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秋末冬初養生湯

秋末冬初養生湯

發布時間:2020-07-22 22:19:10

1、秋末冬初吃什麼防感冒 喝雞湯能抑制咽喉痛

1、多喝蜂蜜水
蜂蜜是天熱的補品,蜂蜜中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能激發人體的免疫功能,每日早晚兩次沖服,可有效地治療和預防感冒及其它病毒性疾病。
2、喝食醋
醋有很強的殺菌作用,可以殺死空氣中的病毒,在室內放一口鍋,裡面倒入醋,然後加熱,讓醋的熱氣彌漫整個房間,密閉門窗,30分鍾左右。
3、少吃食鹽
實驗證明,少吃點含納的食鹽,可提高唾液中溶菌酶的含量,保護口腔、咽喉部粘膜上皮細胞,讓其分泌出更多的免疫球蛋白A及干擾素來對付感冒病毒。因此,每日吃鹽量控制在5克以內,對防治感冒大有益處。
4、多吃洋蔥
洋蔥的殺菌抑菌能力強,極少患病蟲害,是一種比較潔凈的無污染綠色食品。感冒的時候,喝加了洋蔥的熱味噌湯,很快就可發汗退燒。如果鼻塞,以一小片洋蔥抵住鼻孔,洋蔥的刺激氣味,會促使鼻子瞬間暢通起來。
5、蘿卜和薑汁
蘿卜中的蘿卜素對預防、治療感冒有獨特作用,生薑有驅寒的功效,把白蘿卜和生薑放到榨汁機裡面榨汁,然後加入蜂蜜,當飲料喝,一天3次,效果不錯。
6、多食薯類食品
由於薯類食品富含B族維生素和鉀、鎂等礦物質,是補中氣、益健康的佳品。尤其對於預防肥胖、追求健美的人來說,以薯類作為精白米面的替換品,平時應該經常以山葯、甘薯、芋頭、馬鈴薯等為主食,不僅可以有效地控制體重的增加,還能保持各類營養的補充。
7、發酵類食品
夏天人們喜食寒涼食物,造成胃腸消化功能下降。因此,秋季應適當多吃些營養豐富又幫助消化的食品。其中發酵類食品就是不錯的選擇,它含有大量B族維生素、微量元素和各種活性物質。主食可以選食發面餅、饅頭等發酵面製品;副食可以多吃一些豆類發酵製成的豆豉、豆醬、醬豆腐、豆汁,奶類發酵製成的酸奶等,這樣不僅能開胃、增進食慾;而且還能起到秋補助消化的作用。
8、黃綠色蔬果
夏天人們所吃的蔬菜水果以瓜、豆為主,瓜豆類蔬果中的胡蘿卜素含量較低。所以秋季應重點應多選食橙黃色蔬果和綠葉菜。人體內的維生素A儲備容易減少,如不及時補充,到了冬春季節就容易出現眼睛干澀及呼吸道感染。因此眼下要多吃南瓜、胡蘿卜、西紅柿等橙黃色蔬菜。另外,由於瓜豆類食物的維生素C含量也較低,換季時容易感冒,所以多吃一些綠葉蔬菜補足維生素C也很必要。
哪些食物可以預防秋冬季感冒?
1、富含維生素A食物
人體內缺乏維生素A易患呼吸道感染疾病,維生素A是通過增強機體免疫力來取得抗感染效果的。研究表明,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發季節,給兒童增加含有豐富維生素A的食品,可使兒童死亡率減少四分之三。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有胡蘿卜、莧菜、菠菜、南瓜、紅黃色水果、動物肝、奶類等,必要時可口服維生素A制劑。
2、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
維生素C能將食物內蛋白質所含的胱氨酸還原成半胱氨酸,半胱氨酸是抗體合成的必需物質,故維生素C有間接地促進抗體合成、增強免疫的作用。各類新鮮綠葉蔬菜和各種水果都是補充維生素C的好食品。
3、富含鋅的食物
研究表明,在感冒高發季節,多吃富含鋅的食品有助於機體抵抗感冒病毒,因為鋅元素能直接抑制病毒增殖,鋅還可增強機體細胞免疫功能。肉類、海產品和家禽含鋅最為豐富。此外,各種豆類、硬果類以及各種種子亦是較好的含鋅食品,可供選用。
4、富含鐵質的食物
研究發現,體內缺乏鐵質,可引起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生成受損,吞噬細胞功能削弱,免疫功能降低。而富含鐵質的食物可使上述情況得到糾正,達到對抗感冒病毒的目的。此類食品有動物血、奶類、蛋類、菠菜、肉類等。

2、秋末冬初最美好的事是什麼

秋末冬初最好的事情莫過於跑步了,夏天太熱天氣變化又快,冬天又太冷,秋末冬初的時候氣候又好跑步真的是最舒服的事了。

3、秋末冬初,皮膚乾燥起皮,吃什麼能緩解這樣的狀況?

秋季到,吃海鮮千萬莫與水果配秋季,各種病原體處於活躍狀態,假如在這個時候不注意個人衛生,就很有可能導致病菌在人體的腸道里大量繁殖引發腹瀉,而在腹瀉病人中,三成以上是因為口不擇食引起的。
冷熱同飲刺激胃腸造成腹瀉。許多兒童喜歡熱食物和冰淇淋同吃,有的孩子喜歡一邊喝熱湯,一邊吃冷飲。殊不知,食物溫度的驟然變化會造成胃腸黏膜不同程度的損傷,導致胃腸道吸收食物發生障礙,形成水一樣的大便腹瀉。
海鮮與水果混食造成腹瀉。海鮮中的魚、蝦、藻類等都含有比較豐富的蛋白質和鈣等,如果把它們與含有鞣酸的水果如葡萄、石榴、山楂、柿子等同食,不僅會降低蛋白質的營養價值,而且容易使海味中的鈣質與鞣酸結合成不宜消化的物質。這些物質刺激腸胃,便會引起人體不適,重者胃腸出血,輕者出現嘔吐、頭暈、惡心和腹痛、腹瀉等症狀。所以,吃了海鮮之後,不宜馬上吃水果。
許多人一出現腹瀉就使用抗生素葯,非但對防治無用,還會進一步損害人體免疫功能,使已經受損的身體更加虛弱。因此,除了腹痛程度較重的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對症使用葯物外,一般不主張用葯。為此專家提醒大家,預防非細菌性感染腹瀉,關鍵是控制飲食,找出飲食搭配不當、造成胃腸道吸收障礙的病因。
話說秋季進補:不宜食用油膩食物,少食辛辣食品新華網9月27日消息(作者 王春雨):秋季是進補的黃金季節,但不恰當的進補方法不僅收不到預想的效果,有時還會損害健康。黑龍江省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主任醫師陳波華提醒大家,秋季進補要注意以下問題。
秋季進補吃什麼
人參、燕窩、蓮子、芝麻……面對各種各樣的補品,一些消費者感到茫然,秋季進補到底吃啥好?陳波華向普通的進補者推薦以下食品。
百合:有補肺、潤肺、清心安神、消除疲勞功效。蓮子:能祛余暑,滋補強身。山葯:適用范圍廣,不論男女老幼、體健體弱,都可食用。白扁豆:煮粥或煎湯服,可健脾胃、增食慾。藕:熟藕能健脾開胃,適宜秋天進補。牛羊肉:秋天食用牛羊肉可溫補氣血。栗子:有健脾養胃、補腎強骨的作用。紅棗:紅棗能滋陰潤燥、益肺補氣。
陳波華說,人參、燕窩等高檔的滋補品並非適合所有的進補者,這類補品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秋季宜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芝麻、烏骨雞、豬肺、豆漿、蜂蜜等。常吃這些食物,能防止秋燥傷身。此外,奶製品、豆類及新鮮蔬菜、水果均宜多吃,這些食物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多種維生素,是很好的進補品。
有關專家建議,對於老年人和體質虛弱的人來說,要根據身體情況確定進補方法,切勿盲目進補。選擇食品、葯品前,可向專業醫師咨詢。
醫生提示,由於夏季吃涼冷食品較多,初秋時人的脾胃尚未完全恢復,因此不宜食用過於油膩的食物。秋天氣溫乾燥,人容易上火,因此秋季飲食還要少蔥、姜、蒜、椒等辛辣食品。
秋季進補要注意「四忌」
一忌多多益善。任何補葯服用過量都有害。認為「多吃補葯,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過量進補會加重脾胃、肝臟負擔。在夏季里,人們由於喝冷飲,常食凍品,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這時候如果突然大量進補,會驟然加重脾胃及肝臟的負擔,使長期處於疲弱的消化器官難於承受,導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亂。
二忌以葯代食。重葯物輕食物的做法是不科學的,許多食物也是好的滋補品。如多吃薺菜可治療高血壓;多吃蘿卜可健胃消食,順氣寬胸;多吃山葯能補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芝麻、花生、紅棗、扁豆等也是進補的佳品。
三忌越貴越好。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因此與之相適應的補品也是不同的。價格昂貴的補品如燕窩、人參之類並非對每個人都適合。每種進補品都有一定的對象和適應症,應以實用有效為滋補原則,缺啥補啥。
四忌只補肉類。秋季適當食用牛羊肉進補效果好。但經過夏季後,由於脾胃尚未完全恢復到正常功能,因此過於油膩的食品不易消化吸收。另外,體內過多的脂類、糖類等物質堆積可能誘發心腦血管病。食補中不應忽視蔬菜,它可以為人體提供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秋季飲食養生漫談四時養生,就是指按照一年四季氣候陰陽變化的規律和特點,進行調養、健身和防病,從而達到養生和益壽延年的目的。
秋季乃是從產秋至立冬三個月,秋季的特點是由熱轉寒,陽消陰長。秋季應注意保養內守之陰氣,養生保健必須遵循「養收」的原則。秋季飲食保健當以潤燥益氣為中心,以健脾補肝清肺為主要內容,以清潤甘酸為大法,寒涼調配為要。
秋高氣爽,氣候乾燥,氣溫逐漸降低,濕度逐漸減少,有時秋雨連綿,天氣忽冷忽熱,變化急劇。因此平時要多飲水,以維持水代謝平衡,防止皮膚乾裂、邪火上侵;多吃蔬菜、水果,以補充體內維生素和礦物質,中和體內多餘的酸性你謝物,起清勢解毒之效;多吃豆類等高蛋白植物性食物,少吃油膩厚味。飲食上要盡可能少食用蔥、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不宜多吃燒烤,以防加重秋燥症狀。應貫徹「少辛多酸」的原則,肺主辛味,肝主酸味,辛味能勝酸,故秋季要減辛以平肺氣,增酸以助肝氣,以防肺氣太過勝肝,使肝氣郁結。可多食用芝麻、糯米、蜂蜜、荸薺、葡萄、蘿卜、梨、柿、蓮子、百合、甘蔗、菠蘿、香蕉、銀耳、乳品等柔潤食物,也可食用人參、沙參、麥冬、川貝、杏仁、胖大海、冬蟲夏草等益氣滋陰、宣肺化痰的保健中葯製作的葯膳。
在秋季,宜多食溫食,少食寒涼之物,以保護頤養胃氣。如過食寒涼之品或生冷、不潔瓜果,會導致溫熱內蘊,毒滯體內,引起腹瀉、痢疾等,故有「秋瓜壞肚」之民諺,老人、兒童及體弱者尤要注意。
由於從炎夏轉入涼秋,人體常常覺得比較舒服,由於「閨夏」而致的身體消瘦也漸漸地恢復,胃口和精神的轉好,使秋季成了一個最佳的進補季節。
秋季宜平補,這是根據秋季氣候涼爽,陰陽相對平衡而提出的一種進補法則。所謂平補,就是選用寒溫之性不明顯的平性滋補品,都是平補之品。另外,秋季陰陽雖相對平衡,但燥是秋季的主氣,肺易被燥所傷,進補時還應當注意潤補,即養陰、生津、潤肺,採取平補、潤補相結合的方法,以達養陰潤肺的目的。
補肺潤燥,要多用芝麻、蜂蜜、水果等柔軟、含水分較多的甘潤食物。一方面,可以直接補充人體的水分,以防止品唇開裂等氣候乾燥對人所產生的直接傷害;另一方面,通過這些食物或葯物補養肺陰,防止因機體在肺陰虛的基礎上再受燥邪影響,產生疾病。晨飲淡鹽水,晚飲蜂蜜水,既是補水分、防便秘的好方法,又是養生抗衰的重要內容。總之,秋季進補要甘潤溫養,既不可過熱,又不能太涼,要以不傷陽不耗陰為度。食物進補取材方便,雖有四氣五味之分,但畢竟作用力相對較弱,食用時只要對症選用,不僅效果較為明顯,一般也不會出現什麼不適。
飲食有節制益人,無節制則傷人。在秋季飲食保健中應注意食飲定時,是為了讓胃腸生理機能維持正常的活動,使其有序進行消化,不至於紊亂或過勞。食飲定量,是為了避免胃腸超負荷活動,以防損傷胃功能,造成消化不良或胃病。老人和小孩消化力較弱,更應定時定量進食。
秋天,每餐進食宜簡不宜繁,這是由於人體陽氣衰弱,胃氣亦弱,每餐吃品種繁多的食物,有礙消化,使胃致病。因此,應調配好,以適應人體維持正常活動之需求。

4、請問秋末初冬時節適宜吃什麼水果和蔬菜?

秋季6節氣的飲食養生要求 秋季6節氣的飲食養生要求

(1)既要營養滋補,又要易於消化吸收

秋季一到,氣溫逐漸下降,人們便習慣地想到要補養。因為人們經過炎熱的夏天,身體耗損大,而進食較少,當天氣轉涼,調補一下身體頗有必要。但那種不管機體情況,把許多補葯、補品,如人參、鹿茸、雞羊肉等等集中、突擊食用,稱之為「大補」的方法是很不可科學的,不但對健康無益,凡而浪費財力和物力,甚至還會損害身體。

因此,秋季6節氣養生的飲食原則是既要營養補養,又要容易消化吸收。同時,換季時人們抵抗力最弱的時候,如果體質不佳就非常容易得病,這時多吃一些能夠增強人體免疫力和體抗力的食品,對於身體健康大有好處。

(2)少辛增酸

所謂少辛,是指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這是因為肺屬金,通氣於秋,肺氣盛於秋。少吃辛味,是要防肺氣太盛。中醫認為,金克木,即肺氣太盛可損傷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臟的功能,抵禦過剩肺氣之侵入。根據中醫營養學這一原則,在秋季這6節氣期間一定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蔥、姜、韭、蒜、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

此外還要謹記「秋瓜壞肚」。在夏季,西瓜是消暑佳品,但是立秋之後,不論是西瓜還是香瓜、菜瓜都不能多吃,否則會損傷脾胃的陽氣。中醫養生學家還提倡在秋季6節氣期間每天早晨吃粥,如明代李挺認為「蓋晨起食粥,推陳致新,利膈養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補不小」。

(3)甘淡滋潤

古人有雲:「厚味傷人無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師,三千淡薄從此始,淡食多補信有之。」可見素、淡結合的飲食,對健康是有益處的。《素問-至真要大論》中說「甘先入脾」。在五行中脾胃屬土,土生金,肺腸屬金。甘味養脾,脾旺則金(肺)氣足。甘味食物又有生津的功效,而鹹味食物則易使人出現口渴之象。《遵生八箋》還指出:「秋氣燥,易食麻以潤其燥。」就是說秋季6節氣乾燥,應當多進食些如蜂蜜、芝麻、杏仁等性滋潤味甘淡的食品,既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可防止秋燥帶來肺及腸胃津液不足常見的乾咳、咽干口燥、腸燥便秘等身體的不適癥候或肌膚失去光澤、毛發枯槁的徵象。因此,秋季6節氣飲食應當以甘淡滋潤為宜。可多吃些具有潤肺潤燥的新鮮瓜果蔬菜,水果如:梨、柿、柑橘、香蕉等;果蔬則可多食胡蘿卜、冬瓜、銀耳等以及豆類及豆製品,還有食用菌類、海帶、紫菜等,經科學加工,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餚。也可製成佐餐或飲料食用,如蜜煎銀耳、各種新鮮果蔬汁液等。或加工製作成羹粉湯粥,如香菇豆腐湯、扁豆粥、藕粉羹等,既有營養,又能潤燥。且瓜果蔬菜中含有的豐富水分、維生素、纖維等,對預防秋季6節氣期間最易出現的口鼻目干、皮膚粗糙、大便秘結等現象大有裨益。

(四)早上喝粥

中醫養生學家提倡在秋季6節氣每天早晨吃粥,尤其是初秋時節,不少地方仍然是濕熱交蒸,以致脾胃內需,抵抗力下降,這時若能吃些溫食,特別是喝些葯粥對身體很有好處,其原因是作為葯膳重要成分的粳米或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功能,前人對此頗多贊譽。在秋季6節氣,目前較為推崇的粥有甘蔗粥、玉竹粥、沙參粥、黃精粥等。

(五)平衡營養

營養學家指出,只有食物的多樣化才能提供給人體全面的營養。如谷類,主要供給熱能和維生素B1;豆及豆製品,主要供給植物蛋白質;蔬菜水果,主要供給維生素C,無機鹽和食物纖維等。秋季更應注意飲食中食物的多樣性,營養的平衡,才能補充夏季因氣候炎熱、食慾下降而導致的營養不足,特別應多吃耐嚼、富於纖維的食物。

秋季的飲食養生應在平衡飲食五味的基礎上,根據個體的具體情況,適當增加甘、淡、酸、滋潤的食物的進食,但不可太過。

進食時,應細嚼慢咽,既利於食物的充分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完全吸收,又能通過纖維食物保持腸道的水分的作用和咀嚼,以生津潤燥,達到防治秋季咽喉乾燥、腸燥便秘等不良反應的目的。

(六)應忌苦燥

中醫學認為,苦性燥,苦燥之品易傷津耗氣。《素問-五臟生成篇》中言:「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秋季燥邪當令,肺為嬌臟,與秋季燥氣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許多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往往從秋季開始復發或逐漸加重。所以,《金匱要略-禽獸魚蟲禁忌並治第二十四》中以五臟之病,五味和四時之間的生克制化關系,提出:「肺病禁苦......秋不食肺」的觀點。因此,秋令飲食養生應忌苦燥。

5、秋末冬初宜吃哪些水果

秋季氣候乾燥,常常使人感到鼻、咽乾燥不適。在這樣的季節里,如果能吃一些生津止渴、潤喉去燥的水果,會使人頓覺清爽舒適。根據專家們的研究,這個季節帶有保健醫療性質的水果,要數梨和甘蔗了。

中醫認為,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養血生肌、潤肺去燥等功效,最適宜於發熱和有內熱的病人食用,尤其對肺熱咳嗽、小兒風熱、咽干喉痛、大便燥結等病症較為適宜。

甘蔗具有滋補清熱的作用,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作為清涼的補劑,對於低血糖、大便干結、小便不利、反胃嘔吐、虛熱咳嗽和高熱煩渴等病症有一定的療效。勞累過度或飢餓頭暈的人,只要吃上兩節甘蔗,就會使精神重新振作起來。此外,適於秋末冬初食用的水果還有蘋果、香蕉、橘子、山楂等。

秋季宜多吃蘋果

秋天是一個令人羨慕的黃金般的收獲季節。在百果園中,蘋果的產量,居百果之冠。蘋果為世界四大水果之一,其營養價值頗高,富含糖、蛋白質、脂肪、粗纖維、胡蘿h素、維生素、鐵、鈣、磷、鉀、柚皮苷、山梨醇、果膠等。蘋果的保健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的果酸可以保護皮膚,並有助於治療痤瘡及老年斑;兒童常吃蘋果,可促進大腦發育,增強思維記憶力;高血壓患者常吃蘋果,可以降低血壓;大便秘結者常吃蘋果,可以潤腸通便。

經常吃蘋果,還有防癌抗癌作用。它的抗癌作用,來自纖維素、果膠等成分。現代人的生活,攝入高蛋白、糖類、脂肪類物質較多,而這類食物含膽固醇高,在體內能刺激膽汁分泌,使腸道內膽酸升高,引起厭氧菌增多。在厭氧菌的作用下,可以產生致癌作用的膽鹽類物質。如果糞便在腸道內停留時間較久,腸黏膜接觸致癌物質時間過長,就會增加患腸道癌的幾率。

多吃蘋果可以增加腸道內纖維素,使腸內膽固醇降低,並使大便易於排出,因此可減少腸癌的發生。另外一個協同作用是蘋果中的果膠。由於化學工業的發展,致癌的放射性氣體污染嚴重,而果膠可以與氣體中的放射性元素結合,並促使這種結合物從人體內排出,減少癌的發生。蘋果中豐富的維生素C.也是抗癌的有效成分之一。蘋果中這些成分的綜合作用使蘋果具有較好的保健作用。因此,秋季常吃蘋果有利於健康。

6、冬季養生有哪些適合的養生湯

適合冬天喝的養生湯
茶樹菇排骨湯
製作原料:茶樹菇、排骨、六顆紅棗、兩片生薑,適量清水及食鹽。
烹飪方法:將茶樹菇清洗干凈,切成段,將排骨切成小塊狀,放入開水中去一下血水,撈出備用。在鍋內放入適量的清水,先用大火將水煮沸,然後將茶樹菇、排骨、紅棗、薑片一起放入開水中,大火先煮十五分鍾,改用中火熬燉半個小時。
食用功效:可以有效清理腸胃,去除身體內多餘的油脂。
田七川弓烏雞湯
製作材料:二十克田七,八克川弓,半隻烏雞,一百克瘦豬肉,三片生薑。
烹飪方法:將所有的材料清洗干凈,然後把烏雞和瘦豬肉切成塊狀,放入開水鍋內去除血水。然後在燉鍋內放入十碗水,用大火燒開,將烏雞、豬肉、田七、川弓、生薑片放入鍋內,改用中火熬燉大約一個半小時,烏雞湯就可以出鍋了。
食用功效:此款湯可以調理經脈,舒心益氣,補血養神,非常適合冬天食用。
紅棗魚頭湯
製作材料:八顆紅棗,一個大魚頭,三片生薑。
烹飪方法:將魚頭清洗干凈,去除雜質,將十碗清水放進鍋內大火燒開,放入魚頭、紅棗與生薑片,用中火熬燉兩個小時即可。
食用功效:此款湯雖然簡單,卻可以有效滋補身體,養顏美容,補腦養髓。
川貝蘋果湯
製作材料:一隻蘋果,十克川貝,適量蜂蜜。
烹飪方法:將蘋果清洗干凈,切得時候要注意,將蘋果平切蓋,把核清理出來,留出空心,放入川貝和蜂蜜,蓋上蓋,可以用牙簽固定一下,放在水中燉大約兩個小時,川貝蘋果湯就做成了,湯和蘋果都可以食用。
使用功效:冬季乾燥,多喝此款湯水,可以潤口去噪,滋養身心,還可潤肺止咳,補養元氣。

7、秋末冬初有哪些注意事項?

秋末冬初,天氣轉涼,是易患感冒的時節。入秋後,因患感冒到醫院就診的患者有所增加,專家提醒,由於早晚溫差大,感冒指數較高,大家要適當增加衣物,同時採取預防感冒的有效方法。

第一,冷水洗臉熱水泡足法。每日晨、晚養成用冷水浴面、熱水泡足的習慣,這有助於提高身體抗病能力,「御感冒於肌膚之外」便是這個道理。

第二,體育健身法。秋冬時節應在室外適度散步、打球、做操、練拳、習劍,這樣可提高身體禦寒能力,防止感冒的發生。

第三,飲用薑茶法。以生薑、紅糖適量煮水代茶飲,能有效地防治感冒。

第四,飲食療法。中醫認為,五味各有不同的作用,與五臟有著密切的關系,有五味歸五臟之說。《內經》載「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腎,甘入脾。」這是根據食物對人體生理上、病理上所發生的影響而做出的歸納。因此,利用五味之偏,以調整臟腑之間的偏性,是有科學道理的。四季氣候變化,對人體生理、病理變化均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因症、因人、因地、因時施膳是保證科學進膳的根本。

平時,我們的鼻腔、口腔黏膜周圍,都附著各種各樣的細菌,如葡萄球菌、鏈球菌等,但因身體有一定的抵抗力,這些細菌便無機可乘,不能危害身體。但著涼時,身體的抵抗力大大下降,它們便乘機而入,侵犯我們的身體而致病。

感冒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普通感冒,也叫傷風;另一種是流行性感冒,其發病原因,除了因身體受到寒涼的侵襲外,還由於一種或幾種病毒所引起。病毒主要侵犯呼吸道黏膜,使它發炎,從而出現種種症狀。很多人對感冒不大重視,其實,感冒對人的健康影響很大。一次感冒會大大削弱人體的抵抗力,極容易誘發其他疾病。

北京友誼醫院營養科洪主任建議,秋三月氣候乾燥,因此秋末冬初可適當服用白木耳、芝麻、蜂蜜、冰糖、梨等食品,以滋陰潤燥。老年人脾胃虛弱者,宜食溫熱熟軟的食物。他特別提供了一劑對老年人、嬰幼兒都適宜的可防可治的小偏方:「一把糯米煮成湯,七個蔥根七片姜,熬熟對入半瓶醋,傷風感冒保平康。」秋末冬初容易上火怎麼辦? 清火化痰:
梨、藕、枇杷、柿子、柚子、羅漢果、荸薺、銀杏(白果)、蘿卜、百合、茼蒿、桔梗、絲瓜、海蜇。

8、冬季有哪些養生湯?

冬季天旱地燥,萬物蟄伏,在這個寒冷的季節里,人體免疫力會進一步下降,容易得病。冬季食補法能夠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力,改善畏寒的現象,冬天天氣寒冷乾燥,多喝養生湯更加健康。冬天就得要補補,人溫暖的就是喝著一碗熱氣騰騰的靚湯了,不過冬季養生不可亂補,要選擇適合自己身體狀況的食物進補。

1、【杜仲山楂豬肚湯】

配方:杜仲30克山楂20克豬肚1隻姜5克蔥10克鹽5克大蒜10克

做法:

1.把杜仲用鹽水炒焦;山楂去核,切片;豬肚洗凈;姜切片,蔥切段,大蒜去皮

2.把鹽抹在豬肚裡外兩面,抹勻;把杜仲、山檀、薑片、蔥段裝入豬肚裡把豬肚置煙鍋內,加清水2000毫升,置武火上燒沸,打去浮沫,用文火燉90分鍾,停火。

3. 撈起豬肚,切成5厘米見方的塊,加入湯即可食用。

功效:補肝腎,強筋骨,降血壓。高血壓小便頻數、腰痛、陽痿患者食用。

2、【團圓湯】

團魚(鱉)1000g,蘋果5g,羊肉500g(月子湯譜)

調味料:生薑、味精各5g,食鹽10g,胡椒0.5g

做法:

1、團魚(鱉)放入沸水鍋中燙死,剁去頭爪,揭去鱉甲,掏出內臟洗凈。羊肉洗凈待用。

2、將團魚肉、羊肉切成2見方的小塊,放入鋁鍋內,加蘋果、生薑及水適量,置大火上燒開,移至小火燉熬至熟。

3、加入食鹽、胡椒粉、味精即成。

4、可佐餐,亦可單食。

營養:內含蛋白質273.5g,脂肪90g,碳水化合物1g,鈣32.8mg,磷1581.9mg,鐵39.5mg,維生素B16.7mg,維生素 B24.5mg,尼克酸61mg,能產熱1932kcal。

功能:從葯性而言,團魚偏於涼,羊肉偏於溫,兩者相合則葯性較為平和,共具滋陰養陽、補氣養血,對氣血陰陽均有滋益之功,對於產後母體無明顯病變者補益之效尤佳;對於產後氣血虛弱、乳汁量少、惡露不止、虛勞羸瘦、腰膝酸軟等均有一定治療作用。

3、【南北杏、川貝燉鷓鴣】

材料:南北杏9克、川貝6克、鷓鴣4隻(凈約900克)、瘦肉100克、瑤柱3克、清水4杯、大薑片4片。

做法:

用大薑片同鷓鴣、瘦肉飛水後,連同瑤柱、南北杏、川貝放入燉盅加水加蓋,隔水猛火燉20分鍾,轉慢火燉兩個小時即可。

功效:杏仁能潤肺化痰、止咳平喘,川貝能潤肺化痰、清熱止咳,鷓鴣補中消痰、開胃和中。此湯為清潤肺燥之食療佳品,可用於慢性支氣管炎、小兒百日咳等症。

4、【冬蟲草燉水鴨】

材料:冬蟲草25克,水鴨1隻,無花果2粒,陳皮1/4片,姜2片

做法:

冬蟲草洗凈,水鴨洗干凈,放入滾水內煮5分鍾,取出。陳皮凈軟颳去囊。水煲滾,將冬蟲草、水鴨、無花果、陳皮、姜加入煲滾,改文火煲兩個半小時,加鹽調味。

功效:補中益氣,食慾不振,腎虛哮喘。

5、【荷葉烏雞湯】

用料:鮮荷葉1張、烏雞1隻、火腿50克、香菇5O克、精鹽5克、味精3克、雞油20克、料酒、胡椒粉各3克、姜、蔥各5克、骨頭湯2500克、時令鮮菜適量。

製法:

1.將烏雞宰殺,去毛、內臟及爪,入開水中汆一下,荷葉洗凈切塊,火腿切片,香菇水發,一分為二。

2.將烏雞。荷葉。姜。蔥及各種調料放人壓力鍋中,加入湯。燒開。加壓10分鍾,冷後倒人砂鍋中燒開,上桌,可加少許時令綠葉菜。

功效:清熱解暑,瀉火去燥。適用於心煩熱渴,小便不利,大便乾燥等症。

特點:鮮香可口,佐餐或單吃均可。

6、【木耳田七紅棗湯】

原料:黑木耳一兩,田七三錢,紅棗十粒,生薑兩片。

製作:

1、將黑木耳浸軟,去頭切碎。

2、田七洗凈切碎或打碎;紅棗洗凈拍松去核。

3、上述材料和薑片加入十碗水,大火滾後,用中火再煮兩個小時左右,最後加入適當的鹽調味即可。

特點:湯清味鮮,滋肝潤肺,為春季補益湯品。

7、【花旗參螺頭湯】

原料:急凍螺頭200克,花旗參15克,紅棗四個,姜二片,水適量,鹽少許。

製作:

1、螺頭去內臟,用粗鹽擦洗干凈。

2、紅棗洗干凈後去核。

3、水煲滾後,將材料放入滾十分鍾,然後改慢火再煲三個小時,下少許鹽調味即可

特點:滋補湯類,有較好的滋補功能和營養。

8、【鯇魚尾煲黑豆湯】

原料:鯇魚尾約400至500克,黑豆120克,紅豆80克,紅蘿卜200克,紅棗4個,陳皮小半個,姜二片,水適量,鹽少許。腌料:鹽半茶匙,酒二茶匙。

製作:

1、魚尾去鱗,洗干凈後抹乾水分,加入腌料腌十分鍾左右,燒熱少油,爆香薑片,再把魚尾煎至兩面黃。

2、黑豆洗干凈後吹乾豆身,用慢火炒至豆衣裂開;洗干凈紅棗和紅豆,紅棗去核;陳皮浸軟去瓤;紅蘿卜削皮後切塊。

3、加水適量,放入陳皮先煲滾,將各材料加入煲滾一刻鍾,然後改慢火再煲二小時,下少許鹽調味即成。

特點:此湯能補中益氣,對體弱的婦女猶為適用。

9、【龍眼肉蓮子雞蛋湯】

功效:本湯寧心安神、養血潤膚、安睡、滋養陰血,使肌膚保持潤澤彈性。若經常失眠、心跳、心驚、食慾不振、皮膚干噪、男子夢遺、早泄、婦女白帶多、月經失調、大便稀溏,可用本湯作食療。

材料:龍眼肉三錢,蓮子肉一兩,雞蛋兩只,生薑兩片,南棗四枚,鹽少許。

製作:

1.雞蛋蒸熟,去殼洗干凈。龍眼肉、蓮子肉、生薑和南棗洗干凈。蓮子肉去心,保留蓮子衣;生薑去皮,切兩片;南棗去核。

2.瓦煲放清水,用猛火煲至水滾,後放入材料,改用中火煲兩小時,加鹽少許調味,即可飲湯吃蓮子、雞蛋。

10、【淮杞丹參烏雞湯】

功效:本湯健脾開胃、調補氣血。如果心悸氣短、食慾不振、心前區疼痛不適,可用本湯作食療。婦女月經量少而色淡,質稀薄,經後小腹隱隱作痛,精神疲倦乏力,面色蒼白,亦可用本湯作食療。孕婦不宜飲用。

材料:淮山、杞子、丹參各四錢,當參一兩,陳皮一片,烏雞一隻,鹽少許。

製作:

1.烏雞殺洗干凈,去毛、去內臟、去肥膏。淮山、杞子和陳皮浸透,洗干凈。丹參和當參洗干凈,切片。

2.瓦煲加入清水,用猛火煲至水滾,放入材料,候水再滾起,改用中火繼續煲三小時,加入少許鹽調味,即可。

9、秋末冬初吃什麼最好

冬吃蘿卜冬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葯方.

10、冬季適合喝什麼湯 十款養生湯滋補養身

1、羊肉湯
滋補功效:羊肉湯屬熱性,可以溫胃禦寒,但喝多了容易上火。
功效:
補虛壯陽,暖身暖胃。一般對於身體虛弱,手腳冰涼的人來說,在冬天多吃羊肉湯是非常有好處的。
2、白蓮百合糖水
用料:本糠水取鮮百合60克(干品30克),干湘白蓮肉30克,白砂糖30克。
功效:能清心潤肺,滋養肌膚。
3、枸杞紅棗烏雞湯
材料:杞子40克,紅棗20枚,生薑2片,烏雞1隻。
功效:補血養顏,益精明目。適合身體虛弱或者皮膚乾燥者食用。
4、黃芪燉烏雞
原料:黃芪50克,烏骨雞1000克,蔥10克,姜10克
功效:補肝腎、益氣血、男子遺精、早泄有輔助治療作用。
 5、骨頭湯
原料:脊椎骨1000克,棒子骨500克,適量清水。
功效:營養補鈣抗衰老。
 6、蓮子百合湯
材料:瘦肉冬季健康減肥食譜,蓮子一兩,百合半兩,蜜棗四枚。
功效:蓮子是很好的滋養食物,無養神安寧,降血壓的功效。百合能補外益氣,溫肺行咳。兩類材料加上瘦肉一齊煲湯,既滋補外氣,又健肺養顏,養神平壓;而且味道也相當可口。
7、百合鯽魚湯
主料:鯽魚約1000克,百合200克。
鯽魚性甘、溫,鯽魚與百合作湯,可以滋補清降。適合於虛熱、虛咳或肺陰虛、肺燥、乾咳、癆嗽以及熱病後期的虛煩、驚悸、神志恍惚

與秋末冬初養生湯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