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端午 芒種 養生

端午 芒種 養生

發布時間:2020-07-23 16:23:57

1、芒種養生 芒種時節如何吃才最健康

芒種養生
養陰生津:「瓜族」當家
飲食調養:這這個時節應該多吃養陰生津食物,比如說白茅根、涼瓜、西紅柿、西瓜、綠豆、木耳、絲瓜、冬瓜等。

葯膳推薦:絲瓜粥
鮮絲瓜1條粳米100克白糖少許將鮮絲瓜去皮和瓤;
粳米淘洗干凈備用將粳米放入鍋內鮮絲瓜切成長2厘米、厚1厘米塊放入鍋內加入清水適量;
然後再放在火上澆沸之後,再用溫火煮熟成粥,再加入白糖就好,讓你後再把鮮絲瓜削去皮切成塊直接放進去就好了,一起助成粥就好。這個粥有清熱解毒涼血通絡潤肌膚功效。
防濕熱困脾:「五葉蘆根飲」
飲食調養:應避免暴飲暴食以防損傷脾胃宜進食健脾清熱祛濕食物為主如荷葉、薺菜、白茅根、蘆根、茯苓、冬瓜、西紅柿、西瓜、木瓜等。
葯膳推薦:五葉蘆根飲
藿香葉、薄荷葉、荷葉各3克枇杷葉、鮮蘆根、佩蘭葉各30克冬瓜60克白糖適量將上料洗凈先以枇杷葉、冬瓜共煎;
湯代水約500ml再加入其葯同煎10分鍾調入白糖即成有芳香化濕健脾醒胃功效。
清熱祛濕:淮山茯苓
飲食調養:想要清熱祛濕應該多吃健脾祛濕的食物,比如說白術、茯苓、淮山、太參、綠豆、木瓜、椰、枸杞葉、香瓜等。
葯膳推薦:苡仁赤豆湯
苡仁、赤小豆各30克,紅棗5枚,白糖1匙,前2味,洗凈入鍋加水2大碗小火慢煮1小時加紅棗、白糖煮30分鍾至豆爛離火,當點心吃可清熱健脾利濕養肝。

2、芒種養生 哪些問題一定要注意

芒種已過兩日。6月5日至6月20日,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芒種。從芒種開始,就進入了典型的夏季氣候。此時雖還不到最炎熱難耐的三伏天,但氣溫已明顯升高,尤其是正午時分,悶熱汗涌。

芒種時節,是小麥等有芒作物成熟搶收的季節,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種最忙的時候。春爭日,夏爭時,「爭時」即指這個時節的收種農忙。正如俗語「芒種忙忙種,夏至谷懷胎。」

養心免傷神

「暑易入心」,對應農忙時節,人的調養在這個時段反而更要注意養心閑,防暑熱。「汗為心之液」,氣候炎熱,暑濕較重,動則汗出,身體易疲倦,難免損耗心神。老年人、職場人士應有意識地進行精神調養,保持平和心境,情志曠達,避免焦慮、憂郁、動怒、情緒大起大伏,以免傷心傷身傷神。

大椎

取穴:正坐低頭,於頸部下端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處。

此時用艾灸養生可每日溫灸大椎穴15-20分鍾。《類經圖翼》有語:「心藏神,肺藏魂,陽經得溫煦即可滋心肺,養神魂。」因此,芒種時節養心灸應主灸陽經穴位。我們的身體尤以背部近頭頸部陽氣最盛,為陽中之陽,而大椎穴便是這陽中之陽的重要之穴。大椎還是手足三陽經與督脈相會之處,艾灸大椎穴,能夠貫通手足各條陽經之氣。

養腎固元氣

在中醫理論中,心和腎堪稱一對「兄弟」,二者相互為用、相互制約,即中醫所說的「心腎相交」。由於心火必須下降於腎,以助腎陽,共同溫養腎水,使腎水不寒;而腎陰必須上濟於心,以滋心陰,共同涵養心陽,使心陽不亢,人體才能健康安泰。腎氣,是指腎精所化之氣。現代人由於經常熬夜、飲食規律不當,無論男女都很容易腎氣不足,容易出現腰膝冷痛、夜尿頻多、陽痿遺精等病症。腎氣不足也是加速衰老的原因之一。

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3寸。

氣海

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1.5寸。

建議腎精不足的人,養心的同時再艾灸關元、氣海兩穴,有利下焦,培補元氣。關元穴是足三陰交和任脈交會之處,一身元氣之所在,氣海穴更是滋榮百脈、益腎固精之大穴。

祛濕健脾不可少

芒種至夏至這段時間,氣溫升高,雨水增多。艷陽和暴雨時有交錯出現,暑濕凝滯。中醫認為,濕為陰邪,會傷人體陽氣,因其性重濁、粘滯,故易阻遏氣機,得病後多纏綿難愈。濕氣傷及脾胃,很多人會感到中氣不足,時常食慾不振、飯後腹脹、氣短乏力。此時可熬煮薏米紅豆粥清熱健脾,祛濕排毒。

中脘

取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處。

天樞

取穴:在腹部,橫平臍中,前正中線旁開2寸。

足三里

取穴:在小腿前外側,膝蓋凹陷處下方約3寸(4橫指),距脛骨外側約1橫指處。

同時,這段時間也是艾灸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的最佳時機。每日艾條灸或溫灸罐灸中脘、天樞和足三里,可有效促進腸道蠕動,促進脾胃運化水濕,保持氣機宣暢、胃腸輕松。

晚睡早起勤吃苦

「春夏養生,重在養陽」,芒種應「夜卧早起,無厭於日」。此時人應順應晝長夜短,注意晚睡早起,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以順應陽氣的充盛,利於氣血的運行,振奮精神。但也要避開太陽直射,注意防暑防曬。

飲食上切忌過食寒涼。夏季在「五味」中對應苦味,主入心經。因此宜減酸增苦,多吃苦味食物,如苦瓜、絲瓜、芹菜、蓮子芯等,不僅清心火,瀉暑熱,還可刺激脾胃的消化能力,增進食慾。

節氣灸(九)丨芒種 養生穴位小結:

大椎、關元、氣海、中脘、天樞、足三里,每穴灸15-20分鍾。

* 節氣灸是根據二十四節氣,選擇各節氣對人體臟腑功能有影響的穴位進行艾灸,利用艾絨燃燒產生的葯熱之氣,對穴位進行熏灼溫熨,以激發人體經絡之氣,溫通氣血,調整陰陽,幫助機體順應自然界的變化,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艾灸早知道

✓ 艾灸時要做好保暖,避免施灸部位著涼;

✓ 艾灸前後要喝一杯溫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體內毒素;

✓ 灸後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2小時內不要洗澡;

✓ 灸後不要吃寒涼飲料、水果和海鮮;

✓ 飯後1小時不宜艾灸;女性經期不宜艾灸;

✓ 過飢、過飽、醉酒、大恐、大怒、大渴狀態下不宜艾灸;

✓ 灸後若有餘艾,要用熄滅筒徹底熄滅或放入罐中蓋嚴熄滅;

✓ 灸後若出現極大不適或病情加重,請前往醫院辯證施治。

(摘自微信公眾號:一刻艾

擇緣衛道,積田以行生民善。

繼古開今,艾草還為人世芳。

翼以古法艾灸的返本與開新,深入參與推動傳統中醫復興。)

3、芒種養生注意事項有哪些

芒種已過兩日。6月5日至6月20日,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芒種。從芒種開始,就進入了典型的夏季氣候。此時雖還不到最炎熱難耐的三伏天,但氣溫已明顯升高,尤其是正午時分,悶熱汗涌。

芒種時節,是小麥等有芒作物成熟搶收的季節,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種最忙的時候。春爭日,夏爭時,「爭時」即指這個時節的收種農忙。正如俗語「芒種忙忙種,夏至谷懷胎。」

養心免傷神

「暑易入心」,對應農忙時節,人的調養在這個時段反而更要注意養心閑,防暑熱。「汗為心之液」,氣候炎熱,暑濕較重,動則汗出,身體易疲倦,難免損耗心神。老年人、職場人士應有意識地進行精神調養,保持平和心境,情志曠達,避免焦慮、憂郁、動怒、情緒大起大伏,以免傷心傷身傷神。

大椎

取穴:正坐低頭,於頸部下端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處。

此時用艾灸養生可每日溫灸大椎穴15-20分鍾。《類經圖翼》有語:「心藏神,肺藏魂,陽經得溫煦即可滋心肺,養神魂。」因此,芒種時節養心灸應主灸陽經穴位。我們的身體尤以背部近頭頸部陽氣最盛,為陽中之陽,而大椎穴便是這陽中之陽的重要之穴。大椎還是手足三陽經與督脈相會之處,艾灸大椎穴,能夠貫通手足各條陽經之氣。

養腎固元氣

在中醫理論中,心和腎堪稱一對「兄弟」,二者相互為用、相互制約,即中醫所說的「心腎相交」。由於心火必須下降於腎,以助腎陽,共同溫養腎水,使腎水不寒;而腎陰必須上濟於心,以滋心陰,共同涵養心陽,使心陽不亢,人體才能健康安泰。腎氣,是指腎精所化之氣。現代人由於經常熬夜、飲食規律不當,無論男女都很容易腎氣不足,容易出現腰膝冷痛、夜尿頻多、陽痿遺精等病症。腎氣不足也是加速衰老的原因之一。

關元

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3寸。

氣海

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1.5寸。

建議腎精不足的人,養心的同時再艾灸關元、氣海兩穴,有利下焦,培補元氣。關元穴是足三陰交和任脈交會之處,一身元氣之所在,氣海穴更是滋榮百脈、益腎固精之大穴。

祛濕健脾不可少

芒種至夏至這段時間,氣溫升高,雨水增多。艷陽和暴雨時有交錯出現,暑濕凝滯。中醫認為,濕為陰邪,會傷人體陽氣,因其性重濁、粘滯,故易阻遏氣機,得病後多纏綿難愈。濕氣傷及脾胃,很多人會感到中氣不足,時常食慾不振、飯後腹脹、氣短乏力。此時可熬煮薏米紅豆粥清熱健脾,祛濕排毒。

中脘

取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處。

天樞

取穴:在腹部,橫平臍中,前正中線旁開2寸。

足三里

取穴:在小腿前外側,膝蓋凹陷處下方約3寸(4橫指),距脛骨外側約1橫指處。

同時,這段時間也是艾灸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的最佳時機。每日艾條灸或溫灸罐灸中脘、天樞和足三里,可有效促進腸道蠕動,促進脾胃運化水濕,保持氣機宣暢、胃腸輕松。

晚睡早起勤吃苦

「春夏養生,重在養陽」,芒種應「夜卧早起,無厭於日」。此時人應順應晝長夜短,注意晚睡早起,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以順應陽氣的充盛,利於氣血的運行,振奮精神。但也要避開太陽直射,注意防暑防曬。

飲食上切忌過食寒涼。夏季在「五味」中對應苦味,主入心經。因此宜減酸增苦,多吃苦味食物,如苦瓜、絲瓜、芹菜、蓮子芯等,不僅清心火,瀉暑熱,還可刺激脾胃的消化能力,增進食慾。

節氣灸(九)丨芒種 養生穴位小結:

大椎、關元、氣海、中脘、天樞、足三里,每穴灸15-20分鍾。

* 節氣灸是根據二十四節氣,選擇各節氣對人體臟腑功能有影響的穴位進行艾灸,利用艾絨燃燒產生的葯熱之氣,對穴位進行熏灼溫熨,以激發人體經絡之氣,溫通氣血,調整陰陽,幫助機體順應自然界的變化,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艾灸早知道

✓ 艾灸時要做好保暖,避免施灸部位著涼;

✓ 艾灸前後要喝一杯溫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體內毒素;

✓ 灸後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2小時內不要洗澡;

✓ 灸後不要吃寒涼飲料、水果和海鮮;

✓ 飯後1小時不宜艾灸;女性經期不宜艾灸;

✓ 過飢、過飽、醉酒、大恐、大怒、大渴狀態下不宜艾灸;

✓ 灸後若有餘艾,要用熄滅筒徹底熄滅或放入罐中蓋嚴熄滅;

✓ 灸後若出現極大不適或病情加重,請前往醫院辯證施治。

4、今日芒種,為什麼在這個時候要養生

芒種是整個夏季的第三個節氣,它的到來也意味著仲夏來了,大地有了火辣辣的熱氣。人體也順著氣脈開張,毛孔打開。這個時候,讓身體從內到外的暖起來,就可以讓體內積聚的寒氣,順著張開的毛孔,被驅除出體外。所以芒種比較適合養生

5、端午節和芒種在同一天 有什麼講究 嗎 ?

民間傳說:「芒種遇端陽(端午節的意思),十家燒火九家亡(這天家裡做飯不吉的意思)」

1、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是播種最忙的季節。所以,「芒種」也稱為「忙種」「忙著種」,是農民朋友的播種、下地最為繁忙的時機。如果恰逢端午節,配上劃龍舟等傳統節目,一忙一鬧一亂,可能往往忘記煮在灶上的飯,引起火災吧……

2、今年端午節不準劃船,不放炮仗,不走親戚

3、老人們說,芒種遇端午,不是稻草旱死,就是人出事,說得很恐怖的,要說科學根據肯定是找不到,但是老人家所謂的迷信往往又能被應驗,這不江西不是特大旱嗎?所以還是遵照長輩的意思小心點好吧!

4、還是少吃點,這季節吃多了容易上火

6、芒種節氣的養生湯有哪些推薦

西米露
西米形似一顆顆小珍珠復,有溫中健脾、幫助消化的作用。西米露非常適合夏季飲用,先把西米加水熬成透明色,濾出倒入涼水中備用。將椰漿和500毫升清水混合倒入鍋中,加入玉米粒、馬蹄丁、枸杞,大火煮沸後改小火煮8分鍾,最後加入冰糖和西米攪拌至冰糖融化即可。

荸薺湯
芒種時節,濕熱之氣逐漸加重,飲食上要注意調理胃氣,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給大家推薦一款荸薺湯,健脾、養陰、清熱。荸薺半斤、薏苡仁30克,百合30克,先用溫水將薏苡仁和百合浸泡,制荸薺去皮洗凈從中間切開。然後一起加適量水燒沸,再用文火煮45分鍾。

番茄湯
天熱漸熱,出汗太多會損耗身體的體能,可以喝點番茄湯補充一下。番茄性味酸平、微甜,有清熱解毒、涼血平肝之效,將番茄煮湯食用既可以為身體補充水分、生津利尿。另一方面,番茄紅素也能起到抗氧化、抗菌等作用。

桑葚水
芒種後濕熱加重,會導致脾胃濕熱內蘊,心火較重而影響睡眠,睡前喝一杯桑葚水,安神的效果不錯。桑葚水簡單易做,將買來的新鮮桑葚取二兩,加入300毫升水,先煮沸然後再用小火煮10分鍾就可以了。桑葚水味道酸甜,喝起來也十分爽口。

7、舌尖上的24節氣:芒種養生

芒種,六月六日,太陽黃經為75度。農歷書記載:「斗指巳為芒種,此時可種有芒之谷,過此即失效,故名芒種也」。就是說,芒種節氣是最適合播種有芒的谷類作物,如晚谷、黍、稷等。芒種也是種植農作物時機的分界點,由於天氣炎熱,已經進入典型的夏季,農事種作都以這一時節為界,過了這一節氣,農作物的成活率就越來越低。農諺「芒種忙忙種」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同一節氣的氣候特徵也有差異。我國中部的長江中、下游地區,雨量增多,氣溫升高,進入連綿陰雨的梅雨季節,空氣十分潮濕,天氣異常濕熱,各種衣物器具極易發霉,所以,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把這種天氣叫做「黃梅天」。另外,我國的端午節多在芒種日的前後,民間有「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的說法。此話告訴人們,端午節沒過,禦寒的衣服不要脫去,以免受寒。在我國的江西省有諺語:「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牽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短短幾句話,反應了夏天人們的通病——懶散。其原因是夏季氣溫升高,空氣中的濕度增加,體內的汗液無法通暢地發散出來,即熱蒸濕動,濕熱彌漫空氣,人身之所及,呼吸之所受,均不離濕熱之氣。所以,暑令濕勝必多兼感,使人感到四肢睏倦,萎靡不振。因此,在芒種節氣里不但要搞好雨期的田間管理,更要注意增強體質,避免季節性疾病和傳染病的發生,如中暑、腮腺炎、水痘等。

芒種的養生重點要根據季節的氣候特徵,在精神調養上應該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輕松、愉快的狀態,惱怒憂郁不可有,這樣氣機得以宣暢,通泄得以自如。

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避開太陽直射,注意防暑),以順應陽氣的充盛,利於氣血的運行,振奮精神。夏日晝長夜短,中午小憩可助恢復疲勞,有利於健康。芒種過後,午時天熱,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換。為避免中暑,芒種後要常洗澡,這樣可使皮膚疏鬆,「陽熱」易於發泄。但須注意的一點,在出汗時不要立即洗澡,中國有句老話,「汗出不見濕」,若「汗出見濕,乃生痤瘡。」

這里給朋友們介紹幾種葯浴的方法,所謂葯浴就是在浴水中加入葯物的湯液或浸液,或直接用煎好的湯葯,以蒸氣沐浴方法或熏洗全身或患病局部,達到健身防病的目的。

葯浴的使用方法在我國由來已久。據載,自周朝開始流行就用香湯浴潔身,宋明期間,這種香湯浴傳入民間,便出現了專供人們洗芳香浴的「香水行」,逐漸形成了一種習俗。人們擇日選用不同的葯浴潔身、防病。如春節這天用五香湯沐浴,浴後令人遍體馨香,精神振奮;農歷的二月二,古人稱之為「中和節」,民間曰為「龍抬頭」的這一天,多取枸杞煎湯沐浴,可令人肌膚光澤,不老不病;夏季常用五枝湯洗浴,是為疏風氣、驅瘴毒、滋血脈。到了清朝,葯浴不僅作為健身益壽的方法,而且廣泛用於治療和康復疾病。

在葯浴的過程中,除了水本身的理化作用(主要是溫熱作用)外,主要是葯物對人體的影響。葯物水溶液的有效成分,通過體表和呼吸道粘膜進入體內,根據不同葯物的組方,可起到舒通經絡、活血化瘀、祛風散寒、清熱解毒、祛濕止癢等功效。

葯浴的方法多種多樣,常用的浸浴、熏浴、燙敷,作為保健養生則以浸浴為主。

浸浴的具體方法,以五枝湯(桂枝、槐枝、桃枝、柳枝、麻枝)為例:先將等量葯物用紗布包好,加十倍於葯物的清水,浸泡20分鍾,然後煎煮30分鍾,再將葯液到入浴水內,即可浸浴。有條件的可每日一次,這種葯浴方法適用全身浸浴液亦可用於局部泡洗。

女性中老年朋友可選擇美容護膚方:綠豆、百合、冰片各10克,滑石、白附子、白芷、白檀香、松香各30克研粗末,裝紗布袋煎湯浸浴,可使容顏、肌膚白潤細膩,體香驅邪。

飲食調養方面,歷代養生家都認為夏三月的飲食宜清補。《呂氏春秋•盡數篇》指出:「凡食無強厚味,無以烈味重酒。」唐朝的孫思邈提倡人們「常宜輕清甜淡之物,大小麥曲,粳米為佳」又說:「善養生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元代醫家朱丹溪的《茹談論》曰:「少食肉食,多食谷菽菜果,自然沖和之味」。從營養學角度看,飲食清淡在養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蔬菜、豆類可為人體提供所必須的糖類、蛋白質、脂肪和礦物質等營養素及大量的維生素,維生素又是人體新陳代謝中不可缺少的,而且可預防疾病、防止衰老。瓜果蔬菜中的維生素C,還是體內氧化還原的重要物質,它能促進細胞對氧的吸收,在細胞間和一些激素的形成中是不可缺少的成分。除此之外,維生素C還能抑制病變,促進抗體的形成,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對老年朋友來說,多吃瓜果蔬菜,從中攝取的維生素C對血管有一定的修補保養作用,還能把血管壁內沉積的膽固醇轉移到肝臟變成膽汁酸,這對預防和治療動脈硬化也有一定的作用。蔬菜中的纖維素對保持人體大便通暢,減少毒素的吸收以及防止早衰,預防由便秘引起的直腸癌的發生都是至關重要的。

另外,我們在強調飲食清補的同時,告誡人們食勿過咸、過甜。飲食過咸,體內鈉離子過剩,年齡大者,活動量小,會使血壓升高,甚者可造成腦血管功能障礙。吃甜食過多,對人體健康也不利,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內碳水化合物的代謝能力逐漸降低,宜引起中間產物如蔗糖的積累,而蔗糖可導致高脂血症和高膽固醇症,嚴重者還可誘發糖尿病。由此可見,飲食是養生防病極其重要的一種手段。因此,在夏季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汗易外泄,耗氣傷津之時,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飲食。老年人因機體功能減退,熱天消化液分泌減少,心腦血管不同程度的硬化,飲食宜清補為主,輔以清暑解熱護胃益脾和具有降壓、降脂的食品。女士在月經期或產後期間,雖天氣漸熱,也忌食生冷性涼之品以防由此引發其它疾病。
一百,養生

8、芒種節氣到了如何養生?

芒種節氣到了如何養生

1、注意排汗

芒種節氣到了以後,雨量會變得更加充沛,也就是會有更多的雨水天氣。在這種雨量多、濕度大的環境中,很多導致濕邪進入身體內部。而且該節氣到了之後,氣溫也會變高,加上濕邪的話,會影響人體的汗液排泄。

因此,很多人會出現萎靡不振、容易睏倦等問題。甚至還有人會出現發燒、感冒和中暑等疾病。面對此種情況,必須要注意排汗,通過排汗的方式,將體內的濕毒排出來,進而預防疾病。

想要促進身體排汗的話,建議多曬太陽,因為可以順應陽氣,讓身體出汗,也對氣血運行有好處。此外,還可以通過運動排汗,比如說騎自行車鍛煉,比如好跑步,比如說打球等等,這些都是日常運動方式。

2、注意祛濕

芒種節氣到了以後,雨量會增多,也就是很容易下雨。雨天多自然濕氣會變重,再加上天氣又熱,這樣子會影響人體的排汗,致使體內濕熱大量堆積,對健康非常不利。

為了健康需要及時為身體祛濕,比如說多吃南瓜、黃瓜、絲瓜、薏米、綠豆等,幫助祛濕消暑。另外,日常飲食也要多注意一些,不要吃寒涼的食物,比如說冰鎮西瓜、冷飲、冰淇淋等等,以免加重身體內的濕氣。

3、適當午休

夏日白天的時間長,夜晚時間短,因此很容易出現睡眠不足的情況,這個時候就需要午休,彌補一下睡眠。建議午休半個小時就夠了,睡太久的話,反而會越睡越困,越睡越累,反而感覺身體更加疲勞,沉重。

4、保持心情

芒種節氣到了,在這個時候氣溫高,濕氣重,會導致整個人出現倦怠的症狀,讓人們感到又累又困,因此,人們的情緒會發生變化,比如說變得煩躁、不安、愛生氣等等。這個時候要保持心平氣和,才能讓氣機宣暢,保持精神愉悅。

芒種時節吃什麼食物好

1、番茄

番茄中含有番茄紅素,它能夠抵禦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這是因為這種營養物質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性。芒種節氣到了以後,氣溫會變高,陽光更加強烈。為了避免被紫外線曬傷皮膚,建議要多吃番茄保護皮膚。

2、鴨肉

芒種季節可以吃些鴨肉,因為這種肉類不溫不熱,並且還具有清熱去火的效果。夏季天熱人體容易上火,最適合吃些鴨肉降火了。因此,日常可以用鴨肉燉湯食用。

3、青梅

青梅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吃它有助清理腸道,而且還能消除人體疲勞。芒種節氣到了,此時青梅也差不多成熟了,可以吃一些。不過需要注意的時候,新鮮的梅子往往比較酸澀,如果你愛吃酸的食物的人,建議吃加工過後的青梅比較好。

9、芒種養生喝什麼茶 芒種節氣養生茶

芒種時節空氣濕潤,不論是喝茶還是飲食,都要注意清熱降火。
芒種養生喝什麼茶
1、綠茶
綠茶,屬於涼性茶,本來抄就是一種適合夏天喝的茶!可以帶給身心更多的襲舒爽感,那麼在夏天芒種的無盡煩熱中,一杯綠茶就成了對抗「芒種懶散人」的秘訣啦。
2、桑椹茶
桑椹味甘酸,性微寒,具有補肝益腎、生滋潤腸、促進腸液滲出百、促進胃腸蠕動等功能。
3、烏梅茶
烏梅酸、澀、平,歸肝、脾、肺、大年夜腸經。具有斂肺、生津等功能。
4、枸杞防暑茶
將枸杞10克、度薄荷3克、五味子12克、菊花6克加蓋悶泡10分鍾至滋味滲出便可飲用。此飲品能補肺生津、治暑熱煩渴。苦瓜蜜茶,將苦瓜干15克放入杯中,沖入300毫升沸水,加蓋悶泡10分鍾至滋味滲出,加蜂蜜問便可飲用,具有清熱、降血壓的感化答。
5、決明菊花茶
將即決明子30克研細,野菊花12克一路放茶杯中,沸水沖泡代茶飲。具有平肝潛陽、清熱、降壓的感化。

10、芒種節氣的養生方法有哪些

芒種已過兩日。6月5日至6月20日,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芒種。從芒種開始,就進入了典型的夏季氣候。此時雖還不到最炎熱難耐的三伏天,但氣溫已明顯升高,尤其是正午時分,悶熱汗涌。

芒種時節,是小麥等有芒作物成熟搶收的季節,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種最忙的時候。春爭日,夏爭時,「爭時」即指這個時節的收種農忙。正如俗語「芒種忙忙種,夏至谷懷胎。」

養心免傷神

「暑易入心」,對應農忙時節,人的調養在這個時段反而更要注意養心閑,防暑熱。「汗為心之液」,氣候炎熱,暑濕較重,動則汗出,身體易疲倦,難免損耗心神。老年人、職場人士應有意識地進行精神調養,保持平和心境,情志曠達,避免焦慮、憂郁、動怒、情緒大起大伏,以免傷心傷身傷神。

大椎

取穴:正坐低頭,於頸部下端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處。

此時用艾灸養生可每日溫灸大椎穴15-20分鍾。《類經圖翼》有語:「心藏神,肺藏魂,陽經得溫煦即可滋心肺,養神魂。」因此,芒種時節養心灸應主灸陽經穴位。我們的身體尤以背部近頭頸部陽氣最盛,為陽中之陽,而大椎穴便是這陽中之陽的重要之穴。大椎還是手足三陽經與督脈相會之處,艾灸大椎穴,能夠貫通手足各條陽經之氣。

養腎固元氣

在中醫理論中,心和腎堪稱一對「兄弟」,二者相互為用、相互制約,即中醫所說的「心腎相交」。由於心火必須下降於腎,以助腎陽,共同溫養腎水,使腎水不寒;而腎陰必須上濟於心,以滋心陰,共同涵養心陽,使心陽不亢,人體才能健康安泰。腎氣,是指腎精所化之氣。現代人由於經常熬夜、飲食規律不當,無論男女都很容易腎氣不足,容易出現腰膝冷痛、夜尿頻多、陽痿遺精等病症。腎氣不足也是加速衰老的原因之一。

關元

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3寸。

氣海

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1.5寸。

建議腎精不足的人,養心的同時再艾灸關元、氣海兩穴,有利下焦,培補元氣。關元穴是足三陰交和任脈交會之處,一身元氣之所在,氣海穴更是滋榮百脈、益腎固精之大穴。

祛濕健脾不可少

芒種至夏至這段時間,氣溫升高,雨水增多。艷陽和暴雨時有交錯出現,暑濕凝滯。中醫認為,濕為陰邪,會傷人體陽氣,因其性重濁、粘滯,故易阻遏氣機,得病後多纏綿難愈。濕氣傷及脾胃,很多人會感到中氣不足,時常食慾不振、飯後腹脹、氣短乏力。此時可熬煮薏米紅豆粥清熱健脾,祛濕排毒。

中脘

取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處。

天樞

取穴:在腹部,橫平臍中,前正中線旁開2寸。

足三里

取穴:在小腿前外側,膝蓋凹陷處下方約3寸(4橫指),距脛骨外側約1橫指處。

同時,這段時間也是艾灸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的最佳時機。每日艾條灸或溫灸罐灸中脘、天樞和足三里,可有效促進腸道蠕動,促進脾胃運化水濕,保持氣機宣暢、胃腸輕松。

晚睡早起勤吃苦

「春夏養生,重在養陽」,芒種應「夜卧早起,無厭於日」。此時人應順應晝長夜短,注意晚睡早起,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以順應陽氣的充盛,利於氣血的運行,振奮精神。但也要避開太陽直射,注意防暑防曬。

飲食上切忌過食寒涼。夏季在「五味」中對應苦味,主入心經。因此宜減酸增苦,多吃苦味食物,如苦瓜、絲瓜、芹菜、蓮子芯等,不僅清心火,瀉暑熱,還可刺激脾胃的消化能力,增進食慾。

節氣灸(九)丨芒種 養生穴位小結:

大椎、關元、氣海、中脘、天樞、足三里,每穴灸15-20分鍾。

* 節氣灸是根據二十四節氣,選擇各節氣對人體臟腑功能有影響的穴位進行艾灸,利用艾絨燃燒產生的葯熱之氣,對穴位進行熏灼溫熨,以激發人體經絡之氣,溫通氣血,調整陰陽,幫助機體順應自然界的變化,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艾灸早知道

✓ 艾灸時要做好保暖,避免施灸部位著涼;

✓ 艾灸前後要喝一杯溫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體內毒素;

✓ 灸後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2小時內不要洗澡;

✓ 灸後不要吃寒涼飲料、水果和海鮮;

✓ 飯後1小時不宜艾灸;女性經期不宜艾灸;

✓ 過飢、過飽、醉酒、大恐、大怒、大渴狀態下不宜艾灸;

✓ 灸後若有餘艾,要用熄滅筒徹底熄滅或放入罐中蓋嚴熄滅;

✓ 灸後若出現極大不適或病情加重,請前往醫院辯證施治。

與端午 芒種 養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