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年人如何養生
多吃芹菜、豆腐,適量喝些醋,對身體有益。盡量不要吃
豬肉,動物內臟,雞蛋,尤其是鯉魚的卵要慎重。
參考資料:醫生的建議
高血壓飲食治療原則
血壓病人的飲食治療,是以減少鈉鹽、減少膳食脂肪並補充適量優質蛋白,注意補充鈣和鉀,多吃蔬菜和水果、戒煙戒酒、科學飲水為原則。
①飲食宜清淡:提倡素食為主,素食方式可使高血壓患者血壓降低。因此高血壓患者飲食宜清淡,宜高維生素、高纖維素、高鈣、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總脂肪小於總熱量的30%,蛋白質占總熱量15%左右。提倡多吃粗糧、雜糧、新鮮蔬菜、水果、豆製品、瘦肉、魚、雞等食物,提倡植物油,少吃豬油、油膩食品及白糖、辛辣、濃茶、咖啡等。
②降低食鹽量:吃鈉鹽過多是高血壓的致病因素,而控制鈉鹽攝入量有利於降低和穩定血壓。臨床試驗表明,對高血壓病人每日食鹽量由原來的10.5克降低到4.7—5.8克,可使收縮壓平均降低4—6毫米汞柱。
③戒煙、戒酒:煙、酒是高血壓病的危險因素,嗜煙、酒有增加高血壓並發心、腦血管病的可能,酒還能降低病人對抗高血壓葯物的反應性。因此對高血壓病人要求戒煙戒酒,戒酒有困難的人也應限制飲酒。
④飲食有節:做到一日三餐飲食定時定量,不可過飢過飽,不暴飲暴食。每天食譜可做以下安排:碳水化合物250—350克(相當主食6—8兩),新鮮蔬菜400—500克,水果100克,食油20—25克,牛奶250克(毫升),高蛋白食物3份(每份指:瘦肉50~100克,或雞蛋1個,或豆腐100克,或雞、鴨100克,或魚蝦100克。其中雞蛋每周4~5個即可)。
⑤科學飲水:水的硬度與高血壓的發生有密切的聯系。研究證明,硬水中含有較多的鈣、鎂離子,它們是參與血管平滑肌細胞舒縮功能的重要調節物質,如果缺乏,易使血管發生痙攣,最終導致血壓升高,因此對高血壓患者,要盡量飲用硬水,如泉水、深井水、天然礦泉水等。
益於降壓的食物
我們這里所介紹的保健食物.應該說既是大眾喜愛食用,容易找到的食物,又是性有所偏,對高血壓具有某些治療功效的食物。大致概括起來,有這么幾類:
① 葉菜類:芹菜、茼蒿、莧萊、汕菜、韭菜、黃花菜、薺萊、菠菜等;
② 根莖類:茭白、蘆筍、蘿卜、胡蘿卜、荸薺、馬蹄;
③ 瓜果、水果類:西瓜、冬瓜、西紅柿、山楂、檸檬、香蕉、水果、紅棗、桑椹、茄子;
④ 花、種子、堅果類:菊花、羅布麻、芝麻、豌豆、蠶豆、綠豆、玉米、蕎麥、花生、西瓜子、核桃、向日葵子、蓮子心;
⑤ 水產類:海帶、紫菜、海蜇、海參、青菜、海藻、牡蠣、鮑魚、蝦皮、銀魚;
⑥動物類及其他:牛奶(脫脂)、豬膽、牛黃、蜂蜜、食醋、豆製品、黑木耳、白木耳、香菇。
2、老年人養生有哪些
控脂肪 每天脂肪攝入量不得超過總熱量的30%,也不可百少於15%。高脂肪飲食可導致肥胖症、心臟病和高度脂血症。
多果菜 維生素A、維生素C和維生素E有保護身體健康的作用,每天至少應食用400克水果和蔬菜(不包括土豆)。
多纖維
含豐富纖維素的食品是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一個知重要來源。食物纖維有助於消化,保護你免得胃腸道疾病。
多進鈣 中年人應注道意補鈣。魚、杏仁、綠色專蔬菜和奶製品(脫脂奶)都含豐富的鈣,應多吃。 8.重澱粉 澱粉能保護你不受病菌感染,能預防心臟病和癌症。你的食譜上必須有麵包屬和米飯,也可每天吃80克小扁豆或土豆。
3、設計一套老年人春季養生套餐?
設計一套老年人春季養生套餐?
你可以去網上搜一套,
適合老年人的套餐,
這樣就會比較方便,
而且比較完善。
4、中老年人要如何養生
動得快活,筋骨永不老。生命在於運動。百老年人要選擇一兩項適合自己的運動度,可以激發身體活力,減緩老化,還有助於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五六十歲的中老年人,可以選擇運動量稍大的運動,比如知做操、打球、跳舞、打太極拳等,運動量以微微出汗為宜道;七八十歲的老人要適當減少運動量,最好的運動是散步,可以在下午三四點外出散步半小時,運動量以回感到輕松、愉快答為宜。天氣不好時,在家裡甩臂、彎腰、抬腿,也是不錯的運動。
5、老年養生方案怎樣寫啊?
開始寫老年人的身體特點,再寫老年人具體的養生的做法,最後做出時間安排.
6、1.提出老年人合理膳食原則2.設計一日膳食食譜(老年人)3.說明老年人營養供給的特點。跪求啊 這是作業
老年人的營養和膳食
隨著年齡增長,機體的生理功能將發生漸進性衰退。改善營養以防止早老和老年性疾病,延年益壽,成為目前老年病學中的一個重要課題。老年人在營養需求上存在以下幾個特點:
(1)熱量的需要。隨著體力活動減少和代謝活動降低,熱量的消耗也相應減少。一般活動不多的老人,每天有6276~8368千焦耳(1500~2000千卡)熱量,就足夠了。如果繼續食用不必要的高熱量膳食,可使身體過胖,並會伴發一些常見的老年病,如冠心病、高血壓病等,影響健康。
(2)蛋白質的需要。原則上應該是質量高些,數量少些。因為老年人的體內代謝過程以分解代謝為主,需要較為豐富的蛋白質來補償組織蛋白的消耗。要盡量供給生物價值較高的蛋白質,應占攝取蛋白質總量的50%以上,如豆類、魚類等可以多吃。相反,過多的蛋白質,可加重老年人消化功能和腎臟功能的負擔,如果進食過多蛋類、動物內臟,又可增加體內膽固醇的合成,對健康不利。
(3)對碳水化合物的需要。碳水化合物包括澱粉、蔗糖、麥芽糖、乳糖、果糖、葡萄糖、纖維素和果膠,除了纖維素和果膠外,其餘均可被吸收利用,它們是供給人體熱能的主要物質。食物中的糖類主要來自穀物中的澱粉。另外,食糖、水果、蔬菜等也含有少量碳水化合物。老年人膳食中碳水化合物量要低於青年人,約為300~400克,或占每日總熱能的60%~70%。如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日總熱能供給約35011.71千焦耳(8368千卡),碳水化合物應供給300~350克。老年人的碳水化合物供給量應根據個體特點而作適當調整。合並有肥胖的老年人應限制主食攝入,增加活動量。有飢餓感時應增加瓜果、蔬菜的補充。反之,不伴有肥胖的老年人體力活動量又較大者可適當增加主食供給量。同時,老年人的膳食中應注意供給一定量的纖維素和果膠,這兩種不被吸收的碳水化合物能刺激腸道蠕動。老年人運動功能減弱,腸壁肌張力降低,容易發生便秘。缺少纖維素的膳食會加重老年人的便秘症狀。
(4)對脂肪的需要。老年人體內脂肪組織將逐漸增加,過多的脂肪,不利於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及肝臟。但若進食脂肪過少,又將影響到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所以進一定量脂肪,以保持平衡膳食,也是必要的。總的原則是,要盡量選用含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的脂肪,而減少膳食中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含量,也就是多吃花生油、豆油、菜油、玉米油等植物油,而少吃豬油、酥油等動物性脂肪。
(5)對無機鹽類的需要。無機鹽類在人體內參與許多主要的生理功能,合理供給老年人身體需要的無機鹽,對他們的健康長壽也有著不可低估的重要意義。老年人對鈣的利用和貯存能力降低,易發生鈣的負平衡,長期持續性負鈣平衡是老年人骨質疏鬆發病率增加的一個重要原因,女性更為明顯。除堅持適當的運動之外,多接受日光照射,經常保證食物鈣的攝入量(每日至少攝入600毫克鈣),對預防骨質疏鬆甚為有益。牛奶含鈣量豐富且易吸收,是老年人提供鈣鹽的較好食品。對於鈉鹽,老年人應適當限制,通常每日食鹽攝入量以5~10克為宜,不得超過8克。鉀主要存在於細胞內液,老年人分解代謝常大於合成代謝,細胞內液減少,體鉀含量常減少。所以應保證膳食中鉀的供給量,每日供給3~5克即可滿足需要。瘦肉、豆類和蔬菜富含鉀。
(6)對水的需要。老年人的結腸、直腸的肌肉萎縮,排便能力較差,再加腸道中粘液分泌減少,以致大便容易秘結。老年人的飲水量一般認為每日2000毫升左右,以保持尿量1500毫升左右。
由於以上生理需要,老年人需補充足夠的營養。良好飲食習慣的養成,是身體健康的基本保證。根據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少食多餐的飲食方法較為適宜,暴飲暴食有害無益。也不宜過飢過飽,每餐以七分飽為最適合,進餐時要細嚼慢咽。飯菜要力求做到色、香、味、形俱佳,富有營養。烹調時應切碎煮爛,使其柔軟,因老年人咀嚼、消化能力稍差。飲食溫度要適宜,過粘、過甜、過酸、過咸、過於油膩或油炸的食物不宜食用。
老年人的食養原則
古人雲:"安身之本,必資於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合理的飲食,可以使人身體強健,益壽延年,而飲食不當則是導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國古代養生家都十分重視飲食的適度,在節制飲食方面均有許多精闢的論述和寶貴經驗。以下幾方面可供老人們參考和借鑒。
(一)伙食有節,忌暴飲暴食
老年人因消化能力減退,胃腸適應能力較差,暴飲暴食,不但會造成消化不良,而且還是誘發心肌梗塞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老年人飲食要有規律,盡可能少食多餐,不飢餓,不過飽,要定時定量。正如《養生避忌》中說:"故善養生者,先飢而食,食無令飽;先渴而飲,飲勿過冷。食慾少而數,不欲頓而多"。《備急千金方》指出:"飲食以時,飢餓適中"。
《壽世保元》也指出:"大渴不大喝,大飢不大食"。以上都是告誡人們應飲食有節,不暴飲暴食。此外,老年人還應養成細嚼慢咽的習慣。《養病庸言》中說:"無論粥飯點心,皆宜嚼得極細咽下"。《醫說》中雲:"食不欲急,急則損脾,法當熟嚼令細"。
(二)忌肥甘厚味
所謂肥甘厚味,就是中醫所說的膏粱厚味,一般是指非常油膩、甜膩的精細食物。這類食物脂肪和糖的含量都很高,容易造成老年肥胖。再者,過食油膩食物,對消化功能減弱的老年人來說,還可造成消化不良及胃腸功能紊亂,從而影響老人對營養的正常吸收。因此,古人對此早有論述,如《韓非子》中說:"香美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病形"。明代養生專書《壽世保元》中也說:"善養生者養內,不善養生者養外,養內者以活臟腑,調順血脈,使一身流行沖和,百病不作。養外者咨口腹之慾,極滋味之美,窮飲食之樂,雖肌體充腴,容色悅澤,而酷烈之氣,內濁臟腑,精神虛矣,安能保全太和"。所以,老年人應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膏粱厚味,以使神清體健,而達到益壽延年的目的。
(三)不可偏嗜
老年人飲食宜保持多樣化,不要偏食,偏嗜。因為各種食物都有它固有的營養素,飲食多樣化,才能保證營養平衡;
如偏食,偏嗜,就會造成某種營養缺乏而導致疾病。《保生要錄》中說:"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耽則傷而生痰;所惡之物,不可全棄,棄則臟氣不均"。《黃帝內經》中也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均說明必須合理飲食,不可偏嗜。
(四)不勉強進食
老年人的厭食,一般有生理性厭食、心理性厭食和病理性厭食等幾種,無論出現哪一種厭食,只要沒有食慾,就不要勉強進餐。積極的辦法是調整飲食,加強體力活動,保持愉快的心境,創造輕松的進餐環境,烹調出色、香、味、形俱全的、能誘人食慾的飯菜。因為勉強進食,可傷人脾胃。梁代陶弘景的《養生延命錄》曾指出:"不渴強飲則胃脹","不飢強食則脾勞"。中醫認為,脾胃是人體健康長壽的"後天之本"。所以,注意節食,保護脾胃,實是保證健康長壽的重要環節。
(五)忌怒後進食
孫思邈說:"人之當食,須去煩惱"。古人還有"食後不可便怒,怒後不可便食"之說。是說進食應保持心平氣和,專心致志,才能有利於脾胃的消化吸收。
(六)忌過冷過熱飲食
老年人宜適溫而食。過冷過熱飲食會損傷消化道粘膜,特別是食道粘膜,久之可引起食道癌。過食生冷還會損傷脾胃。
老年人還應多吃易於消化的食物,食物應切細煮軟,應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七)忌過咸,宜清淡
中醫自古以來主張老年人的飲食宜清淡,忌過咸。如飲食過咸,攝入鹽量過多,易造成高血壓病,進而影響心腎功能。《內經》中說:"味過於咸,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
"多食咸則脈凝泣而變色"。《醫論》中也說老人飲食應"去肥濃,節酸咸"。飲食除應少鹽外,還應在食物的加工上多採用清蒸、燉等方式,多吃湯、粥,少用油煎炸等烹調方法。此外,有飲酒嗜好的老人,還應忌酒。
(八)注意餐後養生
《千金方》中雲:"食畢當漱口污,令人牙齒不敗,口香"。"食飽令行百步,常以手摩腹數百遍,叩齒三十六,津令滿口,則食易消,益人無百病。飽食則卧,食不消成積,乃生百病"。明聞尤《茶箋》載:"用濃茶漱口,可去煩膩,健胃,又可堅齒"。古人的這些飲食養生原則,不僅給我們以啟示,而且也被現代科學證明,是行之有效的保健益壽良方。
三、老年人的營養素需要量
根據老年人機體形態和生理功能均已發生一系列改變這一特點,老年人的營養素及熱能供給應有別於青壯年時期,現分述如下:
(一)熱能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老年人的活動量逐漸減少,能量消耗降低,機體內脂肪組織增加,而肌肉組織和臟器功能減退,機體代謝過程明顯減慢,基礎代謝一般要比青壯年時期降低約10~15%,75歲以上老人可降低20%以上。因此,老年人每天應適當控制熱量攝入。45歲以上老年前期熱能供給標准依據勞動情況不同,男性為每日9240~12600千焦(2200~3000千卡),女性為7980~10080千焦(1900~2400千卡)不等;60歲以上老人,男性8400~10500千焦(2000~2500千卡),女性7140~8820千焦(1700~2100千卡);70歲以上老人,男性7560~8400千焦(1800~2000千卡),女性6720~7560千焦(1600~1800千卡);80歲以上老人,男性6720千焦(1600千卡),女性5880千焦(1400千卡)。
老年人熱能供給量是否合適,可通過觀察體重變化來衡量。一般可用下列公式粗略計算:
男性老人體重標准值(公斤)=〔身高(厘米)-100〕×0.9
女性老人體重標准值(公斤)=〔身高(厘米)-105〕×0.92
實測體重在上述標准值±5%以內屬正常體重,超過10%為超重,超過20%為肥胖,低於10%為減重,低於20%為消瘦,在±5%~±10%范圍內為偏高或偏低。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表明,體重超常或減重、消瘦的老年人各種疾病的發病率明顯高於體重正常者。因此老年人應設法調整熱量攝入,控制體重在標准范圍內,以減少疾病發生。
(二)蛋白質
老年人對蛋白質的利用率下降,維持機體氮平衡所需要的蛋白質數量要高於青壯年時期,而且老年人對蛋氨酸、賴氨酸的需求量也高於青壯年。因此,老年人補充足夠蛋白質極為重要,蛋白質對於維持老年人機體正常代謝,補償組織蛋白消耗,增強機體抵抗力,均具有重要作用。我國規定老年人每日蛋白質供給量一般不低於青壯年時期,依據勞動強度不同,60~69歲老年人,男性每日供給70~80克,女性60~70克;70~79歲老年人,男性65~70克,女性55~60克;
80歲以上,男性60克,女性55克。大致相當於每日每公斤體重供給蛋白質1~1.5克,蛋白質熱量相當於總熱能的12~18%,而且要求蛋白質供給中有一半來自優質蛋白,即來自動物性食品和豆類食品蛋白質。
(三)脂肪
老年人脂肪攝入量一般以不超過總熱能的25%為宜。適量的脂肪供給可改善菜餚風味,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供給機體必需脂肪酸,為機體提供熱量,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素。但脂肪攝入過多,尤其是動物性脂肪攝入過多,可引起肥胖、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等。故老年人脂肪攝入量一般應控制在每日每公斤體重1克以下,除了各種食物中所含脂肪外,食用油的選擇應盡量少用動物油脂,而食用豆油、葵花子油、花生油等植物油。
老年人還應少食用含膽固醇過多的食品,如動物腦、腎、肝、魚子等。一般認為空腹血膽固醇水平在正常范圍內的老年人,每日膳食膽固醇以不超過500毫克為宜,高膽固醇血症的老年人則應控制在300毫克以內。
(四)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易於消化吸收,是人體最重要的能源物質,能為人體提供大約70%的熱能。老年人胰島素對血糖的調節作用減弱,糖耐量低,故有血糖升高趨勢。而且某些簡單的碳水化合物過多攝入,在體內可轉化為甘油三酯,易誘發高脂血症,所以老年人應控製糖果、精製甜點心攝入量,一般認為每天攝入蔗糖量不應超過30~50克。碳水化合物主要來源為澱粉,大部分可從糧食、薯類中獲取;其次也可食用一些含果糖多的食物,如各種水果、蜂蜜、果醬等。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一般應占總熱量的50~60%。
(五)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對於老年人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因為老年人消化系統功能減弱,平滑肌緊張性降低、蠕動緩慢,故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便秘的發病率增高。而適量的膳食纖維攝入可刺激腸蠕動,能有效地防治老年性便秘。同時膳食纖維還有防治高血脂、膽石症、結腸癌以及降血糖等功效。因此,老年人的膳食要注意攝入足夠的膳食纖維,在每日膳食中應安排一定數量的粗糧、蔬菜及水果。
(六)維生素
1.維生素A:維生素A能維護上皮組織健康,增強抗病能力,具有抗癌作用,對於老年人保持健康十分重要。由於富含維生素A的食品,如動物肝臟、蛋黃、奶油等,同時也是含膽固醇較高的食品,而膽固醇的攝入量對於老年人則是需要加以控制的,從而也應限制維生素A的攝入。為了解決這一矛盾,從食物上可選擇一些含有胡蘿卜素的黃色或綠色蔬菜,因為胡蘿卜素在體內可轉變成為維生素A;另外,也可口服維生素A膠丸,每周2次,每次1丸,每丸25000國際單位,但切忌過量,以免中毒。
2.維生素D:維生素D缺乏可引起老年性骨質疏鬆症,妊娠分娩次數較多的老年婦女,因維生素D缺乏引起骨質疏鬆症的更為常見。老年人的含維生素D的食物供給量應高於青壯年時期,我國規定每日10微克(400國際單位)。由於皮膚中含有維生素D的前身物,經陽光紫外線照射後可轉變為具有生物活性的維生素D3,故提倡老年人適當增加一些戶外光照時間,這樣,一般不會發生維生素D缺乏。有些需口服維生素D制劑者,須當心因體內排泄較慢,容易發生蓄積中毒的問題,故一般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3.維生素E:脂質過氧化物的產生,能損傷細胞膜,使衰老過程加速發展。維生素E是一種有效的抗氧化劑,能減少體內脂質過氧化物的產生,穩定生物膜結構,對機體具有保護作用。根據組織細胞學研究,人體細胞從發生到死亡,大部分細胞可分裂50次,每次分裂周期大約2.4年,所以人的自然壽命應為120年左右。體外細胞培養試驗證明,維生素E可使細胞分裂次數增至120次以上,且使細胞保持比較年輕的狀態,因此認為維生素E具有抗衰老、延年益壽的作用。隨著年齡增長,細胞內脂褐質(老年色素)增多,其它組織也會發生脂褐質沉著,維生素E能消除脂褐質並改善皮膚彈性。此外,維生素E還具有降低血膽固醇濃度、抑制動脈粥樣硬化發展的作用,還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具有抗癌功能。我國規定老年人維生素E每日供給量標准為12毫克,各種植物油是其最良好的來源。口服維生素E制劑,一般認為每日劑量小於300毫克,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安全的。
4.維生素C:維生素C是一種具有廣泛生理作用的營養素。它能增強機體免疫力,增強機體對傳染性疾病的抵抗力,既可用於防治感冒,又具有防癌作用;維持毛細血管的完整(如維生素C缺乏可引起壞血病,出現牙齦、皮下出血);促進鐵的吸收,對缺鐵性貧血有輔助治療作用;具有解毒功能,能拮抗組織胺和緩激肽,防止過敏性和結締組織病的發生;參與脂肪代謝調節,促進血膽固醇轉化,使血脂下降。臨床上維生素C廣泛應用於高脂血症、克山病、風濕病、出血性疾病、肝膽疾病、過敏性疾病、結締組織病、化學性中毒等病症治療。因此,維生素C對於老年人保持身體健康和防治疾病十分必要,特別是老年人由於消化吸收功能減退,體內血漿和白細胞內維生素C含量均明顯下降,故給老年人補充充足的維生素C更顯得重要。我國規定老年人每日膳食維生素C供給量為60毫克,故應經常進食足量的新鮮蔬菜及水果,若能每日增服100~200毫克維生素C片劑,可能會對老年人保持健康和防治疾病產生更好的效果。
5.硫胺素:老年人對硫胺素的需要與一般成人相似,但由於硫胺素在穀皮、谷胚中含量較多,所以喜食精白米面且飲食單調的老年人,易發生硫胺素缺乏症。患者可出現浮腫、肢端發麻或感覺遲鈍以及心音異常等。因此,老年人膳食不宜過於精細,適當吃點粗糧可調劑伙食並有利於預防硫胺素缺乏。還要注意硫胺素的其它食物來源,使飲食多樣化。要注意煮粥勿加鹼,防止硫胺素被過多破壞。食物中粗糧、豆類、花生、瘦豬肉、肝、腎、心以及酵母中均含有豐富的硫胺素,市售谷胚、麥片類食品也是硫胺素良好來源。我國規定老年人硫胺素每日膳食供給量為1.2毫克。
6.核黃素:脂溢性皮炎和陰囊炎是核黃素缺乏的常見症狀。核黃素在食品中分布不廣,只集中於肝、腎、乳、蛋黃、紫菜、口蘑、鱔魚等少數食品中,而且在烹調過程中核黃素還易損失破壞,故老年人應注意補充核黃素。我國規定老年人每日膳食核黃素供給量為1.2毫克。
7.尼克酸:尼克酸缺乏可發生癩皮病,表現出皮炎、腹瀉、痴獃等症狀。尼克酸具有擴張末梢血管和降低血膽固醇作用,可用於治療高脂血症、缺血性心臟病、動脈硬化等疾病,因此尼克酸對於老年人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的營養素。尼克酸供給量可按每供給1千卡熱量提供尼克酸5毫克。尼克酸含量較多的食物有肝、瘦肉、花生、豆類、粗糧及酵母等,但玉米中尼克酸為結合型尼克酸,不能為機體吸收利用,食用時可適當用鹼處理,使結合型尼克酸轉變為游離型,方可為機體所吸收。
(七)無機鹽與微量元素
1.鈣:老年人常因胃酸分泌減少、胃腸機能減退,使鈣的吸收減少,加上體內代謝過程中對鈣的儲存及利用能力下降,常發生鈣負平衡狀況。隨著年齡增長,骨組織的重量逐漸減少,大約每10年男性骨質可減少4%,女性可減少8~10%,常發生骨質疏鬆症,特別是高齡老人及分娩次數多的老年婦女中更常見,嚴重者易發生骨折。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及惡化,老年人每日膳食應注意攝入一些含鈣豐富的食品,如牛奶、大豆及豆製品、芝麻醬、木耳、海帶等,並且經常曬太陽使皮膚中7-脫氫膽固醇轉變為維生素D3,以促進鈣的吸收利用,必要時還可口服鈣制劑、骨粉和維生素D制劑。
我國規定老年人每日膳食鈣供給量為600毫克。
2.鐵:老年人對鐵的吸收利用能力下降,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缺鐵是世界性的老年營養問題。而食物鐵的吸收率較低且受許多因素影響。植物性食物中的鐵吸收率一般低於10%,膳食中植酸鹽、草酸鹽的存在以及胃酸缺乏時均可影響鐵吸收。動物性食物中的鐵一般多為血紅素鐵,可直接被人體吸收,吸收率高於植物性食物且影響因素較少,一般吸收率可達20%左右。含鐵較豐富的食物有大豆及其製品、黑豆、豌豆、芥菜、香菜、桂圓、豬肝、腎、烏魚、蝦子、淡菜、芝麻醬等。此外,炒菜時宜選用鐵鍋,世界衛生組織出於預防缺鐵性貧血的考慮,向世界建議推廣應用中國鐵鍋。
3.鋅:老年人缺鋅時可致味覺失靈,嚴重時可使心肌梗塞、慢性腎炎、關節炎等疾病的發病率增高,故老年人應注意膳食鋅的補充。含鋅量相對比較豐富的食物有瘦肉、魚類、豆類及小麥,尤其是麩皮中含量較高,所以膳食不宜過於精細。必要時亦可口服10%硫酸鋅溶液。
4.氟:氟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飲食中氟的攝入不足,易致齲齒,對老年人則易導致發生骨質疏鬆症。氟在糧食及蔬菜中含量不高,許多地區飲水中含量也很低,但茶葉中含氟量較高,故提倡老年人適當飲茶,可減少老年人骨質疏鬆症的發病。
5.鈉:人體鈉主要來自食鹽中的氯化鈉,一般情況下不易發生缺乏。但鈉攝入過多卻危害很大,攝食過鹹食物可能因鈉在體內過多瀦留,導致循環血量增加,易誘發高血壓、心臟病及浮腫等疾患。故老年人應控制食鹽攝入,每天攝入量最好控制在10克以下,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的老人則應把食鹽攝入量控制在每天5克以下,盡量少食含鹽較多的鹵製品、咸腌食品。
6.其它:鉻是體內葡萄糖耐量因子的重要組成成分,與葡萄糖耐量有關,還能降低血膽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有利於防治動脈粥樣硬化,故老年人應注意膳食鉻的補充,含鉻豐富的食物有啤酒、粗製糖、黑胡椒、瘦肉等。
硒與心肌代謝有關,缺硒會引起心肌損害及使某些腫瘤發病率增加。老年人對硒的補給不容忽視,含硒量相對豐富的食品有瘦肉、干豆等食品。
鉀是細胞內液中主要的陽離子,與心肌的正常生理功能關系密切,膳食中應有足夠的鉀供給方能滿足機體需要。老年人體內含鉀量較低,須注意從膳食補充。富鉀食品主要有各類水果和蔬菜。
(八)水
老年人細胞內液量減少,同時老年人飲水慾望減退會加重體內水分的不足,故老年人應養成飲水習慣,每日攝入水量應控制在2000毫升左右。從膳食安排上應適當增加一些湯、羹類食物。正確的飲水方法應是少量多次。清晨飲適量開水,有利於刺激食慾、促進循環。
7、人到老年養生最為關鍵,老年養生應該怎麼做?
隨著老年人數量逐漸的增長,老年人進入晚年以後,身體的代謝率和抵抗能力都迅速的下降,人們對於老年人的健康養生也重視了起來。老年人養生要注意不要做激烈的運動、要定期定驗、飲食要清淡易消化、要注意安全等等情況。
人一旦上了年紀,人體內的臟器就會退化,腸胃的消化能力減弱,對食材中的營養成份吸收也會相應的減少,再加上年紀大了骨質中鈣質的流失非常的嚴重,所以許多老年人都非常容易患上骨質疏鬆的疾病。如果進行了激烈的運動或不留意摔倒的情況下,骨頭脆弱無法承受外界的壓力,就特別容易造成骨折的現象。而且老年人本身吸收能力不好,代謝能力又差,恢復期就會特別的長,如果治療或保養不當還會有癱瘓的可能。所以老年人的運動以輕松緩慢的運動方式為主,平時行走也要小心,行動要慢不要著急,以免對身體造成傷害。
老年人因為消化功能比較降低,所以要進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加上鈣的流失,可以多喝牛奶或適當的鈣片來補充鈣質。老年人的身體機能代謝比較慢,可以多補充些蛋白質,雞蛋就是非常好的食物,沒有熱量蛋白質又非常高,每天吃一個也不會增加膽固醇增高的危險。可以用魚類來代替肉類,因為魚肉油脂不高還有非常多的微量元素。老年人的飲食切忌經常食用高油高熱量的食物,會引起三高的疾病產生。
由於老年人的身體狀態比較弱,就算平常再怎麼注意養生,也還會有身體不適的情況發生。為了預防各種疾病,每年老年人必須定期去醫院做體驗。如果有疾病可以盡早發現,盡早治療。有許多的疾病就是發現的太遲而造成了不可挽救的局面。同時老年人還要注意休息和保持愉快的心情。
老年人的養生十分的重要,不僅僅要注意身體上的健康,還要觀察老年人心理上的健康。只要注意適當的運動、營養均衡、定期體驗、保持樂觀輕松的心情就可以做一個身體健康的百年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