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養生堂熟地粥

養生堂熟地粥

發布時間:2020-07-23 01:01:14

1、問題:九蒸九曬熟地黃怎麼吃?

建議直接食用,每天不超過12克(5-6粒為12克左右粒,腸胃不好的減半),一次2-3粒(5歲以上兒童減半,5歲以下三分之一);亦可以泡水或泡酒喝;或者煲湯燉肉的時候也可以放一些滋補。
熟地的相關菜餚
一 熟地羊肉湯 主料:羊瘦肉700克 輔料:熟地黃30克、當歸15克、黃芪30克、干棗10克、姜10克、味精2克、白砂糖3克、雞精2克。
做法:1、將洗凈的羊肉切成小塊,用開水焯一下,除去血沫。
2、羊肉塊放入盛有適量清水的鍋內,放入生薑、熟地黃、當歸、黃芪,用文火煲三個小時左右。
3、放入大棗,加入糖、鹽、雞精、味精,攪拌均勻,再用文火煮十五分鍾左右即可。
二 熟地粥 主料:糯米40克 輔料:熟地黃30克、陳皮10克
做法:1.將熟地黃用紗布包紮,加水500毫升,放沙鍋內浸泡片刻煮沸數次。
2.待葯汁呈棕黃色,葯香撲鼻,漸轉為文火,放入粳米及陳皮末烹煮。
3.待米仁開花,呈稀薄粥,去掉熟地黃即可。
三 女人補血第一湯:四物湯 材料:熟地黃15克、當歸10克、川穹10克、白芍10克、清水1000毫升
做法:1、鍋里放入全部材料,蓋好以大火煮滾;2、之後轉小火煮一小時即
用法:早晚空腹飲用,任何溫度都可以,但是葯材煮過後最好不要放置隔夜再煮。

2、熟地粥有哪些營養價值?

熟地粥的營養分析:糯米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索B2、煙酸及澱粉等,營養豐富,為溫補強壯食品;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止虛汗之功效,對脾胃虛寒,食慾不佳,腹脹腹瀉有一定緩解作用;糯米有收澀作用,對尿頻,盜汗有較好的食療效果。

3、熟地的簡單吃法

取坐位或仰卧位,以肚臍為中心,單手或雙手交替循腹部做環形揉摩。以右手操作為例,即著掌於上腹部,經左腹部至小腹下部,再上右腹達上腹部,向下揉摩到中腹部,以掌心對肝臍。左手則反其方向操作。雙手各10餘次即可。

4、請問中葯熟地怎麼吃最補?

熟地
又名熟地黃、伏地、酒壺花、山煙、山煙、山白菜。處方名:熟地黃、熟地、大熟地
性味歸經:味甘,性微溫。歸肝、腎經。
功能主治:具有補血滋陰功效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失眠,月經不調,崩漏等症。可用於腎陰不足的潮熱骨蒸、盜汗、遺精、消渴等,如六味地黃丸。補精益髓功效用於肝腎精血虧虛的腰膝酸軟,眩暈耳鳴,須發早白等。
葯用時可煎服,10~30g。
葯膳:地黃花粥、生地黃粥、百合地黃粥
方劑:清營湯、青蒿鱉甲湯、四生丸、增液湯、六味地黃丸

補血類葯粥|方5 熟地粥
粥方組成:熟地10克,大米100克,白砂糖適量。
煮制方法:將熟地擇凈,切細,用清水浸泡片刻,而後同大米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為稀粥,待熟時調入白砂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2劑。功 效:養陰補血,益精明目。
適 應 症:適用於氣血虧虛,腎精不足引起的頭目眩暈,視力下降,記憶減退,耳鳴耳聾,腰膝酸軟,須發早白,盜汗遺精,消渴口乾,腸燥便秘及女子月經不調,崩漏,不孕等。
粥義解說:熟地,又名大熟地、熟地黃,為玄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黃的根,經加工泡製而成,通常以酒、砂仁、陳皮為輔料,經反復蒸曬,至內外色黑,油潤,質地柔軟粘膩、切片用。
中醫認為,熟地性味甘、微溫,入心、肝、腎經,有滋陰補血,明目益清之功,本品味甘質潤,為臨床補血要葯,常用於血虛萎黃及陰虛諸症。《珍珠囊》言其"補血氣,滋腎水,益真陰,去臍腹急痛,病後脛腰酸痛"。《本草綱目》言其"填骨髓,益精血,長肌肉,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利耳目,黑須發,男子五勞七傷,女子傷中胞漏,經候不調,胎產百病"。葯理研究表明:熟地含梓醇地黃素,維生素A類物質,糖類及氨基酸等,中等量的地黃流浸膏對蛙心有顯著強心作用,對衰弱的心臟更為顯著,並有利尿作用及輕微降血糖作用。煮粥服食,對血虛諸證,誠為要方。 注意事項:
1.地黃因炮製不同而有鮮地黃、乾地黃、熟地黃之分。鮮、乾地黃均甘苦而寒,以清熱涼血養陰為主,鮮地黃偏於清熱涼血,乾地黃偏於滋陰涼血;熟地黃性味甘溫,功專補血滋陰,益精生髓。使用時應予注意。
2.本品性質粘膩,有礙消化,凡食少便溏,脘腹痞滿及痰濕素盛者不宜選用。

熟地歸芪羊肉湯
【用料】 熟地黃30克,黃芪25克,當歸頭15克,白芍15克,生薑3片,紅棗5枚(去核),羊肉500克,陳皮10克。

【製作】 將全部用料洗凈,羊肉切塊、用油鍋以熱油稍炒去膻味,放入砂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煲3小時,調味即可。飲湯吃羊肉。

【功效】 補血益氣、固本養顏。用於貧血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怔忡、腰酸乏力、面部色斑等。

5、熟地和什麼一起煲湯好

生地性寒,可涼血清熱、滋陰補腎、生津止渴,常用於治療骨蒸癆熱、咽喉燥痛、痰中帶血等症。由生地為主製成的六味地黃丸,就是著名的補腎良葯。 生地製成熟地後,葯性由寒變微溫,其功能也發生變化,成為補血葯。熟地配當歸、白芍、川芎就是大名鼎鼎的「四物湯」,常用於治療血虛症。熟地配白芍能養肝,配柏子仁可養心,配龍眼肉能養脾,配麻黃則通血脈。但熟地滋膩滯脾,有礙消化,故脾虛少食、腹滿便溏者不宜服用。 牛肉性味甘平,入脾、胃經,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 生地與熟地葯理作用是不同的,不可將兩葯互相替用。二者均能滋陰生津,治陰虛津虧諸症。生地長於涼血,熟地長於補血。如果你喝這道生地熟地一起煲的湯,一邊在為你涼血去痘熱,一邊在為你補血,同時配合性平的牛肉,確實是不上火的。但我覺得你想效果更好的話,可以但用生地:)看你的體質了,如果是熱性體質,大可不用放熟地。(生地和蟹同煲熱性體質清火最佳) 還有一個好辦法,就是煲生地湯的時候放十幾粒花生下去,這樣子生地既不會傷到脾胃,花生有兼能有健脾胃,清肺火的功效

6、哪種粥能讓人美容養顏效果好

粥是我們大家熟悉並喜愛的一種主要的佐餐食品,尤其在早餐中出現的頻率最多。一般情況下,可將粥分為普通粥和花色粥兩大類。普通粥是指單用米或面煮成的粥,花色粥則是在普通粥用料的基礎上,再加入各種不同的配料,製成的粥品種繁多,咸、甜口味均有,豐富多彩。以廣式鹹味粥為例,常見的如魚片粥、干貝雞絲粥、肉絲粥等。

食療葯粥是我國食粥的特色,它從醫食同源、 葯食同用的觀念出發,根據傳統營養學的理論,以各種養生食療食物為主,或適當佐以中葯,並經過烹調加工而成的具有相應養生食療效用的一類粥品,又屬於葯膳的一個組成部分,目前各種養生粥、美顏粥、輕體瘦身粥層出不窮,也各自圈粉無數。下面就簡要介紹幾種花色粥,希望對大家的選擇有所幫助。

1、甜漿粥

大米50克洗凈與新鮮豆漿500克同煮粥,加白糖少許,可供早晚餐溫熱服食。

大豆有寬中益氣,利大腸,潤澤肌膚的功效,豆漿的營養價值更為豐富,並易消化吸收。

本粥除起潤膚的作用外,對體虛久嗽、便秘等症亦有良效。

2、綠豆粥

取綠豆100克、粳米100克,加水同煮成粥,隨量食用。

綠豆味甘性寒,行十二經脈,具有清熱解毒、止渴消暑、利尿潤膚之功。粳米性涼,補脾益胃,與綠豆共用有解毒利水、潤澤肌膚的效用。綠豆還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對血脂過高的中老年人,常食頗得裨益。

3、番薯粥

取番薯100克洗凈切小塊,與粳米150克及適量水同煮成粥,作早晚餐食用。

番薯是人們常食之佳蔬。《綱目拾遺》載,番薯可「補中、和血、肥五臟」。中醫認為,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能將水谷化生為氣血,滋養榮潤面部肌膚,使人容光煥發。本粥便據其健脾胃,和氣血之功,來達到潤膚悅色之效果。

4、胡蘿卜粥

取胡蘿卜100克洗凈切小丁,與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早晚空腹食用。

胡蘿卜素有「小人參」之稱。現代醫學研究證實胡蘿卜營養豐富,除含維生素B1.B2外,還含有胡蘿卜素,可在人體內很快轉化為維生素A,能潤滑皮膚,防止皮膚老化。常食能減少頭屑,而且可生發。該粥對防止面部皮膚乾燥、老化,較為有效,也適宜於老人食慾不振或消化不良等症。

5、燕麥粥

蒸麥50克同適量水煮成粥。可供早晚餐食用。

燕麥又叫油麥、裸燕麥,性味甘平,是一種高蛋白食品,其補虛健脾營養價值很高。常食此粥,對保持皮膚彈性和抑制老年斑形成有顯著效果。

6、酥蜜粥

將粳米50克同水煮粥,將熟時,加酥油20克,蜂蜜5克稍煮即可。早晚餐食。

酥油是極好滋補品,以白羊酥為上乘。《本草綱目》記載;「益虛勞、潤肌膚、澤臟腑、和血脈。」臟腑功能失調所致消瘦、皮膚枯槁乃津傷血虛之症,陰虛損必發勞熱,熱則更加耗津,津液去,則毛折皮枯。酥油配蜂蜜,即可潤膚豐肌,還可適宜於消渴、陰虛發熱等症。

7、脊肉粥

取脊肉50克洗凈切小塊,用少許油炒後與粳米50克、適量水同煮成粥,加食鹽少許調味,早晚空腹食用。

豬肉補腎液,充胃汁,滋肝陰,潤肌膚,利二便,止消渴,起洭羸。豬脊肉的特點是色白面嫩,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B1.B2等多種具有美容作用的營養成分。本粥除體虛面色不悅之人食外,平素健康之人常喝此粥,有防皺除皺的作用。

8、熟地粥

取熟地20克用紗布包好與適量水煮20分鍾後,揀出紗包,下粳米50克煮成粥,下冰糖稍煮即可服用。本粥常食能補中氣,壯筋骨,通血脈,益精氣,和五臟,有輕身美顏,聰耳明目的作用,對肌肉消瘦者適宜。

9、棗仁龍眼粥

將酸棗仁15克、龍眼肉15克切小粒,與粳米50克一同入鍋加適量水煮成粥,加紅糖5克拌勻,作晚餐服用。二葯相配為粥,長期食用可使人容顏減皺,肌膚光滑。對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暗耗陰血所致的面容萎黃失澤及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亦適宜。老年人常食,有利於健康長壽。

10、胡桃粥

取胡桃5個取仁略搗,同粳米100克煮成粥,加紅糖少許拌勻,早晚空腹食用。本粥通過補骨益肺健脾而使氣血充盛,潤燥生津,肌膚潤澤,形體健美,烏須黑發。常食此粥不僅有潤膚之功,且有排石之能,但大便溏薄者不宜。

11、美容養顏五色粥

取紅豆、綠豆、黃豆、黑豆根據需要按1:1:1:1的比例抓取,洗凈並用清水泡一整晚; 將白米洗凈浸泡半小時,另取適量花生和紅棗洗凈備用。將已泡好的四種豆子及其他材料一同上述食材放入鍋內,加入足夠水,水、米比例約1:10(喜歡稠一點的1:8)。用高壓鍋燜熟後依個人口味加入鹽或糖即可。花生和紅棗補氣血,對女人很好,也可根據個人喜歡加入淮山、枸杞、玉米等適於熬粥的材料。此粥是通過調內來達到養生和養顏的目的,五色益五臟,紅益心,青益肝,白益肺,黑益腎,黃益脾。此粥能補氣血、延緩衰老,使肌膚去黃增白,堅持食用。

每日喝粥的好處多多,愛喝粥的朋友要記得喝粥也要取之有度,不給過量單一食之。

1.三餐不能總喝粥

這個錯誤老人常犯。適當喝粥確實有益,但不可頓頓喝。粥屬於流食,在營養上與同體積的米飯比要差。且粥「不頂飽」, 吃時覺得飽了,但很快又餓了。長此以往,老年人會因能量和營養攝入不足而營養不良。所以喝粥也要注意均衡營養。將粥煮得稠一些,配個肉菜,或在兩餐之間吃 些點心等,都能補充能量。

2.冰粥並不可取

冰粥是夏天的熱賣食品,但它不適合體質寒涼、虛弱的老年人以及孩子。冰粥喝多了不僅會使人體的汗毛孔閉塞,導致代謝廢物不易排泄,還有可能影響腸胃功能。

3.糖尿病人喝粥要適量

糖尿病患者一般更容易餓,而且粥具有消化快的特點,所以很容易讓人吃了很快又想吃;粥本身在短期內還容易被身體所吸收,導致血糖迅速升高,或者波動過大。糖尿病患者要適量喝粥,每次一小碗即可。

4.胃不好的人少喝

不少人認為粥養胃。但事實上,這種觀點並不全面。因為喝粥不用慢慢咀嚼,不能促進可以幫助消化的口腔唾液腺的分泌;而且水含量 偏高的粥在進入胃裡後,會起到稀釋胃酸的作用,加速胃的膨脹,使胃運動緩慢,這同樣不利於消化。因此胃病患者不宜老喝粥,而應選擇其他容易消化吸收的飲食,細嚼慢咽,促進消化。

以上信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7、關於一味中葯, 熟地

熟地不應該有沙的,一般從葯店買回來的熟地用沙鍋直接煎就可以了。

8、用「熟地」補身子,怎麼服用?

熟地又名熟地黃或伏地,是一種上好中葯材,具有補血滋陰功效,可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失眠,月經不調,崩漏等症,亦可用於腎陰不足的潮熱骨蒸、盜汗、遺精、消渴等症,是虛證類葯品六味地黃丸主要成分之一。

熟地性質粘膩,較生地黃更甚,有礙消化,凡氣滯痰多、脘腹脹痛、食少便溏者忌服

常用葯膳
熟地黃芪羊肉湯---氣血雙補

材料:羊肉750克、當歸頭20克、白芍15克、熟地、黃芪各50克、生薑3片、紅棗5個。烹制:羊肉洗凈切塊,用滾水拖過;紅棗去核,當歸頭切片,白芍、熟地、黃芪、生薑均洗凈。把全部用料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開後,改文火煲3小時,調味供用。

功效:氣血雙補,固本養顏。用於氣血不足而致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目眩、四肢倦怠、氣短懶言、心悸怔忡、食慾不振;或腎陽不足之腎虛肢冷、腰膝乏力、面部色斑等;或神經衰弱、貧血、腎炎及病後屬氣血不足、腎陽虧損者。

熟地味甘微溫質潤,既補血滋陰,又能補精益髓。如熟地配以當歸、白芍、川芎就是大名鼎鼎的治療血虛症的四物湯。熟地配白芍能養肝,配柏子仁養心,配龍眼能養脾,配麻黃則通血脈。熟地,來源於玄參科植物地黃的乾燥根,味甘微溫質潤,入肝腎二經,既可補血滋陰,又能補精益髓。中醫有言,女性血主其身,所以對於女人,熟地即是微溫補血的上好補葯。  

 熟地粳米粥
熟地+ 粳米=堅韌骨骼。取熟地30克,用紗布包紮,加水300毫升,放入沙鍋內浸泡片刻,用文火先煮,經過數次沸騰後,見葯汁呈棕黃色、葯香撲鼻時,漸轉為慢火。成微波形的沸騰時,放入粳米40克烹煮。待米仁開花、形成粥糜、呈稀薄粥時,去掉熟地即可食用。滋補成效:由於血虛引起的面色黃暗,骨蒸潮熱,不自覺地出虛汗,腰膝酸痛,身怠無力。  

 熟地白酒盅熟地+白酒=烏黑頭發。熟地黃120克、枸杞子60克、檀香2克、白酒1.5升,以上的葯物上葯研磨為粗粉末,用白布袋盛之,與酒共置入凈器中,浸泡14日後,開啟即可飲用。滋補成效:用於精血虧損的輔助治療,對陰虛血枯所致的須發早白也非常有效。

9、熟地粥要怎樣製作?

熟地粥:原料:糯米40克,熟地黃30克,陳皮10克。

製作:1.將熟地黃片用紗布包紮,加水500毫升,放入沙鍋內浸泡片刻煮沸數次。

2.待葯汁呈棕黃色,葯香撲鼻,漸轉為文火,放入粳米及陳皮末烹煮。

3.待米仁開花,呈稀薄粥,去掉熟地黃片即可。

用法:每日晨起空腹趁熱服食1次,10天為一療程。

功效:耳鳴調理、滋陰調理、補陽調理、壯腰健腎調理、補血調理。

10、熟地和什麼一起煲湯?

紅棗。

與養生堂熟地粥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