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中葯養生小常識

中葯養生小常識

發布時間:2020-07-22 22:08:10

1、如何較為正確地掌握一些中醫養生常識?

真心推薦兩本古代的醫療書籍和一本現代書籍,《黃帝內經》和《本草綱目》裡面有一些養生葯方和教我們識別葯物以及對症的一些治療辦法。如果你有時間建議你真心研習。再結合一本《求醫不如求己》類似這樣現代的白話文著作古今結合,在書籍里獲得一些養生常識是目前比較公認的辦法。但是記得不要盲目用葯養生,食補最佳。

2、中醫養生知識有哪些?

中醫養生主要有以下幾點知識:
1.調節飲食:脾胃是後天之本,若飲食不節制,會輕易傷到脾胃,容易造成復多病早衰。
2.經常運動: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經常保持運動可以使人們保持經歷充沛,達到身強體壯的效果。
3.多吃良葯:良葯對人們治療疾病、延年益壽有著神奇的功效。制
4.溫順性情:保持良好的心態、平和的性情對於自己的心態和身體都有莫大的好處。
5.適飲葯酒:葯酒往往可以幫助人們排除煩躁的思緒,同時還可以提高睡眠質量。
6.均衡營養:平時飲食盡量做到面面俱到,葷素合理。
保健養生的8個小知識:
1、別吃宵夜。會得胃癌。因為胃得不到休息。
2、 一個星期只能吃四顆蛋。吃太多。對身體不好。
3、飯後吃水果是錯誤的觀念。應是飯前吃水果。
4、女生月經來時。不要喝綠茶。因為綠茶室涼性的,可以喝紅茶,因為紅茶屬熱性。多吃知可以補血的東西。
5、早上醒來。先喝一杯水。預防結石。
6、睡前三小時不要吃東西。會胖。
7、少喝奶茶。因為高熱量。高油。沒有營養價值可言。長期飲用。易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
8、可以經常喝茶,科學家發現,茶葉中含有一種名叫茶氨酸的化學物質。可以增強體質,道抵抗疾病。

3、健康生活小常識

關於食品搭配的一些禁忌:
1.雞蛋與糖精不可同食,同食可導致中毒甚至死亡;
2.豆腐與蜂蜜不可同食,同食可導致耳聾;
3.土豆與香蕉不可同食,同食可引起皮膚雀斑;
4.狗肉與黃鱔不可同食,同食可導致死亡;
5.芹菜與兔肉不可同食,同食可導致脫發;
6.螃蟹與柿子不可同食,同食可引起腹瀉;
7.鵝肉忌鴨梨,同食傷腎臟;
8.洋蔥與蜂蜜不可同食,同食會損傷眼睛;
9.甲魚與莧菜不可同食,同食中毒;
10.人參與羅卜不可同食,同食可引起積食滯氣;
11.海帶與豬血不可同食,同食可引起便秘;
12.牛肉與紅塘不可同食,同食脹死人;
13.番茄忌綠豆,同食傷元氣;
14.羊肉忌田螺,同食可引起積食腹脹;
15.白酒忌柿子,同食心悶;
16.黑魚忌茄子,同食肚子痛;
17.皮蛋忌紅塘,同食作嘔;
18.盡量少吃宵夜,最好是不吃。 因為胃不能得到休息,而增加了胃癌發病幾率。
19.一個星期只能吃四顆蛋。吃太多。對身體不好。
20.雞屁股含有致癌物, 不要吃較好。
21.飯後吃水果是錯誤的觀念。應是飯前吃水果;
22.蟹與奇異果不可同食,同食可導抽筋;
23.飲烈酒後,不要喝濃茶,以免引起頭暈、反胃;
24.女生月經來時。不要喝綠茶。 反正茶類不要喝就對了。多吃可以補血的東西;
25.喝豆漿時不要加雞蛋及糖。也不要喝太多;
26.空腹時不要吃蕃茄,最好飯後吃;
27.早上醒來。先喝一杯水。可預防結石;
28.睡前三小時不要吃東西。否則可引起肥胖;
29.少喝奶茶。因為高熱量。高油。 沒有營養價值可言。長期飲用。 易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
30.剛出爐的麵包不宜馬上食用。
31.牛奶與沙田柚不可同食,同食可引起腹瀉;
32.羊肉與梨不可同食,同食可引起腹脹痛;
33.乳酪與楊桃不可同食,同食可引起腹瀉;
34.遠離充電座。人體應遠離30公分以上, 切忌放在床邊;
44.天天喝水八大杯;
45.每天十杯水,膀胱癌不會來;
46.白天多喝水,晚上少喝水;
47.一天不要喝兩杯以上的咖啡。 喝太多易導致失眠,胃痛。
48.多油脂的食物少吃。因為得花5~7小時去消化, 並使腦中血液集中到腸胃。易昏昏欲睡。
49.下午五點後。大餐少少吃, 因為五點後身體不需那麼多能量。
50.10種吃了會快樂的食物: 深海魚,香蕉,葡萄柚,全麥麵包,菠菜, 大蒜,南瓜,低脂牛奶,雞肉,櫻桃。
51.睡眠不足會變笨,一天須八小時睡眠, 有午睡習慣較不會老。
52.最佳睡眠時間是在晚上10點~清晨6點。
53.每天喝酒不要超過一杯,因為酒精會抑制 製造抗體的b細胞,增加細菌感染的機會。
54.服用膠囊應以冷水吞服(可以第一個吃), 睡前30分先服葯。忌立即躺下。
55.酸梅具防止老化作用, 青春永駐肝火有毛病者宜多食用。
56.掉發因素:熬夜,壓力,煙酒,香雞排。 麻辣鍋。油膩食物。調味過重的料理。
57.幫助頭發生長:多食用包心菜,蛋。豆類少吃甜食(尤其是果糖) 。
58.每天一杯檸檬汁,柳橙汁。 不但可以美白還可以淡化黑斑。
59.蘋果是機車族、癮君子、家庭主婦的常備良葯, 一天一顆,才能讓自己有個乾乾凈凈的肺。
60.抽煙又吃維他命(b胡蘿卜素-a維他命的一種), 會致癌,盡早戒煙。才是最健康的做法。
61.女性不宜喝茶的五個時期: 月經來時,孕婦,臨產前。生產完後,更年期。
62.抽煙,關系最大的是肺癌,唇癌,舌癌, 喉癌,食道癌,也與膀胱癌有關。
63.飲酒導致肝硬化。引發肝癌。
64.吃檳榔會導致口腔纖維化,口腔癌。
65.食物過於精細,缺乏纖維含大量脂肪, 尤其是膽固醇會引發胃癌。
66.食物過於粗糙,營養不足時導致食道癌,胃癌。
67.食品中的黃曲毒素。亞硝酸類物皆具有致癌性。
68.不抽煙。拒吸二手煙。
69.適量飲酒,不拚久。不醉酒。
70.減少食用鹽腌。煙熏,燒烤的食物。
71.每天攝取新鮮的蔬菜與水果。
72.每天攝取富含高纖維的五穀類及豆類。
73.每天攝取均衡的飲食,不過量。
74.維持理想體重。不過胖。
75.保持規律的生活與運動。
76.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
77.正確飲食習慣:早上吃的像皇帝,中午吃的像平民,晚上吃的像乞丐?。
78.吃含鈣食物不宜馬上飲茶,以免引起結石。

4、中醫養生小知識有哪些?

整體觀念是中醫的一種思想方法,它貫穿於中醫的生理、病理、診法、抄辯證、養生和治療等所有的領域中。它認為:人體是一個以心為主宰、五臟為中心的有機整體;人與自然環境有密切關系,人體和自然環境是一個整體,所以當自然環境發生變化時,人體也會發生與之相適應的變化,中醫歷來重視人和自然環襲境的聯系。中醫認為,養生即保養生命,主要用於未病之時,包括強身、防病、延壽等三項內容。養生的原則有:適應自然規律、重視精神調養、房事有節、加強形體鍛煉、謹和五味、防止病邪侵害等。 而治療主要用於已病之後,是盡可能快地使疾病痊癒和減輕病人痛苦的手段。治療的原則主要包括:早治防變、治病求本、扶正去邪、調整陰陽、調理氣血、調理臟腑和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等七項。

5、中醫24時養生知識是什麼?

在中醫理論中,不僅四季的變換是一個完整的循環,有一套相應的養生理論,一天24小時也是如此。由於古人將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因此這套養生之法又被清代養生家尤乘稱為「十二時辰無病法」。

中醫認為,人體內的經氣像潮水一樣,會隨著時間的流動,在各經絡間起伏流注,且每個時辰都會有不同的經脈「值班」。如果能夠順應這種經脈的變化,採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達到良好的養生效果。

亥時(晚9~11時),為三焦經當今,「亥」字在古文中是生命重新孕育的意思,所以你要想讓身體有一個好的起點,就要從此刻擁有好的睡眠開始。對老人而言,可能存在睡眠困難問題,但不管採取什麼方式,盡量在晚上11點半前進入睡眠狀態。

子時(子夜~凌晨1時),膽經當今。這段時間正是中醫養生中特別強調的「子覺」時間《皇帝內經》里,「凡是十一藏取決於膽」講的就是人體內有11個臟器都依賴膽經的功能支持,因此要有足夠優質的睡眠以保膽經獲得充足的能量。

丑時(凌晨1~3時)為肝經當今。精心養氣是最好的保肝方法。要特別指出的是,某些年輕一族如在此時喝酒,將會對肝造成極大損傷。

寅時(凌晨3~5時)肺經當今。按照中醫理論,寅時是人體陽氣的開始,也是人體氣血從靜變為動的開始,必須要有深度睡眠,最怕有人打擾。

卯時(早晨5 ~7時)大腸經當今。早起不貪睡,晨起首先活動四肢筋骨,打太極拳,叩齒摩面或雙手扣後腦,做「鳴天鼓」。

辰時(上午7~9時)胃經當今。活動後喝一杯開水,用木梳梳發百遍,然後洗漱,早餐應該清淡,要吃飽。飯後可以百步走,但不宜做強烈鍛煉。

已時(上午9~11時)脾經當今。開窗通風後,可從事腦力活動,但要注意勞逸結合,讓眼睛得到及時休息。

午時(上午11時~午後1時)心經當今。這是午餐時間,除要營養豐富,葷素搭配外,建議可以喝點湯,菜要少鹽。酒可喝但不能醉。飯後宜睡半小時,不要過多。

未時(午後1~3時)小腸當今。午睡後可做少量緩和運動,喝一杯茶。

申時(下午3~5時)膀胱當今。這是最好的學習時間,記憶力和判斷力都很活躍。除用腦學習外,要注意多喝水。

酉時(下午5~7時)腎經當今。這是腎虛者補腎的最好時機。晚餐易少吃,清淡,可以喝點粥。

戍時(晚7~9時)心包經當今。准備睡眠,睡前要精心養氣,用冷水洗臉,溫水刷牙,熱水洗腳,睡易採取右側卧位。

總之,這種養生法的核心就是順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律,重點睡好子午覺,以此達到養生的目的。

6、請問中醫養生知識有哪些?

甩手治失眠
每天練5分鍾甩手功,會感到神清氣爽,精神抖擻。很多人用此功治好神經衰弱、失眠、健忘等症狀。
具體方法:馬步,十趾輕輕抓地,微微提肛,舌抵上齶。緩緩上抬手臂至與肩平行,再自然甩落至身後。1次5—10分鍾,1日2—3次。這套動作可以活動手三陰手三陽六條經絡,因此能調節氣血,平衡陰陽,升清降濁。

抖身治慢性病
抖一抖軀體,在氣功中叫做「斗翎」,即仿效倦鳥棲枝,振羽翼、渾身顫動,用以去疾解乏。堅持「斗翎」練習,可改善血液循環,使心腦獲得充足的血氧,促進胃腸蠕動,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甘油三酯。
具體方法:挺胸直立,兩足分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雙腿微屈,軀體有節奏地左右顫抖,顫抖時盡量使臀部擺動,以牽動上身及兩臂顫抖。全身放鬆,其速度由緩慢而逐漸加快,幅度以自我感覺胸肌振動為度,不宜用力過猛,以舒服為佳。時間3 ̄5分鍾,亦可適當延長。

揉腹治消化不良
對於消化不好的人來說,睡前或起床前揉揉「神闕穴」,也就是肚臍,可很好地幫助消化。
具體方法:平躺,全身放鬆,雙手重疊,以肚臍為中心旋轉按揉,男性宜順時針由小圈到大圈,然後逆時針由大圈到小圈來按摩,女性則是先逆時針後順時針。按摩時以感覺到胃腸的蠕動為標准。一般按摩後好好睡一覺,白天會感覺消化功能有所改善。但潰瘍出血者禁揉腹,以免出血增多,加重病情。

每天下蹲可強腎
中醫認為腎是先天之本,腎強則抵抗力強,下蹲動作可有效按摩命門,從而起到補腎的作用。
具體方法:先鬆鬆腰,輕輕旋轉一下腰部,然後做下蹲動作,同時挺直腰板。下蹲時將意念集中在腰部,腰部的命門處為腎之所在。
站起時意念則集中於頭頂的百會穴處,感覺自己的頭上有一根線提拉著,這樣能保證身體挺拔。下蹲站起為1次,根據時間共做9或9的倍數次,每天也就花幾分鍾,最好早晨做這套補腎操,如果忘記了,中午前一定得補上。

7、生活小常識:怎樣養生

您好,百我認為可以經常梳頭,伸懶腰,踮腳尖,深呼吸,搓足心,少吃鹽等等。我理解的養生是指人們通過各度種各樣的方法保護生命健康,增強體質以及預防疾病,這內樣就可以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關於醫事活動或者事情。謝謝。容

與中葯養生小常識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