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司成立20周年,現在寫解說詞結尾,尋高手幫助
20年風雨兼程,讓歲月滄桑化作成熟、自信和堅強。
20年艱苦奮斗,在建功立業與迎接市場挑戰中成就夢想。
我們相信,公司的明天會更加輝煌。
下面我們請集團公司領導與在場的全體職工一起唱響 「超越夢想一起飛」
2、解說詞怎麼寫?格式!
一、解說詞的格式:
解說詞的結構分標題、開頭、主體、結尾四個部分,其結構原則與一般文章的結構原則大致一樣。主要的幾種寫作形式有:
I、描述型以時間的先後作解說的順序,對說明對象進行內在或外部的描述。人物、產品介紹、生產流程等解說多採用這種方法。
2、說明介紹型按照事物空間存在的形式,或從外到內,或從上到下,或從前到後.或從整體到局部,把事物的名稱、功用、類型、特點、關系等依次解釋明白,使觀眾、聽眾了解、熟悉。
3、分析型按照事物體的內在邏輯關系安排順序。這種內在的邏輯關系或為因果,或為遞進,或為主次,或為總分,或為並列等。
其基本方法是從一般原理到特點結論,或從一系列事實抽提出一般原理。所遵循的寫作思維方式是演繹、歸納或對比。
4、一般認識型按照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和習慣,一般總是由淺人深、由近及遠、由抽象到具體對事物體進行解釋說明。
二、解說詞的寫作要求:
1、了解解說對象,搜集有關素材這是解說詞寫作的准備階段,大量地收集有關材料,深人了解解說對象的有關知識,對其作全方位的研究,是對解說對象精確介紹、生動描述的前提。
2、抓住被解說對象的特徵和本質對被解說的事物,應認真地進行分析研究,准確地抓住它的特徵、本質和意義。
在解說中應恰當地運用對比聯想、點面結合、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等多種方法,來突出事物的特徵、揭示事物的本質、說明事物的意義。
這是保證解說質量的一個關鍵。如果解說內容流干一般,缺乏特色,則失去解說的意義。如:在進行人物解說時,要抓住感人至深的一面。
在對一些實物進行解說時,則突出其最有價值、最受人稱道之處;在進行旅遊解說時,則注意景物的生態意義、觀賞意義以及旅遊價值,讓旅遊者感到不虛此行。
3、富有審美意義,發揮宜傳作用優美的文字能愉悅心情,凈化心靈,說者娓娓道來,聽者(看者)如痴如醉,這就要求寫作者對解說對象的認識要有真知灼見,對所解說的事物,或褒或貶,愛憎分明。
對贊揚的事物,要充滿愛的感情,對否定的事物,要有切膚之恨的感情,這樣的解說才能感染聽眾,收到預期的宜傳教育效果。
4、運用准確、生動的語言解說的概念、判斷要准確,解說的用語,力求將抽象的事理形象化、高深的知識通俗化、復雜的程序簡單化、靜止的事物動態化、枯燥的東西趣味化等。
解說中還可以用一些修辭方法,以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和感染力。我們在此強調,解說詞不同於純理論描述的教科書或論文,它主要是以聽覺形式進行信息傳播的,所以應當在解說詞中多增添文學色彩。
(2)養生解說詞的結尾擴展資料:
範文例題:
幽深秀麗的巫峽《壯麗的三峽》之一:
有人說,游覽長江而沒有到三峽,就等於白跑一趟。這樣說雖然有點誇張,卻也不失為經驗之談。川江兩岸盡管也有山,也算峽谷,可是總覺得舒緩有餘,變化不足。
只有在三峽這條天然的藝術長廊里,才能飽賞一幅幅神筆繪成的山水畫卷,諦聽一曲曲萬籟交響的樂章。
三峽是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它西起奉節白帝城,東到宜昌南京關,地跨奉節、巫山、巴東、株歸、宜昌等五個縣市,全長一百九十二公里。
這三個峽的特點,歷來認為是瞿塘峽雄偉險峻,巫峽幽深秀麗,西陵峽灘多水險。可以說是各有千秋。
「瞿塘違通盡,巫峽崢嶸起。」巫峽西起巫山縣大寧河口,東到巴東縣官渡口,全長四十五公里。因它是三峽中最長的一個峽,所以又叫大峽。
古往今來,人雲亦雲,都說巫峽的特點是幽深、秀麗。要問為什麼,不一定都能回答。可是只要你游覽三峽時不是浮光掠影,而能夠細心觀察,就一定有同樣的體會。
它,峽長彎多,迂迴曲折,船行峽中,視線之內總是蒼山緊退,好像到了盡頭,等到臨近彎道時,向前看去,又是一番境界。
這樣周而復始,使人遠近莫測,就顯得特別幽深。它,山高峰多,雲霧繚繞,一座座青峰在茫茫雲海中時隱時現,變幻無窮,這才使人有秀麗之感。
唐代詩人元棋,一生寫了大t的詩,其中有兩句名詩是:
「曾經淪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這兩句名詩,由於含義深刻,已成了人們樂於引用的名言。意思是說:見過大海的人,無論多大的江河,他都不放在眼裡,看過巫山的雲煙變幻,再好的雲彩也不屑一顧。
那飄浮在巫山十二峰上的白色氣體,是煙非煙,似雲非雲,從空中鳥瞰,巫山群峰真好像是大海中的孤島。
「放舟下巫峽,心在十二峰。」游覽巫峽,人們最感興趣的恐怕就是十二峰了。這十二峰,可以說是一座山峰,一番風景,而且都各有一段誘人的傳說。可惜在船上只能靠別人的指點,約略望見九個峰的影子,有三個峰連影子也見不到。
因此,要真想領略十二峰的風光,非身臨其境不行口巫山十二峰,分別坐落在巫山縣城下游的長江兩岸,江南江北各有六座。
古人根據這些山峰的形象和風景特點,都給它們取了名字,江北有登龍、聖泉、朝雲、神女、松巒、集仙,江南有凈壇、起雲、飛鳳、上升、翠屏、聚鶴。單看這些名字,就夠吸引人的了。
十二峰中以神女峰為最出風頭,它的擬人化水平最高,又最顯眼,大量詩詞和美麗的神話傳說,都幫了它的大忙。其實若論山裡的風景,許多峰都超過了神女峰。
神女峰的對岸,有個面江臨溪、群山環抱的青石鎮,是眺望神女峰最理想的地方。在這里住些日子,就可以深入山區,漫遊人間仙境。但是,光憑興致不行,還要有探險家的勇氣和毅力,才有可能如願以償。
就拿凈壇峰來說,當地人談起來,可以達到神奇古隆的程度,據說有些人攀登幾次也沒有成功,正等待著勇敢的人去征服它。
巫峽內主要有金盔銀甲峽和鐵棺峽兩大段,中間又分為許多小峽,什麼老鼠峽、箭穿峽,都是古代船工根據兩岸的奇石怪洞和險灘惡水叫出來的名字。
金盔銀甲峽,離山城十公里。這里的岩石是石灰岩,風化嚴重,黃褐色的山頂就像古代武士的金盔;水邊的岩石,層層片片,又像武士的甲青,所以起了這樣一個名字。過了神女峰不遠,集仙峰的臨江絕壁上,還有一處摩崖石刻,叫孔明碑。
傳說這上面原有諸葛亮主張聯吳拒曹的《隆中對》。關羽、張飛一死,吳蜀關系惡化,不斷發生戰爭。一次,東吳大將率兵追到集仙峰下,見了碑文,非常感動,便下令退兵。
現在的「碑」上,雖然密密麻麻刻了不少字,顯然不可能是《隆中對》,能看得清的只有「重岩疊嶂巫峽,名峰聳秀,巫山十二峰」15個字。
過了孔明碑不久,接連出現了兩個小鎮,上游的叫暗石,下游的叫萬流。兩地之間有一條蝙魚溪由北而南流入長江。這條小溪就是川鄂兩省的界河。
界河的岩壁上刻著「楚蜀鴻溝」四個大字。郭沫若《過巫峽》這首詩里的「群壑奔荊楚,一溪定界邊,船頭已入鄂,船尾尚留川」,就是寫的這里。
3、解說詞可以通過哪些方式展示?
解說詞有時甚至是整部電視專題片的靈魂,
即使不看電視片它也應是一篇絕妙的文章,回味無窮。
電視片解說詞收尾的寫法,
可以歸納出最為常見又行之有效的多種表述形式
解說詞哲理的智慧之光,對觀眾認識社會、領悟人生真諦、提升思想品位有所啟迪。
電視解說詞的結尾,能運用飽含哲理的語句,將是開啟發人深省的鑰匙。
4、解說詞怎麼寫
解說詞是配合視頻播放需要對視頻作出解釋的文字,可以從人物的經歷,事物的特質,是否能夠喚醒觀眾的聽覺和視覺,明確主題等幾個方面進行寫作,下面分別介紹這幾個方面:
1、人物的經歷
寫解說詞之前要充分了解,搜集資料源關於要介紹人的經歷、社會身份、所作出的成績、社會對他的評價等,人物曾經從事的工作和人物的性格,品行等。
2、事物的特質
解說詞是配合實物或圖畫的文字說明,解說詞要充分體現事物的性質、特徵、關聯、成因、關系、功用等,並且語言要通俗易懂,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和感想。
3、是否能夠喚醒觀眾的聽覺和視覺
解說詞可以發揮對視覺的補充作用,讓觀眾在觀看實物和形象的同時,從聽覺上得到形象的描述和解釋;通過解說詞的描述,帶觀眾進入故事裡的環境,從而達到情感上的共鳴。
4、明確主題
解說要有明確的主題指向和說明重點,針對重點的解說需要詳細細致,突出主題,使觀眾有一個明確的方向,不重點的地方一筆帶過,不需要做重點解釋,這樣會使觀眾聽的很真切。
(4)養生解說詞的結尾擴展資料:
解說詞書寫的注意事項
1、順序是否合理
解說詞是按照實物陳列的順序或畫面推移的順序編寫的。陳列的各實物或各畫面有相對的獨立性,反映在解說詞里,應該節段分明,每一件實物或一個畫面有一節或一段文字說明。在書面形式上,或用標題標明,或用空行表示。
2、是否客觀
解說詞是配合實物或圖畫的文字說明,客觀存在既要便於講解,又要便於觀 解說詞
眾一目瞭然。一般用不多的文字把實物介紹給觀眾,使觀眾藉助簡明的文字介紹,對實物或圖畫獲得深刻認識。
5、紀錄片結尾解說詞~~急需
主要針對具有一定典型意義的政論片和風情片的解說詞進行分析。
關鍵詞:電視紀錄片;解說詞;政論片;風情片電視紀錄片(即電視專題片)是一種紀念性的作品,具有一定的真實性。它以真實的人物、事件、環境、情景等一系列自然的、社會的原生形態,來反映再現客觀世界、現實生活,或表現創作主題的一種見解和情感。它不同於廣播專題片和電視新聞片,不僅有長篇幅的畫面,還包括解說、音樂、音效、同期聲和字幕六大創作要素。
畫面圖像,是一部片子的基礎,有其自身語言,具有直觀性和形象感。解說一般對畫面有依附感,但不是對畫面的簡單重復,它對畫面有高度的補充、豐富、點題、渲染等作用。音樂是為配合圖像與解說而存在的,它最具表情性。音響效果是人為製造的自然聲響,它可以營造真實的環境,表現人的情緒,折射人的心理,具有象徵性和自身價值。同期聲是拍攝現場的自然聲響和人物語言。字幕用來代替說明性解說,起提示、補充作用。以上六大創作要素,分別隸屬於視聽兩大語言,共同形成電視語言。它們表面獨立,卻又相互依附。在電視紀錄片創作諸元素中,解說只是創作一部片子的要素之一。現僅對具有一定典型意義的政論片和風情片的解說詞著重分析。
1 政論片解說詞
1.1政論片解說詞位置感靠前
從大量紀錄片中我們可以感覺到,「政論片」的解說一般聲音、氣息力度較強;出字飽滿;語言感覺嚴肅、質朴、莊重、大方,有主體感,此時位置感需上前,用文字補充畫面或實物所欠缺的信息,擴大片子的包容量,使觀眾能夠更好,更完整的了解到片子想要傳達給觀眾的所有信息。
1.2解說詞可以補充片子欠缺的信息
《故宮》(六)片子的一開始,畫面呈現的便是故宮博物院的幾座房屋,屋裡坐著一位滿頭白發的老人,正在仔細端詳著幾片支離破碎的陶瓷,但如果加上片中的解說詞,觀眾所了解到的可就不止這些了。「這里是故宮博物院東南角的南三所。它曾經是紫禁城裡皇子居住讀書的地方。故宮博物院的古器物部就在這里辦公。這位叫耿寶昌的老人,已經84歲了。他已經在故宮工作了將近50年。在這50年裡,他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研究瓷器、鑒定瓷器、撫摸這些瓷器。」配合這段解說詞,我們不僅了解到這里是故宮博物院東南角的南三所,它曾經是紫禁城裡皇子居住讀書的地方,故宮博物院的古器物部就在這里辦公。那位滿頭白發的老人是一位瓷器研究者。在畫面中針對被解說對象的缺失信息,進行必要的補充和增加,從而使觀眾接受到畫面和實物本身無法傳遞和難以表達的涵義。
1.3解說詞可以擴大延伸片子的信息量
然而解說詞的作用並不僅僅是補充畫面或實物所欠缺的信息,擴大片子的包容量,它還可以使觀眾在觀看紀錄片的同時了解到片中內容以外的信息與知識。比如片中曾展現了一個瓶頸細長,瓶身為燈籠狀的象牙白色瓷瓶,字幕標為「唐,越窯,青釉八棱瓶,故宮博物院藏」如果沒有解說詞,我們只能是對它的顏色、外觀、名字和背景略知一二,不會有更深入的了解。下面讓我們來看一下這段畫面的解說詞,看看從解說詞中還能獲取哪些信息點。「它是溫潤的玉,它是晶瑩的冰,它是山水之間的青翠。這是中國歷代文人雅士,對這種瓷器的贊美。它就是秘色瓷。這是今天故宮博物院收藏到的,最早為皇宮專用的瓷器。」怎麼樣,是不是從略知皮毛到內涵延伸了呢?解說的作用主要是補充畫面不足,交代畫面難以表達、尚未表達或表達不充分的內容。這段解說就是對被解說對象的潛在深層的思想文化內涵做了必要補充,擴大了片子的信息量。
2 風情片解說詞
2.1風情片解說詞位置感靠後,起解釋說明作用
風情片恰恰相反,因為風情片的主體是畫面,為的是讓觀眾好好的欣賞畫面,所以解說詞的位置感要靠後撤一些,比如《中國金絲猴》中的一段解說詞,「1879年,著名動物學家米勒·愛得華茲在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見到這種采自中國的靈長類標本時,被它驚人的美麗所吸引。尤其是金絲猴淡藍色的面頰上向上仰起的鼻孔,使他聯想起了11世紀十字軍司令漂亮的翹鼻子夫人洛克安娜,由此,他把這種動物命名為R·洛克安娜。川金絲猴學名便由此而來。」畫面上呈現的則是一片樹林遠景,有幾只可愛的小猴子在跳躍,三隻猴子在樹上,一隻背對大樹,另外兩只在理毛。畫面結構合理,風景宜人,再加上幾只可愛的小猴子,讓人有種恨不得身至其中,去感受大自然的美麗,與可愛的小猴子們一同嬉戲玩耍的沖動。所以解說詞不宜過多,只是起到解釋說明的作用,以免影響觀眾欣賞片子的雅興,喧賓奪主。
2.2風情片解說詞的風格
何謂風格?即某一作品中表現出的藝術特色和藝術個性。不同的藝術創作者由於個性、思想、自身經歷、藝術素質等不同,在駕馭題材和體裁、採用表現手法、運用語言等方面各有特色。講求風格,是作家、作品成熟的重要標志。在風情片的解說中,用「講」的方式比較合適,語速較慢、語言平穩、情感恬淡、斷連適當、主次分明、解釋性強,這些不僅是為了讓人聽的清楚,也是為了讓觀眾聽的舒服,配合著畫面更好的欣賞片中的宜人風光。
2.3風情片解說詞的解說方式
在風情片解說中,常常會用到一些修辭手法,以達到建立表意圓熟、個性鮮明的語言環境,為主題服務的目的,給觀眾留下聯想的空間。在風情片中,主體是畫面,解說詞的作用是點綴主體,為畫面增色,位置感要靠後,不可喧賓奪主。
3 解說詞的位置
通過對政論片和風情片解說詞的分析,我們可以這樣認為:電視紀錄片的解說不同於廣播播音,也不同於電視新聞片配音,一般而言,它比廣播新聞播音用聲低、力度強、用氣更靈活、語言更自如、多變;比電視新聞片配音有藝術性,技巧性高,表達形式更豐富。解說詞是語言的一種,是一般文字說明的提煉和升華。需要注意的是,在電視紀錄片解說中,根據解說的作用與需要,有時位置感上前,有時位置感後撤,這種感覺直接關乎解說處理的分寸把握和與畫面語言的配合。如「政論片」的解說,一般聲音、氣息力度較強;出字飽滿;語言感覺嚴肅、質朴、莊重、大方,有主體感,此時位置感需上前,用文字補充畫面或實物所欠缺的信息,擴大片子的包容量,使觀眾能夠更好,更完整地了解到片子想要傳達給觀眾的所有信息。而「風情片」的解說恰恰相反,它的用聲一般輕美柔和;咬字柔長;節奏輕快、舒緩;語言親切、甜美,語氣柔和、真摯。此時位置感需後撤,解說只起到渲染作用,更主要的還是讓觀眾好好的感受畫面語言,欣賞片子。可無論是「政論片」還是「風情片」,解說詞的目的都是一樣的,是對實物和形象的解說,以實物和形象為寫作依據,可以起啟承和轉合的作用,並且用文字補充畫面或實物所缺欠的信息。畫面與解說詞的搭配在記錄片中實現了傳達思想,表達主題,反映現實等功能。紀錄片的畫面需要靠文字來對事物、事件或人物描述、敘說,詞語的渲染來感染受眾,使人們在對其所表述的內容有所認識和了解的同時,起到更進一步加深認知和感受的作用,起到相互作用,相互補充,相互引證的作用。
所以說,電視紀錄片的畫面和解說詞是「魚」和「水」的關系,解說詞為畫面服務,而又比畫面靈活得多,同一個畫面可以配不一樣的解說詞,但是目的都是一樣,是對實物和形象的解說,以實物和形象為寫作依據,並且用文字補充畫面或實物所缺欠的信息。畫面是解說詞的詮釋,與解說詞更好的融合在一起,來提高紀錄片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從而使觀眾達到視覺與聽覺的完美結合。
6、解說詞的格式是什麼?開頭和結尾有什麼講究嗎?
解說詞的結構分標題、開頭、主體、結尾四個部分,其結構原則與一般文章的結構原則大致一樣。
解說詞的格式:
第一行居中寫題目,另起一行頂格寫解說對象,在另起一行空兩行寫解說詞。結束後在正文下面右下角空兩行寫你的姓名,班級,或學校等信息,並且語言應盡量顯得禮貌。
主要的幾種寫作形式有:
1、描述型以時間的先後作解說的順序,對說明對象進行內在或外部的描述。人物、產品介紹、生產流程等解說多採用這種方法。
2、說明介紹型按照事物空間存在的形式,或從外到內,或從上到下,或從前到後.或從整體到局部,把事物的名稱、功用、類型、特點、關系等依次解釋明白,使觀眾、聽眾了解、熟悉。
3、分析型按照事物體的內在邏輯關系安排順序。這種內在的邏輯關系或為因果,或為遞進,或為主次,或為總分,或為並列等。其基本方法是從一般原理到特點結論,或從一系列事實抽提出一般原理。所遵循的寫作思維方式是演繹、歸納或對比。
4、一般認識型按照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和習慣,一般總是由淺人深、由近及遠、由抽象到具體對事物體進行解釋說明。
解說詞是口頭解釋、說明事物的文體。往往事先擬好文稿,通過對事物的准確描述、渲染,感染觀眾或聽眾,使其了解事物的實情、狀態和意義,力爭收到宣傳效果。
解說詞有電影、電視解說詞、文物古跡解說詞、專題展覽解說詞、幻燈解說詞、導游解說詞等,幫助觀眾在觀看實物和形象的過程中加深感受,發揮視覺作用的同時發揮聽覺作用。解說詞是視覺感受的補充。
解說詞這種文體有如下特徵:
(一)、通過口頭語言宣傳教育群眾,讀起來上口,聽起來順耳。
(二)、對實物和形象的解說,以實物和形象為表達的依據,結構不苛求嚴謹,段落之間不苛求緊扣,但敘述形象要完整、逼真。
(三)、通過生動的語言對實物和形象進行描繪,文藝性強,是說明和詩句的結合,兼有文藝作品的特性。好的解說詞是一首感人的詩篇。
參考鏈接:網路_解說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