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誰知道蘇軾《養生頌》原文呀?謝謝!
已飢方食,未飽先止,散步逍遙,務令腹空,當腹空時,即便入室,不拘晝夜,坐卧自便,惟在攝身,使如木偶,常自念言,我今此身,若少動搖,如毫發許,便墮地獄,如商抄君法,如孫武令,事在必行,有死無犯,又用佛語,及老聃語,視鼻端自數出入息,綿綿若存,用之不勤,數至數百,此心寂然,此身兀然,與虛空等,不煩禁制,自然不動,數至數千,或不能數,則有一法,強名曰隨,與息俱出,復與俱入,隨之不已,一旦自住,不出不入,忽覺此息,從毛竅中,八萬四千,雲蒸雨散,無始以來,諸病自除,諸障自滅,自然明悟,定能生慧。譬如盲人,忽然有眼,此時何用求人指路,是故老人,言盡於此
2、蘇東坡的"容顏不老湯"怎麼喝誰知道?
東坡詩雲:
二錢生薑一升棗,二兩白鹽一兩草,丁香木香各半錢,酌量陳皮一處搗。
煎也好,點也好,紅白容顏直到老。
意思是用生薑7.5克,大紅棗660克,食鹽7.5克,甘草3.7克,丁香、木香各1.5克,陳皮3.5克煎湯代茶飲,或用白開水沖泡,代茶飲。
方中生薑、大棗為主葯。生薑能使人老有紅顏,蘇東坡在《東坡養生集》中記載有他親眼所見的實例:「余昔監郡錢塘(今杭州)游凈慈寺,眾中有僧號聰葯王,年八十餘,顏如渥丹(面色紅潤),目光炯然,……自言服姜四十年,故不老。」說明這位和尚40歲時開始吃生薑,堅持不斷,40年如一日,所以80歲仍面色紅潤,目光炯炯有神。
3、蘇東坡(蘇軾)與百姓的故事
蘇東坡行醫的故事
蘇東坡是北宋後期的文壇領袖,不僅詩、詞、文、賦、和書法都堪稱大家,而且在醫學、養生方面也廣有建樹,在杏林留下不少動人的故事。
懸壺濟世 蘇東坡在杭州做知府時,瘟疫時發。為了行醫濟世,治病救人,使黎明百姓免受疾病之苦,他從人的俸祿中拿出一些錢,在城裡建了一座名叫「安樂」的病坊,三年之中就治療了近千名病人,受到廣大百姓的愛戴,也引起北宋朝廷的重視。後來,病房由政府專派的僧人主持。
深山求方 元豐年間(1078-1085),他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被貶官黃州,在那裡閑居了多年,號稱「東坡居士」。適逢該地瘟疫流行,蘇東坡專程到峨眉山拜訪了名醫巢谷,並得到一秘方「聖散子」。巢谷傳授時,曾讓蘇東坡指江水為誓,保證永不傳人。為了控制瘟疫的流行,蘇東坡終以民生為重,將此方公諸於百姓,救活了不少災民。
醫方存世 蘇東坡廣讀祖國醫學專著。並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在文學著作等身的同時,還撰寫了醫學專著《蘇學士方》一書。後來人們把《蘇學士方》與醫學家沈括的《良方》合編成《蘇沈良方》流傳下來,從而在我國醫學寶庫中佔有一席之地。
宣傳養生 蘇東坡是當時聞名遐邇的大書法家,他的字是珍品,求之不易。有些人見他行醫開處方,就備了寫有自己名字的優質紙張,佯裝生病來求他診治,以盼得墨跡。蘇東坡明知他們是無病求醫,卻從不拒絕,利用處方來宣傳養生知識。他曾留下一張墨寶,是他開給一位名叫張鶚的一張處方,其上寫道:「張君持紙求書,望得良葯,記得戰國時有張方子,我照服很見效,不妨奉上。主要是四味葯:一日無事以當貴;二日早寢以當富;三日安步以當車;四日晚食以當肉。」這四句話一直流傳至今,成為養生名言。
畫扇判案
蘇東坡要到杭州來做刺史(官名,管轄一州的長官)了。這個消息一傳出,刺史衙門前面每天都擠滿了人。老百姓想看一看蘇東坡上任的紅紙告示,聽一聽蘇東坡升堂的三聲號炮……可是,大家伸著脖子盼了好多天,還沒有盼到。
這天,忽然有兩個人,又打又鬧地扭到衙門來,把那堂鼓擂得震天響,呼喊著要告狀。衙役出來吆喝道:「新老爺還沒上任哩,要打官司過兩天再來吧!」那兩個人正在火頭上,也不管衙役攔阻,硬要闖進衙門里去。這辰光,衙門照壁那邊轉出一頭小毛驢來。毛驢上騎著一個大漢,頭戴方巾,身穿道袍,紫銅色的面孔上長著一臉絡腮鬍子。他一面趕著驢一面說:「讓條路,讓條路!我來遲啦,我來遲啦!」小毛驢穿過人群,一直往衙門里走。衙役趕上去,想揪住毛驢尾巴,但已經來不及了,那人一揚鞭就照直闖進了大堂。
大漢把毛驢拴在廊柱上,信步跨上大堂,在正中的虎座上坐下來。管衙門的二爺見他這副模樣,還當是個瘋子。就跑過去喊道:「喂!這是虎座呀,隨便坐上去要殺頭的哩!」
大漢只顧哈哈笑:「哦,有這樣厲害呀!」
管衙門的二爺說;「當然厲害!虎座要帶金印的人才能坐哩。」
「這東西我也有一個。」大漢說著便從袋裡摸出一顆亮閃閃的金印,往案桌上一擱。管衙門的二爺見了,嚇得舌頭吐出三寸長,半天縮不進去——原來他就是新上任的刺史蘇東坡啊!
蘇東坡沒來得及貼告示,也沒來得及放號炮,一進衙門便坐堂,叫衙役放那兩個要告狀的人進來。他一拍驚堂木,問道:「你們兩個叫什麼名字?誰是原告?」
兩個人跪在堂下磕頭。一個說:「我是原告,叫李小乙。」另一個說:「我叫洪阿毛。」。
蘇東坡問:「李小乙,你告洪阿毛什麼狀。」
李小乙回答說:「我幫工打雜積下十兩銀子,早兩個月借給洪阿毛做本錢。我和他原是要好的鄰居,講明不收利息,但我什麼時候要,他就什麼時候還我。如今,我相中了一房媳婦,急等銀子娶親,他非但不還找銀子,還打我哩!」
蘇東坡轉過來問洪阿毛:「你為啥欠債不還,還要打人」
洪河毛急忙磕頭分辯說:「大老爺呀,我是趕時令做小本生意的。借他那十兩銀子,早在立夏前就販成扇子了。沒想今年過了端午節天氣還很涼,人家身上都穿夾袍,誰來買我的扇子呀!這幾天又接連陰雨,扇子放在箱里都霉壞啦。我實在沒有銀子還債,他就罵我,揪我,我一時在火頭上打了他一拳,這可不是存心打的呀!」
蘇東坡在堂上皺皺眉頭,說:「李小乙娶親的事情要緊,拱阿毛應該馬上還他十兩銀子。」
洪阿毛一聽,在堂下叫起苦來:「大老爺呀,我可實在是沒有銀子還債呀!」
蘇東坡在堂上捋捋胡須,說:「洪阿毛做生意賠了本,也實在很為難。李小乙娶親的銀子還得另想辦法。」
李小乙一聽,在堂下喊起屈來:「大老爺呀,我辛辛苦苦積下這十兩銀子可不容易呵!」
蘇東坡笑了笑,說:「你們不用著急,現在洪阿毛馬上回家去拿二十把發霉的摺扇給我,這場官司就算是兩清了。」
洪阿毛高興極了,急忙爬起身,一溜煙奔回家去,拿來二十把白摺扇交給蘇東坡。蘇東坡將摺扇一把一把打開,攤在案桌上,磨濃墨,蘸飽筆,揀那霉印子小點的,畫成松竹梅歲寒三友;挑那霉印於大塊的,畫成山石盆景,工夫不大,二十把摺扇全畫好了。他拿十把摺扇給李小乙,對他說:「你娶親的十兩銀子就在這十把摺扇上了。你把它拿到衙門口去,喊『蘇東坡畫的畫,一兩銀子買一把』,馬上就能賣掉。」他又拿十把摺扇給洪阿毛,對他說:「你也拿它到衙門口去賣,賣得十兩銀子當本錢,去另做生意。」
兩個人接過扇子,心裡似信非信,誰知剛剛跑到衙門口,只喊了兩聲,二十把摺扇就一搶而空了。李小乙和洪阿毛就這樣每人捧著十兩白花花的銀子,歡天喜地地各自回家去了。
詩治野馬
在儋州(在廣東海南島)北部的石馬嶺上,有一塊以蘇東坡名字命名的石頭,叫做「東坡坐石」。坐石中央,隱隱約約可以看見袍痕鞋跡;坐石附近,依稀可見馬蹄的足印。
這是怎麼回事呢?
相傳八九百年前,石馬嶺一帶的農作物經常被糟蹋,人們都以為這是山上野獸作的孽,所以獵人們決定狩獵捕捉。
這天深夜,獵人們等候在荊叢隱處,正感到有點睏倦的時候,只聽見—陣馬群的嘶鳴聲。獵人們立刻循聲追去。可是真怪,追到山頂,馬叫聲一下子稍失了,也不見半隻馬蹄印,這馬群到哪兒去了呢?
天亮以後,只見馬蹄過處,一片片莊稼被糟蹋得不成樣子。
第二天夜裡,獵人們分頭把守,一聽見聲音馬上出擊。同樣地,只聽見馬群飛奔上山,還是不知道馬群到哪兒去了。獵人們開始心灰意冷起來。
這件事傳到了蘇東坡耳中,他想:便民之心不可沒有,利民之事不可不做。於是決定跟獵人上山實地查看一下。
到了現場,蘇東坡顧不得亂石絆腳,荊棘扎人。他沿著一個個若明若暗的馬蹄印循蹤辨影,一直上到山頂。咦,真是百聞不如一見,山頂上果然不見馬蹄痕跡,只有一塊塊石頭,千姿萬態,矗立四周,仔細瞧瞧,卻好象一匹匹石馬。
「好傢伙!」蘇東坡高興極了。獵人個個圍攏過來爭相問道。「怎麼啦?」蘇東坡指點著石像對大家說:「這就是你們要追捕的害民之馬了。」說完,揮筆題詩道。
石馬無蹄出府州,神仙遺下幾千秋。
狂風盪盪毛不動,細雨霏霏汗直流。
芳草滿堆難下口,鋼鞭硬打不回頭。
牧童牽也牽不動,天地為欄夜不收。
山下的父老百姓聞訊,紛紛前來石馬嶺賞詩觀景。此後,石馬嶺上,人來人往,熱鬧非常。一尊尊石馬守在山頭,就象一個個哨兵。石馬嶺一帶的農作物,從此再也不見禽獸來糟蹋了。
蘇東坡詩治野馬的事,傳遍了儋州。男女老幼對蘇東坡的詩文才學誇贊不已。所謂「東坡坐石」,相傳就是蘇東坡題詩時坐過的
蘇東坡要到杭州來做刺史(官名,管轄一州的長官)了。這個消息一傳出,刺史衙門前面每天都擠滿了人。老百姓想看一看蘇東坡上任的紅紙告示,聽一聽蘇東坡升堂的三聲號炮……可是,大家伸著脖子盼了好多天,還沒有盼到。
這天,忽然有兩個人,又打又鬧地扭到衙門來,把那堂鼓擂得震天響,呼喊著要告狀。衙役出來吆喝道:「新老爺還沒上任哩,要打官司過兩天再來吧!」那兩個人正在火頭上,也不管衙役攔阻,硬要闖進衙門里去。這辰光,衙門照壁那邊轉出一頭小毛驢來。毛驢上騎著一個大漢,頭戴方巾,身穿道袍,紫銅色的面孔上長著一臉絡腮鬍子。他一面趕著驢一面說:「讓條路,讓條路!我來遲啦,我來遲啦!」小毛驢穿過人群,一直往衙門里走。衙役趕上去,想揪住毛驢尾巴,但已經來不及了,那人一揚鞭就照直闖進了大堂。
大漢把毛驢拴在廊柱上,信步跨上大堂,在正中的虎座上坐下來。管衙門的二爺見他這副模樣,還當是個瘋子。就跑過去喊道:「喂!這是虎座呀,隨便坐上去要殺頭的哩!」
大漢只顧哈哈笑:「哦,有這樣厲害呀!」
管衙門的二爺說;「當然厲害!虎座要帶金印的人才能坐哩。」
「這東西我也有一個。」大漢說著便從袋裡摸出一顆亮閃閃的金印,往案桌上一擱。管衙門的二爺見了,嚇得舌頭吐出三寸長,半天縮不進去——原來他就是新上任的刺史蘇東坡啊!
蘇東坡沒來得及貼告示,也沒來得及放號炮,一進衙門便坐堂,叫衙役放那兩個要告狀的人進來。他一拍驚堂木,問道:「你們兩個叫什麼名字?誰是原告?」
兩個人跪在堂下磕頭。一個說:「我是原告,叫李小乙。」另一個說:「我叫洪阿毛。」。
蘇東坡問:「李小乙,你告洪阿毛什麼狀。」
李小乙回答說:「我幫工打雜積下十兩銀子,早兩個月借給洪阿毛做本錢。我和他原是要好的鄰居,講明不收利息,但我什麼時候要,他就什麼時候還我。如今,我相中了一房媳婦,急等銀子娶親,他非但不還找銀子,還打我哩!」
蘇東坡轉過來問洪阿毛:「你為啥欠債不還,還要打人」
洪河毛急忙磕頭分辯說:「大老爺呀,我是趕時令做小本生意的。借他那十兩銀子,早在立夏前就販成扇子了。沒想今年過了端午節天氣還很涼,人家身上都穿夾袍,誰來買我的扇子呀!這幾天又接連陰雨,扇子放在箱里都霉壞啦。我實在沒有銀子還債,他就罵我,揪我,我一時在火頭上打了他一拳,這可不是存心打的呀!」
蘇東坡在堂上皺皺眉頭,說:「李小乙娶親的事情要緊,拱阿毛應該馬上還他十兩銀子。」
洪阿毛一聽,在堂下叫起苦來:「大老爺呀,我可實在是沒有銀子還債呀!」
蘇東坡在堂上捋捋胡須,說:「洪阿毛做生意賠了本,也實在很為難。李小乙娶親的銀子還得另想辦法。」
李小乙一聽,在堂下喊起屈來:「大老爺呀,我辛辛苦苦積下這十兩銀子可不容易呵!」
蘇東坡笑了笑,說:「你們不用著急,現在洪阿毛馬上回家去拿二十把發霉的摺扇給我,這場官司就算是兩清了。」
洪阿毛高興極了,急忙爬起身,一溜煙奔回家去,拿來二十把白摺扇交給蘇東坡。蘇東坡將摺扇一把一把打開,攤在案桌上,磨濃墨,蘸飽筆,揀那霉印子小點的,畫成松竹梅歲寒三友;挑那霉印於大塊的,畫成山石盆景,工夫不大,二十把摺扇全畫好了。他拿十把摺扇給李小乙,對他說:「你娶親的十兩銀子就在這十把摺扇上了。你把它拿到衙門口去,喊『蘇東坡畫的畫,一兩銀子買一把』,馬上就能賣掉。」他又拿十把摺扇給洪阿毛,對他說:「你也拿它到衙門口去賣,賣得十兩銀子當本錢,去另做生意。」
兩個人接過扇子,心裡似信非信,誰知剛剛跑到衙門口,只喊了兩聲,二十把摺扇就一搶而空了。李小乙和洪阿毛就這樣每人捧著十兩白花花的銀子,歡天喜地地各自回家去了。
4、《養生》蘇軾 譯文?
《養生》蘇軾 譯文 :
無事以當貴 人不要把功名利祿、榮辱得失考慮得太多,如能在情志上任性逍遙,隨遇而安,無事以求,比大貴能使人終其天年。
早寢以當富 對於老年人來說,養成良好的起居習慣,尤其是早睡早起,比獲得任何財富都版更加富有。
安步以當車 人不要過於講求安逸,而應多以步行來替代騎權馬乘車,多運動才可以強健肢體,通暢氣血。
晚食以當肉 人應該用已飢方食,未飽先止來代替對美味佳餚的貪吃無厭。
5、蘇軾的養生頌
確信文章名字是叫這個?我倒是聽說過蘇軾其他的養生文章~
6、蘇東坡著有養生專著《東坡養生篇》,蘇東坡的養生之寶是什麼?
宋代蘇軾是北宋文壇領袖,同時又是美食家兼食療專家,著有養生專著《東坡養生篇》等書。他到老年仍保持身體健康。
蘇軾在著作中記述,他身體健康、腰腿壯健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他十年如一日地堅持食用煮熟的芡實,因此才上了花甲之年,依然才思敏捷,健步如飛。
蘇東坡研究的芡實吃法頗為奇異:
時常取剛煮的芡實,放入口中,緩緩含嚼,直至津液滿口,再鼓漱幾遍,徐徐咽下。他每天用此法吃芡實數十粒,日復一日堅持不懈。
蘇軾還鍾情芡實粥,每日一碗,將其作為自己的食療佳品,他說:「粥既快養,粥後一覺,妙不可言也。芡實,別名雞頭米、雞頭苞等。芡實是《黃帝內經》中記載的上品葯材,也是常用的葯食兩用葯材。
《神農本草經》說芡實有「補中,益精氣,強志,令耳目聰明」的功效。
常吃可健身體,強筋骨,耳聰目明。吃芡實時宜慢火燉煮、細嚼慢咽。一次不能食用太多,方能起到充養身體的作用。中老年人一般很喜歡喝粥類食物,米粥的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特別是放些有滋補作用的原料做的米粥效果會更好,芡實煮粥就非常好,如果在搭配上薏米和山葯就味道更好了,滋補的功效也會更強。
大家都知道冬季節比較乾燥,芡實可以潤燥但是又不寒涼,尤其是芡實粥很滋補,特別適合在秋冬季吃。
7、蘇東坡是我國宋代大文豪,著有養生專著《東坡養生篇》,蘇東坡的養生之寶是什麼?
曾被杭州人稱為「 老市長」的蘇東坡,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而且對養生很有研究,在他的詩作中,有不少是寫養生的,體現了他運動養生、食物養生、環境養生等系統的養生觀。後人將沈括與蘇軾寫的《良方》與《蘇學七方》合編成的《蘇沈良方》,至今仍被醫界沿用。他創制的「東坡肉」更是養生菜譜的一張金名片;他為官杭州時,疏浚西湖,構築蘇堤,形成美化西湖的生態結構,至今仍為全國人民環境養生所享用。
寄情江山風月
蘇東坡一生仕途坎坷,但處事達觀,常寄情祖國美麗的江山風月。雖貶官湖北黃州,面對昔日古戰場,仍不忘游景懷古: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傾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此為 《前赤壁賦》之引文,寫出了蘇東坡在黃州赤鼻磯月夜泛舟,清風明月下的超然之樂與不患得失的寬廣胸懷。蘇東坡晚年更以游歷美好山水以愉情。
謫居淡無事,何異老且休。雖過靖年節,未失斜川游。春江淥夫波,人卧船自流,我本無所適,泛泛隨鳴鷗。中流遇洑徊,舍舟登層丘。有口可與飲,何必逢我儔,過子詩似翁,我唱而輒酬。未知陶彭澤,頗有此樂否。
寫出了蘇東坡在貶官期間無事,駕舟出遊,在碧波輕盪的春江之上,任憑小舟隨鳴叫的海鷗泛泛漂流,中流遇旋渦而舍舟登高丘,父子詩歌相酬,陶醉於 大自然美景,縱然身居世外桃源的陶淵明,也未必有此樂。
「和」「安」養生
《黃帝內經》第一篇《上古天真論》 有一句話這么說:「 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意思是一個人不要有太多的慾望,「 少則得,多則惑,」只要心態清靜了,什麼樣的疾病、外邪都侵入不了我們的身體,這樣身體就健康了。
蘇東坡才華橫溢,好仗義直言,不善逢迎,因此得罪權貴。自他中年後,遭遇了人生的最大挫折,先後被貶官湖北黃州、流放海南。四起四落,坎坷一生。但他始終熱愛生活,對人生抱著積極的態度,並善於在困難挫折之際,恬淡虛無,樂觀自處,且善用養生法寶「和」「安」二字貫於行。記載他與沈括合著的有關醫葯論述 《蘇沈良方:問養生》中認為:養生以「和」「安」二字為至上。「 和」即順心,以順和來適應外界事物的變化;「安」 即靜心,以減少外界的誘惑。因為「安則物之感我者輕,和則我之應物者順,外輕內順則生理備矣。」也即一個人處在任何環境下,都要保持心境的安適隨和、頭腦冷靜,才能適應客觀外界環境的突然變化,經受得住社會生活事件的變故和突如其來的打擊,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以求得身體健康。蘇東坡正是以此精神對待仕途的跌盪起伏和人生的坎坷,所以,盡管有諸多不如意的事情發生,他還是保持著健康的體魄,過著快樂的人生。
《東坡志林》 的保健四味葯
蘇東坡的《東坡志林》記述說,有人向他請教養生葯方,蘇東坡說:「 吾聞戰國中有一方,吾服之有效,故以奉傳。其葯四味而已。」他提筆寫下的四味葯是:」無事以當貴,早寢以當富。安步以當車,晚食以當肉。」
第一味葯:無事以當貴
人不要為雜事煩惱。人活於世,一定是雜事紛繁,個人事、子女事、家庭事、單位事、社會事,不善處者,事事累體累心,久之,必然影響人體健康,縮短人的壽命。因此,務必要學會抓大事,盡量減少擾神的雜事;如果一旦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也要沉著處理,切忌過多的因事煩心。相信如果天塌下來,一定會有比我個子高的人頂著。
第二味葯:早寢以當富
說的是讓人不要熬夜。可見當時蘇東坡對人體生物鍾現象已經有所研究,「早寢」作為四味葯之一,可見他已經發現熬夜對人體健康的破壞性 影響之大。今年的諾貝爾醫學獎研究成果最接地氣的解釋就是讓人們不要熬夜。因為睡眠是養生的一大基本功能,是受人體生物鍾控制的,而熬夜會打破人體內精妙的時鍾,疾病就來了。
第三味葯:安步以當車
勸人多步行。說明處於宋代的蘇東坡已經發現隨著交通工具的發展,人類活動減少而帶來有害於身體健康的現象,所以提出了「安步以當車」的觀點。就當代而言,家家有汽車,滿地跑小車,人體活動量大大減少,安有不患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之理?所以蘇東坡「安步以當車」的觀點,還是能對當前的常見慢性病防治起到指導作用。
第四味葯:晚食以當肉
提醒人飢餓了再吃飯。因為胃進食後一般是四小時排空,進食後食物的消化、吸收,能量的消耗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飢餓了再進食是有科學道理的,人類幾千年來養成的一日 三餐用餐規律,是符合人體生理機能需要的。蘇東坡特別說:「夫已飢而食,蔬食有過於八珍」,也就是說,飢了再吃,蔬食也比八珍更能補益。
食物養生與環境養生
蘇東坡主張少吃肉,說「 甘膩肥濃」是「腐腸之葯」,並使人肥胖;認為用少量的肉與蔬菜同烹調,吃了會使人不胖不瘦,能起到保持健美體形的作用,此與現代營養學提出的葷素搭配,科學膳食的理論是一致的,也從一個方面體現了蘇東坡的食物養生觀點。
同時,他還認為人類的居住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比吃肉更重要,從而主張在人類居住之處的周圍要廣植竹木以綠化美化環境,可起到調節情緒,靜心安神的作用,體現了蘇東坡的環境養生觀點。民間廣為流傳一首他飲食長壽的詩:「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若對此君仍大嚼,此間哪有揚州鶴。」此詩大意是:吃飯可以沒有肉,但住處不可沒有竹。不吃肉令人消瘦,沒有竹令人卑俗。人瘦還可以發胖,人俗不可醫治。旁人笑我這樣說,好象是高傲,好象是痴呆。如果一味快意吃肉,世間還有人能駕鶴升仙嗎?
8、很多人都推崇蘇東坡的養生之道,那麼蘇東坡是如何養生的?
在現代社會中有很多人都推崇養生,並且養生的人群越來越趨向於年輕化。那麼你們知道嗎?古代的大文學家以及美食愛好者蘇東坡也熱衷於養生,而且他把認為有助於養生的經驗都記錄在了《東坡志林》中,這些養生經驗非常貼近生活。
蘇東坡曾經給朋友寫了一個從戰國流傳下來的養生方子,在蘇東坡看來這非常的有效,因此在養生方子裡面提到了四種方法。第一就是無事以當貴。意思就是說在沒有什麼事情會讓你覺得比養生更重要了。第二就是早寢以當富。在蘇東坡看來早睡是一種財富,所以提倡早睡。第三個就是安步以當車。也就是說少坐車,要多步行。最後就是曉食以當肉。意思就是說晚一點吃飯,餓了就把吃的食物都想成肉,這樣就能夠非常有食慾。要知道蘇東坡有一段時間是非常窮的,非常缺乏食物,所以其中的第三條、四條對他非常的重要。
其次蘇東坡對喝水也有一定的研究。在蘇東坡看來,雨水是可以泡茶,長期服用這樣的水是能夠有長生之效。所以在蘇東坡的院中有很多盆盆罐罐,這些都是用來接雨的。
最後就是喝茶,蘇東坡對喝茶也有新的認識。在蘇東坡看來,喝茶雖然可以解膩消煩,但是不能泡濃茶,要不然會損傷脾胃。所以說他覺得飯後喝濃茶只是用來漱口,而且漱口茶沒有必要用那些高檔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