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常吞咽自己的口水有什麼好處?
人體有一道「起死回生」的機關:那就是口水。口水,在中醫上被稱為金津玉液。《素問·經脈別論》中說:「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意思是說,津液經過胃、脾、肺,散布到全身的所有血管當中。
口水,是上天恩賜的天然抗癌因子
唾液裡面含有天然的抗癌因子,這是上天賜給我們的啊。如果你身上有一些會助長癌細胞生長的條件,唾液就可以對癌細胞造成威脅甚至殺滅。所以,中醫自古以來很重視唾液養生法,就是這個原因。
俗諺有雲:「口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唾液既然有如此神效,又無須他求,那麼,只要人們每天依法炮製,持之以恆,自可永保健康美麗,何樂而不為呢?
口水能讓人起死回生?來看看這位老中醫的故事
有一位老中醫,現在已經九十多歲了,仍然身康體健。這位老中醫57歲的時候,死神盯上了他。他被確診為高血壓、冠心病、快速性心房纖顫、眼底Ⅱ期動脈硬化。老先生的病情非常嚴重,躺在床上一動也不能動,每次只要稍動一下,心臟就會劇烈跳動,好像快要蹦出來一樣。家人找了很多國內當時的知名專家前來會診,這些專家在了解了他的病情後,都得出了個安慰性的結論:聽天由命吧!
老先生說:「雖然病得那麼重,我仍然對生命充滿了渴望,仍然不相信自己會就這樣死去。」回到家後,我躺在床上,不停地反思。我想起了初學中醫時父親教導我的一句話:「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內因是變化的根本,外因是變化的條件。」這句話不好理解,打比方說,人感冒時多由外寒所致,但內因在於你自己的抵抗力差,也不注意保暖,所以才引起了變化,使外寒(外因)侵襲人體引發了感冒。我認定了,患病的主要原因在於自身。
正氣內存,邪不可干
我又想起了中醫所講的「氣」。氣是人體生命的原動力,是生命延續的保障。「氣為血帥」,「正氣內存,邪不可干」,只要能增加人體的「氣循環」,就能推動「血循環」,從而增加血流,延緩疾病。
我暗自慶幸,即使我躺在床上不能動彈,還可以做「氣息調理」。於是,我躺在床上,開始慢慢地調理氣息。首先眯起眼睛,讓自己的心靜下來,然後讓自己的呼吸變得細、勻、長。每天按時練習,慢慢地我感覺自己每次呼吸後全身的血管好像都被調動了,身上竟然微微出汗。其次,為了讓自己的腦子始終保持清醒,我在調理氣息之餘還默默背誦自己所學的中醫典籍。
舌抵上齶、吞咽口水
後來,我又發現了一個小訣竅:除了鼻子可以呼吸、大腦可以記憶外,我的嘴也不用閑著。當我用舌頭抵住上齶牙齦時,口腔內的舌下腺、頜下腺、腮腺會分泌出很多津液。從現代醫學講,津液有助於改善胃腸消化功能,殺滅口腔細菌。傳統醫學認為這是「生津」,有唾液為「金津玉液」之說。
就這樣,我每天堅持「運動」。有一天,我調理過氣息後,試著想坐起來。讓我和家人意想不到的是,我竟然成功了,房顫沒以前那麼厲害,也沒有出現以前稍一動心臟就想跳出來的感覺。此後,我逐漸能下床了,能外出散步了,我也增加了其他的鍛煉。
數年後的一天,我在一本西方醫學翻譯過來的雜志中發現了一項有趣的研究:人體大小血管總長約10萬公里,可以繞地球兩周半,但人體靜止時所使用的血管僅占人體的2%~10%,我看後莞爾一笑,看來自己是把全身的血管都調動起來了。現在,我已經90歲了,除了高血壓(已經控製得很好)和輕度的膽囊炎外,什麼病都沒有。
葯王孫思邈推崇至極
其實,老先生提到的「舌抵上齶、吞咽口水」的養生方法一直為古代養生家所厚愛。他們稱口水為「金津玉液」,還給了它很多美譽,如「甘露」「神水」「長生酒」等等。葯王孫思邈更是對這種方法推崇至極。我在看《千金方》時就發現,活了101歲高齡的孫思邈在《千金方》一書中用了很大篇幅來記述這種養生方法。
仙人皇甫隆送一個「活」字,曹操得養生秘訣
在三國時代,有一位被人稱做「神仙」的人,名叫皇甫隆。他雖然一百多歲,但仍然精力充沛,耳聰目明。曹操有一天請教他,說:「你悄悄地把你的長生之法寫成文章,密封後,秘密地給我單獨送過來。」
沒想到,皇甫隆用了一秒鍾就寫好了,密封後交給曹操。曹操打開一看,絹上僅僅寫著一個「活」字。絕頂聰明的他一看就明白了,原來長壽的秘密就是「千口水」呀!
我們的身體是一個非常完美的有機整體,外邪並不會輕而易舉地侵入,我們也不會無緣無故地生病。即使生病,我們也先應該從自身找原因。
自己就是身體最好的醫生。
2、求幾首關於 養生 的詩詞
1、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步出夏門行·龜雖壽》曹操
詩中以長壽動物神龜為例,說明生老病死的規律。同時也是一曲養生之道的千古絕唱,是曹操給後世養生長壽的渡人金針!今人常用詩中「烈士暮年,壯志不已」來抒發老當益壯的胸襟。
2、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飲酒》 陶淵明
這首典型的養生詩,境與意會,物與心融,真是妙不可言。
3、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負暄閉目坐,和氣生肌膚。
初似飲醇醪,又如蟄者蘇。
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
曠然志所在,心與虛空俱。——《負冬日》 白居易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詩作中有不少是抒寫養生方法的。他的「養生方法」之一就是勤煉氣功。從詩中可以看出,白居易不但愛好氣功,而且已修煉到很高的層次。他練功時「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
4、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程顥
健身需健心,「心樂才有身樂」,樂觀曠達,內心歡樂,才能健身強體。怎樣才能「心樂」呢?北宋名家程顥他認為人的一生,即便老了,生活也應當和少年人一樣豐富多彩,以愉悅身心,歡度晚年。
5、羽蟲見月爭翻翻,我亦散發虛明軒。
千梳冷快肌骨醒,見露氣人霜逢根。——《蘇沈良方》蘇軾
宋代文學家蘇東坡一生仕途坎坷,但他卻處世達觀,淡泊名利,晚年除寄情山水外,還潛心研究醫葯,收集民間驗方,這首詩說的就是他在皎潔的月光下,站立在空曠的軒閣之中,梳發健身的情景。
他還經常練習氣功,「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便是他練習氣功時清朗精神境界的寫照。
6、惜氣存精更養神,少思寡慾勿勞心。
食惟半飽無兼味,酒止三分莫過頻。
每把戲言多取笑,常含樂意莫生嗔。
炎涼變詐都休問,任我逍遙過百春。——龔廷《攝養詩》
明代名醫龔廷賢活到92歲,他寫的《攝養詩》,是根據多年從醫治病,保健養生的實踐,歸納出的一套有關「吃喝玩樂」的科學規律。
這首詩告訴人們,別輕視「吃喝玩樂」。這四個字是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做的「大文章」,只不過歲月給每個人判的分數不同罷了。「吃喝玩樂」不是人生目的,而是保證身心健康的生活工作手段。
7、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常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得神仙。——陸游
南宋大詩人陸游,一生共走過了85個春秋。他詩中蘊含的獨特養生之道,可以使我們參悟到這位詩人的長壽秘訣,對現代人提高健康素養無疑具有現實的借鑒意義。陸游鍾情食養,清淡為主。在諸多食療方法中,陸游似乎對食粥有所偏好。
他認為豐盛的飲食會加重腸胃的負擔,粗茶淡飯為宜。粥系流質食物,老幼皆宜,味美香糯,營養豐富,易為人體消化吸收。如果在粥中加入相應的食品或食物,如蓮心、薏苡仁、花生米、羊肉、西洋參、胡蘿卜等,還有防治疾病、祛病延年的功用。
3、乾瘦無津液是什麼意思?
指人體的津液在數量上的耗傷虧少,進而導致內則臟腑,外而皮毛、孔竅失其濡潤滋養,從而產生一系列乾燥失潤的病理狀態。機體內到臟腑,外至肌膚,均有賴於津液的濡養。如感受燥熱之邪;或情志過極,動氣化火;或脾胃功能虛弱,津液來源不足;或過食辛辣食物,耗損津液;或高熱、多汗、吐瀉、多尿、失血等原因,均可引起津液生成不足或喪失太過,形成津液虧損。
常見症狀
咽干唇焦而口渴,皮膚乾燥,毛發枯槁,甚則目陷、螺癟而脈細;汗少或無汗,小便短少;大便秘結等
4、養生的生為什麼不是身
修身養性是養生的起點
早期的工程師經驗,讓我習慣於從人體設計者的角度來看人體,學習了愈多的身體知識,愈驚嘆於人體設計的完美。但是在學習中醫里談到的人體情緒反應時,發現這個部份的設計,和生理上的完美設計有很大的出入,甚至完全相反,好像是上帝故意留下的不完美部份。
『怒傷肝』是中國人都熟悉的常識,而肝傷了脾氣會更不好,更容易發怒,這也是大多數中國人都理解的常識。可是這樣的生理變化,會讓身體走入一個惡性循環圈,肝會因而愈來愈差,脾氣也跟著愈來愈壞。環顧身邊的許多老人,脾氣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愈來愈壞,愈來愈頑固,最後就出現了和肝相關的疾病。
情緒反應的這種設計和生理的設計完全相反。生理上出現了一個傷口,身體會自動的修復傷口。可是情緒上出現了傷口,身體卻故意在傷口上灑鹽,這是非常不尋常的現象。
除了『怒傷肝』會造成肝的問題之外,『思傷脾』則是眾多憂鬱症形成的原因之一,同樣的也是思傷脾,脾傷了人更容易思,憂鬱症的患者,總是不斷的往牛角尖里鑽。『悲傷肺』,肺氣虛弱的人總是特別容易掉眼淚,就像紅樓夢里的林黛玉似的,林黛玉最終就死於肺癆。另外還有『喜傷心』、『恐傷腎』等,這些情形不如發怒普遍,大多數人比較不熟悉這些反應,這些情緒的反應,也有類似的惡性循環性質。
完美的情緒設計,應該讓『怒傷肝』,肝傷了,脾氣就會好些,更不容易發脾氣,那麼肝就有機會自行修復了。『思傷脾』,脾傷了,就不再那麼容易鑽牛角尖。『悲傷肺』,肺傷了,人應該更開心。如果能這么設計,那麼這個世界的病人就會少了很多。也就是在情緒上加進和生理自愈能力類似的功能,人體就更完美了。
我相信能力強大的上帝,能夠設計出完美的生理結構,應該也有能力在情緒上做出同等完美的設計。可是為什麼要把情緒設計成這種破壞性的結構?讓大多數人都免不了掉入這個陷阱,而陷入無邊的痛苦之中。這種情緒的破壞性設計,不但使情緒很容易陷入難以回復的境地,也帶來眾多的疾病結果,使得完美的生理設計前功盡棄。
在研究人體的設計時,我始終秉持一個基本的概念-『人體的設計必定是完美的』。面對人體在情緒方面存在的破壞性設計,我猜想這和人生存在的意義有密切的關系,這樣的設計,並不是設計者的失誤,應該是蓄意設計成這樣的。這樣的設計,透露出人類存在於這個世界的主要目的和意義。
當一個人陷入了情緒的惡性循環圈,如果任其自由發展,將使情緒日益惡化,相應器官的問題也日益嚴重,最終成為不治之症。但是,有些人在陷入情緒的惡性循環圈時,及時醒悟,改正自己的習性,則有機會跳出惡性循環圈。這有點像電子游戲中的『過關』,有些人能過,有些人不能過。
原來這種破壞性的設計是一種考驗,考驗每一個人能不能經常回顧自己的行為。生了病有些人怨天尤人,情緒愈來愈壞,自然掉入惡性循環圈的陷阱之中,不能自拔。有些人則相信疾病是自己創造的,一定是自己的行為中有某些問題,自我反省、調整,改變自己的性格、脾氣,去除了疾病的原因,自然有機會跳脫悲慘的命運。
中國人講究『修身、養性』,養生必需從這里做起,沒有良好的心性,就不會有好的健康,什麼樣的性格生什麼樣的病。從這個角度來看,疾病是修身養性中非常重要的工具,生了病,才知道原來自己在性格上還有這么大的缺陷。
慢性病很像佛家所說的業力,是自己創造出來的。就算神佛願意也沒有辦法幫你改變業力,只有自己改變了,業力才會改變,惡業才會消失。沒有醫生能夠真的幫病人去除慢性病,所有的慢性病都必需病人自己改變了,才有機會痊癒。
5、吞唾養生針對的臟是?
唾液與長壽有密切關系。許多中醫書上都提到,唾液充盈又常含而咽之,能潤五臟,悅肌膚,使人長壽不老。古人十分重視唾液養生。自古以來,養生專家即視口水津液為健康的重要源泉,因此將口水神化異化,賦予它以「金津玉液」、「瓊漿玉泉」等甘霖美名。
唾液,俗稱口水,在中醫眼中,它可寶貴得不得了。中醫向來十分重視津液的保養,自古就有「津液乃人之精氣所化」的記載,認為經常吞咽唾液可以濡潤孔竅,和脾健胃,滋養五臟,滑利關節,補益腦髓,達到延年益壽的作用。
因此,在中醫養生保健十法中就有咽津一法。
6、昨晚因為無聊在網上看了點關於強迫症的東西,結果看到有人說有口水強迫症,尼瑪我就被無恥的傳染了,悲劇
強迫症有一種療法叫森田療法,類似於無為而治,也就是別把它當回事,久而久之就會減輕甚至消失。
7、養生無水森林浴什麼意思?
無水森林浴指的是到空氣清新、生態環境良好的森林公園、人造森林等一些森林環境中,利用森林中的特殊生態環境,盡情地呼吸新鮮空氣,適當鍛煉,從而增進健康、防治疾病,它是一種很好的攝氧健身運動。
8、唾液有何保健作用?
唾液有何保健作用:
幫助消化:食物進入口腔後,首先與唾液混合,形成食糜。唾液中的澱粉酶使食物中的澱粉分解為麥芽糖,進而分解為葡萄糖使食物得到初步消化。
保護消化道:唾液清潔口腔、保護牙齒,還有中和胃酸、修補胃粘膜等作用。
解毒作用:唾液與食物混合,通過口腔里的化學變化能使致癌物質毒性失靈,被譽為“天然的防癌劑”,故有“細嚼慢咽,益壽延年”之諺。也就是說,一日三餐的細嚼慢咽是攝生保健的重要一環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延緩衰老作用:吞津咽唾的確能使人健康長壽,《養性延命錄》指出:“食玉泉者,令人延年,除百病”。《延壽書》中亦說:“蓋口中津液是金漿玉醴,能終日不唾,需含而咽之,令人精氣常留,面目有光”。這些功效已被歷代養生家和氣功家的長期實踐所證實。此外,唾液還有防病治病、促使傷口癒合等作用。
專家說唾液是有止血作用的,因為口水能促進血液凝固,口內外傷或拔牙後引起出血時口水可幫助止血。因此如果嘴巴出血了,請不要使勁吐口水,應該讓唾液來止血。
還有,唾液具有潤滑的作用,口水中含有黏液素,可使口腔潤滑柔軟。而口腔的潤滑對我們進食是很有幫助的。
還有一種就是沖洗作用,唾液能把食物殘渣沖洗掉,以保持口腔的清潔衛生。因此大家不要沒事就吐口水。
首先要多喝水,可以適當泡些有生津作用的中葯飲片,如山楂、五味子、麥冬等。所謂“望梅止渴”,說的就是食物裡面最有生津功效的“梅”了。梅子性平、味酸,具有潤肺止咳、生津止渴的功效。不過從中醫辨證的角度來說,有些情況需要注意,比如胃酸過多、痰熱咳嗽、胸悶咳喘者,則不宜多吃酸性太大的食物。
9、咽唾沫有什麼好處?
唾液被我國傳統醫學美稱為「金律玉液」,又稱「華地之水」。唾液是十分寶貴的液體營養物質,一個人每天可分泌出1000-1500毫升,唾液不僅能濕潤和稀釋溶解食物,還有助於胃的消化吸收,還能殺滅進入口腔內的細菌。唾液腺分泌的液體和口腔壁上的許多小腺所分泌的粘液,在口腔里混合在一起成為唾液。正常成人每天分泌1—1.5升。據化驗分析:唾液中富含有益人體的水分、酵素、尿素、維生素B、蛋白質(粘蛋白、球蛋白)、有機物、氨基酸、硫氰酸鹽、鹼性離子和鈉、鉀、鎂、鈣,以及澱粉酶、麥芽糖酶、磷酸酯酶、溶菌酶、過氧化物酶等物質。常咽唾液的好處利於健康。古代的一些修道養生者認為,只要簡單地將舌下產生的津液有意識地一口口咽下,並持之以恆,常年不懈,便能增進生命活力,延年益壽。中醫對唾液尤為重視,認為唾液充盈者必體質較強,並根據唾液盛衰狀況來判斷疾病狀況。還可以讓面部一直潤澤,精力充沛,體格強壯。
現代醫學曾經認為唾液只是口腔的外分泌腺分泌的一種消化液。它的作用就是助消化和攪拌濕潤食物。然而近年來的研究成果表明,唾液雖然不是長命百歲的仙水,但也不僅僅只是消化液,唾液的作用功效,常咽唾液的好處:
首先是免疫功能。在研究艾滋病時,日本東北大學的清水文雄教授採集了2—40歲的22名健康人唾液樣品,各與0.5毫升含艾滋病毒的唾液混合,在37C保溫一小時,結果發現其中17件樣品有99%的艾滋病毒
已被破壞;進一步研究發現這是唾液溶菌酶起的滅毒作用。它不僅是艾滋病毒的剋星,還能殺滅進入口腔的一部分致病菌。
其次,最近發現唾液還能將多種致癌物質轉化為無害物質。日本的西岡一教授認為如果能使食物在口腔中咀嚼30秒以上.唾液中的過氧化酶、過氧化氫醇等13種酶就可基本消除食物中可能存在的亞硝基化合物、黃麴黴毒素等微量致癌物質。由此可見唾液是人體特有的抗癌劑。
再次,唾液腺還能生成多種生物活性物質以參與調節生命活動。例如唾液腺分泌的一種神經生長因子具有刺激感覺神經相交感神經生長、分化的高效能;唾液中有一種叫上皮生長因子的蛋白質,能促進表皮和上皮組織的生長。過去民間常用在創傷部位塗抹唾液的土辦法療傷。這正是無意中利用了唾液殺菌、促進傷口生長癒合的作用。現在上皮生長因子已被製成葯物用於治療多種體表損傷了。最值得一提的是腮腺能分泌一種具有調節血糖作用的激素。現已確認,腮腺是胰腺之外能使血液中胰島素水平上升的重要組織。有的專家樂觀地設想,如果找到加強腮腺這一功能的方法,也許能為糖尿病治療另闢蹊徑。
最後,利用唾液的成份及其變化的測定來監測健康狀況、診斷疾病的方法已被大量發明。由於唾液成分與血清很相似,所以唾液成分變化同樣反映疾病及健康狀況。由於唾液化驗的取樣不必抽血,方便無痛,所以很受醫生及病人歡迎。例如目前可以用唾液樣品代替血樣檢測艾滋病人相艾滋病毒攜帶者。唾液溶菌醇含量能極敏感地反映生活環境的優良與否。在衛生不良的居室居住15天,唾液溶菌酶降至正常水平的1/4。腸道蛔蟲病人的唾液二氧化碳含量升高,酸性增強,以此檢測蛔蟲病比查大便更衛生和方便。測定唾液中鈉鉀比值可以鑒別交感神經還是副交感神經張力過高。高血壓伴腎功能減退者的唾液中激肪釋放酶增加;腮腺炎、膽囊纖維化病人唾液中澱粉酶增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