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蘇東坡養生集

蘇東坡養生集

發布時間:2020-07-23 13:17:37

1、[轉載]為什麼說蘇東坡是按摩專家?

提起蘇東坡,大家都知道他是個文學大家,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讀一些關於蘇東坡的傳記時,從字里行間中不僅可以看到這位天才一生的流離與坎坷,還可以看出蘇軾對於中醫養生也很精通,尤其是對於按摩,不僅有自己的實踐,還總結了很多的經驗流傳到後世。
蘇東坡的詩作中有一句「一夜丹田手自摩」的詩句,說明了詩人對於腹部的按摩很有自己的心得,而且通過按摩使身心都得到了良好的調整,自己很是享受這種按摩帶來的舒適感覺,所以才會在詩歌中吟誦。丹田在中醫中通常指肚臍附近的部位,如果按穴位來說,丹田位於肚臍下一寸三分處,在按摩使用時,通常不用一個點,而是以肚臍為中心的一片區域。丹田被古代養生家們認為是人體各系統的中樞所在,是各條經絡、五臟六腑、身體內外上下相聯系的焦點,經常按摩丹田,可以暢通經絡、調理氣血,增強臟腑功能,促進身體各個系統的良好運行。蘇東坡的經驗是不拘時間、地點,有空就以手摩丹田,開始幾天看不出效果,百日之後會感覺身輕體健,比服葯的效果要好百倍。
蘇東坡將自己對於中醫養生的研究寫成了《醫葯雜說》一書,後被編入《蘇沈良方》,其中專門對於按摩健身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如我們現在常提到的搓腳心,蘇東坡在書中不僅有具體的操作方法,自己一生也堅持早晚進行腳心的按摩。這里的腳心也就是經絡中的湧泉穴,是腎經的原穴,對於鞏固人體的先天之本有極大的益處,蘇東坡也說自己能夠始終精力旺盛與堅持搓腳心很有關系。

2、求幾首關於 養生 的詩詞

1、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步出夏門行·龜雖壽》曹操

詩中以長壽動物神龜為例,說明生老病死的規律。同時也是一曲養生之道的千古絕唱,是曹操給後世養生長壽的渡人金針!今人常用詩中「烈士暮年,壯志不已」來抒發老當益壯的胸襟。

2、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飲酒》 陶淵明

這首典型的養生詩,境與意會,物與心融,真是妙不可言。

3、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負暄閉目坐,和氣生肌膚。

初似飲醇醪,又如蟄者蘇。

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

曠然志所在,心與虛空俱。——《負冬日》 白居易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詩作中有不少是抒寫養生方法的。他的「養生方法」之一就是勤煉氣功。從詩中可以看出,白居易不但愛好氣功,而且已修煉到很高的層次。他練功時「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

4、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程顥

健身需健心,「心樂才有身樂」,樂觀曠達,內心歡樂,才能健身強體。怎樣才能「心樂」呢?北宋名家程顥他認為人的一生,即便老了,生活也應當和少年人一樣豐富多彩,以愉悅身心,歡度晚年。

5、羽蟲見月爭翻翻,我亦散發虛明軒。

千梳冷快肌骨醒,見露氣人霜逢根。——《蘇沈良方》蘇軾

宋代文學家蘇東坡一生仕途坎坷,但他卻處世達觀,淡泊名利,晚年除寄情山水外,還潛心研究醫葯,收集民間驗方,這首詩說的就是他在皎潔的月光下,站立在空曠的軒閣之中,梳發健身的情景。

他還經常練習氣功,「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便是他練習氣功時清朗精神境界的寫照。

6、惜氣存精更養神,少思寡慾勿勞心。

食惟半飽無兼味,酒止三分莫過頻。

每把戲言多取笑,常含樂意莫生嗔。

炎涼變詐都休問,任我逍遙過百春。——龔廷《攝養詩》

明代名醫龔廷賢活到92歲,他寫的《攝養詩》,是根據多年從醫治病,保健養生的實踐,歸納出的一套有關「吃喝玩樂」的科學規律。

這首詩告訴人們,別輕視「吃喝玩樂」。這四個字是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做的「大文章」,只不過歲月給每個人判的分數不同罷了。「吃喝玩樂」不是人生目的,而是保證身心健康的生活工作手段。

7、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常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得神仙。——陸游

南宋大詩人陸游,一生共走過了85個春秋。他詩中蘊含的獨特養生之道,可以使我們參悟到這位詩人的長壽秘訣,對現代人提高健康素養無疑具有現實的借鑒意義。陸游鍾情食養,清淡為主。在諸多食療方法中,陸游似乎對食粥有所偏好。

他認為豐盛的飲食會加重腸胃的負擔,粗茶淡飯為宜。粥系流質食物,老幼皆宜,味美香糯,營養豐富,易為人體消化吸收。如果在粥中加入相應的食品或食物,如蓮心、薏苡仁、花生米、羊肉、西洋參、胡蘿卜等,還有防治疾病、祛病延年的功用。

3、新水滸傳中蘇東坡從第幾集開始出現的

《水滸》裡面沒有這個人物~

4、蘇東坡的"容顏不老湯"怎麼喝誰知道?

東坡詩雲:

二錢生薑一升棗,二兩白鹽一兩草,丁香木香各半錢,酌量陳皮一處搗。

煎也好,點也好,紅白容顏直到老。

意思是用生薑7.5克,大紅棗660克,食鹽7.5克,甘草3.7克,丁香、木香各1.5克,陳皮3.5克煎湯代茶飲,或用白開水沖泡,代茶飲。

方中生薑、大棗為主葯。生薑能使人老有紅顏,蘇東坡在《東坡養生集》中記載有他親眼所見的實例:「余昔監郡錢塘(今杭州)游凈慈寺,眾中有僧號聰葯王,年八十餘,顏如渥丹(面色紅潤),目光炯然,……自言服姜四十年,故不老。」說明這位和尚40歲時開始吃生薑,堅持不斷,40年如一日,所以80歲仍面色紅潤,目光炯炯有神。

5、十年生死兩茫茫 在蘇東坡里的哪一集啊 陸毅演的那個

蘇東坡陸毅版的在23集電視的9分50秒,有《十年生死兩茫茫》這首詞

6、蘇東坡為什麼被流放?

第一次: 蘇軾於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年))2月初被貶滴至湖北黃州,共在黃州生活了四年又兩個月,直至元豐七年((1084年)四月初調離 原因: 宋神宗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三月,蘇軾調任湖州,他在到任的謝恩奏章上寫到:「伏念臣性資頑鄙……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這讓一個御史台挑出毛病,又在他的詩文中尋章摘句,彈劫他蔑視朝廷甚至有不臣之心。他被押解人獄。這就是歷史上的「烏台詩案」。其實更深層的原因,是他與王安石政見不合,他不贊成王安石的新法。詩中抒發對新政的不滿,激怒新黨。入獄一年後,因蘇軾的「與君世世為兄弟,再結來生未了因」訣別詩感動了宋神宗、朝中多人為蘇軾求情以及王安石也勸神宗說:「聖朝不宜誅名士」,所以蘇軾被貶到黃州。 第二次: 穎州,1091至1093 原因:當時離宋神宗駕崩宋哲宗即位沒幾年,新黨舊黨之間存在必然的矛盾,而蘇軾早在哲宗即位那段時間就認為新黨與舊黨乃屬一丘之貉,因反對全廢新法,主張因法以便民與舊黨發生爭執,他既不能容於新黨,也不能見諒於舊黨,於是遭舊黨連章彈劾自求外調到杭州之後於1091年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為政見不合,被貶潁州。 第三次: 惠州,1093年 原因:1093年新黨再度執政,再次被貶至惠陽(今廣東惠州市)。 第四次: 儋州 原因:在惠州時期,蘇軾在杭州任上買下了侍女王朝雲,朝雲一直陪伴他。應該視其為東坡的第三位夫人。東坡自紹聖二年(1095)開始禁慾以養生,因為中國古人相信性生活於人傷害很大。。當時朝雲亦只有三十餘歲,但與東坡在精神世界裡,卻頗為相得。此年盛夏,朝雲染於瘟疫去世。蘇軾將她葬在城西豐湖邊的山腳下(此處亦稱西湖)。蘇軾曾寫有《西江月》詞,以梅來憑悼朝雲。 然而,蘇軾卻不能在朝雲的墓前長相廝守。當權者感到蘇軾太快活了。傳說是由於蘇軾的一首灑脫的詩引起的。蘇軾詩雲:
白頭蕭散滿霜風,小閣藤床寄病容。
報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鍾。
(《縱筆》見《蘇軾詩集》P2203)
當政者章敦(字子厚)當年曾是蘇軾的好友,如今卻是東坡的政敵。他讀到此詩,頗感不悅,說「蘇子瞻尚如此快活耳!」於是有了再貶海南儋州的命令。 這次被貶的以蘇軾為首的元黨人,都被貶到了最險惡的偏遠之地。史載是當政者根據每人的名字來決定其貶謫之地。蘇軾字子瞻,因貶儋州,子由貶雷州,黃庭堅字魯直,貶宜州。當時,一位測字先生曾經預測:子由所在之雷州,頭上有雨水,情況最好,子瞻的儋州有人在,也可生還,唯有魯直的宜州,宜字去頭,恐怕性命難保。後來,果然都一一應驗了。

7、很多人都推崇蘇東坡的養生之道,那麼蘇東坡是如何養生的?

在現代社會中有很多人都推崇養生,並且養生的人群越來越趨向於年輕化。那麼你們知道嗎?古代的大文學家以及美食愛好者蘇東坡也熱衷於養生,而且他把認為有助於養生的經驗都記錄在了《東坡志林》中,這些養生經驗非常貼近生活。 

蘇東坡曾經給朋友寫了一個從戰國流傳下來的養生方子,在蘇東坡看來這非常的有效,因此在養生方子裡面提到了四種方法。第一就是無事以當貴。意思就是說在沒有什麼事情會讓你覺得比養生更重要了。第二就是早寢以當富。在蘇東坡看來早睡是一種財富,所以提倡早睡。第三個就是安步以當車。也就是說少坐車,要多步行。最後就是曉食以當肉。意思就是說晚一點吃飯,餓了就把吃的食物都想成肉,這樣就能夠非常有食慾。要知道蘇東坡有一段時間是非常窮的,非常缺乏食物,所以其中的第三條、四條對他非常的重要。 

其次蘇東坡對喝水也有一定的研究。在蘇東坡看來,雨水是可以泡茶,長期服用這樣的水是能夠有長生之效。所以在蘇東坡的院中有很多盆盆罐罐,這些都是用來接雨的。

最後就是喝茶,蘇東坡對喝茶也有新的認識。在蘇東坡看來,喝茶雖然可以解膩消煩,但是不能泡濃茶,要不然會損傷脾胃。所以說他覺得飯後喝濃茶只是用來漱口,而且漱口茶沒有必要用那些高檔茶。

8、蘇東坡著有養生專著《東坡養生篇》,蘇東坡的養生之寶是什麼?

宋代蘇軾是北宋文壇領袖,同時又是美食家兼食療專家,著有養生專著《東坡養生篇》等書。他到老年仍保持身體健康。

蘇軾在著作中記述,他身體健康、腰腿壯健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他十年如一日地堅持食用煮熟的芡實,因此才上了花甲之年,依然才思敏捷,健步如飛。

蘇東坡研究的芡實吃法頗為奇異:

時常取剛煮的芡實,放入口中,緩緩含嚼,直至津液滿口,再鼓漱幾遍,徐徐咽下。他每天用此法吃芡實數十粒,日復一日堅持不懈。

蘇軾還鍾情芡實粥,每日一碗,將其作為自己的食療佳品,他說:「粥既快養,粥後一覺,妙不可言也。芡實,別名雞頭米、雞頭苞等。芡實是《黃帝內經》中記載的上品葯材,也是常用的葯食兩用葯材。

《神農本草經》說芡實有「補中,益精氣,強志,令耳目聰明」的功效。

常吃可健身體,強筋骨,耳聰目明。吃芡實時宜慢火燉煮、細嚼慢咽。一次不能食用太多,方能起到充養身體的作用。中老年人一般很喜歡喝粥類食物,米粥的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特別是放些有滋補作用的原料做的米粥效果會更好,芡實煮粥就非常好,如果在搭配上薏米和山葯就味道更好了,滋補的功效也會更強。

大家都知道冬季節比較乾燥,芡實可以潤燥但是又不寒涼,尤其是芡實粥很滋補,特別適合在秋冬季吃。

9、電視劇蘇東坡?

蘇軾(別稱蘇東坡、蘇仙,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1]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10、蘇東坡開的葯方?

一斤生薑半斤棗,二兩白鹽三兩草,丁香沉香各半兩,四兩茴香一處搗。煎也好,泡也好,修合此葯勝如寶。每日清晨飲一杯,一生容顏都不老。」

與蘇東坡養生集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