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婺源有哪些景點比較好玩?
李坑
秋口鎮李坑村為南宋乾道三年武狀元李知誠故里。村內的260多戶人家大多居住在溪的兩岸,故形成小橋流水人家的畫卷。村內有明清古民居、古橋、古亭、古樹等景觀。村中那清澈的小溪映照著浣衣女美麗的身影,倒映著粉牆黛瓦的古民居,處處都將滯留你的腳步。
汪口俞氏宗祠
位於縣城東北30公里處,佔地面積一千多平方米。建築為清代中軸歇山式,宗祠內凡木質構件均巧妙雕飾,有大中小的各種形體和圖案一百多組。刀法有淺雕、深雕、透雕、圓雕,細膩纖巧,工藝精湛,被古建築專家譽為「建築藝術寶庫」。系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曉起
曉起是清代兩淮鹽務使江人鏡故里,位於縣城東北45公里的段莘水和曉起水交合處。村屋多為清代建築,風格各具特色,村中小巷均鋪青石,曲曲折折,回環如棋局。主要景觀有雙亭聳峙、楓樟流蔭、進士第、大夫第、榮祿第、江氏祠堂、磚雕門罩、養生河與古濯台等。2000年被評為江西省現代農業生態示範村。
文公山風景區
這是一座文化名山,位於縣境南部曉林鄉境內,距縣城紫陽鎮29公里。山腰葬有朱熹(文公)祖墓,故名。山上林木蔥翠,主要景觀有積慶亭、古驛道、朱熹祖墓、桂花塘、敬亭等。最引人注目的是朱熹手植的古杉群,現存有16棵,最高的38.7米,最粗的胸圍有3.07米,有「江南杉王群」之譽。1985年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古城旅遊區
古城位於江西省婺源縣賦春鎮,與鴛鴦湖、金山茶莊相毗鄰,是江西的古遺址之一,是岳飛屯兵地,秦檜避難所。古城地勢險峻,三面環山。如屏似壁,蜿蜒起伏有如城牆,其內方平,入口處丈許。南宋岳飛經過此地,見形如古城,贊曰:「真乃古城也」,古城由此得名。城內棗林合抱、青堂瓦舍、清泉倒映、田園野趣、水石庵堂、高山平湖,古今兩相輝映。
秦檜洞:洞內有大自然鬼斧神工把壁石雕塑得維妙維肖的「石熊把門」、「石頂皇蓋」、「大海巨鯨」、「雙龜返客」、「龍床蓮花」等景點,如臨世外桃園,陶然忘返。
金雞山:滿山桂花樹,金秋盛開,如雲似霞,十里飄香。
游古城,古香古色;探奇洞,奇石奇形綺傳聞。
金山生態茶業觀光園
金山生態茶業觀光園是國家AAA級旅遊區。婺源至景德鎮公路傍穿而過,距縣城40公里。金山生態茶業觀光園是一處供遊客參觀,親手採茶、制茶、觀賞茶藝表演、品嘗香茗、選購茶葉的好去處。聞鳥語花香、臨碧水垂釣,享受旅遊休閑參與的愉悅,體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無限樂趣。
金山生態茶業觀光園現有有機茶700多畝,所生產的有機茶已獲得歐盟有機監測論證機構認證。園內茶樹品種多樣,「烏牛早」、「上梅洲」等都屬於國家優良茶種。茶園四周林木蒼翠、青山綠水,與白牆黛瓦的茶莊相映生輝,體現了人文與生態和諧美的統一。
鴛鴦湖風景區
位於縣境西部賦春鎮,水面2300餘畝。湖區幽雅恬靜、空氣清新甘美,山林蔥翠欲滴、湖水澄碧如玉。碧水中央兀立有湖心島,島上建有湖心亭、廊橋、觀鴛閣等景觀,辟有桃、李、柑桔果園。1986年始,每年有2000多對鴛鴦翩然匯聚於此越冬,卿卿我我,悠悠樂樂,是全國最大的野生鴛鴦棲息地,被海內外媒體譽為「生態奇觀」。1997年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道教名山——鳳游山
位於鎮頭鎮西隅與景德鎮市交界處。相傳有彩鳳翱翔於此,故名。山頂有靜隱寺,香火頗盛。山上奇峰毓秀、林木蔥郁、危岩怪石遍布,主要景觀有龍吟澗、劍泉、仙人橋、鴛鴦池、捨身崖、望湖峰等。最為可觀的是石林,深藏於茂密的林木中,巔峰有的高達幾丈,窟窿裂縫有的深達百尺,高低相錯、疏密有致,引人留連忘返。
虎灘漂流
全程6公里,河水時緩時急,兩岸青山如畫,村落點綴其間,猶如仙境,時有蒹葭蒼蒼,汀洲水鳥啁啾。虎灘一段,灘險流急,是拍攝<<閃閃的紅星>>潘冬子乘竹筏一場的外景地。
婺源博物館
婺源博物館座落於縣城儒學山上,展廳是一棟具有民族特色的殿宇式建築,面積達千餘平方米。館藏有陶瓷器、玉石器、金銀器、工藝品等各類國寶級和一、二、三級文物達萬余件。館內有「精品陳列室」、「婺源古建築展覽」、「硯史陳列」等展出內容。在這里,你可以欣賞到商代陶器、西周銅鼎、漢代陶杯陶權、唐代銅鏡、宋代名瓷名硯、盤龍玉帶、羊脂玉冠和明清字畫、珍貴古董,定能令您大開眼界!婺源博物館因其藏品之豐、之珍而被譽為中國縣級「第一館」。
茶商名村——延村
位於思口鎮,距縣城18公里。現村中保存有商賈建造的民居56幢,多建於清乾隆、嘉慶年間。建築風格多為一層至三層穿斗式木構架,四周風火山牆圍起,大門為石庫門坊,水磨青磚門面。平面布置常為三開間,內分前廳、後堂、廚房,前後均有淺天井。方柱石礎,格扇門窗,青石板鋪地。最令人稱奇的是那「三雕」(木雕、磚雕、石雕)藝術,徜徉其間,有如置身於建築藝術的殿堂,令人流連忘返。系江西省古建築重點保護村。
思溪村
思溪村內的古建大多建於明末清初時期,旺時達七十餘幢,現有三十餘幢。其中「敬序堂」大屋,建於清雍正年間,房屋由庭院、正廳、後堂、花廳、廚房、花園等組成,佔地面積一畝多,客館的建築雕刻精細完美,廳內為長方形藻頂,古色古香,1987年曾在此拍攝過電視劇《聊齋》。更為罕見者,由96個不同字體的「壽」字組成的「百壽圖」,分別鐫雕在十二扇門的中間,堪稱「精品」。村中還有其它古民居和通濟橋等景觀。
鳳山龍天塔
龍天塔聳立在婺源縣北鳳山村頭的浙溪旁。該塔建於明萬曆年間,為磚石結構,六面七層,高30餘公尺,腰檐層層支出,寬度向上遞減,每層檐角上懸鐵鈴,風起時,鐵鈴錚錚有聲。塔內有階梯可直登頂層眺望。
徽墨名村——虹關
虹關古村建於南宋建炎年間,歷史上有「吳楚鎖鑰無雙地,徽饒古道第一關」之稱。明清時期,虹關是徽墨的主要產地,詹氏墨鋪有80多家,佔全縣的八成以上,遠遠超過歙縣、休寧。徽墨名家建造的明清民居,歷經300餘年風雨,猶然煥發出古樸典雅的迷人風姿,吸引了來自八方的遊客來此觀摩。村頭溪畔,兀然屹立著一棵古樟,樹齡已有1000餘年,樹高26.1米,直徑3.4米,冠幅達三畝,氣勢非凡。古詩上有「下根磅礴達九淵,上枝搖盪凌雲煙」之贊,並被譽為「江南第一樟」。民國間,有《古樟吟集》一書刊行,專詠此樹,堪稱書鄉又一雅事。
沱川理坑
沱川理坑,建村於南宋初年,村落嵌於錦峰秀嶺之中,蒼松翠竹與黛瓦粉牆互襯倩影,古道石樑與湍湍流水相映生輝。沿清溪構築的明清府第如工部尚書余懋學「尚書第」、吏部尚書余懋衡「天官上卿第」、禮科給事中余懋慈「都諫第」,副都御史余自怡「駕睦堂」、兵部主事余維樞「司馬第」等,戧角飛檐,「三雕」工藝精湛,圖案寓意雋永,被藝術家稱為獲取創作靈感的源泉之地。系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長壽古里——洪村
位於清華鎮的洪村,是洪姓聚落,北宋初年建村。村莊座落在一個狹窄而曲折的山谷里,一條小溪傍村而過,跨溪建有三座石橋。村中有光裕堂、三書堂等宗族建築,「茶規」、「養生河」、「永禁賭博」等碑刻是宗族制度的見證。村中古代盛產「松蘿茶」,村人養生有道,高壽者為數不少,故有「長壽古里」之稱。令人稱奇的是,在如此偏僻的山村裡,居然有「四世大夫」之家,足見婺源書鄉「十戶之村,不廢誦讀」確是名不虛傳!
經義堂
古坦鄉黃村黃氏宗祠經義堂,又名百柱宗祠,建於清康熙年間。祠堂為磚木結構,由庭院、門樓、正堂、後堂、後寢組成,面積1200平方米。前進為九脊頂,五鳳樓式門樓。正堂中央懸掛有清朝文華殿大學士張玉書所題「經義堂」匾額,遒勁有力。大樑上木雕精美,有「鰲魚吐雲」、「龍鳳呈祥」等,四個石礎深刻「鷺鷥戲蓮」、「鳳戲牡丹」、「仙鶴登雲」、「喜鵲含梅」紋飾。該祠作為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範本,其照片曾於1982年到法國巴黎展出,現為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靈岩洞國家森林公園
公園以瑰奇深幽聞名,內分靈岩洞群、石城古樹群、石林奇觀三個小區,1993年列為國家森林公園。靈岩洞群由卿雲、蓮華、涵虛、凌虛、萃靈、瓊芝等36個溶洞組成,洞體大者雄渾奇偉、小者玲瓏秀麗,洞內保留有「岳飛游此」、「吳徽朱熹」等名人題墨千餘處。現已開發、開放涵虛、蓮華二個溶洞
江 灣
江灣建村於唐朝初年,滕、葉、鮑、戴等姓人家在江灣的河彎處聚居,逐步形成了一個較大規模的村落。北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蕭江第八世祖江敵始遷江灣,子孫繁衍成巨族。自唐以來,江灣便是婺源通往皖浙贛三省的水陸交通要塞,成為婺源東大門。這里山水環繞,風光旖旎,物產豐富,文凡鼎盛。綠茶、雪梨久負盛名。還孕育出了清代經學家、音韻學家江永,明代隆慶年間戶部侍郎江一麟.清末著名教育家、佛學家江謙等一大批學士名流,村人著述多達88種,任七品以上仕宦者有25人,是當之無愧的婺源「書鄉」代表。村中至今還較完好地保存著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等古老的徽派建築,還有東和門、水壩井等公共建築物,極具歷史價值和觀賞價值。江灣,是婺源文化與生態旅遊區的一顆璀仙明珠。
「蕭江大宗祠」是蕭江氏族發源地?D?D江灣旃坑族建的一座祠堂。為婺源乃至江南最大的宗祠。不僅規模龐大(佔地面積有2400平方米)、建築宏偉、雕刻精細,而且人文豐富、歷史悠久……,不愧為「江南第一祠」。
蕭江氏族為帝王將相之裔,源於蕭,著於漢,顯於梁,盛於唐,堪稱「文武世家」。
民間民俗展覽館
婺源民間,素有崇美尚文的生活情趣,以此為源的婺源民俗文化,也就成了諸多地域文化中一朵亮麗的奇葩。
婺源古代民間民俗展覽館,以「貓眼」的視角,生動而典型地展現了婺源明清時期的工藝品及藝術品,具有地方傳統特色的文化風范和藝術風格。其中,以木雕、竹編、銀器、刺綉等諸多品種為精品,製作工藝巧奪天工,維妙維俏,栩栩如生,作品創意雅俗共賞,寓意深刻。
本館展出的作品有18個品種共500多件,繽紛異彩、琳琅滿目的一件件藝術佳品,是一個時期婺源人的雅興情趣和意境追求的記錄寫照,更是令人不可量化的精神食糧和教材示範。或許,這就是開辦者十多年如一日痴迷執著,不惜血本含辛茹苦推出這展館的全部用心。但願通過展出的作品,你可從中領悟到婺源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和輝煌文明。
開館時間:上午8點30分到晚上10點
地址:婺源縣文博路金牛賓館向前300米(華龍木雕及清蓮茶莊隔壁)
陽春古戲台
鎮頭鎮陽春村古戲台,建於明代,前連方家宗祠,有可容四五百觀眾的露天大廳,戲台上屋為大木榫卯組合建築。十六個飛檐左右前後對稱,為嫩戧發戧反翹式;梁架是角科斗拱,圓形尖角藻頂,層層重疊 ,外形美觀,結構牢固。戲台高約1.7米,前後檯面積約50平方米,有40根台腳(柱)。前台按傳奇劇要求,設置8門,可供演員同時出入,後台比前台略小,有左右抱鼓石各一。
2、江西婺源有什麼景點
李坑
秋口鎮李坑村為南宋乾道三年武狀元李知誠故里。村內的260多戶人家大多居住在溪的兩岸,故形成小橋流水人家的畫卷。村內有明清古民居、古橋、古亭、古樹等景觀。村中那清澈的小溪映照著浣衣女美麗的身影,倒映著粉牆黛瓦的古民居,處處都將滯留你的腳步。
汪口俞氏宗祠
位於縣城東北30公里處,佔地面積一千多平方米。建築為清代中軸歇山式,宗祠內凡木質構件均巧妙雕飾,有大中小的各種形體和圖案一百多組。刀法有淺雕、深雕、透雕、圓雕,細膩纖巧,工藝精湛,被古建築專家譽為「建築藝術寶庫」。系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曉起
曉起是清代兩淮鹽務使江人鏡故里,位於縣城東北45公里的段莘水和曉起水交合處。村屋多為清代建築,風格各具特色,村中小巷均鋪青石,曲曲折折,回環如棋局。主要景觀有雙亭聳峙、楓樟流蔭、進士第、大夫第、榮祿第、江氏祠堂、磚雕門罩、養生河與古濯台等。2000年被評為江西省現代農業生態示範村。
文公山風景區
這是一座文化名山,位於縣境南部曉林鄉境內,距縣城紫陽鎮29公里。山腰葬有朱熹(文公)祖墓,故名。山上林木蔥翠,主要景觀有積慶亭、古驛道、朱熹祖墓、桂花塘、敬亭等。最引人注目的是朱熹手植的古杉群,現存有16棵,最高的38.7米,最粗的胸圍有3.07米,有「江南杉王群」之譽。1985年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古城旅遊區
古城位於江西省婺源縣賦春鎮,與鴛鴦湖、金山茶莊相毗鄰,是江西的古遺址之一,是岳飛屯兵地,秦檜避難所。古城地勢險峻,三面環山。如屏似壁,蜿蜒起伏有如城牆,其內方平,入口處丈許。南宋岳飛經過此地,見形如古城,贊曰:「真乃古城也」,古城由此得名。城內棗林合抱、青堂瓦舍、清泉倒映、田園野趣、水石庵堂、高山平湖,古今兩相輝映。
秦檜洞:洞內有大自然鬼斧神工把壁石雕塑得維妙維肖的「石熊把門」、「石頂皇蓋」、「大海巨鯨」、「雙龜返客」、「龍床蓮花」等景點,如臨世外桃園,陶然忘返。
金雞山:滿山桂花樹,金秋盛開,如雲似霞,十里飄香。
游古城,古香古色;探奇洞,奇石奇形綺傳聞。
金山生態茶業觀光園
金山生態茶業觀光園是國家AAA級旅遊區。婺源至景德鎮公路傍穿而過,距縣城40公里。金山生態茶業觀光園是一處供遊客參觀,親手採茶、制茶、觀賞茶藝表演、品嘗香茗、選購茶葉的好去處。聞鳥語花香、臨碧水垂釣,享受旅遊休閑參與的愉悅,體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無限樂趣。
金山生態茶業觀光園現有有機茶700多畝,所生產的有機茶已獲得歐盟有機監測論證機構認證。園內茶樹品種多樣,「烏牛早」、「上梅洲」等都屬於國家優良茶種。茶園四周林木蒼翠、青山綠水,與白牆黛瓦的茶莊相映生輝,體現了人文與生態和諧美的統一。
鴛鴦湖風景區
位於縣境西部賦春鎮,水面2300餘畝。湖區幽雅恬靜、空氣清新甘美,山林蔥翠欲滴、湖水澄碧如玉。碧水中央兀立有湖心島,島上建有湖心亭、廊橋、觀鴛閣等景觀,辟有桃、李、柑桔果園。1986年始,每年有2000多對鴛鴦翩然匯聚於此越冬,卿卿我我,悠悠樂樂,是全國最大的野生鴛鴦棲息地,被海內外媒體譽為「生態奇觀」。1997年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道教名山——鳳游山
位於鎮頭鎮西隅與景德鎮市交界處。相傳有彩鳳翱翔於此,故名。山頂有靜隱寺,香火頗盛。山上奇峰毓秀、林木蔥郁、危岩怪石遍布,主要景觀有龍吟澗、劍泉、仙人橋、鴛鴦池、捨身崖、望湖峰等。最為可觀的是石林,深藏於茂密的林木中,巔峰有的高達幾丈,窟窿裂縫有的深達百尺,高低相錯、疏密有致,引人留連忘返。
虎灘漂流
全程6公里,河水時緩時急,兩岸青山如畫,村落點綴其間,猶如仙境,時有蒹葭蒼蒼,汀洲水鳥啁啾。虎灘一段,灘險流急,是拍攝<<閃閃的紅星>>潘冬子乘竹筏一場的外景地。
婺源博物館
婺源博物館座落於縣城儒學山上,展廳是一棟具有民族特色的殿宇式建築,面積達千餘平方米。館藏有陶瓷器、玉石器、金銀器、工藝品等各類國寶級和一、二、三級文物達萬余件。館內有「精品陳列室」、「婺源古建築展覽」、「硯史陳列」等展出內容。在這里,你可以欣賞到商代陶器、西周銅鼎、漢代陶杯陶權、唐代銅鏡、宋代名瓷名硯、盤龍玉帶、羊脂玉冠和明清字畫、珍貴古董,定能令您大開眼界!婺源博物館因其藏品之豐、之珍而被譽為中國縣級「第一館」。
茶商名村——延村
位於思口鎮,距縣城18公里。現村中保存有商賈建造的民居56幢,多建於清乾隆、嘉慶年間。建築風格多為一層至三層穿斗式木構架,四周風火山牆圍起,大門為石庫門坊,水磨青磚門面。平面布置常為三開間,內分前廳、後堂、廚房,前後均有淺天井。方柱石礎,格扇門窗,青石板鋪地。最令人稱奇的是那「三雕」(木雕、磚雕、石雕)藝術,徜徉其間,有如置身於建築藝術的殿堂,令人流連忘返。系江西省古建築重點保護村。
思溪村
思溪村內的古建大多建於明末清初時期,旺時達七十餘幢,現有三十餘幢。其中「敬序堂」大屋,建於清雍正年間,房屋由庭院、正廳、後堂、花廳、廚房、花園等組成,佔地面積一畝多,客館的建築雕刻精細完美,廳內為長方形藻頂,古色古香,1987年曾在此拍攝過電視劇《聊齋》。更為罕見者,由96個不同字體的「壽」字組成的「百壽圖」,分別鐫雕在十二扇門的中間,堪稱「精品」。村中還有其它古民居和通濟橋等景觀。
鳳山龍天塔
龍天塔聳立在婺源縣北鳳山村頭的浙溪旁。該塔建於明萬曆年間,為磚石結構,六面七層,高30餘公尺,腰檐層層支出,寬度向上遞減,每層檐角上懸鐵鈴,風起時,鐵鈴錚錚有聲。塔內有階梯可直登頂層眺望。
徽墨名村——虹關
虹關古村建於南宋建炎年間,歷史上有「吳楚鎖鑰無雙地,徽饒古道第一關」之稱。明清時期,虹關是徽墨的主要產地,詹氏墨鋪有80多家,佔全縣的八成以上,遠遠超過歙縣、休寧。徽墨名家建造的明清民居,歷經300餘年風雨,猶然煥發出古樸典雅的迷人風姿,吸引了來自八方的遊客來此觀摩。村頭溪畔,兀然屹立著一棵古樟,樹齡已有1000餘年,樹高26.1米,直徑3.4米,冠幅達三畝,氣勢非凡。古詩上有「下根磅礴達九淵,上枝搖盪凌雲煙」之贊,並被譽為「江南第一樟」。民國間,有《古樟吟集》一書刊行,專詠此樹,堪稱書鄉又一雅事。
沱川理坑
沱川理坑,建村於南宋初年,村落嵌於錦峰秀嶺之中,蒼松翠竹與黛瓦粉牆互襯倩影,古道石樑與湍湍流水相映生輝。沿清溪構築的明清府第如工部尚書余懋學「尚書第」、吏部尚書余懋衡「天官上卿第」、禮科給事中余懋慈「都諫第」,副都御史余自怡「駕睦堂」、兵部主事余維樞「司馬第」等,戧角飛檐,「三雕」工藝精湛,圖案寓意雋永,被藝術家稱為獲取創作靈感的源泉之地。系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長壽古里——洪村
位於清華鎮的洪村,是洪姓聚落,北宋初年建村。村莊座落在一個狹窄而曲折的山谷里,一條小溪傍村而過,跨溪建有三座石橋。村中有光裕堂、三書堂等宗族建築,「茶規」、「養生河」、「永禁賭博」等碑刻是宗族制度的見證。村中古代盛產「松蘿茶」,村人養生有道,高壽者為數不少,故有「長壽古里」之稱。令人稱奇的是,在如此偏僻的山村裡,居然有「四世大夫」之家,足見婺源書鄉「十戶之村,不廢誦讀」確是名不虛傳!
經義堂
古坦鄉黃村黃氏宗祠經義堂,又名百柱宗祠,建於清康熙年間。祠堂為磚木結構,由庭院、門樓、正堂、後堂、後寢組成,面積1200平方米。前進為九脊頂,五鳳樓式門樓。正堂中央懸掛有清朝文華殿大學士張玉書所題「經義堂」匾額,遒勁有力。大樑上木雕精美,有「鰲魚吐雲」、「龍鳳呈祥」等,四個石礎深刻「鷺鷥戲蓮」、「鳳戲牡丹」、「仙鶴登雲」、「喜鵲含梅」紋飾。該祠作為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範本,其照片曾於1982年到法國巴黎展出,現為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靈岩洞國家森林公園
公園以瑰奇深幽聞名,內分靈岩洞群、石城古樹群、石林奇觀三個小區,1993年列為國家森林公園。靈岩洞群由卿雲、蓮華、涵虛、凌虛、萃靈、瓊芝等36個溶洞組成,洞體大者雄渾奇偉、小者玲瓏秀麗,洞內保留有「岳飛游此」、「吳徽朱熹」等名人題墨千餘處。現已開發、開放涵虛、蓮華二個溶洞
江 灣
江灣建村於唐朝初年,滕、葉、鮑、戴等姓人家在江灣的河彎處聚居,逐步形成了一個較大規模的村落。北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蕭江第八世祖江敵始遷江灣,子孫繁衍成巨族。自唐以來,江灣便是婺源通往皖浙贛三省的水陸交通要塞,成為婺源東大門。這里山水環繞,風光旖旎,物產豐富,文凡鼎盛。綠茶、雪梨久負盛名。還孕育出了清代經學家、音韻學家江永,明代隆慶年間戶部侍郎江一麟.清末著名教育家、佛學家江謙等一大批學士名流,村人著述多達88種,任七品以上仕宦者有25人,是當之無愧的婺源「書鄉」代表。村中至今還較完好地保存著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等古老的徽派建築,還有東和門、水壩井等公共建築物,極具歷史價值和觀賞價值。江灣,是婺源文化與生態旅遊區的一顆璀仙明珠。
「蕭江大宗祠」是蕭江氏族發源地?D?D江灣旃坑族建的一座祠堂。為婺源乃至江南最大的宗祠。不僅規模龐大(佔地面積有2400平方米)、建築宏偉、雕刻精細,而且人文豐富、歷史悠久……,不愧為「江南第一祠」。
蕭江氏族為帝王將相之裔,源於蕭,著於漢,顯於梁,盛於唐,堪稱「文武世家」。
民間民俗展覽館
婺源民間,素有崇美尚文的生活情趣,以此為源的婺源民俗文化,也就成了諸多地域文化中一朵亮麗的奇葩。
婺源古代民間民俗展覽館,以「貓眼」的視角,生動而典型地展現了婺源明清時期的工藝品及藝術品,具有地方傳統特色的文化風范和藝術風格。其中,以木雕、竹編、銀器、刺綉等諸多品種為精品,製作工藝巧奪天工,維妙維俏,栩栩如生,作品創意雅俗共賞,寓意深刻。
本館展出的作品有18個品種共500多件,繽紛異彩、琳琅滿目的一件件藝術佳品,是一個時期婺源人的雅興情趣和意境追求的記錄寫照,更是令人不可量化的精神食糧和教材示範。或許,這就是開辦者十多年如一日痴迷執著,不惜血本含辛茹苦推出這展館的全部用心。但願通過展出的作品,你可從中領悟到婺源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和輝煌文明。
開館時間:上午8點30分到晚上10點
地址:婺源縣文博路金牛賓館向前300米(華龍木雕及清蓮茶莊隔壁)
陽春古戲台
鎮頭鎮陽春村古戲台,建於明代,前連方家宗祠,有可容四五百觀眾的露天大廳,戲台上屋為大木榫卯組合建築。十六個飛檐左右前後對稱,為嫩戧發戧反翹式;梁架是角科斗拱,圓形尖角藻頂,層層重疊 ,外形美觀,結構牢固。戲台高約1.7米,前後檯面積約50平方米,有40根台腳(柱)。前台按傳奇劇要求,設置8門,可供演員同時出入,後台比前台略小,有左右抱鼓石各一。
補充:
婺源大多數景點是村(或鎮),我們基本都會介紹年紀(建村歷史)、格局(村子布局)、經典老房子、名樹、名橋、門道(一些有意思的特色之處),有時還會介紹村民的情況。
縣城紫陽鎮
紫陽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祖籍在這里的著名理學家朱熹 ,他的號是紫陽。
這兒是旅遊者進出婺源的中轉站,也是在婺源境內的交通樞紐,有發往各個入口城市的班車和各個景點的鄉間公交
樂途遊民部落五周年 2007西藏聖地婚禮 航空旅行白皮書 黃金周出遊全攻略 。
這里集中了婺源幾乎所有的高檔賓館和旅遊者最關心的相關機構(如主要醫院、網吧、銀行等)
縣城很小,每個地方都可以步行前往,縣城內有三路公共汽車,不設站,招手即停,起價1元。縣城內摩的價格不超過3元/次。摩的聚集地在東門橋北。星江路每天7:00-17:00為東西向單行,自駕車朋友請注意。
特色小吃攤點在東門橋下較集中,有早、午、晚三餐,鎮內各主要街道都有大排檔,夜宵一般賣到臨晨2:00。
過去距離紫陽鎮5公里的虎灘一段可以漂流,很多旅遊書里有介紹,但在2003年5月後這里成為水電站,現在當地有的旅行社(如綠明珠旅行社)在曉起 也開發了漂流項目,40元/人。
如果夏天在紫陽鎮,您可以在縣城旁邊的星水河游泳。所謂「深山有美女,平地有好花」,婺源姑娘是典型的江南美女,傍晚時她們會結伴去游泳,可列為縣城一大景觀。需要注意的是游泳的必備用品需要提前准備。
婺源博物館
這里被譽為「國內最好的縣級博物院館」,一共三層樓,一樓展出民居,三樓是珍品展覽館,二樓是流動展館。共有各類藏品萬余件,珍品三四百件,一級文物有數十件。清代揚州八怪中的鄭燮、邊壽民,新安畫派的查士標,都有真跡在此。新安畫派的介紹見 。
許多人來婺源是看古民居的,但是,古民居建築有許多有趣的小學問,比如瓦脊、墀頭、雀替是房屋的哪個部分?在這里您可以看到對婺源民居的立體解構。這樣在以後幾天的旅行中,才能看出更多的門道。
如果有買硯的計劃,先到這兒看看各代的龍尾硯精品,買起來會更有數,龍尾硯的更多介紹見 。
博物館里的有趣寶貝如下:
百花金蓮炬:這恐怕是最引人注目的寶貝了,主人是明朝萬曆年間(1573—1620)南京吏部尚書余懋衡(此人的介紹見 )。這是一對銅鎏金的燭台,高2米多,由100朵菊花、蘭花、芙蓉和牡丹組成一朵大的蓮花,蓮花上有神態優雅的仙鶴,每朵蓮花下又分別吊著掛件,掛件上分別點綴著人物,一個在唱戲,一個在敲打樂器,一個在吹笛,一個在踢球。這對金光閃閃的精美燭台據傳是余懋衡為他祖父做壽時特意加工的,上世紀60年代經尋訪購得入庫。余家還有兩件寶:珍珠衫和翡翠鰲魚佩。婺源博物館收藏有這塊鰲魚佩,也是64年從一個村委倉庫的抽屜里尋來的。余家老宅的介紹見
鐵邊堆花人物山水瓶:制於清嘉慶年間(1796—1821)。據說要經過兩道燒制工藝,花紋看起來凹凹凸凸的,很有立體感,但摸起來卻很平滑。
鋼翠神話人物座屏:明代時皇帝御賜給重臣的,上面綉有吹蕭引鳳和天女散花的圖案;其中人的臉和手是用牙和骨做的,衣服、樹葉和建築則用翠鳥、孔雀等鳥類的軍藍色羽毛粘成,至今仍非常鮮艷。
明代端硯:只有巴掌大,居然有十二隻眼,而且全是活眼。
字畫珍品:有明代劉世儒的《墨梅圖》、呂紀的《蘆雁圖》、謝時臣的《群峰霽雪》、清代弘仁的《黃山圖》、以及明代祝枝山、文徵明、董其昌、馮夢龍等人的書法真跡。據說古典名著《三言》的作者馮夢龍的真跡目前全國僅在婺源博物院存有一件,是他當年書贈婺源友人的。
虹井
這是一口神機妙算的井。朱熹的父親朱松出生時,這口井釋放出如虹的白氣以示慶賀。朱熹在尤溪寓捨出生時,這井因為又猜出了朱熹的遠大前程,如虹的紫氣又騰騰而上了。
推開塵封的木門,一眼六角圍石護欄的古井便躍然眼前,井後赫然一方石碑,上書「虹井」並碑文四句:道寓斯人,如水在地,吸之益深,有味外味。
廉泉
朱熹第一次回家鄉時,見到了這井泉清澈澄碧,掬起來一嘗,味道甘醇可口,於是欣然提筆書上「廉泉」二字。
行知提示:
現狀: 廉泉?很多當地人聽後會不知所雲。其時這一泓泉眼正躺在他們日日必經的東門橋下。歷史太久遠,生活的悠閑容易使人們忘掉銘記,而廉泉也只能在幾根蕪草下仰望天高雲淡。「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朱緋塘:
朱熹回婺源掃墓時,與門人滕璘出城閑游,來到朱緋塘邊,見幾股泉水注入池塘,清澈如鏡,藍天白雲映人,如觀畫卷。不久,婺源縣令請朱熹為藏書閣撰文。朱熹參觀藏書閣並閱讀典籍,想起朱緋塘的情景,遂寫了著名的《觀書有感》一詩「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行知提示:縣城西北角,這口塘現在已被填平了。
朱子藝苑:
龍尾硯非常有名,在這里可以一識廬山真面目,看硯台從切割、打磨到雕刻的製作過程。該廠的珍品收藏室也可以看看。如果有興趣.可以在廠里選購硯台,比在別的地方買要便宜很多。據說屯溪等地出售的歙硯都是從婺源這邊入貨的,但價錢卻翻了幾番。
村子四面環山。從村外
樂途遊民部落五周年 2007西藏聖地婚禮 航空旅行白皮書 黃金周出遊全攻略 流下來的兩條山溪在村中匯合為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河上建有各具特色的石拱橋和木橋。
村內的260多戶人家大多居住在溪的兩岸,典型的水繞村莊,家家臨水,處處有橋。
經典老房子:
1、「大夫第」
清咸豐年間(1851一1862)的奉直大夫(從五品)李文進的住所。房子的右側是綉樓,樓上是走馬樓,三雕比較精美。
2、李書麟的故居
主人不愧是個木商,正堂中的木條案長達3.6米,江南罕見。
3、魚塘屋
南宋武狀元李知誠的故居。
4、李翼高故居
清初儒商李翼高的故居,面積並不大,也沒有人們想像中徽商住宅的奢華氣息,不過氣質高雅、木雕精緻。
5、銅綠坊
銅綠其實就是銅表面上生成的綠銹,主要成分是鹼式碳酸銅,粉末狀,有毒,用於制煙火和顏料。
1630年前後,李氏裕善公用糯米做成飯,放到銅板上讓其發酵、發霉,等它發出綠毒後,再和其他元素進行化合,製成氯化銅、硫酸銅、硝酸銅系列殺蟲葯品。他試驗成功後,就到蕪湖設廠生產,發了百萬巨財,於是就回到世居故里建起了一座仿官廳建築的房子。
當時裕善公在江南頗有名氣,他的研製在民族工業中是先進的科學,所以事業非常紅火。「銅綠坊」中就有一個專供談生意用的客館。不過,現在只有小瓶的銅綠賣給遊客賞玩。
「銅綠坊」里還有一個500多歲的「金龍聚寶盆」。盆壁上的片片鱗甲會在光線達到某個角度時閃出金光。「龍尾」卧在盆底正中,「龍頭」 藏在尾巴的後面。據說往盆里投一枚硬幣,正面朝上就代表官運通、財源大、得貴子、中立榜,反面朝上代表長壽,立而不倒、浮而不沉則代表有災難。
名橋
通濟橋:是明初村民為抵禦山洪而集資修建的。青石板的路面鋪滿了青苔,橋下兩股溪流匯合,水流湍急,名曰「雙龍戲珠」。橋前的申明亭建於明末,現在是村民小憩談天的地方。舊時每月的朔望日(農歷初一、十五),宗祠會在這里鳴鑼聚眾,批評或者懲辦違犯了村規民約的人,頗有點「民間法庭」的味道。(宗族還扮演著許多角色 )
名樹
紫薇樹:魚塘屋(李知誠的故居)後院有棵500年的紫薇樹,自古就被稱為「江南一絕」,它看起來已經衰老不堪了,樹乾和樹枝都幾乎枯萎,只靠樹皮吸收養分,但至今卻仍能開花,而且花期長達90天。難怪有詩贊嘆道「誰道花無百日紅,紫薇長放三月久。」
桂花樹:年代久遠,樹形龐大,胸徑粗達0.91米,高11米,冠幅半徑達7米,至今每逢秋月,桂花開放,香飄十里。
門道
門楣上的字:有一人家門楣上的字是 「青氣 萬丈 坐山 多年」,其實是「天 長 地 久」,頗有「絕妙好辭」遺風。字是從左往右寫的,應該時代不久遠。
4,到李坑參觀除了要帶一雙慧眼外,還要多帶一隻杯子,因為李知誠故居外的蕉泉,泉眼無聲,水尤清冽,是真正清甜可口的山泉水。
3、黃山漂流有哪些?
1,夾溪抄河漂流
夾溪河漂流地處安徽黃山市休寧縣藍田鎮,於黃山腳下,距黃山景區12公里,被喻為「黃山第一漂」。它長達5公里。漂流時間達45分鍾。
2,江南太極漂流
江南太極漂流項目是由齊雲山投資集團傾情打造,黃山市齊雲山水上游樂公司具體運營的水上休閑觀光娛樂項目。項目總投資約2000萬元。
3,天河谷漂流
天河谷漂流,漂流總長1.9千米,其水量豐富,河水清澈見底,水質優良。河道兩岸風光旖旎襲,山體蔥翠,翠竹夾岸。漂流以橡皮艇沖浪為主打項目,上下落差29米。
4,香溪漂流景區
香溪漂流景區以河流艷麗水景為主線,集漂流、沖浪、戲水、山鄉風情、自然生態、徽州民俗、休閑度假於一體。
5,楊家寨竹筏漂流
黃山楊家寨景區是由黃山區情義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投資興建。景區位於在黃山區西部,地處太平湖國家濕地公園核心區,黃山、九華山中心地段,距黟縣西遞宏村20公里。遊玩項目有小木船體驗或竹筏漂流。
4、急!急!急!婺源詳細旅遊攻略
婺源地處黃山和天目山余脈,綿亘逶迤,全境多山地和丘陵。東部和北部,到處峰巒起伏、溝壑縱橫,主要山峰海拔多在千米以上,最高峰擂鼓尖(鄣公山主峰)海拔1630米;低丘崗地分布於南部和中部,其間沿河兩岸夾雜有眾多的狹窄盆地。主要河流樂安河,源出縣境東北部的五龍山和西北部的鄣公山麓,由段莘、古坦兩水匯成,並有橫槎水、賦春水等支流注入。 全縣現有耕地32畝,水田佔88%。農作物有水稻、甘薯、大豆、玉米、小麥、油菜、芝麻、花生等、縣境森林資源豐富,用材林以松、杉、竹與雜木居多,並有樟、楠、檀、柏和銀杏等優良樹種;經濟林有油茶、茶葉、油桐、烏桕等。林副產品以冬筍、香茹、棕 片、箬葉、松香、松節油、山蒼籽油為大宗。特產有「婺源」和「荷包紅鯉魚」。「婺源」是我國綠茶出口的「拳頭」產品,「茗眉」、「奇峰」尤以湯清味醇蜚聲遐邇,行銷國內外。茶包鯉魚以肉嫩味美、營養豐富成為我國第一個人工選育淡水養殖的優良魚繁殖的魚苗,已在國內25個省市和香港等地廣泛養殖。此外,江灣還盛產雪梨。 年平均氣溫16.70C,一月平均氣溫4.50C,七月平均氣溫28.00C,極端最低氣溫—11.00C,極端最高氣溫41.00C。年降水量1821毫米。無霜期251天。
婺源的每個季節都有看點
春天油菜花
夏天清涼游
秋天看紅楓
冬天風俗民情
每個季節來都帶給你不一樣的驚喜。
婺源的旅遊主要分3條線路。
東線:東線主要是以古村落和古宗祠、自然風光為主,景點有李坑、汪口、曉起、江灣、月亮灣,江嶺、高山平湖、慶源、汪槎等。這條線多數遊客是走李坑,汪口,江灣,曉起,優點是在一條線上,交通方便,但缺點是內容單一,都是古村落為主。
北線:北線可以說是婺源的精華所在了,說是最美婺源也不為過。集山水溶洞石林之形勝、擁古樹古橋古村之趣雅。在這條旅遊線上擁有國家AAAA旅遊區----大鄣山卧龍谷、國家森林公園----靈岩風景區、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理坑、徽商第一村----思溪延村、中國最美的廊橋----彩虹橋、閃閃紅星拍攝地----叢溪漂流等等,真是不勝例舉。
西線:婺源的西線在三條線中算是比較冷的,去的人日漸稀少。西線主要以古村落、山水為主景點,開發景點有文公山、鴛鴦湖、金山茶園、考水、孔村、豸峰、坑頭、橫槎古戰場、鳳游山、游山村等。
婺源的美,等著你來發現,歡迎來婺源旅遊!
5、養生河是什麼?
夏季黃山旅遊,避暑好去處,八大漂流景點讓您體驗激情一夏。
夾溪河漂流 山越風情園 浪漫民俗游
黃山夾溪河皮筏漂流位於黃山腳下,距黃山市(屯溪)48公里,黃山景區(湯口鎮)12公里,世界文化遺產西遞、宏村20公里。翡翠谷20公里。起點於旅遊黃金通道—屯黃公路儒村隧道口,湯口至宏村的宏儒公路儒村隧道口(宏村至儒村),交通十分便捷。夾溪河漂流全程約5公里,乘皮筏順流而下,兩岸風景秀麗,群山環繞,懸崖壁立,林木繁茂,竹海茫茫,茶園連綿。險峰奇石林立、藍天白雲倒映、水淺處清澈見底、水深處如翡翠碧玉,魚蝦嬉戲水其中,一路漂來山鳥鳴翠,心曠神怡。盪舟清波上、人在畫中游」的美妙體驗,必將成為您飽覽黃山勝景的最佳收獲。是您來游黃山,玩水最佳去處。
三溪大峽谷 養生河漂流 激情夏日游
養生河漂流地處安徽省休寧縣最南端,嶺南省級自然保護區境內。景區集皮筏沖浪,避暑休閑為一體。兩岸風景秀麗。群山環繞,有百畝柳園,千畝竹林,萬畝茶園。在此,您還能領略破石柳、千豬石、雙龍戲珠、河東獅吼、歙硯石、藏經洞,地藏佛印石等大自然神工之作。體會「人行圖畫中,鳥度屏風里」的詩情畫意!
顏公河漂流 人入忘歸途
顏公河漂流鄉村旅遊項目位於休寧縣山斗鄉山斗村,地處休婺黃金旅遊線上,距黃山市中心城區23公里,交通便利,是黃山市市級新農村示範村,也是皖南徽派古村落之一。該村生態環境十分優越,是一個適合農家樂生態旅遊的好地方。顏公河漂流從山斗鄉政府所在地山斗村至金勾樹自然村,全程近3公里,沿途自然植被良好,風景優美,集高山沖浪、水上漂流、竹園觀光等於一體,沿途青山綠水,茂林修竹,景色怡人,是體驗刺激、享受清涼的又一旅遊休閑好。
顏公河漂流鄉村旅遊項目於2008年動工興建,計劃總投資5000萬元,其中首期投資500萬元,是一個集高山沖浪、水上漂流、徽州古村落田園風光、竹園觀光等內容為一體的鄉村旅遊項目。
桃花源漂流,體味《桃花源記》禪意
桃花源長廊風景區,位於安徽省黃山市世界文化遺產地—黟縣,是指黟縣漳河流域石山至漁亭10公里段。因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在此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桃花源記》,描述出一個美麗而寧靜的世外桃源而得名,漂流起點就設在景色秀美的石山岱峰腳下。終點設在漁亭鎮上游的石門鴛鴦灣。漂流全長六公里,漂完全程約1.5小時。
從岱峰腳下登上竹筏,在清凌凌的河面上戲水飄盪,穿溪越灘…。近看碧水淺灘、游魚可數,彩石紛呈。遠眺竹林疊翠、山花簇擁、桃園隱映。徽州古村落和居民掩映在古樹群中,構成一幅又一幅美侖美奐的桃花源山水長卷。一座又一座的徽州牌樓、古祠則如新安江源頭百年圖騰。昭示著歷史的深逐,生態的原始,民風的古樸……。也是《桃花源記》最原始的寫真。
香溪河漂流 盛夏避暑好去處
香溪漂流景區位於黃山風景區東麓,屬黃山景區的一部分,總投資2100萬元。香溪漂流景區座落在黃山區湯口鎮山岔村,地理位置優越,距離黃山風景區南大門僅4公里,國家4A級景區翡翠谷、九龍瀑500米,與周邊旅遊景區和景點形成一定的旅遊網路。香溪漂流景區的建成,為黃山區又新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為來黃山旅遊的客人提供了新的旅遊去處。香溪漂流景區以河流艷麗水景為主線,集漂流、沖浪、戲水、山鄉風情、自然生態、徽州民俗、休閑度假於一體,豐富多彩,情趣盎然。兩岸自然風光秀美、峰巒疊翠、竹木蔥蘢、山花爛漫,河灘卵石五彩繽紛,清水碧波、芬芳四溢,游魚成群,深潭淺灘連遞,美麗多趣。河中撒落著眾多彩潭,在此艷麗的河中乘竹筏、劃皮艇、沖激流、戲水潭,令人激情飛揚。
6、三溪大峽谷的漂流
7、黃山漂流有哪些,黃山哪個地方的漂流最好玩
黃山漂流的最佳時期為每年的4月到10月,黃山地區的風光優美,是許多遊客玩漂流的首選,其中,比較出名的有徽州大峽谷源芳急速漂流、桃花源漂流等,具體的情況可以參考下面的內容。
8、江西婺源有什麼好玩的景點
李坑
秋口鎮李坑村為南宋乾道三年武狀元李知誠故里。村內的260多戶人家大多居住在溪的兩岸,故形成小橋流水人家的畫卷。村內有明清古民居、古橋、古亭、古樹等景觀。村中那清澈的小溪映照著浣衣女美麗的身影,倒映著粉牆黛瓦的古民居,處處都將滯留你的腳步。
汪口俞氏宗祠
位於縣城東北30公里處,佔地面積一千多平方米。建築為清代中軸歇山式,宗祠內凡木質構件均巧妙雕飾,有大中小的各種形體和圖案一百多組。刀法有淺雕、深雕、透雕、圓雕,細膩纖巧,工藝精湛,被古建築專家譽為「建築藝術寶庫」。系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曉起
曉起是清代兩淮鹽務使江人鏡故里,位於縣城東北45公里的段莘水和曉起水交合處。村屋多為清代建築,風格各具特色,村中小巷均鋪青石,曲曲折折,回環如棋局。主要景觀有雙亭聳峙、楓樟流蔭、進士第、大夫第、榮祿第、江氏祠堂、磚雕門罩、養生河與古濯台等。2000年被評為江西省現代農業生態示範村。
文公山風景區
這是一座文化名山,位於縣境南部曉林鄉境內,距縣城紫陽鎮29公里。山腰葬有朱熹(文公)祖墓,故名。山上林木蔥翠,主要景觀有積慶亭、古驛道、朱熹祖墓、桂花塘、敬亭等。最引人注目的是朱熹手植的古杉群,現存有16棵,最高的38.7米,最粗的胸圍有3.07米,有「江南杉王群」之譽。1985年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古城旅遊區
古城位於江西省婺源縣賦春鎮,與鴛鴦湖、金山茶莊相毗鄰,是江西的古遺址之一,是岳飛屯兵地,秦檜避難所。古城地勢險峻,三面環山。如屏似壁,蜿蜒起伏有如城牆,其內方平,入口處丈許。南宋岳飛經過此地,見形如古城,贊曰:「真乃古城也」,古城由此得名。城內棗林合抱、青堂瓦舍、清泉倒映、田園野趣、水石庵堂、高山平湖,古今兩相輝映。
秦檜洞:洞內有大自然鬼斧神工把壁石雕塑得維妙維肖的「石熊把門」、「石頂皇蓋」、「大海巨鯨」、「雙龜返客」、「龍床蓮花」等景點,如臨世外桃園,陶然忘返。
金雞山:滿山桂花樹,金秋盛開,如雲似霞,十里飄香。
游古城,古香古色;探奇洞,奇石奇形綺傳聞。
金山生態茶業觀光園
金山生態茶業觀光園是國家AAA級旅遊區。婺源至景德鎮公路傍穿而過,距縣城40公里。金山生態茶業觀光園是一處供遊客參觀,親手採茶、制茶、觀賞茶藝表演、品嘗香茗、選購茶葉的好去處。聞鳥語花香、臨碧水垂釣,享受旅遊休閑參與的愉悅,體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無限樂趣。
金山生態茶業觀光園現有有機茶700多畝,所生產的有機茶已獲得歐盟有機監測論證機構認證。園內茶樹品種多樣,「烏牛早」、「上梅洲」等都屬於國家優良茶種。茶園四周林木蒼翠、青山綠水,與白牆黛瓦的茶莊相映生輝,體現了人文與生態和諧美的統一。
鴛鴦湖風景區
位於縣境西部賦春鎮,水面2300餘畝。湖區幽雅恬靜、空氣清新甘美,山林蔥翠欲滴、湖水澄碧如玉。碧水中央兀立有湖心島,島上建有湖心亭、廊橋、觀鴛閣等景觀,辟有桃、李、柑桔果園。1986年始,每年有2000多對鴛鴦翩然匯聚於此越冬,卿卿我我,悠悠樂樂,是全國最大的野生鴛鴦棲息地,被海內外媒體譽為「生態奇觀」。1997年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道教名山——鳳游山
位於鎮頭鎮西隅與景德鎮市交界處。相傳有彩鳳翱翔於此,故名。山頂有靜隱寺,香火頗盛。山上奇峰毓秀、林木蔥郁、危岩怪石遍布,主要景觀有龍吟澗、劍泉、仙人橋、鴛鴦池、捨身崖、望湖峰等。最為可觀的是石林,深藏於茂密的林木中,巔峰有的高達幾丈,窟窿裂縫有的深達百尺,高低相錯、疏密有致,引人留連忘返。
虎灘漂流
全程6公里,河水時緩時急,兩岸青山如畫,村落點綴其間,猶如仙境,時有蒹葭蒼蒼,汀洲水鳥啁啾。虎灘一段,灘險流急,是拍攝<<閃閃的紅星>>潘冬子乘竹筏一場的外景地。
婺源博物館
婺源博物館座落於縣城儒學山上,展廳是一棟具有民族特色的殿宇式建築,面積達千餘平方米。館藏有陶瓷器、玉石器、金銀器、工藝品等各類國寶級和一、二、三級文物達萬余件。館內有「精品陳列室」、「婺源古建築展覽」、「硯史陳列」等展出內容。在這里,你可以欣賞到商代陶器、西周銅鼎、漢代陶杯陶權、唐代銅鏡、宋代名瓷名硯、盤龍玉帶、羊脂玉冠和明清字畫、珍貴古董,定能令您大開眼界!婺源博物館因其藏品之豐、之珍而被譽為中國縣級「第一館」。
茶商名村——延村
位於思口鎮,距縣城18公里。現村中保存有商賈建造的民居56幢,多建於清乾隆、嘉慶年間。建築風格多為一層至三層穿斗式木構架,四周風火山牆圍起,大門為石庫門坊,水磨青磚門面。平面布置常為三開間,內分前廳、後堂、廚房,前後均有淺天井。方柱石礎,格扇門窗,青石板鋪地。最令人稱奇的是那「三雕」(木雕、磚雕、石雕)藝術,徜徉其間,有如置身於建築藝術的殿堂,令人流連忘返。系江西省古建築重點保護村。
思溪村
思溪村內的古建大多建於明末清初時期,旺時達七十餘幢,現有三十餘幢。其中「敬序堂」大屋,建於清雍正年間,房屋由庭院、正廳、後堂、花廳、廚房、花園等組成,佔地面積一畝多,客館的建築雕刻精細完美,廳內為長方形藻頂,古色古香,1987年曾在此拍攝過電視劇《聊齋》。更為罕見者,由96個不同字體的「壽」字組成的「百壽圖」,分別鐫雕在十二扇門的中間,堪稱「精品」。村中還有其它古民居和通濟橋等景觀。
鳳山龍天塔
龍天塔聳立在婺源縣北鳳山村頭的浙溪旁。該塔建於明萬曆年間,為磚石結構,六面七層,高30餘公尺,腰檐層層支出,寬度向上遞減,每層檐角上懸鐵鈴,風起時,鐵鈴錚錚有聲。塔內有階梯可直登頂層眺望。
徽墨名村——虹關
虹關古村建於南宋建炎年間,歷史上有「吳楚鎖鑰無雙地,徽饒古道第一關」之稱。明清時期,虹關是徽墨的主要產地,詹氏墨鋪有80多家,佔全縣的八成以上,遠遠超過歙縣、休寧。徽墨名家建造的明清民居,歷經300餘年風雨,猶然煥發出古樸典雅的迷人風姿,吸引了來自八方的遊客來此觀摩。村頭溪畔,兀然屹立著一棵古樟,樹齡已有1000餘年,樹高26.1米,直徑3.4米,冠幅達三畝,氣勢非凡。古詩上有「下根磅礴達九淵,上枝搖盪凌雲煙」之贊,並被譽為「江南第一樟」。民國間,有《古樟吟集》一書刊行,專詠此樹,堪稱書鄉又一雅事。
沱川理坑
沱川理坑,建村於南宋初年,村落嵌於錦峰秀嶺之中,蒼松翠竹與黛瓦粉牆互襯倩影,古道石樑與湍湍流水相映生輝。沿清溪構築的明清府第如工部尚書余懋學「尚書第」、吏部尚書余懋衡「天官上卿第」、禮科給事中余懋慈「都諫第」,副都御史余自怡「駕睦堂」、兵部主事余維樞「司馬第」等,戧角飛檐,「三雕」工藝精湛,圖案寓意雋永,被藝術家稱為獲取創作靈感的源泉之地。系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長壽古里——洪村
位於清華鎮的洪村,是洪姓聚落,北宋初年建村。村莊座落在一個狹窄而曲折的山谷里,一條小溪傍村而過,跨溪建有三座石橋。村中有光裕堂、三書堂等宗族建築,「茶規」、「養生河」、「永禁賭博」等碑刻是宗族制度的見證。村中古代盛產「松蘿茶」,村人養生有道,高壽者為數不少,故有「長壽古里」之稱。令人稱奇的是,在如此偏僻的山村裡,居然有「四世大夫」之家,足見婺源書鄉「十戶之村,不廢誦讀」確是名不虛傳!
經義堂
古坦鄉黃村黃氏宗祠經義堂,又名百柱宗祠,建於清康熙年間。祠堂為磚木結構,由庭院、門樓、正堂、後堂、後寢組成,面積1200平方米。前進為九脊頂,五鳳樓式門樓。正堂中央懸掛有清朝文華殿大學士張玉書所題「經義堂」匾額,遒勁有力。大樑上木雕精美,有「鰲魚吐雲」、「龍鳳呈祥」等,四個石礎深刻「鷺鷥戲蓮」、「鳳戲牡丹」、「仙鶴登雲」、「喜鵲含梅」紋飾。該祠作為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範本,其照片曾於1982年到法國巴黎展出,現為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靈岩洞國家森林公園
公園以瑰奇深幽聞名,內分靈岩洞群、石城古樹群、石林奇觀三個小區,1993年列為國家森林公園。靈岩洞群由卿雲、蓮華、涵虛、凌虛、萃靈、瓊芝等36個溶洞組成,洞體大者雄渾奇偉、小者玲瓏秀麗,洞內保留有「岳飛游此」、「吳徽朱熹」等名人題墨千餘處。現已開發、開放涵虛、蓮華二個溶洞
江 灣
江灣建村於唐朝初年,滕、葉、鮑、戴等姓人家在江灣的河彎處聚居,逐步形成了一個較大規模的村落。北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蕭江第八世祖江敵始遷江灣,子孫繁衍成巨族。自唐以來,江灣便是婺源通往皖浙贛三省的水陸交通要塞,成為婺源東大門。這里山水環繞,風光旖旎,物產豐富,文凡鼎盛。綠茶、雪梨久負盛名。還孕育出了清代經學家、音韻學家江永,明代隆慶年間戶部侍郎江一麟.清末著名教育家、佛學家江謙等一大批學士名流,村人著述多達88種,任七品以上仕宦者有25人,是當之無愧的婺源「書鄉」代表。村中至今還較完好地保存著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等古老的徽派建築,還有東和門、水壩井等公共建築物,極具歷史價值和觀賞價值。江灣,是婺源文化與生態旅遊區的一顆璀仙明珠。
「蕭江大宗祠」是蕭江氏族發源地?D?D江灣旃坑族建的一座祠堂。為婺源乃至江南最大的宗祠。不僅規模龐大(佔地面積有2400平方米)、建築宏偉、雕刻精細,而且人文豐富、歷史悠久……,不愧為「江南第一祠」。
蕭江氏族為帝王將相之裔,源於蕭,著於漢,顯於梁,盛於唐,堪稱「文武世家」。
民間民俗展覽館
婺源民間,素有崇美尚文的生活情趣,以此為源的婺源民俗文化,也就成了諸多地域文化中一朵亮麗的奇葩。
婺源古代民間民俗展覽館,以「貓眼」的視角,生動而典型地展現了婺源明清時期的工藝品及藝術品,具有地方傳統特色的文化風范和藝術風格。其中,以木雕、竹編、銀器、刺綉等諸多品種為精品,製作工藝巧奪天工,維妙維俏,栩栩如生,作品創意雅俗共賞,寓意深刻。
本館展出的作品有18個品種共500多件,繽紛異彩、琳琅滿目的一件件藝術佳品,是一個時期婺源人的雅興情趣和意境追求的記錄寫照,更是令人不可量化的精神食糧和教材示範。或許,這就是開辦者十多年如一日痴迷執著,不惜血本含辛茹苦推出這展館的全部用心。但願通過展出的作品,你可從中領悟到婺源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和輝煌文明。
開館時間:上午8點30分到晚上10點
地址:婺源縣文博路金牛賓館向前300米(華龍木雕及清蓮茶莊隔壁)
陽春古戲台
鎮頭鎮陽春村古戲台,建於明代,前連方家宗祠,有可容四五百觀眾的露天大廳,戲台上屋為大木榫卯組合建築。十六個飛檐左右前後對稱,為嫩戧發戧反翹式;梁架是角科斗拱,圓形尖角藻頂,層層重疊 ,外形美觀,結構牢固。戲台高約1.7米,前後檯面積約50平方米,有40根台腳(柱)。前台按傳奇劇要求,設置8門,可供演員同時出入,後台比前台略小,有左右抱鼓石各一。
9、離江蘇近的可以漂流的地點
多了,安吉的女人河漂流,東津河漂流,桐廬的天目溪漂流,仙居的永安溪漂流,黃山的養生河漂流,臨安的浙西漂流,雙溪漂流,柳溪江漂流。。。。
10、准備去三清山玩,想先到婺源三溪大峽谷那邊的養生河皮筏漂流玩下,不知那漂流好玩嗎
現在天不熱的,還漂流啊,盡量不知要把。
我的百度空間里有手機、電話、三清山道地圖、三清山攻略,三清山景區介紹,山上山下酒店介紹,三清山所有班車時間表、自駕游線路等,婺源也可以
我是三內清山本地人,東部金沙的小夥子,旅遊接待,公司旅遊接待,行容程安排,酒店預訂,包車,買票,導游,帳篷預訂,都可以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