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春季 養生 誤區

春季 養生 誤區

發布時間:2020-07-23 13:31:50

1、養生有哪些常見誤區?

2、生活中常見的養生誤區有哪些

3、養生警惕:春季吃雞蛋的五大誤區怎麼吃才更營養

雖然雞蛋營養價值高,吃法多變,不過吃雞蛋還是有5大誤區需要注意。雞蛋吃法是多種多樣的,有煮、蒸、炸、炒等。就雞蛋營養的吸收和消化率來講,煮、蒸蛋為100%,嫩炸為98%,炒蛋為97%,荷包蛋為92.5%,老炸為81.1%,生吃為30%~50%。由此看來,煮、蒸雞蛋應是最佳的吃法。誤區二:蛋殼顏色越深,營養價值越高雞蛋殼的顏色與營養價值的關系並不大,分析表明,雞蛋的營養價值高低取決蛋的營養價值而言,其高低主要取決於飼料的營養結構與雞的攝食情況,與蛋殼的顏色無多大關系。從感官上看,蛋清越濃稠,表明蛋白質含量越高,蛋白的品質越好。正常情況下,蛋黃顏色較深的雞蛋營養稍好一些。

4、養生存在著幾大誤區,具體是哪幾種呢?怎樣跳出這種誤區?

人們一直都提倡養生生,因為現在經濟條件變得更好了,生活條件更好了,人們自然想擁有更健康的身體,活得更久,但是並不是所有的養生知識都是如大家想的那樣的。

1.活動量越小,身體的負擔越小,這一點對健康真的沒有什麼好處。老年人雖然說年齡大了,不應該再進行這么劇烈的活動體力活動了,但是適當的活動一些輕微的運動,激發身體活性,促進新陳代謝的活動是必須要有的,打打太極拳,跳跳舞,進行輕微的慢跑和散步都是很有必要的,每天一動不動,趴在家裡下個棋養個鳥,就覺得是養生了,我覺得這種觀念是非常不正確的,老年人的身體也需要適當的鍛煉。

2.吃素食能夠讓身體更健康。近些年來素食主義,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好像很多老年人都認為年齡大了少吃肉,身體的負擔更小更健康,其實不然,我們的身體也需要適當的補充蛋白質,雖然說老年人沒有什麼巨大的身體負擔,不需要吃太多的肉,但是一點都不吃,顯然對身體是沒有好處的,適當的補充蛋白質能夠增強身體的免疫力,在身體有些疾病的時候也能夠幫助身體快速的康復,這是十分有必要的。

還有一些其他的觀念,比如說,每天堅持早睡早起,其實早睡早起這個傳統的觀念,它不見得適合於所有的季節,也不見得適合於所有的人群。我們的身體要的就是一個平衡的狀態,讓生物鍾保持固定規律,而不是說每天不停的睡覺,每天保證充足的睡眠,老年人保證在9個小時左右就完全可以了,沒有必要一天一直睡覺。

5、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養生,日常生活中有什麼常見的養生誤區呢?

 現在,注重養生,預防疾病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所以幾乎每個人心中都綳著一根養生的弦,但素不知在我們通俗的觀念里有需要養生方式是錯誤的,這些誤區會讓我們越養生越得病,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我們需要認識一下這些誤區都有哪些?

誤區一:平時忙工作,閑時再鍛煉

好多上班族由於平時工作忙,早九晚五,有的甚至經常加班,五加二、白加黑,身體透支,到自己休假了或者節假日了突擊進行鍛煉,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平日里將身體透支到極限後,再突然鬆懈,就像橡皮筋一樣,抻得太緊後,盡管放鬆了,但橡皮筋也已經受到了損傷。

所以我們要糾正對鍛煉的認識,不見得非要跑上幾公里才算鍛煉,平時爬爬樓梯,騎騎自行車,飯後散散步也是鍛煉,將這種輕微鍛煉融入到生活中才能做到張弛有度,做到真正的養生。

誤區二:每天早起,鍛煉身體

早睡早起一直是深入人心的觀念,所以每天早上五六點鍾就能看到一些老爺爺老奶奶到公園里鍛煉了,並且一年四季每天堅持,但這樣其實也是一種錯誤的養生方法。《皇帝內經》說,春天夏天最好是夜卧早起,秋天可以早卧早起,但冬天一定要早卧晚起,而且一定要等到太陽出來才起床,這就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所以鍛煉養生一定要順從四季的起居規律,尤其是老年人,陽氣虛衰,更容易感受風寒,一旦受涼後,身體就更不舒服了。

誤區三:晚上鍛煉,跑步跳舞


現在每天晚飯後公園里就會有不少跑步、跳舞的鍛煉者,有的甚至晚上9、10點了還有跑步的人,這其實也是違反自然規律的,不僅收不到鍛煉的效果,還會傷身子。《皇帝內經》曰:故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夕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是故暮而收拒,無擾筋骨。可見主張晚上少鍛煉。

晚上百鳥歸巢,精氣神內斂,陽氣收藏,毛孔內閉,這時再拉筋煉骨,跑步跳舞是背道而馳。大家可以在晚上選一些舒緩的運動方式,放鬆身心。

誤區四:為使身體好,補葯不能少

隨著各種補葯廣告的風靡,全民進補成了一種風氣,尤其一些老年人,平時補心腦血管的,補腎的,補鈣的等等一堆的補品等著吃,但是盲目進補不單無益,反而有害。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偏高,身體所需營養從食物中都能攝入,關鍵看身體是否能夠消化吸收。從食譜的設定看,現代人更需要一些粗茶淡飯來調劑大魚大肉帶來的過剩營養,另外,應季的蔬菜對身體是最好的,屬於順其節令而食,正所謂天下無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法,平淡之極乃為神奇。

5、誤區五:飯後水果,幫助消化


好多人習慣在飯後吃水果,認為水果能夠幫助消化,這是一大誤區,由於水果含有各類豐富的單糖,必須在小腸中才會被消化吸收,而胃裡由於飯後塞滿了食物,水果就堵在那裡發酵,產生很多氣體,這樣胃脹胃痛胃酸就來了。

所以水果應該放在餐後一到兩個小時,等胃裡東西消化完後再吃水果是不錯的選擇。

6、8個養生誤區,你都知道嗎?

隨著網路的普及,生活質量的提高,很多人越來越注重養生,尤其是老年人,但是,有一些健康「常識」看似幫助老年人養生,其實是誤區,甚至謠言。

專家提醒,下面幾個最坑老人的誤區要擦亮眼睛看清楚。

誤區1:人老不服老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會發生很多退行性變化,肌肉及骨骼功能都會退化。

老年人必須清楚這一點,鍛煉要適當,並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如打太極、散步等。

退休後「發揮余熱」是好事,但如果患有慢性病,還是建議安心享受晚年生活,不可做太多運動。

誤區2:腰酸腿疼不得了

老年人關注身體健康是正常的,但不必太過敏感,我們要明白,疾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畏懼疾病的心理。

人老了難免腰酸腿疼,不要因為出現某些小症狀就嚇自己。

就算就醫後確診為疾病,也要以樂觀的心態面對,心態好才有利於康復。

誤區3:晨練越早越好

早晨6點前,植物尚未進行光合作用,空氣中積存大量二氧化碳。

此外,早晨冠狀動脈張力高,交感神經較興奮,容易突發心血管疾病。

醫生建議,老年人的晨練時間應在6點後,晨練前吃點東西、喝點水,防止低血糖,地點最好選擇公園或寬闊的廣場。

誤區4:油鹽不進降壓降脂

過度限鹽會導致鈉攝入缺乏,機體細胞滲透壓會失衡,導致水分進入細胞中,誘發腦水腫。輕者出現意識障礙,重者還會出現心率加快、惡心嘔吐等症狀。

因此,老年朋友要學會正確地控油和減鹽。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應低於6克,食用油用量控制在25克-30克。

誤區5:勤儉節約太會過

剩飯最好在一天內吃完,剩菜在5-6個小時內吃完,綠葉菜、冷盤不要隔頓。

吃剩飯剩菜前,一定要高溫加熱殺菌。

誤區6:多吃補葯能長壽

老年人進補要視身體情況而定,不分體質和症狀亂補可能適得其反。

一般來說,平衡的膳食足以滿足身體的營養需求,不需額外進補。

即使進補,首選山葯、紅棗等葯食同源的食物,或徵求醫生建議。

誤區7:老了補牙是浪費

牙齒缺失會讓咀嚼功能下降,增加消化負擔,不利於身體所需營養的獲取。

而不注意口腔衛生還會誘發齲齒、牙槽骨萎縮等問題,間接引起大腦、心臟、腎臟等器官的病變。

醫生建議,老年人更加要注意口腔衛生,早晚刷牙,飯後漱口。

如果有缺牙情況,一定要及時修補。

誤區8:鈣補得越多越好

60歲以上老年人,建議每日攝入1000mg鈣。過量補鈣不但對強壯骨骼無益,還會損害健康。

最安全有效的補鈣來源還是食物,適當多吃豆腐乾、奶製品、小白菜等富含鈣質的食物,還要戒煙、適量運動。

與春季 養生 誤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