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養生 假 朋友圈

養生 假 朋友圈

發布時間:2020-07-22 22:58:38

1、為什麼朋友圈的養生學不可靠

這個問題顯然是一桿打死一船人了。過於片面了。
有些可靠,有些不可靠。有些適合這個人群,有些適合另一個人群。
關鍵要明確,自己要什麼?自己的評判標準是什麼。

2、朋友圈裡哪些養生知識,是常見的謠言?

你朋友圈裡轉的這些內容是謠言、不可信!

謠言一:大蒜油炸變紅是地溝油

談地溝油色變是一普遍的社會現象。之前熱傳了一個鑒別油是地溝油與否的方法:大蒜油炸變紅是地溝油。這個方法吸引了諸多人的眼球,群眾紛紛效法,發現大蒜在某些油中的確會變紅,便對此深信不疑。

這個方法真的靠譜嗎?答案是不!第一,此種鑒別方法的原理是大蒜遇黃麴黴素會變色,而在科研資料庫里並沒有大蒜遇黃麴黴素變色的說法,可信度很低。第二,黃麴黴素是地溝通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質,但地溝油中不一定會含有黃麴黴素,也可能是其他物質。第一點就可以直接把這個謠言推翻了,假如第一點成立,第二點也不成立。如此這般,這個謠言不攻自破了!

謠言二:蝦和維生素C同吃會砷中毒

網路流傳一名太晚女孩無緣無故七竅流血暴斃,有解釋稱:問題在於她在吃了大量的蝦後,又服用了維生素C,蝦中含有砷,在維生素C的條件下發生化學反應,導致砷中毒。人的正常膳食中,每餐都含有相當劑量的蝦和維生素C,蝦和維生素C同食可導致砷中毒?實在無法令人信服!然而就是有人對此誠惶誠恐。

首先,從蝦所含有的砷來看,即使是吃進去後全部吸收,並與維生素C起反應,都不足以達到砒霜純品的口服致死量,不可能引起急性砷中毒。其次,維生素C是一種強氧化劑,在酸性環境下比較穩定,胃中的消化主要是物理過程,食材中的砷和維生素C不太可能在胃中起反應。所以,安安心心地吃番茄炒大蝦吧!

謠言三:榴槤不能和牛奶一起吃

又是一則流傳的消息:中國遊客吃榴槤後喝牛奶,致咖啡因中毒、血壓飆升,引發心臟病猝死,而且據說泰國還有明確的規定,食用大量榴槤後,8個小時之內不能飲用奶類食品。事實果真如此?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榴槤和咖啡都不存在咖啡因這種物質,這個怎麼都說不通吧?還有我們平時很愛的甜品:榴槤蛋糕、榴槤冰淇淋都是混合鮮奶、煉乳與榴槤製作而成的,不也是該吃吃該喝喝!

謠言四:蘑菇富集重金屬不能吃

有一個「博士」稱:蘑菇不能多吃,因為蘑菇富集重金屬的能力特別強,幾乎所有的重金屬,都富集在蘑菇中,但人體卻沒有排出重金屬的機制,時間長了,這些重金屬就會在腎小管內聚集,嚴重時甚至會引起腎小管的壞死。

好像說的也很有道理?別被忽悠了!一些蘑菇能富集重金屬是客觀事實,而富集的程度主要取決於土壤的污染程度,蘑菇的富集重金屬是蘑菇對不良生長環境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重金屬並不是蘑菇生長的必須養分,對蘑菇也沒有促進作用,所以在種植中也不會有人為添加。綜上,正常渠道采購的蘑菇可正常食用無需擔心,但從膳食均衡的角度出發,還是建議每天控制一定的量食用。

謠言五:用微波爐加熱食物會致癌

微波、輻射這樣的詞總能引起許多人的恐慌,關於微波爐傳說也就往往得到格外關注。在這個聞癌色變的年代,「微波爐加熱產生致癌物」更是在一遍又一遍的重復中成為廣泛接受的「信念」。

那麼微波爐到底會不會致癌呢?微波是一種電磁波,跟可見光本質上是同樣的東西,它們的差別只在於頻率的不同。微波的頻率比電波高,比紅外線和可見光低,電波和可見光不會致癌,自然也就不難理解頻率介於它們之間的微波也不會致癌。

3、怎麼在朋友圈假裝養生達人

多發點養生食譜,自己試著去做。

4、那些坑過爸媽的養生餐朋友圈有哪些是真實的嗎?

養生朋友圈中部分內容還是真實的。

比如說:女人吃什麼可以美白呢?適合女人美白的方法又有哪些呢? 吃什麼美白?

餐前西紅柿美白好膚色 VC可以抑制皮膚內酪氨酸酶的活性,有效減少黑色素的形成,從而達到使皮膚白嫩,黑斑消退的效果。

黃瓜粥消除雀斑 粥是很多MM都十分喜愛的食物,因為粥不但簡單易做、口味清淡還可以幫助瘦身和美容。此粥則是夏日裡美白、降署的不二選擇,最好每天早晚食用,可以潤澤皮膚、祛斑、減肥。

現代科學研究證明,黃瓜含有豐富的鉀鹽和一定數量的胡蘿卜素、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糖類、蛋白質以及芥、磷、鐵等營養成分。經常食用黃瓜粥,能消除雀斑、增白皮膚。 海帶豬蹄湯減少角質積累 豬蹄中含有大量的膠原蛋白,是皮膚恢復活力的法寶

一日的三餐需要維持的膠原蛋白攝取量為5000mg,如果少於這個量就有產生皺紋的危險。而膠原蛋白足量後,皮膚的彈性自然好,人的氣色也會隨之變化,臉色也能變得白皙起來。 而海帶中含有較高的鋅元素,可以參與皮膚的正常代謝,使上皮細胞正常分化,減輕毛囊皮脂腺導管口的角化,有利於毛孔的通暢,還能減少角質的積累。

冬季養生是我國歷史悠久的民間習俗之一。中醫雲:「萬物皆生於春,長於夏,收於秋,藏於冬,人亦應之。」古人認為,冬三月是「生機潛伏、陽氣內藏」的季節,應講究「養藏之道」。

也就是說,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養、積蓄的最佳時機。冬天人們食慾大增,脾胃運化轉旺,進補能更好地發揮補葯的作用,投資少、見效快。事實證明,冬季養生不僅能調養身體,還能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所以說,朋友圈的養生知識還是真實有效的。

5、那些爸媽朋友圈裡的養生文章,真的靠譜嗎?

是不靠譜的,我們應該告訴父母不要相信。

現在的微信朋友圈都已經被一些騙子刷屏了,如今微信朋友圈什麼最多?有報告顯示,排名靠前的謠言。主題是:健康養生、疾病,其中以養生食品安全等死亡焦慮為主題的謠言佔55%。一刷朋友圈,養生謠言鋪天蓋地,在這些養生理論指導下,我們活得小心翼翼,誠惶誠恐,卻依然該脫發的脫發,該早衰的早衰。說到底,還是偽科學養生惹的禍。偽科學主要是指一切宣稱科學、或描述方式看起來像科學,但實際上並不符合科學方法基本要求的知識,缺乏支持證據的所謂理論和假設,在朋友圈中,養生偽科學主要指廣泛傳播的關於養生健康的偽科學。

這些東西都是假的,都是為了賺那些老年人的錢而弄出來的,因為老年人現在最想要的就是健康。而這養生偽科學爆款文其實並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在互聯網興起之前,他們誕生在三流情感雜志,報紙中縫廣告以及午夜FM,他們跟進互聯網熱潮,高舉互聯網+旗幟,抱緊微信大腿兒,搖身一變,成為父母朋友圈裡絕對的權威。養生偽科學的內容來自於國外替代醫學信息借鑒和國內健康相關研究信息的部分抓取和放大。

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些有科學依據的文章的斷章取義,他們只會用對自己有利的一部分。准備好了文章來源後,大數據造假上場,各大自媒體進行內容輸出之外,還有很多醫葯公司會請寫手,門檻並不高,在各平台搜索養生文章徵稿可以發現不少養生科普類徵稿的群組。我短期瀏覽了家人朋友饋贈的大量癌症偽科學文章,三觀盡毀,最終總結出了偽科學文章的幾大特點,可以讓大家即使看不懂文章內容,也能輕松識別絕大多數偽科學文章。

6、如何勸父母不要相信朋友圈的虛假養生信息

堅持長時間勸說

如果有反面的例子更有說服力

與養生 假 朋友圈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