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站樁對太極拳有什麼作用?
站樁對太極拳有什麼作用?…有人說不練站樁就練不成太極拳。練太極拳需要練站樁嗎?
站樁對太極拳的作用是,打太極拳時下盤穩重,沉實,不虛浮,讓太極拳的三層功夫,上,中,下,融合為—個整體。行拳時,剛柔並濟,如行雲流水。站樁的功力介入太極拳中,更能彰顯太極拳的技擊技巧,休身養性,強身健體的強大功力。站樁和
太極拳一起鍛練,更能彰顯太極拳運動的沉穩,輕靈,舒展大方的韻味。
太極拳從誕生之日起,就受到眾多武術名家的熱捧,眾多的武術名家,在各自的傳統武術流派中,擅長各種傳統武術的拳法,他們把自家的功夫和拳法融入,傳武精華的太極拳中,就延生了以各武術名家姓氐命名的,各類太極拳。如楊,孫,吳,武…,各類太極拳的誕生,讓太極拳,這一博大精深的傳統武術精華,在中華大地持續的發楊光大。
傳統武術最注重站樁的功力強大,所有的各類傳統武術都強力推宗它,這就讓站樁成為各類拳種必修的功法。站樁對傳統武術中的馬步幫助最大,不論高,中,低馬步,只有站樁功力的注入,馬步才能把,南拳的沉橋大馬,少林的側拳反掌,太極拳的雲手,都能演繹得出神入化。馬步的基本方法和站樁的站法,大同小異,有高,低馬之分。站馬步時講究邁開雙腳時與肩等寬,雙膝彎下以舒服為度,有一種似坐非坐的感覺,自然呼吸,雙手握拳緊靠左,右腰側,雙肘微對向收攏,不要用蠻力硬勁,以10-20分鍾一次,自已感覺舒服就行,不必強求,隨時長增加,功力逐漸增進,勁力也不斷加大,打拳時站樁的功力自然融入其中。行拳走勢,剛柔並濟,虛實變換。可以將太極拳的行雲流水,舒展大方演繹得出神入化。這就是站樁帶給太極拳的最大作用。也是打太極拳要注重站樁的方法。
站樁就是太極拳步法上,位移時必需要有的沉穩功法,修練它,對雙腿,雙膝,腰,胯的聯動的一體化演練,有強大的力量支撐,和技擊技巧的施法。鍛練太極拳時,兼修站樁,可以把太極拳修練的無比強大,面對強大力量對搏時,可以用四兩撥千斤之力來,發,化它。利用站樁的功力融入太極拳中,在演練太極拳時,它能強化太極拳的步法位移時的沉穩,輕靈。讓太極拳的舒展大方,運勁如抽絲,邁步如貓行,進退轉換,虛實變換的韻味更濃,更能強化鍛練效果
這就是我對站樁對太極拳作用的回答。歡迎點評。
2、太極拳到底有沒有必要站樁
有很多人練太極拳喜歡站樁。甚至是以站樁為主,架子為輔。對不對呢?從健身,養生以及個人興趣來看沒有錯。但是,從想練出純粹太極功夫,想感受太極拳的真正的味道的角度而言,過於看重站樁則肯定是不對的。
我這么說,必然會有人持反對的意見。這是很正常的。可是我若不把這其中的究竟說個清楚,那麼,也就失去了我擬此標題的初衷了。只有交代了究竟,大家知其所以然了,才有可能按圖索驥的去練,並練而得法。
站樁在很多拳種門派當中是重中之重。可在真正的太極拳傳承當中卻並非如此。這是一種輕視,還是一個不說的秘密?都不是。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自成體系的太極拳有著自己鮮明的特點:功夫不是站出來的,而是動出來的。所以,任何一個太極拳流派的老師都是異口同聲的告訴自己的入室弟子,功夫都是在行功走架中出來的。自己的嫡傳自然不會糊弄。所以,太極拳在這一點上即為功夫不是站出來的一個佐證。
3、請教太極拳站樁到底是練什麼?
站樁,不同流派的要求不同。
一般來說,站樁是讓身心放鬆的好辦法。因為一動必然用肌肉,先站著讓肌肉學會放鬆,哪裡緊張就讓哪裡松,松到身體沒有堵塞的地方,站到腳下沉重吃力,說明站樁開始有效果了。
站樁是一種養生之法,呼吸均勻,不要有雜念。即使說不練太極拳,站站也很好。
4、練太極拳到底要不要站樁?
有很多人練太極拳喜歡站樁百。甚至是以站樁為主,架子為輔。對不對呢?從健身,養生以及個人興趣來看沒有錯。但是,從想練出純粹太極功夫,想感受太極拳的真正的味道的角度度而言,過於看重站樁則肯定是不對的。
我這么說,必然會有人持反對的意見。這是很正常的。可是我若不把這其中的究竟說個清楚,那麼,也就失去了我擬此標題的初衷了。只有交代了究竟,大家知其所以然了,才有可能按圖索驥的去練知,並練而得法。
站樁在很多拳種門派當中是重中之重。可在真正的太極拳傳承當中卻並非如此。這是一道種輕視,還是一個不說的秘密?都不是。其實,這個問題的答回案很簡單——自成體系的太極拳有著自己鮮明的特點:功夫不是站出來的,而是動出來的。所以,任何一個太極拳流派的老師都是異口同聲的告訴自己的入室弟子,功夫都是在行功走架中出來的。自己的嫡傳答自然不會糊弄。所以,太極拳在這一點上即為功夫不是站出來的一個佐證。
5、練太極拳如何站樁 打太極拳的人怎樣練站樁
太極拳有樁而不尚站樁。
如果站樁之功能夠比得百上太極拳的話,那麼就叫做太極樁功好了,度又何必叫做太極拳呢?
練拳和站樁是相輔相成的,拳練好了自然就會站樁了,拳練不好樁也問站不好。站樁,只是在太極拳基礎上發展出來的一種養答生術,學拳者不要舍本而逐末。內
至於太極拳的樁功,在百度上有「太極十三樁」條目,裡面容解析得還可以。適當參考也不是不行的。【見明】
6、打太極拳為什麼要站樁
傳統武術都有樁功的伴隨,具體的需要自己體會,別人說的容易誤導。
我個人覺得你應該堅持一段時間就會深有體會了!
我小時候也練過一段時間樁功,也就是蹲馬步這類練習方式。我的感覺是力和氣有明顯的變化且不容易出汗。有時候站的久了退步肌肉會一跳一跳的,但沒有堅持住,1年多一點就廢棄了。
7、練習太極拳的站樁,對身體有什麼好處和壞處
站樁 有明白人教 站對了 抻筋拔骨調理氣血強化身體 站錯了 膝蓋 腰 等一些關節都容易出毛病也達不到練體效果
8、太極拳站樁的要領
(1)頭易正:頭居人體最高處,為人身之君,是一身之主宰,不宜傾斜,俗語講:「上不正,則下斜」,頭正神清,神態端莊,收頦直頸而其頭必正直,大有統領全身之意。
(2)肩易順:順肩者,兩肩向左右的方向平而順之,意在肩骨均衡、平行、舒展的向左右伸張,毫無拘禁、高聳之狀,以合出勁之態,此勢乃此樁基本架式要求。
(3)胸易出:出胸者,人之威嚴在於胸,出胸不是挺胸,出胸以壯神威,挺胸則有失中正,出胸有利於腰的靈活,腰部靈活,則身體輕靈,周身合力易成。
(4)腰易穩:腰,為人身骨節的中心主宰,是人身四肢上下運動的紐帶,乃重心之所系。因此,腰肢最要緊的是穩,穩而厚重則堅實,上、下行氣不滯,則出勁不空。
(5)足易堅:足堅者,兩足放平,大趾內側用力向下扣,使腳部穩穩的立於地上,古語言:百力皆發於腳,足之堅穩否,將直接的影響步法、身形、發力的能力。
(8)太極拳站樁養生擴展資料:
站樁可以提高人體抗擊打能力及發放能力,還可以鍛煉神經末梢,增加反應靈敏度。在站樁修煉中,採取了意念假借、內視觀想及精神放大等三種精神誘導方法。意念假借是在假想身體與外物相互作用時(例如意想兩手抱球於胸前),體會身體所發生的相應變化。
然後,在意念假借基礎上,利用內視觀想的方法來體察自身表皮、肌肉、筋、骨、髓的變化。精神放大,即是意想自己頭頂藍天,腳踏大地,身體充塞於天地之間。先天無極門的樁功,為充分發揮人體潛能,將勁力有效調動起來,在上述意念誘導訓練的同時,更注重丹田開合及周身氣血鼓盪。
因為丹田乃氣機發起之源,只有充分啟動丹田,才能實現身如氣囊力貫周身。通過站樁,可達到內外三合(即神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並可促成六面平衡之力,周身相爭相抗,不偏不倚。
9、站樁養生功
初期站樁的姿勢並不重要,主要是時間問題,如果每次站樁的時間達到30分鍾以上,真氣就會自動進入體內。
10、太極拳如何練站樁?(轉)
兩足並行開立,與肩同寬,或比肩稍寬。兩足尖指向正前方,或略成八字。兩腿屈膝下蹲,初學或體弱者,可採用稍微屈膝的「高樁」;久練者應採用大、小腿之間彎成135 。角左右的「半樁」。重心放在兩腿之間,足心含虛,全足踏實。上體自然正直,頭頂起、檔落下,精神提起,含胸拔背,沉肩墜圖一肘,尾間中正,立身安舒。其身法基本要領與太極拳架全然相合。在屈膝下蹲的同時,兩手由兩側回環上提,環抱於胸前,使兩掌心與乳心遙遙相對,中間相隔一橫拳半。兩手十指和掌心也遙相對應,兩手指尖之間,相距一橫拳左右。兩掌心朝里而略為朝下,腕根塌沉,掌心含虛。兩肘須略低於腕部,並用意里裹。全身務須有下沉的氣勢。這種兩臂環抱的站樁姿勢,在技擊意義上含有「守中」的意思。即:以頭頂百會穴至檔下會陰穴一線為中心線,使全身重心自然地落在兩足之間的中心,這樣,身法與檔步自然正中安舒,穩定性好,其所以置兩臂、兩手於圓周線上,乃是含有防禦和待機反擊、搶攻之攻守憊識。因此,腋窩要虛,而兩脅空隙相對地要實。兩腋虛,則臂部彈性充足,伸縮餘地較大;兩脅實,則邊門不易受侵。但腋虛脅實是結合兩臂、兩肘來說的。兩臂既要用意外撐,又要用意里裹,這是有意識地鍛煉兩臂的擁撐之勁,兼含待機棚發擊敵、以及守中防護心窩、胃院、脅腋等部的職責。在此姿勢的基礎上,一旦化靜為動,只須以肘為軸,舉手向上即可護及頭面,落手向下又可防守檔膝。這充分說明武術站樁與養生氣功站樁,在要求上是不盡相同的。突出地表現在武術站樁的心理意志訓練、放鬆訓練、耐力訓練、形態訓練和呼吸訓練等等,幾乎無一不與武術技擊要求密切相關連。
如此站定後,兩眼向前平視,不怒不閉,息心靜氣,無思無慮。先輕輕搖晃一下身軀,覓得最適中的重心垂直點。然後大口吐出濁氣,以鼻深納清氣三至五度。繼而氣斂神凝,舌抵上聘,以鼻緩緩呼吸。一般可採用腹式正呼吸法,久練者也可採用腹式逆呼吸法。吸氣時氣貼脊背,呼氣時沉於丹田。「氣沉丹田」一詞,通常泛指腹式呼吸法,而這里也借指腹部鼓盪的自我感覺。但切忌做得過分,尤其不宜仿效硬氣功表演者那樣把大、小腹肌都收緊貼到脊背上去,須知太極拳主張取法於自然,而不應強硬造作。初練站樁的人,只須純任其自然地練習,每日一次,每次三五分鍾;然後根據各人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逐步遞增至巧一20 分鍾。這樣持之以恆地練習,就會自覺下盤日趨穩實,腰腿有功,丹田之氣充盈,四肢內勁也相應增加。
與此相類似的,而僅僅在手勢上稍有變化的樁式很多,都可統稱為「渾元樁」。例如:(一)在上述「抱雲樁」的基礎上,使兩手成握拳式,此即為「抱月樁」。(二)在抱雲樁的基礎上,兩手心轉腕外翻,使手心稍向外並遙相對應,如雙手合抱一足球,此即為「抱球樁」。此式兩手拇指指尖朝里與乳心遙遙相對,中間相隔一橫拳。此外。輔助樁式常練的有「手揮琵琶樁」,或稱「川字樁」。實即取太極拳「手揮琵琶式」姿勢來練站樁,但每次必須先後練習左、右兩個分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