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都說三伏天適合養生,那麼三伏天應該注意什麼?
不要在過於劇烈運動,注意飲食衛生,不要因為太熱就吃太多冰淇淋或者冷飲啦!像我就是去年吃太多了,頻繁拉肚子,開始覺得可以排毒就不管它,後來實在拉的好虛,放暑假去台灣旅遊的時候就被媽媽順便拉去台灣一個叫黃鼎殷中醫師看了,他幫我調理了下,順便調理了我的體寒和濕氣重的問題,現在基本沒有這些小毛病了。
2、想要在三伏天養生,哪些禁忌不能碰,最後一個容易忽視?
說到三伏天,很多人腦海里馬上會浮現的場景就是非常熱,確實,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為炎熱的時候,也是最為容易生病的時候。當然,如果在三伏天可以很好的做好保養的話,也是養生的好時候,可以在冬天的時候有一個好的身體。三伏天雖然是養生的耗時間,但是又一些禁忌是不能碰的,需要特別的注意。
盡量不要久坐但也不要進行激烈的運動
經常久坐會讓四肢變得很僵硬,而且也有可能會讓身體的四肢供血不足,也就容易讓人覺得疲勞,使肌肉趕到酸痛,讓體內的濕氣排不出去。因此,夏天的時候還是需要多少的進行一些鍛煉的,經常去外面散步,讓身體活動起來。但要注意,激烈的運動不單單會造成人的體力不支,而且還可能會感覺到非常的勞累。雖然喜歡鍛煉是好的事情,但是,過多的鍛煉會產生相反的效果。因此,鍛煉身體要適當,不可以只看鍛煉效果。
不要總是待在空調房裡吹空調
長時間的待在空調房裡會引發很多的疾病,空調的冷氣會讓人的身體被寒氣入侵,而且會讓身體處在密封的一個狀態,不能和外交溝通。因此,夏天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吹吹空調,但不可以一直的待在空調房裡不出去。
三伏天還需要多休息,注意不要熬夜,熬夜對身體的傷害是很大的,長期熬夜有可能會引發各種疾病。如果希望自己有一個好的身體的話,就需要按照正確的方式來養生。特別是在三伏天的時候,盡量喝溫水,採用溫水泡腳,飲食方面注意清淡,不要吃油炸食物。
3、三伏天養生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4、入伏後怎麼養生 入伏後應該注意什麼
伏天養生要把握兩個原則:一是冬病夏治;二是夏補三伏。至於三伏天養生的方式更是多種多樣:有三伏貼、三伏灸等醫葯,三伏進補,加上適當的體育鍛煉。
三伏天養生之冬病夏治
由於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氣最熱,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階段,在這一階段,肌膚腠理開泄,選取穴位敷貼,葯物最容易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能通過經絡氣血直達病處,所以在夏季治療冬病,往往可以達到最好的效果。而且庚日又與肺金有關(庚日為金,屬大腸,大腸與肺相表裡),為溫煦肺經陽氣,驅散內伏寒邪的最佳時機。
三伏天養生之三伏灸
三伏灸,祖國醫學的瑰寶三伏灸是我國傳統醫學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療法,與現代預防醫學有異曲同工之處。祖國醫學早在千百年前就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療法,是世界上最早的預防醫學,「冬病夏治」的「三伏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這種療法是通過利用全年中陽氣最盛的三伏天,人們體內陽氣也相對充沛的時機,應用具有溫經散寒補虛助陽的中葯製成葯餅,通過有經驗的針灸醫生辨證分析後,選擇相應的穴位進行貼敷灸治療。
三伏天養生之伏天進補
民間有「頭伏雞,二伏狗,三伏甲魚紅棗肚」,韓國人也有在伏天吃參雞湯、狗肉湯等進補的傳統,徐州人說「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葯方」,可見在不同的地域都有三伏天進補的習俗。三伏進補養生,一定要把握伏天的特點:溫度高,濕度大,白晝時間長,人相對睡眠時間少。進補應結合個人實際情況,分清虛實、對症補益,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若隨意進補可能會加重人體損耗、火上澆油。如有哮喘、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在伏天不能貪吃生冷食品,虛寒體質的人要少吃寒性食物,如梨、西瓜、冷飲等。
三伏天養生之夏練三伏
俗語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是古代長期養生修煉的經驗總結。現代醫學證明,在炎熱的高溫天氣中,人體內會產生一種應急蛋白,可抵抗暑期對人體的傷害。由此可見人體本身有著適應不同環境生存的能力,在大寒大暑中鍛煉身體,可提高身體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所以古人認為養生修煉得到的人可以「不避寒暑,百毒不侵」。但是夏練三伏要辯證避開高溫時段防中暑,醫生提醒:這種鍛煉方法對普通人不宜提倡,特別是年老體衰之人,或長時間生存於適宜溫度環境的人和孩子,其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較低,所以,這些人在伏天中還是避暑氣為妙。
三伏天如何養生?不同的人在伏天養生方法也不同!總之,要選擇適合自己的,不可盲目而為之!
入伏後的注意事項
夏季養生莫貪涼
預防中暑是大家首先想到的問題。夏季瓜果眾多,特別是西瓜,確能解暑,但不可多食,因其性寒,日常可配些紅糖薑茶以平衡其寒性。海帶綠豆湯是很理想的清熱解暑食物,海帶能消痰軟堅、泄熱利水、止咳平喘,而綠豆清熱解毒、消除暑熱,一起煮湯味道也很特別。用10克荷葉,加6克金銀花,再加10克黨參,組成解暑益氣湯,可以清解暑熱,生津止渴,也非常不錯,但身體偏虛寒的人應少吃。
中醫認為,夏天是陽氣最盛的季節,適合多吃些溫性食物,助陽升發。陽氣抒發出來,可以讓毛孔張開,汗液排泄通暢無阻,就算暑氣逼人,也能及時散熱,不致於出現中暑的現象。相反,如果為了一時痛快,大吃寒涼性食物,身體的氣血遇熱則行,遇冷則凝,反而將散熱渠道堵塞了,更容易中暑。
食物清淡能養生
在食物「補養」方面,因為三伏天天氣炎熱,出汗甚多,加上晝長夜短,睡眠時間相對較少,因此能量消耗甚大,需要有合理的飲食來支持,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補養」。這時節不適合吃得過於葷腥油膩,對於一般的人,三分葷七分素比較合理。
盛夏常出現胃脹、食慾不振的問題,可飲用香氣濃郁的花草茶以醒脾,還可以用豬脾與姜絲爆炒後隔水蒸熟來吃,有健脾開胃的功效;草果去心去皮,切細,與羊肉、生薑、料酒同放燉鍋中,加水燉熟佐餐,能溫中燥濕,開郁消食;對於胃虛寒者,可用花椒、胡椒燉雞腎,能溫中止痛助消化;用當歸黃芪燉石斑魚,能補氣血,益精髓,對於氣血兩虛而常出現心悸患者大有裨益。
5、入伏天,作息養生該注意哪些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的到來,意味著即將進入三伏天。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又潮濕悶熱的日子,三伏天人們普遍想到的是如何降溫防暑,如何開始跟著節氣養生治未病的行程,此時三伏天的養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補充體力,解熱防暑,以保證自己的身體健康。
■2010年的三伏天時間表
初伏:7月19日(農歷六月初八)——7月28日(農歷六月十七)
中伏:7月29日(農歷六月十八)——8月7日(農歷六月二十七)
末伏:8月8日(農歷六月二十八)——8月17日(農歷七月初八)
■三伏天如何養生
「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並且潮濕悶熱的日子,民間百姓說的「苦夏」就在此時。在這個時節要注意增加營養,食物以清淡、易消化為宜,少吃油膩和辛辣的食物,少飲酒、少抽煙。另外,要做好心理調節,要靜心、安神、戒躁、息怒。
■三伏天,吃什麼?
一到伏天,老百姓最惦記的就是:三伏天,吃什麼?有句老話:「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卷雞蛋」。伏天吃餃子、烙餅、面條的意思,除了夏收小麥之後糧食充足的喜悅之情以外,主要是提醒人們,夏天飲食不可太湊合,要經常慰問自己一下,多吃點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豐富的食品。因為夏天溫度高,出汗多,會損失不少蛋白質氨基酸,更損失大量的B族維生素和鉀、鈉等礦物質,吃面更有利於補充營養。具體到吃什麼,主要掌握四個要點:多酸多甘、補氣去火、新鮮干凈、補水養生。
●三伏飲食——多酸多甘
古代學者認為「夏季暑濕,適宜清補」。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濕氣侵入人體,而外濕入內,使水濕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出現積水為患,引起食慾不振等。按中醫養生學的觀點,暑濕對脾非常不利,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並且,夏季歸心,而心喜涼,宜食酸,所以夏季應適當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蘿、西瓜等。
●三伏飲食——補氣去火
炎炎夏日不僅帶給我們身體上的不適,還容易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火氣上升,表現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這些症狀在醫學上稱為「夏季情感障礙」。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補的必備功課。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選擇:苦瓜、西紅柿等性涼、清暑的蔬果,同時,牛奶性微寒,可以補水、滋陰、解熱毒,也是「去火」良品。狗肉、鴨肉更是夏季大補之良方。
●三伏飲食——新鮮干凈
中醫認為,胃為後天之本。夏季人們常感食慾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此時不妨吃些新鮮蔬果。新鮮蔬果營養素的構成,一般是纖維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僅可以有效地補充人體必須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質也會讓人久食而不厭。胡蘿卜、檸檬、莧菜是其中首選;時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處。但要注意不要貪食生、冷或不潔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瀉等。
6、三伏天養生注意什麼 飲食方面非常重要
三伏天注意6個飲食禁忌
1、三伏天飲食應注意祛除濕氣
三伏天的時候,天氣悶熱潮濕,人體很容易被濕氣侵蝕。所以說,在三伏天期間,飲食一定要注意排出濕氣。那麼在日常生活當中,哪些食物可以幫助人體排出濕氣呢?其實,我們常見的可以幫助身體排濕的食物是有很多的,像是薏米、紅豆、綠豆等食物,都是很不錯的排濕食物。
2、三伏天飲食要注意少糖
夏季的時候,吃一些甜品,點一杯飲料是很多人的選擇。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夏季如果吃糖太多的話,是會引發一系列身體疾病的。像是痱子、高血糖等疾病。所以說,三伏天飲食,一定要注意少糖。
3、三伏天飲食應注意避開冰冷食物
因為三伏天的時候氣溫很高,天氣很炎熱,所以很多人為了給身體降溫,就喜歡吃一些冰凍的食物。其實,在三伏天的時候,吃冰凍的食物除了容易刺激腸道之外,還容易誘發一系列的腸胃疾病,更甚至,還會造成身體寒氣堆積,從而引發一系列的身體疾病。所以說,在三伏天期間,大家一定不要因為貪嘴而大量的食用冰凍的食物,特別是冰淇淋、冰鎮碳酸飲料等一些列不健康的食物。
4、三伏天飲食應以開胃為主
在夏日的高溫天氣下,很多人都很容易沒有食慾,吃不下飯。只是,如果三伏天飲食量太少,身體熱量補充太少的話,是很容易導致中暑的。所以說,三伏天飲食,一定要注意開胃。
而在夏季,能夠開胃的蔬菜選擇還是比較多,像是苦瓜、苦菜等一些苦味的食物。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酸性的食物,像是山楂、話梅等小食。除此之外,為了能夠讓自己的食慾更好,也可以選擇山葯、蓮藕、木耳等益氣養陰的食物來食用。
5、三伏天飲食應多食甘涼
三伏天是一年當中暑濕最重的一段時間,所以說這段時間的飲食,應該以清淡為主。除此之外,夏季的時候,人們又喜歡吃冷食,喝冷飲,造成身體濕氣寒氣入體,從而引起脾胃功能下降,造成消化功能減弱。
而這個時候,想要調理身體的話,就應該多食一些甘涼的食物,這樣不僅能夠幫助調理身體,還可以幫助身體排出濕熱。
6、三伏天飲食應注意補氣去火
三伏天除了給我們帶來了炎熱之外,還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火氣。所以很多人在三伏天的時候,都會出現很多的上火症狀。這些上火的症狀除了身體上的之外,還有情緒上的。所以說,三伏天的時候,飲食一定要注意補氣去火。
那麼補氣去火的食物都有哪些呢?其實,苦瓜、西紅柿、牛奶、鴨肉等食物,都是很不錯的補氣去火的食物,大家可適當的選擇。
7、三伏天養生需要注意什麼,我們又該如何養生
三伏天養生應該注意少吃生冷,切忌適當運動,避免空調溫度過低。三伏天養生應該注意養氣,養心,睡眠充足。
1、少吃生冷,注意養氣
三伏天氣炎熱,是陽氣最旺盛的階段,容易傷氣,會導致體力、元氣不足,機體功能下降。養生尤其要注意「養氣」,有的人在酷熱的三伏天里,常常喝冰水或冰飲料來解渴,雖然當時過癮,但其實過完當時的癮之後對身體傷害是很大的,這樣做容易造成了血管的急劇收縮,阻礙了血液循環,不利於體內散熱,會是寒氣會積聚在體內,為日後的脾胃虛寒埋下病根。
2、 切忌過度的運動,注意養心
中醫認為「汗為心之液」,汗出的過多易損傷心氣,心氣不足則易生悲。中醫也認為「夏氣和心氣是相通」,所以養生要「靜養」。從營養學角度來說,身體排除大量的汗液,會造成一些礦物質的流失,如鉀、鈣、鈉等,這樣就容易引起萎靡不振、四肢無力、心慌氣短、惡心、嘔吐等中暑症狀。所以三伏天養生應避免大汗淋漓,要保持身心愉悅、心情暢達,防止心火過旺而引起疾病。
3、 避免空調溫度過低,保證睡眠充足
在三伏天里,時常會遇到「冰火兩重天」的情景—外面的氣溫高的讓人無法忍受,走進室內,空調的溫度又開得很低,雖然感覺上特別爽,但是最容易引起感冒等一些不適症狀,從而影響到工作和生活的質量。因此,在三伏天應合理調節空調的溫度,不能開的過低,需保持充足的睡眠,有適當的午睡時間,這對於促進身體健康、提高工作、學習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
8、三伏天來了,應如何養生,飲食方面需注意些什麼
三伏天養生吃什麼:
1.多吃小麥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這些都是小麥做成的。小麥做主食能提供能量和B族維生素,但它還有很多葯食兩用的功效,能幫助我們安度盛夏。
小麥麩口感很糙,為了追求高質量生活,我們一般都把它丟棄了,實在是不應該。
「小麥麩也有一定的葯用功效,能除心煩,止消渴。」另外,其營養價值很高,富含B族維生素、粗纖維以及維生素E和硒等抗氧化物。現代研究表明,小麥麩對預防結直腸癌、大腸癌等有一定作用。
現在我們也逐漸認識到小麥麩的好處,一般超市中都有賣的,而且價格不貴。
早餐時取一勺放在牛奶里,時間來得及的話可以稍微煮一下。另外,熬小米粥時加些也行,和豆漿搭配也不錯里,營養豐富,也容易消化吸收,可以說是百搭食材。
2、多吃苦味食物
三伏天,人體出汗多,消耗大,養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補充體力,解熱防暑。
伏天里主動多吃苦味食物,如苦菊、芹菜、茴香、香菜、苦瓜、蘿卜葉等。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鹼因具有消暑清熱、促進血液循環、舒張血管等葯理作用,是夏季天然養生品。
此外,在伏天里,飲食清淡、規律睡眠、適當運動,還要注意做好心理調節,要靜心、安神、戒躁、息怒,防止上火。
另外,適量喝清涼飲料、淡鹽水、綠豆湯等,用溫水洗澡,避免圖一時痛快沖涼水澡。盡量避免午後或高溫時段在日光下暴曬及在露天環境中活動,最好隨身攜帶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清涼油等。一旦有人出現中暑症狀,應立即將其移至通風處休息,適當地給些淡鹽開水、綠豆湯、西瓜汁或酸梅湯,會起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