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十四節氣對飲食養生要求有什麼?
(1)春季六節氣的飲食養生要求
春季,是指從立春之日起,到立夏之日止,它包括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六個節氣。
春為四時之首,萬象更新之始,正如《黃帝內經》里所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意思是說,當春歸大地之際,冰雪已經消融,自然界陽氣開始生發,萬物復甦,柳絲吐綠,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人與天地相應」,此時人體之陽氣也順應自然,向上向外疏發,因此,春季飲食養生必須掌握春令之氣升發舒暢的特點,注意保護體內的陽氣,使之不斷充沛,逐漸旺盛起來,凡有耗傷陽氣及阻礙陽氣的情況皆應避免。這個養生原則應具體貫穿到飲食中去。
春季在飲食方面,首先要貫徹《黃帝內經》里提出的「春夏養陽」的原則,也就是說,在飲食方面,宜適當多吃些能溫補陽氣的食物。
隨著四季氣候的不同,在選擇食物的冷、熱、苦、酸、辛、甘等性味時也應有異。春季為人體肝氣當令,而肝脾關系最密,也就是說春季肝氣旺則會影響到脾,所以春季容易出現脾胃虛弱病症。唐代葯王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說,當春天來臨之時,人們要少吃點酸味的食品,而要多吃些甜味的飲食,這樣做的好處是能補益人體的脾胃之氣。根據春季陽氣升發的特點,宜選辛、甘、溫之品,辛甘之品有助於升陽,溫食有助於護陽,且飲膳又要求清淡。因此,春季養生食物的選擇對人體的健康起著重要的作用。
(2)夏季六節氣的飲食養生要求
夏季,指陰歷四月至六月,即從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其間包括了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六個節氣。
《黃帝內經》在描述夏天的節氣特點時這樣寫到:「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意思是說,在夏天的3個月,天陽下濟,地熱上蒸,天地之氣上下交合,各種植物大都開花結果了,所以是萬物繁榮秀麗的季節。
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裡陽氣最盛的季節,氣候炎熱而生機旺盛,對於人來說,此時是新陳代謝旺盛的時期,人體陽氣外發,伏陰在內,氣血運行也相應地旺盛起來,並且活躍於機體表面。為適應炎熱的氣候,皮膚毛孔開泄,而使汗液排出,通過出汗,以調節體溫,適應暑熱的氣候。在談到夏天如何養生時,汪綺石在《理虛元鑒》里指出:「夏防暑熱,又防因暑取涼,長夏防濕。」這里非常清楚地指明了夏季飲食養生的基本原則:在盛夏防暑邪;在長夏防濕邪。同時又要注意保護人體陽氣,防止因避暑而過分貪涼,從而傷害了體內的陽氣,即《黃帝內經》里所指出的「春夏養陽」。也就是說,即使是在炎熱的夏天,仍然要注意保護體內的陽氣,飲食宜減苦增辛。
(3)秋天六節氣的飲食養生要求
秋天,是從立秋之日起,到立冬之日止。其間經過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幾個節氣,並以中秋(農歷八月十五)作為氣候轉化的分界。
《管子》指出:「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這里的陰氣始下,是說在秋天由於陽氣漸收,而陰氣逐漸生長起來;萬物收,是指萬物成熟,到了收獲之時。
從秋季的氣候特點來看,由熱轉寒,即「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人體的生理活動,隨「夏長」到「秋收」而相應改變。因此,秋季飲食養生皆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也就是說,秋天養生一定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正如《黃帝內經》里所說:「秋冬養陰」。所謂秋冬養陰,是指在秋冬養收氣、養藏氣,以適應自然界陰氣漸生而旺的規律,從而為來年陽氣生發打基礎,不應耗精而傷陰氣,飲食之味宜減辛增酸。
(4)冬天六節氣的飲食養生要求
冬季是從立冬日開始,經過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到立春的前一天為止。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凍蟲伏,是自然界萬物閉藏的季節,人體的陽氣也要潛藏於內。因此,冬季飲食養生的基本原則是要順應體內陽氣的潛藏,以斂陽護陰為根本。由於陽氣的閉藏,人體新陳代謝水平相應較低,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動力「腎」來發揮作用,以保證生命活動適應自然界變化。祖國醫學認為,人體能量和熱量的總來源在於腎,就是人們常說的「火力」。「火力」旺,反映腎臟機能強,生命力也強,反之,生命力就弱。冬季時節,腎臟機能正常,則可調節機體適應嚴冬的變化,否則,就會使新陳代謝失調而發病。所以,冬季養生飲食之味宜減咸而增苦,以養心氣。
2、雨水節氣如何養生
雨水季節,氣溫開始升高,北方冷空氣活動仍很頻繁,天氣變知化多端。既然這說到個季節冷空氣活動頻繁,就不能不提人們常說的「春捂」。這是古人根據春季氣候變化特點而提出的穿衣方面的養生原則。
初春陽氣漸生,氣候日趨暖和,人們逐漸去棉穿單。但此時北方陰寒未盡,氣溫變道化大,雖然雨水之季不像寒冬臘月那樣冷冽,但由於人體皮膚腠理已變得相對疏鬆,對風寒之邪的抵抗力會有所減弱,因而易感邪而致病。所以此時注意「春捂」是有一定道理的。
這種變化無常的天氣,容易引起人的情緒波動,乃至心神不安,影響人的身心健康,對高版血壓、心臟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
為了消除這些不利的因素,除了應當繼續進行春捂外,應採取積極的精神調攝養生鍛煉法。保持情緒穩定對身心健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雨水後,春風送暖,致病的權細菌、病毒易隨風傳播,故春季傳染病常易暴發流行感冒。每個人應該保護好自己,注意鍛煉身體,增強抵抗力,預防疾病的發生。
3、中醫雨水節氣養生吃什麼
雨水時節,空氣濕潤,又不燥熱,也是養生的好時百機,可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少食辛辣、油膩之物,以免助陽外泄而傷肝損脾,可多食蜂蜜、大棗、山葯、蓮子、韭菜、度菠菜、豆芽菜等。
據了解,「雨水」是立春後的第二個節令,知每年2月18日或19日,太陽移至黃經330度,為「雨水」節氣。該節氣有兩層含義:一是表示寒冷冬季降雪天已經過去了,從天道而降的不再是雪花,而是雨水;二是表示暖濕的氣流加強,雨水增多,專有利於莊稼返青生長。民諺有「春雨貴如油」之說。
氣象專家稱,「雨水」節氣是寒去熱來的轉折初期,經常會有冷空氣從西北或北部入侵我國北方大屬部地區,帶來陣陣寒意。
4、雨水節氣女性該如何養生女性雨水節氣吃什麼食物好
雨水節氣女性的養生注意及相應飲食推薦。
一、雨水節氣女性養生注意
1、淋雨後,私密部位要注意
上面提到,雨水中有很多細菌。有些女性在大雨中淋的時間過久,就會造成全身都濕透了。被雨水浸濕的內褲又貼著私密部位,時間一長就很容易將細菌帶入陰道,引發婦科疾病。因此回家之後除了要立刻徹底清洗全身之外還,需要用專門的護理液清洗下體,並沖洗干凈。
2、衣服消毒還要分開洗
淋過雨後的衣服也要做好及時消毒,因為雨中帶有大氣層中的各種污染物,有事雨太大很多人都是趟水回家,身上沾滿了街道上各種污物混雜在一起的雨水。這時回家後需要及時脫掉衣服,然後與其他衣服分開放,另外清洗時要用消毒液浸泡之後才能徹底殺菌。
3、吃東西要小心
大雨的沖擊,會讓地上的各種污泥雜物都匯集在一起,水的質量會受到很大影響。因此被雨水浸泡過的熟食、食品等不能再食用,蔬菜、水果類也要經過充分的清洗處理或削皮處理等再食用。尤其注意不要喝生水,特別是有露天糞坑的農村邊緣地區。進食前必須洗凈雙手。
4、經期女性千萬別趟水
除了腳上有傷的人,處於經期的女性也是不能趟渾濁的雨水的。因為經期趟水特別容易引發急性附件炎,下腹疼痛腫脹、月經失調、淋漓不斷,嚴重的還會導致崩漏。如果不幸遇到這樣的大雨還是建議姑娘們找個地方避一避等雨完全停了再走吧。
5、勿過早減外衣
「燥寒凍肉,濕寒入骨。」由於春氣涌動,身體偏熱的人從感覺上欲減外衣。體熱外泄,濕寒交換於內入骨,易傷骨關節致病。 起居有常,勞逸結合。天氣轉暖,要增加戶外活動,維持健康的體重,即順應自然,保護生機遵循自然變化的規律,使生命過程的節奏,隨著時間、空間和四時氣候的改變而進行調整,使其達到健運脾胃,調養後天,延年益壽的目的。
6、年老女性者勿用冷水
按中國五行學說,水對應腎,腎主骨。雨水時節年老體弱者用冷水洗臉、洗手,濕寒易侵入關節,又無充足的陽氣驅寒於外,濕寒滯留於手,指易酸痛,重則變形;濕寒滯留於頭,頭易疼痛。
7、洗頭及時吹乾
洗頭之後應及時用熱風機吹乾。否則,水濕留於發際中變涼,「同氣相求」使濕寒聚於頭,由表及裡深入顱內,導致頭痛。如毛發未乾又被冷風吹過,易出現「偏頭風」之症。
8、吃食物以平性為宜
郁熱令人「貪涼」,過於食涼,又會「同氣相求」使濕寒傷及臟腑,引起胃寒、胃涼、腹瀉之類的失衡症狀。所以,飲食保持中庸,吃熱飯熱菜,但不吃慎吃辣椒、不喝少喝白酒等,吃性溫、性熱的食物為宜。
9、女性雨水節氣應保證充分的營養供給
保證能量的充足攝入。能量的來源以谷類為主,形式可以是米飯、饅頭,同時注意變換花樣,如南方的米線、米粉、北方的面條、大餅等;注意經常吃些粗雜糧,除了做成玉米面、高粱面窩頭等,每天可以通過粥的形式來增加粗雜糧的攝入;做粥時,加些薯類如地瓜、山葯等,可做成地瓜雜糧粥、山葯米粥、蓮子粥、紅棗粥等。動物性食物適量吃、油炸等油膩的食物不吃或少吃。
二、女性雨水節氣飲食推薦
1、仙人粥
配方:何首烏30-60克,粳米100克,紅棗3-5枚,紅糖適量。
做法:將首烏煎取濃汁,去渣,同粳米、紅棗同入砂鍋內煮粥,粥將成時,放入紅糖或冰糖少許以調味,再煮一會兒,沸即可。
此粥有補氣血、益肝腎之功效。通用於肝腎虧損、發須早白、血虛頭昏耳鳴、腰膝軟弱、大便於結,以及高血脂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神經衰弱、高血壓等病症。
2、銀耳粥
配方:銀耳3克,大米50-100克,冰糖(或白糖)適量。
做法:摘凈洗好銀耳,淘洗干凈大米,放入鍋內同煮粥,熟時加入冰糖(或白糖),每天一次。
此方具有滋陰補腎之功效。適用於自汗盜汗、遺精腰痛、婦女帶下等症。
3、菊槐綠茶飲
潔凈的菊花、槐花、綠茶各5克,放入瓷杯。用滾開水沖泡,加蓋後浸泡10分鍾,不時代茶飲用。可清熱去火。
另外,雨水節氣盡管理論上降水的機會增加,但氣候仍然乾燥,容易出現口舌乾燥、嘴唇乾裂,因此,除了通過足量喝水來補充水分,每天要吃蔬菜、水果來以補充水分。在南方,蔬菜已經開始上市,最好選擇新鮮的深顏色的蔬菜,豌豆尖、紅菜苔薹、綠菜薹、雞毛菜等綠色蔬菜;水果選水分多的,如柑橘、柚子等。
5、雨水節氣吃什麼養生粥最好
中醫認為肝主生發,因而春季肝氣旺盛,肝木易克脾上,故春季養生不當容易損傷脾臟,從而導致脾胃功能的下降。在知雨水節氣之後,隨著降雨有所增多,寒濕之邪最易困著脾臟。:同時濕邪留戀,難道以去除。針對這樣的氣候特點,飲食調養應著重於調養脾胃和祛風除濕。
桂圓阿膠紅棗粥
【用料】粳米100克,桂圓肉20克,阿膠10克,棗〔干)10克。
【做法】粳米淘洗干凈,用冷水浸泡發漲,瀝干水分;取一隻大杯,倒人開水,將阿膠和白酒放在小杯子里;將小杯子坐於開水中直至阿膠溶解;內桂圓肉去雜質,洗凈,紅棗洗凈去核;鍋內加人約2000毫升冷水和桂圓、紅棗,用中火煮至水分剩餘三分之一;加人梗米,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慢煮成粥;加人融化的阿膠攪勻容即可。
【功效】益氣滋陰、補腎強身、活血養血、潤膚美顏。
禁忌:大棗能助濕生熱,令人中滿,故濕熱脫腹脹滿者忌食。
6、二十四節氣雨水期間,從養生的角度看,飲食上應注意什麼?
暖和的春天已經到來。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暖和,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從吃東西上來說,,春季要順應天時,即順應春天陽氣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留意保護陽氣,多吃點「升發」食品。
根據中醫理論:春屬木,與肝相應。在五臟與五味的關系中,酸味人肝,酸具收斂之性,故春季飲食調養時,應適當少食具有酸收作用的食品,如馬齒莧、西紅柿、柑、橙子、橘、柚、杏、木瓜、枇杷、山楂、橄欖、檸檬、石榴、烏梅等。而應適當多吃一些具有辛甘發散性質的食品,也就是老庶民俗稱的帶有「升發」功效的食品,如油菜、香菜、韭菜、洋蔥、芥菜、白蘿卜、辣椒、生薑、蔥、大蒜、茼蒿、大頭菜、茴香、白菜、洋白菜、芹菜、菠菜、薺菜、茴香菜、黃花菜、蕹菜、蕨菜、萵苣、茭白、竹筍、黃瓜、冬瓜、南瓜、絲瓜、茄子等。
另外,很多地方為了迎接新的一個春天的到來,還有吃春卷和春餅的民俗。
[春餅的做法]
將麵粉用開水略燙,揉合平均,製成薄餅後烙制而成,然後將春餅捲入不同的熟菜食用。春餅內卷的熟菜可分為葷素兩種,葷菜包括肉絲炒韭菜、肉絲炒菠菜,或將醬肉、醬肘子、熏雞、醬鴨等切成細絲,再加上細蔥絲和淋上香油的黃醬或甜面醬;素菜包括炒芽菜、炒韭黃、炒粉絲或將三種菜一起素炒。
[春餅的特點]
葷素搭配,營養價值高,且光彩金黃,外酥內嫩,蔥油香味濃,滿嘴盡是春天的味道,心裡頓時也一片陽光。
7、雨水節氣養生:哪些蔬菜最適合雨水節氣吃
1、大蒜
大蒜具有極強的殺菌作用,雨水節氣適量食用一些大蒜是很有幫助的,春季多來吃蔥蒜不但有利於生發的需要,還能幫助身體抵抗更多外部的侵害。春季多感冒和病毒,大蒜卻含有抗菌成分——蒜氨酸和蒜酶這兩種有效物質。
2、薺菜
雨水節氣吃點薺菜也是非常有益健康的,薺菜的營養價值很高,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物、鈣、磷自、鐵、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維生素C,還含有黃酮苷、膽鹼、乙醯膽鹼等。
3、韭菜
韭菜也是比較適合在雨水節氣食用的一種蔬菜佳品,春天氣候冷暖不一,需要保養陽氣,而韭菜最宜人體陽氣。春韭為韭菜中的佼佼者,味道尤為鮮美。其根白如玉,葉綠似翠,清香馥郁。春韭吃法多樣,既可佐肉、蛋、蝦、墨魚等,又可做蒸包水餃的餡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