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年人如何養生
多吃芹菜、豆腐,適量喝些醋,對身體有益。盡量不要吃
豬肉,動物內臟,雞蛋,尤其是鯉魚的卵要慎重。
參考資料:醫生的建議
高血壓飲食治療原則
血壓病人的飲食治療,是以減少鈉鹽、減少膳食脂肪並補充適量優質蛋白,注意補充鈣和鉀,多吃蔬菜和水果、戒煙戒酒、科學飲水為原則。
①飲食宜清淡:提倡素食為主,素食方式可使高血壓患者血壓降低。因此高血壓患者飲食宜清淡,宜高維生素、高纖維素、高鈣、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總脂肪小於總熱量的30%,蛋白質占總熱量15%左右。提倡多吃粗糧、雜糧、新鮮蔬菜、水果、豆製品、瘦肉、魚、雞等食物,提倡植物油,少吃豬油、油膩食品及白糖、辛辣、濃茶、咖啡等。
②降低食鹽量:吃鈉鹽過多是高血壓的致病因素,而控制鈉鹽攝入量有利於降低和穩定血壓。臨床試驗表明,對高血壓病人每日食鹽量由原來的10.5克降低到4.7—5.8克,可使收縮壓平均降低4—6毫米汞柱。
③戒煙、戒酒:煙、酒是高血壓病的危險因素,嗜煙、酒有增加高血壓並發心、腦血管病的可能,酒還能降低病人對抗高血壓葯物的反應性。因此對高血壓病人要求戒煙戒酒,戒酒有困難的人也應限制飲酒。
④飲食有節:做到一日三餐飲食定時定量,不可過飢過飽,不暴飲暴食。每天食譜可做以下安排:碳水化合物250—350克(相當主食6—8兩),新鮮蔬菜400—500克,水果100克,食油20—25克,牛奶250克(毫升),高蛋白食物3份(每份指:瘦肉50~100克,或雞蛋1個,或豆腐100克,或雞、鴨100克,或魚蝦100克。其中雞蛋每周4~5個即可)。
⑤科學飲水:水的硬度與高血壓的發生有密切的聯系。研究證明,硬水中含有較多的鈣、鎂離子,它們是參與血管平滑肌細胞舒縮功能的重要調節物質,如果缺乏,易使血管發生痙攣,最終導致血壓升高,因此對高血壓患者,要盡量飲用硬水,如泉水、深井水、天然礦泉水等。
益於降壓的食物
我們這里所介紹的保健食物.應該說既是大眾喜愛食用,容易找到的食物,又是性有所偏,對高血壓具有某些治療功效的食物。大致概括起來,有這么幾類:
① 葉菜類:芹菜、茼蒿、莧萊、汕菜、韭菜、黃花菜、薺萊、菠菜等;
② 根莖類:茭白、蘆筍、蘿卜、胡蘿卜、荸薺、馬蹄;
③ 瓜果、水果類:西瓜、冬瓜、西紅柿、山楂、檸檬、香蕉、水果、紅棗、桑椹、茄子;
④ 花、種子、堅果類:菊花、羅布麻、芝麻、豌豆、蠶豆、綠豆、玉米、蕎麥、花生、西瓜子、核桃、向日葵子、蓮子心;
⑤ 水產類:海帶、紫菜、海蜇、海參、青菜、海藻、牡蠣、鮑魚、蝦皮、銀魚;
⑥動物類及其他:牛奶(脫脂)、豬膽、牛黃、蜂蜜、食醋、豆製品、黑木耳、白木耳、香菇。
2、家裡人尤其是家裡老人被養生節目洗腦,該如何勸說才能起到作用?
隨著健康問題不斷的被放大,導致很多人紛紛開始走上養生之路,這個時候各種養身的新聞、節目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雖然說養身的出發e68a847a6431333431366335點是好的,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抱著讓大家養身的心態去傳播養生知識,有些就是為了賣自己的產品。
大肆喧囂其產品多麼多麼養生,對人體多麼多麼好,其實事實並不是這樣的。我們年輕人對待這些事物還是有甄別的能力的,但是家裡的老人就不一樣啦,他們通常會認為只要是通過電視上播出的,都是正確的。
你說他們平時看看也就罷了,關鍵是家裡老人會被各種養生節目迷得神魂顛倒,購買產品被騙,效仿食療出現問題的新聞也是比比皆是,還有一個最頭疼的問題就是很多老人是不停勸說的,於是乎想要告訴老人什麼不能信什麼可信、怎樣去勸服他們不相信也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因為家裡老人他的出發點是好的,如果你直接說他看的這些東西沒有用,買的東西也都被騙了,這會傷害到他們,會讓他們很難受,不是有一句話說得好,老了就變成老小孩了,他們與小朋友一樣心思需要被照顧到。
遇到這種事情你可以好好的和他們說,好好的理解給他們聽,買產品被騙了也不要過多的責怪,就是耐心地解釋清楚我相信老人也不是無理取鬧,不聽勸說的。之後你可以找一下比較正規可取的養生節目給他們看。如此一來他們還能去看想看的節目,你也不用擔心他們會被欺騙。
3、適合老年人養生的運動有哪些
老年人由於身體的特殊性,並不能去進行劇烈的運動。對於適合老年人養生這塊的運動方式,個人覺得應該是以緩慢,運動強度較小的鍛煉為主。首先,散步想必是大家最為抄熟悉的一種中老年人運動養生的方式,每天堅持還可以增強調節身體的各項器官機能,保護心臟的正常功能。其次,太極拳也是目前廣泛為老年人採納的一種修身養性的養生運動方式,經常練習太極拳可以改善肌肉襲和關節柔韌度,增強老年人的平衡能力。百最後還可以進行養生保健操之類的活動,這樣對人體生理的衰老有一定的延緩作用。每天堅持做一定的而養生運動,可以讓身體變得很健康,適當還可以去度一些中新浩五行SPA養生中心做一下中葯熏蒸、養生理療、太空漂浮靜眠之類的調理加以輔助。最後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應當根據自己的年齡和身體素質,適當地去調節自己的養生運動方式。
4、老年人如何養生保健
1、生活要有規律。早睡早起,中午小睡,每天要有6小時的zd睡眠時間。
2、每天要有一定的時間不在空調房裡,讓身體冒汗,以排泄體內的毒素。要注意每天大便。
3、不要成天看電視,要看一會兒以後,站起來伸伸腿、走動走動,喝喝茶,保持關節的活動。
4、吃的方面:菜蔬以清淡為主,如:拌海帶、熗毛豆子、回拌黃瓜、拌西紅柿、香菇炒青菜、瘦肉炒苦瓜、牛肉燒土豆、答絲瓜炒雞蛋、多吃冬瓜湯(去濕的)。水果以西瓜為主。
5、如果血壓高,切勿輕易減葯或停葯,要在醫生指導下認真服葯。
5、老人家喜歡看養生節目,有沒專門的電視可以看這些節目?
上次在家裡給父母買的桔豆盒子上有一個養生版塊,裡面有很多節目看,不過父母最喜歡的還是視頻推送功能,可以分享圖片
6、老年人養生方法有哪些?
老人養生保健的方法
1、睡:即睡好覺,保證睡眠充足。老年人要學會有規律地生活,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保證一天有8小時的睡眠時間。
2、保:即保持大腦的活力。老年人要多用腦,如堅持讀報看書,繪畫下棋,培養各方面的興趣愛好。研究表明,一個經常用腦的65歲老人,其腦力並不比不愛動腦的35歲的青年人差。
3、轉:即轉換不同性質的運動。在較長時間的單調工作或讀書、寫作後,應及時轉換另外不同性質的活動,使大腦神經鬆弛而不過分疲勞,使腦力保持最佳狀態。
4、活:是指活動手指,俗話說心靈手巧。經常活動手指,做兩手交替運動及轉動健身球,可以刺激大腦兩半球,有健腦益智、延緩大腦衰老的作用。
5、參:即參加社會活動和體育活動。結交年輕朋友,以接受青春活力的感染,經常保持愉快的情緒,脫離孤僻的生活環境。
6、聽:即聽優美動聽的歌曲。優美的旋律可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使人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歡樂感覺。
7、調:即調節飲食。做到粗細混雜,葷素搭配,兼收並蓄,多吃維生素和礦物質豐富的紅棗、牛奶、豆漿、蛋黃、桑椹、芥菜、芝麻、核桃仁、百合、豬腦、豬心、黑木耳以及大部分蔬菜水果;少吃些動物脂肪和含糖類食物。
老人保健注意事項
一忌久坐,久坐者傷肉。
坐是消除疲勞的一種必要的休息,但久坐易使肌肉衰退與萎縮。故老人應多參加適合自己的戶外活動,加強肌肉鍛煉,以增強體質。
二忌久立,久立者傷骨。
老年人氣血運動全靠動靜結合調節平衡,如果一直站立不動,就會影響氣血運行,使人體部分組織和細胞營養失調,出現氣滯血凝,從而招致疾病。
三忌久視,久視傷血。人到老年,如果久視就會傷血耗氣,產生頭暈目眩等症。故老年人看報或看電視、電影應控制在一至二小時之內,不宜連續觀看。
四忌久卧,久卧傷氣。
適可而止的睡眠對老年人健康有益,久睡則身體軟弱。要順應四時,春夏季晚卧早起,秋季應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
五忌久靜,久靜傷神。過分安靜、寂寞、無聊、孤獨的處境,會使老人變得精神不振,性情孤僻,喪失生活信心,導致健康狀況下降。另外,優美的音樂使人輕松愉快,精神煥發。故老年人應有適當的良性聲刺激,以增進身心健康。
7、中老年人應該吃什麼養生
8、老人冬季養生之道有哪些養生節目
冬季天氣寒冷,讓很多老年人感到很不適應,一是天氣很冷,穿衣較多,活動不是很方便,二是冬天食慾變得不如以前好。老年人冬季正確養生保健,首先要合理安排飲食起居,然後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進補。那麼,老年人冬季該如何安排生活起居?怎麼吃才有營養呢?本期講堂將為大家講解老年人冬季養生應注意的相關問題。
冬季要避寒保暖
老年人在冬季要減少外出時間,尤其不要在天未亮的時候出門晨練,最好等到陽光充足以後再出門,這樣才能達到禦寒保溫的目的。如果平時不注意避寒,寒邪傷身就是一瞬間的事情,一冷一熱、忽冷忽熱對人的刺激更大,容易誘發疾病。所以,老年人冬天要把自己包裹得嚴實一些。同時,禦寒要注意腿腳保暖,養成晚上用熱水燙腳泡腳的習慣,不要讓寒邪乘虛而入。
冬季養生要對症進補
老年人冬季進補,要對症下葯,不可盲目進補。有些老年人習慣靠補品養生,但其實補品並非越貴越好,老年人靠飲食養生關鍵在於對症進補,最基礎的一步就是吃五穀雜糧,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人們在飲食上依然要遵循「秋冬養陰」的原則,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的食物,如桂圓、黑木耳等。
老年人養生飲食宜清淡,要多吃熱量較高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來避免維生素缺乏,多吃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同時,要少吃海鮮等寒性食物,不宜吃肥膩或過鹹的食品,少吃脂肪、糖含量多的食品。如果要食療,可食用黑芝麻粥、蟲草老鴨湯等,可以補益肝腎、滋陰助陽。
冬季喝酒要適量 喝茶要有選擇
很多人都有冬天飲酒驅寒的習慣,但老年人喝酒一定要堅持適量原則,過量飲酒不利於代謝,並對內臟造成損傷;喝白酒容易引起內臟燥熱,要慎喝白酒,可適當飲低度酒,最好飲葡萄酒或米酒。
老年人養生最好多喝茶,喝茶能去人身異味,有益健康,但是喝茶也要根據身體狀況選擇不同性質的茶。綠茶性涼,適合胃熱的人喝;紅茶屬於溫性,有利於消化,可助胃涼的人暖胃;花茶性溫,一般也適宜暖胃;烏龍茶則結合紅茶和綠茶的特點,性平。
9、老年人養生保健的三句半?
老年人養生保健的三句半:
老年養生要注意,
適量運動是第一,
每天步行一小時,
可以。
養生保健就是好,
飲食豐富量要小,
穩定體重控三高,
有效。
10、老年人如何四季養生?
一、春季
春季乍暖還寒,氣候多變,忽冷忽熱,俗有「春天猴兒面,一日變三變」之說,時而風和日麗,春光明媚,時而冷風陣陣,寒氣襲人,故春風春雨與健康有關。
穿著「宜春捂」,早春宜保暖。防風禦寒。衣服要慢慢地減,不要一下子就換上薄衣服。另外,要暖足凍頭,就是說棉鞋最好不要急著換,要暖腳,與此相反,帽子可以不用再戴了。晨練的時候不要出大汗,因為春季人體血氣活和,經脈舒暢,肌膚鬆弛,人體陽氣易發泄,所以要保護陽氣,適宜小運動量,出汗多會耗心血,損陽氣,對身體健康體不利。
睡覺「宜早起」,氣溫逐漸回升,「宜夜卧早起,廣步於庭」。
居室」宜衛生」,室內勤打掃。置物要有序。
飲食「宜清淡」,春季利於失精血,化津液。食宜溫。有助扶陽氣,機體興旺。
防病「宜緊弦」,傳統醫學認為:「百草回芽,百病發作」,就是說,春天容易舊病復發。春天由於溫暖多風,適宜於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繁殖和傳播,因此,春天外感較多,對身體虛弱的老年人來說,更應引起重視。
二、夏季
夏季晝長夜短,暑氣灼人,老年人耐受力弱,適應性差,生活活動與外界環境的平衡容易遭到破壞,因而容易中暑,發生多種疾病,產生不測,所以更要安全度夏。
情緒「宜防躁戒怒」, 盛夏陽光強烈、天氣酷熱,加上人體陽氣旺盛,容易使人心煩急躁,老年人在酷熱的天氣里,一定要讓情緒處於平靜狀態,不可過度勞累、激動。良好的心態是身體最好的調節劑,可防止「五臟內火」的滋生。
飲食「宜清淡、營養,科學用膳」, 濕熱的環境為各種細菌生長繁殖提供了好的條件,由於老年人胃腸功能弱,夏季飲食一定要講究衛生,不可吃腐爛變質食品,冰箱內食物必須經高溫加熱後方可食用。食物要以溫、軟、清淡為宜,不可過多地吃冷、肥、膩的食品,不可飲食過量。若出現由於飲食不當引起的嘔吐腹瀉,應立即到醫院治療。
生活「宜有序」,起居「宜有常」,應夜卧早起,參加晨練,不可貪涼。
睡眠「宜充足、防風」,夏季是人體心火旺、肺氣衰的季節,起居方面要適當地晚些睡覺、早些起床。清晨空氣新鮮,起床後可到戶外參加一些適當的體育活動,對增強體質頗有益處。中午要適當睡眠,保持精力,但由於天熱出汗毛孔擴張,機體易受風寒侵襲,所以不可露天或在樹下睡眠。夏季晝長夜短,且因燥熱,一般人睡得晚因而要用午睡來補充,但不可在涼風處和堂風口處及電扇旁午睡。 著裝「宜寬松舒爽」,夏日服裝為求簡單、單薄,透氣性好,款式上應寬松舒適,色彩要素雅大方,質地上能吸汗透氣,內衣褲要一天一換。
三、秋季
秋季的氣候處於「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先是秋陽肆虐,溫度較高,到「白露」過後,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氣候寒熱多變,一些老年人由於自身調節能力減弱,這時往往就會出現一些相應的症狀,使老年生活質量大大下降。因此,老年人如想在秋季保持健康、延緩衰老,在秋季的生活、行為就應與氣候變化相適應,以免秋天肅殺之氣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
精神上「宜安定」,減少思慮情緒。降低秋季之肅殺之氣對人體的不良影響,維持心理平衡,注意解郁散結,保持歡樂情緒。
飲食「宜清潤」,飲食調理以防燥擴陰、滋腎潤肺為准,少用椒、蔥韭、蒜等辛燥食品。多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甘蔗、乳品等柔潤食物,強調暖食,禁忌生冷。
睡覺「宜早卧早起」,早卧以順應人體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陰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睡眠時間稍延長,免受凋零冷落之象的影響,也可減少小血栓的形成。另外,為增強體質,耐寒鍛煉從秋天就可以開始了。
衣著「宜秋凍」不宜早加衣,使肌體逐漸適應寒冷氣候,增強抗病能力。注意秋燥「,秋季天氣乾燥,老年人如果飲水少、長卧床、少活則易生便秘;高血壓病人發腦溢血,危及生命,所以要多吃水果蔬菜等。也可早上起床後揉腹一次,揉50下左右就可以了。
四、冬季
冬三月是閉藏的季節。天氣寒冷,氣候乾燥,河水結冰,田地凍裂,是陰盛陽衰的現象,冬季養生要順應體內陽氣的潛藏,以斂陰護陽為原則。老年人易受風寒,要避寒就暖,應以養精蓄銳為主,內心有什麼事也要往好處想,冬天養生以養「藏」氣為主。
著裝「宜防寒保暖」, 老年人血液循環功能較差,如果室溫過低,老人的手腳就很容量凍傷;而如果室溫過高,內外溫差過大,又很容易感冒,老年人一定要隨時注意保暖防病。衣服盡量穿得寬暖,棉鞋要稍稍大一點,在鞋底的墊上均勻地撒一層生附子末,然後用棉布縫好,放在鞋裡,這樣可預防凍瘡,使雙腳氣血流通。
生活「宜有節」,起居「宜有常」,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等太陽出來了再起床。早睡是為了養人體陽氣,保持溫熱身體,遲起是為了養陰氣。
飲食「宜進補」,多吃高蛋白和維生素食物,並適時進補。葯補不如食補,陽虛之人多吃羊肉、雞肉、牛骨髓;陰虛之人多吃鴨、鵝肉,以補虛益氣,養胃生津。
天氣晴朗「宜鍛煉」,冬季遇到好天氣時可適當進行戶外鍛煉,以補陽光照射不足,增強體質;在冷空氣中鍛煉,可增加神經調節機能,提高抵抗力,但不宜出大汗以防感冒,大風、大霧、雨雪惡劣天氣,不可去戶外。
初冬時節,一些傳染病很容易流行,其中對老年人威脅最大的莫過於流行性感冒。為了有效地預防流感,在流感流行期間盡量避免去影劇院、商場等公共場所,居室內部要常通風,床頭經常擺放幾只橘子或一小瓶薄荷油,也可用米醋熏房間,這樣可祛除病毒。有一民間驗方可以提高禦寒能力、減少發病,即用大棗10個、生薑5片每晚煎茶喝即可。
心理衛生「宜講究」,冬季許多疾病發生發展或惡化都與人的心理狀態息息相關,因此應避免憂傷、焦慮、緊張等不良因素刺激,老年人應保持樂觀、愉快情緒。
另外,講一下冬季老年人養生六不宜:1.不宜夜間憋尿;2.不宜門窗緊閉;3.不宜蒙頭睡;4.不宜飲酒禦寒;5.不宜取暖失度;6.不宜小疾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