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生知識 > 夏季養生正當時

夏季養生正當時

發布時間:2020-07-22 07:22:05

1、防暑必備,夏天養生正當時,哪三種食物不能少?

炎炎夏日,驕陽似火,對於一些每天都需要外出的工作者,防中暑是必不可少的,夏季養生也逐漸進入到人們的生活當中。對於夏季預防中暑、健康養生,有一些食物對此方面很有益處。

1、苦瓜

苦瓜又名「涼瓜」,在中國南北方都有種植,果味甘苦,是夏季消暑的好蔬菜,營養非常豐富,能去心中煩熱,排體內毒素,清熱解毒;常吃苦瓜能增強皮膚活力,使皮膚變得細嫩;苦瓜中含有類似胰島素物質,有明顯的降血糖作用。苦瓜味苦,生則性寒,熟則性溫,盡管夏季天氣炎熱,也不可吃太多苦味食物,適量即可

2、番茄

番茄又名「西紅柿」,西紅柿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果蔬之一,有特殊風味,可以生食、熟食或者加工成果醬,西紅柿營養豐富,含有「番茄素」,有抑制細菌的作用;含有蘋果酸、檸檬酸,有助消化的功能,還有增加胃液酸度,調整胃腸功能的作用。西紅柿中含有果酸,能降低膽固醇的含量,對高血脂症很有益處,有清熱止渴,生津、美容、減肥等功效。吃生的有補充維生素的作用,吃熟的有抗氧化功能。

3、葡萄

葡萄是世界最古老的果樹樹種之一,可生食或者製成葡萄乾,亦或是加工成葡萄酒。葡萄不僅味美可口,而且營養價值豐富,成熟的漿果中含糖量較高,含有多種果酸,有助於消化,適量多吃,能強脾健胃,富含多種礦物質及維生素,對疲勞、神經衰弱很有效果。

2、夏季養生正當時,哪幾種食物可以排毒抗衰減脂肪?

夏季天氣炎熱,室內空調,室外高溫,忽冷忽熱的最容易引起中暑。而且夏季悶熱的天氣讓人感覺很不舒服,總是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因此你需要學習養生,通過飲食調節,讓你的身體排出毒素,健康美麗一整夏。

夏季養生,家裡必備的食物茯苓。茯苓有益脾健胃的功效,醫學研究表明茯苓還有提高人體免疫力的功效,還能起到保肝,抗腫瘤的作用。

我媽媽每年夏季家裡必備幾瓶茯苓膏,用來泡開水喝,媽媽說這個對於積食,促消化效果非常好,所以我現在也養成了每天一杯茯苓膏的習慣,就把它當純粹的飲料來喝,夏天喝又解暑排毒,又能促消化,一舉兩得啊。

夏季時候大家都會愛吃冰激凌,喝冷飲,雖然一時很爽,但是這樣的話濕氣就堆積在了體內。而且夏季大家都愛躲在空調房裡,吹一整天的空調,或者吹一整晚的風扇,這樣都是會加重身體的濕氣,影響健康。所以夏季別忘了喝一些祛濕的飲品。比如說赤小豆燉薏米,薏米具有祛濕的功效,夏季常喝,會讓你一整個夏季都輕輕鬆鬆,皮膚緊致,不浮腫。

還有蜂蜜也是清熱解毒的好良方,在我們這里,有早起一杯蜂蜜水,健康長壽的說法。夏季很容易上火,那來一杯蜂蜜水,火氣去無蹤,對於上火導致的嘴唇乾裂,在晚上睡前拿一點蜂蜜厚厚的塗在嘴唇上,幾天後,你的嘴唇就恢復柔嫩了。

3、為什麼夏季養生要以「清」為主?

中醫養生強調要順應季節氣候的變化,夏季以燥熱為主,因此夏季養生應以「清」為主。

1.思想保持清靜

酷熱的夏天,人容易悶熱不安和睏倦煩躁。所以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靜下來、神清氣和,心靜自然涼。切忌火暴脾氣,遇事一蹦三跳,因燥生熱,要防止心火內生。

2.飲食保持清淡

夏季養生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少食高脂厚昧及辛辣上火之物。清淡飲食能清熱、防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慾。多吃新鮮蔬菜瓜果,既可滿足所需營養,又可預防中暑。主食以稀為宜,如綠豆粥、蓮子粥、荷葉粥等。還可適當飲些清涼飲料,如酸梅湯、菊花茶等。但冷飲要適度,不可偏嗜寒涼之品,否則會傷陽而損身。

3.居室保持清涼

炎夏養生應注意通風換氣。保持開窗通風的起居習慣。中午室外氣溫高於室內,宜將門窗緊閉,拉好窗簾。清涼的環境,會使人心靜神安。

4.游樂保持清幽

炎夏不可遠途跋涉,應就近尋幽。早晨,曙光初照,空氣清新,可到草木繁茂的園林散步鍛煉,吐故納新。傍晚,若徜徉於江邊湖畔,那習習的涼風會使你心靜似水,神怡如夢,滌盡心頭的煩悶,暑熱頓消。

溫馨小貼士

天氣漸熱,「三豆湯」又該上餐桌了。「三豆湯」由綠豆、赤豆和黑大豆一同熬制而成,既是葯品又是食品,具有清熱解暑、散血消腫之功效,還可治傷風感冒、夏季頭痛、鼻塞不通等。

4、在夏季應該怎麼養生?

5、萬物萌生季節,夏季養生究竟如何重要

四季如何養生

在我國最古老的醫學經典著作——《內經》中,對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變化過程中如何養生就已有記述,如「春三月, 夜卧早起,廣步於庭。 夏三月,夜卧早起,與雞俱興 冬三月,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這就提示給人們,身體要健康,益壽延年,需要追隨大自然的規律,隨著季節的變化而安排日常起居。

春季:祖國醫學認為,從立春至立夏前一天為春三月,春天三個月是生發的季節,天氣由寒轉暖,東風解冷,春陽上升,自然界各種生物萌生發育,棄故從新。

人們應早些睡覺,早一點起床,在庭院散散步,適當鍛煉,以發布「生」氣,注意運動應暖和,以適應春氣。並要讓身心感到舒暢、活潑,以使身體與春氣相適應。生活中應注意心情愉快,切忌惱怒,內存生而勿殺、予以勿奪、賞而勿罰的意念,從而使肝氣保持正常的生發、調暢。如果違犯了這一自然規律,就會損傷肝氣,夏季易患寒性疾病,從而導致人體難以適應夏季藩秀的「長」氣。
祖國醫學認為,養生的效果,不僅限於季節,還應為下一季節打下良好基礎。換句話說,就是在這個季節里不能很好地養生,就會引起下一個季節的不健康狀態,有不少疾病就容易產生。如春季能注意「生發之氣」,本季節即不患病或少患病,而到夏季也就不得寒性病。若不注意調養「生發之氣」,不僅近在當時,並且能遺患於後。《內經》指出:「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不變。」肝屬木而主風,屬於自然界的東方,旺於春季。所以春季養生不好,不注意調養,易傷肝,肝傷則不能生心火,到了夏季火就不足,火不足而寒水便來侮之,於是都容易發寒性疾病。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陽春三月,氣候漸暖,這是春的主要象徵。然而春季又是氣候多變的季節,尤其是初春,氣候變化更大,常有寒流侵襲,氣溫急降。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講「春捂秋凍」,所謂「春捂」的意思,就是指春天不要過早地脫下棉衣,應晚脫一點,而且要一件件地減。這從春天的天氣、氣候特點與人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來說,是有其科學道理的。
由於春季氣候變化多,忽冷忽熱,風沙大,春雨少,再加肝木旺於春,惱怒等情志易刺激傷肝,一些冠心病人的病情易惡化。另外,由於由冬入春,人們的抗病能力、氣候適應能力較弱,流行性傳染病又較多,稍不注意就會感染疾病。特別是年老體弱和少年兒童應注意,春季易患感冒,若治療不當,防護不周,常會導致肝炎。另外,麻疹猩紅熱、腮腺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傳染病都易傳染。
祖國醫學還認為,春天肝氣旺、脾氣衰,應少吃酸,多吃甜的食物,因酸味屬肝,甘味屬脾,故需注意調養。
在春季里,除注意以上幾方面的調理外,還要針對春天的特點,加強體育鍛煉,注意勞逸適度,增進營養,以增強體質的抗病能力。
夏季:祖國醫學認為,夏天對人來說屬心火旺,肺氣衰的季節,應晚睡早起。苦味屬心,辛味屬肺,所以夏天應吃些辣味食物。雖然天氣炎熱,但不要貪涼,睡覺時腹部應蓋上被子,以免受涼腹瀉。雨季應避免濕氣的侵襲,及時更換衣服。平時應經常按摩足底湧泉穴,不要光腳,以免濕氣從腳底部侵入。
秋季:祖國醫學認為,從立秋到立冬為秋三月,天地陽氣日衰,陰寒日生,景物蕭條,養生亦應隨之。
秋天應早睡早起,這對健康十分有益。要少吃辣、多吃酸的食物。氣溫降低時應及時添加衣服,以免著涼。中醫認為,當秋季陽氣內斂,陰氣轉盛中,人應與秋氣相和平,保持體內陰精,不讓意志過分外馳,防止房勞傷腎。秋季萬物凋謝,老人憂思過多,產生垂暮之感,表現為情緒不穩、煩躁不安、難以入眠等症狀。金代醫學家李東垣說:「凡怒悲生恐懼,皆損元氣。」《醫學類編》說:「若日逐攘擾煩,神不守舍,則易於衰老。」故應保持情緒穩定,心如秋月,少憂勿思使志安寧。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當精神系統受到刺激,會導致機體正常平衡紊亂,易患疾病。心情開朗,使精神處於常樂之境,才能有助於健康。
冬季:冬季要早睡,起床不妨稍遲。冬天為腎氣旺、心氣衰的季節。鹹味屬腎,應少吃。應盡量避免吃灸烤油膩難以消化的食物。腹部及足部應注意保暖。室內溫度不宜過高,否則出門時易著涼。
實踐說明,祖國醫學中寶貴的四季養生法是有科學道理的,如能掌握好,對人們的健康長壽必定大有益處

6、夏季養生什麼?

您好,夏季養生的話,要注意夏季是陽氣最盛的季節,氣候炎熱而生機旺盛,此時新陳代謝很活躍,所以清燥解熱是夏季養生的關鍵,可以吃護心食物,護心瓜果,還有多喝骨頭湯。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您,謝謝!

7、夏季養生有什麼原則?

夏季氣候由溫轉熱,是萬物茂盛秀麗的季節,艷陽普照,地氣蒸騰,天地之氣交合,此氣候環境對生物的生長發育十分有利,如能適應夏季氣候,正確調養,就可使機體積蓄充足的陽氣,從而提高人的抵抗能力,以適應秋冬之季氣候的變化。

《養生論》上說:夏季稱作蕃秀,天地之氣相交,萬物開花結果,人們應夜卧早起,沐浴朝陽,使心情平靜,不要惱怒,使花成果,使氣得泄,這就順應夏季之氣候,符合養生的規律。不然就傷心,到秋季就發生疾病,因為夏季養生之氣儲備不足,冬天到了病就會加重。書中還說:夏季天氣炎熱,應當吃豆類消暑,不可一味地飲用熱食。不要飲溫湯,不要吃得太飽,不要在濕處睡覺,不要穿濕衣服。

農歷四月是夏季的第一個月,又稱孟夏。這個月是天地交泰、萬物開花的季節,應當晚卧早起,來接受天地之精氣。不要大怒大泄,憤怒與發泄都會傷元氣。衣服應當穿暖和。這個月肝臟功能漸漸減衰,心臟功能漸漸增生,應當增加酸味,減少苦味,來補腎助肝,調養胃氣。要節制房事來壯腎水,應當靜養來平息心火。

夏天喝水多,胃液易被沖淡,從而降低了胃液的殺菌能力,易使細菌進入腸道。濕熱的氣候環境適合細菌的生長繁殖,食物極易腐爛變質。因此,夏季更要把好病從口入關。夏季炎熱,不能只圖一時之快,過於避熱趨涼。《頤身集》指出:「夏季心旺腎衰,雖大熱,但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涼粉、冷粥。」不然,飲冷無度會使腹中受寒,導致腹痛、嘔吐、下痢等胃腸道疾病,這對中老年體弱者尤為重要。此外,還應注意不在室外露宿,睡眠時不要用電扇直吹,避免在樹陰下、水亭中及過堂風很大的過道久停,因老年人氣血虛弱,加之夏天人體腠理開疏,如不留心防寒,很容易受風而患癱,手足麻木,甚則半身不遂等。

從小暑至立秋,人們俗稱「伏夏」,是全年氣溫最高,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根據「春夏養陽」的原則,中醫養生家發現,一些冬季常發生的慢性疾病及一些陽虛陰盛的疾病,往往能夠通過伏夏的調養,使病情好轉甚至痊癒。

與夏季養生正當時相關的內容