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少林寺養生功法

少林寺養生功法

發布時間:2020-07-22 17:11:43

1、少林寺真的有72絕技嗎?有的話都是什麼?

尚不確切。

少林七十二絕技一覽
1日月鞭法
2燃木刀法
3韋陀杵
4風雲手
5拈花指
6散花掌
7鷹爪手
8普渡杖
9千葉手
10醉棍
11達摩劍
12龍爪功
13羅漢拳
14伏魔劍
15修羅刀
16韋陀杖
17大金剛拳
18無常杖
19一指禪
20如影隨形腿
21如來千手法
22韋陀掌
23少林彈腿
24寂滅抓
25摩訶指
26慈悲刀
27大力金剛指
28定珠降魔無上神功
29虎爪手
30伏魔杖
31多羅葉指
32魔爪功
33達摩掌
34無相劫指
35大智無定指
36去煩惱指
37因陀羅抓
38少林擒拿十八打
39摩訶指
41一拍兩散
42一零八路瘋魔杖法
43大力金剛掌
44金剛獅子吼
45金剛不壞體神功
46須弭山掌
47袈裟伏魔功
48擒龍功
49袖裡乾坤
50鐵布衫
51達摩劍法
52金剛般若掌
53雜阿含功
54易筋經
55金鍾罩
56大慈大悲千手式
57普門杖法
56阿羅漢神功
57破衲功
58少林長拳
59羅漢劍法
60心意氣混元功
61澄靜指
62光明拳
63偏花七星拳
64左右穿花手
65雙圈手
66大摔碑手
67菩提刀法
68破戒刀法
67大文殊杖法
68達摩八法神禪杖法
69達摩閉息功
70菩提心法
71降龍伏象功
72如意縮骨功

上面是從少林寺官方網站上復制來的。
另外一種說法是將部分絕技改成了我們常見常用的民間功法,如卧虎功,鐵牛功等。

到底有沒有少林72絕技,《南方周末》對此專門進行了揭露,還專門采訪了最早提出「少林72絕技」這個概念的金庸先生,金庸先生知道這個事情後十分驚訝,連說他除了知道有《易筋經》這門真正的武功外,其他的都是出於他的杜撰,他不明白為什麼少林寺根據他小說里的內容,在官方網站上公布希么72絕技,如果這是巧合,也太巧了。

而且金庸先生所說的《易筋經》,是真正的內功心法,但是也和少林寺沒有關系,一般認為是紫凝道人宗衡託名達摩祖師所寫的,這種說法也是被國家體育總局認可的。而且《易筋經》的內容也是和道教養生的傳統方法有密切關系,根本不可能是天竺僧人達摩祖師所寫。

所以少林寺根本不可能有什麼72絕技,少林寺是傳有一些拳法棍法,但是絕對沒有什麼72絕技,達摩祖師留給少林寺的真正財富,是少林禪宗的偉大思想,現在少林寺把佛學拋在一邊,熱衷於到處作秀、炒作、騙錢,哪裡還有半點出家人的樣子,實在讓人心痛,也不知道達摩祖師在西天看到他的徒子徒孫如此胡鬧,會做何感想。

============================================

請以ggggxxxxwwww的為准,我的那個應該是舊的,ggggxxxxwwww的比較實際,不少都是有人練過的,
不過這個可能是後來由於攻擊過多而改掉的。

2、少林達摩易筋經整體修煉過程 不懂的請別瞎掰

是內壯法,抄而不是內功。
這種內壯法和想像中的內功是不一樣的。主要是揉法和排打法,還需用葯。排打法用木槌和石袋。至於揉法,初月用功是需要數名少年施揉。揉法和排打法有先後次序,有單操揉法,有單操打法,有先打後揉。一共需12個月。
往下還有下部用功、外壯神勇等等。包括前面zd提到的內壯法都是易筋經的一部分。你所說的先練內壯法再練易筋經的說法是不對的

這是很難的,要求很多。不建議練習。慎重,慎重。

3、請問哪有少林寺《易筋經》、《洗髓經》

巨難搞的

易筋經 全文

【達摩易筋經】
『達摩易筋經』相傳是由少林寺『達摩大師』所創,為中國武術界中最負盛
名的內功心法。之所以神秘,則源之於千百年來達摩易筋經向來只傳內門弟子
,而坊間雖然僅憑著一些片段的印象抄練,卻已然能進藝無窮,而流傳開來,
使得『達摩易筋經』的功效備受肯定。長久以來各方為求『達摩易筋經』古本
,均不遺餘力。故事也一個個發生小說家的豐富題材於斯而生,雖不如小說筆
下的神力無窮,卻亦已是相去不遠。

以發揚國術為宗旨的『中國武術名拳錄』教學錄影帶,發行以來承蒙各界的
關懷與愛護,對本產品建言良多,其中尤以問『勁』尋『氣』為盛。然『氣』
之導引與調息,『勁』之剛、柔、收、發、非專章無以明述。有監於此,本公
司不惜鉅資特別情商『北螳螂自然本門』,第六代忠字輩掌門周寶富老師,公
布向來不予外傳的內功心法,正宗古本一0八式『達摩易筋經』,以利各方同
好之練功與修行。

修行『達摩易筋經』,能使人神清氣明,通身舒暢,經由『導引』更能強化
人體細胞組織之新陳代謝,對於『精、氣、神』的強化以及美 容養顏均有助益
。『達摩易筋經』為中國 武術界最有效的練氣內功,每日運行,日久自然於運
勁上揮 霍自如。長時間較技時亦不致感到呼吸困難。同時,於拳術 演練上更能
增進動作的速 度,而拳法的勁道亦能相對增強,實乃習武之人不可缺少的練 功
心法。『達摩易筋經』向有傳內不傳外之規,此即是內門弟 子不同於外門弟子
之所在,時 值今日工商社會科技先進。國人運動量相形減少體能日漸虛 弱,有
感於此,特破舊規嘉惠大眾,期藉『達摩易筋經』之公開,延眾之精,強眾之
氣,增眾之 神,進體魄之強健於無 形。

『達摩易筋經』可改善骨骼的結構,對於發育中的青少年,是最佳的健身術
。青少年每日修習『達摩易筋經』持續半年後,會讓人有虎虎生風之感;兒童
持續修習『達摩易筋經』,對虛弱的體質會大為改善;中年人修行『達摩易筋
經』後,平時常見之倦怠頓行消失,一般常見之憂郁緊張漸行消退,體質因值
改善而體力充沛,老年人,或有行動不便以及痼疾纏身之人,練習『達摩易筋
經』對於改善虛弱的體質,及身體的健康與復健均能有所助益;女性練習『達
摩易筋經』因呼吸的調息促進體內氧氣的供給,而使精神煥發,體態均勻恢復
青春,更因行功時能燃燒大量脂肪,實為美容、養顏、瘦身之最佳運動。

『達摩易筋經』之運行是依『天、地、人』三才牽引,導行『先天、後天、
自然』三門之氣,每門各分為『九節』行功,每節十二式,共計 為一0八式。
練習『達摩易筋經』是以『天門一0八式』為先行,『天門功』乃是萃取先天
之氣為主,故名曰為:『先天導行氣功』。先天之氣與生俱來隨孕而生,然因
歲月增長日漸疏遠,徒有先天之氣卻未能使用,天門功是藉由肢體之運行廣納
先天之氣,以強身健魄。所謂『導氣令和、引體令柔,動以養生、健身、病
順生節欲、取利去害』,牽引『天門之功』導引『先天之息』則獲益無窮。
初學『達摩易筋經』之時會有內急排便之現象,此乃排除體內污濁廢氣之正
常現象,又每次修習之時以不超過三節,三十二式為宜,實因『達摩易筋經』
動 作看似簡單,然演練起來功效非凡切忌貪功。

『中國武術名拳錄』教學帶的製作一向嚴謹,以期對中國武術之傳承能盡棉
薄之力,盡量保留原貌,此次製作之,正宗古本天門一0八式『達摩易筋經』
先天導行氣功。仍一本初衷,以讓修習者易學易懂為目標,現今已經拍攝完成
,正式推出共計九卷,每卷十二式,影帶內容前段以教學為主,講解每一式之
動作與調息之方法,後段為帶領修習只要跟著影帶練習輕松易學,隨處可練不
限空間,老少咸宜。

養身口訣

『動以養生、健身、順生節欲、取利去害』

『導氣令和、引體令柔』

『春三月』,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使神得爽

『夏三月』,天地之交,夜卧早起,使氣得泄。

『秋三月』,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卧早起,收 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

『冬三月』,水冰地折,勿擾乎陽,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去寒就溫。

『導引之息』,以鼻納氣,以口吐氣,納者一息,吐者六氣,吹呼唏呵噓泗。

『吹之去熱,呼之去風,唏之去煩,呵以下氣,噓以散滯,泗以解極』

『達摩易筋經』據傳是由少林寺『達摩大師』所創,為中國武術界最負盛名的
內功心法,『達摩易筋經』之運行,是依『天、地、人』三才牽引,導行『先天、
後天、自然』三門之氣,每門各分『九節』行功,每節十二式,共計為108式,

練習『達摩易筋經』是以『天門108式』為先行,『天門功』乃是萃取先天
之氣為主,故名為『先天導行氣功』,先天之氣,與生俱來,隨孕而生。

少林易筋經是一種健身目的十分明確的武術套路。「易「的含義即變易、活動、改變,引伸為增強之義;「筋「指筋脈、肌肉、筋骨;「經「為方法。因此,「易筋經「從字面上理解即活動筋骨,以強身健體,祛病延年的方法。實際上,它更是一種十分經典的氣功功法。各位可從下面所轉載的練法中仔細體會。
易筋經共計十二勢,其預備式為:兩腿開立,頭端平,目前視,口微閉,調呼吸。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鬆。
第一勢:韋馱獻杵第一勢
兩臂曲肘,徐徐平舉至胸前成抱球勢,屈腕立掌,指頭向上,掌心相對(10厘米左右距離)。此動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 次。
訣曰:立身期正直,環拱手當胸,氣定神皆劍,心澄貌亦恭。
第二勢:韋馱獻杵第二勢
兩足分開,與肩同寬,足掌踏實,兩膝微松;兩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兩側平舉;立掌,掌心向外;兩目前視;吸氣時胸部擴張,臂向後挺;呼氣時,指尖內翹,掌向外撐。反復進行8-20 次。
訣曰:足指掛地,兩手平開,心平氣靜,目瞪口呆。
第三勢:韋馱獻杵第三勢
兩腳開立,足尖著地,足跟提起;雙手上舉高過頭頂,掌心向上,兩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頭,目觀掌背。舌舐上齶,鼻息調勻。吸氣時,兩手用暗勁盡力上托,兩腿同時用力下蹬;呼氣時,全身放鬆,兩掌向前下翻。收勢時,兩掌變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將兩拳緩緩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腳跟著地。反復8-20 次。
訣曰:掌托天門目上觀,足尖著地立身端。力周腿脅渾如植,咬緊牙關不放寬。舌可生津將齶舐,鼻能調息覺心安。
第四勢:摘星換斗勢
右腳稍向右前方移步,與左腳形成斜八字,隨勢向左微側;屈膝,提右腳跟,身向下沉,右虛步。右手高舉伸直,掌心向下,頭微右斜,雙目仰視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於背後。吸氣時,頭往上頂,雙肩後挺;呼氣時,全身放鬆,再左右兩側交換姿勢鍛煉。連續5-10 次。
訣曰:只手擎天掌覆頭,更從掌內注雙眸。鼻端吸氣頻調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勢:倒拽九牛尾勢
右腳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右手握拳,舉至前上方,雙目觀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於背後。吸氣時,兩拳緊握內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後;呼氣時,兩拳兩臂放鬆還原為本勢預備動作。再身體後轉,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進行。隨呼吸反復5-10 次。
訣曰:兩腿後伸前屈,小腹運氣放鬆;用力在於兩膀,觀原須注雙瞳。
第六勢:出爪亮翅勢
兩腳開立,兩臂前平舉,立掌,掌心向前,十指用力分開,虎口相對,兩眼怒目平視前方,隨勢腳跟提起,以兩腳尖支持體重。再兩掌緩緩分開,上肢成一字樣平舉,立掌,掌心向外,隨勢腳跟著地。吸氣時,兩掌用暗勁伸探,手指向後翹;呼氣時,臂掌放鬆。連續8-12 次。
訣曰:挺身兼怒目,推手向當前;用力收回處,功須七次全。
第七勢:九鬼拔馬刀勢
腳尖相銜,足跟分離成八字形;兩臂向前成叉掌立於胸前。左手屈肘經下往後,成勾手置於身後,指尖向上;右手由肩上屈肘後伸,拉住左手指,使右手成抱頸狀。足趾抓地,身體前傾,如拔刀一樣。吸氣時,雙手用力拉緊,呼氣時放鬆。左右交換。反復5-10 次。
訣曰:側首彎肱,抱頂及頸;自頭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輪,身直氣靜。
第八勢:三盤落地勢
左腳向左橫跨一步,屈膝下蹲成馬步。上體挺直,兩手叉腰,再屈肘翻掌向上,小臂平舉如托重物狀;稍停片刻,兩手翻掌向下,小臂伸直放鬆,如放下重物狀。動作隨呼吸進行,吸氣時,如托物狀:呼氣時,如放物狀,反復5-10 次。收功時,兩腳徐徐伸直,左腳收回,兩足並攏,成直立狀。
訣曰:上齶堅撐舌,張眸意注牙;足開蹲似踞,手按猛如拿;兩掌翻齊起,千斤重有加;瞪目兼閉口,起立足無斜。
第九勢:青龍探爪勢
兩腳開立,兩手成仰拳護腰。右手向左前方伸探,五指捏成勾手,上體左轉。腰部自左至右轉動,右手亦隨之自左至右水平劃圈,手劃至前上方時,上體前傾,同時呼氣:劃至身體左側時,上體伸直,同時吸氣。左右交換,動作相反。連續5-10 次。
訣曰:青龍探爪,左從右出;修士效之,掌氣平實;力周肩背,圍收過膝;兩目平注,息調心謐。
第十勢:卧虎撲食勢
右腳向右跨一大步,屈右膝下蹲,成右弓左仆腿勢;上體前傾,雙手撐地,頭微抬起,目注前下方。吸氣時,同時兩臂伸直,上體抬高並盡量前探,重心前移;呼氣時,同時屈肘,胸部下落,上體後收,重心後移,蓄勢待發。如此反復,隨呼吸而兩臂屈伸,上體起伏,前探後收,如猛虎撲食。動作連續5-10 次後,換左弓右仆腳勢進行,動作如前。
訣曰:兩足分蹲身似傾,屈伸左右腿相更;昂頭胸作探前勢,偃背腰還似砥平;鼻息調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賴支撐;降龍伏虎神仙事,學得真形也衛生。
第十一勢:打躬勢
兩腳開立,腳尖內扣。雙手仰掌緩緩向左右而上,用力合抱頭後部,手指彈敲小腦後片刻。配合呼吸做屈體動作;吸氣時,身體挺直,目向前視,頭如頂物;呼氣時,直膝俯身彎腰,兩手用力使頭探於膝間作打躬狀,勿使腳跟離地。根據體力反復8-20 次。
訣曰:兩手齊持腦,垂腰至膝間;頭惟探胯下,口更齒牙關;掩耳聰教塞,調元氣自閑;舌尖還抵齶,力在肘雙彎。
第十二勢:工尾勢
兩腿開立,雙手仰掌由胸前徐徐上舉至頭頂,目視掌而移,身立正直,勿挺胸凸腹;十指交叉,旋腕反掌上托,掌以向上,仰身,腰向後彎,目上視;然後上體前屈,雙臂下垂,推掌至地,昂首瞪目。呼氣時,屈體下彎,腳跟稍微離地;吸氣時,上身立起,腳跟著地;如此反復21次。收功:直立,兩臂左右側舉,屈伸7次。
訣曰: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頭,凝神一志;起而頓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為志;更作坐功,盤膝垂眥;口注於心,息調於鼻;定靜乃起,厥功維備。
總考訣曰:總考其法,圖成十二。誰實貽諸,五代之季。達摩西來,傳少林寺。有宋岳候,更為鑒識。卻病延年,功無與類。
健康指導
易筋經氣感強,收效快,尤其是內外兼修,身心同養,性命雙修,具有御邪療疾,延年益壽,開發潛能的功效。從中醫研究的角度看,易筋經以中醫經絡走向和氣血運行來指導氣息的升降,在身體曲折旋轉和手足推挽開合過程中,人體氣血流通,關竅通利,從而達到祛病強身的目的。而按現代醫學觀點來看,修習易筋經,會使人體血液循環加強,從而改善人體的內臟功能,推遲衰老。
易筋經運動量較大,動作難度較高,因此,全套運動只適宜於體質較好的青壯年慢性病患者。體質較弱者,可量力而行,有選擇地操練其中幾勢或減少每勢操練次數。心腦血管和哮喘病發作期間忌用。

翻譯後的易筋經全文總 論

譯曰,佛祖大意,謂登正果者,其初基有二:一曰清虛,一曰脫換。能清虛則無障,能脫換則無礙。無礙無障,始可入定出定矣。知乎此,則進道有其基矣。所雲清虛者,洗髓是也;脫換者,易筋是也。

其洗髓之說,謂人之生感於情慾,一落有形之身,而臟腑肢骸悉為滓穢所染,必洗滌凈盡,無一毫之瑕障,方可步超凡八聖之門,不由此則進道無基。所言洗髓者,欲清其內;易筋者,欲堅其外。如果能內清靜、外堅固,登壽①域在反掌之間耳,何患無成?

且雲易筋者,謂人身之筋骨由胎而受之,有筋弛者、筋攣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縮者、筋壯者,筋舒者、筋勁者、筋和者,種種不一,悉由胎。如筋弛則病、筋攣則瘦,筋靡則痿,筋弱則懈,筋縮則亡,筋壯則強,筋舒則長,筋勁則剛,筋和則康。若其人內無清虛而有障,外無堅固而有礙,豈許入道哉?故入道莫先於易筋以堅其體,壯內以助其外。否則,道亦難期。

其所言易筋者,易之為言大矣哉。易者,乃陰陽之道也。勇即變化之易也。易之變化,雖存乎陰陽,而陰陽之變化,實存乎人。弄壺中之日月,搏掌上之陰陽。故二豎②系之在人,無不可易。所以為虛、為實者易之③,為剛、為柔者易之,為靜、為動者易之。高下者易其升降,後先者易其緩急,順逆者易其往來,危者易之安,亂者易之治,禍者易之福,亡者易之存,氣數者可以易之挽回,天地者可以易之反覆,何莫非易之功也。至若人身之筋骨,豈不可以易之哉。

然筋,人身之經絡也。骨節之外,肌肉之內,四肢百骸,無處非筋,無經非絡,聯絡周身,通行血脈,而為精神之外輔。如人肩之能負,手之能攝,足之能履,通身之活潑靈動者,皆筋之挺然者也。豈可容其弛、攣、靡、弱哉。而病、瘦、痿、懈者,又寧許其入道乎。佛祖以挽回斡旋之法,俾筋攣者易之以舒,筋弱者易之以強,筋弛者易之以和,筋縮者易之以長,筋靡者易之以壯。即綿泥之身,可以立成鐵石,何莫非易之功也。身之利也,聖之基也,此其一端耳。故陰陽為人握也,而陰陽不得自為陰陽。人各成其人,而人勿為陰陽所羅。以血氣之驅,而易為金石之體。內無障,外無礙,始可入得定去,出得定來。然此君功夫,亦非細故也。而功有漸次,法有內外,氣有運用,行有起止,至葯物器制,節候歲月④,飲食起居,始終各有徵驗。入斯門者,宜先辦信心,次立虞心,奮勇堅往,精進如法,行持而不懈,自無不立躋⑤聖域矣。

般刺密諦曰,此篇就達摩大師本意,言易筋之大概。譯而成文,毫不敢加以臆見或創造一語。後篇行功法,則具詳原經譯義。倘遇西竺高明聖僧,再請琢磨可也。

膜 論

夫人之一身,內而五臟六腑,外而四肢百骸;內而精氣與神,外而筋骨與肉,共成其一身也。如臟腑之外,筋骨主之;筋骨之外,肌肉主之,肌肉之內,血脈主之;周身上下動搖活潑者,此又主之於氣也。是故修煉之功,全在培養血氣者為大要也。即如天之生物,亦各隨陰陽之所至,而百物生焉,況於人生乎,又況於修煉乎。且夫精氣神為無形之物也,筋骨肉乃有形之身也。

此法必先煉有形者,為無形之佐;培無形者,為有形之輔。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若專培無形而棄有形,則不可;專煉有形而棄無形,更不可。所以有形之身,必得無形之氣,相倚而不相違,乃成不壞之體。設相違而不相倚,則有形者化而無形矣。是故煉筋,必須煉膜,、煉膜必須煉氣。然而煉筋易而煉膜難,煉膜難而煉氣更難也。先從極難,極亂處立定腳根,後向不動、不搖處認斯真法。

務培其元氣,守其中氣,保其正氣。護其腎氣,養其肝氣,調其肺氣,理其脾氣,升其清氣,降其濁氣,閉其邪惡不正之氣。勿傷於氣,勿逆於氣,勿憂思悲怒以損其氣。使氣清而平,平而和,和而暢達,能行於筋,串於膜,以至通身靈動,無處不行,無處不到。氣至則膜起,氣行則膜張。能起能張,則膜與筋齊堅齊固矣。

如煉筋不煉膜,而膜無所主;煉膜不煉筋,而膜無所依;煉筋、煉膜而不煉氣,而筋膜泥而不起;煉氣而不煉筋膜,而氣痿而不能宣達流串於筋⑥絡。氣不能流串,則筋不能堅固,此所謂參互其用,錯綜其道也。

挨煉至筋起之後,必宜倍加功力,務使周身之膜皆能騰起,與筋齊堅,著於皮,固於內,始為子母各當。否則筋堅無助,譬如植物,無土培養,豈曰全功也哉。

般刺密諦曰:此篇言易筋以煉膜為先,煉膜以煉氣為主。然此膜人多不識,不可為脂膜之膜,乃筋膜之膜也。脂膜,腔中物也。筋膜,骨外物也。筋則聯絡肢骸,膜則包貼骸骨。筋與膜較,膜軟於筋;肉與膜較,膜勁於肉。膜居肉之內,骨之外。包骨襯肉之物也。其狀若此,行此功者,必使氣串於膜間,護其骨,壯其筋,合為一體,乃曰全功。

內壯論

內與外對,壯與衰對,壯與衰較,壯可久也。內與外較,外勿略也。內壯言堅,外壯言勇。堅而能勇是真勇也。勇而能堅是真堅也。堅堅勇勇,勇勇堅堅,乃成萬劫不化之身,方是金剛之體矣。

凡煉內壯,其則有三,一曰守此中道。守中者,專於積氣也。積氣者,專於眼、耳,鼻、舌、身、意也。其下手之要,妙於用揉,其法詳後。凡揉之時,宜解襟仰卧,手掌著處,其一掌下胸腹之間,即名曰中。惟此中乃存氣之地,應須守之。守之之法,在乎含其眼光,凝其耳韻,勻其鼻息,緘其口氣,逸其身勞,鎖其意弛,四肢不動,一念冥心,先存想其中道,後絕其諸妄念,漸至如一不動,是名曰守。斯為合式。蓋揉在於是,則一身之精氣神俱注於是。久久積之,自成庚方一片矣。設如雜念紛紜,弛想世務,神氣隨之而不凝,則虛其揉矣,何益之有。

二曰勿他想。人身之中,精神氣血不能自主,悉聽於意,意行則行,意止則止。手中之時,意隨掌下,是為合式。若或弛意於各肢,其所凝積精氣與神,隨即走散於各肢,即成外壯,而非內壯矣。揉而不積,又虛其揉矣,有何益哉。

三曰待其充周。凡揉與守,所以積氣。氣既積矣,精神血脈悉皆附之守之不馳,揉之且久,氣惟中蘊而不旁溢。氣積而力自積,氣充而力自周。此氣即孟子所謂至大至剛,塞乎天地之間者,是吾浩然之氣也。設未及充周,馳意外走,散於四肢,不惟外壯不全,而內壯亦屬不堅,則兩無是處矣。

般刺密諦曰,人之初生,本來原善。若為情慾雜念分文,則本來面目一切抹倒,又為眼、耳、鼻、舌、身、意分損靈犀、蔽其慧性,以致不能悟道,所以達摩大師面壁少林九載者,是不縱耳目之欲也。耳目不為欲縱,猿馬自被其鎖絆矣。故達摩大師得斯真法,始能只履西歸,而登正果也。此篇乃達摩佛祖心印先基,真法在守中一句。其用在含其眼光,七句。若能如法行之,則雖愚必明,雖柔必強,極樂世界,可立而登矣。

揉 法

夫揉之為用、意在磨礪其筋骨也。磨礪者,即揉之謂也。其法有三段,每段百日。一日揉有節候。如春月起功,功行之時,恐有春寒,難以裸體,只可解開襟。次行於二月中旬,取天道漸和,方能現身下功,漸暖乃為通便,任意可行也。

二曰揉有定式。人之一身,右氣左血。凡揉之法,宜從身右推向於左,是取推氣入於血分,令其通融;又取胃居於右,揉令胃寬,能多納氣;又取揉者右掌有力,用而不勞。

三日揉宜輕淺。凡揉之法,雖曰入功,宜法天義。天地生物,漸次不驟,氣至自生,候至物成。揉若法之,但取推盪,徐徐來往,勿重勿深,久久自得,是為合式。設令太重,必傷皮膚,恐生瘓虜;深則傷於肌肉筋膜,恐生熱腫,不可不慎。

采精華法、

太陽之精,太陰之華,二氣交融,化生萬物。古人善采咽者,久久皆仙。其法秘密,世人莫知。即有知音,苦無堅志,且無恆心,是為虛負,居諸而成之者少也。

凡行內煉者,自初功始,至於成功,以至終身,勿論閑忙,勿及外事。若采咽之功,苟無間斷,則仙道不難於成。其所以采咽者,蓋取陰陽精華,益我神智,俾凝滯漸消,清靈自長,萬病不生,良有大益。

其法:日取於朔,謂與月初之交,其氣方新,堪取日精。月取於望,謂金水盈滿,其氣正旺,堪取月華。設朔望日遇有陰雨或值不暇,則取初二、初三、十六、十七,猶可凝神補取。若過此六日,則日咽月虧,虛而不足取也。朔取日精,宜寅卯時,高處默對,調勻鼻息,細吸光華,合滿一口,閉息凝神,細細咽下,以意送之,至於中宮,是為一咽。如此七咽,靜守片時,然後起行,任從酬應,毫無妨礙。望取月華,亦准前法,於戌亥時,采吞七咽。此乃天地自然之利,惟有恆心者,乃能享用之;亦惟有信心者,乃能取用之。此為法中之一部大功,切勿忽誤也。

註:①壽,《易筋經》作"聖"。

②二豎,指病魔。

③之,《易筋經》"之"後有"為寒為暑者易之"七字。

④節侯歲月,《易筋經》作 "火候歲月"。

⑤躋(ji基),登。

⑥筋,《易筋經》作"經"。

4、關於少林氣功練習。非專業人士別進來誤導我。

自練一般推薦練養生法,像知氣功之類的最好找專門人士來教。
還有一般練出問題的話,雖然沒有小說里的那麼恐怖,但也會讓人吃不消,據說會出現幻覺,而且練出來的氣,道會到處亂走。
我推薦練養生法,靜功:比如真氣運行法,雖然號稱練得時間最長,見效最慢,但勝在專最不容易出問題,而且挺自動化的。
動功:比如太極拳,五禽戲。如果想練扎馬步那樣正規的打法,最好找老師教,否則只能自學站著打,畢竟站著對姿勢的要求不高。屬像打拳這種方法,對姿勢要求還是蠻高的,否則會練出問題,尤其是膝蓋方面。

5、韋陀十二式 少林寺 釋延祥 易筋經 洗髓經 養生功 怎麼樣

易筋經很不多的,拉筋後經絡熱別舒暢,人也很精神,就是要堅持。

拍打功也很舒服的。

不過,一定要找真正的少林僧人來教授,外面很多人冒充少林高僧的。

6、少林達摩易筋經的好處?

幾乎在每部金庸小說里都提到了人體經脈,比如任督二脈、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其中以打通經脈的《易筋經》最為厲害,練成之後即可化腐朽為神奇,尋常武功也可發揮無窮威力。《易筋經》真有如此神奇?究竟打通經脈對學武之人有何裨益?

《倚天屠龍記》中寫道:「人身心、肺、脾、肝、腎,是謂五臟,再加心包,此六者屬陰;胃、大腸、小腸、膽、膀胱、三焦,是謂六腑,六者屬陽。五臟六腑加心包,是為十二經常脈。任、督、沖、帶、陰維、陽維、陰蹺、陽蹺,這八脈不屬正經陰陽,無表裡配合,別道奇行,是為奇經八脈。」而《易筋經》就是打通這些經脈的武學寶典,很多小說人物都從此經中受益匪淺。《笑傲江湖》中方證大師借桃谷六仙之口,將此經傳於令狐沖,令狐大俠因此化解了體內幾股真氣,而《天龍八部》中的游坦之偶然得到此書後,武功日進千里。

泉州武術協會徐清輝副主席告訴記者,經脈之說源於中醫理論。學武之人練功之前打通經脈能促進體內真氣的循環,增強運動神經的興奮感,不僅有助於身體健康,對增進功力也大有好處。泉州武術協會周盟淵副主席對記者說,傳說中神秘至極的《易筋經》在現實中確實存在,並且有南北兩派之分,分別為南北少林的至上練功心法。南派《易筋經》結合了高級的運氣呼吸心法,套路繁多但修習並不困難。練習此功法,能夠幫助處於高度緊張工作狀態下的現代人通經活絡、強筋壯骨,其作用相當於一套能很好鍛煉筋、骨、氣的高級體操。周副主席近年來一直在香港傳授易筋經功法,並有相關理論書籍和練功教材面世

7、少林易筋通背養生鐵襠功具體怎麼練的?容易學習嗎?

這里有秘法吐納,經絡拍打,心法傳授,可以襠部抗擊打,也是常人所不能的。

要長壽先補漏,只有練就鐵襠功,就可達到延年益壽的效果,我就深有體會。對於健康的追求,沒有什麼是難的,可以習練!

8、少林寺有哪些內功???

納卦篇

乾坤:

頭項法乎乾,取其剛健純粹;足膝法乎坤,取其鎮靜厚載。

凡一出手,先視虎口,前頜用力正平提起,後脊背用力塌下。真氣來時,直達提氣穴,著力提住,由百會穴轉過昆侖,下明堂,貫兩目,其氣欲從鼻孔泄時,便吸入丹田。兩耳下各三寸六分,謂之項眼穴,用力向下截注,合周身全局,用之久,自知其妙也。凡一用步,兩外虎眼極力向內,兩內虎眼極力向外,委中大筋竭力要直,兩蓋骨復竭力要曲,四面相交合,周身之力向外一扭,則湧泉之氣,自能從中透出矣。

巽兌:

若夫肩背宜於松活,是乃巽順之意;襠胯要宜靠緊,須玩兌澤之情。

塌肩井穴,須將肩頂骨正直落下與比肩骨相合,曲池穴比肩頂骨略低半寸,手腕直與肩齊,背骨遂極力貼住。此是豎勁,不是橫勁,以豎則實,以橫則虛。下肩井穴,自背骨直至足底,故謂豎。右背則將左背之勁,自骨底以意透於右背,直送二扇門穴,故謂橫。兩勁並用不亂,元氣方能升降如意,而巽順之意得矣。襠胯要圓而緊,氣正直上行,不可前出,不可後掀,兩胯分前後,前胯用力向前,後胯用力向下。湧泉來時,向上甚大,兩胯極力按之,總以骨縫口相兌,外陰內陽,忽忽相吞並為主。

艮震:

艮象曰:時行則行,時止則止,其義深哉。

胸欲竦起,艮山相似;肋有呼吸,震動莫疑。肋者:協也,魚腮也。胸雖出而不高,肋雖閉而不束,雖張而不開,此中玄妙,難以口授。用力須以意出、以氣勝、以神足,則為合式,非出骨內勁也。

用肋一氣之呼吸為開閉,以手之出入為開閉,以身之縱橫為開閉。步高勁在於足,中步勁在於肋,下步勁在於背,自然之理也。

坎離:

坎離之卦,乃身內之意也,可以意會,不可以言傳。以心腎為水火之象,水宜升,火宜降。

兩相既濟,水火相交,真氣乃萃,精神漸長,聰明且開,豈但勁乎?是以善於拳者,講勁養氣,調水火,此一定不易之理也。用功時,塌井穴,提胸肋,反魚尾,皆欲腎氣上交於心也。須以意導之。下氣聚勁,練步,皆欲心氣下達於腎也。亦須以意導之。
本文來自: 中華功夫網( www.slgf.com.cn) 詳細出處參考:http://www.slgf.com.cn/gongfumiji/zhonghuawushu/200710/277_3.html

與少林寺養生功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