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春季養生課件ppt

春季養生課件ppt

發布時間:2020-07-23 01:47:02

1、春季養生常識有哪些

1、春季養肝為首 。按照中醫的「天人相應」理論,春季養肝是綱,用適當的中醫養生方法,抓住春季養肝,維護和加強人本機體陰陽平衡。老中醫說,春季養肝在飲食上,要選甘、辛、溫之品,清淡可口,盡量不要吃不要油膩、生冷、粘硬食物。由於春季人體新陳代謝加快,因此應多選用既升發又富營養之品,如黃豆芽、綠豆芽、豆腐、豆豉、大麥、小麥、大棗、瘦肉、魚類、蛋類、花生、黑芝麻、柑桔、蜂蜜之類;由於冬季新鮮蔬菜較少,攝入維生素不足,聚積一冬的內熱要散發出去,所以還要多吃些新鮮蔬菜,如春筍、春韭、油菜、菠菜、芹菜、薺菜、馬蘭菜、枸杞頭、香椿頭等。這對於因冬季過食膏梁厚味導致內熱偏勝者,還可起到清熱瀉火、涼血明目、消腫利尿、增進食慾等作用。對於體質過敏,易患花粉過敏、蕁麻疹、皮膚病等,應禁食含異性蛋白等刺激性食物,如羊肉、狗肉、豬頭、雞頭、海腥魚、蝦、蟹之類。
2、保持心情舒朗的養生觀 春季養生小常識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穴位「太沖穴」。中醫認為春季木旺肝火盛,如果日常生活工作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脾氣大容易發火。膽紅素高是西醫的說法,在中醫裡面,就是木旺肝氣盛。有一個穴位可以緩解,在腳背上的拇指和食指骨頭交匯處,有一個穴位叫太沖穴,早晚穴位這個穴位可以平肝氣,舒郁結。不僅春季可以自己經常按摩,日常工作被老闆訓了、生活遇到不平事了,都可以按摩這個太沖穴。只要常持逢事遇物心情舒朗的養生觀,其實養生的根本目的也就達到了。
3、起居要有規律。在春天到來之時,人體陽氣漸趨於表,皮膚舒展,末梢血液供應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身體各器官負荷加大,而中樞神經系統卻發生一種鎮靜、催眠作用,肢體感覺睏倦。這時千萬不可貪圖睡懶覺,它不利地陽氣升發。為了適應這種氣候轉變,在起居上應早睡早起,經常到室外、林陰小道、樹林中去散步,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4、精神要養足。人的精神活動必須應氣候的變化。人體受季節影響最大的時候是過渡之際。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緒易導致肝氣郁滯不暢,使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發精神病、肝病、心腦血管病、感染性疾病。因此,春天應注意情志養生,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以使肝氣順達,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春天要力戒動怒,更不要心情抑鬱,要做到心胸寬闊、豁達樂觀;身體要放鬆,要舒坦自然,充滿生機。
5、要注意經常鍛煉。春季綠色植物增多,空氣中的陰離子倍增。在這樣的環境下鍛煉,有助於提高生理機能和健康水平,還有利於調節情緒,因此,宜多做些戶外活動,如做操、散步、踏青、打球、放風箏、釣魚、賞花、慢跑、打太極拳等,讓機體吐故納新使筋骨得到舒展,為一年的工作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實踐證明,春季經常參加鍛煉的人,抗菌素病能力強、思想敏捷、不易疲勞、辦事效率高。
6、要注意身體保暖。春天到來天氣轉暖,致病的細菌、病毒等隨之生長繁殖,因而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腦膜炎、猩紅熱、肺炎等傳染病更容易發生。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的中老年人,更應注意防寒保暖,以預防中風、心肌梗塞等病的發生。
7、要多補充水。春季風大,氣候乾燥,水分缺乏,應多喝白開水補充體液,增強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多飲水還可以促進腺體,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膽汁的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廢物的排除,減少代謝產物和毒素對肝臟的損害。
8、日常保健時刻牢記健康家居 春季養生在我們在健康家居中要注意的是流感、流腦的肆虐,但麻疹、猩紅熱、肺炎也是易發病,故大家要做好預防措施,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及加強鍛煉,提高機體的防禦能力。還有春季雖暖和,但別急著減衣服,因早春氣溫乍暖乍寒,如同孩兒臉, 說變就變,常有寒潮來襲。特別是老年人,氣弱骨疏,抗病力差,稍受風寒,易發宿疾。因驟冷會使血管痙攣,血液粘稠,血流速度減慢,臟器缺血,於是感冒、肺炎、氣管炎、哮喘、關節炎、偏頭痛、冠心病等便會接踵而至。故當此時,應防風禦寒,時備夾衣,遇暖易之,棉衣不可頓去。春季衣著款式應寬松舒展,純棉織品吸濕性好,暖和又貼身,是內衣的合適選料。
9、日常牢記健康家居 春季養生在我們在健康家居中要注意的是流感、流腦的肆虐,但麻疹、猩紅熱、肺炎也是易發病,故大家要做好預防措施,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及加強鍛煉,提高機體的防禦能力。還有春季雖暖和,但別急著減衣服,因早春氣溫乍暖乍寒,如同孩兒臉, 說變就變,常有寒潮來襲。特別是老年人,氣弱骨疏,抗病力差,稍受風寒,易發宿疾。因驟冷會使血管痙攣,血液粘稠,血流速度減慢,臟器缺血,於是感冒、肺炎、氣管炎、哮喘、關節炎、偏頭痛、冠心病等便會接踵而至。故當此時,應防風禦寒,時備夾衣,遇暖易之,棉衣不可頓去。春季衣著款式應寬松舒展,純棉織品吸濕性好,暖和又貼身,是內衣的合適選料。

2、春季養生知識:春補是什麼養生理念

在我國悠久的歷史中倡導:天然合一、順應天時,人們應當順應季節的變換。在什麼季節做什麼事,在春季養生中,通過食補等方式喚醒身體的活力,這樣才能健康長壽,下面就帶你介紹一下。

 春補是一種提倡在春季積極進補身體的養生理念。有觀點認為,春補比冬補更有益人體的健康。傳統的觀點一直認為,冬季是收藏的季節,比較適宜進補。但從新興的基因學說提出了「冬補不如春補的觀點。」他們認為,通過春補可以將細胞中的廢物更換成「活力之物」,從而實現人體結構的全面更新。
方式
食補
春季人體細胞代謝旺盛,所以營養供給也應充足。應根據自身的特點應制訂一個科學合理的膳食計劃,每天喝1杯牛奶,可以多吸收3克的蛋白質,這對增強體質、健康骨骼和牙齒都大有裨益。除了喝牛奶外,還應注意攝取優質蛋白質,如魚、雞蛋、大豆及豆製品。
春天是新鮮果蔬大量上市的季節,每天都應吃些蔬菜、水果,總量不少於500克。主動飲水可以有效地降低血粘度,起到「內洗滌」的作用。同時,還要注意食量的調控。早餐喝一碗米粥,吃一些麥片,一個雞蛋等食物。豐富的早餐能為身體提供所需的能量。晚餐吃得少,可以減少脂肪的儲存和堆積。

氣補

春回大地空氣中的負離子增多,人體內的新陳代謝活動也趨於旺盛。經常到郊外、海灘、湖畔、山巔去走一走,既能一解冬日的悶郁,又能呼吸新鮮空氣,實為春季養生的妙法。古人早有春季郊遊、遠足的習慣,實踐證明,這樣可以為人們全年的健康打下良好的體質基礎。

動補

如果你在冬季因畏於嚴寒而沒能堅持鍛煉,到了春季應該以實際行動來改正這一「生活錯誤」。鍛煉時要盡量讓全身的每一個關節、每一塊肌肉都活動起來,但運動量要適當,微汗即止,不必氣喘吁吁。

靜補

現代社會竟爭激烈,生活節奏較快,不少人感到「活得很累」,故而每天也應要有一段靜補的時間。可獨處靜坐,可以閉目調息,可以聆聽音樂,只要達到身心皆靜的目的即可。

心補

快樂和歡笑能夠有效地調節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的功能,使體內各項生理活動和諧合拍。春季快樂還有「下半年效應」,有利於在一年之中都能保持樂觀的情緒。

葯補

身體發生疾病的時候,要根據體質情況來考慮葯補。由於春季人體細胞比較活躍,此時葯補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當然,春季葯補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3、春季養生法則

都不知道你說的是年輕人還是中老年···先給你中老年的吧! (一)老人春季養生五忌一、忌睡眠過多 春天人易犯困,有些老年人有睡懶覺的習慣。中醫認為「久卧傷氣」。因為久卧會造成新陳代謝下降,營養障礙,氣血運行不暢,經脈僵硬不舒,身體虧損虛弱。因此,老年人在春天要早睡早起,一般每天睡足八小時就夠了。

二、忌懶於活動 春光明媚,正是老年人走出家門參加健身活動的大好時光。常到戶外活動,可以盡情地呼吸新鮮空氣,盪滌體內污氣,增強心、肺功能,可以舒適地沐浴和煦陽光,殺死皮膚上的細菌、病毒,增強機體的免疫力。

三、忌衣著不當 春天氣候多變,忽寒忽暖。因此,老年人不要過早脫棉衣,而應適當「捂」一段時間,以便身體各個器官能夠適應。這樣可以防止受涼感冒,從而免除誘發肺炎、肺氣腫、肺心病的危險。

四、忌生冷食品 在春天老年人宜多吃些富有營養而又容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不吃或盡量少吃生冷食品,以免刺激胃腸引起疾病。胃寒者早晚喝點薑糖水,有禦寒暖胃和防止感冒的雙重作用。

五、忌四處串門 春天是呼吸道傳染病的多發季節,老年人由於免疫力差,所以容易感染。在疾病流行期間,老年人不要頻繁出入商場、影劇院等人多的公共場所。每天吃幾瓣生大蒜或在室內熏蒸食醋,均有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良效。(二)春季養生「三不」原則中醫認為,立春後人體內陽氣開始升發,如能利用春季,借陽氣上升、人體新陳代謝旺盛之際,採用科學的養生方法,對全年的健身防病都十分有利。以此為依據總結出的中老年人春季養身「三不」原則,希望能給廣大會員讀者一些啟發。一、不「酸」春季飲食應「省酸增甘」,因春天本來肝陽上亢,若再吃酸性食物,易導致肝氣過於旺盛,而肝旺容易損傷脾胃,所以,春季飲食忌「酸」。酸性食物有羊肉、狗肉、鵪鶉、炒花生、炒瓜子、海魚、蝦、螃蟹等。宜食用甘溫補脾之品,可多吃山葯、春筍、菠菜、大棗、韭菜等。二、不「靜」春天自然界陽氣開始升發,人體應該藉助這一自然特點,重點養陽,養陽的關鍵在「動」,切忌「靜」。老年人應該積極到室外鍛煉,春季空氣中負氧離子較多,能增大大腦皮層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防止動脈硬化。但老人春練不要太早,因早晨氣溫低、霧氣重而易患感冒或哮喘病、慢性支氣管炎,應在太陽升起後外出鍛煉。另外,春練不能空腹,老年人早晨血流相對緩慢,體溫偏低,在鍛煉前應喝些熱湯飲。同時運動要舒緩,老年人晨起後肌肉鬆弛、關節韌帶僵硬,鍛煉前應先輕柔的活動軀體關節,防止應驟然鍛煉而誘發意外。三、不「怒」春季是肝陽亢盛之時,情緒易急躁,要做到心胸開闊,身心和諧。心情舒暢有助於養肝,因為心情抑鬱會導致肝氣郁滯,影響肝的疏泄功能,也使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免疫力下降,容易引發精神病、肝病、心腦血管疾病等。(三)正確的養生之道一、節飲食養肺生津老年人由於五臟衰弱,腸胃薄弱,如果飲食生冷無節,飢飽無常,勢必傷胃犯病。因此,秋季老年人應少吃多餐,多食熟軟開胃易消化之物。二、愉悅身心,陶冶情操秋風蕭瑟,自然界凄涼的景色容易導致老年人悲觀傷感的消極情緒。因此,老年人應特別注意精神保健,可適當選擇琴棋書畫、養花種草、玩物賞鳥等文化娛樂活動,以愉悅身心、陶冶情操、安度晚年。三、提高耐寒防感冒能力秋季溫差變化較大,風寒邪氣極易傷人,加上老年人抵抗力和適應能力降低,較易患感冒、肺炎、肺心病,甚至發生心衰而危及生命。因此應注意防寒保暖,有條件的可堅持用冷水洗臉、擦鼻,甚至冷水浴,以提高耐寒防感冒能力。四、警惕秋季易發病秋季的特殊氣候特點,極易發生「秋燥咳嗽」、感冒、慢性支氣管炎發作、胃病、風濕病、哮喘及心腦血管疾病等。因此,老年人應結合自己體質情況重點防範,積極控制原發疾病,警惕秋季易發病的發生。五、加強鍛煉,增強體質秋天的氣候轉涼,是室外運動的好時機,老年人可根據個人的愛好和興趣,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選擇適宜的鍛煉項目,如散步、慢跑、做操、練拳、打球、郊遊等。

4、春季如何養生

春季的三個月,謂之發陳,是推陳出新,生命萌發的時令。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氣,萬物顯得欣欣向榮。

此時,人們應該入夜即睡眠,早些起身,披散開頭發,解開衣帶,使形體舒緩,放寬步子,在庭院中漫步,使精神愉快,胸懷開暢,保持萬物版的生機。權

不要濫行殺伐,多施與,少斂奪,多獎勵,少懲罰,這是適應春季的時令,保養生發之氣的方法。

如果違逆了春生之氣,便會損傷肝臟,使提供給夏長之氣的條件不足,到夏季就會發生寒性病變。

5、春季養生要點有哪些?

春季:萬物復甦、陽氣生發重養生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

——《黃帝內經》

春季養生要點:春天的三個月,是啟陳發新的季節,天地俱生,萬物以榮。人要順應天地萬物,晚睡早起,讓體內的陽氣順應春天的氣息一起發出來,早上在庭院里寬緩地散步,以運動生陽之氣;頭發披下來,行動要和緩,頭發披下來,是疏通肝木之氣,肝屬木,是春的臟象,肝木的性質就是要疏達,不能郁結。春天來了,萬物復甦,百花吐蕊,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我們就應該藉助春天的生機,長養自己的生氣。多與大自然接觸,對改善肝臟功能及全身心的健康十分有益。

祖國醫學認為,「人卧血歸於肝」,「人動則血流於諸經」,經過伸懶腰,血液循環加快,全身肌肉關節得到了活動,睡意皆無,頭腦清楚,並激發了肝臟功能,符合春季養肝之道。同時,伸懶腰時可使人體的胸腔器官對心、肺擠壓,利於心臟的充分運動,使更多的氧氣能供給各個組織器官。由於上肢、上體的活動,能使更多的含氧血液供給大腦,使人頓時感到清醒舒適。五臟有了生氣,生命才能旺盛,人才有活力。

在寒冷的冬季里,人體的新陳代謝,藏精多於化氣,各臟腑器官的陽氣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而入春後,應加強鍛煉。春天是體質投資的最佳季節。俗話說得好:「春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春天懶一懶,多喝葯一碗。」由此可見,春季運動在養生中的作用。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運動健身,既可補充冬季寒冷之氣所消耗的陽氣,又能供奉將要來臨的夏暑炎熱之氣消耗的陰津。春煉不應簡單選擇高強度的劇烈運動,以免由於過度活動反而損耗人體陽氣。散步,放風箏,釣魚都是比較好的運動項目。

春季的日出之後、日落之時是散步的大好時光,散步地點以河邊湖旁、公園、林蔭道或鄉村小路為宜,因為這些地方空氣中負離子含量較高,空氣清新。散步時衣服要寬松舒適,鞋要輕便,以軟底為好。散步時可配合擦雙手、揉摩胸腹、捶打腰背、拍打全身等動作,以利於疏通氣血,生發陽氣。散步宜緩不宜急,緩步而行,全身鬆弛,手臂自然擺動,手腳合拍,利於呼吸和諧,心怡神悅。散步不拘形式,宜以個人體力而定速度快慢,時間的長短也要順其自然,應以勞而不倦,見微汗為度。

春天放風箏是一種集休閑、娛樂和鍛煉為一體的活動。放風箏時,通過手、眼的配合和四肢的活動,可達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強身健體的目的。中老年人在放風箏時要注意保護頸部,頭頸不要長時間後仰,而應後仰與平視交替,以平視為主。放風箏最好2~3人一起,選擇平坦、空曠的場地。

在緊張工作之餘,離開嘈雜的城區,來到幽靜的曠野,屏息靜氣地拋鉤垂釣也是春季非常好的鍛煉方式。一邊呼吸著沁人心脾的新鮮空氣,一邊欣賞著青山綠水、白雲藍天的美好景色,不時還有魚兒上鉤,使人感到無比舒暢,悠哉樂哉。

明代醫學家李時珍認為垂釣能解除心脾燥熱,可以去除雜念,舒緩神經。釣魚時要求腦、手、眼配合,靜、意、動相助,置身於此,種種雜念均棄於九霄雲外。它對提高人的視覺敏感和頭腦反應的靈敏性都起到了積極作用。尤其是春天垂釣,有美麗的景色和新鮮的空氣相伴,是一種很好的自然療法。因此有人說「湖邊一站病邪除,養心養性勝葯補」。

6、春季養生小知識

春季適當晚睡早起,平日要在庭院里經常大步行走,將頭發散開,使衣物寬松,情緒上保持開朗豁達,減少爭zd斗、發怒等激動情緒,不要斤斤計較,多與人為善,這才符合是春季的養生規律。
中國民俗認為在春季人體健康狀況在這個時期也容易出現一些波動。如果能正確地按照養生規律來安排飲食起居,就會起到明顯的保健效果。
「多活動」被列為春季養生保健之首。中醫認為,春季五行為木,肝與之對應,而肝臟與人的內情緒直接相關。春季氣溫上升,體內陽氣升發,人們的情緒容易激動,尤其是中老年朋友常常呈現出易怒、急躁、血壓升高、頭暈等症狀。此時可通過適當的活動將負面情緒發泄出來,例如大步走、登山、遠足等,都可以使人身心調暢,神清氣爽。同時,自然界春季的特點在於所有的生命都在涌動,打破冬季沉悶的蟄伏,順應著天地升發的陽氣拚命生長。冬天久居室容內所致的氣血積郁,在春暖花開時節可以得到清除,老年朋友若多多進行戶外運動,更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加快體內廢物排出,促進氣血循環,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

7、春季如何養生?

與春季養生課件ppt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