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極拳與傳統養生的關系
太極拳的養生作用,是建國以後隨著傳統楊式24式太極拳的普及,才逐漸被人們認識的。後來,陳式、吳式、孫式、武式等抄太極拳也開始在民間廣泛傳播。除了太極拳的技擊襲作用以外,太極拳之所以能夠對養生起到積極作用,是因為她動靜兼顧,陰陽和合。通過身體松、正、靜、圓、空,配合以細緩勻長的深呼吸,使人內在的精、氣、神達到高度的統一,在沒有劇烈運動的百前提下,不僅增加了腿部的肌肉度和力量,而且促進了人體血液及經絡的循環。打完太極拳後,可以使人有神清氣爽、渾身舒暢的感覺,從而達到了養生的目的。
2、誰能談談太極與氣、養生?
練太極盤架子沿大小周天運氣可以養生,氣也是一種波,太極推手產生的力是借力打力,要堅持練,俗話講:太極十年不出門。
3、太極的養生原理是什麼?
&
4、太極養生,中醫養生,運動養生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太極養生就是打太極拳,運動養生就是運動,中醫養生就是艾灸,推拿,汗蒸,拔罐等等
——舒樂妮養生館
5、有關於太極的理論、與養生之道和對它的理解!
已經修改
所謂太極 就是無極生出動靜之機 陰陽之母 動時 陰陽分離 靜時 陰陽合一 而為太極 那你可以參看 「天之道猶張弓與,高則抑之,下則補之,是故 天知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人之道則不然 損不足以增奉有餘」 這說明自然之中 萬物是向陰陽平衡發展的 而而且時靜態的平衡 就是死寂 就好比連通器 水平衡了就不流了 是以 萬物要進行新陳代謝 維持自身的或陰或陽的動態平衡 才能生生不已
神仙傳說 我建議 先讀《道德經》(即《老子》)而後 再看《封神演義》
這樣就能在對中國神話的精華的核心「道」有一定理解的基礎上 再對中國現代神話總綱有所了解 才能對現在的神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小提示 看完後再看一些西方神話 就會從中思考到 華夏思想文明的優勢 和與眾不同)
(看華夏神話 最好別看印度阿三的佛教 那絕不是華夏文化)
(加一句 了解修真 可以從「內丹術」方面著手)
最後提一句 我們能講究的是給電池充更多的電 從而改造電池使之容量更大 從而有更長久的壽命 來思考自己 校正自己 找到更好的充電方法 所謂 無為而無不為 就是因為自我已經矯正到合乎於「道」 這時由於自己接觸的世界全都依照道來運行 是以自己做的所有事就都會是對的了 所以 我華夏修行講究的是追求一種理想的生活狀態 這時 你就無所謂力量 因為 已經「對」了
6、為什麼太極能養生
太極拳能使呼吸自然、細長、慢均。由於速度緩慢,動作柔和,從而使人體的微循環得以擴張。微循環的特點是劇烈運動會使血液運行走捷徑,得不到充分的物質和能量的交換,而太極拳緩柔的特點則使血液能夠流向各處,從而得到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改善身體內部的循環。俗話說「痛則不通,通則不痛」,使一些不通之處暢通,這樣慢性病症狀就得到緩解或消除。同時太極拳運動能強身健體,能預防一些疾病,因此,太極拳運動有治病的效果。
太極拳是在傳統養生法「導引術」和「吐納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獨特運動。主張「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又具有氣功內行功調心的鍛煉方法。從而也就形成了太極拳要意識、呼吸和動作密切結合,「練意、練氣、練身」內外統一的內功拳運動,「始而意動,繼而內動,再之外動」;並形成剛柔相濟,快慢有節、蓄發互變,以內勁為統馭的獨特拳法。
太極拳作為一項體育運動,之所以具有養生保健功能,其奧秘在於「一動無不動」的身體活動,能給各組織器官一定強度和量的刺激,激發和促進身體在生理、生化和形態結構上發生一系列適應性變化,使體質朝著增強的方向上轉化和發展。對於中老年人及慢性病病人來說,能推遲身體各組織器官結構和功能上的退行性變化,能有效地起到健身、療疾、延緩衰老的作用。
祖國醫學認為,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由經絡貫通上下,溝通內外,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太極拳獨特的習練方式可有利於通經活絡。首先,我們知道,突然、強烈而持久的七情刺激,會使人體氣機紊亂和臟腑陰陽氣血失調,而太極拳卻強調全身心的放鬆,可削弱、轉移和克服內傷病的七情刺激,而有利於經絡的疏通。其次,太極拳全身性的輕慢鬆柔的適當運動,會使周身暖意融融,可加大經絡傳導速度和強度,有利於脈氣在遍上全身上下、內外循環無端的經絡系統中運行,有助於經絡暢通透達,使氣血充盈灌注全身,濡養各臟腑組織器官,營陰陽,維持和保護機體功能,加大抗禦病邪和自我修復能力。第三,太極拳運動中,腰部的旋轉,四肢的屈伸所構成的纏繞運動會對全身300多個穴位產生不同的牽拉、擰擠和壓摩作用。這實際上是一種自我按摩,能起到類似針刺的作用,活躍經絡,激發經氣,疏通經絡和調整虛實,加強維持並聯系各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使其處於協調有序狀態。
太極拳是非常講究天人合一、形神合一養生術,太極拳的動靜結合,動中求靜,以靜御動和雖動猶靜,使太極拳更符合運動適度的健身原則;同時太極拳獨特的心靜用意,使心更易入靜,可有效阻斷過分亢進和熾烈地七情對氣血的干擾和逆亂影響,護衛「元神」正常發揮其調控人體身心健康的功能。
太極拳是一門源遠流長、內容深邃的科學,包含著豐富而獨特的習練方法。太極拳不僅繼承了中國古老的傳統養生之道,而又以現代科學為依據,得到了發展,從而使其在健身、治病和抗衰老上獲得了更大的養生保健功效,具有葯物所不及的特殊功效。這種特殊功效並非伸手可取,必須要在習練中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做到動作規范,即指身體姿勢要符合一定的運動標准,這也是各個式子,不管動作怎樣千變萬化,所共同遵循的動作要求。只有身體姿勢和動作的規范,才有利於「意動身隨」;有利於肢體放長,更靈活地表現出端正、疏鬆、圓潤和輕靈等特點,有利於「以靜御動」、「動中求靜」和「精神內守」,從而使練拳出現只有意動而不覺形動的虛靈境界,使鍛煉進入更高層次,做到由內發於外,且能由外斂於內,功妙地進行內外交修,達到心身合一。要做到動作規范,首先要做到身體的自然與放鬆,同時精神也應放鬆,「神疏」方能「體靜」。
太極拳運動採用腹式呼吸方法,要求深、勻、細、緩、長,但初練者不要刻意追求這些,只要採用通順的自然呼吸就可以了。腹式順呼吸也是達到腹式逆呼吸的必由之路,腹式逆呼吸會加大軀體神經系統對呼吸的調控,從而對自主神經系統調節內臟機能產生更加良好的影響。但初練者不能因此而盲目採用這種呼吸方法,否則不僅會顧此失彼影響運動習練甚至出現憋氣等現象。實際上,只要隨著動作的熟練,腹式順呼吸越發越協調,達到腹式逆呼吸只是瓜熟蒂落的事情。太極拳哲理取法自然,不可違背。所以初練者務必遵循呼吸要暢利的原則,切忌急於求成。 太極拳良好的養生保健功效,只有經過長期的鍛煉才能發揮出來,首先,太極拳同其他體育項目一樣,鍛煉效果的出現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具有身體不練則退的規律。另外,身體的康復和體質的改善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俗話說「得病如山倒,去病如抽絲」,就是這個道理。太極拳具有健身療病作用,但不具「立竿見影」之效。
第二,太極拳養生保健功效是「練身、練氣、練意」綜合鍛煉的結果,能掌握太極拳真諦,本身就一個較為長期的過程,「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正是體現了練拳的不可間斷性。 第三,實踐證明,太極拳養生保健功效的獲取,貴在堅持習練。每位立志習練太極拳進行養生保健者,都應從中悟出持之以恆的道理。
所謂「功到必成」,是一個戰勝自我的過程,也是一個對打太極拳養成習慣的產生興趣的過程。隨著這種轉變,一種身心健康的充實感、愉悅感、幸福感會油然而生,工作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會不期而至,人生樂趣會得到更大享受,對太極拳健身、療疾和抗衰老三大功效會有更深刻的認識和感受。反過來,又會強化練拳的信心和興趣,最終會使太極拳成為習練者走向健康途中的良師益友。
7、太極與養生的理念心得
億萬年來, 自然界中, 日經月行, 星環辰繞, 莫不循圓以為軌道;水滴而形珠, 石磨而狀卵, 石滾水注, 莫不符合圓的規律;禽獸的揚降與走躍, 也莫不留下圓弧之軌跡。人類展了科學技術, 而察今日飛機之螺槳, 車輛之轉輪;電動之機械, 乃至物質之微觀結構, 同樣無一脫離圓的運動。直線是無限大的圓之一段, 點即是無限小的圓, 螺旋則是圓與其它因素的合成。圓運動乃是萬物運動的本質, 乃是乾坤大道
太極有五行,五行和則圓,養生亦可圓也。
體亦分五行,五行相生則身亦圓矣,肝屬木、心屬火,肺屬金,脾屬土,腎屬水。心生喜,肝生怒,脾生憂,肺生悲,腎生恐,依五行循環相生相剋,制化變化規律與臟腑循環,亦之圓也,養而生,養五行,無養怎得生,養可養其性、養其心、養其神、進而則養其身,性不合心不凈則神不清,神不清則身不平。其根源為五行不通,無循環,而無圓也,謂之養之圓乃合乾坤大道。
8、太極拳的養生意義
9、太極拳與養生保健有怎樣的關系
沒有關系。太極拳是不能養生保健的,不能實戰,更不能健身。太極本身就是騙人的,是一種雜耍,是沒有任何價值的東西。
10、太極拳的與道家養生有什麼聯系
太極拳是中國道功——道家養生術與儒家的陰陽學說,以及武術的「集合」,也可以說是將導引、吐納、易理、技擊數者熔為一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