹田)如千斤之錘
形意拳一個箭步可瞬間躍出丈余
打擊對手於眨眼之間

不過,話說回來
形意拳等拳法需要相當刻苦的修煉
而且數年才見成效
看兄弟們能否忍耐那種寂寞便是了

獻丑了。

4、形意拳養生么?我學陳式太極一年了,現在想改,因為形意出工夫快。

請允許我糾正你的一個百誤區,形意不一定出工夫快,所有拳種都是不易練成的。
這兩個拳法都相當出眾,技法非常豐富,功力功法非常高深巧妙!
而且都注重意念和氣在武術中的作用!實在是很難分出上下!
從運度動特點和技擊攻防哲學上看太極拳更注重圓周運動,更善於巧妙的化解力道,應該比形意拳的12形更高明
以上是個人看法,形意拳的門人不要太介意,生氣的盡管斥責本人好了
形意 太極 八卦都是內家拳 若說那家厲害回 那家好都不太准確 他們都各有千秋 各有所長所以 我認為拳種無好壞之分 練家有功夫深淺 說的俗氣點 就是一個練太極拳高手和一個練形意拳的新手比 肯定是太極拳的厲害 但不能說太極拳比形意拳厲害 反之一樣答
所以說拳種不能說誰厲害 但練拳人的功夫 有高有底

5、形意拳是內家拳有養生鍛煉身體效果吧?我怕師傅教的不好或自己練的不好,會不會練出內傷。

內傷應該不至於.
但若練得不得當會造成傷害。
比如站樁,站不好就會傷到膝蓋。類似這類的問題。

6、學太極大概一年多了。現在想學心意拳,可以自學么 ?聽說心意拳很實效。另外心意拳養生么?

關於心意拳之創立,舊傳有三說:

一曰「 心意拳為印度高僧達摩所創」。相傳南朝梁武帝大通元年(527),天竺(今印度)香至王之三子達摩泛海至廣州。武帝聞之,派使者迎其至建業(今南京)。後因話不投機而離梁,渡江到北魏,上嵩山少林寺,終日面壁,九年後圓寂。大同元年(535),葬於熊耳山定林寺。達摩死後,始有其傳播武技之說。後來,又有了關於其創立心意拳的傳說。民國十七年(1928),凌善清在其所著《形意五行拳圖說·形意拳之源流》中雲:「六朝時,天竺僧達摩始挾其所謂西域技擊者來傳之於中土,於是北方之強者群起而趨之。今猶有所謂達摩拳、達摩劍等流傳於世,而形意拳亦其一也。」又雲:「達摩所傳者,意在於攝生,而刺擊次之。形意拳者,其名譯自梵音,其旨即在於養氣,……寺僧有得其一體者,復興中國固有之武技融會而錯綜之,超逾騰踔,以之勝人。於是始有所謂少林拳者名於世,而去達摩所傳之意亦日愈遠。北宋時有張三豐者,隱武當為皇冠,究心達摩之術者若干年,得其玄奧,乃盡棄少林之成法,而一以練氣為主。有從之者,即授以形意拳以為練習初步。成效既著,學者蜂起,世人遂名之曰『內家』,而稱少林為『外家』,而形意一拳,至是亦遂為內家所專有矣。」

凌氏此說一出,曾引起了武術界同仁的非議。民國十九年(1930),徐哲東著《國技論略》,唐豪著《少林武當考》,均指出達摩與武術無關,達摩創拳為「偽作」,張三豐傳習形意更屬虛構。徐哲東說:「達摩首開禪宗,本以靜坐證誤而不落文字,言論為旨,其傳慧可,唯雲:楞伽四卷可為心印,如果有易筋、洗髓何不與楞伽同言?豈易筋、洗髓之妙萬勝楞伽耶?此亦足為偽作之證矣。」

有關記載達摩身世經歷的史料《傳說正宏記》和《續高僧傳》以及《景德傳燈錄》等書均無達摩創心意拳之說。考心意諸古譜,如《姬際可自述》、王子誠《拳論質疑序》、曹繼武《拳論·十法摘要》、戴龍邦《六 合拳序》、祁縣《戴良棟拳譜抄本》等墨本,都無片言隻字提及達摩創心意拳之事。更重要者,詳考心意拳內容,博大精深,融歷代拳經拳法為一爐,取中華傳統哲理為原理。如內功理論,本源於殷周時產生的易學;五行拳也是依據殷周時產生的陰陽五行學說所創;至於十二形拳中的龍、虎、蛇、馬、猴、雞等形象,則早在原始社會中便是部落所尊奉的圖騰了。達摩作為一個外國人,既然是「挾其所謂西域技擊者來傳之於中土,」為什麼其內容沒有一點西域特色,而完全體現的是中國風格呢?可見,心意拳並非來自印度。再說,達摩來到中國後僅僅八年時間,怎麼可能創編出一個溶鑄了中國古老文化精華,又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拳種呢?更何況達摩到達中土後是在少林「面壁九年」後即圓寂的呢!

不難看出,達摩創立心意拳之說實為妄傳。究其原因,不過是托神名以示拳貴,使之易於傳播而已。民間尚有尊如來佛為心意拳之老祖者,可為一個佐證。

二曰「心意拳為岳飛所創」。此說最早見於文字的是曹繼武的「十法摘要」。曹氏雲:「惟此六 合拳者則出自宋朝岳武穆王。嗣後金元明數代,鮮有其技,至明末清初有蒲東諸馮姬隆風先生……遍訪名師,至終南山,得岳武穆王拳經。」戴龍邦承其師曹繼武之說,於乾隆十五年(1750)為「六 合拳」作序雲:「岳飛當童子時,受業於周侗師,精通槍法,以槍為拳,立法以教將佐,名曰意拳,神妙莫測,蓋從古未有之技也。」以後,便有了「心意十二形為岳飛被困牛頭山時所創」之說。此說順應了人們對清王朝統治的不滿和對民族英雄岳飛的敬仰心理,因而很快地被人們所認定,並廣泛地傳播開來。

民國時期,許多國術專著先後問世,比較有影響的有孫福全著《形意拳學》、《拳意述真》,劉殿琛著《形意拳術抉微》,姜容樵著《形意母拳》,薛顛著《形意拳術講義》等等。有的專著中,對岳飛創立心意拳的傳說予以肯定。如劉殿琛在其所著《形意拳術抉微》中雲:「形意拳術一門為最合軍用,蓋該拳為岳武穆所發明。」然而,多數著作在述及岳飛或者周侗創心意時,均持謹慎態度,冠以「相傳」二字。如李燭塵之《國術史》,吳圖南之《國術概論》,高降衡之《形意拳基本行功秘法》(墨本)等,均取「相傳」、「或謂」之說。有的著作則對岳飛創立心意拳提出了質疑。姜容樵雲:「形意拳,相傳創始於宋之岳武穆,第考諸史冊,僅載其知拳,而未詳其所治若何,及受之何人,傳與何方,學者憾焉。」徐哲東在其《國技論略》中進一步指出:「形意拳家言,形意拳傳自岳飛,其事終出於依託。蓋形意拳家借岳飛以增重也。形意拳是否岳飛之傳,亦可疑也。」徐哲東最早提出了岳飛創立心意拳乃是「依託」之說。我們深以為然。

首先,考諸史冊,《宋史》卷365《岳飛全傳》,洋洋近萬言,多記其作戰的經歷和戰功,只在開頭一段提到岳飛學文習武的情況:「少負氣節,沉厚寡言。家貧力學,尤好左氏春秋,孫吳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學射於周侗(編者註:這便是心意拳為周侗所創之由來),盡其術,能左右射。侗死,朔望設祭於其家。父義之曰:『汝為時用,能殉國死乎?』宣和四年,真定宣撫劉耕募敢戰士,飛應募。」時岳飛19周歲,其學業、武術都是在這以前打下的基礎,以後便是緊張的19年戎馬生涯。

岳飛三子岳霖之子岳珂,字肅之,南宋時文學家、史學家,官拜戶部侍郎,淮東總領制置史。曾編撰《鄂王行實編年》以記岳飛大事,又編《金佗粹編》和《金佗續編》共58卷,為岳飛傳記的資料匯編。書中收集有詩文、表奏、戰報,以及高宗的御札、宋王朝的命令、札子等原始資料,以及傳記、軼事等,均未見岳飛創立心意拳的記載。再考一些私人著述,如徐夢莘的《三朝北盟會編》,熊克的《中興小紀》,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等,甚至查閱元代孔文卿的《地藏王證東窗事犯》及明代成化間的傳奇之作《精忠記》等,都無一字提及岳飛創心意拳術。

其次,再考岳飛生平。岳飛(1103-1142),字鵬舉,河南湯陰人,15歲結婚,16歲得子。15至19歲做韓家莊客。19歲初次投軍,不久回家,料理父親喪事。靖康元年(1126)應樞密院官員劉浩招募,再次投軍。其時,岳飛23歲。建炎二年(1128),岳飛以兩千兵破敵數萬於南薰門。建炎四年(1130),大敗金兵於靜安,收復建康。紹興元年(1131),大破曹成軍於岳州。紹興四年(1134),收復郢、襄陽、唐諸、隨州等地。紹興五年(1135),攻洞庭胡義軍。紹興六年(1136),下蔡州,還軍鄂州。紹興八年(1138),岳飛主張和金人決戰,上書力阻議和。紹興十年(1140),大敗金兵於京西、潁昌,收復河南等地,又大敗金兀術於郾城,進軍朱仙鎮。宋帝聽秦檜議,詔岳飛班師。紹興十一年(1141),岳飛被害。

從諸多史家對岳飛生平的簡介中可以看出,岳飛23歲之前,主要精力除奔波生活之外,大多用於學文習武。這時,要創立一套拳術,從其年齡尚輕,閱歷有限等條件看,是不可能的。23歲之後,東征西討,南攻北戰,幾乎年年都有戰事。岳飛二次從軍後的十數年間,是在戰斗異常緊張的情況下渡過的。前要以刀槍顧敵後要防奸佞陷害,常常晝夜不得解甲,數日無稍事休息的機會。而創拳立說,除自身條件外,尚需有較為充裕的時間,從創拳原理到拳法與套路的和諧統一,從由簡到繁的拳路創編,再到各拳的技法實用等等,都是短時間內不可能完成的。

再說,假如岳飛真的「以槍為拳,立法以教將佐」是事實。那麼,習此心意拳者總該有成千上萬人吧?雖然岳飛被害後,岳氏家庭受到了株連,但是二十年後即紹興三十二(1162),宋孝宗趙慎已為其「平反」,並贈封為太師,賜謚「武穆」,遷葬於杭州棲霞嶺下。宋寧宗時,又追封為鄂王,死者岳飛及生者岳家子孫,均得榮寵。宋代武術大興,頗受統治者重視,由於戰亂頻繁,尚武的社會風氣進一步促進了武術的發展。民間有「錦標社」、「英略社」等練武組織,武藝高強的人可以上待「賣藝」,拳術套路已經成為拳師傳授武藝的主要內容,甚至還出現了以表演套路為職業的女藝人。詩人歐陽修曾作「日本刀歌」,北宋成書《武經總要》。宋太祖之拳,李全之槍,張威之棍,呼延贊之鞭等等都被記載而流傳下來。在這種濃郁的武風下,岳飛平反後,其拳應該和他的英名一樣,被廣泛傳播。然而,在他平反後直到宋王朝滅亡的一百多年間,竟沒有流傳岳飛所創之拳。相反,遠不知岳飛英名的許多人的武藝反而流傳下來了,這豈不是咄咄怪事!

元朝統治者深怕人民造反,因而嚴禁民間習武。但是,不少武術還是輾轉流傳下來。民間藝人把武述帶到戲曲里,保留了一些套路和技藝,如「關大王單刀會」、「追韓信」等。這時,岳飛仍然被戲曲家作為英雄人物描寫,他的故事被搬上了舞台,但仍不見其創拳之事,民間更不復有其傳。元朝取代宋王朝還不到九十年,元末,隨著農民起義的不斷發展,許多武藝逐漸復活起來。

明代是武藝集大成的大發展時期。由於統治者的提倡,各門武藝蓬勃興起,習武弄棒蔚然成風。平倭大將戚繼光甚至說:「若不學武藝,是不要性命的獃子。」到了明末,已出現了「內家」與「外家」的說法。明代成化年間,出現了歌頌岳飛的《精忠記》,但無論廟堂之高,還是江湖之遠,均不見其創立心意拳一說。戚繼光著《紀效新書》十八卷,可謂是中國古代軍事武學典籍中的名著,但仍無提及岳飛創心意拳之事。該書《拳經捷要》節中述及拳種時雲:「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勢長拳,又有六步拳,猴拳, 拳,各勢各有所稱,而實大同小異。至今溫家七十二拳,三十六 合鎖,二十四棄探馬,八閃翻,十二短,此亦善之善者也。呂紅八下雖剛,未及綿張短打,山東李半天之腿,鷹爪王之拿,千跌張之跌,張伯敬之打,少林寺之棍,與青田棍法相兼,楊氏槍法與巴子拳棍,皆今之有名者。」試想,如果當時確有岳飛之心意拳,戚繼光是不可能不大書一筆的。

另外,清雍正十三年(1735)王自誠所作的《拳論質疑序》,也沒有提及心意拳為岳飛所創。岳飛創立心意拳之說,是曹繼武首先在他的《拳論·十法摘要》序中提出來的。也就是說,在岳飛已經去世將近六百年之後,才有了其創拳之說。

從以上史事可以看出:岳飛創意心意拳之說實為虛傳。究其原因,無非是「托英名以示拳貴」而已。翻閱史冊,幾乎隨處可見,民間結團集社、操辦大事以至於揭竺而起,都要依託於某一神靈或某一聖人。如太平天國托之於上帝,梁山好漢假託為星宿下凡,二郎拳托之於二郎神等等,實在是不足為怪的。不能否認,心意拳之於否認,心意拳之於岳飛所創,為其廣泛傳播確實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日「心意拳為姬際可始創」。此說自民國以後,尤其是近十數年來,已逐漸為廣大的形意界同仁所認定。

姬際可,字龍峰。朱祖姬從禮於明初由洪洞選定對蒲州。姬際可為八世姬訓之次子。自幼學文,13歲開始習武。五後年,父母相繼去世。姬際可20歲左右時,離家奔少林寺,出諸馮,過解州,翻越中條山時不幸馬前失蹄,跌入深澗。他手抓樹枝,沿峭壁攀登,險里逃生,終於到達少林。姬際可在少林寺學藝十載,頗得少林秘法,萬擅大槍絕術,有飛馬點椽並沒有之絕技,人號神槍。後來,少林寺主持請他做了師傅,專授武功。是時,清軍南下,各地反清志士雲集少林。姬際可素來敬仰岳飛精忠報國的精神,以反清復明為已任,遂與各路豪傑相商反清大計。後被清廷獲密,派親信入寺,姬際可險遭不測,於是下山出遊。先到南方,遍訪技擊名家,輾轉到峨嵋,又入漢中,逾秦嶺,上終南。「彼時因落魄江湖,毫無寸進,既不能遂平生之志,又不能重返故園,生趣毫無,遂生遁世之心」(《姬際可自述》)。可見,當時的姬際可既難遂反清復明之志,又有被清廷緝捕的危險。因此,他將希望寄託於創拳立法之上,以傳播其反清復明思想。可以說,這時的姬際可已經具備了創拳立法的主客觀條件。

首先,姬際可有著明確的政治目的和強烈的民族意識。他不能直接從事反清斗爭,便創拳立法,以傳播反清思想。為達此目的,於是產生了終南山得岳武穆《六 合拳經》這一托詞。《姬際可自述》雲:「老朽備受艱辛,真乃言莫可喻。隻身宿古剎,四壁肅然,單將東配殿修葺以避風雪,深夜為猛獸咆哮所驚,難以就寢。一夜掣劍逐獸返歸,偶見西配殿內隱隱有光。當時明月皎潔,老朽疑由破窗射入。仔細辨別,更為可疑,頓生好感奇之心,燃油松上照,土蔽塵封,顯出點點微光。縱身一跳,跨上橫陀,竟見承塵之上有一柄古劍,一個木匣。老朽捧來端詳,劍鞘古雅,劍光耀目,鋒利異常,上嵌『湯陰岳氏』四字,並無劍名。老朽不識其劍,實知其人。再啟木匣,卻是一部手冊,題名《六 合經拳》,其中五行變化災害原理,陰陽造化之樞機,起落進退虛實之奧妙,武技之精華盡集於此。老朽感焉,悉心研習其精義,十易寒暑,會其理於一本,通其形於萬殊,以六 合為法,五行十形為拳,以心之發動曰意,意之所向為拳,名曰心意六 合拳。「字里行間,可見姬際可用心之良苦:一方面以岳武穆為榜樣來勉勵自己,以實現其反清復明之志;另一方面將自己所創之拳托之於武穆拳經,以示拳貴,使之後學者珍重此拳。值得注意的是:姬際可依據所託的「六 合拳經」,「以六 合為法,五行十形為拳」將此拳名之曰「心意六 合拳」。可見,「心意」一拳確為姬際可始創,並由其命名。

其次,姬際可具備創拳的文韜武略。姬氏上少林寺前已是文武全才,加上少林寺有豐富的秘笈資料,寺僧可精奧的拳法技藝,這種主客觀條件的結合,為姬氏創拳立法奠定了基礎。姬際可在少林寺十年間,又苦鑽少林秘笈,並涉足名山大川,遍訪技擊高手,從理論到實踐,逐漸使他成了一名武學大家。他承襲了中國古代武學的傳統和眾多拳經之精華,諸如陰陽、五行、六 合等原理,參照元代太原人白玉峰在少林寺創編的龍、虎、豹、蛇、鶴等五拳,並根據對栽些飛禽走獸的細臻觀察與技擊要道,遂創編了五行拳和十形拳。

再次,創拳需要有充裕的時間和精力。清王朝立國前後,姬際可經歷了在家學大前提、少林學藝、進行反清復明活動,四齣遊訪幾個階段。第一、二、三階段姬際可創拳的條件還不成熟,到了清康熙初,即第四階段,他目睹清王朝立國業已穩固,復國無望,於是雲游天下,遍訪名家。這時,姬際可創立心意拳可謂瓜熟蒂落,已經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雍正十三年(1735),河南進士王自誠作《拳論質疑序》。這是繼《姬際可自述》之後最早的傳世墨本。《序》雲:「拳之種類不同,他端亦不知創自何人,惟此六 合拳則出自山西姬龍、姬鳳,二師乃系明末人也,精於槍法,人皆以為神,而先生猶有慮焉。以為吾處亂世,出則可操兵,歸則執槍可自衛,若當太平之日,刀兵鞘伏,倘遇不測,將何以御之。於是將槍法為拳法,會其理為一本,通基形於萬殊,名其拳曰六 合。」王自誠肯定了「六 合拳」出自山西姬氏,並肯定了其「將槍法為拳法」的立拳依據,只是未寫「心意」二字。而且將姬龍峰誤作姬龍、姬鳳二人。這種傳抄中的訛誤,正如《姬際可自述》一樣,傳到後來,由於字跡模糊,人們連現代漢語也加進去了,此實不足為怪。

近年來,在《姬氏族譜》中查證出姬際可的生平,為心意拳創自姬際可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綜上所述, 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心意拳創立於反清復明的民族斗爭十分激烈的清王朝立國之初,為山西永濟人姬際可所創。姬際可是一位崇尚岳飛精神,文武兼備的武術大家。而達摩創心意拳之傳說,則從另一方面說明了心意拳與少林寺的關系。民國十四年(1925)立的《車君毅齋紀念碑記》碑文開宗明義指出:心意拳為「少林外家支派」。可見姬際可創立的心意拳是汲取了中國歷代武術大家的拳理、拳法精華(包括少林拳理、拳法)使之融為一體,而又別於少林拳的一種具和獨特風格的拳術

7、形意拳養身效果和太極拳比較起來如何呢?

其實效果是一樣的,都zd有相通的地方,對強身健體都是有很大的幫助,如果是養生練習樁法就可以了。補充一下,樓下說的不錯,殊途同歸,只是練法上有所不同,但是所最求的結果是一樣的內家最大的好處就回是避免運動損傷,是靜中求動,主要是意念支配,身體盡量放鬆,但松而不懈,緊而不僵,運動形式上就是松緊的轉答換,所謂形松意緊,最忌諱的就是弩勁,如果用來養生可以說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8、我學形意拳主要養生不是搏鬥 望相告 衷心感謝

形意拳為三大內家拳之一,象形取意。在晚清及民國時期涌現出很多的高手,如郭雲深,尚雲翔,孫祿堂等。。。首先練些開筋活胯的, 柔韌拉伸的,
然後站渾圓樁,一開始最好不要站三體式,等有了基礎再練三體式.,因為這個比較難,對於身體各部位細節要求也多,不適合初學者。

肯定要學五行拳了, 先從劈拳開始, 利肺,
崩拳很牛,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打得是舟行浪頭之勢。
炮拳和直拳很像,
鑽拳,劈拳里已經含有了鑽拳
橫拳要起橫不見橫, 要橫住對方,又不能離開自己的中線,

然後學習十二形,有選擇性的學習。。

最後對於九要 ,四稍,四象(雞腿,龍身,熊膀,虎抱頭),六合,八字, 束展,一些專業名詞的概念

然後對於步法要練好,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師傅,
可以學習八卦掌的步,李小龍的也可以學習。

最後就是實戰了, 有了功力,放不到人身上也是白搭,打不到人,落點,假動作,經驗,反應,
步子不快,追不上人,躲不開也不行
距離,角度也要控制好。。。。

也是要腳踏實地練的,真正懂的老師教起來是很容易懂的,真傳一張紙。同時不能小瞧拳擊,散打等,要借鑒學習他們的優點,直拳,擺拳是最接近王八拳的拳,是最符合人的本能的拳,在本能的基礎上加工,自然事半功倍。最後也要重視力量訓練,寧傳十藝,不傳一力。 形意拳也有獨特的練力的方法,要在松中求,順中求,樁中求,動中求。

形意的程序:
伸筋拔骨,開肩胯
懂得發力,五行拳, 多少知道點打法
站站樁,最好站容易上手的渾圓樁。
練練散打, 沒事也找人試個手
周身上下瞬間合一,也就是六合,有整勁,手足想通
學點散打,或者李小龍的步法,學點身法, 直拳,擺拳是最接近人的本能的拳
認真學好劈拳,崩拳,以及他們的打法。劈拳含有鑽拳,鑽橫不分家的。

希望以上幾點能對你有幫助!

9、形意拳實用嗎

太極十年不出門,形意一年打死人。
按照傳統武術的說法是很有技擊性的。
但是我認為苦練套路的拳法基本上都沒有實戰性,一般都是到廝打時,忘了拳法。
所以經常聽說有練了十多年的被小流氓打得滿臉血。

我建議你練散打。

別看那些傳統大師吹的怎麼神,什麼凌空發勁,真要打起來,一個小痞子就都未必成。

與形意拳養生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